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桥梁理论
国内外大跨径桥梁建设之悬索桥

国内外大跨径桥梁建设之悬索桥悬索桥是一种古老的桥型,起源于中国,革新于英国,发展于美国,广泛应用于日本。
它因具有跨度大、美观、架设方便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高强钢丝和优质材料的出现,架设工艺的改进以及计算理论和手段的不断完善,悬索桥正朝长、大方向发展,并因其在大跨度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成为现代大跨径桥梁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从1816 年,英国建成了第一座具有现代意义的悬索桥——跨径为124m、以钢丝做主索的人行吊桥起,工程界开始重视对悬索桥的理论研究。
1823年纳维尔发表了加劲梁悬索桥理论,认识到竖向挠度随着恒载的增加而减少。
到19 世纪末,悬索桥的跨度达到200~300m 。
1883 年列特和1886 年列维分别发表了弹性理论,这使悬索桥的跨径达到了500m 以上。
1888 年米兰提出了挠度理论,利用该理论分析的第一座桥是曼哈顿(Manhattan )大桥(主跨径为448m )。
到1931 年,挠度理论使悬索桥的跨度增大了一倍,且突破了l000m ,这就是跨越哈得孙河的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 大桥(主跨1067m )和旧金山金门(Golden Gate )大桥(主跨1280m )。
悬索桥的发展至今已有近200 年的历史,它是大跨径(尤其是1000m 以上的特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优美的造型和宏伟的规模,常被人们称为“桥梁皇后”。
1966 年英国塞文(Severn )桥的加劲梁首先采用流线型扁平钢箱梁,增大了桥梁抗风性能和抗扭刚度,且用钢量少、维护方便。
1970 年丹麦小贝尔特(Small Belt )桥的钢箱梁首先采用箱内空气干燥装置,增强了防腐性能。
跨径为世界第一的明石海峡大桥悬索桥的抗震设计成功地经受了1995 年日本神户大地震考验。
我国虽然很早就开始修建悬索桥,但是其跨径和规模远不能同国外现代悬索桥相比。
我国悬索桥发源甚早,已有3000 余年历史。
大跨度桥梁的设计要点及优化措施探讨

大跨度桥梁的设计要点及优化措施探讨摘要:我国公路交通体系迅速发展,不断完善,为提高经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桥梁作为公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交通系统中的占比较大,受限于我国复杂的地质环境,各类大跨度桥梁建设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必须掌握公路桥梁中大跨度桥梁设计重点,结合建设区域实际情况提出更为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案,保证公路桥梁中大跨度桥梁总体建设水平。
论文阐述了大跨度公路桥梁的设计要点,提出了改善大跨度公路桥梁设计水平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设计要点;优化措施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虽然桥梁设计水平有了相应提高,能够进一步缓解大跨度桥梁设计和运行中的问题。
同时我国当前桥梁建设施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想要进一步确保大跨度桥梁建设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保证桥梁建设工作具备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持久性的特点。
另外,对于桥梁设计工作人员来说,需要进一步完善桥梁设计的工作,将内部设计结构全面优化和完善,最终保障大跨度桥梁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一、大跨度桥梁特点概述随着我国城市基础建设日益完善,桥梁作为城市重要地标及交通纽带,起到关联城市、疏导交通、美化城市的重要作用。
我国南方城市很多都将桥梁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代表之一,如长江大桥、杨浦大桥等,这些都属于大跨度桥梁。
大跨度桥梁主要是指桥梁长度、宽度较大,并且在承载能力、稳定性等方面都较为突出,这也导致了大跨度桥梁在设计中的复杂性、系统性。
大跨度桥梁具有结构规模大、结构组织规划困难、承载能力强等特点。
如图1所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项目结构规模较大。
桥梁主体结构多为大跨度结构形式,从长度、宽度等层面都突显了桥梁主体的大气、宏观。
(2)在结构组织及规划方面也较为复杂:从大跨度桥梁主体结构可以发现,很多桥梁都需要对该桥体过渡节点进行设计,并根据桥梁实际长度、宽度等进行元素融入。
(3)施工难度高。
跨度越大,工程规模越大,施工难度越大,每个细节都要处理到位。
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小跨度桥梁中的应用

