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打印)
中医药科研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科研的思路与方法摘要:随着中医药事业不断取得成就,中医药科研同时取得了一定成果,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但是中医药在实现现代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科研思路以及方法等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医药科研的思路以及方法。
关键词: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科研设计科研思路与方法在科研设计占有重要作用,而科研设计是科学研究是否成功的关键。
同时科研的发展还需要各个学科以及先进的技术、方法的帮助。
本文主要对于中医药科研的思路以及方法进行了阐述。
1 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性、科学性创新能够使科学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创新就是对于自然或者理论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的结论进行再次论证。
科研的科学性主要包括:内容科学性和表达科学性。
内容科学性是科研内容真实、先进可行;而表达科学性是论点要正确科学,论据要真实充分,严谨周密。
对于不同的研究人员创新性和科研型要去不同,对于中医药科研人员有下面几点要求:①要推动科学的创新,处理好创新以及继承之间的关系;②中医药的科研人员,在进行创新时候要注重临床实际,在临床实践中去捕捉新的灵感,发现规律,创立出科学性的创新学说;③提出的科学性的创新要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中医药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临床疗效,同时也是科研的目的,只有创新具有相应的临床疗效,才能够继续进行相关研究;④在进行研究时候需要将传统的研究方法同现代研究方法有效的结合,作为中医药研究不仅需要继承传统的研究方法,同时还要合理的运用现代的技术。
2 科学研究成功的前提-选题正确中医药科研的中心就是选题。
科研是否可以立项、是否可以获得成功,主要取决于选题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满足中医药发展的要求,是否具有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及是否具有可行性。
选题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①需求性原则:选择的题目的出发点要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一定要面向临床、生产和现代化,同时还要满足"统筹全局,重点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 研究目标中药现代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对中药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探索其药理作用、活性成分、药效机制以及临床应用,以期发展中药现代化、个性化治疗方案,进一步推动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2. 研究方法中药现代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化学分析、药理学研究、分子生物学实验、临床研究等等,下面将针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2.1 化学分析通过对中药进行化学分析,可以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活性成分,为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机制提供基础。
化学分析方法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
化学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中药中的新化合物,并确定其化学结构。
2.2 药理学研究药理学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重要部分,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探索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机制。
常用的药理学研究方法包括体外细胞实验、动物模型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在药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评估中药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寻找其作用目标和作用机制。
2.3 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探索中药的作用机制和相应的分子基础。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因表达分析、蛋白质表达分析、基因敲除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深入研究中药对基因表达和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作用,揭示中药的分子机制。
2.4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将中药置于临床背景下进行的研究,旨在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包括临床观察研究、临床试验等。
通过临床研究,研究人员可以评估中药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并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发现经过中药现代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发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现了中药中许多活性成分,如黄连中的黄连素、当归中的川芎嗪等。
这些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揭示了中药的药效机制,如某些中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来治疗炎症性疾病,某些中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来治疗肿瘤等。
中医药科研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科研的思路与方法明确科学研究的选题应该具有实际意义、具有先进性、具有可行性、具有系统性、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选题还需要明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研究的方向正确、研究的内容充分、研究的结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对于中医药科研人员来说,选题的正确性和明确性尤为重要。
中医药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与现代科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选题时需要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明确研究目的和对象,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3科学研究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理论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实践研究是理论研究的检验和实现,是科学研究的落脚点。
对于中医药科研人员来说,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同样重要。
中医药理论研究需要深入挖掘中医药经典著作,理论研究的成果需要通过实践研究进行检验和实现。
同时,在实践研究中,中医药科研人员需要注重临床实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推动中医药科研的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科学研究的团队-合作与交流科学研究需要团队协作,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共同参与。
