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课程与教学评价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程评价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程评价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程评价方法语文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合理的评价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调整方向。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

一、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法是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的方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力集中情况、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观察评价结果通常以记录形式表现,有助于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作业评价法作业评价是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创新性和条理性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

在作业评价中,可以采取打分制、等级制等形式,相对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

作业评价还可以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改进学习方法。

三、单元测试法单元测试法是通过给学生进行知识点或技能的测验,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符合课程要求的测试题目,考核学生在语文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

单元测试既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运用能力。

四、口头评价法口头评价法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询问问题,进行答辩和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口头评价法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作品展示评价法作品展示评价法是通过学生的作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养。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阅读报告、演讲稿等,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创作能力、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作品展示评价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对语文学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程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观察法、作业评价法、单元测试法、口头评价法和作品展示评价法等。

《课程教学评价》PPT课件

《课程教学评价》PPT课件

完整版ppt
10
对教学的认识
教学不是由外向内的信息输入过程,不是知识由 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
教学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 要的是要引导学习者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 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 见”,自己的“思想”。
教学应该克服简单化倾向。过于简单化使得学生 的理解简单片面,妨碍了学习在具体情境中的广 泛而灵活的迁移。人们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 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和感知上。
当前我国课程评价实践的问题 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
完整版ppt
14
当前我国课程评价实践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 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 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 素质的考查;
(二)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 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不 顾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将所有学生 放在同一评价尺度上相互比较,一方面造成对 学生的误评价,另一方面又严重挫伤学生的自 尊心。
6.新课程评价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 价标准的差异性。
完整版ppt
19
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
7.新课程评价要改变那种只顾结果不顾 过程、只顾目的不顾手段的评价思路, 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的评价 。 8.新课程评价倡导采用情境化的、真实 的评价方式,追求与教学相结合的评价。 9.新课程评价要恰当、综合地运用定量 评价方法与质的评价方法。
新课程教学评价
潘高峰
完整版ppt
1
一、课程评价的基本概念 二、当今世界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 四、学生评价的新方法 五、新课程中的教学评价 六、课程教材评价
完整版ppt

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

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

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1、什么叫课程?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包括校外)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主要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文化的影响。

狭义: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上。

2、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它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

3、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学习的经验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过程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一种课程。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目标之一:改革课程功能。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目标之二,改革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目标之三,改革课程内容。

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目标之四,改革课程实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目标之五,改革课程评价。

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目标之六,改革课程管理。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评价内容简短

课程评价内容简短

1.该课程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令人受益匪浅。

2.教师授课风格生动有趣,让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这门课程的互动氛围非常好,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分享都让我受益匪浅。

4.课程内容充实,讲解生动有趣,收获颇丰。

5.这门课程讲解生动有趣,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非常
值得推荐。

6.这门课程清晰易懂,教师讲解生动有趣,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7.这堂课程内容实用,深入浅出,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

8.这堂课讲解清晰,举例生动,使抽象的理论易于理解,我对课程的知识有了
更深入的认识。

9.这门课程真的太棒了!学习过程中非常有趣,而且我能够感受到自己在不断
进步。

10.这堂课程组织得非常清晰,各个知识点都得到了充分的讲解,有助于学生更
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11.这门课程节奏紧凑,内容充实,让人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

12.此课程实用性极强,内容涵盖广泛,讲解方式独特,让人收获颇丰。

13.这门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既深入浅出,又理论实践相结合,令人获益
匪浅。

14.这堂课程节奏紧凑,内容丰富,讲解清晰,让我收获颇丰。

课程、教学、评价: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基本方面和关键环节

课程、教学、评价: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基本方面和关键环节
维普资讯
实 秘 圄 验
课程 教学 评 价 ●
实施高 中新课程 的基本方 面和关键环节
■ r
贺弘炜 宁夏教育厅教研室
{ ^
_
高 中课 程 改革 是 高 中教 育的 深 刻 变革 , 课程 的实 施 , 新 涉及 高 中教

