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2概论
《概论》课第二讲讲稿(推荐五篇)
《概论》课第二讲讲稿(推荐五篇)第一篇:《概论》课第二讲讲稿第二讲: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讲稿)一、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享年83岁,湖南湘潭韶山冲人,字润芝,乳名石三伢子。
母文七妹,父毛顺生。
生日:1893年12月26日,生肖:蛇,身高:186厘米,逝世时间:1976年9月9日。
自我评价:“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
” 最早的志愿:当老师;最爱吃的食物:辣椒、红烧肉、武昌鱼最喜欢的室内活动:读书、看京剧;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游泳、爬山1、生平简介(1)初出茅庐2岁开始寄养在外婆家(韶山市大坪乡大坪村唐家坨)◆资料链接:小时候受舅舅的影响较大,毛泽东的舅舅文玉钦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文才不俗,附近农户家的婚丧喜庆、撰联写对,少不了他。
他还在家里开了个启蒙馆,附近有10多个学生在这里启蒙。
在这启蒙馆还发生过毛泽东抢板凳的故事。
毛泽东3岁时,就喜欢认字,一字连认三遍,他就记住了。
一天,舅舅开的启蒙馆开学了。
他听到蒙馆里读书声,甩掉手里的小木锤直往教室里跑,他大舅母追都没有追上,他跑进教室,就去抢与一个比他高出一大截的学生的板凳。
这学生只得向先生告状:‚先生的外甥坐了我的板凳。
‛他舅母追到这里,双手去抱外甥,见外甥毛泽东双手抱着凳子不肯,大舅父去抢,差点把舅父的眼镜打掉。
文玉钦见毛泽东小小年纪就想要读书,只得另找一条板凳放了一个简易桌子,让其旁听。
从此,毛泽东成了启蒙馆里的旁听生,并养成了好学、好问、勤写、勤练的习惯。
1902年回韶山冲读小学 1908年与罗一姑成婚(父母指定的婚姻)1910年在县立高小读书1914年(21岁)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资料链接:毛泽东年仅十几岁,告别父母,离家上学,年纪虽小,壮志满怀。
改写的《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到学校之后,教他们国学的教员想要考考他们这批学生,看看他们的底子如何,就以‚咏蛙‛为题命他们作诗一首,毛泽东便意气风发地写出了‚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毛概论第二章授课PPT
02
毛概第二章概述
章节结构
一、引言
介绍本章的主题和背景,阐述毛泽东思想的 形成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详细阐述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讲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实 践基础。
四、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意义
分析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 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启发和帮助,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05
课程评估与反馈
评估方式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 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以评估学
毛概论第二章授课
• 引言 • 毛概第二章概述 • 毛概第二章内容解析 • 教学方法和技巧 • 课程评估与反馈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介绍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阐述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 中的重要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讲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 法,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案例分析
总结词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 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④可知论:在人类面前 不存在不能认识的物
• 2.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 验论的根本对立。
3.辩证唯物论能动反映 论和旧唯物论消极反映 论的根本对立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 识活动的人。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案例讨论:结合案例说明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 的关系及作用。
• 案例点评:理性因素是认识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并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知性的意识,包括人的理智、思维和逻辑等因素。理性 因素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人们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非理性认识主要有两类:一是在人知、情、意三大类意识要 素中,知属于理性因素,而情和意,即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 信仰、习惯、本能等,属于非理性因素。二是人的认识过程中不能被逻辑思 维的概念所包含的主体心理形式,如幻想、想像、猜测、顿悟、直觉、灵感 等,它们具有不自觉性、非逻辑性等特点。
• 第二天,胡商又登门来商议购买这块石板,农夫开价要一斗黄金或一 升珠宝才肯出卖。虽然胡商没有想到农夫会如此抬高价格,但他还是 答应了,只是要回去筹措这笔钱。胡商走后,农夫非常高兴,终于要 发大财了。他赶紧把石板从院子抬进了屋里,点起灯盏连夜清洗石板 上的泥迹油污,并且很起劲地用沙石把石板打磨得非常光溜。他考虑 等明天胡商来时,可以将这块打磨一新的石板的价钱再抬高一倍。
• 案例讨论:沈括和苏东坡所犯的错误说明 了什么哲学道理?
