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与意境》

合集下载

最新赣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课件2第二课:传神与 意境 (1)

最新赣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课件2第二课:传神与 意境 (1)

• 《汉宫春晓 图》, 37.2cm×20 38.5cm,主 要描绘宫中 缤妃生活。 是仇英画嘚 杰出代表。
画家借皇家园林殿宇之盛,以极其华丽嘚笔墨 表现出宫中嫔妃嘚日常生活,极勾描渲敷之能事。 不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 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百骏 图》, 纵 102厘米、 横813厘 米.目前保 留在美国 纽约大都 会博物馆。
• 近代和现代画家比较多, 如吴昌硕、齐白石、黄 宾虹、高剑父、徐悲鸿、 张大千、潘天寿、丰子 恺等。
• 中国画嘚分类:
• 从创作思想及审美情趣,可分为文人画、宫廷画(院体画)和 民间画三类。
• 按表现对象即创作题材,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和动 物画等。
• 按表现手法进行分类,分为:工笔画、写意画、半工写等
• 郎世宁善画马,《百骏图》是其平生百余幅马作品中嘚杰作。此 图描绘了姿态各异嘚骏马百匹放牧游息嘚场面。全卷色彩浓丽, 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
引言
• 绘画是指运用线条、色彩等,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手段, 在平面中塑造出静态嘚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嘚艺 术形式
• 中国画是一种比较引人注目嘚艺术形式,其经过数千年嘚丰 富革新及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嘚风格和丰富多彩 嘚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嘚绘画体系。
• 《韩熙载夜宴图》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开宴行乐嘚场景,是今 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嘚代表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 写私人生活嘚图画,更重要嘚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嘚风情。 画家顾闳中奉李煜之命而画,画中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 人,后唐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 逃奔江南,投南唐。初受南唐李璟嘚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当 时北方嘚后周威胁着南唐嘚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 一方面又对北方来嘚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 斗争激化,朝不保夕。在这种环境之中,官居高职嘚韩熙载为了 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嘚糊涂人,好让李 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嘚人以求自保。但李煜仍对他不放 心,就派画院嘚“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暗地窥探 韩熙载嘚活动,命令他们把所看到嘚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 大智若愚嘚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嘚来意,韩熙载故意将一种不问 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死嘚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嘚表演。顾 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嘚洞察力和惊人嘚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 嘚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 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传神与意境-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传神与意境-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赏析探究《步辇图》
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从绘画艺术角度、 构图、色彩、及背后故事来感受作品 的传神与意境。
【元】郑思肖 《墨兰图》
想象与探究
如果把兰花与人的性格 相类比,你能将这两幅 兰花作品分别对应两类 人的性格气质吗?(查 找相关资料,用作品和 历史信息证明观点与判 断)
【 南 宋 】 赵 孟 坚 《 墨 兰 图 》
美术 江西美术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xx中学 xx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中国画 五代 顾闳中
人 物
题材有哪些?花 鸟山水来自人物山水工

写 意
花鸟
特点
工整 细致 写实 缜密
粗放 简练 夸张
初探《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中国画 五代 顾闳中

再探《韩熙载夜宴图》
第一段 听琴
第三段 歇息
环节六:课堂总结
第二段 观舞
第四段 清吹
第五段 散宴
再探《韩熙载夜宴图》
再探《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再探《韩熙载夜宴图》
小组合作赏析
《泼墨仙人图》



人物画,或采用工笔重彩, 或水墨写意,对人物形态的 刻画和内心世界的揭示尤为 精彩,古人的“写真”, “真”即指对象内在的精神 本质,即“传神”,通过画 面整体展现其意境。

七年级美术上册《传神与意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传神与意境》教案、教学设计
2.实施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创作能力。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绘画任务,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创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根据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技能,增强信心。
3.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传神”与“意境”的概念,分析《溪山行旅图》中的具体表现,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2.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传神”与“意境”在绘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示范法,结合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传神”与“意境”的表现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绘画创作,要求作品具有传神与意境。
2.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合作、讨论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学生根据所选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七年级美术上册《传神与意境》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绘画中“传神”与“意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技法,创作具有传神与意境的美术作品。
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中国绘画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5.作业提交:请学生在下一节课前提交绘画作品和作品解析,教师将组织评价和反馈。