面, 既是 新课程 实施 中最 基本 、 最重
哪几 门课 、 周有 几课 时 、 什 么内 一 学 容 , 只是提 出了要学 多少 门课 程 、 而 每 门课程 要修 多少学分 的基本要 求 , 至 于 哪 门课程 在 哪个 年 级开 设 、一 周 有 几课 时 、什 么时 候 学 必修 什 么 时 候学 选 修 、在 某一 学 科里 先学 哪 个 模块 再 学哪 个 模块 等 等 ,可 以 由
心、 最关 键的 环节 , 是新 课程实施 又 中最难 以落 实的地 方 。


按照国家课程 方案开设课
程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础
1新 课程 在课 程 结构 设置 上 的 .
主 要 特 点
校 是否 按 照 国家 课程 方案 的规 定 和 要 求开 设课 程 ,这 是 新课 程 实施 的
基 础 ;教 学是 指 学校 和教 师是 否 以
活 动课 程 的开 设 ,对 引导学 生 关注
能 力 来确 定选 修 课 的任 课人 选 ,根 据 本 校 的教 室场 地 设施 来确 定选 修 课 教学 班 的规 模 ,还 要根 据学 生 的
社 会 、 验生 活 、 会学 习 , 养学 体 学 培 生 的创 新精 神 、实践 能 力和 社会 责 任 感产 生 了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新 课 程还 加大 了技 术 、 术 、 育 等 “ 艺 体 非

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学习总结

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学习总结

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学习总结【导语】以下是作者为大家准备的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学习总结(共15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总结一:新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新课程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新课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课程更注重学生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

要想有效的实施新课程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注重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实际运用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

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口语、听力得不到提高。

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

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

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

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创造性运用教材。

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

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专题7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与方法及对发展性评价的理解

专题7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与方法及对发展性评价的理解

专题7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与方法及对发展性评价的理解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含义㈠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学界通常以1897-1898年美国学者莱斯对三万多名小学生进行的、检验拼字教学时间对学习效果影响的拼字测验,作为评价研究的开端。

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历史发展的划分1.测验和测量时期自19世纪末起到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第一代评价时期。

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

2.描述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是第二代评价时期。

这一代评价认为,从本质上说评价是“描述”,即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

以泰勒提出的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理,西方人一般都把泰勒称为“教育评价之父”。

泰勒明确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从而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区分开来。

3.判断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70年代,是第三代评价时期。

这一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判断。

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止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既然目标并非评价的固定不变的铁的标准,那么评价就应当走出预定目标的限制,过程本身的价值也应当是评价的有机构成。

4.建构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育评价进入了所谓的第四代评价时期。

这一代评价认为,评价的意义在于服务,评价者首先要关心服务对象所关注的问题、兴趣和焦点,以“回应”服务对象为起点。

㈡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所谓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㈢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于1967年提出的。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指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而从事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结果评价,是在课程与教学实施或进行一个相对完整阶段以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

课程与教学论机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机考答案

1."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 〕 A. 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2.( 地方分权型 )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

3.( 赫尔巴特)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4.( 斯金纳)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

5.(行为主义流派)流派强调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与步骤,( 人本主义流派)流派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6.(非指导性教学 )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7.(互动理论 )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

8.(接触面)是指教学媒体能在同一时间内传递信息的X围。

9.(视听媒体阶段)阶段,标志着教学手段的发展开始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10.(斯金纳)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

11.(综合课程)体现了这样一种课程趋向: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体或问题。

12.“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D ) D.表现性目标13.“教师的作用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与他的学生一起来创造课程,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

〞此观点是什么样的课程实施观的体现? ( B ) B、参与制定观14.“课程实施过程中主动对课程方案研究的修正,可以作为实施的一部分,而且是成功的实施所必须的。

〞此观点是什么样的课程实施观的体现?( C ) C、互动调适观15.“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意味着在课程改革中应确立起( C ) C.主体教育观16.《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作者是〔 C 〕 C. 布卢姆17.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是( C 注重学生发展与贴近生活实际 )1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是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19.按照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 B 〕 B. 经验课程20.按照古德莱德的观点,实际在教学中发生的课程是〔 C 〕C. 实施课程21.按照课程的类型,学生在学习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如识、价值观念、规X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属于〔B〕。

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心得体会(精选10篇)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心得体会1 20xx年8月28日、29日两天,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培训,这次培训让我认识了新形势下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通过本次学习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让我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有了直观的感受;使我明白了,我们平时的教学多数是基于教材或基于评价的教学,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