团队协作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同时,科学研究还需要不同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促进学科交叉和创新。
对于中医药科研人员来说,团队协作和交流合作同样重要。
中医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共同推进中医药科研的发展。
同时,中医药科研人员还需要与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以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的交叉和创新。
只有团队协作和交流合作,才能够推动中医药科研的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医药临床科研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临床观察、临床实验、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药效学研究等。
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
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中医科研是推动中医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医科研思路1. 理论联系实际在中医科研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具体来说,就是要将传统经典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相结合,探究中西医结合的新途径。
例如,在针灸治疗方面,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反应、测量生物电流等方式验证经络理论;在药物治疗方面,则可以通过现代药理学手段对草药进行分析和筛选。
2.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在中医科研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
例如,在临床试验方面,可以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单盲试验、双盲试验等方式进行验证;在基础研究方面,则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生化学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探究。
3. 重视实践经验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中医科研过程中,实践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临床实践,可以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完善治疗方案,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4. 借鉴外部经验中医学虽然源远流长,但是与现代医学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在中医科研过程中,需要借鉴外部经验。
例如,在针灸治疗方面,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针灸技术;在药物治疗方面,则可以借鉴欧美等国家的药物筛选技术。
二、中医科研方法1. 临床试验法临床试验法是评价中医药治疗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单盲试验、双盲试验等方式进行验证。
通过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及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 经典文献研究法经典文献研究法是中医科研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对中医经典文献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索传统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在针灸治疗方面,可以通过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文献的分析,探讨经络理论和针刺技术的应用。
3. 基础实验法基础实验法是中医科研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则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草药、针灸等进行分子生物学、生化学等方面的分析和验证。
中医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医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基于中医理论的选择
二、确定研究目标
中医临床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阐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中医临床治疗的疗效和临床实践的可信度。
因此,在制定研究方案时,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研究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三、选择适当的研究设计
中医临床研究的研究设计需要根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来确定。
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实验研究和观察研究。
实验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双盲试验等,这些设计可以减少偏差,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观察研究包括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等,这些设计可以观察中医临床实践的过程和结果。
四、确定研究指标
中医临床研究的指标是指研究中用于评价中医临床治疗效果的参数。
常见的指标包括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
主观指标包括症状改善情况、患者主观感觉等,客观指标包括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等。
通过确定合理的研究指标,可以评价中医临床治疗的疗效和临床实践的可信度。
五、数据收集与分析
六、结果评价与总结
中医临床研究的结果评价与总结是对研究结果的整体性分析与评价。
评价的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
客观、准确的评价。
总结的方法可以采用归纳整理的方式,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总之,中医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应当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遵循科学研究的规范,运用合适的研究设计和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取得可靠的研究结论,促进中医临床治疗的进步和发展。
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
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一、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科研是深入研究中医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医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中医科研的思路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医科研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中医科研思路中医科研思路是指在进行中医科研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它对中医科研的方向、内容和方法起到指导作用。
2.1 继承与创新中医科研应既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精髓,又注重创新。
继承是基础,创新是推动中医发展的动力。
科研人员应在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性的研究,挖掘中医的潜力。
