中医脉诊、舌诊辩证汇总

合集下载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收录:老军醫李广仁中医认为正常舌苔乃由胃气所现,通过胃蒸脾湿上潮而形成。

诊察舌苔,一定要排除一些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

首先要了解正常舌苔可以有的变异。

正常舌苔应该是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淡红。

据统计,正常人仅77~78%表现为正常舌苔,还有一部分正常人可出现一些异常的舌苔,尤其是吸烟的人,舌苔常较厚,并有灰、黄、黑不同苔色;经常失眠的人,舌尖常有红刺增生;喜食辛辣食物的人,舌质可较正常为红。

一般是由于局部的丝状乳头萎缩所致。

中医辩证一般都认为属于阴虚、血虚;且认为舌前半剥脱为胃阴不足,舌根部剥脱,示肝肾阴伤,但临床也非截然如此。

此外舌中有一条舌苔光剥,俗称鸡心舌,示阴虚较甚。

如全舌剥脱,则称光剥舌,示胃肾阴涸,病非轻浅......《灵枢?热病》说:“舌本烂,热不已者死。

”这种由于热邪传聚于内,津液被伤而致“舌焦”;盛热不已,营血被腐,以致舌本糜烂,都是临床常有的见症。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说:“病者腹满,......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这些都说明了舌诊在临床的重要。

舌诊内容归纳歌诀:(舌脉歌诀特别重要,必须死背)舌质舌质淡白主虚寒,阳气虚弱气血连。

红主热与里实热,又见阴虚而内热。

绛为内热深重舌,外感邪热入营血,或由内伤久重病,导致阴虚火旺得,紫色应分寒与热,舌上紫班是瘀血,淡紫紫而湿润,阴寒内盛或。

绛紫色深津液干,邪热炽盛损阴液。

舌苔白苔主表赤主寒,薄白在表外邪传,舌淡苔白里寒证,白堆积疫痛连,判断正气的盛衰,分辨病位深浅来,区别病邪的性质,推断病势进退。

黄苔主里又主热,外感苔黄里传热,胖嫩苔黄而滑润,阳虚水湿不化别。

灰色之苔主里证,见于里热寒湿证,灰苔干燥热伤津,湿润寒湿痰饮停。

黑色之苔主里证,既主热极又寒盛,燥裂芒秋(热)极津枯,润滑阳虚寒盛成。

另外,于60年7月出版的,由北京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舌诊》还可以。

随后又出版了《濒湖脉学白话解》全书共88页,目录包括“四言诀”与“七言诀”两部分。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脉诊表格·2—历代脉象著作及脉象数目: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妇人脉与小儿脉1、诊月经脉(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正确,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

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1、我国最早验舌专著:《伤寒金镜录》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3、变异舌象:〔1〕变异年龄性别因素:①老年人,舌色多暗红。

中医诊断特色:凭舌、脉辩证

中医诊断特色:凭舌、脉辩证

中医诊断特色:凭舌、脉辩证中医诊断疾病的一大特色就是把脉望舌,即简单又方便,值得深入研究。

我临症很重视舌诊脉诊,我把这方面看得很简单,脉看虚实,舌看寒热。

再兼问闻参机变,就大体辨证心中有数了。

中医辨证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其中关键的弄清后四个字就行,虚实寒热。

前四个字太虚不好把握,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可以举一大堆症状和现象,归之为一,推之为干,握者,难也。

不如脉舌,舌质红即可断为热或偏热,用寒凉药就无大错;舌质淡白即可断为寒或偏寒,用温热就无大碍;苔腻偏湿,苔干偏燥亦是明见。

大旨为此,亦可细究诸如:一、凭舌辩证若夫有病,则舌必见苔,病藏于中,苔显于外,确凿可凭,毫厘不爽,医家把握,首赖乎此,是不可以不辨。

1.舌淡当温病可否温阳,何时可以用温热药?临证最可凭的是患者舌质。

如舌质不红,或淡胖多齿痕者,则可以大胆遣用温阳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肉桂等。

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随时查验舌质变化,若舌质由淡转红,齿痕减少,则应将温热药减量或停用,以免过用伤阴而变生他证。

2.苔黄当消一般认为,苔黄为热,当清,此为常法。

据我临证所见,舌苔黄或黄厚,主要是胃中积滞所致,应以消法为主,或在主方中加神曲、麦芽,莱菔子或配伍保和丸,效果明显。

不可过用苦寒清热,因“脾胃喜温而恶寒”(孙一奎《赤水玄珠》),在杂病处方中常规配伍谷麦芽“快脾开胃”(李时珍《本草纲目》)以鼓舞胃气,助消化也可治苔黄。

3.苔腻当化中焦湿滞即见腻苔。

何谓“湿”?这是中医特有的概念,西医没有检查“湿”的方法,更没有治湿的办法。

中医采用芳香化湿的方法有特效,常用白蔻仁、砂仁、藿香、佩兰等,如苔腻而厚,可加用苍术、麻黄、草果仁。

一般来说,舌苔退了三分之二即可,不可过用,以免化燥伤阴之弊。

湿为浊邪,兼证最多。

风湿伤表,苔多滑白不浓;寒湿伤里,苔多腻白而浓。

4.苔少当养杂病所见到的舌苔少,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先见到舌苔剥落,逐渐发展到苔少,最后出现无苔,或如猪肝状的舌象,至舌体裂口疼痛,或兼有口干少津,食不知味,双目干涩,大便干结等。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望舌质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

