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生产学实验实验五 雏鸡的性别鉴定、断喙等

合集下载

养禽学小组实践报告

养禽学小组实践报告

养禽学实践总结报告在本学期的养禽学实践活动中,大家都自觉协调时间,积极加入活动。

总结来说,本组总共参加实践5次,项目有进行育肥鹅舍测量,观察学习鸭的翻肛性别鉴定,雏鸡舍光照测量,观察种蛋孵化条件,和鸭舍管理员交流学习经验等。

本篇报告是在养禽实践的基础上,查找相关资料,学习大量文献完成的。

一、鹅舍建设与管理学校养殖基地鹅圈包括放养圈和休息圈,放养圈面积约为15m2,休息圈约为8m2,每圈约有30只鹅,相对于规模化养殖场80-90只/圈,放养面积较大,并未充分利用空间资源。

鹅舍是开放式的,其周围建有排污沟,舍外还有小面积草场,对于南方来说,这种管理已经足够。

但综合来讲,鹅舍建设包括鹅舍的场址,布局,还有其内部环境的温度、光照、通风、水源、污物排放等。

首先,场址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1.交通便利,远离居民闹市区。

2.清洁,足够的水源。

鹅是水禽,对水的需求量很大,且只有洁净的水源才能保证其健康成长,不受病毒侵害。

3.向阳,通风,较高的地势,干燥的土壤条件。

鹅的排污量很大需要经常清洁,易于排水是非常必要的条件。

4.草源充足。

鹅是食草动物,据测每羽成年鹅每天能采食1.5-2.5kg,所以在鹅舍附近最好有放养草地,或者充足的牧草场。

其次,鹅舍的布局则需要根据每个养殖场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应根据风向和地势分为以下几个区域:行政区和职工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

学校的养禽实践基地比较复杂,既养了鹅,又有鸡、鸭等,但也将生活区和生产区分开了的。

再者,鹅舍的温度,光照,通风等在建设鹅场时可通过选择场址位置,排风装置等手段加以控制。

最后,关于鹅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有几点:1.放养圈中水池中水应适量,并经常更换。

水过多,造成水的浪费;不经常更换,则容易导致污物沉积,病菌滋生。

2.重视污物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鹅的粪污可以用作牧草肥料,污水也可以浇地。

3.注意鹅舍隔离。

鹅舍与鹅舍之间必须有隔离带,不能太过紧密,否则一旦出现疫情,则危及全群。

家禽生产学实验实习指导

家禽生产学实验实习指导

家禽生产学实验实习指导实验一成年家禽外貌部位识别和鉴定(一)目的通过实验要求掌握下列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1.抓鸡和保定鸡的方法;2.认识禽体外貌部位和羽毛的名称(尤其是翼羽);3.家禽性别的识别;4.认识健康鸡、病弱鸡和品种的缺点、失格;5.鸡、鸭、鹅和火鸡的外貌主要区别。

(二)材料和用具成年公鸡1只,病鸡1只;成年公鸭和公鹅标本各1只,鸡骨骼标本;鸡、鸭、鹅和火鸡外貌部位名称图;鸡冠型、翼习羽图谱或纪灯片。

(三)内容和方法1.抓鸡和保定鸡用右手大拇指将鸡右翼压在鸡右腿上,其他四指抓住鸡右大腿内侧基部,将鸡从鸡笼中取出来(若平养鸡群,则用抓鸡钩抓鸡)。

注意不能抓鸡尾羽、单翼或抓提鸡颈!然后将鸡移至右手。

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鸡的右腿,无名指和小指夹住鸡的左腿,并将鸡的胸腹部置于左手掌中,使鸡的头部向着鉴定者。

这样把鸡保定在左手上不致乱动,又可随意转动左手,以便观察鸡体各部位。

鸭、鹌鹑和鸽的保定方法与鸡略同(但抓鸭时,可用右手抓住鸭头与颈的交界外,将鸭抓起)。

鹅和火鸡固体躯较大且重,可放置笼中或栅栏里进行观察。

2.禽体外貌部位的认识按鸡体各部位,从头、颈、肩、翼、背、腰(鞍)、臀、胸、腹、腿、胫、趾和爪等部位仔细观察,并熟悉各部位名称.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外貌(及羽毛)与家禽的健康(包括遗传上和生长发育上有无缺陷)和性别的联系以及不同家禽的主要区别。

