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风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味蕾:分布在口腔黏膜中极微小的结构。 味蕾的分布:
二、呈味物质及对味感的影响因素
1、影响味感的因素
呈味物质的结构 温度 水溶性
二 、呈味物质及对味感的影响因素
相乘作用
消杀作用
对比作用
呈味物质的作用
阻碍作用
疲劳作用
三、呈味物质各论
(一)甜味和甜味物质
(1)呈甜机理:甜味构性学说
甜味物分子和口腔中甜味感受器都具有一对质 子给予体(AH)和质子受体(B),两者相距0.250.4nm,强甜味物的分子中,在距AH基和B基的距离 各0.35nm和0.55nm处交点上有一疏水基(r),当甜 味物的AH、B、r基于味感受体的三个基相互配对而 作用时,产生味感。
酸味物所具有的其他风味特点为副味:一般无 机酸的副味是苦涩、有机酸是爽快味。
(2) 酸味物质的阴离子作用
有机酸根A-结构上增加羟基或羧基,
则亲脂性减弱,酸味减弱;
增加疏水性基团,有利于A-在脂膜上
的吸附,酸味增强。
(3)酸味物质
醋酸 乳酸 柠檬酸 苹果酸 酒石酸
(三) 咸味及其咸味物质
蔗糖为基准物。
(3)影响甜味的主要因素 浓度:C↑,甜度↑ 温度:有的受影响 ,果糖随T↑甜度↓ 呈味物质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一)甜味和甜味物质
(4)甜味物质
天然
蔗糖、淀粉糖 浆、甘草甜素、 甜菊苷等
合成
糖醇、糖精、 甜蜜素等。
(二)酸味和酸味物质
(1)呈酸机理
质子H+是定味基;负离子A-是助味基。定味 基H+在受体磷脂头部相互发生交换而引发酸 感。
嗅感
嗅感是挥发性分子或可随呼吸气流闯入鼻子的微粒
子刺激鼻腔神经而产生的一类感觉。
香气值
判断一种物质在食品香气中所起作用的数值 称为香气值(发香值)。 香气值 = 香味物质的浓度 / 阈值
一 生理学嗅觉
1 嗅觉特征:
1)敏锐:很低浓度可以感知; 2)易疲劳适应:长期刺激使嗅感抑制而
产生习惯性; 3)差异大: 不同的人、不同性别、身体
食品风味
食品的香气、滋味和入口获得的香 狭义上 味,这三者统称为食品风味。
广义上
食品风味是视觉、味觉、嗅觉和触 觉等多方面感觉的综合反映。它是 评定食品感官质量的重要内容。
本章重点内容
味感及呈味物质 嗅感与嗅感物质
第一节 味感与呈味物质
物理味觉
心理味觉
味感
化学味觉
第一节 味感与呈味物质
一、概念 阈值:是衡量味感的尺度。感受出某种 味觉物质的最低浓度为阈值。
(3)其它鲜味剂 天然存在的有些肽类。 如:谷胱甘肽、谷谷丝三肽
(六)辣味和辣味物质
辣味刺激的部位在舌根部的表皮,是一种尖的刺痛 和特殊的灼烧感。
结构特点:双亲分子,包括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 定味基—亲水(极性)基团;
助味基—疏水(非极性)基团。
来自百度文库9最辣规律
辣味随非极性链增长而增加,在C9达最大,之后 迅速降低。
茶叶、可可、咖啡中的生物碱 啤酒中的苦味物质(萜类) 柑橘中的苦味物(糖苷) 氨基酸及多肽类 盐类
柚皮苷生成无苦味衍生物的酶水解部位结构
强非极性αS1酪蛋白衍生物的苦味肽
从αs1酪蛋白得到强疏水性肽,是成熟干酪中产生苦味的原因
苦味学说
大多数苦味物质具有与甜味物质同样的AH/B模型及 疏水基团。
辣椒素
生姜素
辣味分类和辣味强度
1)热辣; 2)辛辣; 3)刺激辣
➢ 辣味强度排序:
辣椒、胡椒、花椒、 姜、 葱、蒜、芥末
热辣
辛辣
刺激辣
(七)涩味及涩味物质
口腔黏膜的蛋白质被凝固会引起收敛而 产生涩味,不是味蕾产生的。
主要化学成分为多酚类物质,还有金属铁、 明矾 、醛类等,草酸、奎宁也会引起涩味。
(七)涩味及涩味物质
常用脱涩方法:
(1)焯水处理; (2)在果汁中加入蛋白质,使单宁沉淀。 (3)提高原料采用时的成熟度。
(八)清凉味
清凉味的典型是薄荷醇、D-樟脑 。
(九)金属味
其感知阈值在20-30ppm,存放时间稍长 的铁制罐头食品中常有此令人不快的金属味。
第二节 嗅感与食品中嗅感物质
受体部位的AH/B单元取向决定了分子的甜味和苦味。
沙氏理论认为苦味来自呈味分子的疏水基,AH与B 的距离近,可形成分子内氢键,使整个分子的疏水性 增强,而这种疏水性是与脂膜中多烯磷酸酯组成的苦 味受体相结合的必要条件。
苦味学说
苦味诱导适应学说
(五)鲜味及鲜味物质
鲜味是食物的一种复杂美味,呈味成分有核苷 酸、氨基酸、有机酸、酰胺、三甲基胺、肽,等。
状态、营养条件 。
一、生理学嗅觉
2 气味的影响:
对呼吸器官 对消化器官 对循环器官 对生殖器官 对精神活动
中性盐显示出咸味。纯粹的咸味只有NaCl,其他多
数具有苦味和其他味,如KCl、MgCl2 等有苦味。
阳离子-定味基;阴离子-助味基。
阴阳离子半径都小的盐呈咸味;半径都大的盐呈苦味。
咸味物质
NaCl、KCl、MgCl2、 MgSO4、 苹果酸钠、葡萄糖酸钠,等。
(四) 苦味及苦味物质
苦味的有机物质一般具有以下基团: -NO2,-SH,-S-,-S-S-,-SO3H,=C=S
结构通式:ˉO-(C)n-O ˉ,n= 3-9。
n= 4-6时鲜味最强。 相同类型的鲜味剂共存时,与受体结合时有竞争 作用。不同类型的鲜味剂共存时,有协同作用。 如:味精与肌苷酸按1:5比例混合,其鲜味提高6倍。
(五)鲜味及鲜味物质
(1)氨基酸 L-谷氨酸钠俗称味精,具有强烈的肉类鲜 味。
(2)核苷酸 5‘-肌苷酸,5’-鸟苷酸和5‘-黄苷酸, 它们单独在水中无鲜味。
ß-D-吡喃果糖甜味单元中AH/B和r之间的关系
氯仿
邻—磺酰苯亚胺
葡萄糖
甜味构性学说的局限性
(1)不能解释多糖、多肽无味。 (2)D型与L型氨基酸味觉不同, D-缬氨酸呈甜
味,L-缬氨酸呈苦味。 (3)未考虑甜味分子在空间的卷曲和折叠效应。
(一)甜味和甜味物质
(2)甜味强度 用甜度来表示,以水中稳定的非还原性
第 9章 风 味
Flavor Chemistry
几个概念
➢ 味感 是食品在人口腔内对味觉器官的刺激而产 生的一种感觉。指食品中可溶性成分溶于唾液中 或食品的溶液刺激味觉器官舌头表面的味蕾,经 味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的味觉中枢而产生的感觉。
几个概念
➢ 香味 人们把鼻腔直接闻到的称为香气、食 物进入口腔后感觉到的称为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