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其中还提出“学习目标和课标相关陈述要有相应内容,方法与学习目标要相匹配”。

从学习的反思中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要从课标出发,处理好教材;尊重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研发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关注做好教学设计。

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我们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及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目标多元,不仅指评价知识,技能,还包括认真、态度、乐于助人。

评价方法多样,不只是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要关注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它对课程实施具有很强导向,评价的主要数学学习结果、过程、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把理念变成行动,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学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指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结果。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与教学评价【圣才出品】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与教学评价【圣才出品】
5 / 4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旨在评定成绩,作出结论。 4.以实施评价的规范程度为依据的分类 (1)正式评价 正式评价,是指根据明确的评价目标,通过规范的评价程序,使用经过设计的评价工具
1 / 4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价。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包括对教
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因素的全面评价。 2.课程与教学评价功能 课程与教学评价对课程与教学活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具有以下功能: (1)检查 课程与教学评价是检查课程与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衡量教学达到目标的程度。 (2)反馈 通过评价活动,可以获得有效地反馈信息。 (3)激励 加强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成就动机。 (4)研究 通过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利于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5)定向 适时而客观的评价,可以使师生明确需要努力的方向。 (6)管理 通过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利于提高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水平。 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 (1)古代的课程与教学评价 古代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口试、笔试或观察来主观判定效果,缺乏信度和效度。 (2)现代的课程与教学评价
在当代,教育性功能逐渐受到了重视。它强调评价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自觉地服务于课程与教学目标,成为实现目标的促进性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
的成长。
c.重视评价对象的参与及其自我评价
当代课程与教学评价是把被评价者看做参与评价的主体,采用各种方法和途径,使之积
极参与评价过程。在许多评价中,自我评价都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缺点
a.缺乏外界参照体系,难以进行比较;

教学评价意见和建议范文(通用6篇)

教学评价意见和建议范文(通用6篇)

教学评价意见和建议范文(通用6篇)第一篇: 教学评价意见和建议1、该节课教学目标目标清楚明白、具体,易激发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形式多样,分量与难度适中,学法指导得当,是一节很不错的课。

2、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符合学段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是一节成熟的课。

3、该节课能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在课堂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4、本节课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5、该节课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民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课堂结构完整,密度恰当。

6、该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上新颖独特教学方法、言简意胲,引导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做出的作品图文并貌,有美感,整节课很完美。

7、该节课很有艺术,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

在教材处理上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

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8、本节课非常成功,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

教师配以亲切活泼的教态,能较为恰当地运用丰富的表扬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9、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功地教学生“会学”。

10、该节课堂结构层次清楚、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重点、突出难点。

“6+2”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之“评”  

“6+2”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之“评”  

教改教研新教师教学一、评价的具体方式1.学生自评教师作为课堂的“权威”,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的评价往往是教师占据了主要作用,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我校“6+2”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的“评”首先要求学生学会自评,即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之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学生自评。

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互评、他评。

学生自评能够进一步启迪学生主动思考,对自己的思路、语言组织等方面进行评判即是对学习中问题的再思考,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更好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

2.小组评价改变传统评价模式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课堂评价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

他们都在怀疑学生是否有评价别人的能力?如果是这样,岂不是违背了新课改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理念?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评价能力,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

我校“6+2”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小组评价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别人做出正确评价的能力,在自评和互评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中碰撞思想,擦出火花,在探究学习知识过程中互帮互助,互相提高。

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自评,而且让学生互评。

开始,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别人,有时在评议中甚至发生争议和冲突,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最后使其真正成长为课堂评价的主体。

(1)组内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互评,促进合作,共同发展。

教师在引导学生互评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组内相互评价时要客观公正,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切忌主观随意。

既要评出小组成员的正确合理的一面,还要评出需要改善的地方,在小组成员互评中不断交流提升。

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从伙伴的优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共同发展。

避免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时,总是挑对方的“刺”,老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引导他们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能正视自己、正视伙伴。