七年级美术教案 江西美术出版社 赣美版 全册 上

七年级美术教案 江西美术出版社  赣美版 全册 上

七年级美术教案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全册上菏泽市开发区广州路中学美术教案课题教学目标美术星空课时 2课时授课教师名师 1、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不同画种的作品特点。

2、提高学生欣赏作品、评述作品的能力。

3、情感激发点:珍惜人类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对于美术分类的了解。

教学难点各个不同类别作品的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影像资料、开启电教设备教材分析导入审美是美术教育的基本功能,美术教育也因美术这一基本特质而更具人文价值。

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以体验的方式来感知美、发现美,从而交流美的启示。

这种学习是生动的,这就使美术教育具有了生命力,也更具有个性特征。

一、引课:(2分钟)(一)提问什么是美术?是一种靠视觉来观赏“造型艺术”。

它是通过对物质材料的运用,遵循色彩、明暗、造型等规律塑造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手段。

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四大类。

(二)欣赏作品、辨析类别:水粉静物、剪纸、建筑、素描、工艺美术、中国画、水彩人物、木刻版画、水彩风景画、中国写意花鸟画、雕塑在作品的欣赏中,自然引入课题――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学二、新课:(35分钟)(一)PPT展示作品图例,了解绘画的种类。

1、中国画:泛指一切区别于西方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表现手法分为工笔、写意、没骨、白描等。

写意又可分为大写意、小写意、泼墨,还有兼工带写等。

画科有花鸟画、山水画和人物画。

2、油画:用核桃油或亚麻仁油等植物油,调和油质颜料所作的画。

油画起源于欧洲,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画种。

3、水彩画:以水为媒介,调和透明性颜料作画的画种。

由于水彩颜料有透明、快干、混色等特性,往往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偶然效果”,水彩画也就成为了最具吸引力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

过程 4、水粉画:使用水调合粉质颜料绘制而成的一种画。

其表现特点为处在不透明与半透明之间,色彩可以在画面上产生艳丽、柔润、明亮、浑厚等艺术效果。

5、版画:运用刀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质的版面上进行刻画和艺术加工,可复印出多幅原作的艺术统称为“版画”。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美学(一) 美学四种意见:1) 保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2) 黑格尔: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3)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研究对象不应是美,而是艺术。

4) “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

(二) 我国目前美学对象研究中所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1) 美的问题2) 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3) 艺术问题二、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 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1) 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即“美的本身”2) 康德: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主观的”。

3)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4) 克罗齐:“美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二) 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1) 亚里士多德:美主要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

2) 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3) 荷迦兹:美的原则:“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也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

”(三) 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三、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 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1) 伍举:美是有功利的,与善密不可分。

2) 墨子:美的标准“万民之利”3) 孔子:美甚至是善的同义语。

4) 孟子:“充实之为美”5) 荀子:美客观存在,和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相关。

(二) 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 从主客观关系研究:意境2) 从内容与形式研究:艺术是二者统一“声情并茂”“形神兼备”3) 从风格研究:内容形式统一(三) 结合现实研究美1) 刘勰:自然之道2) 柳宗元:美在自然3) 刘禹锡:美在于有形的客观物质4) 郭熙、王夫之:美是客观的四、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一)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是一致的同一的。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二) 在自由创造中如何产生美美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的内容(人的目的、力量、智慧、才能)(三) 美和生活美作为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

第2课 传神与意境 课件 赣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1)

第2课 传神与意境 课件 赣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1)
7
《芙蓉锦鸡图》(北宋)赵佶
鸡在中国向有“德禽”之称,《韩诗外传》 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 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 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芙蓉 锦鸡图》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 道德品性,流露出宋徽宗对安逸高贵之品格 的赞许和他对大臣的要求。作品采用写实手 法,描绘工致细腻。
《渔庄秋霁图》(元)倪瓒
6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宋朝第八位皇帝。 虽然在政治上“一塌糊涂”,但是,宋徽宗在艺术上 的造诣极高。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 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 的艺术型皇帝。
《芙蓉锦鸡图》(北宋)赵佶
《瑞鹤图》(北宋)赵佶
《廋金体》(北宋)赵佶
8
此幅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两只水 鸭或昂首仰望、或缩颈望立,意境孤独空灵, 余味无穷。
《荷花水禽图》(清初)朱耷
9
《荷花水禽图》(清初)朱耷
10
总结
●中国画的定义和材料 ●中国画的分科 ●人物画——传神 ●山水画、花鸟画——意境
11
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传神与意境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1
中国人物画的最高境界—— 传神
传神是指能生动的传达神情意志 中国画注重传神写照,“以形写神”是
它的首要原则
2
山水画和花鸟画追求的是表达 意境
意境是画中的情调和境界,是作品中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韵味空间。
3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 台北故宫博物院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 台北故宫博物院
巍峨的高山顶立,山头灌木丛生,结成 密林。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 细如弦丝的瀑布直泄而下,溪声在山谷间 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全幅山 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 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画幅右角树阴 有「范宽」二字款。 前景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后景则占 据了剩余大约三分之二的画面。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二课《传神与意境》赣美版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二课《传神与意境》赣美版