浅析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小跨度桥梁中的应用[摘要]把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井田坝大桥的实际施工过程,对该桥施工期间的线型、混凝土应力等内容进行有力的控制和调整,并确保在全桥建成以后桥梁的内力状态与外形曲线与设计尽量相符。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中小跨度桥梁;施工监控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101-03一、井田坝大桥施工监控特点井田坝大桥位于四川省s105线广元市青川县沙洲镇至木鱼镇段宝珠寺水库沙洲井田坝附近,其上部结构形式为52m+95m+52m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顶板下弯束、边跨合拢束采用 15s?15.2钢铰线,顶板非下弯束采用12s?15.2钢铰线,中跨底板束和中跨合拢束采用 15s?15.2钢铰线,边跨底板束采用 15s?15.2钢铰线,横向预应力采用 12s?15.2钢铰线,竖向预应力采用2s?jl32精轧螺纹钢筋。
(如图1)二、施工监控原则及依据1.施工监控、监测系统的目的通过施工监控,可保证各施工阶段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中结构线形、变位和各部位应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对施工过程结构状态的变化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优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质量。
2.施工监控、监测系统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d d60-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三、施工监控、监测的工作内容1.主要工作内容1)各梁段的变形及标高实施控制,监测箱梁中轴线平面位置和对梁体主要断面的应力进行跟踪监控。
2)对桥墩墩顶按主跨合拢顺序进行变形监控,使主桥建成后,在设计合拢温度下,桥墩线形垂直。
2.信息采集需要进行现场测定的参数主要包括:1)实际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参数;2)实际施工中的荷载参数;3)实际截面几何参数;4)挂篮刚度;5)实际环境参数。
以提高能力为目标忙学生的策略与环境--以“拱桥及大跨度桥梁”国家一流建设课程为例

第13卷第3期2021年5月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Vol.13No.3May2021dot:10.I3582/ki.1674-5884.2021.03.010以提高能力为目标忙学生的策略与环境——以“拱桥及大跨度桥梁”国家一流建设课程为例钟新谷,赵超,沈明燕(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要:以课程设计梯次递进,形成进阶、深化、精练,精准引导培养学生强烈的目标感,构建了培养学生执业能力、发展能力、创新意识的产出三阶分类和相应的评价体系,总体提出了忙学生的一流课程建设方案、教学设计关键要素。
论述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忙起来必先强教师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教学设计强教师、忙学生,过程考核忙教师的课程教学行为与环境,分析了一流课程建设需要学校配套的管理环境,说明了建设本科一流课程教师工作量与忙学生程度的实例,表明强教师、教师投入程度是建设一流课程的关键。
关键词:一流课程;忙学生;学生产出;强教师;管理环境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21)03-0052-04教育部教高*2019]8号文件指出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单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忙起来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与前提。
维护我国教育公平的高考,其重要功能之一是确保社会阶层的流动性*1],在高中阶段,学生为实现上大学目标,自觉或不自觉 忙起来。
进入大学后,学生为获得阶层流动所需的执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理应同样自觉或不自觉忙起来。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学生没有忙起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桥隧工理论知识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桥隧工理论知识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2题,每题1分,共82分)1.转子是异步电动机的( )部分。
A、传动B、旋转C、走行D、排风正确答案:B2.水泥用量多,水灰比大,养生湿度不足,混凝土( )就大。
A、抗拉力B、收缩C、膨胀D、强度正确答案:B3.下穿铁路桥梁、涵洞的道路应按照( )标准设置车辆通过限高、限宽标志和限高防护架。
A、站段B、铁路总公司C、铁路局集团公司D、国家正确答案:D4.桥梁上部结构包括()、桥跨结构、支座。
A、桥台B、基础C、桥面D、墩台正确答案:C5.有砟桥轨下枕底道砟厚度不应小于( ),直线段和曲线内股不应大于45cm。
A、35cmB、30cmC、25cmD、40cm正确答案:A6.桥台基础嵌入不易冲刷磨损的基本岩层少于( ),即为浅基桥台。
A、0.5mB、0.3mC、0.25mD、0.4m正确答案:A7.焊接车间焊工作业面积不应该小于()。
A、6 m2B、7 m2C、4 m2D、5 m2正确答案:C8.三相异步电动机异步的含义是( )。
A、三相电磁场异步B、旋转磁场与转子转速异步C、三相电流异步D、三相电压异步正确答案:B9.道德是人们用来( )别人和自己言行的标准与尺度。
A、评论B、比较C、评价D、判断正确答案:C10.( )不属于听觉信号。
A、机车、轨道车的鸣笛声B、号角C、信号灯D、响墩发出的音响正确答案:C11.液压传动是依靠( )来传递动力的。
A、油液的流动B、油液内部的压力C、活塞的运动D、密封容积的变化正确答案:D12.力的分解也可利用()。
A、平行四边形法则B、直线法则C、多边形法则D、三角形法则正确答案:A13.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 )的重要结构部件。
A、墩台B、桥台C、底板D、下部结构正确答案:D14.维修长度单线隧道为全长,双线及多线隧道为全长的()。
A、1.5倍B、1.2倍C、1倍D、1.1倍正确答案:B15.以下有关涂料调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大跨度桥梁(高等桥梁理论)