(1)头部。

鸡的头部有冠,冠有多种形状,冠形是品种特征之一。

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冠形,同一品种也有不同的冠形。

如来航鸡有单冠白来航,也有玖瑰冠白来航;洛岛红有单冠洛岛红,也有玖瑰冠洛岛红,目前现代鸡种的冠形,多为单冠。

单冠:具有锯齿状的单片肉质结构的皮肤衍生物。

可分为冠基、冠尖和冠叶。

冠尖一般5~6个。

品种有“来航、洛岛红、洛克、狼山鸡……豆冠:由三叶小的单冠组成,中间一叶较高,故又称三叶冠,有明显低矮的冠尖。

如考尼斯鸡(目前也多培育成单冠考尼斯鸡)玖瑰冠:冠体低矮而阔,前宽后窄形成冠尾。

新生雏鸡雌雄鉴别的方法

新生雏鸡雌雄鉴别的方法

自别雌雄鉴别法。 ①羽色 自别雌雄 。 在褐壳蛋鸡 生产 中常采用羽色 自别雌雄 ,其原理是利用羽色 的 显隐性基 因 ( 银色对金色为显性 ) 伴 随 性 别 进 行 遗
传 来鉴 别 雌雄 。当初 生 雏鸡 为父 母代 时 , 金 色羽 毛 的 鸡 为公 雏 , 银 色 羽毛 的鸡 为母 雏 。 当初 生雏 鸡 为商 品
代时, 金 色 羽 毛 的鸡 为母 雏 , 银 色羽毛的鸡为公雏 。
限不 明显 , 八字状襞特别发达 , 将生殖突起 和八字状 襞一起观看即为肥厚型 , 占总数的 6 . 2 %。纵型 : 生殖 突起 位 置 纵 长 , 多呈 纺锤 形 , 八 字状 襞 不 发达 也 不 规 则, 占总 数 的 5 . 4 %。分 裂 型 : 在 生 殖 突起 中央 有一 纵
反) 。对于 羽色 不 明显 的要详 细 鉴别 。有 很少 一 部分 公 雏 头部 和 背 部 带有 黄 红 色或 深 褐色 斑 块 ,但 较 母 雏 少 而 色淡 , 躯体 绒 羽 仍 为 白色 , 而母 雏 也 有 头 和背
2 性 别 鉴 别 操 作
肛 门鉴别 法 。①抓 雏 握雏 。右 手握 雏 , 雏背 贴操 作 者 的掌 心 ,肛 门 向下 ,雏 颈 轻 夹于 食 指 与 中指 之 间, 移至左手后 , 雏 颈 夹 于 中指 与无 名 指 之 间 , 肛 门 向上 , 无 名指 与小 指 弯 曲将 两腿 夹于 掌 面 。② 排粪 翻
肛。右手拇指 、 食指和 中指分别轻压雏鸡两侧腹壁 , 1 次将 胎 便 排 净 , 同时 右手 配 合 完 成一 按 、 二掐 、 三掰 、 四推 的 翻肛 动作 , 使 肛 门呈 “ 三角形” 外 翻 。翻 肛 的
手法较多 , 一是左手握雏 , 肛 门 向上 , 左 拇 指 从前 述

雏鸡性别羽毛判

雏鸡性别羽毛判

雏鸡性别羽毛判
刘新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装备》
【年(卷),期】1994(000)001
【摘要】日本东京都青梅市町的畜产试验场发明了从羽毛颜色判别雏鸡雌雄的技术——雄性为白色,雌性为红色。