《传神与意境》教学设计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江西美术出版社的内容。

中国画欣赏是中学美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进行的美术作品感受、品味,欣赏的教学活动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掌握欣赏方法,提高欣赏水平,重点欣赏以人物、山水、花鸟兽为题材的中国画,采取积极措施,给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国画的欣赏方法,提高中学生对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概况,认识中国画的材质(文房四宝)形式和内容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能对作品作简单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对中国画精髓“传神写照”贯穿反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分析评价及“传神写照”的体现。

教具准备:古典乐曲《琵琶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感受中国画的水墨神韵,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1、问:这部动画片是由什么画制作的,除了中国画你还知道哪些画种?你知道中国画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讨论)2、认真听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画知识(看课本第2页)二、欣赏传统中国画它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画种,是古代的人们传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精髓。

下面请你们简单的把这一章节内容看一遍。

1、课件播放各个朝代的名家画作品。

2、看完这些画后你有什么新发现或者有什么新的疑问?(这些画都很精彩,是过去各个朝代的代表作,那么你在欣赏过程中是否发现这些画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不同?题材——人物、山水、花鸟兽技法——写意、工笔教师介绍:艺术表现人类生活和精神,各个民族对艺术有不同的追求,追求传神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中国画尤为突出。

传神要求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仅满足于外在形象的逼真,更重视对其神态与精神的揭示。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传神与意境》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传神与意境》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界。
画家用的线描,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充分显
示了衣衫的质感。五个乐伎服装主色调是浅色,由红绿
两色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统一,画
的极其工细。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讲解中国画的艺
术手法---工笔: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
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
欣赏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对比《韩熙载夜宴图》,
一、讲解新课 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欣赏韩熙载夜宴 图,教师可播放一段平缓柔和的琵琶曲,学生感受乐曲 带来的平缓心境更易进入画面所表现的故事当中) Δ 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 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 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教学过程 Δ 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 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 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 政治上的无所作为。
生的爱国热情。
学生学习能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有欣赏和分析美术作
力分析 品的能力,能自主表达感观。
教学策略选
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学生都熟悉的一幅中国画
择与设计 作品,导入中国古代传统绘画。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
生欣赏并感受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魅力。 教师讲解: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是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 会生活的画面。中国绘画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 料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想象力,它不 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同学们对中国画一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你们作为国家
未来的栋梁也有责任把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了解并欣赏作品 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 歇息,清吹,散宴。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人物画》中的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以及演示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

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会以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人物形态、特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理解传神写照的涵义;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如人物肖像的精细处理、构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分层练习,提高人物画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了解如何细致观察,去发现和抓住人物形态特征;了解如何在画面上构建准确比例的人物形象;了解如何选好适当的颜色和使用技法,使肖像画的形象更加立体明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对人性尊重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1.如何观察人物的形态特征,去发现和抓住细节;2.如何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五、教学内容1.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中华文化悠久,人物画也源远流长;•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包含了“形神兼备”和“意境表现”;•精神的人物特征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表现方式。

2. 传神写照的技法•传神写照的含义;•传神写照的构图技巧;•传神写照的色彩运用方法;•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

3. 练习与实践•学习通过对名人的形态特征分析和练习,掌握传神写照的技法;•观察身边的人物,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了解形态特征。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导读、案例分析、分层练习、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

七、教学资源黑板、粉笔、画板、颜料、画笔等。

八、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分层练习作品、口述或书面作品分析和评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1.介绍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和特点;2.分析传神写照的技法及肖像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方法;3.分层练习人像画技巧,并让学生观察身边人物形态特征;4.总结课程内容,进行交流和反馈。

美术欣赏课中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意境”与“传神”