2.2 整体观念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研人员在进行中医科研时,应摒弃片面和孤立的观点,注重整体性的研究,从整体上把握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2.3 临床实践中医科研应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观察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体验,深入研究中医的机理和方法,并进行科学验证。
2.4 多学科交叉中医科研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
例如,中医药与生物医学、药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为中医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中医科研方法中医科研方法是指在进行中医科研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它是中医科研思路的具体体现。
3.1 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中医科研的基础工作,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提供依据。
3.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中医科研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验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实验研究可以采用动物实验、细胞实验、药物试验等方法,获取科学的实验数据。
3.3 临床观察临床观察是中医科研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临床实践中的病例和治疗效果,总结经验,验证中医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临床观察可以采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等方法,获取临床实践的数据。
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一、引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对于维护人民健康、推动医疗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为中医药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二、传统与现代结合中医药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治疗经验。
传统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立足于“整体观念”、强调“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等核心理念。
然而,传统中医药也面临着现代医学所具有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等挑战。
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进行良性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传统优势,同时吸收现代医学的先进理论和技术。
三、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医药创新的核心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要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力量,不断深化对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探索,推动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药物疗效的科学化、现代化。
还需要推动技术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加强中医药药物研发和制造技术的创新,提高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
要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深化对中医药文化的挖掘和传播,弘扬中医药的文化精髓,提升中医药的社会认知度和文化影响力。
也需要发挥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中医药在理论、实践和制度方面的创新发展。
五、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中医药产业发展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还需要加强中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医药企业,推动中医药产品的国际化发展。
也需要加强中医药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创新,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中医药产业,推动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药药理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药药理研究思路与方法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药药理研究是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和功效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中药药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药药理研究思路1. 系统观察与文献研究中药药理研究的第一步是进行系统观察与文献研究。
通过对大量的古代文献、病历以及病患反馈等材料的搜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到中药的药理作用和疗效。
2. 整体认知与部位分析在对中药进行药理研究时,需要先进行整体认知与部位分析。
通过对中药各个组分的提取和分离,并进行生物活性筛选,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
3. 体内外实验验证中药药理研究离不开体内外实验验证。
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可以验证中药的药理效果和作用机制。
同时,结合先前的观察和文献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验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4. 临床试验与数据分析中药药理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临床试验和数据分析,可以评估中药的疗效、副作用以及用药规律。
这一步骤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中药药理研究方法1.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是中药药理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仪器分析技术,可以对中药体内各种组分进行快速、准确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2. 细胞实验技术细胞实验技术是研究中药药理作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培养不同类型的细胞,可以模拟体内环境,观察中药对细胞的影响。
包括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等指标的测定,可以揭示中药对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3. 动物实验技术动物实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毒性反应。
通过给动物进行不同剂量的中药处理,观察动物的行为、生理指标等变化,可以推测中药的效应和安全性。
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药理研究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PCR、Western blot、基因芯片等技术,可以分析中药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
中医药科研思路跟方法
中医药科研思路跟方法1.借鉴传统研究方法:中医药科研可以借鉴西医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如临床试验、实验研究、药物筛选等。
传统的中医药研究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包括经典文献的研究、临床经验的总结等。
