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作用
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③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 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6)局限(瓦解的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 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 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
(2)目的:协调家庭内部关系,加强统治秩序,解决周人贵族内 部权力继承问题,即天下归宗。
(3)内容和特点: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 属关系相结合。
(4)作用:把“国”和“家”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使君统与宗统结 合起来),王权较前代有所强化。稳定等级结构,保持贵族的政治特 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影响深远,直到今天其内涵仍然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5)宗法制度的瓦解 ①小宗上升发展,大宗沉沦下降:一是王室继承之争,天子地 位低落。二是诸侯国内部,大夫专政,互相兼并;贵族没落,平民 崛起。 ②人才的流动方式:春秋战国时期,为图强争霸的需要,各诸 侯国尚贤思想流行,出现许多布衣卿相,如管仲、苏秦、吕不韦等。 打破了宗法血缘限制。
探究主题(二)——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史料一]
图片及“宗庙”“祖庙” 等信息说明宗法制是以宗 族为中心, 按血缘关系远近 区别亲疏的制度。
[ 思考 ] “宗”是一个会意 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 ”像宫室屋宇之 形,“ ”可能表示什么? [提示] 祖先牌位。
[史料二]
《国语· 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
该句体现了分封制下 的诸侯国与原有邦国 探究主题(一)—— 分封制的特点和历史遗存 的不同。 [ 史料一 ]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 所封的 “ 诸侯国 ” 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 该句说明分封制下地方 “邦国”, 而是以武力为背景, 在原有众 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力, 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 “ 插队 ” 进去 „„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很 像 是 “ 掺 沙 子 ”„„ 分 封 出 去 的 邦 分析周王 国 „„ 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 [思考] 根据史料一, 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 而不是 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 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 一元的。 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提示]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形成了二元体制。
[史料二]
根据图片中康叔、 召公奭、姜尚、微 子启身份, 总结分 封的对象。
根据图片中封国、 主要同姓诸侯的 地域分布, 可得出 诸侯分布特点。
[思考]
指出史料二图示中同姓与异姓封国在数量与地
域分布上呈现出什么明显特点,分析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 治者怎样的统治策略。
[提示] 特点: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或
居于富庶之地,或居于战略要地。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 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分封制的特点和历史遗存
1.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 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利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 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③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流行,有计划打压奴隶贵族、以定额的俸 禄代替土地分封,分封阶层向编户齐民转变等,都在客观上起到了 瓦解宗法制的作用。
3.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
“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曲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 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 内容 得僭越 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解 目的 决权力认同问题,即天下归心 概念 实质 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
三思为太子”到“同辞”再到“还尔 太子”还原了整个历史事件。
[思考]
史料三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
“三思立, 庙不祔姑”的现象?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史料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提示] 问题:最高统治权的继承问题。原因:中国古代宗
法观念浓厚,武则天与武三思是姑侄关系,并非母子关系,因而 按宗法制度,武三思即便成为皇帝也是“庙不祔姑”。 因素: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等。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 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 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 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 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线索 3: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 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 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第1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 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 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 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高度集中。
(4)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 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 有效控制。
利于加强民族的凝聚力,故 B 项正确。答案:B
(
)
2.(2017· 晋冀豫高三联考)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 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 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解析:材料“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
2.“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 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 国同构”是古代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国 同构的格局下,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在家庭、家族内,父家 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 父家长因其血统上的宗主地位,理所当然地统率其族众家人, 而且这一宗主地位并不因其生命的中止而停止,而是通过血脉 遗传,代代相继。简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 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 了阶级和等级关系。在农业社会衍生出的这种“家国同构”的 政治文化、管理文化,在当代仍然“余音不绝”,在现实中这 种文化传统仍然根深蒂固。
(3)内容
①对象:主体是同姓王族,其次是功臣和先代贵族。 ②纽带:王畿以外的土地及其人民。
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关系 诸侯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再分封, 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4)特点: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时期的 瓦解 鲁国季孙氏“八佾舞于庭”,孔子斥责说:“是可忍 也,孰不可忍也!”)
影响
(三)两大基本政治理念
1.贵族政治 政治权力都掌握在世袭贵族手里,实行“世卿世禄制”, 所有的官员都是贵族,有封地而无薪俸,将政权固定在贵族的 家族范围内,用族权维护王权。
阶段二: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
线索 1: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 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 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 来明清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直至废除的趋势。
线索 2: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 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权分三司再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 不断强化的趋势。
(5)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 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准备—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
(1)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2)政治制度: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 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历史遗存
(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 分封。
(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 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 如宋、 鲁、郑、陈等。
(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 如 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 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 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思考] 有何特点?
[提示] 具有森严的等级性。
史料二“先王制诸侯”体现了先秦政治制度
[史料三]
(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
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 (武则天 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 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 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 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 狄仁杰传》 该内容依据省略号分三层, 从“欲以武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 性和稳定性。
1. (2016· 邯郸模拟)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者通过对节庆时间、 场合、 仪式的安排等有意或无意地对治下百姓进行管理和教化。夏商 周三代的岁时节庆一脉相承,在人们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 不同地区的人产生了共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体验。由此可见, 先秦节庆 A.束缚了百姓的思想及其生活 B.提升了人们的族群认同 C.宣示了夏商周政权的合法性 D.娱乐性取代了教化功能 解析:商周时期,由于实行了宗法制,有利于民族团结,有
(7)瓦解表现
①周王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挑战周王室的权威,如楚源自文库庄王问鼎等。
②诸侯国之间: 为争夺霸权, 相互兼并、 相互战争, “春 秋无义战”是其最突出的表现。
③诸侯国内部:卿大夫夺位,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概念: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中国古代按照父系血统远近,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区别亲疏,分配政治权利,规定等 级秩序,维护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制度。
2.商朝
(1)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 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王朝具有 很浓厚的神权色彩。
二、周朝的政治制度
(一)历史沿革
1.建立:前 1046 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2. 发展: ①分为“西周”(前 1046~前 771 年)与东周(前 770~前 256 年),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二)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1)概念: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 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 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 面对商人遗族威胁, 藩屏周室所需(即“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使权力分配由商向周转移,即天下归周。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 商周时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和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阶段。
阶段一: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 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 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 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