美术欣赏课中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意境”与“传神”
术作品好坏 的一个重要标 准。 用 以诗配画 的形式 , 中所 云寄托 了他 忧国忧 民的思 想 , 品 诗 作 从几千年 的中 国绘 画史 中我们也 同样会看 到 ,历 代绘 画 表现 出的意境常常让人 回味无穷 沁人心脾 。在意境 中 ,尽管
名家也十分讲求意境 。宋 徽宗 时 , 北宋 画院多 以命 名题 画方式 “ ” 基 础 , 着 十分重 要 的作 用 , 起 到主导 作 用的 仍是 境 是 有 但 招考画师 , 其实也就是 以绘画 的意境来 表达 诗。如 “ 竹锁 桥边 情 、 意。艺术作 品的意境并不是 生活 的复 制 , 而是经过 艺术家 卖 酒家” 画 面中不 见酒店 , , 只看到桥 头 的一 片竹林 , 和竹林 里 们 反复 的取 舍与提炼并融 入 了艺术创 作者 的思想感 情 而形成 挑出卖酒 的招牌 , 从而 突出了诗中的“ 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 的意境 。明代画家徐渭一 生遭遇坎坷 , 受磨难 , 锁” 备 他将 自己的
( 活, 生 景物 ) 和主观 ( 思想 , 感情 ) 相融合 的产物 , 它是 情与景 , 愤 懑不乎沉 浸在艺术 的创 作中 ,抒发 悲愤与历 劫不灭 的旺盛 意与境 的统一 。清 代王 国维 曾说 :文学之 事 , 内足 以律 己 , 生 命力 , “ 其 把中 国花 鸟画推向 了抒 发内心情感 的重要境界 , 笔 把 外足 以感人者 , 意与境二 者而已。 ” 他认为 意与境是 一个统 一 墨 的表现提 高到前所未有 的新 高度 ,使其 作品 的意境具有 了
听 见的 , 而是 在数周后 的十里 山泉 出山的溪水 中。这是 绝 品营造的意境 、 是否传神 等诸 多方 面给学生去 分析 、 价 。作 可“ ” 评
融 品的构 图 、 造型 , 一般 讲解起 来学 生 比较 容易理 解 , 一说 到 妙 之至的构思 。艺术 家抓住 了 自然 形象富有诗意 的特征 , 情 但 作 品意境 如何深远 、 描绘如何传 神 的时候 , 学生 的眼睛 中往 人 景 、 从 以景传 情 , 就使他 们 的艺术作 品更加增 添 了感 染力 , 这 往流露 出茫然 的 目光 。怎么能不是 呢 , 么抽象 的感觉 , 那 而且 产 生出无穷 的联 想和韵味 ,使 观者能 从中体会到有 限 的艺术

意境与传神——普通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路

意境与传神——普通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路

意境与传神——普通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路作者:李旭东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18期摘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即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普通中学的音乐教学为例,探讨了普通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路,目的是为中学音乐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中学;音乐教学;艺术;意境;主体;个性;多媒体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对激发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乐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的乐群、感受艺术的魅力、领略音乐的价值,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有利的条件。

作为中学的音乐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修养,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了提高中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把握“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原则,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进行创新,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其次,要加强对学科以及学生的研究,结合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真正的做到学生好学和学生乐学。

此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以教师为辅导,结合学生的需要和情感,进行合理的音乐课程设计和选材,同时创造出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达到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调动其学习情绪的目的。

二、创设和谐气氛,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气氛,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

就音乐而言,本身就具有愉悦性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要把握音乐教学的特点,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气氛,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进行有效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民主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学生和教师才能进行情感的交流,教师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其次教师要提高教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新颖性,最大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进行音乐赏析和歌唱比赛等多种形式,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章节练习-意境与传神)【圣才出品】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章节练习-意境与传神)【圣才出品】

第7章意境与传神一、名词解释1.情象(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情象是意境系统里的一种象。

情象有别于意象、心象、言象等。

它分别对应原初状态里的象和再生状态的象。

原初状态的情象是指作者在创作准备,是灵感来临、原初状态下发生的情思与境象相容。

情是精魂,象为形质。

无情,象不生;无象,情不能附着。

再生状态的情象是指经过文字的创造而凝结成言象后新的情象,它不同于原初状态的情象就在于它更加凝练,是读者接受的新情象。

2.意境答:意境是指抒情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境界。

即抒情性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家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虚实结合”是创造意境的总的方法,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多重视作品的意境创造。