2.探究中医药理论:中医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中医药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通过文献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探究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中药的药效以及其对特定疾病的作用机制。
3.研究临床应用:中医药科研也需要关注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效果。
可以通过临床试验、临床观察等方法,对中医药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
例如,可以通过对中药治疗特定疾病的临床试验,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副作用。
4.药物研发:中医药科研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开发和研制新的中药。
可以通过药物筛选、提取纯化、药效评估等方法,推动中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对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纯化,研发新的药物或药物组合。
5.终身学习和不断更新:中医药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化的领域,因此中医药科研者需要进行终身学习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阅读最新文献等方式,不断学习新的研究进展和方法。
6.多学科合作:中医药研究涉及广泛的领域,需要跨学科的合作。
可以与药学、医学、生物学、化学、统计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合作,共同进行中医药研究。
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研究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总之,中医药科研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思路和方法,包括传统研究方法、实验研究、临床试验、药物筛选等。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跨学科的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
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前两章)
确定研究对象时不仅是样本量估算要足够,而首先是可以 得到足够的病人;
选择合适的结局测量指标;
选择公认的,有统一标准的指标。
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并规范、完整地描述统计方法。
选择合适的结局测量指标
结局测量指标的分类
定性指标:痊愈与恶化、死亡与存活、阳性与阴性 定量指标:血压高低、血糖水平 时间序列指标(生存率、复发率)
如女性口服避孕药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
中风急性期与中风发病前72小时出现症状的关系
重症监护病房血行感染而发生的死亡率是否较其他病房高
探索疾病预后
早期服用中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远期预后是否有保护作用?
(一)队列研究
4、优缺点
队列研究
优点
1、研究可以事先计 划 2、可以计算发生率 3、结果相对可靠 4、相对容易完成
缺点
1、研究周期长 2、难以收集大量样本 3、资料收集困难 4、研究结果难以重复 5、对中医研究的作用 有限
选用正确公认的统计方法
5、研究报告撰写 6、成果专利申请
各种方差分析混用
医学科研
为什么我们要重视 科研设计?
科研设计
一项科研活动,事先 必须有一个总的通盘 设计和安排,是一个 相对长远的规划。
实验设计
是一次实验研究的具 体内容方法的设想和 计划安排,是一次性 的具体而短的实验方 案。其核心是样本与 分组。
陈 英 基础医学院
核心:科学观念与科研规范(注重中医科研的基本概念、
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学习)
内容:阐述科研工作中的相关概念、科研的基本思路、
医学科研过程、医学文献检索、科学事实及实证性研究方 法、研究质量控制、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科研文书撰写 和科技查新咨询等方面的内容。
S4901_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教学大纲
S4901_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教学大纲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一、课程背景与意义中医药科研是中医药学专业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科研学习,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中医药科研的基本概念、内容及科研流程;2.掌握中医药科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学会使用科学工具和技术进行中医药科研实验;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中医药科研概述(1)中医药科研的定义、范围和特点(2)中医药科研的基本要求和原则(3)中医药科研的发展现状和前景2.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1)中医药科研的思维方式和方法(2)中医药科研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3)中医药科研的文献检索和综述写作3.中医药科研技术与工具(1)中药材的提取与分离技术(2)中药质量控制方法(3)中医药活性成分的分析与鉴定方法4.中医药科研实践与论文写作(1)中医药科研实验的实施与数据处理(2)中医药科研论文的撰写与发表(3)中医药科研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培养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医药科研的基础知识和核心要点;2.实验技能训练:组织学生参与中医药科研实验技能的培训,包括实验操作规范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3.论文写作指导:针对中医药科研论文的写作特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训练;4.课堂讨论: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5.科研实践:组织学生参与中医药科研实践,锻炼学生解决实际科研问题的能力;6.文献检索与综述写作: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献的检索方法,培养学生撰写综述的能力。
五、课程评价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分;3.期末论文评分:根据学生的期末论文质量进行评分;4.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程度进行评价;5.实践成果:根据学生的科研实践成果进行评价。
中药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药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药药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的中药文献、经典著作和专业期刊,了解该中药的历史使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建立起对中药的基本认知。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比其他相关中药的研究成果,获取更多关于该中药的信息。
2. 实验研究:针对中药药效的研究,可以进行体外和体内实验。
体外实验包括通过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研究中药对细胞的作用机理、信号通路调控等方面的变化。
体内实验包括动物模型实验,通过给动物投予中药或其提取物,观察对疾病模型动物的治疗效果及机制。
3. 临床研究:通过开展临床试验,研究中药在人体中的药效,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对比观察,以治疗疾病的效果、副作用、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来评估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对中药药效的研究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总结,以回顾所有已发表的相关研究结果,分析其方法学质量、结果一致性等,进一步提高研究的证据权重,评估中药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药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系统综述分析等,通过多种研究手段综合评估中药的药效和临床应用水平。
