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
理解: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运用:运用实例说明,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结合现实生活,分
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对具体问
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问题的关键;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
事物,正确认识形势、明确我国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特别是两者的区别。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导引,事例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开展学和教
互动教学活动。
2 •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学生査找资料;围绕車湮敦学內吞选取典型的具郎事例或案例材料,准笛好图片、
文字或音像资料,并制作戚谍件,供上课使用.I
学生:预习本渥內容:查找辽沈星没的史实蚩卄和施体现主;*矛盾、矛盾的主次启面和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等哲学道理的磁语、俗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辽沈战役”(林彪在攻沈问题上的犹豫不决;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首攻锦州的决心;解放军
攻克锦州;辽沈战役的结局);也可让学生结合教材P72页文字素材思考:
问题探究:假如你是东北野战军的指挥官,你将把首攻地点确定在哪里?请说明理由。”教师:同学们的反应非常热烈,出现了多种设想,许多学生选择首攻长春、沈阳,而且理由似乎也挺充足。大家能否
自己评议一下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教师继续引导:当时东北战场存在着哪几对敌我矛盾?决定整个东北战局的是哪一对矛盾?学生答:(略)
教师进一步引导:那么决定整个东北战局的是哪一对矛盾?
教师: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矛盾的?学生举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原理
(1)主、次矛盾的含义
教师分析:在辽沈战役中,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因为这个矛盾的存在和
发展,直接决定着辽沈战役的胜败,也关系到全国战局的发展。这种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你能举出一些吗?
教师:(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可能有对有错)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点评并概括如下:贫穷与富有的矛盾、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经济与教育的矛盾、东部和西部的矛盾、人民与敌对分子的矛盾、大陆与台湾的矛盾……并进一步引导。
(2)主次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明确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那么两者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继续连线辽沈战役。在辽沈战役中,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就规定和影响着我军与长春、沈阳之敌的矛盾,直接关系到辽沈战役的胜败,也影响到全国战局能否顺利发展。但我军在锦州战役打响后,又用一部分兵力包围长春之敌;一部分兵力牵制沈阳之敌,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岂不是分散了兵力吗?会不会影响我们攻打锦州呢?
教师:实际上主次矛盾的地位、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里说的一定条件主要指两种情况:①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基本上解决了,例如在辽沈战役的事例中,当锦州的敌人解决后,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就不再是辽沈战役的主要矛盾了,而原来处于次要矛盾地位中一个就会突出起来,上升为主要矛盾了。②有时候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没有解决,但由于出现了新情况,特别是条件发生了变化,其它矛盾可能更为突出,也会发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例如我国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看,而国内的阶级矛盾则暂时地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由原来的主要矛盾变成次要矛盾。
再比如:在学校有许多矛盾,但这些矛盾的中心是教学工作,因为这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各学校都必须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必须抓好;但各种次要矛盾也要处理好,否则,会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再如,在一个班级中,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要任务、主要矛盾,这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未来前途,也是评价一个班集体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志。但班级中的纪律、卫生、班风等,是保证学习质量
的重要条件,学习有重要影响,因而,也必须抓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事例,看看这个事例又要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赵国有个人非常忧患老鼠为害,到中山国去要猫。中山国人给了他一只猫。这只猫很会捉老鼠,但也很会捕捉鸡。过了一个多月,他家的老鼠没有了,鸡也没有了。他儿子对他说:“何不把猫送走呢?”他说:“这个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们家的患害在于老鼠,而不在于无鸡。有了老鼠,便偷吃我们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破坏我们的器物,那么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这不比无鸡更有害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把猫送走呢?”最后,猫被留了下来。
问题探究: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客观事物总是有利有弊的(例如:猫能捕捉老鼠,却又要吃鸡),启示我们要明确事物(矛盾)双方当中,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以便做出较好的选择(例如,故事中的父亲抓住了猫捕捉老鼠的优点,而把它留了下来),那么什么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呢?
2、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1)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含义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我们再来看一个事例:2003 年6、7 月,在长江三峡,发生了几件令世界瞩目的大事--大坝
蓄水、通航、发电成功。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与不建,几乎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研究和论证。因为确实有利也有弊。同学们能否从利弊方面来谈一下看法?
教师:在有利有弊的情况下,怎么办?我国几代专家为此进行了数十年的精心勘察、研究、
设计,经1983 年至1984 年的论证之后,1986 年至1988 年又经各方面40 个专业400 多位专家的论证,编写出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可行性报告,并据此分析得出总的来说利大于弊的结论。又经过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才有了1994年12月14 日的正式开工,才有了大
坝蓄水、通航、发电成功的良好局面。这又说明了什么?教师:可以看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弊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那么,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是怎
样的呢?
(2)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刚才我们对定义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矛盾的主次方面无论地位、作用、力量对比上都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说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排斥的。但同时,虽然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