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剥豆》教学设计(精品)
五年级语文教案《剥豆》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剥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亲情,感恩父母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劳动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亲情。
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
(2)学生齐读课题《剥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引导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2)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家庭生活的短文。
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例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关注家庭亲情。
《剥豆》教案

《剥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剥豆》的作者朱自清及其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剥豆》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剥豆》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剥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剥豆》的作者朱自清及其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剥豆》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剥豆》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剥豆》的优美意境。
(2)介绍《剥豆》的作者朱自清及其创作背景,使学生对《剥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剥豆》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剥豆》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剥豆》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剥豆》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剥豆》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学生对《剥豆》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剥豆》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五年级语文教案《剥豆》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剥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剥豆》的内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父母的情感。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情,懂得关心家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剥豆》的内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父母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剥豆》的作者及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
5. 实践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手法,进行课堂练笔。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写作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论如何关爱家人。
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练习。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的能力。
3. 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能力。
4. 学生对亲情关爱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剥豆》课文文本。
2. 教学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PPT、黑板。
3.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
4. 课外阅读材料:关于亲情、感恩的短文或故事。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剥豆》教学设计

《剥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母亲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认真、执着和面对挫折时的坦然,从而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如何面对竞争与挫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变化,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教学难点理解母亲在比赛中的复杂心理,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将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和别人比赛过的经历呢?比如跑步比赛、下棋比赛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剥豆》,讲的就是一对母子之间的一场比赛。
(板书课题:剥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敛”“瞻”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3、思考:课文围绕剥豆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和孩子比赛过程的语句,体会他们的心情。
2、小组讨论:母亲为什么想淡化结果?儿子又是怎样对待比赛结果的?3、重点分析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到“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矛盾心理和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母亲心理活动的相关语句,感受母亲内心的纠结与坚定。
(四)拓展延伸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面对竞争和挫折时的感受和做法。
2、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五)总结全文1、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勇敢面对竞争和挫折,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剥豆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和价值。
2.通过学习剥豆的过程,教育学生要懂得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从剥豆过程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以及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难点是引导学生从剥豆过程中提炼出生活的哲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难点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剥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剥豆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是怎么来的呢?通过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分享自己对剥豆的了解和经历,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年级上册语文《剥豆》教案(精选10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剥豆》教案(精选10篇)五年级上册语文《剥豆》教案(精选10篇)五年级上册语文《剥豆》教案 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词语“瞻前顾后、执著”等。
2、品读课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说话练习,加强感受,积累语言,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3、以读悟写,以写促悟,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展开想象,练习补写“心生怜爱”。
设计意图科学解读教材,首先必须正确解读,实事求是解读。
本文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理解并无大碍,但文章出现的几个生字新词却有一定难度,所以课前安排预习,只有学生自己查字典获取的才是印象深刻的。
科学解读教材,还必须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
此文结构清晰,由剥豆的小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细腻的爱,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自信、大气,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的少年形象。
我们面对的好多学生不就是缺少这样的品质吗?于是,我们的情感目标果断地定位于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体验。
另外,作为选读课文,我们还应该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以自主阅读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
”他还说:“惟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写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
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
”此课时教学,我们就是根据这些想法去设计实施的。
预习要求借助字典读通课文,尝试理解新词。
教学流程一、课题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2、读课题,正音剥(bāo)并板书,师解释词意:去皮,去壳时读(bāo)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2、以“剥豆”为线索辐射全文,理顺脉络。
三、导读重点,落实训练1、导语:对待同样的剥豆比赛,母亲和儿子的态度似乎迥然不同。
现在请你再读读课文,分别找出写母亲和写儿子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2、导语: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母子二人对待剥豆比赛的态度吗?板书: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儿子(认真、执著)3、导读母亲“瞻前顾后”体会母爱细腻导语:妈妈剥豆时“瞻前顾后”这些句子把它写具体了,让我们来品读一番。
五年级语文教案《剥豆》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剥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剥豆》,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朗读、讨论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珍惜亲情的情怀。
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体验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剥豆”这一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与剥豆相关的经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确保发音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交流:小组内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理解的部分。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解答其他组的疑问。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如对家人的关爱。
分享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生活的美好,珍惜家人。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家人的短文。
2. 拓展作业:观察生活中其他类似剥豆的场景,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书写规范、答案准确性等。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剥豆》。
2. 生字词卡片。
3. 与剥豆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剥豆》教学设计3篇