这样简单的技术给只愿养母鸡取蛋的农家带来了福音。

据畜产试验场农禽部研究员合田之久说,这项技术是在6年前改良鸡种的研究过程中偶然发现的。

他们将某品种的公鸡和母鸡放在一起,交配后出生的雏鸡,雄性都是白色羽毛,雌性
【总页数】1页(P37-37)
【作者】刘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31
【相关文献】
1.海兰褐父母代母雏鸡羽毛脱换规律观察 [J], 黄炎坤;范佳英;刘健;任中原
2.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r——羽毛状况作为雏鸡质量的衡量标准 [J], 唐彩琰
3.鸡龄,蛋重及雏鸡性别对雏鸡生产性能和脂肪沉积的影响 [J], Tuftt,LS;张克刚
4.羽毛识别法鉴别雏鸡雌雄 [J], 郑忠添
5.利用性别判识技术的说话人识别系统的研究 [J], 卞金洪;王吉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雏鸡的断喙

雏鸡的断喙

雏鸡的断喙课程名称畜禽生产总计:学时讲课:学时实验:学时实习: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任课教师张煜职称中学二级教师授课对象专业班级:高二养殖共 1 个班教学指导思想本次授课主要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和引导课文教学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对课程的整体认识,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同时,在理论学习基础上结合学生动手实习巩固所学知识;老师则通过演示、指导、回答问题等诸多方式督学。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全面体现“4学”(导学、自学、助学、促学)和“3有”(有指导、有跟踪、有反馈)的教学思想。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畜禽生产》第二章《养鸡》单元第三节—蛋鸡的饲养管理,这是雏鸡生产中的重点内容,它不仅是教学大纲要求重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也是一项实用的生产技能,是提高养鸡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本节内容真正体现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统一,在专业课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职高二年级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且思想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但在理论课不扎实,学习上缺少积极主动性,如果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巧妙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雏鸡断喙的时间、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熟练完成雏鸡的断喙。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内容解决措施1. 熟练运用脚踏式断喙器为蛋用雏鸡断喙。

2. 蛋用雏鸡断喙的注意事项。

采取了四阶段教学法和引导课文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内容解决措施熟练运用脚踏式断喙器为蛋用雏鸡断喙采取了四阶段教学法和引导课文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引入生产实录,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雏鸡的断喙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训课□习题课□其他□计划学时4课前准备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综合实验室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7名、雏鸡百羽、脚踏断喙器2个教学媒体准备8台脚踏式断喙器,数百羽10日龄雏鸡,相关教学资料;教学目的与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蛋用雏鸡断喙的原因及断喙时间、方法及技术要领。

家禽生产学实验实验五 雏鸡的性别鉴定、断喙等

家禽生产学实验实验五 雏鸡的性别鉴定、断喙等


(二)断喙
断喙方法
拇指置于雏鸡头后,使头部稍向前倾,食指置于 喉部下方,使舌头后缩,再将喙部插入断喙孔。
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然后烧灼2~3s止血。
(三)剪冠、切趾
剪冠:
出雏后24h内进行。用弧形手术剪刀紧贴鸡冠基部, 从前向后剪去鸡冠。
切趾:
一般在出雏后或断喙时,用断喙器或电烙铁切去公 鸡内侧的第一或第一二趾,破坏爪的生长点。
(四)翅号、脚号
带翅号
翅号穿刺鸡右翅臂骨和桡骨之间的翼膜三角区 (即肘关节外的翼膜),整理翅号。
脚号
一般戴在左胫部。易脱落或编号受损。
作业 初步掌握雏鸡各种技术的基本操作,分别叙
述本实验中各种技术处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五 雏鸡的性别鉴定、断喙、 剪冠和切趾等技术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初生雏鸡雌雄鉴别、断喙、剪冠、切 趾等操作技术。
二、材料和用具
初生雏鸡、断喙器、手术剪刀、翅号等。
三、实验内容
雌雄鉴别、断喙、剪冠、切趾、戴脚号或穿翅 号。
(一)翻肛性别鉴别
1.时间: 2-12h最好,最迟不超24h。
2.手势:

家禽部位识别实验报告(3篇)

家禽部位识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家禽的外貌部位和羽毛名称;2. 学会识别家禽的性别;3. 识别健康鸡、病弱鸡和品种的缺点、失格;4. 了解鸡、鸭、鹅和火鸡的外貌主要区别。

二、实验材料1. 成年公鸡1只;2. 病鸡1只;3. 成年公鸭和公鹅标本各1只;4. 鸡骨骼标本;5. 鸡、鸭、鹅和火鸡外貌部位名称图;6. 鸡冠型、翼习羽图谱或纪灯片。