现代中药研究思路和方法
现代中药研究思路和方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研究也在不断转型和升级。
为了更好地挖掘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现代中药研究需要采用多种思路和方法。
一、系统性思路。
中药研究需要采用系统性思路,从中药的来源、制备、性质、组分、药效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系统化的方法来解决中药研究的问题。
二、综合性思路。
中药研究需要采用综合性思路,将中药的传统经验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对中药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发现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三、多学科思路。
中药研究需要采用多学科思路,将中药的研究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相结合,并运用计算机科学、生物信息学等新技术来解决中药研究的问题。
四、整合性思路。
中药研究需要采用整合性思路,将中药的传统知识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将中药的经验和科学相结合,实现中药的现代化研究。
现代中药研究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生物学试验、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中药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研究等。
其中,化学分析是中药研究的基础,通过对中药的化学组成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掌握中药的主要成分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
生物学试验则主要用于验证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主要用于探究中药的分子机制和基因调控机制。
生物信息学则可以对中药的成
分和作用机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
综上所述,现代中药研究需要采用多种思路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挖掘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实现中药的现代化研究。
中医药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开题报告
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02
通过科学研究,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使中医药更
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
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03
中医药科学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可
以推动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中医药科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制 剂工艺研究、针灸推拿机理研究等方面。
解决方案
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研究团队将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和方法步骤。同时 ,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将采用先进 的信息技术和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及时间节点
文献综述与前期准备
协作单位及任务分工
本课题由XX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牵头,负责整体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以及论文的撰写和投稿工作。
协作单位包括XX医院和XX制药公司,分别负责提供临床样本和实验药材, 并参与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工作。
各协作单位之间将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共同推进课题研究的进展,确保 按时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同时,各单位将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归属,确 保课题研究的高效和质量。
临床研究
通过临床试验,评价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实验设计与操作流程
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制定合理 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材料、试剂、 仪器、操作步骤等。
操作流程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 验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注 意实验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打印)
第一篇概论一、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几个转变由学习型向创新型的转变1由学习知识(输入)型转为创造知识(输出)型2由知识积累型转为能力掌握与提高型能力包括:思路新颖独特,方法正确可行;逻辑(科学)思维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事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忍耐力等。
3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变:知识增长由算术均数增长型转变为几何均数增长型。
4由封闭型人才向开拓型人才的转变开拓型人才的特点:--竞争性;--外向性(善于表达,善于交流);--经济性(市场化);--资源配置合理性;--创造性。
5由注重智商向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全面发展由“高智商型”转变为“高智商+高情商型”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未知,创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活动。
三、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选题→形成假说→定题→文献检索→科研设计→实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统计→分析、总结→科研论文、报告、答辨、发表、专利、推广→奖励→下一个选题。
四、医学科学研究1.特点:--对象特殊--方法困难--内容复杂2.类型2.1根据研究性质分一般可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
2.1.1基础性研究2.1.1.1定义:在医学科学领域中是指阐明人体内在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等。
2.1.1.2特点:所研究的课题着重于知识的深度;特异性及针对性不明显;所需研究时间较长;研究成果短期内效益不显著;但对学科的根本性进步影响深远。
2.1.1.3细胞结构的研究,核酸性质的研究;血液动力学的研究,中医藏象研究;证的研究;诊法、治法研究等2.1.2应用性研究2.1.2.1定义:在医学科学领域指解决防病治病中有待解决的各种实际问题或具体问题的研究。
2.1.2.2特点:研究的课题着重于应用的广度;特异性和针对性较强;课题研究周期较短;效益显著或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需要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做为指导,形成新方法和产品,如新药,新仪器等。
2.1.2.3如:某种疾病诊断的研究;一种新疗法的研究;某病发病率的调查;中药栽培、炮制等,新药的研制及研究。
