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一

合集下载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5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5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

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现渐江义乌人)。

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元朝至正九年,元顺帝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以奉养父母为由,隐居龙门山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

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

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朱无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

刘基称赞他为:当今文章第一。

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等。

他的散文以传记文较为出色,善于通过人物言谈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形象鲜明,文字简洁。

2、写作背景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辞仕。

第二年,宋濂至应天朝见朱元璋。

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3、关于“序”“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或给人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

本文就是一篇赠序。

4、关于马生,马君则。

“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马君则是作者同乡人,在京城太学里读书。

作者到京城后,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过作者,并写了长篇书信作为见面礼,文笔十分畅达。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掌握其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友情观。

(2)领悟到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羲之及其作品《送东阳马生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品读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友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友情观。

(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 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举例子说明。

3. 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看法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情况,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学生反馈学习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优质15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优质15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优质15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五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古代不同体裁的文章,如吴均的书信体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陶渊明的自传体文章——《五柳先生传》、韩愈的议论性文章——《马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体裁为赠序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

二、作者简介宋濂,明初文学家。

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现渐江义乌人)。

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

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

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朱无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

刘基称赞他为:当今文章第一。

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集》。

三、题目解说1.关于东阳:浙江东阳县。

与作者算是同乡(同一个省)。

2.关于马生,马君则。

“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马君则是作者同乡人,在京城太学里读书。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精编3篇)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精编3篇)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精编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精编3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1)【教学设想】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期读书的艰苦,劝人利用便利的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

初二语文公开课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10篇)

初二语文公开课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10篇)

初二语文公开课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10篇)初二语文公开课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1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1、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1、扫除字词障碍。

2、熟读课文。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翻译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一、导入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

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

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

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

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板书课题)二、正音正字叩(kòu)问叱(chì) 咄(duō)俟(sì)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以衾(qīn)拥覆皆被(pī)绮绣容臭(xiù)烨(yè)然缊(yùn)袍敝(bì)衣强调学生读一读,最好当堂写一写,真正收到实效。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解词析句教师指导学生重点掌握难懂的实词(特别是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和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

在理解上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主人日再食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手自笔录……弗之怠……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卒获有所闻。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其将归见其亲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如典故、对偶、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式、修辞等方法,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文化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理解“送序”的意义。

(2)体会作者的谦逊、低调、尊师重道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文言文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古今异义词的解释。

2.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3. 对作者观点的准确把握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讲解。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王羲之及其作品《送东阳马生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 讲解分析: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式、修辞等方法,分析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谦逊、低调、尊师重道的品质,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范文六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①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②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赠序,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期读书的艰苦,劝人利用便利的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

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诵读全文,利用工具书查释、翻译、理解,互助学习,掌握一些实词和虚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勤奋善学的精神。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布置课前预习:1、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2、借助工具书,读准文中字词,了解大意。

一、故事导入教师讲一则古人悬梁刺股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导入。

其实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勤奋读书的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呢?引导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相关故事(王羲之刻苦勤奋的故事;囊萤映雪;成门立雪;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二、学生交流作者作品相关资料教师适当补充:1、介绍作者:(投影出示)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

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

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

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指导朗读。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三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赠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2、在讨论中体会对比手法的好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文言词汇。

4、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赠序”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l、掌握古今异义的实词。

2、体会对比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明代文学家宋濂勤奋好学,一生专心向学。

“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他向后辈学子倾诉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今天读来仍然感人至深,也同样能够激励和感召着我们。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介绍作者及文体知识。

1、作者介绍。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明代文学家。

他自幼家贫,勤奋好学,常借书苦读,曾跟从元古文家吴莱学习。

元末诏为翰林院编修,固辞不就,入山为道士,专心著书。

后应朱元璋之邀,到南京助其平定天下。

明开国后,主持编修《元史》,参与制定典章制度,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后因胡惟庸案受牵连,全家谪居四川,病死途中。

他擅长散文,作品内容充实,文字简洁,行文富于变化。

尤以传记文成就最为突出,善于抓住特征细节刻画人物,《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其中名篇之一。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学者们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2、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2023年度《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3篇【完整版】

2023年度《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3篇【完整版】

2023年度《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3篇【完整版】《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1素材积累《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晚年写的一篇劝学文章,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这是一种特殊的文体。

古人有所谓“赠言”,到了唐代,赠言才成为一种文体,叫作“序”。

但它和“序言”不同。

“序”是一种文体。

“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

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

宋濂写下这篇赠序,结合自己的实践说明“为学之难”,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这篇赠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因而写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辞流畅,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上课笔记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背景链接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晚辈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送东阳马生序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送东阳马生序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送东阳马生序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复习本课重点实词、虚词。

抽背课文。

二、新课导入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合作探究(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华丽的情节?面对生活比自己好的同舍生,“余”抱什么态度?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4.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几个条件。

(各用四个字概括)6.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作者写作这篇赠序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8.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品味“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中的动词。