《剥豆》教学设计3篇《剥豆》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剥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剥豆》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1.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有重点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眼动手剥、利索、顺手、欣赏、敛声息语、节奏、虚假、隆起、执著、沮丧、清澈、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等词语。
解决多音字“剥”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研读、品味、感悟等,使学生逐渐领悟到在磨难中学会成长。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围绕着“瞻前顾后”在自主学习中,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
教学难点:从对儿子的行动描写中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儿子面对挑战与失败的良好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1、重组教材,删去结尾,影印文本。
2、学生课前搜集毕淑敏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板书课题:剥豆;2.指名学生读,多音字“剥”的正音;3.齐读课题4.简介毕淑敏(可根据学生搜集资料情况,让学生自主介绍)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xx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5.剥豆五篇

25.剥豆五篇第一篇:25.剥豆《剥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剥”,通过上下文理解“敛声息语、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品读文中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感受母亲的用心良苦,从而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在第六单元的《学会看病》中已经认识了一位母亲,她看似狠心实际上却用心良苦。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这位母亲的课文--剥豆。
板书课题,正音“剥”(剥1、bao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2、bo 用于复合词,如:剥削,剥夺,剥落,剥蚀,生吞活剥。
本课中读bao),生齐读课题。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这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交流:(1)词语检查:现在,请你们来展示预习的成果吧!①先出示:剥豆、利索、执著、沮丧、磨难、凸起、清澈、怜爱(正音)。
②再出示:敛声息语、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眼动手剥、(猜词义)。
谁来读读?自由读,指名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课文内容概括。
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请你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母亲和儿子进行剥豆比赛。
《板书:母亲--儿子》。
请你用这四个词语来填空说说课文具体写了什么事。
一天,儿子突发奇想要和妈妈比赛剥豆,妈妈问儿子是否要比赛时,儿子马上(眼动手剥)起来。
接着一场很随意的家务劳动便在母子的(敛声息语)中有节奏地进行着。
比赛结束后母亲回顾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才发现实在大可不必。
师:刚才我们已经扫清了字词的障碍,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母子二人对待剥豆比赛的态度。
生说,师板书:瞻前顾后、自信大气。
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对待剥豆的态度会截然不同呢?三、走进母亲,品读“瞻前顾后”1、我们先一起走近这位母亲,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横线划出的表现母亲“瞻前顾后”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分布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生浏览,师巡视。
《剥豆》教案

《剥豆》教案教案:《剥豆》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积累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爱;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母亲的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豆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豆子,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剥豆》。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字词意思,并与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母亲的爱,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辛苦和付出。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学会用具体事例来表达感情。
4. 实践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自己母亲的爱。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剥豆》爱——母亲的爱具体事例——剥豆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自己母亲的爱。
答案:略2. 搜集关于母爱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刻,能够体会到母亲的爱。
在实践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具体事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但在字词学习方面,部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字词的学习和巩固。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如帮母亲做饭、洗碗等,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补充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二、自主学习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课文,自主地学习生字词,并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学生真正投入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而不是简单地浏览课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剥豆》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剥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学会感恩,明白父母辛勤劳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友情。
学会感恩,明白父母辛勤劳动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学生字词,并进行课堂互动,巩固学习效果。
4. 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亲情友情的可贵,学会珍惜和感恩。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或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 选择一个生字词,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写一篇小短文。
八、课程拓展:1. 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共同体验剥豆等家庭劳动,增进亲子关系。
五年级上册语文《剥豆》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剥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亲情的感悟。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主旨。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懂得关爱家人。
培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对亲情的描绘,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剥过豆吗?能分享一下剥豆的经历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剥豆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个过程的。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读得有感情。
2.读完课文后,请谈谈你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课文的结构,讨论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情感。
四、课堂讨论课文中的母亲和儿子分别代表了什么?作者通过剥豆这件小事,想传达给我们什么信息?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简要介绍课文《剥豆》。
2.引导同学们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为这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深入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对母亲和儿子的细节描写,分析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教师引导同学们讨论,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
三、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剥豆”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同学们写作建议。
四、课堂小结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熟读课文《剥豆》,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子。
2.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母亲与儿子在剥豆过程中的情感交流。
剥豆教案_精品文档