中医药科研思路跟方法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讲义)天津中医药大学:徐宗佩博士,博导、教授、研究员目录第一篇概论 (7)一、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几个转变 (7)二、科学研究 (7)三、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7)四、医学科学研究 (7)1.特点: (7)2.类型 (8)3.要求 (14)五、中医科研的特点 (14)六、中医科研的注意事项 (14)第二篇医学研究层次的基本方法 (15)一、观察法 (15)1.科学观察的任务 (15)2.科学观察的研究方法 (15)3.直接观察常常是科学发现的源泉 (15)二、实验法 (15)1.比较实验 (16)2.预初实验 (16)3.断决实验 (16)4.正式实验 (16)5.模型实验: (16)第三篇医学科学研究选题的种类 (17)一、调查研究性质 (17)二、实验观察性质 (17)三、实验研究性质 (17)四、资料分析性质 (17)五、经验体会性质 (17)第四篇选题 (18)一.选题的产生与来源 (18)1.来自自身实践的课题 (18)2.来自他人实践的课题 (18)3.来自客观要求的课题 (18)4.来自协作要求的课题 (18)5.来自上级指定的课题 (18)6.来自公开招标的课题 (18)二.选题的途径 (19)三.选题的方法 (19)1.假说形成法 (19)2.移植法 (19)3.旧题发挥法 (19)四.初选、筛选 (19)1.指导思想 (19)2.方法适当 (19)五.定题 (19)六.选题的注意事项 (20)七.研究题目的表述 (20)第五篇中医科研的假说 (21)一.假说的定义 (21)二.假说的性质 (21)三.假说的作用 (21)四.假说的形成 (21)1.孕育阶段 (21)2.形成阶段 (22)五.假说的检验 (22)六、假说的类型 (22)七、中医学中的假说 (23)八、确定假说的注意事项 (23)第六篇医学文献的检索 (24)一、文献检索的意义 (24)二、医学文献的特点 (24)三、医学文献基本情况 (24)1.级别 (24)2.类型 (24)四、医学文献检索 (25)1.检索工具 (25)2.检索方法 (25)3.检索步骤 (25)4.检索途径 (25)五、计算机检索 (26)六、中医文献检索 (26)第七篇中医文献综述的撰写 (27)一、概论 (27)二、目的和意义 (27)三、特点 (27)四、内容分类 (27)五、结构 (27)1.题目 (27)2.作者 (27)3.内容提要,关键词 (28)4.前言: (28)5.正文 (28)6.总结 (28)7.参考文献 (28)六、写作步骤 (28)1.确定题目 (28)2.搜集文献—检索 (28)3.阅读文献 (28)4.制定、修改提纲 (28)5.再次查阅文献 (28)6.正式写作 (28)7.修改---反复修改 (28)七、注意事项 (28)第八篇科研设计 (29)一、概论 (29)第九篇常用实验设计方法 (38)一、配对设计 (38)1.自身对照设计 (38)2.异体配对对照 (38)二、交叉(配对)设计 (38)三、完全随机设计 (38)四、随机区组设计 (38)五、拉丁方设计 (38)六、正交设计 (39)七、析因设计 (40)八、序贯设计 (40)第十篇几种常见场合的科研设计 (41)一、调查研究 (41)(一)调查研究使用范围 (41)(二)要求 (41)(三)设计要点 (41)二、病因学研究 (41)1、几个基本概念 (41)2、病因学研究方法 (42)三、诊断试验 (46)金标准: (46)研究目的: (46)研究方法: (46)界值确定: (46)结果分析: (47)四、临床研究 (49)(一)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病因学研究 (49)(二)前瞻性病因学研究 (49)(三)临床评价研究 (50)五、动物实验 (51)(一)实验动物 (51)(二)对照全面 (51)(三)指标丰富 (51)(四)实验结果的解释留有余地 (51)第十一篇中医科研发展思路 (54)一、总体思路: (54)(一)中医科学研究要满足中医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
中医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医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一、立足临床实践,强调问题导向。
中医临床研究要关注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如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评价等,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研究设计应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关注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
二、以古为鉴,融入传统中医文献。
中医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疗知识,中医临床研究应充分借鉴和总结传统中医文献中的经验和理论。
在设计研究方法时,可以结合传统医书的论述和临床实践案例,挖掘其中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三、注重综合研究方法,兼顾定性和定量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既要考虑治疗效果的定量评价,也要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治疗过程的细节。
因此,研究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病例观察、随机对照试验等不同的研究设计,以获取全面和客观的研究结果。
四、加强病因与机理研究。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因此,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应重视病因与机理的研究。
通过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和中医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的探究,可以揭示中医治疗的科学基础,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体验性研究。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个体差异和整体调理。
因此,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应重视患者的感受和体验,采用体验性的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研究素材。
六、加强多中心研究和规范管理。
中医临床研究往往涉及多个中医医院或临床研究机构,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需要加强多中心协作和规范管理。
建立统一的研究方案、统一的数据采集和管理标准,加强研究数据的质量控制和统计分析,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需要立足临床实践、借鉴传统中医文献、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加强病因与机理研究、注重整体观念和体验性研究、加强多中心研究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努力。
通过对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科学验证和评价,可以提高中医的临床效果和治疗效果,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
中药研发的思路和方法
中药研发的思路和方法中药研发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它需要融合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中药研发的思路和方法,包括传统经验的传承与创新、规范化实验设计和评估、系统生物学研究和现代技术应用等。
1. 传统经验的传承与创新中药研发首先需要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整理,以挖掘中药的独特价值和潜在功效。
中药方剂作为中医药治疗的基本单位,是中药研发的重要目标。
传统中药方剂具有复方、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研发中需要保留这一特点,并通过现代科学手段揭示其内在机制,使其更加科学、准确地发挥作用。
同时,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可以加强对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深入探索。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中药的成分、作用机制以及药效评价进行研究,可以提高中药研发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规范化实验设计和评估中药研发需要建立科学的实验设计和评估体系,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复制性。