3.风格答:风格是指作家、艺术家的刨作个性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有机整体中显示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它是作家、艺术家成熟的标志。

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艺术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意境的建构。

创作原则和艺术手法的选用,艺术体裁的驾驭,文学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个人的风格既取决于个人的禀性才情,又是在时代、民族、阶级、地域、流派的风格的前提下形成的;时代、民族、阶级、地域、流派的风格则在个人风格中得到体现。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意境及其特点?(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1)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围。

它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

意境的主要特点在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

(2)意境的特点①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点。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南宋范唏文在《对床夜语》中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上》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意境与传神——普通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路

意境与传神——普通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路
关键 字:中学 ;音乐教 学;艺术 ;意境 ;
边 村庄里 的人举行婚 礼的画 面,然后 让学生
此外 ,音 乐是一 门艺术 ,与其 他学科 的 为每一 幅画选择合适 的音乐 ,最后进 行全 曲 学 习有 较大 的差异性 ,其 目的是学 生通过 听 的播放 ,使学 生 明确作 品的主题 , 理 解 了该
对艺术 进行审 美感悟 ,因此 由于个 人情感 的 曲所表现 的优验
主体 ;个性 ;多媒体
音乐 教学是 素质教 育 的基本 要求 ,也 是 不 同 ,学 生对音 乐 的理解 也会 出现 偏差 ,教 实现 素质 教育 的一个有效 途径 ,对 激发培养 师要尊 重学生 的个性差 异 ,允许学 生用 不 同
乐 课程设 计和选 材 ,同时创 造 出互 动的课 堂 刚开始 的时候可 以 向学生展 示展示不 同的乐 利条 件。 因此在 中学 的音 乐教学 中,教 师要
意境与传神
普通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路
口 重庆市石柱县 电大进修校 李旭东
摘要 :实 现学生 的全面发 展与进 步是素 流 ,教师才 能够真 正的 了解学 生的需求 ,其 不断拓 展学生 的视 野 ,为其综合 能力 的提 升 质教 育 的基本 要求 ,即要实现 学生德智体 美 次教 师要 提高教学 素养 ,提高课 堂教学 的灵 创造有利的条件 。例 如在讲授 《 沃尔塔瓦河 》 劳各 个方面 的发展 。本 文笔者 结合 自己的教 活性 和新颖性 ,最大先 的激发学 生 的学 习兴 时 ,先 向学 生呈现三 幅画面 ,分别 为小溪从 学实 践 ,以普通 中学 的音乐教 学为例 ,探 讨 趣 ,如可 以进 行音乐赏 析和歌 唱 比赛等 多种 丛 林 中流淌的画 面、大河奔腾 的画面 以及河 了普 通 中学音乐 教学 的思路 , 目的是为 中学 形式 ,营造轻松 和谐 的教学 氛围。 音乐教学提供参考 和借 鉴。

美学教学ppt课件传神与意境

美学教学ppt课件传神与意境
传神的意义
传神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 、形象、富有感染力,使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 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传神的实现方式
深入挖掘题材
注重细节表现
通过对题材的深入挖掘,能够发现其 中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意义,从而更 好地将其传达给观众。
细节是表现内在精神和意义的关键, 艺术家应该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和表现, 使其更加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
意境的感知与体验能够激发观众的创造力 ,促进观众在审美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传达文化价值观
增强艺术表现力
意境的营造可以传达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 思想观念,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 能够了解和传承文化传统。
意境的运用能够增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感人,具有更强 的艺术感染力。
传神与意境的区别
传神更强调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和内在精神,而意境则更注重艺术作品的氛围和境 界的创造。
传神的表达方式通常是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细节的刻画来展现作品的内在精神和情感, 而意境的创造则更多地依赖于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审美观念。
在艺术实践中,艺术家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表现需求来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以 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
文学
在文学中,传神可以通过语言、修 辞、叙事等表现手段来实现,通过 作家的文字表达,将文学作品中的 情感和意境传达给读者。
Part
03
意境的营造与体验
意境的营造技巧
运用象征和隐喻
通过具体的形象或符号来表达抽 象的概念或情感,引发观众的联 想和感悟。
运用空间和时间
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变换,表现出 事物的动态和变化,使画面更加 生动和真实。
创作指导
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 强调传神与意境的表现, 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 行创作。