• 案例点评:本案例通过沈括和苏东坡前后认识的不同,说 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强调了从实践中取得直接经验 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直接经验是 认识的“源”,而间接经验只是“流”。辩证唯物主义认 为,所谓实践,是指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 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 实践中来,是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同外界事 物接触而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毛泽东曾指出说: “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 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 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 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也就 是说,一切知识、理论都是根源于实践的。
第2章《概论》教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把开展调查研究、从中国实际出发,作为思想路线的基础。
这是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初步形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理论基础)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1957年下半年以后,党的领导工作程度不同地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包括“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失误和挫折。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他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
邓小平在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江泽民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概论之二》课件
TED 演讲视频网站
探索TED演讲如何运用概论理念 来凸显演讲者讲话主题与相关 观点。
总结
概论对我们的作用和启示
概论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和启示?如何更好地运用其原理和方法?
如何学好概论
如何学好概论?应该如何理解概论的方法和深层次意义?
对未来的展望
概论对未来的意义和潜力是什如何从社会与人文的角度看待与解释事物。通过社会学与人文学科的角度解 释概论的作用与意义。
概论的案例分析
Google 搜索引擎
探讨如何利用概论的方法与原 理来分析并解释Google的搜索 引擎。
Airbnb 共享经济平台
研究Airbnb如何将概论理念运 用到公司的管理和发展。了解 其成功实践中的概论思维。
概论的抽象方法和原理。 学习如何把问题抽象化, 更加深入地研究问题。
3 比较原理
概论的比较方法和原理。 了解如何对比不同的学科、 商品、产品、国家或文化 等。
概论的应用领域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探讨计算机技术和概论的关系。了解计算机科学如何应用概论的思维模式。
2
经济学与管理学
研究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与概论。探讨如何用概论思想优化决策。
概论概述
定义
什么是概论?探究概论的本质和 定义。
发展历程
概论的演变与发展,从历史角度 透析其发展轨迹和特点。
作用与意义
概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揭示概论在科技、商业及其他领 域中的影响。
概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分类原理
概论的分类方法与原理。 了解概论如何从分类的角 度来探究研究问题。
2 抽象原理
概论之二: 探索概论的奥秘
了解概论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应用和案例。欢迎来到我们专业的概论 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科(2018版)第二章课件
(三)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两个条件 2.要求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有意义的原因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认识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 (一)认识的反复性 1.产生的原因 (二)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 1.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2.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 3.螺旋式上升
历史性、能动性
(3)结构:个体、群体、人类整体 2.认识客体 (1)含义(对象)和构成: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 神客体
(2)性质:客观性、对象性 3.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实践关系、认识关系、相互作用
4.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一,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第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二)真理的价值表现在真理的功能上 1.指导实践——最突出 2.再认识 3.教育和激励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含义与内容
第四节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一、认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1.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3.相互促进
b.互相包含、 互相渗透
c.转化 (4)错误态度 (5)重要意义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 1.伟人、圣人之言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 2.有用即真理(实用主义哲学) (二)实践标准的唯一性 1.是不是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一致、相 符合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与价值的对立和统一 1.对立 2.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二章 法律经济学《法学概论》PPT课件
计算能力,能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效评估、比较和修正自己所从事行为的利 弊得失,从而做出在中立旁观者看来足够理性与合理的选择。
第二节 法律经济学研究工具
三、成本收益分析 • 成本收益分析是法律经济学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现实中,政府可以运用
此类方法来权衡、比较不同决策方案间的优劣,为政府决策提供具有可操作性 的、客观的选择标准,同时也可以为识别、量化和修改某一法律法规提供系统 性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工具
四、交易费用 • 交易费用理论构成了法律经济学的一大独特研究工具,它可以帮助决策者建立
起必要的评估框架从而有效改进现有制度的弊端。
第一节 法律经济学的概念
(四)重视“效率” • 法律经济学看来,“效率”价值应该得到更大的尊重。 • 任何法律制度的设计和运行都需要考虑到可能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如果成本过
大,哪怕这种制度看上去再公平和正义,我们在现实中也无法采纳它。
第二节 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工具
第二节 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工具