点拨:“趋、从、执、叩问”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求知欲望。

2.品味“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点拨: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对知识的渴求。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通过对比,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点拨: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能吃苦,要有恒心。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宋濂用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了马生什么道理?时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学精神,我们还有哪些值得借鉴?点拨: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身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

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精神,他对马生的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度,以及他的诚实守信、尊师重教都是值得肯定的。

2.以“学习中的苦和乐”为话题,运用对比的方法,谈谈你的理解。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优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送东阳马生序》全文。

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词语。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翻译和讨论,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和归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本解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其学业的期望。

学生能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传统文化价值。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

介绍《送东阳马生序》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课文朗读与翻译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翻译,讨论并解决难点句子。

2.3 课文分析与解读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解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归去来兮”,“白日依山尽”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友谊”和“学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分享自己对友谊和学业的理解和经历。

3.2 课文朗读与翻译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进行课文翻译,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3 课文分析与解读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词语。

学生进行解读和分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翻译和讨论的积极性。

4.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课文解读评价通过学生对难点句子和词语的解读和分析,评估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友情和学业的关系。

5.2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进行课文背诵,并写一篇关于友情和学业的小作文。

5.3 课堂展示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和体验。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精华】送东阳马生序教案4篇

【精华】送东阳马生序教案4篇

【精华】送东阳马生序教案4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一、课文主旨《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语文教案-送东阳马生序。

本文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大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大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二、结构内容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

可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余幼时……余因得遍观群书”请幼时求书之难,虽难而得博览群书。

第二层“既加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讲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这里有叩问之难,跋涉之难,食宿之难;虽难而心中快乐。

第三层,最后一句话,总结说自己大体上就是这般艰难。

第二段写当前的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习条件。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今诸生学于太学……假诸人而后见也”这部分先讲学生的住、食、穿的条件都十分优越,再讲学习环境好,这里有读书环境好,老师好,书应有尽有。

第二层“其业有不精者……岂他人之过哉?”这段是发议论。

对于那些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里而不能学有所成者提出批评。

第三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三、难句解析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全句译作: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学习目标】1.联系自身,学习古人克服困难、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2.掌握文章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法指导】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抓住文章中对比的写作手法,深入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意志。

【学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并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读音。

嗜学()加冠()叩()问叱咄()容臭()负箧()曳屣()皲()裂媵()人馁()衾()烨()然缊()袍廪稍()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③尝趋百里外()④未尝稍降辞色()()⑤援疑质理()⑥腰白玉之环()⑦右备容臭()⑧非天质之卑()共7页,⑨俟其欣悦()⑩生以乡人之子谒余()3.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4.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家长评价:您的孩子读了遍课文。

您觉得您的孩子读的怎么样?(可从读音准确、是否流畅等方面评价)二、课堂助学1.导入2.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疏通大意。

(2)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3.释疑解难4.小结三、课堂巩固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和—久而乃和()言和而色夷()至—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经不能动()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无冻馁之患()以—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以中有足乐者()以衾拥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之—弗之怠()走送之()益慕圣贤之道()当余之从师也()2.指出下列词的古今不同的词义。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六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六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六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了解序和赠序的不同,了解省略主语的句式和一词多义的用法;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中心的写法;3.引导学生从前人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事例中获得教益,为祖国建设的伟业而发奋学习,送东阳马生序。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第一段具体叙述早年不畏困苦、勤奋学习的经过。

2.难点:对比手法说明“勤且艰”及主语省略的两种情况。

三、教学时数:课外自读课文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解题: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朝京稿》,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送东阳马生序》。

这是一篇“赠序”,它不同于一般印在书前评介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序”。

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

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

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

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

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

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

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

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2【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

3、理解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4、培养想象和情感体验能力。

5、通过情景练习,进入→角色扮演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创意说明】本文重在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5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5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5篇)送东阳马生序篇1二十二送东阳马生序⑴宋濂一、教学目的:1.了解序和赠序的不同,了解省略主语的句式和一词多义的用法;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中心的写法;3.引导学生从前人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事例中获得教益,为祖国建设的伟业而发奋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第一段具体叙述早年不畏困苦、勤奋学习的经过。

2.难点:对比手法说明“勤且艰”及主语省略的两种情况。

三、教学时数:课外自读课文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解题: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朝京稿》。

这是一篇“赠序”,它不同于一般印在书前评介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序”。

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

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

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

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

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

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

他的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

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宋濂、刘基、高启”─明初娜蠹摇?br>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⑵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就爱好读书没有办法买到常常藏有书人家抄无从:无由假借:同义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⑴。

录录计算来送还砚台里(墨汁)结成坚硬的冰弯屈伸直不停止抄书以:而,便,就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毕,走⑵送之,不敢稍逾约⑶。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公开课《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学生通过讨论和展示,培养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学业的重视。

学生能够感受到友谊和学业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送东阳马生序》全文。

2. 教学重点: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和运用。

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自主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批注和总结。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讲解:1. 教师对课文进行逐句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师分析并讲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五、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记忆。