剥豆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剥豆•掌握剥豆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注意力二、教学准备•生豆•干净的水•盆子•篮子•抹布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上次做饭时是否见过豆子。
2.提问学生以前有没有见过其他人剥豆子的经历。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剥豆子。
步骤二:讲解剥豆的方法和技巧1.在白板上或投影仪上展示豆子的外观。
–提醒学生注意豆子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演示如何剥豆子。
–展示用手指或指甲剥开豆子的方法。
–提醒学生要小心不要割伤手指。
3.强调剥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注视豆子的外观,找到豆子的缝隙。
–用力用指甲或手指按下豆子的缝隙,使豆子破裂。
–注意保持手指和指甲的干净,以免弄脏豆子。
步骤三:实践剥豆1.为每位学生分配一小把豆子。
2.提供盆子、篮子和抹布供学生使用。
3.引导学生按照讲解的方法和技巧剥豆。
–老师在一旁巡视指导学生。
–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步骤四:总结和展示1.让学生展示自己剥豆的成果。
–学生可以将剥好的豆子放在篮子里展示。
2.引导学生总结剥豆的方法和技巧。
–提醒学生需要练习和耐心。
3.分享剥豆的其他应用场景。
–提醒学生剥豆不仅可以用于烹饪,还可以制作玩具等。
四、课堂扩展•鼓励学生尝试在家里剥豆,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教育学生豆子的营养价值和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继续练习剥豆技巧,每天剥一些豆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剥豆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主动,并且在剥豆的方法和技巧上有了初步掌握。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环节中,要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确保安全和正确性。
另外,在课后作业中,要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剥豆技巧,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语文上册《剥豆》教案、教学设计

6.家长参与作业:请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课后实践活动,并签字确认,促进家校共育,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尽量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逐段解析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一段:描述豆子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第二段:讲述剥豆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剥豆的技巧。
-第三段:内容,设计5-10道阅读理解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情感体验分享:请学生与家人一起体验剥豆的过程,并记录下彼此的感受和交流,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培养孩子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情感。
4.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种植豆子,观察并记录豆子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在《剥豆》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豆子的生长过程、剥豆的方法等生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把握不够准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4.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剥豆》教学设计

总结词:角色扮演
04
详细描述: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加深对 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布置
总结词:巩固练习 总结词:拓展阅读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 识,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详细描述: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 进行拓展阅读,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 能力。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
使用黑板、粉笔和教科书等传统 教学工具,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
。
多媒体手段
利用PPT、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 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剥豆的过
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教学平台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 动、实时反馈和在线测试等功能
03
了解剥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生活技能 。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讨论等多种 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整理和分析实 验数据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素养 。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帮助学生积 累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文本结构分析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段落结构,理解作者的写 作思路和文章脉络,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活动
01
总结词:小组讨论
02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课文的主题、观点或个人感受 进行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语文教案《剥豆》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剥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生字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者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分组朗读,感受语言美。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
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5. 深入分析,理解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理解文章的主题。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课文理解:通过回答问题或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情况。
《剥豆》教案

《剥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剥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剥豆的基本步骤。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剥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1. 剥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剥豆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法:教师讲解剥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剥豆的基本步骤。
3. 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剥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剥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剥豆的兴趣。
2. 讲解新课:教师讲解剥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示范新课:教师示范剥豆的基本步骤。
4.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剥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剥豆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结果评价:通过测试或作业,检查学生对剥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剥豆教案