一、资源稀缺假设 • 法律经济学认为,法律资源(比如立法资源、执法资源、司法资源)也不是完
文化、社会、历史等条件的配合与支持,也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 法律经济学格外关注规则外因素对于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影响,也对于法律在现
实中的具体运行状态保持敏感。
第一节 法律经济学的概念
(三)“向前看”而非“向后看” • 法律经济学不纠缠于具体的个案,而是在更大程度上将法律视为一个面向未来
全充裕的,国家和政府在做出和实施任何决策时,都必须要考虑到有限的法律 资源应该如何配置,以便于在现有状态下能够最大程度实现目标,不顾法律资 源稀缺现实的制度安排必然会导致国家的种种美好企图完全落空。
第二章 毛概第二章ppt课件
旧民主主义革命:
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 洋务运动 ▪ 戊戌变法运动 ▪ 义和团运动 ▪ 辛亥革命 ▪ 新文化运动
ppt精选版
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也就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对于革命的对象问题一直比 较模糊。中国革命的对象问题一直到中国共产党 诞生以后,到党的二大才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 反封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ppt精选版
3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思考:
怎样认识毛泽东所讲 的“帝国主义是中国 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 的敌人”?
一、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 基本纲领
ppt精选版
3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路线通常是管方向、道路的。它又可分为基本路线 和具体路线。
总路线,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战略目标、主要任 务及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的途径、手段等内容的基 本概括,具有统一步调,号召人民的重大作用。
1939年10月4日在《〈共产党人〉发刊词》再次 提到“总路线”。这里,毛泽东用总路线表示 总体性的、全局性的路线。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 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后来,用总路线表 述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路线。
ppt精选版
3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和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2.理解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3.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弄清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区别,领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教学重点: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教学难点: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授课时间:6课时教学方法:(1)理论讲述。
(2)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广泛运用视频影像、图像,主要是运用与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3)案例分析:案例与理论讲授结合,提高理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
(4)启发式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提问、讨论、演讲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5)师生互动:通过教师理论讲授与学生的互动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在互动中教师讲出深度、新意。
(6)实践教学:辩论赛。
教学内容:第一节认识与实践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问题导入:我们每天都在思考,都在进行着具体的认识活动,但我们对有关认识的来源和要素,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规律等问题的了解并不一定很清楚。
实际上,诸如人的认识是怎样来的?人的认识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怎样证明我们思维的内容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等问题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且思想家们对上述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反映论和先验论、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分野。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对人的认识发展的历史、认识的要素、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真理性性等问题进行探讨,并着重介绍在上述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一)科学实践观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PPT演示课件
教学要点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
要的基本的观点 • 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辩证发展过程 •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
26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概念: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认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最后,真理具有主观的形式。
从形式看
人的主观的 认识、思想
真理
相一致
从对象看
客观事物的本 质及其规律
二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 得到检验和发展。
21
实现第 二次飞 跃的条 件
第一,必须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 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需要经过实践理念、实践方 案、实践手段等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还必须为实践主体(群 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 方法。
22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7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 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 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只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 物的本质。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27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这是真理的唯物论) 从真理的辩证法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课件
30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 律