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部分。

一 . 舌神( 一 ) 有神 ( 荣舌 )【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 无神 ( 枯舌 )【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二 .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颜色。

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一)淡红舌【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

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

【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

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

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

《舌鉴辨证》指出,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

若舌色淡而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阳虚水停。

中医舌诊 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 脉诊歌诀

舌诊★舌形舌形嫩老辨虚实,舌形胖大水湿停。

瘦薄舌因舌失养,点刺脏腑阳热亢。

裂纹见于精血亏,齿痕当主脾湿盛。

★舌色舌色淡白气血虚(阳虚),舌红主热降入营。

舌紫气血行不畅,各种血瘀是病机。

★舌态舌强伤津热入心。

风痰阻络亦可引。

痿软伤阴气血虚。

颤动见于肝风动。

吐弄舌属心脾热,危时吐舌心气绝。

痰瘀阻络舌歪斜,肝风夹痰亦不正。

★舌质厚薄邪正盛与衰。

润燥津液亏与盈。

腐腻阳湿消与长。

胃气匮乏剥落舌,或主气血两虚证。

临床运用要辨清。

★舌苔白苔可谓正常苔,病时主表也主寒。

黄主热证主里证。

灰黑主见寒热极。

★脉学七言诀濒湖脉学明李时珍■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分部诗: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沉脉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分部诗: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迟脉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分部诗: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数脉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关中动脉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分类细目临床意义具体望舌质望舌质淡白舌主阳气虚和气血亏虚湿润:脾虚水停少津:阳气虚光莹:气血亏虚淡红舌气血调和红舌主热舌红苔黄:实热舌红少苔:热伤阴绛舌主热盛热毒深重:营分阴虚火旺青紫舌主瘀血淡紫而润:寒湿绛紫而干:热盛肿胀:邪热挟酒毒望舌形老嫩实;虚胖瘦胖大湿瘦小肿胀红:热毒红紫:心脾积热青紫:邪热挟酒毒点刺热裂纹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浸齿痕脾虚湿盛望舌态痿软舌阴虚;气血不足僵硬舌热入心包;热盛伤津;风痰阻络颤抖舌中风先兆㖞斜舌中风先兆吐弄舌心脾积热短缩舌寒凝;痰阻;血虚;津少望舌苔望苔质厚薄润燥滑苔:水湿腻腐痰饮、食积腻:湿腐苔:食积剥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气血不足望苔色白苔薄白:主表证润:风寒干:风热厚白:痰浊黄苔热灰黑苔主瘀血阴寒内盛里热炽盛脉纲脉名脉象主病浮脉类浮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表证;虚阳外越洪浮大有力(波涛汹涌,来盛去衰)阳明气分实热;邪盛正衰濡浮细软虚证;湿证散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元气离散芤浮大中空失血,伤阴革浮大弦急而空亡血;失精;半产;漏下沉脉类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里证伏推筋著骨邪(闭)厥(证)痛(极)牢沉、实、大、弦、长阴寒内结;症瘕积聚;疝气弱沉细软气血不足;阴气不足迟脉类迟不足四至寒(虚,实);实热结聚(阳盛革阴)缓一息四至,怠缓湿证;脾胃虚弱涩往来艰涩,轻刀刮竹精伤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结缓而中止,止无定数阴寒气结;寒凝血瘀;气血虚衰数脉类数五至以上热证(虚,实);里虚证促急而中止,止无定数阳盛实热;气血痰食;脏器虚衰疾七、八至阳极阴竭,元气将脱动如豆,厥厥动摇,关部尤显痛证;惊恐虚脉类虚无力虚微极细极软气血大伤;亡阳细细如线,应指明显虚证;湿证代中止,止有定数脏衰;跌打;惊恐痛短首尾俱短,不及本尾气病(虚,瘀)实脉类实有力实证滑入盘走珠痰、食、热紧如转绳索,紧搏抗指寒、食、痛长超过本位阳实、热弦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胃气衰败以上内容来源于张凤瑞视频笔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舌诊脉诊精要

舌诊脉诊精要

舌诊脉诊精要内经云心开窍于舌,心又是五脏六腑之大主,从舌上可以望心;舌又为肉之外显,肉为脾所主,故从舌上可以望脾;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故从齿上可以看肾气之强弱;肝肺两脏,从舌之两侧可望其大约。