2. 教师强调友谊和学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相关背景资料。

3. 练习题和答案。

十、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背诵课文。

3、学习“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

【教学建议】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

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

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

要补充文体知识,引导学生大体了解“书序”和“赠序”的区别。

要求学生注意一些文言词的读音。

为进一步领会文章内容,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对比手法领会,并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还要挖掘本文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勤勉学习,不怕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一、简介作者导入二、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正音正字三、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准确翻译课文四、体会课文的对比及其作用本文写法上的特点是对比论证,第1、2两段内容层层相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见解。

第2自然段可分为5层,前4层从四个方面与第1段相对照,第5层从对照之中得出结论。

第1层“凛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緼袍敝衣”;第2层“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第3层“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未有稍降辞色”;第4层“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第5层结论:在艰难困苦中,尚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如不能有所精,有所成,不是智力低下,而是用心不专。

既亲切感人,又很有说服力。

五、总结、扩展课文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求,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送东阳马生序语文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语文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语文教案1
家贫无书艰天大寒手指不可屈伸求书借书学习勤手自笔录弗之怠遍观全书无师与游艰趋百里外求师求师师勤对比生夺走辛劳艰余生活难对比从师同舍生略无慕艳意勤侧写中有足乐者正面写自己得到学习的最大快乐侧写专心求学刻苦勤奋
送东阳马生序语文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语文教案(12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优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翻译文章。

(3)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理解文章主旨。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体会勤奋学习、谦虚好学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翻译文章。

(3)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理解。

(2)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

(3)作者写作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羲之及其作品《送东阳马生序》。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勤奋学习、谦虚好学的体会。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鼓励学生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古代文学作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写一篇关于勤奋学习、谦虚好学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情况。

2. 学生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的程度。

3. 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的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九上《送东阳马生序》-(一)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九上《送东阳马生序》-(一)

第14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赠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2.在讨论中体会对比手法的好处,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文言词汇。

4.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赠序”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l.掌握古今异义的实词。

2.体会对比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明代文学家宋濂勤奋好学, 一生专心向学。

“自少立志, 未尝一日去书卷, 于学无所不通”。

他向后辈学子倾诉了自己的读书经历, 今天读来仍然感人至深, 也同样能够激励和感召着我们。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介绍作者及文体知识。

1.作者介绍。

宋濂, 字景濂, 号潜溪, 浦江人, 明代文学家。

他自幼家贫, 勤奋好学, 常借书苦读, 曾跟从元古文家吴莱学习。

元末诏为翰林院编修, 固辞不就, 入山为道士, 专心著书。

后应朱元璋之邀, 到南京助其平定天下。

明开国后, 主持编修《元史》, 参与制定典章制度, 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后因胡惟庸案受牵连, 全家谪居四川, 病死途中。

他擅长散文, 作品内容充实, 文字简洁, 行文富于变化。

尤以传记文成就最为突出, 善于抓住特征细节刻画人物, 《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其中名篇之一。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 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学者们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2.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 其中的“序”, 并非“序言”, 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 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 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 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或给予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 始于唐朝, 文人之间以言相赠, 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 往往因人立论, 阐明某些观点, 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
案一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
案一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同学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课前准备】
1、扫除字词障碍。

2、熟读课文。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翻译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

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

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

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高人一等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前功尽弃,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

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板书课题)
二、正音正字
叩(kòu)问叱(chì)咄(duō)俟(sì)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以衾(qīn)拥覆皆被(pī)绮绣容臭(xiù)烨(yè)然缊(yùn)袍敝(b ì)衣
强调同学读一读,最好当堂写一写,真正收到实效。

三、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解词析句
教师指导同学重点掌握难懂的实词(特别是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和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

在理解上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
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主人日再食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
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
手自笔录……弗之怠……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卒获有所闻。

主人日再食,鲜肥滋味之享。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3、辨析各组虚词的意义
无从致书以观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走送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门人弟子填其室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
五、翻译课文
在基本弄懂词句的基础上,组织同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逐句翻译、理解课文,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六、朗读背诵
要求同学大声地诵读,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了解“序”的文体特点。

〖公开课教案〗
一、检查作业
视同学不同情况,做针对性检查。

二、整体感知
让同学对照读课文,考虑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尽量要求同学自学,不懂再问)
提示:
1、本文以作者自身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同学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示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

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2、⑴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⑵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

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不同。

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三、重点研讨
小组合作探究。

考虑题:
1、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3、找出课文中议论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引导同学对照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深入地讨论,不只要理解课文内容,也要提高认识)
教师提示:
1、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

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空虚,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2、通过对比写自身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归结上文,突出勤苦。

前者标明勤能补拙,后者标明乐以忘忧。

四、体验与反思
引导同学对比作者,围绕“尊师好学”等方面的问题,谈谈自身的学习经历。

找出缺乏,加以改进,提高认识。

对课文中诸如教师态度严厉等问题,可以让同学谈出自身的观点,但要引导同学辩证地、历史地、正确地认识问题。

五、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

其实古人论和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
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

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赞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等。

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

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

六、作业
1、写一篇文章──“谈学习”,600字。

2、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后半局部。

3、继续背诵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