㈠由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 5.跃非理性认识的作用
• 从形平式上上。看,认识运动表 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 环。
• 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 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 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38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 律
㈢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3.认识运动的前进上升性
循环往复 以至无穷
再认识 再实践 认识 实践
39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 律
㈢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4.遵循认识运动规律
外 感性认识的形式貌:的能动反映。
• 感觉——人脑通过不同感觉器官对客 观事物 个别外部性状的反映。
• 知觉——人脑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对客观 事物多方面性状的完整反映。
18
• 表象——人脑在感觉和知觉后留下的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 律
㈠由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 1.跃感性认识 • 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具 体性特点。 • 感性认识具有表面性局限。
人的实践不同于 动物的本能,是有意 识的自觉能动活动, 有先期理论认识的指 导。
10
一、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3.认识的本质
⑴在认识本质问题上的不同派 别
不可知论
可知论
先验论 反映论
被动反映论 能动反映论
11
一、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3.认识的本质
⑴在认识本质问题上的不同派 别
能动反映论 认识是在实践基 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 动反映。
《概论》2018版第二章 图文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
成熟
土地革命后期——抗战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 命理论成熟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大法宝、基本纲领、 人民军队建设、革命 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 设等。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
完整表述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系统 论述人民民主专政 理论
中农:约占农村人口20%左右; 一般不剥削别人,在经济上能 自给自足;能够接受社会主义; 全部中农都可以成为无产阶级 的可靠的同盟者。
翻身农民积极支前
富农:占农村人口5%左右; 是农村的资产阶级;多数 带有半封建性;一般都自 己参加帝国主义的斗争中 可能参加进去,在反对地 主的土地革命中也可能保 持中立。
买办性、封建性、 垄断性 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人民大众
(1)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是中 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贫 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3)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 同盟军
(4)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之一,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是无产 阶级的同盟军
保护民族工商业。 (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翻身农民分得土地
翻身农民土地照
(2)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义革命的新时代。
2、从领导力量看,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 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3、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来看,五四时期涌现 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ppt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实践活动是 以改造客观世界为 目的、主体与客体 目的、 之间通过一定的中 介发生相互作用的 过程。 过程。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创新团队研制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践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 实践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 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来源于伟大的实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创新团队研制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黄鼠狼是偷鸡的“专家” 黄鼠狼是偷鸡的“专家”吗?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创新团队研制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理检验标准讲话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创新团队研制
三.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
从实践到认识
(二)
从认识到实践
(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创新团队研制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创新团队研制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知觉是指多种感觉组合成的整体, 知觉是指多种感觉组合成的整体,它能够反 映出对象的具有可感知性质的整体性结构和特征。 映出对象的具有可感知性质的整体性结构和特征。
一个又甜又硬 的红苹果! 的红苹果!
苹果(知觉)=红 + 甜 + 硬 + …… 苹果(知觉)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创新团队研制
2018版毛概第二章第二课时
(3)阶级关系上:
2.确立的意义:
(1)生产力
(2)中华民族复兴
(3)世界和平
(4)科学社会主义
1.记录过渡时期大事记Leabharlann 2.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简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伟大意义
观看视频,学会思考
阅读课本,思考与讨论
记录,提问,听讲
了解我国这段时间的历史。
播放《英雄儿女》《我的祖国》等歌曲
三、过渡时期的任务
1.1949-1952:恢复国民经济
2.1952-1956: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
1.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成就:一五计划
2.三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确立标志: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经济上:公有制
思考: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有什么特殊之处?列举你所知道的一些说法。
思考:为什么说改变了世界历史?
为什么只能说基本统一?