以下则详述之。

常人之舌:底色粉红,舌上有淡白色舌苔,透过舌苔可看到部分舌质,所谓白里透红也。

舌体不厚不薄,宽窄适中,居中不歪,卷舒自如。

此为健康之人的舌相也。

舌体宽窄:舌体宽为脾虚湿气不运,舌体窄为血虚,不能荣华。

舌体厚薄:舌体前段厚为气滞,中段厚为痰湿郁结,舌体薄为阴虚。

舌体动静:探舌后,多动者,主热,故小儿心脾积热而见弄舌;探舌后,舌体软弱无力,主阳虚,主重症,主无神,难治也。

舌之长短:短舌主心气不足,神内陷也,多伴言语不清;舌纵多为木火两旺,主热,主阳。

齿之色泽:齿白泽为常,齿枯则肾阴不足,齿黑则肾阴干涸,死症。

牙龈色泽:龈为脾所主,常色粉红。

偏红则为热,偏白则为寒。

龈肿为热郁,萎缩为阴血虚。

舌底:舌底血脉紫黑外显,为血瘀。

舌苔:舌苔剥落为胃阴伤,舌苔增多为脾失健运,亦主食积,舌苔多如积粉,为湿毒,多见感染瘟疫者。

舌苔色白为湿,色黄为热,色黑而燥为热极,黑白相间而润为寒极。

舌形:常人舌相为U形;舌前小,呈V形,为心阴虚;舌后小,呈反Ω形,为肾阴虚或精虚之相;前端左右凸出,呈W形,小儿多为肺气郁,寒热阻肺也,大人多为肝气郁,情绪不畅也。

舌质:舌质干燥为阴虚有热,舌质湿润水滑为阳虚水泛。

舌疮:舌上有疮多为虚火;舌有红点多为郁火,小儿多见。

唇:唇干为阴虚;唇干紫甲错,为干血痨,大黄蛰虫丸主之;小儿唇红则无寒,唇白则无热。

舌之歪斜:舌歪为中风之相,分寒热两端,气虚而寒风中,则收引,左受则左斜;气虚而热风中,则痿驰,左受则右斜;类中风(脑梗)则舌不歪。

舌缺:舌缺为疳积虫证。

舌诊精要(1)舌色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症、寒症,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中药调理:黄芪粉、肉桂粉、当归等。

郭生白谈中医的七大辩证法

郭生白谈中医的七大辩证法

郭生白谈中医的七大辩证法中国传统中医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涵盖了丰富而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医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患者的病情表现以及与患者的交流,进行辩证施治。

郭生白在他的《新修本草纲目》中提出了中医的七大辩证法,它们是:四诊法、望诊法、闻诊法、问诊法、脉诊法、舌诊法、病机辨证法。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七大辩证法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它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望诊法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体等外部表现来判断疾病的病情和病位。

闻诊法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咳嗽、呼吸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变化。

问诊法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来获取更全面的病情信息。

切诊法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脏腑功能的状态和病情的变化。

四诊法的综合运用能够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其次,望诊法是在看患者的面色、舌苔、舌体等外部表现时进行判断。

中医认为人体面色反映了体内的阴阳盛衰,舌苔和舌体的变化则反映了脏腑功能和病理状态的改变。

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的气血运行状况、脏腑功能是否平衡等情况。

望诊法的主要特点是直观、快速,适合于初步判断病情。

第三,闻诊法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咳嗽、呼吸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变化。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身体内部的疾病和外部的声音、嗅觉等是相互关联的。

通过观察患者的声音、咳嗽声和呼吸声,医生可以了解到疾病的病情和病位。

闻诊法的主要特点是灵敏、细腻,能够获取到一些细微的病变信息。

第四,问诊法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来获取更全面的病情信息。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要倾听患者的诉说,仔细了解患者的疾病经过、症状变化等情况。

同时,医生还要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工作环境等,以便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问诊法的主要特点是灵活、深入,能够获取到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病情细节。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的舌诊、脉诊是判断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是关于中医舌诊、脉诊的歌诀:
中医舌诊歌诀:
舌苔薄白胃火吐,黄腻之症谷气足。

舌苔白腻湿寒证,肾阳亏虚困寒盲。

舌苔白而干,欲问脾虚安。

苔薄而黑色,乃肺热无疑。

苔白而又厚,是阳中有阴腐。

舌质红光滑,肝火旺是还。

舌质绛红背有点,心火旺证见。

舌体淡红少苔,气虚血瘀堆。

中医脉诊歌诀:
足阳明脉荣指压,滑若鲤鱼有离杀。

足太阳脉经滑而涩,懈怠之囊若难达。

足少阳脉沉细弦,脏腑阻滞火势偏。

足太阴脉硬而长,血虚脾寒证是强。

足少阴脉涩而细,身虚阴虚又肾邪。

手太阴脉滑而长,卫表超宜荣血强。

手阳明脉涩弦细,燥热肠燥仲盛丸。

手太阳脉紧实弦,燥热太阳速宽容。

手少阴脉实而弦,囊刮夜尿是虚肾。

手少阳脉涩而长,表妨脏络是胆阴。

手厥阴脉涩细极,阴虚血滞血难行。

这些歌诀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总结出的经验,用于辅助医生通过舌诊、脉诊判断患者的体质、疾病类型和病情变化等。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还需要结合其他体征和患者的病史等综合分析,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舌诊诊断学考点总结