课程与教学评价课件

课程与教学评价课件
探索跨学科的评价模式和方法 ,以适应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未来展望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满 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加强评价伦理建设
确保评价的公正、公平和合法性,重 视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权益。
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评价的信息 化和智能化。
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课程与教学评价课件
目 录
• 课程评价概述 • 教学评价概述 •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实施 •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进与发展
01
课程评价概述
课程评价的定义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计划、课程内容 、教材以及实施过程进行系统、全面 、有效的评估,以确定其价值和效果 的过程。
课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改进教 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旨在及时了解学生的 学习状况和需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 ,促进教学过程的改进。
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 学习成果和课程实施效果,为学校和教育 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02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定义
总结词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 果进行评估的过程。
相互影响
课程评价的结果可以反映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而教学评价 的结果也可以指导课程设计的改进,促进课程的发展。
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区别
评价对象不同
课程评价的对象是整个课程,包括课 程设计、实施和效果等方面;而教学 评价的对象是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过程 。
评价范围不同
课程评价的范围更广,涉及到课程的 整体规划、内容选择、实施方式等方 面;而教学评价通常关注具体的教学 策略、方法、手段等。

课程与教学评价(完整)

课程与教学评价(完整)

第一章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节课程概述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是教育目的的载体与实现路径。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与突破口。

学习和研究课程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教学的理论体系,而且有助于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思想源远流长,到了20世纪,课程才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从教育中分离出来,并用“课程”这一概念来表示。

任何教育过程都涉及知识、能力、态度问题,即都涉及教什么的问题。

课程正是要解决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因而课程是教育活动的核心。

从这个意义上,研究课程是教育上一个永恒的课题。

一、课程的概念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又具有多种涵义的术语。

人们对课程的界定是见仁见智,很难达成共识。

了解各种不同理解有利于我们在课程理论和实践中更好的沟通和运用。

在我国“课程”早就被广泛使用。

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这是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课程”。

不过,这里的“课程”一词含义甚泛,指“寝庙”及其喻义“伟业”。

另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后生为学,必须严定课程,必须数年劳苦”。

“课程”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预定分量、内容和步骤并据以刻苦努力地阅读、讲授、学习和作业,可以理解为功课及进程。

在西方,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最早使用“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该词为拉丁语“currere”所派生,原指“跑道”。

斯宾塞用“curriculum”一词来指称“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日本学者后来将它翻译成汉字“教育课程”。

从中世纪起,“Curri culum” 这一术语便一直是指学校时间表上科目内容的安排。

在我国,课程的最基本含义是学科、教材、教育内容及教学进程。

课程教学评价

课程教学评价

课程教学评价第一,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好第二,教学内容充实,正确,抓住重难点和关键第三,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第四,上课组织的好,具有教学机智第五,语言表达清晰,具有感染力第六,师生积极性高,配合默契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是否使学生产生兴趣,收获如何老师讲课十分认真投入,内容纲举目分,条理性很强,而且特别善于举例,让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研究起来十分轻松,而且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通过对课本的独到深入的讲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能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

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十分明确,教师具有极高的专业技能。

授课方式新颖别致,激起同学们的兴趣,教师很注重互动,课堂研究氛围轻松愉快,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结果极佳,可以使同学在领略知识魅力的同时提高自己实际技能。

教师教课内容广阔博深,高质量,高效率。

教课内容新颖,独特,有本性。

教师授课表现出来的豪情和精神可以深深吸引并打动学生,希望我们的老师可以继续创新,造出更多的精品课。

教师教学在书面浅显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教学的知识的深度及广度,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并且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知识渊博,因而讲授的很有深度,并且在书籍知识上也有所扩展。

课上教师很注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增强了教室气氛,使教学结果更加显著。

教师课堂上的整体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师在教学方面极认真负责,教师的基本知识技能过硬,因此,课上所达到的效果是很好的,指导具有针对性,使同学更容易获得提高。

课上教师很注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尤其是XXX互动的效果很好,语言也很生动、形象。

得到同学们的喜爱,教师并未忽视同学们的自己动手的锻炼、课堂互动效果极好。

教师上课认真负责,专业基础极技能高深,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老师常常告诫学生,书法要从心开始,勤于练。