三、实验步骤1. 抓鸡和保定鸡用右手大拇指将鸡右翼压在鸡右腿上,其他四指抓住鸡右大腿内侧基部,将鸡从鸡笼中取出来。

然后将鸡移至右手,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鸡的右腿,无名指和小指夹住鸡的左腿,并将鸡的胸腹部置于左手掌中,使鸡的头部向着鉴定者。

2. 禽体外貌部位的认识(1)头部:观察鸡冠、喙、眼、耳、颈、羽毛等部位。

(2)颈部:观察颈部羽毛、肌肉、血管、神经等。

(3)肩部:观察肩部肌肉、血管、神经等。

(4)翼部:观察翼羽、翼膜、翼关节、翼骨等。

(5)背部:观察背部肌肉、血管、神经等。

(6)腰部:观察腰部肌肉、血管、神经等。

(7)臀部:观察臀部肌肉、血管、神经等。

(8)胸部:观察胸部肌肉、血管、神经等。

(9)腹部:观察腹部肌肉、血管、神经等。

(10)腿部:观察腿部肌肉、血管、神经等。

(11)胫部:观察胫部肌肉、血管、神经等。

(12)趾部:观察趾部肌肉、血管、神经等。

(13)爪部:观察爪部肌肉、血管、神经等。

3. 识别家禽性别观察鸡的泄殖腔,雌鸡泄殖腔较宽,雄鸡泄殖腔较窄。

4. 识别健康鸡、病弱鸡和品种的缺点、失格观察鸡的精神状态、食欲、粪便、羽毛、皮肤、呼吸等,判断鸡的健康状况。

5. 了解鸡、鸭、鹅和火鸡的外貌主要区别(1)鸡:喙较短,脚趾三前一后,翅膀较短,羽毛较为细密。

(2)鸭:喙较长,脚趾四前一后,翅膀较长,羽毛较为粗疏。

(3)鹅:喙较长,脚趾三前一后,翅膀较长,羽毛较为粗疏。

(4)火鸡:喙较长,脚趾三前一后,翅膀较长,羽毛较为粗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家禽的外貌部位和羽毛名称,学会了识别家禽的性别,了解了健康鸡、病弱鸡和品种的缺点、失格,以及鸡、鸭、鹅和火鸡的外貌主要区别。

《禽生产学》课程标准

《禽生产学》课程标准

《禽生产学》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课程名称:禽生产学课程类别:必修适用对象:《动物科学》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学分: 4(理论与实验)+1(教学实习)参考学时: 64+20一、课程定位和性质1、课程地位《禽生产学》是《动物科学》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研究家禽的生物学和经济学特性、遗传育种、饲养管理的理论和生产过程的科学。

它随着养禽业的发展而发展,养禽业所涉及的各个环节正是《禽生产学》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通过《禽生产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内外养禽业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了解优良家禽品种及育种技术,掌握从孵化到育雏期、育成期、成年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以及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特点和饲料配合等各个环节的先进技术,为将来从事畜牧兽医相关专业职业教育和家禽生产研究奠定基础。

2、先修课程《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生化学》、《畜禽环境卫生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育学》、《动物微生物学》等。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禽生产学》的课程设计遵循的理念是基于“以实际生产流程为导向”,根据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以真实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知识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并按养禽生产过程和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景。

2、项目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总体思路是以家禽生产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本课程模块和课程内容。

鸡生蛋、蛋孵鸡、雏鸡长大后再生蛋,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通过这一循环过程,产出大量的商品蛋、商品肉鸡或种鸡,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课程按这一生产流程的各环节设计教学模块,分为概述、品种繁育、孵化、蛋鸡生产、肉鸡生产、水禽生产和综合实践7个教学模块。