七年级美术上传神与意境

七年级美术上传神与意境
21
骊山避暑图
清代著名画家袁江。 字文涛。江都人,善界画。 此图作于康熙四十一年, 以唐代九成宫为题材,构 图规模宏大,内容丰富, 布局工整匀称,楼阁建筑 及人物皆工笔重彩,色彩 鲜明、华贵典雅。
22
墨梅图
只 留 清 气 满 乾 坤 。
不 要 人 夸 好 颜 色 ,
朵 朵 花 开 淡 墨 痕 。
传 神 与 意 境
中 国 古 代 绘 画 作 品 欣 赏 ——
中国画涵盖了三大画科: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两大形式:
——工笔与写意
注重细节、用笔细腻
注重意境、用笔随意
传神
是指中国人物肖像画的最高境界, 人物形象的刻画要求表达出神情意境 。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南唐, 作者顾闳中。绢本,宽28.7厘米, 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 物院。
吾 家 洗 砚 池 边 树 ,
墨 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攻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
具一格。
《墨梅图》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
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 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 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 枝,生动地刻画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 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 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 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26
谢谢观赏
내용
15
秋江渔隐图
此图画面单纯,一 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 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 在芦苇丛中。老渔翁头 部处理很见功底,眉、 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 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 颊、鼻尖、眉宇、下唇、 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 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 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 的表现手法 。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传神与意境5赣美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传神与意境5赣美版

这幅画仅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
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梁楷天性疏野,常饮酒自乐,人称“梁风子”。他的减笔画 是一种运用粗阔的笔势与有浓淡的水墨作的写意画,《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这种
《李白行吟图》 大胆的画风;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
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李白行吟图》舍弃一切背景,简单数笔, 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后人称其 作为“减笔画”。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卷是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 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 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 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 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以概括精练的 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 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结构。
《韩熙载夜宴图》 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
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达到了传神的境界.。《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 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
《千里江山图》
渔庄秋霁图该图取平远意境, 用笔洒脱而不浮滑,用墨干淡而益 滋润,简洁高雅,耐人寻味,苔点 与皴笔皆成横势,和谐地构成了空 寂、宁静的美。将此画挂于书房、 客斋则凭空增加了一份清雅、一份 闲情逸趣。
花鸟画
在花鸟画中,追求传神,是要把花木 鸟兽的勃勃生机表现出来,使作品 独具某种情趣.
《荷花水禽图》

第一章 第一节中国绘画艺术 2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

第一章 第一节中国绘画艺术   2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

课题名称中国绘画艺术2专业名称艺术课程名称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授课班级课时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第一章绘画中第一节中国绘画艺术。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发展脉络和经典作品的鉴赏。

通过鉴赏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绘画的含义和种类,艺术特征,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要素、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通过叙述、分析、解释、评价的赏析过程具备解构分析图像的能力。

设1~2课时。

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也是相对的。

中国绘画意在传神与意境,“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绘画精神。

到了近现代,中国绘画也经历了西学东渐,画家们融古贯今,继承、创新和发展,用艺术的方式重构文化记忆,描绘中华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为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绘画史上的典型书体和重要的代表作品,掌握绘画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审美特征,提升对绘画作品的艺术感知和审美判断的核心素养,本次课将中国绘画艺术的种类进行梳理,选择不同类别、不同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作为案例,让同学可以在直观地感受作品典型风格和审美表现的同时加深对经典作品的印象,并通过实践体验加强同学对绘画艺术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的能力,学生从文化角度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以美术文化润泽滋养心灵,认同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艺术感知、审美判断:1.通过对中国绘画艺术知识的学习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中国绘画艺术主要类别、发展状况、突出成就和人物。

2.领会不同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在表现形式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

3.能够比较、分析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及时代特征,并能独立分析中国绘画艺术的类别与特征。

4.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认识中国绘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创意表达:1.学会通过观察、想象、构思和表现等过程,运用美术语言创作具有一定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

传神与意境

传神与意境


2、“意境”之“境”经过艺术家创造的“意 义”的点化,已经不是客观环境,而是艺术 家创造的境界
3、艺术对自然的 反哺
艺术活动不仅创造了艺术品,还创造了人们 的生活世界 它拓展了客观世界的空间、深度、内涵。

