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浅析(好)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环境
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家庭关系的稳定与亲密度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不和睦、亲子关系不良会使小学生感到孤独、受到伤害,甚至有可能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对策:加强亲子关系的沟通,增强家庭和谐氛围。
二、学习压力
学业竞争激烈带来的学习压力是当今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学校要求学生在各方面表现出色,另一方面是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优秀的成绩。
这种学习压力会带来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
对策:学校和家长要理性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要以成绩来衡量孩子的一切。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上的暴力、犯罪事件等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加强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和应对能力。
四、网络世界
现在的小学生离不开电子产品,网络世界对小学生的引诱更是如此。
小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网络暴力、色情信息等也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策:加强对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建立网上健康生活的观念。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其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有需要针对上述因素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加以预防和治疗。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关爱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共同为小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浅析家庭教育对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析家庭教育对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摘要:家庭教育在孩子人格培养中的地位无与伦比,因此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从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性格两方面重点分析了有缺陷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灵的损伤和影响,并针对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广大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社会成员更深地了解家庭在孩子人格形成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更好地统一合作,让祖国的未来之花茁壮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也伴随着人文环境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
八零后、九零后甚至羽翼未丰的零零后,一个个新锐的词语代表着这些个性鲜明的新生代群体。
环境不同了,时代不同了,所以总有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难管了。
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就连我们成年人都应接不暇,何况这些个稚嫩的孩子们呢。
如果父母还用那些旧观念、老思想对付现在的孩子们,自然感到有心无力,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需要远在当年的我们之上。
我们必须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奇怪的例子,某某的孩子小学学习成绩还非常优秀甚至品学兼优,怎么慢慢地变成了学习困难学生直至一个问题青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小学教育的重点不是在于对小学教纲上知识的传授,而是在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
就我这些年的执教经验而言,当今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父母等家庭成员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任由其自由发展,学生本人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困难。
这类学生表现为学习成绩差、书写不认真、经常不写作业甚至靠撒谎来逃避作业和学习。
第二种,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管教过于严格,使学生不能形成自主的学习习惯,而是在父母的逼迫下学习,自然也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类学生表现为成绩中上偏高但是对于开放性题目则不知从何下手,也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深远的。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出健康的心理结构,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容易导致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
首先,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情感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下,父母的爱和关怀会给予儿童安全感和依恋感,有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交流能力。
而在冷漠、疏远的家庭环境中,缺乏父母的情感投入和关怀,会导致儿童情感上的缺失和问题的出现。
其次,家庭教育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认知能力的重要培养场所,父母的言传身教、教育方式和家庭文化都会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认知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则容易导致儿童认知能力的低下和问题的出现。
最后,家庭教育还对儿童的行为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行为模式会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表现。
当父母以身作则,关注和引导儿童的行为发展时,会对其行为规范和行为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会导致儿童行为失范和问题的出现。
因此,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
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态度、积极的认知能力和健康的行为模式,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家庭营造积极、和睦的教育环境,共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浅析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析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巨大的影响。
一个稳定、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和行为模式,促进正常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
其次,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影响。
在一个有秩序、明确规则的家庭中,父母能够提供良好的行为示范,教育孩子遵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和规则的能力。
与此相反,一个混乱或者过度宽松的家庭环境容易使幼儿缺乏自控力和自律能力,容易产生散漫、出格的行为,甚至出现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
再次,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认知和学习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家庭的教育环境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在学习和认知上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为幼儿创造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兴趣培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与此相反,一个贫乏的教育环境和缺乏亲子互动的家庭容易使幼儿认知能力发展不良,学习兴趣缺乏,对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也较差。
最后,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在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幼儿能够感受到积极的情绪氛围,安全感和依恋感得到满足。
而在一个家庭气氛紧张、冲突频发的环境中,幼儿容易感受到负面情绪,产生焦虑和恐惧感,对外界缺乏信任和安全感。
这些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会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稳定、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和行为模式,促进正常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
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家庭环境的营造,注重亲子关系的培养,提供温暖和有爱的家庭氛围,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浅析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路径