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上课互动适当,演示精准精彩。

课程与教学评价

课程与教学评价

课程与教学评价目录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概述 (1)1.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 (1)2.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 (1)3. 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的价值与判断 (2)4.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方法 (3)5. 课程评价与课程开发、课程研究 (3)5.1课程评价与课程开发 (4)5.2 课程评价与课程研究 (4)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5)1.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5)2. 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6)3. 效果评价与内在评价 (6)4. 内部人员评价和外部人员评价 (6)5. 伪评价、准评价、真评价 (7)5.1 伪评价 (7)5.2 准评价 (8)5.3 真评价 (8)三、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 (9)1.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 (9)2. 几种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 (10)2.1 泰勒模式 (10)2.2 CIPP模式 (10)2.3 差别模式 (11)2.4 外貌模式 (11)2.5 回应模式 (13)四、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方法 (13)1. 测验法 (14)1.1 测验法的含义 (14)1.2 良好测验的指标 (14)1.3 测验试题的种类及编制原则 (15)2. 档案袋评价法 (16)3. 表现性评价法 (18)3.1 强调任务的实际性、真实性 (18)3.2 重视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能力 (18)3.3 重视学生学习的个性 (18)3.4 促进学生自我决策、自我负责 (18)3.5 评价主体多元 (19)3.6 强化沟通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19)3.7 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并重 (19)课程与教学评价评价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一个表征。

评价的实质在于促使人类活动日趋完善,是人类行为自觉性与反思性的体现。

实际上,评价广泛渗透于人类所有有意识的活动之中,构成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课程与教学评价同样是如此,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正规的课程与教学评价发端于20世纪初的课程开发与教育实践,兴盛于21世纪50、60年代,70年代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第六章_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六章_课程与教学评价
课程与教学评价并不是无序展开的,它需要遵循一定的原 则。一般说来,课程与教学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 先进性、可行性、有效性等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遵循课程
与教学活动开展的客观规律,选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 科学的评价应该是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他评价和
Page 25
四、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绝对评价可以看作是一种水平测试,是指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 确定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然后运用这个标准对每一个对象进 行评定的评价类型。并且,这个外在的评价标准是基于整个评 价对象群体的一般性状况来确定的,并不受某一特定评价对象 群体状况的影响,其评价结果的好坏也与某一特定评价对象群 体无关,只与评价对象本身的水平有关。
Page 24
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是指在课程与教学活动结束 之后进行的评价,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主要目的是通过全 面搜集资料和反馈信息,对已经结束的课程与教学活动的 成效作出整体判断,评定成绩,给出结论,同时也可以就 已经完成的评价本身进行相关鉴定,为此,被视为一种 “底线式的或清算结账式的评价” 。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涵义
目前,在各种相关著述中对课程评价内涵的常见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课程价值观或课程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
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过程和 结果等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从而为课程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2)课程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系统调查、收集数据 资料,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以此来决 定是否接受、改进或排除某课程或特定教科书的过程。 (3)所谓课程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 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课程与教学评价

课程与教学评价

维度
表 现 性 评 估 ( a s s e s s m e n t )表 现 性 评 价 ( e v a lu a tio n )
时间
形成性的: 提升学习
总 结 性 的 :终 结 性 的
取向
质量标准取向
测量关注焦点
过程定向: 如何展开
结 果 什么
管理者和接受者 反省性的: 学生内部
(二)教材评价的方法
教材评价,有许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 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有
“专家判断法” “观察法” “实验法”和 “调查法”
第三节 学生学评价与评估
一、学生学习评价与评估概述
四个关键词: 考试(examination)和 测验(test), 评价(Evaluation)和 评估(assessment)。
(一)开发表现性测验
表现性评估需要借助适宜的表现性测验, 表现性测验是新事物,需要进行精心研 制。表现性测验的开发步骤为,
“确定评估内容” “设计评估情境” “详细规定评分细则”以及 “具体规定测验要求”
(二)档案袋评估
1.档案袋评估的内涵及特征 档案袋评估是表现性评估的一种特殊形
课程与教学评价,对课程与教学活动会产生不 同的作用,具有六大基本功能:
“检查” “反馈” “激励” “研究” “定向”和 “管理”。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一)以主体为依据的分类 课程与教学评价,根据主体的不同,分
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 内部评价,是指评价对象作为评价主体对自 我进行的评价,有时是内隐性的,有时具有 外显性。。
教育性评价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具有层次性区别性 多维度:教师乃教育者、学
习者和创造者 面向未来、注重发展
靠激励内在动机 形成性、动态评价 自评、他评结合 面谈为主、相互交流 质性评价、量化评价结合 结论:分析性,反馈改善、