“风景如画”的美学内涵。——园林艺术。 给自然景物命名的审美意义。 名胜古迹的牌匾的作用。
对客体对象的熟悉了解。 艺术技巧的熟练掌握。

附:中国传统绘画的最终歧路及其破 解。
中国传统绘画的最终歧路:文人画与程式化。 破解尝试一:徐渭与“扬州八怪”——强调 个性,变换形象与技巧,突破程式。 破解尝试二:

(二)意境
1、“意境”之“意” 来自艺术家的意义 赋予

马致远《秋思》:


说说你觉得广州最失败的地点命名。

活虾
活虾
陈家祠的镂雕虾蟹笼

对人物客体而言,他们的“神”,也有赖于 艺术家的认识、理解、评价,因而也离不开 艺术家的赋予。
(2)主体创造?
王维《雪里芭蕉画》的故事。 韩干画牛出错的故事。 宋徽宗指导画院画师画孔雀与蔷薇的故事。 ——真实是传神的首要要求。艺术家不能脱 离客观真实。
“形似”与“神似”

又郭令公婿赵纵侍郎尝令韩干写真,众称其善;后 又请周昉长史写之,二人皆有能名,令公尝列二真 置于坐侧,未能定其优劣。因赵夫人归省,令公问 云:“此画何人?”对曰:“赵郎也。”又云: “何者最似?”对曰:“两画皆似,后画尤佳。” 又问:“何以言之?”云:“前画者空得赵郎状貌, 后画者兼移其神气,得赵郎情性笑言之姿。”令公 问曰:“后画者何人?”乃云:“长史周昉。”是 日遂定二画之优劣,令送锦彩数百段与之。 ——朱景玄《唐朝名画记》

当下的“传神和意境”——从艺术中感悟人生

当下的“传神和意境”——从艺术中感悟人生
理论研究
ART DU E CAT I ES ARCH ON R E
当下 的“ 传神 和意境 "
从 艺 术 中感 悟 人生
口邵陆 军
人 的生命是 最宝贵的。有 时, 我们会 听 说 有人 由于丢失 了所有 的钱 或丧 失 了名誉 而 自杀 , 这是 一些极端 的情况 ; 有些人在 还 经历 重 大 损 失 后便 变得 非 常 不 开 心 或 生
病 。 这 些人 便 是 不 能 将 他 们 的 生 命 和 生 活
情境 区分开来。 美 术功 能使 我们 不难认 识 中国画对人
生的感悟。 国画在千 百年来 的大浪淘沙 中,
形成 了独特 的风格 、 审美情趣 以及 一套完整 的理论体 系。早在公元 4世纪 , 人物 画创 对
作 实 践 理 论 总 结 的“ 神 论 ” 出现 了。 东 传 就
类型。 意境” “ 理论 的思想根 源也是 中国传 统文 化的 思想源
泉。
中国画的特点 , 主要是针对传 统的 中国画而言的。但这 些特点 , 随着时代 的前进 , 艺术 内容和形 式也随之更新 , 断 不 地 发生 变化。特别是在 “ 四” 后 , 五 之 西洋画大量 涌入 中国 ,
易让 人感 悟到艺术真正的作用——感 悟人生 , 在感悟 中获得
精神力量。 有人说 , 从感悟 、 审美 活动的角度看 , 所谓 “ 意境 ” 就是 , 超越具体 和有 限 的物象 、 事件 、 景 , 入无 限的 时间和 空 场 进 间, 从而对整个人生 、 史、 历 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 的感 受和领 悟。这种 带有 哲理 性的人 生感 、 历史感 、 宇宙感 , 就是“ 意境 ” 的意蕴。所 以, 意境” 意象” “ 是“ 中最 富有形而上意味 的一种