中医舌诊诊断学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三单元舌诊细目一舌诊原理1.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1)舌为心之苗,心主神明。

(2)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3)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4)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5)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6)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2.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3)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4)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5)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6)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细目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主要特征为: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细目三望舌质要点一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二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

临床意义:实证。

2.嫩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娇嫩舌。

临床意义:虚证。

3.胖舌: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①舌淡胖大: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红胖大: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③肿胀舌:舌红绛肿胀者,多心脾热盛。

4.瘦舌:主气血阴液不足。

①舌体痩薄而色淡:多是气血两虚。

②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多为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5.点、刺舌:(1)临床意义: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6.裂纹舌:阴血亏损。

①舌红绛而有裂纹:多是热盛伤津,或阴液虚损。

②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③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属脾虚湿侵。

7.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停证。

①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③舌红肿胀而有齿痕: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④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边有轻微齿痕:可为先天性齿痕。

小结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三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痿软舌:伤阴,或气血倶虚。

①舌淡白而痿软:多是气血俱虚。

②新病舌干红而痿软:多是热灼津伤。

《中医诊断学》舌诊的主要辨证要点

《中医诊断学》舌诊的主要辨证要点

《中医诊断学》舌诊的主要辨证要点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苔、舌质、舌体形态等来判断人体内脏功能的变化及病理情况。

以下是舌诊的主要辨证要点:1. 舌苔的颜色:- 白苔:表示气血虚弱,阳气不足。

常见于脾胃虚弱、气虚等情况。

- 黄苔:表示湿热内蕴,常见于湿热病变、黄疸等情况。

- 黑苔:表示病邪内陷,常见于热毒病变、中毒等情况。

- 脱苔:表示气血亏虚,阳气亢盛。

常见于虚热亢盛、津液不足等情况。

2. 舌苔的厚度:- 厚苔:表示病邪重症,常见于湿热病变、痰饮内蕴等情况。

- 薄苔:表示气血亏虚,阳气亢盛。

常见于气虚、阳虚等情况。

3. 舌质的颜色:- 淡红舌:表示气血不足,阳气不足。

常见于气虚、血虚等情况。

- 暗红舌:表示湿热病变,火热病邪内蕴。

常见于湿热病变、炎症等情况。

- 红绛舌:表示热症体质,炎热病邪侵袭。

常见于实热、炎热等情况。

- 淡白舌:表示气血虚弱,阳气不足。

常见于气虚、贫血等情况。

4. 舌体形态:- 舌红:表示病邪内炽,热症病变。

常见于热病、炎症等情况。

- 舌胖大:表示湿痰重浊,脾胃湿气重。

常见于湿痰、脾胃虚弱等情况。

- 舌紫:表示血液循环障碍,气血瘀滞。

常见于血液循环不畅、气滞血瘀等情况。

- 舌细长:表示气血不足,阳气不足。

常见于气虚、血虚等情况。

舌诊作为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方法,需要结合其他病症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准确的辨证施治。

在舌诊过程中,对于舌苔的颜色、舌苔的厚度、舌质的颜色以及舌体形态等要素的观察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对于中医诊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舌诊 模板

中医舌诊 模板

中医舌诊模板
中医舌诊模板:
1. 色泽:
- 舌质:
- 淡红色(正常):表明气血充足、正常状态
- 淡白色:可能表示气血不足、阳气虚弱
- 红色或绛红色:可能表示火热之象,可能有炎症或热病 - 红绛色或暗红色:可能表示瘀血或淤血,可能存在淤积或血液循环不畅
- 舌苔:
- 薄白或薄黄色(正常):表示正常健康状态
- 厚重苔(白色或黄色):可能表示痰湿积聚、消化不良或湿热之象
- 舌苔薄白或无苔:可能表示阳气亏损或气血虚弱
- 舌苔厚重干燥或干燥黄褐色:可能表示燥热之象,可能有炎症或热病
2. 形态:
- 舌体胖瘦:
- 舌体肥大:可能表示体内湿气重、消化不良或水肿
- 舌体瘦小:可能表示气血不足、阳气虚弱
- 舌体形状:
- 长舌:可能表示寒湿积聚或内寒外湿之象
- 厚舌:可能表示湿热内蕴或热毒之象
- 瘦舌:可能表示气虚血虚、阴虚火旺之象
3. 湿症表现:
- 舌苔厚重:可能表示湿痰、湿热之象
- 舌体胖大、湿滑:可能表示湿邪较重、湿痰重
- 舌体淡白、舌苔薄白:可能表示湿邪不重,体内湿气较轻 - 其他湿症表现:如体重过重、疲劳感、纳差等
4. 火症表现:
- 舌质红绛:可能表示火热之象,可能有炎症或热病
- 舌苔厚重干燥或干燥黄褐色:可能表示燥热之象,可能有炎症或热病
- 舌尖红或齿痕明显:可能表示心火旺盛或肝火旺盛
- 其他火症表现:如口干、咽干、口舌生疮等
以上仅为常见中医舌诊模板,具体舌诊还需结合其他体质及症状表现综合判断。