课程与教学评价PPT教案

课程与教学评价PPT教案

➢ 过程性评价:评价要注重发展变化过程
➢ 自我评价:重视学生、教师、学校的自我
评价。
第21页/共81页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p269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运 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 的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 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 过 程。 二、教学评价的历史演变p270 1.传统考试时第期22页/共81页 2.教育测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 初)
第8页/共81页
五、课程评价模式
➢ 是评价人员或研究者根据某种教育理念、 课程思想或特定目的,选取以中国或几种 评价途径所建立起来的相对完善的评价体 系。
第9页/共81页
目标评价模式
➢ 目标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 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 目标模式强调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 来陈述目标、评价是为了找出实际结果与 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可以用这用信息 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课程目标的依据。
CIPP评价模式——服务决策
➢ CIPP是指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 (input)、过程评价(progress)、成果评价 (product)的英文缩写
评价不应该局限在评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而应该是为课程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第12页/共81页
差距评价模式——关注差异
➢ 普洛夫斯提出,差距模式是指在揭示计划 的标准与实际的表现之间的差距,以此作 为改进课程计划的依据。
展状况。
第35页/共81页
除纸笔测试外,学生期望的评价方式
60
53.9 49.6
50
40
36.9
30
23.8
18.8 20
20 12.9

课程与教学评价

课程与教学评价

课程与教学评价
课程与教学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教师改进课程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首先,课程与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改进课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改进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使课程更加有趣,更容易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方法,使课程更有效。