剥豆教案1. 介绍剥豆是一种古老而有趣的活动,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是一项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进行剥豆活动,以及它对儿童的益处。
2. 材料准备在进行剥豆活动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 大量的豆子(可以选择红豆、绿豆、黄豆等) - 干净的水 - 碗 - 毛巾 - 盘子或容器3. 活动步骤以下是进行剥豆活动的具体步骤:步骤一:准备豆子和水1.将豆子放入碗中,用水冲洗豆子以去除灰尘和杂质。
2.倒掉用于冲洗豆子的水。
步骤二:浸泡豆子1.将豆子倒入干净的碗中。
2.倒入足够的水,使豆子完全浸泡其中。
3.静置豆子至少4小时(最好是在晚上浸泡,以便于第二天进行活动)。
步骤三:剥豆1.将浸泡过的豆子倒入盘子或容器中。
2.选取一个豆子,用双手捏住它的两端。
3.用指甲或指尖轻轻压住豆子的外皮,并沿着豆子的脐眼处撕开皮。
4.将皮剥离后的豆子放入另一个容器中,继续剥下一个豆子。
5.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的豆子都被剥离。
4. 动手体验剥豆活动不仅对儿童有益,对成人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以下是一些动手体验的好处:•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剥豆活动需要准确的手指控制,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剥豆需要耐心和集中注意力,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
•放松心情:在剥豆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放松身心,释放压力,享受平静而愉悦的时刻。
•提高细致观察力:剥豆需要仔细观察豆子的形状和外表,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培养动手能力:剥豆需要用手指进行精细动作,可以提高孩子的手部灵活性和手指肌肉控制能力。
5. 结语通过剥豆活动,孩子们可以在娱乐中学到很多有用的技能和品质。
这项活动可以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剥豆也是一种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方式。
让我们一起来享受剥豆活动带来的乐趣吧!注意:使用Markdown格式时,请在编辑器中选择Markdown语法,以正确显示文本格式。
《剥豆》教案