浅析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家庭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断地演变。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者开始意识到家园共育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本文将浅析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路径,探讨如何通过协同合作,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家园共育的背景1.社会变革带来的家庭教育新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家庭生活的忙碌化、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等因素都影响着家庭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家庭与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协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幼儿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社交能力等都需要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而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与处理需要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合作,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二、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路径1.构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渠道家园共育的核心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构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渠道是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步骤。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访问、家长培训等方式与家庭进行沟通,了解家庭的教育情况和需求;家庭也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等途径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具体实施情况。
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庭和学校才能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2.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家长是幼儿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是家园共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培训班等活动,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和育儿方法;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氛围。
通过这样的方式,家长和学校可以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共同影响。
家庭因素如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等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因素如学习压力、同学关系等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社会环境的快节奏和竞争环境也会对小学生造成影响;个体因素如性格特点、自我意识等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建立健康家庭关系、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等。
全社会应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风气,共同关注和参与,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个体因素,对策,重视,心理风气,全社会关注。
1. 引言1.1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小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小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状态,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小学生建立自信心、自尊心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关注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1.2 问题意识的引入问题意识的引入是指在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之前,我们需要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关注并关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表现为焦虑、抑郁、行为异常等种种症状。
问题意识的引入不仅是为了引起我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更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现实存在且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
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十分必要。
以下内容将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作出浅析。
1. 家庭因素家庭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2. 学习因素学习是小学生最主要的活动。
但是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内容过于枯燥等因素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3. 同伴关系同龄人是小学生最核心的社交群体,同伴关系的好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很大。
同伴之间的竞争、排挤、欺负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4.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成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居住环境、社会安全、社会风气等都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对策1.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指导者,对于孩子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要耐心引导。
要多跟孩子沟通,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支持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心态。
2. 防范儿童性侵问题小学阶段是儿童性侵的高发期,家长和学校要注意儿童性侵防范。
建立儿童保护体系,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会拒绝陌生人的接触,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3. 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家长和老师要密切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学校要注重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乐趣,让学生爱上学习。
家长和学校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正面的同伴关系,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减少互相隔阂,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让孩子感受到班级和谐友爱的氛围。
5.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和家长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让孩子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加强孩子的心理意志力,增加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在面对挫折时更加从容。
同时,家长和学校要加强对孩子的心理测试和咨询服务。
小学生是国家和家庭的未来,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给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进行浅析,以期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日益多样化,家庭成员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导致家庭关系不够和谐、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出现家庭暴力等情况,这些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学业压力当前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生在学校面临着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过大往往是导致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则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4. 社会影响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社会上的负面新闻、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等都可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心理辅导、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校和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不要给小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缓解学习压力。
4. 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孩子面临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支持。
浅析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浅析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塑造其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在儿童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情感发展的最重要的场所,亲子关系对儿童的情感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
亲子间的温暖、关爱和尊重可以培养出儿童的良好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相反,若家庭缺乏温暖和爱的氛围,孩子可能感到心灵的孤独和内心的不安全感,进而对外界产生抵触和防卫的态度。
因此,积极的家庭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其次,家庭教育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家庭是儿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主要环境,家庭教育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儿童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