规范实验设计包括合理选择实验材料、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控制实验条件等。
评估指标需要科学而全面地考察中药疗效及安全性,如临床观察、生物学指标、药理学指标等。
此外,中药研发需要重视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毒理学评价。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揭示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性,对研发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毒理学评价则需要结合现代毒理学方法,对中药的潜在毒性进行评估。
3. 系统生物学研究系统生物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将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应用于生物学研究。
中药研发可以借鉴系统生物学的思路和方法,深入探究中药的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
在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可以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药的基因表达谱和代谢谱进行分析,揭示中药对生物体的整体影响,以及其中的关键调控节点和信号通路。
同时,结合网络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方法,对中药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理解和预测。
4. 现代技术应用现代技术在中药研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科研思路跟方法
中医药科研思路跟方法一、思路:1.遵守传统中医药理论:中医药科研应始终坚持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并注重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2.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中医药科研应借鉴和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和理论,比如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生物活性分子筛选等技术和理论,以提高中医药科研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3.立足实践:中医药科研要注重与临床实践结合,通过系统观察和病例分析等方式,收集大量的实际医疗数据,并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
4.探索中西医融合:中医药科研要密切结合中西医融合的需求,将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中西医一体化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方法:1.文献研究:对相关中医文献进行系统性的整理、研究和归纳,如经典著作、古籍文献等,以了解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
2.临床观察:通过系统观察和整理大量的临床数据和病例资料,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取有效信息,发现疾病的规律和中医治疗的特点。
3.实验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系统生物学等,对中药材及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和鉴定,并探索其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
4.临床试验: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等临床研究,评估中医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等,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5.经验总结:通过对中医药的临床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临床经验,并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进行验证和论证。
6.形成规范和指南:根据科研成果,制订中医药的研究、实验和临床操作规范,提高中医药科研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总之,中医药科研需要传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的优秀传统和理论,同时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将中医药研究从经验性向科学性转化。
这样才能为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促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概论一、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几个转变由学习型向创新型的转变1由学习知识(输入)型转为创造知识(输出)型2由知识积累型转为能力掌握与提高型能力包括:思路新颖独特,方确可行;逻辑(科学)思维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事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忍耐力等。
3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变:知识增长由算术均数增长型转变为几何均数增长型。
4由封闭型人才向开拓型人才的转变开拓型人才的特点:--竞争性;--外向性(善于表达,善于交流);--经济性(市场化);--资源配置合理性;--创造性。
5由注重智商向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全面发展由“高智商型”转变为“高智商+高情商型”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未知,创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活动。
三、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选题→形成假说→定题→文献检索→科研设计→实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统计→分析、总结→科研论文、报告、答辨、发表、专利、推广→奖励→下一个选题。
四、医学科学研究1.特点:--对象特殊--方法困难--容复杂2.类型2.1根据研究性质分一般可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
2.1.1基础性研究2.1.1.1定义:在医学科学领域中是指阐明人体在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等。
2.1.1.2特点:所研究的课题着重于知识的深度;特异性及针对性不明显;所需研究时间较长;研究成果短期效益不显著;但对学科的根本性进步影响深远。
2.1.1.3细胞结构的研究,核酸性质的研究;血液动力学的研究,中医藏象研究;证的研究;诊法、治法研究等2.1.2应用性研究2.1.2.1定义:在医学科学领域指解决防病治病中有待解决的各种实际问题或具体问题的研究。
2.1.2.2特点:研究的课题着重于应用的广度;特异性和针对性较强;课题研究周期较短;效益显著或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需要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做为指导,形成新方法和产品,如新药,新仪器等。
2.1.2.3如:某种疾病诊断的研究;一种新疗法的研究;某病发病率的调查;中药栽培、炮制等,新药的研制及研究。
2.1.3开发性研究2.1.3.1定义:对应用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扩大或转化,它是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及实验知识,为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流程与方法等进行研究。
2.1.3.2特点:推广新的应用。
2.1.3.3举例探索核酸本质及其结构——基础性研究;进一步探索基因重组,基因调控、基因移植的可能性,达到改变遗传性状的目的——应用性研究;将上述基因工程技术引入不同学科领域,如用于农业转基因农作物,植物品种改良,中药新品种的诞生,转基因动物等——开发性研究。
颜色的数值化——色度学研究——基础性研究;颜色测定的研究——应用性研究;舌色测定仪——开发性研究。