其次,课程与教学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可以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课程与教学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教师改进课程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参与课程与教学评价,以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8
6.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
6.3.1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的价值与判断
6.3.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
Page 9
6.3.1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的价值与判断
价值与判断是评价领域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 题,这一问题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对其他问题的理解,甚至整 个评价观。 20世纪60年代之前,评价并不直接涉及价值问题,泰勒对评 价的定义就是,“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 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在这里,评价就不直 接涉及价值问题,它只是就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定教 育目标相符合的程度进行描述,而标准就是预定的、详细说 明的课程目标,其相关的价值取向问题则在评价活动的考虑 之外。
Page 18
6.4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 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对课程计划的成效作出整体 判断,作为推广采用或不同课程计划之间比较的依据。 作用: ①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为各种评优、 选拔提供参考; ②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为 教师和学生确定课程起点提供依据。 主要手段:如期中、期末考试,毕业会考等均属此类评价。
Page 16
6.4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 准备状态的一种评价,目的在于使计划或活动的安排具有针 对性。 作用: ①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明确学生发展的起点水平,为 课程设计提供依据。 ②明确学生的发展差异,便于因材施教。 ③诊断个别学生在发展上的特殊障碍,以便在课程中采取补 救措施。 主要手段有:以前的相关成绩记录、模底测验、智力测验、 态度和情感调查、观察、访谈等。
这种评价取向的价值在于它开始承认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过 程,把人在课程开发、实施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 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Page 15
6.3.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
(三)主体取向的评价
主体取向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 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这种价 值是多元的。在评价情境中,不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教 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
主体取向的评价主张“解放理性”,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 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评价 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 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 所以,价值多元、尊重差异就成为主体取向评价的基本特性 。
毫无疑问,主体取向的评价体现了课程评价的理想。
应如何看待评价中的价值问题?等等。
Page 11
6.3.1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的价值与判断
20世纪80年代以来,质性评价逐渐兴起,评价领域出现了价值 多元化的趋势。 评价标准的确立不再局限于某一团体或阶层的价值观,而是在 评价有关各方的交往互动中,在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中,寻求多 方都能接受的多元标准。 人们开始避免使用“优点”、“长处”这样的概念。而使用“ 特点”一词,其含义是把被评方案或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全面 分析并揭示评价对象与众不同之处,揭示其多方面的价值。
(2)关于对价值或特点的理解问题,这涉及评价的标准;
(3)关于评价的方法、途径问题。
Page 5
6.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一、诊断功能
是指课程评价能够对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与分析 ,找到症结和原因所在,进而提出改进和补救的建议。 通过学业评价,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进 而判断导致困难与不足的原因,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明了自 身教育课程上的不足和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并为师生协同采 取措施、改善课程提供信息基础。
Page 20
6.4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三)效果评价与过程评价
效果评价:是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际效用的评价,它注重课程 实施前后学生或教师所产生的变化,至于课程运作的具体状况 、变化产生的原因等,则被置之度外。因此,效果评价往往是 通过对前测与后测之间、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的差异作出判断 。这种评价因而也被称为“暗箱式评价”,只关注输入与输出 之间的不同,忽略中间的过程。
Page 19
6.4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二)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目标本位评价: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 评价,通常要判断的是目标实现的程度,这类评价往往要求精 心描述可以辨别的目标。它的特点是标准清晰、任务重点集中 、易于把握。
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 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这种 评价抛弃目标对评价的约束,试图通过对课程计划的全面评价 来判断该计划是否符合教育者和学生的需要,因此,目标游离 评价也被看作是“需要本位的评价”。它强调评价相对于课程 计划的独立性,强调对所有结果进行考察的重要性,强调对预 定目标进行价值判断的必要性,这些都拓展了评价的视野,对 后来评价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Page 17
6.4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或完善阶段时所进行 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中各个局部的优缺点 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作用: ①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实施形成性评价必须明确规定每个学习阶段的 学习目标及其评价项目,划分出学习单元和具体课时,因此能对课程活 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②强化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能对学生是否已经达到阶段性目标、达 到的程度如何作出判断,从而肯定学生已有的发展成就,增强学生的自 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的作用。 ③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通过形成性评价,老师和学生可以及 时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对问题和困难的分析 ,寻找产生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制订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措施。
四、调节功能
是指通过课程评价结果的反馈,可以让被评价者了解自身发 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或学习行为,促 进自身进一步的发展。
Page 7
6.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五、促进(激励)功能:
是指通过课程评价让被评价者在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受到激励,增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在学业评价中,积极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 我肯定度,激励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适度的否定评价往往 能引发学生一定的焦虑感,知耻而后勇,更加勤奋努力。
6.课程与教学评价
6.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涵义
6.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6.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
6.3.1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的价值与判断 6.3.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 6.4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6.5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实施
Page 1
6.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涵义
评价:就是对一定的想法(ideas)、方法(methods)和 材料(material)等做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一个运用 标准(criteria)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 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
Page 14
6.3.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
(二)过程取向的评价
过程取向的评价试图使课程评价挣脱预定目标的束缚,强调 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 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境的交互作 用,认为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其是否与预定目标 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方法论上,倡导“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结合。 过程取向本质主张“实践理性”,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 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和评价过程本身的 价值。
Page 10
6.3.1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的价值与判断
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有学者提出,评 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不是对现象的客观描述。事实 上,纯粹价值中立的描述是不存在的,评价要对被评价对象 的价值作出判断。 由此,价值问题在评价领域凸现出来,人们开始把评价的重 点放在价值问题上。 评价开始考虑: 课程或教学计划表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是社会适应论还是 超越论? 这种价值观为谁所拥有?是政府的还是某一社会阶层的? 这种价值观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
简单地说,就是对事物的价值的评估。 价值:在哲学上,价值首先是一个关系范畴,其所表达的是 一种人与物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即事物(客体) 能够满足人(主体)的一定需要。价值是标志着人与外界事 物关系的一个范畴,它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外界事物的 客观属性对人所发生的效应和作用以及人对之的评价。所以 ,任何一种事物的价值,从广义上说应包含着两个互相联系 的方面:一是事物的存在对人的作用或意义;二是人对事物 有用性的评价。
Page 4
6.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涵义
课程与教学评价: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 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与教学的计 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 一种活动。 这个定义大抵描述了课程评价的一般性质,它涉及到评价的 几个关键问题:
(1)关于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即评价对象的问 题;
二、甄别功能
能是指课程教学评价可以对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的适应程度 作出区分和认定。 如通过教育测量和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就做出鉴定, 选拔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也能够对教师的教育水平做出 鉴定,为人事决策提供依据等。
Page 6
6.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三、导向功能
是指课程评价对实际的课程活动有定向引导的功能。评价指 标所肯定的东西,就成了有价值的,为人们所追求的东西; 评价指标所否定的东西,就成了无价值的,为人们所舍弃的 东西;评价指标所忽视的东西,自然也不会引起教育者的重 视。因此,新课程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与新课程评价理念的 要求相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