分别做练习、记录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1)
施教日期2017年3月15日星期三
章节与课题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课型
讲授型
教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1949-1956这段时间的历史。
2、理解我国为什么、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5.革命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记
教学后思: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3)
第1、2教时
步骤
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请每组一个代表陈述所推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影视作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课件PPT演示课件
为君王定国安邦出谋划策,为个人一展抱负各显其能,
也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话千古风流。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8概论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价值观念对主体认识过程的影响主体对客体的选择
主体在认识之前必须对客体进行选择,以什么作为
认识和研究的对象。第一是出于对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专长的考虑,扬己所长才能早日成功。第二是对社会发 展的趋势的预测,没有人会选择已经被社会淘汰的领域 作为认识和研究对象的。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1概论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意志——认识过程的悟性核心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具有非凡的坚强意志, 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的理论贡献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2概论
一、实践是认识的和毅力,就无法攀上科学的高峰
多媒体教学课件
1
目 录 DIRECTORY
◆绪 论 ◆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价值观念影响主体对客体进行选择的时候,有人 考虑社会需要多一些,有人考虑个人因素多一些。但 无论如何,只考虑社会需要完全不考虑个人因素是不 存在的。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概论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过程的影响
理性因素是可以逻辑化和精确化的因素,包括阐述概念、 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非理性因素是认识主体的意志、情感、 直觉、想象、本能等的精神和心理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 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 活动的人。 客体: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 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9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20
2、辨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 不同回答
二者虽都坚持反映论,但有着性质区别。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 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部对象。其缺 陷是: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 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是看不到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不了解认识的辨证性质。
26
2、从认识到实践
理论对实践的依赖: 一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会变成巨大 的物质力量。 二是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 检验和发展。
27
2、从认识到实践
实现由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 相结合; 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 环节; 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22
3、关于认识的本质
把握认识的本质,必须研究认识活动和过程的构 成要素 基本要素: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实践和意识。 认识的本质: 是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于认识客体的选择 性反映和创造性重构的意识活动和过程。 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是以实践为基础 的反映论,是辨证的能动的反映论,是具有创造 性的反映论。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 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学习目标] 1.掌握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地表形态。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后果:风化侵蚀产物―――――→搬运、沉积侵蚀—堆积地形。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流水作用类型 表现侵蚀地形 横断山地山高谷深、青藏高原水拍云崖、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多为流水侵蚀切割而成堆积地形 大河中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2)风力作用类型 表现 侵蚀地形 风蚀柱、风蚀蘑菇堆积地形黄土高原的黄土、干旱地区的沙丘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判断1.外力作用的能量就是太阳辐射。
( × )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 × )思考 从地理的角度理解“坚如磐石”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不正确。
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能使岩石破碎。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地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合理的人类活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探究点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材料一外力作用由一系列过程完成,其中最先开始的是风化作用,下面示意了风化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破坏岩石、实现“石烂”的过程。
材料二外力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雕塑师”。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
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柱、沙丘等。
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等。
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V”型谷、冲积平原、冲积扇等。
波浪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海蚀柱、海蚀崖等。
下面是常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景观图。
(1)什么是风化作用?图示风化作用主要受哪几种因素的作用?风化在外力作用过程中有何意义?(2)写出图A、B、C、F的地貌名称。
用地质作用解释各地貌景观的成因。
答案(1)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容易发生崩解和破裂,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沙砾,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图示风化过程主要受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
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沙砾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2)图A——冲积扇,图B——三角洲,图C——沙丘,图F——风蚀蘑菇。
图A、B——流水沉积作用,图C——风力沉积作用,图D——冰川侵蚀作用,图E——流水侵蚀作用,图F——风力侵蚀作用。