若有疑问,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中医师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中医诊断了解脉象与舌诊

中医诊断了解脉象与舌诊

中医诊断了解脉象与舌诊中医诊断方法包含了多种技术和技巧,其中脉象与舌诊是两种重要的手段。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和舌诊被视为了解疾病病情的窗口,准确判断身体状况的重要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脉象与舌诊的相关知识。

一、脉象脉象是指人体脉搏的节律与形态特征。

中医认为,脉象反映了人体运行的状态,通过观察脉搏的细微变化,可以判断人体脏腑功能的平衡与失调。

具体来说,脉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深浅:脉搏的深浅表明了阴阳气血的盛衰,深脉象通常与阴虚阳亢有关,而浅脉象则与阴血不足或阳气虚弱相关。

2. 缓急:脉搏的快慢以及节律的稳定与否,反映了体内气血的运行速度和脏腑功能的协调性。

脉速过快可能与实热证或气虚阴盛证相关,而过慢的脉象则可能与寒证或阴虚阳亢证有关。

3. 平滑与不平滑:脉搏的平滑与否反映了气血的运行畅顺程度。

平滑的脉象通常与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相关;而不平滑的脉搏可能与血瘀、气滞等病理状况相关。

4. 脉象的其他特征:如弦、滑、涩、紧等,也会在中医诊断中被用于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二、舌诊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苔和舌质的形态、颜色和湿润程度等表现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舌诊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的功能状态和病理变化。

1. 舌苔:舌苔是指舌面上覆盖的一层白色或其他颜色的物质。

舌苔的颜色、厚度和湿润程度都可以成为判断疾病类型和部位的依据。

如黄燥舌苔可能与热证相关,白腻舌苔可能与寒证有关。

2. 舌质:舌质是指舌面的颜色和形态特征。

根据中医理论,舌质的颜色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情况和脏腑功能的平衡程度。

如舌质红绛通常与实热有关,舌质淡白则可能与气血虚弱相关。

3. 舌体湿润程度:舌面的湿润程度反映了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湿润的舌面通常与阴涩阳盛平衡相关,而干燥的舌面则可能与阴虚阳亢有关。

综上所述,脉象与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脉搏的节律、形态特征以及舌苔和舌质的变化情况,中医医生能够准确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病理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中医舌诊、脉诊歌诀一、中医舌诊歌诀1.舌体外观观察:a) 舌质色素正常,舌苔不厚薄,舌体湿润,代表正常健康;b) 舌质苍白、舌体胖大、舌体干燥、舌苔厚薄不均表示阳虚;c) 舌质红、舌苔少、舌体鲜嫩、有瘀斑表示阴虚;d) 舌体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紫色、舌尖微弱或尖细长,表示瘀血。

2.舌头的形态观察:a) 舌体肥大,舌苔薄白,舌苔随舌质变化表示痰湿;b) 舌体瘦小,舌苔黄腻,表示脾胃虚寒。

3.舌苔的特性观察:a) 舌苔薄白,舌体胖,舌苔滑,表示痰湿;b) 舌苔厚薄不均,舌体湿润,舌苔滑,表示湿热;c) 舌苔黄腻,舌体胖,舌苔滑,表示湿热;d) 舌苔黄腻,舌体苍白,舌苔滑,表示湿寒;e) 舌苔根部有牙痕,舌体胖,舌苔滑,表示脾胃虚寒。

二、脉诊歌诀1.脾虚脉象:七虚八虚顶上花。

吕结阻塞即太虚。

无力感觉肌肉软。

三焦空虚脉弱捺。

2.肝郁脉象:弦细脉象紧有力。

捺下回缩力量大。

眼目浮肿抑郁多。

肝火旺盛夜不寐。

3.肾亏脉象:脉象虚弱滑无力。

捺下迟缓波动慢。

腰酸腿软苍白多。

头晕失眠肾阳亏。

4.血瘀脉象:弦细脉象硬有力。

捺下缓慢力量大。

血滞不通苦痛多。

舌质紫暗肤色花。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湿热:中医病理上的湿邪与热邪结合而成的病理状态。