此外,家庭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家庭教育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培养儿童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儿童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分享他人,并且养成诚实守信、正直勇敢的品质。
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家庭教育的方式,儿童可以体验到道德行为所带来的内心满足感和社会认同感,从而逐渐形成积极的道德人格。
最后,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孩子可以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分享和互助,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和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质量。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长期的。
浅析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概要
本文由serenaxiaojuan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科技信息○科教视野○SCIENCE INFORMATION2007年第14期浅析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侍崇苗(连云港市育才幼儿园江苏连云港222006摘要: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
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的环境中会使儿童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的不良品质,而温馨、和诣的家庭情感氛围是一种有助于儿童成长发育的―命激素‖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生;教育‖也会造成儿童懦弱和粗暴的性格;父母科学合理的期望会使孩子形寸,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会形成孩子任性等心理特征,而棍棒―成健康上进心理,而期望过高、指责过多,则会使孩子形成自卑、退缩、压抑的心理;生活中满足孩子合理需要,会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环境;儿童;心理健康;影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良好状态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许多家长只注意儿童的生理健康,而忽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很少想到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情感、意志和社会适应能力。
事实上,如果一个儿童只是体格健康,而情绪压制,性格偏僻,心理比较脆弱,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渗透着个人的全部行为榜样,儿童正是从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父母对人对己的各种行为方式,作为他认识一切人际关系的起点。
在和谐快乐,有安全感,情绪稳定,性格活泼开幸福的家庭中,儿童感到温暖、朗,并自然地学会爱父母、尊敬长辈、热情待人、关心体贴有困难的人。
教育态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2.家庭的教育方式、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应该为孩子营造爱的氛围, 2.1可怕的溺爱。
其核心是对儿童人格的尊重与友爱。
爱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造就孩子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然而,对孩子的人格尊重不等于放纵,关爱更不等于溺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权衡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对子女的教育态度。
浅析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
浅析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作者:范思恒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5期摘要:家庭教育环境中的教育方式、教育氛围、教育观念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对其全面健康成长也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有效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体系。
论文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良好家庭环境的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
关键词:家庭教育环境;儿童;同理健康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家庭组织结构、教育环境也逐渐发生变化,给儿童的成长也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儿童心理健康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论析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具备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一、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目前,我国家庭的组织结构和教养子女的发生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加之东方独特的家庭教育环境,客观上给新一代独生子女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儿童的心理健康,导致了部分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之以往明显增多。
从所归纳的相关文献来看,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是心理问题普遍化趋势益发明显。
根据微博2018年对据全国22个城市的网上调查发现,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6岁儿童的心理调查发现:88%的儿童有不良行为,11%的儿童情绪抑郁、自卑,8.5%的儿童忧虑、紧张。
不可否认,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儿童的心里健康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家庭教育环境构建不利,儿童的启蒙环境不佳是诱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是儿童的发展呈现出不全面、不平衡的态势。
尽管经济的发展给家庭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裕,但是物质的富裕与精神上的富裕并非同步进行,因此在家庭教育环境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将物质作为教养儿童的首要选择,教养的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存在享乐倾向,也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稳定发展。
综上,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只是影响儿童自身的全面成长,而且还会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不早解决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待其为成人后,会导致其成人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障碍。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在家庭教养中采取了温和、亲和、尊重孩子的方式,小学生会感受到温暖与关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能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利。
相反,如果父母在家庭教养中过于严厉、冷漠,对孩子进行训斥、批评,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将受到严重的伤害,会导致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家庭教养方式也对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第一个学会交往的地方,父母在日常的教养方式中传递给孩子的社交价值观和交往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如果父母在家庭教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友善、合作、分享等良好的交往习惯,孩子将会形成积极、乐于交往的性格特点,有利于与同学和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形成。
相反,如果父母在家庭教养中忽视教导孩子交往的基本原则,或者以自私、傲慢、攻击性的交往方式示范给孩子,会使孩子形成消极、防卫性的人际交往观念,导致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发展受阻,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父母在教养孩子时需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积极的情绪态度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容忽视,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给予理解和支持,在思想上、道德上为孩子树立榜样,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学习压力、社会环境等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本文将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对策。
一、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家庭中存在亲子冲突、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等情况都可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对策:家庭教育是保障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父母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避免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
父母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
二、学校学习压力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可能会来自于学校教育体制、老师的教学方式、学业要求等各个方面。