3、课程内容选择标准由教师和实践专家共同在岗位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排序。

本课程根据家禽生产环节来设计学习情景,结合生产实际又不脱离教材。

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全过程指导,内容新颖,操作规范,实用性强。

雏鸡综合实验

雏鸡综合实验
时间:出雏后24h内 最好不剪冠,因为冠可以指示性腺的发育
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生产学实验课程
作者:田亚东
(四)戴翅号 目的:作标记 找准部位:右 翅臂骨和桡骨 之间的翼膜三 角区 号码外翻
(五)切趾 目的:作标记或 防自然交配时 踩伤母鸡 切一、二趾 部位:指甲和 趾的交界处
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生产学实验课程
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生产学实验课程
作者:田亚东
实验作业: 1.写出雏鸡的分级、剪冠、断喙 等的操作方法。 2.总结翻肛性别鉴定。
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生产学实验课程
作者:田亚东
1. 快慢羽识别: 时间
快羽型:主翼羽>覆主翼羽2mm。
部位
慢羽型:等长型、倒长型、主未出型、主微长型。
Zk Zk × ZK W
♂ 快 ♀ 慢
主 翼 羽
ZK Zk
♂ 慢
Zk W
♀ 快
覆 主 翼 羽
主翼羽稍长于覆主翼羽
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生产学实验课程
作者:田亚东
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生产学实验课程
作者:田亚东
(二)初生雏鸡的性别鉴定 一)伴性性状鉴别法
伴性性状概念:由性染色体上(特指Z染色 体)的性连锁基因所决定的性状。

自别雌雄概念:利用伴性遗传原理,在雏禽 出壳当天即可根据伴性性状准确辨别雌雄。
1.羽速鉴别法:快慢羽;2.羽色鉴别法:金银羽; 3.羽斑鉴别法:横斑芦花与非横斑芦花
作者:田亚东
3.横斑识别:伴性显性基因B
B基因能比较规则地冲淡羽毛 的色素沉积,呈黑白相间的芦 花斑纹,并具有剂量效应。
ZbZb♂ × ZBW♀ 非横斑 横斑
Z BZ b ♂
横斑
ZbW♀
非横斑

初生雏鸡自别雌雄试验初报

初生雏鸡自别雌雄试验初报

初生雏鸡自别雌雄试验初报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119-01我校教学实习牧场进行鸡的饲养繁育孵化教学实习过程中发现,边鸡母鸡与白色来航公鸡交配后所产生的杂交一代雏鸡出雏后主覆翼羽生长速度有快慢两种羽型(鉴别时将雏鸡握在左手中,用右手拇指轻轻捻开翅膀上的羽干,根据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来辨别雌雄,母雏的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快羽,公雏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或两者等长—慢羽,有时公雏仅见覆主翼羽,而主翼羽未长出来)。

为此,在学生孵化实习过程中对主覆翼羽生长速度观察结合雌雄鉴别(翻肛鉴别法和解剖观察性腺法)统计结果,发现凡是慢羽型雏鸡都是公雏;凡是快羽型雏鸡都是母雏。

据此以两个不同羽毛生长速度的类型作为经济用杂交雏鸡雌雄鉴别为依据,并用于生产。

为提供生产依据,除须继续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外,先将这一实验结果简要介绍如下;一、实验目的雏鸡的早期雌雄鉴别,对于养鸡业有着重要意义,不论是个体养鸡,还是集约化养鸡都期望多养母鸡,所以在雏鸡出壳后难区别公母性别,有利于合理饲养,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养鸡场都需要大量的饲养母鸡,更需要在雏鸡出壳后进行雌雄鉴别及早淘汰公雏,这对于提高设备利用率,扩大生产。

减少劳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有很大意义,现行的初生雏鸡的鉴别多采用翻肛门鉴别法,此法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耗费较大劳力和时间,而且对鸡有一定的损伤。

近年来由于遗传学的进展,可以利用各品种品系间群体的外貌性状的伴性遗传现象,建立自别雌雄的配套群或自别雌雄的新品种群。

这一方法已在实践中得到重视,而且进展很快,根据羽色羽速自别雌雄,国内外报导较多,为此设想以本场快出羽的白色来航公鸡与慢出羽的边鸡进行品种间的杂交配合力试验,以羽毛出生快慢区别雌雄。

二、实验依据根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鸡羽毛生长速度的快慢这对也表现为伴性遗传。