《剥豆》教案引言:《剥豆》是一首古代民间童谣,在幼儿园中广泛传唱。
本教案旨在通过本童谣的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2. 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剥豆》童谣;2. 相关的观察和动手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幼儿围坐在一起,分享他们对豆子的了解,老师以引导性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如:你们平时吃过什么豆子?你们知道豆子中有什么?豆子是怎么长出来的?2. 正式教学首先将童谣《剥豆》学习给幼儿听,并跟着节奏拍手演唱几遍。
然后给幼儿每人分发一份豆子,并让他们仔细观察豆子的外形、颜色和质地,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接下来引导幼儿用小刀剥豆,观察里面的种子和皮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问幼儿:豆子的外皮是什么颜色的?里面的种子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觉得豆子的外皮和种子有什么关系?3. 拓展活动幼儿在刚才的观察和剥豆活动中已经获得了一些有关豆子的知识。
现在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描述豆子的作文。
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如:你觉得豆子的外皮是什么颜色的?里面的种子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觉得豆子的外皮和种子有什么关系?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他们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了解了童谣《剥豆》,并参与了观察和动手活动。
幼儿培养了对童谣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对于观察和动手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要做好控制和提示。
此外,在导入和总结环节应注意概括和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保证教学的连贯性。
六、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去农田或市场参观豆子植物并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
这样可以更广泛地激发幼儿对豆子和植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剥豆托班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托班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剥豆子。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了解不同豆子的特点。
3.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洗手。
4.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体验劳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1. 学习剥豆子的方法。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不同豆子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教学准备:1. 各种豆子(如黄豆、绿豆、红豆等)。
2. 剥豆工具(如剪刀、勺子等)。
3. 洗手盆、肥皂、毛巾。
4. 图片或实物展示豆子的特点。
5. 音乐、儿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各种豆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豆子的名称。
2. 提问:豆子有什么用途?我们为什么要剥豆子?二、学习剥豆子1. 教师示范剥豆子的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剥豆子,教师巡回指导。
三、观察、比较豆子特点1. 教师展示不同豆子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豆子特点。
四、洗手、卫生习惯1. 教师讲解洗手的重要性,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
2.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洗手。
五、动手操作1. 幼儿分组进行剥豆子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 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六、分享与总结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剥豆子的感受,总结活动收获。
2. 教师点评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
七、作业1. 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展示自己剥的豆子,并讲述活动中的趣事。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其掌握剥豆子的方法。
2. 观察幼儿在观察、比较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比较能力。
3.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卫生习惯,评价其洗手、卫生习惯的养成。
教学反思:本次剥豆托班活动,幼儿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安全,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
2. 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培养团队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剥豆》教学设计
通过《剥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母亲的成长和儿子的成长是共同进行的,知道是儿子的表现让母亲明白了让孩子去体验现实的生活,母爱应该更加理智。
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词语“瞻前顾后、执著、赌气、沮丧”等。
2、品读课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说话练习,加强感受,积累语言,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3、以读悟写,以写促悟,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展开想象,练习写几句描写儿子心理活动的语段。
4、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获得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等乐观积极的生活体验。
设计意图
科学解读教材,首先必须正确解读,实事求是解读。
本文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理解并无大碍,但文章出现的几个生字新词却有一定难度,所以课前安排预习,只有学生自己查字典获取的才是印象深刻的。
科学解读教材,还必须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
此文结构清晰,由剥豆的小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细腻的爱,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自信、大气,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的少年形象。
我们面对的好多学生不就是缺少这样的品质吗?
于是,我们的情感目标果断地定位于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体验。
另外,作为选读课文,我们还应该透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地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
”
他还说:“惟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写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
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
”
此课时教学,我就是根据这些想法去设计实施的。
预习要求
借助字典读通课文,尝试理解新词。
课前朗诵:有关母爱的诗歌
【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
1、我们刚刚学了毕淑敏的《学会看病》,今天我们再来学学她的另一件和儿子之间发生的事。
板书,读课题(正音)。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会读、难读的记下来。
2、检查:
1)看大家读得这么认真,我就相信大家不检查了。
2)写在小组的本子上,全班反馈,请小老师教
3)在预习时按照剥豆前、中、后给课文分了段,把结果跟大家说说。
指名——(怎么想的呢)
三、导读重点,落实训练
1、导语:对待同样的剥豆比赛,妈妈和儿子的态度似乎迥然不同。
现在请你再读读课文,分别找出写母亲和写儿子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适当正音
2、导语: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母子二人对待剥豆比赛的态度吗?板书: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儿子(认真、执著)
3、导读母亲“瞻前顾后”体会母爱细腻
导语:自由读句子,边读边划出妈妈剥豆时速度的词语,反馈板书。
(1)看到这里,老师产生问题了,你们有疑问吗?
(2)导:是啊,比赛,为什么慢了下来?为什么又快了起来?为什么缓了下来?为什么又紧了许多?妈妈的这复杂的心情,你能读懂吗?
(3)选择一个点,用上“母亲剥豆时之所以————————是因为——————————————”写一句,有时间可以写上两句。
(交流3位——评价:瞻前顾后、小心翼翼、无微不至)
(4)朗读训练体会母爱
导:母亲的心理是复杂的,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妈妈的心理变化呢?
同桌互相读读评评——教师小结同桌合作学习方法——展示(你现在就是这位母亲了)——同桌评议
(5)说说“瞻前顾后”的意思。
(4)师:作者只用了四句话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场精彩的剥豆比赛,主要进行了细致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板书),
(5)指读母亲赛前和赛后的哪些表现看出她也是瞻前顾后的。
(板书:抓和淡化结果)出示6句
4、导读儿子的表现补写儿子心理活动
(1)师:从儿子的表现中可以读出这是个怎么样的儿子?用什么词语概括?
赛前:自信、大气板书:按(朗读感悟,重点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赛中:认真、执著板书:手不停歇
赛后:轻松、坦然板书:量笑
(2)小组学习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赛前、赛中、赛后选择一处说说儿子当时的心理想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母亲为了不打击儿子看到母亲要抓一把豆放在自己的碗里,心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儿子手不停歇,看到母亲碗里的豌豆似乎多了点,他忙加足油,默默地告诉自己——————————————————————,结果出来了,儿子虽然输了,但是他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的清澈的笑容。
因为他知道:————————————————————————————————
(4)最后仅仅是母亲赢了吗?儿子赢在哪里?(找到有力证据读读,并谈谈理由)
四、提升明理
1、从结果上看儿子输了,但儿子的自信、认真、执著,面对失败的坦然让母亲欣慰不已,对于母亲来说有什么比自己的儿子出色更让她感到骄傲呢?母亲
不但看到了一个懂事、乐观、坚强的儿子,还让她收获了教育孩子的哲理。
这次没有失败者,只有“双赢”(齐读)
2、是呀,“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人生道路难免磕磕碰碰了,我们只能勇敢面对,让我们对自己说——齐读
3、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的,让我们对母亲说:——
4、背下这段话,作为我们共勉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