如果孩子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之下,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对策:学校应该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兴趣。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学会应对学习压力,建立积极的心态。
三、社会环境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也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上的负面价值观、网络暴力、校园霸凌等问题都可能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策:社会各界需要共同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度,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干预。
家长和老师也可以加强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个体因素小学生的个体因素也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性格、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都可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策:教育者和家长应该从小学生的个体特点出发,采取个性化的教育和关爱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小学生心理健康是指一个孩子心理方面的稳定和健康。
对于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对未来的幸福感。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家庭环境: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育儿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家庭亲子关系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如果家庭中存在着不良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严厉的惩罚以及细节不周的照顾,这都将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2. 学习压力:目前社会对学科成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小学生不可避免地面临学习上的压力,而且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较重,如模拟考试、期中期末考试等容易导致小学生学习焦虑。
3. 社会环境: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人或物体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果小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经常受到欺负、不受尊重或者受到不健康信息的影响,就极有可能导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4. 过度保护:有些家长会过度保护自己的孩子,宠溺他们。
这种家长行为会使孩子缺乏主见,而且在面对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策1. 家庭环境:家庭是小学生最初的成长环境,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愉快而温馨的回忆。
为了营造这种环境,父母应该注意亲子关系的维护,建立合理的家庭规矩以及让孩子学会独立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压力:对于学习方面,孩子应该懂得做好时间规划,按照自己的速度学习和进度把握,而不是被学习拖累自己的心态,同时父母也应该适当地调整他们学习的压力,帮助孩子轻松地对待学习,而非刻意挑战自己,大到考试成绩,也可从别的方向去评价孩子。
3. 社会环境:小学生应该学会在社交场合中保护自己,并且要学会尊重别人。
家长可以从社交方面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如交友、独立、协作等,让孩子慢慢适应社会环境。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因素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态度的不一致,表现在父母以及父母和老人对教育孩子的态度不一致。
由于夫妻双方的素质教养与生活经历不同,而有时又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理解,导致在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个大目标上的看法不相同,因此在施教时对于“爱”的理解会各不相同,投入爱的方式也就不同。
特别是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再婚家庭的增多,一些继父母与亲生父母在对孩子的情感上难免会有所差异。
还有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老人和父母在对待孩子的要求认识情感上也常常是不一致的。
所有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的不一致。
在这种矛盾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孩子接受着两种不同的教育信息,自己的行动常常同时得到肯定与否定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
为了适应矛盾的环境,孩子就需要不断地将自己的认知行动进行心理调整,最终的结果是易使孩子形成两面性的人格,缺乏责任感,产生消极影响。
2.片面的家庭教育内容我国的教育方针中要求德、智、体、美、劳五育共同发展,这五育也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而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片面地追求学习成绩和分数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家长的眼睛就只盯着“智育”,把学习好当做好孩子的唯一标准,并且很多家长还为孩子设计了从小学到大学都要上重点的生活理想和轨道,忽视了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而不考虑孩子的智力水平、学习的品质、学习能力、身体条件等等,只是一厢情愿地将孩子往高考的独木桥上赶。
由于家长灌输给孩子的都是学习,而学习的目的与动机仅仅就是为了升学,再加上缺乏全面的教育,导致孩子缺乏远大的理想,缺乏对家庭、团体、社会的责任感而死啃书本。
缺乏各方面的实践活动,必然会导致孩子自理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的低下,很难经受住不良环境的考验。
3.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好吃懒做,只知索取而不愿付出辛劳,自私自利等等。
浅析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析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就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浅析。
首先,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孩子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此外,父母还可以适当引导孩子关注社会现实,了解社会变化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建立和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通过鼓励、支持和充分表扬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心里得到安慰和满足,从而建立自信心和勇气。
同时,父母还可以适当引导和帮助孩子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孩子从中不断学习和发展。
这些都能为孩子长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奠定基础。
最后,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通过启发孩子思考、让孩子自主决策和行动,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可以提前告诉孩子自己的任务和责任,让孩子自己规划时间,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来完成任务。
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资源,也让孩子接受自我约束的能力和学习力不断发展,为以后赢得更好的就业生涯奠定基础。
总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家庭教育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从小就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
家长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断了解、指导和支持孩子成长,做好家庭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小学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由于各种原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
下面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角度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家庭因素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合适,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比如过分严厉或溺爱。
2. 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离异等问题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对策:家长需要学会科学的教育方式,尊重和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有利于健康成长的成长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需要多沟通,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学校因素1. 学业压力大:学校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给小学生造成了过大的学业压力。
2. 教育资源不足:一些农村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差,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对策:学校应该减少对学生的考试压力,多元化评价学生的表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保障每个学生的教育权利。