同时在家畜繁育学一书中也谈到,如用慢出羽(显性遗传)的母鸡与快出羽(隐性遗传)的公鸡杂交,在杂一代中所有的公雏都是慢出羽,所有的母雏都是快出羽。

蛋雏鸡的性别鉴定与分离技术

蛋雏鸡的性别鉴定与分离技术

蛋雏鸡的性别鉴定与分离技术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蛋雏鸡的性别鉴定与分离技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蛋雏鸡的性别鉴定与分离技术可以帮助养殖业主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蛋雏鸡的性别鉴定与分离技术如此重要。

在传统养殖方式中,由于鸡蛋没有办法在孵化前进行性别鉴定,农民无法分离出雌性和雄性幼雏。

由于雄性鸡在肉类和蛋类生产上的产出效率较低,养殖业主不得不大量扑杀雄性雏鸡,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蛋雏鸡的性别鉴定与分离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提前鉴定出鸡蛋的性别,将雌性幼雏保留下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

目前,有几种蛋雏鸡性别鉴定与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中。

首先是基于胚胎性别的技术,这种技术主要通过检测鸡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性别标识,来进行性别鉴定和分离。

这种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基于蛋壳检测和基于细胞遗传学检测。

基于蛋壳检测的方法通过鸡蛋蛋壳上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来判断雏鸡的性别。

鸡蛋蛋壳上的细微变化可以表明胚胎的性别。

而基于细胞遗传学检测的方法则通过提取胚胎细胞中的DNA来进行性别判断。

这种方法准确度较高,但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来提取DNA并进行分析。

另一种常见的性别鉴定与分离技术是基于雌雄性状差异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测量蛋壳中发育过程中的荷尔蒙水平、蛋壳孔的密度等参数来判断雌雄幼雏。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易行,无需特殊设备,但准确度相对较低,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有一些新兴的蛋雏鸡性别鉴定与分离技术正在研究和开发中。

比如,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实现蛋雏鸡性别的调控。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来使得鸡蛋中的胚胎更可能发育成特定性别。

不过,基因编辑技术尚处在研究阶段,并未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蛋雏鸡的性别鉴定与分离技术在实际的养殖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准确判断和分离出雌性幼雏,可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雏鸡的断喙技术实验报告

雏鸡的断喙技术实验报告

雏鸡的断喙技术实验报告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咱们的实验室里忙得不可开交。

今天的主角是小雏鸡,大家伙都兴奋得像打了鸡血似的。

你知道的,雏鸡那种圆滚滚的样子,简直让人忍不住想捏一捏。

咱们这次的任务,就是要对小家伙们进行断喙技术的实验。

这听起来挺神秘,但其实简单来说,就是给小鸡的嘴巴做个小手术。

没错,别紧张,咱们可不是要给它们整啥怪的,而是为了它们的健康和生长。

先说说这断喙的意义吧。

其实小鸡的喙就像咱们的牙一样,吃东西、啄食,啥都得靠它。

不过,有些小鸡总是啄来啄去的,啄得自己一身都是伤,整得跟个受气包似的。

我们这次的目标,就是通过断喙技术,帮助它们解决这个问题。

说实话,听起来有点儿复杂,但一旦你深入了解,发现其实是为小鸡们的未来着想。

在实验开始之前,大家伙都在忙着准备器械。

小刀、钳子、消毒液,一个个摆得整整齐齐。

就像大厨准备开餐一样,兴奋得不行。

你瞧,咱们的实验室里充满了期待的气氛,大家小声讨论着,讨论着雏鸡的生活习惯。

其实它们就像小孩儿一样,淘气得不得了。

那种蹦蹦跳跳的样子,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终于轮到咱们的小雏鸡们了。

它们一个个在笼子里挤得紧紧的,仿佛在说:“快来,快来,别让我们等太久!”这时候,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虽然技术在手,但总觉得小家伙们会不会觉得疼呢?不过,看着它们那一双无辜的大眼睛,心里又开始有点儿软了。