传神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传神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传神论的内容及其意义1. 传神论说的呀,就是能把一个东西的精神给精准传达出来!比如说画一幅画,能让你一眼就感受到画里人物的喜怒哀乐,哇,这多厉害呀!就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微笑简直绝了,这就是传神的力量!2. 传神论的意义可太大啦!它能让一件作品变得有灵魂啊!想想看,一首动听的歌曲,为啥能打动你的心,不就是因为它传神地表达了某种情感嘛!比如周杰伦的歌,总能让我们沉浸其中,这就是传神的魅力呀!3. 你知道吗,传神论能让平凡变得不凡!就好像一个普通的故事,通过传神的讲述,变得超级吸引人!像《小王子》,用那么简单的文字却传达出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传神的厉害之处啊!4. 传神论呀,就如同给作品注入了生命力!比如一部精彩的电影,角色活灵活现的,让你感觉他们就在你身边!《泰坦尼克号》里杰克和露丝的爱情,多传神呀,让我们感动不已!5. 哎呀呀,传神论真的超重要呢!它能让文字也变得有魔力!一些优美的诗句,寥寥数字却能勾画出绝美的意境,这不是传神是什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哇,太神了吧!6. 传神论的意义在于能让我们瞬间理解和感受到事物的本质呀!好比一场精彩的演讲,演讲者传神地表达观点,让我们立刻就被说服了!像马丁·路德·金的演讲,那真叫一个传神啊!7. 你们想想看,传神论是不是很神奇呀!它可以让一个普通的物品变得意义非凡!一个有故事的老物件,能传神地诉说着过去的时光,多有意思呀!就像奶奶的针线盒,那可是满满的回忆呀!8. 传神论呀,真的能创造奇迹呢!能让艺术作品跨越时空和我们对话!那些经典的雕塑,多么传神地展示着美和力量!大卫雕像不就是这样嘛,太震撼了!9. 哇哦,传神论的影响力可大了去了!它能让文化传承变得鲜活起来!古老的传说和故事,通过传神的演绎,代代相传!像孙悟空的故事,多传神呀,一直流传到现在!10. 总之呢,传神论就是这么牛!它能让一切变得不一样!无论是艺术、文学还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传神都能让它们熠熠生辉!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理解和运用传神论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내용
15
秋江渔隐图
此图画面单纯,一 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 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 在芦苇丛中。老渔翁头 部处理很见功底,眉、 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 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 颊、鼻尖、眉宇、下唇、 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 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 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 的表现手法 。
16
酸寒慰像
画中人头戴红缨 帽,足蹬高底靴,着 长袍马褂,神态矜持 可笑。题款“酸寒尉 像” 一语,耐人寻 味。画家以淡笔草草 勾写面部,略加皴擦, 神采毕现;长袍马褂 以没骨法写出,色中 见笔,别开生面。
传 神 与 意 境
中 国 古 代 绘 画 作 品 欣 赏 ——
中国画涵盖了三大画科: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两大形式:
——工笔与写意
传神
意境
是指中国人物肖像画的最高境 界,人物形象的刻画要求表达出神情 意境。
是指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中情 调和境界,是作品中情景交融、虚实 相生的韵味空间。
韩熙载夜宴图
19
庐山高图
画中山石林木笔法全仿王蒙, 益以本身功力,更觉浑朴雄健。, 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 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 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 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 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 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 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 水轻柔,云光山疏荷斜挂。两只水鸭或昂 首仰望,或缩颈望立。意 境空灵,余味无穷。荷叶 画法奔放自如,浓淡墨色 富有层次。八大山人曾自 云:“湖中新莲与西山宅 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神 者。”可见其画荷是观察 入微,静观悟对而意象为 之,信手拈来妙趣自成。
24
谢谢观赏
周陈姿易
20
骊山避暑图
清代著名画家。字文 涛。江都人,善界画。此 图作于康熙四十一年,以 唐代九成宫为题材,构图 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布 局工整匀称,楼阁建筑及 人物皆工笔重彩,色彩鲜 明、华贵典雅。
21
墨梅图
芙蓉锦鸡图 整幅画色彩艳丽,典 雅高贵。一个由静到动的 瞬间,造型生动,令人叫 绝:画面上只有芙蓉花的 一角,画如其人,整幅图 纤巧富丽,技巧虽高,构 思虽巧,却缺少大丈夫气。 赵佶在图的右上角题了一 首诗:“秋劲拒霜盛,峨 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 安逸胜凫鹥。”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南唐, 作者顾闳中。绢本,宽28.7厘米, 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 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第一场景:描绘韩熙载与来宾聆听乐女弹奏琵琶
泼墨仙人图 画面上几乎没有对 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 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 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 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 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 神具、自然潇洒,绝妙 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 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 态和性格特征。
17
溪山行旅图 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 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 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 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 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 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 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 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 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 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 山行旅的主题。
18
渔庄秋霁图 此画追求萧条、淡薄的 意境,有一种“静之愈静、 空之愈空”的韵味。他把赵 孟頫的“一水两相隔”发展 到极致:中间大片水域,几 棵孤树,远处渺茫的山石。 他的画没有些许的人间烟火 气,流露出一种简淡超脱的 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