2.阳虚: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中指阳气不足的状态。

3.阴虚: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中指阴气不足的状态。

4.瘀血:机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淤滞而形成的病理状态。

5.痰湿:中医理论中指机体内湿气过多而形成的病理状态。

6.脾胃虚寒:中医理论中指脾胃功能虚弱,阳气不足所表现出的寒冷症状。

舌诊与脉诊

舌诊与脉诊

【意义】为肝风内动的征象。可因热盛、 阳亢、阴亏、血虚等所致。 【机理】凡气血亏虚,使筋脉失于濡养而无 力平稳、伸展舌体;或因热极阴亏而动风、
肝阳化风等,皆可出现舌颤动。 久病舌淡白而颤动者,多属血虚动风 新病舌络而颤动者,多属热极生风 舌红少津而颤动者,多属阴虚动风、肝 阳化风。 另外,酒毒内蕴,亦可见舌体颤动。
以充分暴露舌体。
察舌顺序:舌尖——中——侧——根,
舌质——舌苔
辅助手法:四诊合参,扪、擦、问、
闻。
舌诊的方法
舌诊注意事项
2.注意事项
光线:以白天充足、柔和的自
然光线为佳。
染苔:排除食物及药对舌象的
影响。
口腔:牙齿残缺、镶牙和张呼
吸等因素均可影响舌象。
季节与时间的影响
舌诊的内容与正常舌象
湿浊痰饮食积等腐苔形成机理腐苔形成机理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升而成多见于湿邪上泛食积痰多见于湿邪上泛食积痰浊等实证浊等实证久病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已生久病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已生之苔不能与胃气相通渐渐脱离舌体之苔不能与胃气相通渐渐脱离舌体浮于舌面而成属于无根苔浮于舌面而成属于无根苔多多见于胃气衰败主虚证见于胃气衰败主虚证四剥落苔特征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落无苔
中医 舌诊 与 脉诊
概述
概念:舌诊是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
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 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历史渊源:
最早记载见《黄帝内经》 元代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 近代开展了舌诊现代化、客观化的研究
,
舌诊的方法
1.方法:
舌诊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伸舌姿势:自然平伸,舌尖略向下,
观察点刺的颜色,可以判断气血运行情况以及病情的轻

中医诊断术语大全

中医诊断术语大全

中医诊断术语丰富多样,涵盖了对疾病、症状、脉象、舌诊等方面的描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诊断术语,以及它们的简要解释:1. 证候(Zhèng Hòu):- 描述疾病的整体病理变化和表现的术语。

常见的证候有风寒感冒、湿热黄疸等。

2. 脉诊(Mài Zhěn):-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以判断体内气血运行、阴阳盛衰等状况。

3. 舌诊(Shé Zhěn):- 通过观察患者的舌头,包括舌质、舌苔、舌体等来判断体内病理状况。

4. 气滞(Qì Zhì):- 形容气血运行不畅通,导致疼痛、胀满等症状。

5. 血瘀(Xiě Yū):- 形容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瘀滞、疼痛等症状。

6. 湿邪(Shī Xié):- 指湿气侵袭体内,引起湿热、湿寒等症状。

7. 寒邪(Hán Xié):- 指寒冷气候或寒邪侵袭体内,导致寒凝、寒滞等症状。

8. 热邪(Rè Xié):- 指热气侵袭体内,引起热盛、热毒等症状。

9. 气虚(Qì Xū):- 描述气血不足,导致疲乏、无力等症状。

10. 血虚(Xiě Xū):- 描述血液不足,引起面色苍白、头晕、月经不调等症状。

11. 阴虚(Yīn Xū):- 描述阴性能量不足,导致口干、咽喉干燥、热感等症状。

12. 阳虚(Yáng Xū):- 描述阳性能量不足,引起畏寒、肢体冰冷等症状。

这仅是一小部分中医诊断术语,中医学术体系庞大而复杂,因此诊断术语非常丰富。

在中医诊断中,医生通常会结合多种信息,包括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诊等,进行全面的辨证施治。

请注意,对于确切的中医诊断,最好咨询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

中医学中的脉诊与舌诊

中医学中的脉诊与舌诊

中医学中的脉诊与舌诊脉诊与舌诊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诊断方法。

脉诊是通过触诊患者脉搏的变化来获取疾病信息,而舌诊则是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的颜色、形态等特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这两种诊断方法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在现代医学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脉诊脉诊乃中医学的一项重要诊断手段,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变化来获得关于疾病的信息。

在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生理状况以及疾病的发展。

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经络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脉搏的变化可以了解到脏腑器官的情况。

因此,脉诊被广泛运用于中医的诊断中。

1. 脉搏的基本知识脉搏是指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由心脏收缩所产生的冲击波。

脉搏的基本特征有“芤、浮、数、滑、涩”等,这些特征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变化。

比如,浮脉通常表示阳气偏盛,病在外;沉脉则表示阴气偏盛,病在内。

2. 脉诊的方法脉诊需要医生用手指触摸患者的脉搏,并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状况。

常用的脉诊方法有按脉部位、脉组相、脉息、脉度等。

比如,在按脉部位中,分为寸、关、尺、空、偏寸、关尺等,不同的部位反映了不同的脏腑器官。

二、舌诊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的颜色、形态等特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舌头是脏腑经络的一种显现,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脏腑之间的状况。