于是,咱们开始了这个挑战。

第一只小鸡上场,心里小鼓点儿噗噗直跳,感觉像是在参加一场比赛。

它的羽毛是那么柔软,摸上去简直像小绒球。

进行手术的时候,大家都屏住了呼吸。

小鸡虽然有点儿动,但其实挺乖的,像是知道我们在为它好。

手术过程迅速而温和,几分钟后,咱们的小鸡就完成了“升级”,看上去精神抖擞。

真是“鸡犬升天”啊!接下来的几只鸡也陆续上阵,个个都表现得很勇敢。

慢慢地,紧张的气氛也消散了,大家开始开玩笑:“要不要给小鸡们准备个‘荣誉证书’?”哈哈,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其实这小鸡们也像我们的人生,虽然经历了一点儿小磨难,但最终都会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鸡的性别鉴定技术

鸡的性别鉴定技术

鸡的性别鉴定技术作者:雷英鹏赵晏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3年第12期摘要:家禽的性别与生产有极大的关系,介绍了鸡的性别鉴定技术,包括伴性性状鉴别法、肛门鉴别法、自动鉴别鸡胚、超声波扫描法(US)鉴别鸡胚性别、细胞仪鉴别鸡胚性别、PCR技术鉴别鸡胚性别和核磁共振测定鸡胚性别。

关键词:鸡;性别鉴定技术;鸡胚中图分类号:S8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49-02由于人们生活习惯和地域的差别,对两种性别肉鸡的需求有明显的不均衡性,而雌雄对于环境、营养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也不同,实现雌雄分群饲养,便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性能和屠体品质[1,2]。

家禽的性别与其生产力关系极大。

在蛋禽生产中,母禽的生产效益远高于公禽;而在肉禽生产中,其结果正好相反[3]。

因此,鸡的性别鉴定非常重要,现将鸡性别鉴定的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伴性性状鉴别法伴性性状鉴别法是利用伴性遗传原理,培育自然雌雄品系,通过不同品系间杂交,根据初生雏鸡羽毛的颜色,羽毛生长速度准确地辨别雌雄。

1.1 羽速鉴别法鸡的羽毛生长速度的快慢,主要受性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所控制,故为伴性遗传。

用快羽公鸡(kk)配慢羽母鸡(K-),所生雏鸡慢羽是公雏(Kk),快羽是母雏(k-),根据羽速快慢就可鉴别公母,准确率99%左右,方法简单迅速。

鉴别时将按上述方式杂交产生的杂种雏鸡翅膀打开,观察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者为快羽,为母雏;其余情况为慢羽,为公雏[4]。

1.2 羽色和羽斑鉴别法鸡的银白色绒羽为显性(S),金黄色绒羽为隐性(s),横斑羽为显性(B),非横斑羽为隐性(b),这些羽色和羽斑也是伴性遗传。

用带金黄色基因的公鸡(ss)与带银白色基因的母鸡(S-)交配,所生雏鸡银白色绒羽的是公雏(Ss),金黄色绒羽的是母雏(s-)。

同样用非横斑的公鸡(bb)配横斑的母鸡(B-),所生雏鸡横斑的是公雏(Bb),非横斑的是母维(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 雏鸡的性别鉴定、断喙、 剪冠和切趾等技术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初生雏鸡雌雄鉴别、断喙、剪冠、切 趾等操作技术。
二、材料和用具
初生雏鸡、断喙器、手术剪刀、翅号等。
三、实验内容
雌雄鉴别、断喙、剪冠、切趾、戴脚号或穿翅 号。
(一)翻肛性别鉴别
1.时间: 2-12h最好,最迟不超24h。
2.手势:
抓雏,握雏; 排粪,翻肛; 鉴别,放雏。
3、公母识别


(二)断喙
断喙方法
拇指置于雏鸡头后,使头部稍向前倾,食指置于 喉部下方,使舌头后缩,再将喙部插入断喙孔。
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然后烧灼2~3s止血。
(三)剪冠、切趾
剪冠:
出雏后24h内进行。用弧形手术剪刀紧贴鸡冠基部, 从前向后剪去鸡冠。
切趾:
一般在出雏后或断喙时,用断喙器或电烙铁切去公 鸡内侧的第一或第一二趾,破坏爪的生长点。
(四)翅号、脚号
带翅号
翅号穿刺鸡右翅臂骨和桡骨之间的翼膜三角区 (即肘关节外的翼膜),整理翅号。
脚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般戴在左胫部。易脱落或编号受损。
作业 初步掌握雏鸡各种技术的基本操作,分别叙
述本实验中各种技术处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