1.侵蚀作用与地貌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冲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流水溶蚀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暗河、漏斗等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高山和高纬度冰川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2.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地理兴趣小组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探究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
步骤如下:1.将书本打开并斜放于桌面上;2.将一些豆子置于瓶中,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斜;3.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如下图所示)的外形特点。
回答1~2题。
1.该试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D.风力沉积2.该试验形成的堆积体,模拟的地貌是()A.沙丘B.海滩C.冲积扇D.三角洲答案 1.C 2.C解析第1题,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势变缓,流速减慢,大量泥沙、石块在山前堆积,形成沉积地貌。
第2题,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冲积扇。
探究点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图中所示景观为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
(2)这种耕作方式是否有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3)如何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答案(1)梯田江南丘陵(2)在梯田上耕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为梯田是相对平坦的地块,既有利于耕、种、收等活动的进行,又能保土、保肥、保水。
若直接在坡地上耕作,因坡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使农业生产趋向恶性循环。
(3)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其标准是看这种改变是否使自然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是否顺应了自然规律。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位于云南省哀牢山中的梯田在云雾笼罩下美丽壮观,恍若人间仙境。
哈尼人自然而然地沿着水沟安家建寨,又在寨下建造梯田,水沟穿寨而过,沿梯田而下,将哈尼人的生活和劳作,都滋养得舒适与方便。
读图回答3~4题。
3.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 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
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水土B.发展旅游C.利于浇灌D.便于运输4.下列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A.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B.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C.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的形成D.挪威峡湾海岸答案 3.A 4.B解析第3题,该地坡度大,不适宜耕作,通过修建梯田,保持水土来改造自然条件发展种植业。
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形成的,挪威的峡湾是冰川侵蚀而成的,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
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片,完成1~2题。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流水侵蚀塑造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第2题,埃及绝大部分国土地处干旱的沙漠地区,风化和风蚀作用明显。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读图完成3~4题。
3.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4.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答案 3.B 4.A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平行,才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第4题,梯田的修筑明显改变了山坡的形态。
5.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在图甲中①处有一瀑布,这样写道:“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①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
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10万年后位置最可能位于()A.①位置上游B.①位置下游C.保持①位置不变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1)夏季夏季降水集中,水量大(2)流水侵蚀作用(3)A解析第(1)题,黄河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最多,瀑布水量最大。
第(2)题,该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3)题,瀑布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其位置不断溯源位移,向河流上游移动。
专项提能5喀斯特地貌图的判读如下图,图中各地貌是何种外力作用形成的?在图中找出地面喀斯特地貌,1为峰林、2为溶蚀洼地、3为孤峰、4为落水洞;找出地下喀斯特地貌,图中5为地下河、6为石钟乳、7为石笋、8为石柱。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溶蚀作用使物质减少,淀积作用使物质增多。
图中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峰林、溶蚀洼地、孤峰、落水洞、地下河、溶洞;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
“诸山平地拔起,流水清澈,青山浮水,景色清幽”是我国某著名风景区的真实写照。
读图(图中L示意河流),回答(1)~(2)题。
(1)依图可知,河流L在该地地貌形成中起的主要作用是()A.风化B.侵蚀C.搬运D.沉积(2)构成该地貌岩体的岩石主要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从题干描述和图示地貌特征,可知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区,构成该地貌岩体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流水在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中主要是侵蚀(溶蚀)作用。
课时作业(2016·瑞安高一检测)读“长江巫峡景观图”,完成1~2题。
1.M地质构造是()A.地垒B.地堑C.向斜D.背斜2.形成巫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沉积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M处岩层向上弯曲,因此是背斜。
第2题,巫峡原是山地,在长江的侵蚀下形成谷地。
(2016·枣庄高一检测)下图为美国犹他州拱门国家公园“精致拱门”景点,该地年均降雨量为250 mm。
约三亿年前,这里是海洋。
据资料完成3~4题。
3.“精致拱门”景点的岩石类型为()A.沉积岩B.变质岩C.侵入岩D.喷出岩4.“拱门”的主要成因为()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风化、侵蚀D.冰川侵蚀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形成“精致拱门”景点的地方很久以前是海洋。
故其岩石应是海底沉积物经地壳抬升出露而形成,应该是沉积岩。
第4题,根据材料,该地降水较少,所以流水作用较弱。
该地晴天多,“拱门”长期受风吹、日晒,所以是受风化作用和外力侵蚀作用形成。
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型谷。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完成5~6题。
5.图中东部地区的地貌名称是()A.冲积扇B.河漫滩C.河口三角洲D.侵蚀平原6.形成该地貌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和最显著的月份是()A.沉积作用,1月B.搬运作用,4月C.沉积作用,7月D.搬运作用,10月答案 5.A 6.C解析第5题,读图,图中东部地区的地形是河流流出山口后河流沉积形成,在出山口处沉积层较厚,在边缘处较薄,属于冲积扇地貌,选项A正确。
第6题,图示地区位于我国,河流汛期主要在夏季。
图示区域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沉积作用主要表现在夏季洪水期,水量大,搬运能力强,在中下游泥沙沉积多,选项C正确。
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
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