2.2根据创新程度的不同分一般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和发展性研究2.2.1探索性研究2.2.1.1定义: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2.2.1.2特点:这种研究是在众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又较少有前人的系统经验可资借鉴;需要良久的独立思考,思维活动水平较高;探索的时间也许是漫长的,而且风险较大;一旦成功可获得重大成果或突破性进展,常可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奠定基础;但亦可以一无所得而告终。
2.2.1.3举例:(最早的)细胞膜受体的研究;(当初的)胃肠道激素的研究;(目前的)人体经络实质的研究。
2.2.2发展性研究2.2.2.1定义:深化探索性研究或其他研究的初步成绩,进一步验证、巩固、发展和扩大已有的成果。
2.2.2.2特点:有前人的研究基础,或多或少都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研究的周期较短,把握性较大;基本上都能获得结果,但创造性不大;仅有探索性研究而无发展性研究也难以推动科学的不断进步,因而后者是前者的“继往开来”。
2.2.2.3举例:(与前述探索性研究举例相对应的)细胞膜受体分类的研究,又一种胃肠道激素的检出等。
不少发展性研究题目中均带有“进一步评价”、“深入探讨”、“理论验证”、“容补充”、“方法改良”之类的字样。
2.3从认识的深度分一般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和阐述研究两大类2.3.1描述性研究2.3.1.1定义:提供现象与事实。
2.3.1.2特点:收集与积累事实材料,描述现象的外部联系,解决感性认识问题。
2.3.1.3举例:对一种新的疾病或综合征的临床记述,如近年发现的军团菌肺炎、艾滋病的初期报告等;偶然发现的药物适应证在其作用机制未被阐明前的记述,如心血管药物噻吗心安对单纯性青光眼有缓解作用的报告,亦属此类。
2.3.2阐述性研究2.3.2.1定义:正确阐明某一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2.3.2.2特点:运用既有知识,对大量的描述性资料进行深入加工,去粗取精,由此及彼,通过思考或必要的实验而建立理论;解决理性认识问题,由表及里,指出某一事物外部现象或特征之间的在联系的本质。
2.3.2.3举例:某病的病因学或发病机理的研究;某种药物或疗法的疗效机制研究;某一学说或理论的建立。
2.4根据研究方式的不同分一般可分为经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两大类,前者重在实践,后者则以推论为主。
2.4.1经验性研究2.4.1.1定义:亲手进行某一项科学实验或直接观察某一种现象,从而获取经验性的事实材料。
2.4.1.2特点:从单一的问题出发,实验一项证实一项,为系统理论研究提供基础;实验或观察的容较为集中,思维活动的领域及概括围小;周期较短,易出成果,结论可靠。
2.4.1.3举例:石炭酸杀菌效能的研究;四环素抑菌作用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某病的研究;病床设置分科比例的研究(并参照比较下述理论性质研究举例)。
2.4.2理论性研究2.4.2.1定义:根据已有的经验事实,研究者通过自己的思维,从中探索与发现普遍原理或在总结他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理论。
2.4.2.2特点:综合众多的经验事实,通过融会贯通,深入进行思维加工;要求有广泛的知识基础与高度的判断推理能力;需要大量的资料与较长的时间;所付出的劳动比之经验性研究更加艰辛,但所取得的成果对指导实践更具有普遍意义;除个别问题需进一步验证外,一般不再需要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
2.4.2.3举例:(对照前述经验性研究的四个举例,此时可相应为)消毒灭菌法的研究;抗生素疗法的研究;创立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的理论研究;医院管理学的研究。
2.5根据研究畴的大小分一般可分为分解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两大类,前者重在局部,后者着眼于总体。
2.5.1分解性研究2.5.1.1定义:将研究的围局限化,研究对象是从总体联系中分解出来的一个系统、局部或层次,并可随着认识的深入进行再分解,如人体(总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亚分子等。
2.5.1.2特点:研究的重点集中,认识的深度较大,便于横向扩展(如细胞研究中对不同种类的细胞相互比较):所认识的事物往往是局限的、孤立的、片面的、总体观念常不够完整;可为综合性研究提供更深刻的基础。
2.5.1.3举例:脾的生理功能研究;柱状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2.5.2综合性研究2.5.2.1定义:将研究对象的围总体化,或将一些分解性研究结果组合起来给予系统认识,提示系统与系统局部与局部或层次与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2.5.2.2特点:与分解性研究逆向而行,但往往又需要大量分解性研究结果作为基础;研究围广泛,总体观念性强;便于纵向联系(如各个系统、局部、层次之间的相互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而非其简单之总和);研究对象通常是一个进行着复杂调节的庞大控制系统,常需着重研究每一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全过程的信息效应及其运动规律。
2.5.2.3举例:人体某些机能相互关系的研究,医学控制论(medical cybernetics)或控制论医学(cybernetic medicine)的研究。
2.6从研究的时间上分一般可分为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两大类,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划分两者的界限。
2.6.1回顾性研究2.6.1.1定义:事件发生以后探讨导致该事件发后的可能因素,即从结果来分析和认识其原因,如某病之发生与某因素有否联系以及联系的程度等。
2.6.1.2特点:以已有的事实为基础,逆向探索其因果关系;为了突出和印证其最大的可能原因,常需比较仅单一因素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两个观察对象的结果,因此需要“配对”;配对之间的可比因素常不易控制,因而结果误差可能较大,所得结论的可靠程度较低;研究所需之时间较短,耗费较小。
2.6.1.3举例:×××例畸形儿与母亲服用避孕药的关系的研究;肺癌病人与吸咽的关系——×××例肺癌患者的分析研究。
2.6.2前瞻性研究2.6.2.1定义:与回顾性研究恰好相反,指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某一因素可能导致事件发生的频度,以明确其因果关系,亦即从原因追踪结果。
2.6.2.2特点:主动性强,可预先作好计划,进行周密安排,有条不紊进行;容易比较和突出某一作用因素,可按理想要求进行配对;常以各种条件基本相同的“一代人”作为观察研究对象,经长期随访最后取得资料;所需时间较长,人力物力消耗较大,但误差较小,所得结论可靠性高;多用来验证回顾性研究所得出的初步结论。
2.6.2.3举例:服用与不服用避孕药母亲所产婴儿畸形发生率的比较,一代人吸烟与不吸烟肺癌发病率的研究;接触肝炎病人群体与无接触群体肝炎发病率的比较。
2.7据研究对象与场地的不同分通常分为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调查研究三大类。
2.7.1实验研究2.7.1.1定义:通过实验手段,主动变革某一事物的自然状态或其过程,暴露出隐蔽在事物部的真实情况,从而能较精确地回答或解释某一问题。
改变某一事物的本质而创造出一种新的事物。
2.7.1.2特点:研究的场地主要在实验室;使用的工具与材料主要为仪器、设备、动物、试剂或其他物品;可事先作好计划,能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各种影响因素;允许进行细致观察、多次重复、反复比较,因而自由度较大;涉及到有关人体问题,实验研究结果只具有参考价值。
2.7.1.3举例:新药的合成及其临床前研究;医学动物模型的建立;各种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组织观察以及各种检验方法等的研究。
2.7.2临床研究2.7.2.1定义:通过临床观察、病例分析或讨论以及各种临床试验等手段,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深入探索疾病的本质,创建最佳的诊断治疗方法等所进行的认识活动。
2.7.2.2特点:研究的场地主要是病房或门诊,亦包括家庭随访;所获得的数据资料皆来自真实的研究对象——人体,此为其最大之优点;人的个体差异性及环境因素对疾病状态或治疗效果所产生的影响不易控制,乃其缺点;由于控制条件难以达到严格的程度,所得结果的精确度相对较小;若未能做到随机抽样并设立合理的对照,其意义将更加局限;在实验研究中,动物可全部服从实验要求的一切条件;而在临床研究中,各种试验和观察都必须服从病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