舌诊常用于中医的诊断,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与应用。

1. 舌苔舌苔是指舌头上的一层细菌和食物残渣的沉积物,颜色有白、黄、灰、黑等。

舌苔的颜色、厚薄、湿燥程度等都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

比如,白苔通常反映出痰湿内盛,黄苔则表示热邪内缚。

2. 舌质舌质是指舌头的外观形态,包括舌身的形状、颜色等。

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寒热、阴阳等状况。

比如,舌体红而亮,常表示体内有热毒;舌体苍白则通常表示体内气血不足。

三、脉诊与舌诊的应用脉诊与舌诊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诊断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临床实践中。

通过观察脉搏变化和舌苔、舌质的特征,医生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健康状况,判断疾病的发展,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证:虚证是人体正气不 大部分的虚证是后精神萎靡,面色胱病程长,声低气短,痛处喜 足 而 产 生 的 各 种 虚 天失调所致 白,身倦无力,舌按,舌质胖嫩,脉虚无力的 弱证候的概括 质淡,脉沉迟无力;属虚证 或五心烦热,两颧 发红,形体消瘦, 舌红少津,脉沉 细数 实证实证是指邪气亢盛, 正气未衰,邪正相 争剧烈所表现的一 类证候 内脏机能活动失调, 代谢障碍,以致痰 饮、水湿、瘀血等 病理产物停留体内 身热面赤,烦躁不病程短,声高气粗,痛处拒 安,呼吸气粗,胸按,舌质苍老,脉实有力的 胁脘腹胀满,疼痛属实证 拒按,舌苔厚腻、 脉实有力
表1-3常见病脉的名称、脉象、特点与主病 名 称 浮脉 脉 象 特 点 表证。 主 病 ^ ^ ^ ^ ^ 说 明 ^ ^ ^
轻取即得,'举之泛脉搏显现部位浅。 泛有余,按之稍减 不空。
外邪侵袭体表,气血抗邪于 夕卜,’所以脉象见浮,且浮而 有.力。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脉象显现部位深。 得。
里证。有力为里实,邪郁在里,气血困滞,则脉 无力为里虚。 见沉象。
弦 脉 端 直 以 长 , 如 按 琴 脉 本 身 的 弛 张 度 大 。 肝胆病, 诸痛, 痰弦为肝脉,主肝胆病、痰饮、 弦。 诸痛等证。虚劳内伤,中气 饮。 不足,脾胃受肝病影响时, 也常见弦脉。 寒邪与阴相搏,或因疼痛, 紧 脉 脉 来 绷 急 , 应 指 紧 动 脉 搏 动 的 张 力 大 。 寒、痛、宿食。 正邪相争,可致脉道紧张, 张有力,状如牵绳 而见左右弹指的紧象。宿食 转索。 停滞,也可见紧脉。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 管。 失血、伤阴。 芤脉浮大无力,按之中空, 由于失血过多,或因过汗伤 津,血虚于内,气浮于外, 见此脉象。



