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一、课题的选定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然而由于物质丰富而导致的道德失范,诚信危机、拜金、享乐主义等消极现象,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有效改善我校德育工作,我校申请成为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验学校,并承担了一项子课题的研究——《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的探索》,在我校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万象,极为广泛。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就是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对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

之所以选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的探索》作为研究课题,是因为我校自建立以来,就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品质的形成作为学校的两个工作重点,提出了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把养成教育有机融于传统美德之中,以新形式、新做法,多渠道、多层面地对学生实施系统教育,并最终形成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本课题实验就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植中华民族之“根”、塑中华民族之“魂”的教育,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得以承接、弘扬和发展;进一步培育民族精神,激发未来国民的爱国情操,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有效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机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预期目标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系列文件精神;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体现育人为本,校家互动,知行统一,重在实践;引导中小学生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达到以下目的:

熟知主要德目及要义,能熟练讲解有关典型故事;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忠于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够明辨道德是非与品行优劣;能用传统美德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师德建设,教师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率表垂范;与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守则》《规范》要求和时事、节日教育及家庭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增强实效性;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互动式的传统美德教育机制,促进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

四、课题实施原则

与时俱进原则、整体优化原则、主体互动原则、因才施教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在具体教育内容选择上,我们将古代传统美德、近代革命传统美德融为一体,经提炼加工筛选,确定了“爱国爱民、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整洁健身、见义勇为、求索创新、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清正廉洁、敬业奉献、勇毅力行、笃实宽厚、谦恭好礼、善亲贵和”20个德目为基本德目,通过宣讲、阅读,使师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全貌。

把教育途径、方法作为研究重点,在以下方面认真进行研究探索:1、如何使学生熟知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2、学科教学如何渗透传统美德教育;3、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学校与家庭如何密切合作;4、传统美德教育如何与学校其他方面的教育有机整合;5、传统美德教育如何与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6、传统美德教育应该开展哪些主题活动,如何开展;7、班级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8、传统美德教育如何与学校行风整顿、师德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校领导、教师的表率作用;

9、在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10、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网络等。

六、研究步骤及工作安排

本课题研究首轮三年为一实验周期。整个实验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4年12月——2005年9月)

⑴申请成为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验学校,并承担了一项子课题的研究——《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的探索》。

⑵举行开题会;对实验校课题组成员和全体实验班班主任进行课题培训,明确课题实验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操作要点。

2、实施阶段(2005年9月——2006年9月)

⑴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就课题实验意义、目的、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沟通;建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组织”;正式启动课题实验。

⑵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在校课题组指导下开展实验工作。①按“课题实验操作要点”拟定“班级传统美德教育具体工作计划”,开展各项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②采取召集家长会(每学期至少一次)、邀请家长参加主题活动、家访、书面通信、电话联系等方式进行家校互动;

⑶校课题组负起责任:①组织校本课题培训,使全体教师了解课题实验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操作方法,组织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实验;②随时检查指导,调控实验情况,组织实验班经验交流研讨会,研究解决各种具体问题;③学年末写出实验总结,评选表奖“传统美德教育先进班级”和“传统美德之星”。

3、总结验收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7月)

全面回顾课题实验过程,参考各校实验报告,向国家总课题组上交《课题验收申请报告》,整理各种形式的实验成果,准备结题验收资料。

4、推广普及阶段(2007年8月以后)

根据专家组鉴定意见反思提升,发扬优势弥补不足,制定推广实验方案;组织新一轮实验研究,将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教育长久地坚持下去。

七、课题实验成果表现

(一)文字成果

1、论著《迷恋成长》

2、论著《呵护心灵》

3、《心泉》

(二)工作实效

1、教师、学生熟知中华传统美德主要德目体系及基本内容;在生活中能自觉按传统美德规范言行,形成较强的道德判断能力。

2、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家长明显增强了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意识,增强了学校德育的针对性、主体性和实效性。

3、评选出学校“十大孝亲敬老”明星、“十佳助人标兵”、“十朋美德之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