三、社会因素1. 社会竞争激烈:社会竞争激烈给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 不良信息影响:网络、媒体等渠道传递的不良信息也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社会应该建立健康的竞争机制,让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加强对网络、媒体等渠道的管理,减少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影响。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合作,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家庭教育是指亲属、家人出于爱心和责任感而对后代进行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种社会化过程,它通过父母和孩子这一特殊的关系,传递和实现社会文明的各种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当代中国家庭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复杂化、重视效益性和综合性等各种趋势。
因此,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具体事例加以分析。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家庭是孩子情感发展的主要场所。
健康的情感品质可以帮助孩子积极地适应新环境,增强道德观念,降低攻击性和焦虑情感。
对于小学生而言,情感成熟对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在温馨的爱中成长,培育良好的情感状态,使之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分享、关爱他人,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事例】王涛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父母经常忙于工作,缺少时间陪伴他,因此他缺乏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某天,王涛建议家庭一起玩一个新游戏,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笑声不断,感受到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不再孤单。
从此,王涛变得听话,情绪更加平稳稳定。
2.提高独立自主性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成员对小学生的教育,应该采用尊重、支持和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在逐渐适应新环境中自由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管理,从而逐渐成长为具有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信的人。
【事例】小红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她的家庭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每当小红在做事情时遇到困难,家长总是先让她自己思考、努力尝试,当小红无法解决问题时才会引导和解决。
这种方式不仅让小红学会了自我思考的能力,还培养了她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3.传递良好的价值观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价值观的传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对小学生的言传身教,传递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影响着孩子今后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众所周知,小学生是社会中最为脆弱的群体之一。
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面临着很多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这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是小学生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的冲突、家庭暴力等不良家庭环境会给小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和不安全感。
建立和谐、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是保障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
家长应加强家庭教育,为孩子提供温暖和关爱,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扰和焦虑。
学校环境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学校,小学生面临着学业竞争、同学关系等各种压力。
有些学校过分强调学习成绩,给小学生带来了过重的负担。
学校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康、积极的学习氛围,在教育方法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压力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学校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加强同学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社会环境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给小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媒体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小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信息,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过剩和虚拟世界的困扰。
我们的社会也存在着竞争激烈、利益至上的现象,这些都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社会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保护,防止不良信息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并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
家长和学校也需要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和应对社会中的各种变化和困扰。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为了保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应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学校应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社会应提供积极健康的发展环境。
家长、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浅析王淑梅关键字:儿童心理健康[摘要]家庭教育方式、思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孩子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也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儿童;家庭;教育环境;心理健康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变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养育方式也随之改变。
独生子女在我国儿童中的比例逐年增加,独特的家庭教育环境,客观上给独生子女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
有专家认为,我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普遍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二是对长辈及他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冷淡,共处能力差。
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6岁儿童的心理调查发现:88%的儿童有不良行为,11%的儿童情绪抑郁、自卑,8.5%的儿童忧虑、紧张。
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社会化程度,还可能导致其成人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障碍。
因此,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育成长,已成为家庭教育关注的焦点,为其创设健康、积极、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1、家庭生活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并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一个健康的家庭,需要用爱来营造。
爱的教育是父母对孩子进行的最有效的教育。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儿童最需要的心理营养素就是“爱”。
作为父母,需努力给孩子营造爱的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爱护、以礼相待,为人处世通情达理,家庭氛围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这样才能给孩子留下和谐完整的印象,给孩子以信任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还要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父母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而不是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缩小了的成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语),尊重孩子的爱好,关心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志趣,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共享经验和成果,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了解。
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模式,让孩子在父母的鼓励与引导下,勇于探索追求,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形成活泼好奇、开朗大方、诚实谦逊的品格。
2、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儿童个性的缺陷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父母所造成的。
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应该为幼儿营造爱的氛围,其核心是对幼儿人格的尊重与友爱。
爱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造就儿童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然而,对孩子的尊重不等于放纵,关爱更不等于溺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权衡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对子女的教养态度。