象 强硬 痿软



主 病 热人心包,痰浊内阻,中风先候 表证,寒证。薄白为表寒,白厚为 里寒 里证。热证。淡黄为热轻,深黄为 热重。焦黄为热结 正常舌苔,或病邪在表,疾病轻浅 邪盛人里,病情较重,或痰湿食积 水湿内停 热盛伤律,阴液亏损 食积,痰浊 湿浊,痰饮,食积
阳 证 符 合 “ 阳 ” 的 一 般 邪 气 盛 而 正 气 未 衰 , 身热、恶热不恶寒、兴奋、躁动、明亮、亢进以 属性的证候,称为正邪斗争处于亢奋 心烦口渴、躁动不及向外的、向上的、病情变 阳证 阶段 安、气高而粗、口化较快 鼻气热、目睛了了 不寐,或目睛视物 模糊而目赤之眵、 面唇色红、指甲色 红、小便红赤、大 便或秘或干、舌质 红绛、脉滑数有力 阴 证 符 合 “ 阴 ” 的 一 般 阳虚阴盛,机能衰 无 热 恶 寒 、 四 胺 厥 抑 郁 、 沉 静 、 晦黯、衰退等 属 性 的 证 候 , 称 为 减,脏腑功能降低 冷、息:短气乏、身以及向内的、 向下的、病情 明证 体沉重、精神不振、变化较慢 但欲卧寐、呕吐、 下利清谷、小便色 白、爪甲色青、面 白舌淡、脉沉微
促脉脉来急数,时而 止、止无定数。
阳盛热实,血气、阳盛热实而阴不和,故脉数 痰饮、宿食停滞。 急而时一止。凡血、气、痰 食、痛肿诸实热证,可见此 脉,但促而有力。 阴盛气结。 阴盛而阳不能和,故脉来缓 慢而时一止。寒痰瘀血,气 郁不调,亦多见结脉。
结脉脉来缓慢,时见一 止,止无定数。 代脉脉来动而中止,不 能自还,良久复动, 止有定数。
舌体强硬,运动不灵,言语謇涩 舌体软弱,伸卷无力,转动不便 舌体偏斜于一侧 舌体震颤不定,不能自主 舌体紧缩不能伸长 苔薄白或白厚 苔色见淡黄,深黄或焦黄 见底 不见底 苔面水分过多,扪之滑利而湿 舌面干枯,扣之无津 苔如豆腐渣,揩之可去 舌面覆盖一层油腻状液,不易刮去
舌态
歪斜 颤动 短缩 白苔
苔色 黄苔 舌苔 薄苔 厚苔 苔质 滑荅 燥苔 腐苔 腻苔
表1-2临床常见的舌象及主病 内 容 舌 象 淡白舌 舌色 红舌 绛舌 紫舌 苍老舌 舌质 枯干舌 胖大舌 舌形 瘦薄舌 齿痕舌 裂纹舌 芒刺 特 点 较正常舌色浅淡 舌色深于正常舌 舌体呈深红色 舌体呈紫色 舌质纹理粗糙。坚敛苍老 舌体干瘪 舌体胖大肥厚 舌体瘦小而薄 舌体边缘有牙齿痕迹 舌面见明显裂纹 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剌 虚证或虚寒证 热证 内热深重 瘀血 实证,热证 津液损伤 水湿痰饮阻滞 阴血亏虚 脾虚,湿盛 阴液亏损 热邪亢盛 主 病
洪脉脉来如波涛汹涌有脉阔,且波动大。热盛。 余,来盛去衰。 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脉窄, 且波动小。诸虚劳损,以阴血 显。 虚为主;又主湿。 微脉极细极软,似有似 有无,按之欲绝, 至数不明。 濡脉浮小而细软。
阴阳气血诸虚, 多 阳 气 虚 衰 则 脉 道 鼓 动 无 力 , 为阳衰危证。 阴血亏虚则脉道不充,故脉 似有似无,至数不明。 诸虚,又主湿。 濡脉浮细软,是气血不足, 脉道细小,故主诸虚。但湿 邪在表时,脉亦软而浮小。
脏气衰微,风证痛代脉是脏气衰微,或脾气脱 证,七情惊恐,跌绝的征象。 扑损伤。
表1-4八纲辨证归纳表 名称 概念 特点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表 证 外 邪 侵 犯 人 体 肌 表 病 位 在 肌 表 , 病 势 恶寒〈或恶风〉,发发热恶寒并见、脉浮 所产生的一系列症 较浅;发病急,病 热,舌苔薄白,脉 状 位浅,病情轻,病 浮 程短 里证病变部位在内,脏病位深,病因复杂,无新起发热与恶寒发热不恶寒,有脏腑的症状, 腑气血功能失调所病情较重,病程并见;以脏腑症状如心悸、腹痛等 反映的证候 较长 为主要表现 寒证感受寒邪,或机体以寒冷表现为主 阴盛阳虚所产生的 系列证候 热证感受热邪,或机体以温热表现为主 阳盛阴虚所产生的 一系列证候 寒喜暖,面色苍白,分泌物及排泄物清稀、苔白 小便清长,手足厥脉迟 冷,舌淡苔白而润 滑,脉迟或紧 发 热 喜 凉 , 口 渴 饮 发 热 喜 凉 , 面 红 、 舌红苔黄、 冷,小便黄赤,舌脉数 红苔黄而干燥, 脉数
迟脉一息脉来不足四至。 单 位 时 间 ( 分 ) 较 寒 证 。 有 力 为 积 冷 寒 则 气 收 , 凝 滞 脉 道 , 阳 失 正常脉跳次数少,实证,无力为虚寒健运,脉行缓慢,故脉见迟。 每分钟少于六十次。证。 数脉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单位时间(分)较热证。有力为实热,邪热鼓动,脉行加速,故脉 正常脉搏次数多,无力为虚热。 见数。 每分钟超过九十次。 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 按之空虚。为无力 脉的总称。 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 为有力脉的总称。 虚证。多为气血两气血不足,气不足以运其血, 虚。 则脉来无力,血不足充于脉, 故按之空虚。 实证。 邪实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 故脉应指有力。 痰食内滞,邪气壅盛。气实 血涌,往来流利,故脉来应 指滑利。妇人无病而见滑脉, 应考虑是否有孕^
滑 脉 往 来 流 利 , 应 指 圆 流 利 、 圆 滑 有 数 意 。 痰、食、实热。 滑。
涩脉往来艰涩,迟钝不 畅,如轻刀刮竹。
精伤、血少;气滞、精亏血少,不能濡润经脉, 血瘀。 所以脉气往来艰涩;气滞血 『疲或邪阻经脉,亦见涩脉 内热充斥,脉来涵涌有余。
脉 细 由 脉 道 ’ 邪 阻 压 1 阴 故 血 亏 虚 屯 诸 虚 , 氣 劝 卵 劳诚 不 损 足 。 應 、礼 以 充 又 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