现在许多家长都热衷于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实际上这样会使孩子失去实践的机会。
例:妈妈对明明说:“儿子,你是妈妈唯一的宝贝,是他*的一切,妈妈愿意为你做最大的牺牲。
”结果,明明4岁了,妈妈还是整天喂他吃饭,给他穿衣穿鞋。
明明上幼儿园了,他却这也不会做,那也不愿学,而妈妈还是一如既往的替他做事,渐渐地会使明明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他将面临一个陌生的世界,而逃避应负的责任,使他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
那么,父母怎么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才能有助于形成儿童的健康心理呢?日本性格心理学家诧摩武俊的研究证明:专制型家长要求孩子必须一切听从家长,用权力和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听命,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其实,长期在父母的高压政策下的孩子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有些幼儿可能变的更加依赖无主,有些则可能变的更加反抗、暴烈。
溺爱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致使孩子易形成任性、幼稚、反抗、神经质等心理特征。
放任型家庭中父母往往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养成孩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等心理,但这些孩子的创造力和社会性发展较好。
严厉型家庭中家长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认为必须全力以赴保证孩子的学业,为此无视儿童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设置许多清规戒律,并过多和过早地对孩子施行正规学业教育。
最近,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数次将火碱、硫酸倒向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致使5只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狗熊遭到不同程度的严重伤害。
作为一名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又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他的行为能用“好奇”来简单解释吗?其实,在刘海洋仅两个月大时,其父母就离异了,刘海洋由母亲抚养成人,在这个单亲家庭中,母亲过于注重儿子的学业,盼望儿子早日成材,而忽视了儿子的心理需求,长期不平衡的心理需求形成了刘海洋的不健康心理,刘海洋对狗熊的伤害行为,恰恰表明他缺乏同情心,冷酷,没有社会责任感,缺乏应有的公德和法律意识。
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导致的后果是多么不堪设想啊!在民主型家庭中,家长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家长与孩子能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对孩子不成熟的行为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使平等尊重与适当限制相结合,有利于儿童独立性、自信心与能动性的养成,具有直爽、亲切、爱社交、能与人合作、讲友谊、爱探索等特点。
因此,父母要爱孩子,理解孩子,并用合理、科学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来对待孩子。
民主权威型的教养态度是比较可取的教养态度,父母只有充分尊重孩子,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个性差异出发,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你所期望的教育效果,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家庭结构的变化。
家庭结构变化表现在单亲家庭不断出现,家庭结构的稳定性正在动摇,再婚率不断上升,伴随而来的是家庭的解体与重构。
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的离异,首当其冲使儿童的心理受到伤害,家庭的破裂使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乐园一下子被破坏,家庭给予儿童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一下子消失伴随而来的却是失去父或母,甚至失去双亲的痛苦,孩子成了父母的争夺对象,出气筒,或父母倾诉的对象或仲裁者,有时却又成了双亲遗弃的物品,这些都给孩子心灵以极大的创伤,使孩子容易形成变态心理和怪癖性格,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他们爱亲生父母,很难与继父母相处,因此,他们或结伙离家出走,或宁可流落街头也不回家,甚至打架、偷、抢,以发泄内心的情绪。
这都严重障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
有人曾对1095名儿童的家庭结构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中(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等原因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不在的家庭)的孩子,有心理健康问题者占13.8%,而完整家庭中有问题的孩子只占0.2%,充分说明健全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
而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使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乐园一下子被破坏。
破裂的家庭结构使父母无力教育自己的孩子,给儿童带来了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和感情冲突。
家庭缺乏温暖和关怀,致使他们失去了生活目标,容易形成变态心理和怪僻性格,如多疑、孤僻、冷漠、心神不定或神经质、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4、父母自身的素质。
父母自身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父母的思想作风、待人接物、赏罚褒贬等方面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痕,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成熟和健康发展。
很多研究成果都表明父母的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较大关系。
一般说来,若父母的文化素质高,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同时在孩子的学习上也能给予较好的指导。
相反,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管教水平也相对低,他们中一部分人受到“金钱万能”论的影响,在外不择手段地赚钱,在家用钱刺激孩子学习。
更有甚者,不仅自己不学习,而且不关心子女的学习,甚至只顾自己的娱乐而影响孩子的学习。
就心理素质而言,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言辞说教,因为儿童生活在一种与父母心理神奇的融洽、感应和参与的状态之中。
他们对父母内心的重大变化经常有迅速的反应,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
孩子在心理上甚至生理上的某些病态,往往可以在其父母的精神状态中找到原因。
5、父母对儿童的期望。
家长的期望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作用;从心理学来讲,期望是一种心理定势,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激励着儿童不断向前发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研究表明:敏育者的期望对受教育者有重大影响。
因此,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
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越大,就越能强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儿童意志品质的锻炼,形成远大的抱负。
但是,这种期望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合儿童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据报载,一对孪生姐妹竟然用老鼠药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要求她们一定要考上重点中学,而她们的成绩与重点高中的分数线相距甚远,父母平时又经常责骂她们成绩不好,却忽视了女儿成绩不好有多方面原因,没有和孩子沟通,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心,没有耐心和细心,一昧责怪和数落女儿,以至于被父母“贬”得无地自容后滋生的自卑感深深地笼罩着她们,于是就想到把父母整死以争取自由,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可见,如果家长盲目攀比,过分拔高对子女的期望,不但起不到积极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孩子屡遭挫折,丧失信心,形成消极心理。
科学合理的期望应该是长远与阶段目标相结合,还要联系孩子的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父母所要求孩子做到的应该是孩子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并在孩子遭遇挫折时不断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勇气和自信,这样逐渐提高要求,并且将父母的关心、爱护渗透其中,就会使孩子从父母长期的美好愿望中吸取力量,不断进取,从而促进和维护儿童心理健康。
二、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是治家、教子的基本条件。
家庭和谐的关键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父母双方。
因此,有责任感的家长为了家庭的幸福和子女成材,有必要认真研究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1、民主的家庭作风。
作为父母要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作风民主、和蔼可亲,这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极为有利而深刻的影响。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既是长辈,也是教师和朋友,切忌把社会角色带进家门;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子女,站在子女的角度,才能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千万不能按家长自己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拔苗助长;家庭内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切忌急躁、粗暴,尽可能热心肠、冷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务实的家庭行为。
儿童对于一种家庭教育环境的心理承受能力表现在他对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形象的适应和接受,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最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