大跨度桥梁现状与展望
内容简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大跨度桥梁发展与现状 FRP材料在大跨度桥梁结构中的应用 大跨度桥梁的关键构造及减振措施 桥梁美学考虑 新世纪即将新建的大桥工程 未来的桥梁
3
大跨度桥梁现状与展望 同济大学 大跨度桥梁教研室
一大Biblioteka 度桥梁现状大跨度斜拉桥发展与现状
大跨度悬索桥发展与现状
大跨度桥梁现状与展望 同济大学 大跨度桥梁教研室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研 究
第 二 部 分
大跨度桥梁的计算理论
同济大学 肖汝诚 主讲
生
课
程
1
大跨度桥梁现状与展望 同济大学 大跨度桥梁教研室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研 究
为 什 么 要 学 习
大跨度桥梁的计算理论?
第一讲:
大跨度桥梁现状与展望
2
生
课
程
大跨度桥梁现状与展望 同济大学 大跨度桥梁教研室
大跨度协作体系发展与现状
大跨度拱桥发展与现状
4
研发大跨度深水深基础桥梁建造技术

研发大跨度深水深基础桥梁建造技术作为现代桥梁施工中最重要的技术大跨度桥梁施工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例如施工工期较短、对应用空间要求小以及对交通不产生过大影响等。
目前国内的大跨度桥梁施工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缺陷,其中包括施工人员素质不高、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等。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桥梁施工工程的质量、控制建设成本,施工人员工须要掌握各类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要点。
深圳港海湾大桥主桥采用三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主塔高122.8米,是目前世界最高的三塔单索面混合梁斜拉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跨海大桥。
海湾大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该项目是我国首次在跨海大桥基础工程建造中应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无碴轨道施工等新技术。
它的建设为我国桥梁建设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为深水港建设提供了新的选择。
该项目首次将深水港建设中的特殊需求转化为技术创新,在深水港建设中应用了多项新技术和新工艺,如无碴轨道施工技术、超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技术等,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一、项目简介海湾大桥位于深圳市盐田港后方陆域,主桥采用三塔单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主跨长度为1016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跨海大桥。
海湾大桥桥址区海域流速较大,地质复杂,海底地形地貌多变,在主桥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的技术难题有:(一)主桥基础施工采用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二)主桥基础采用的无碴轨道施工技术;(三)主桥钢桁梁制造安装技术等。
海湾大桥作为我国第一座大型跨海桥梁,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跨海大桥。
它的建设对我国跨海桥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海湾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跨海大桥,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项目负责人、中铁大桥局集团副总工程师何江川介绍,深圳港海湾大桥项目的建设是中国桥梁建设领域的一次突破,为深水港的建设提供了新的选择,为我国桥梁建设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
深圳港海湾大桥作为深水港核心工程,其基础工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
研发大跨度深水深基础桥梁建造技术

一、绪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
大跨度深水深基础桥梁作为重要交通载体,在跨越江、海、湖等水域时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深水深基础桥梁建造技术还能为我国海洋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提供有力支持。
二、大跨度深水深基础桥梁建造技术(一)深水基础施工技术:研究新型桩基、沉井、钢管桩等基础形式,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钻孔桩施工技术:钻孔桩是一种在深水或复杂地质条件下常用的基础形式。
施工过程中,先在水面下钻挖一个孔洞,然后将钢筋混凝土桩吊入孔中,最后灌注混凝土形成桩基础。
钻孔桩施工技术的关键在于控制钻孔精度、防止孔壁塌陷、确保桩身质量等。
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钢板桩围堰是一种常用的深水基础施工方法,适用于深水、流速较大的水域。
施工过程中,先在水中打入钢板桩,形成一个封闭的围堰,然后在围堰内部施工基础结构。
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的关键在于确保钢板桩的打入深度、围堰的密封性以及基础施工的安全性。
锁口钢管桩围堰施工技术:锁口钢管桩围堰是一种在深水、岩层地质条件下常用的基础施工方法。
施工过程中,先在水中钻挖钢管桩的孔洞,然后将钢管桩插入孔中,并采用焊接或锁口方式连接。
锁口钢管桩围堰施工技术的关键在于钢管桩的插打精度、孔壁稳定性以及围堰的整体稳定性。
双壁钢套箱围堰施工技术:双壁钢套箱围堰是一种适用于深水、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施工方法。
施工过程中,先在水中组装双壁钢套箱,然后将套箱下沉至设计位置,并在内部施工基础结构。
双壁钢套箱围堰施工技术的关键在于套箱的组装、下沉及密封性控制。
钢吊箱围堰施工技术:钢吊箱围堰是一种适用于深水、大型基础工程的基础施工方法。
施工过程中,先在陆地上预制钢吊箱,然后通过吊装设备将钢吊箱安装到设计位置,并在内部施工基础结构。
钢吊箱围堰施工技术的关键在于吊箱的预制质量、安装精度以及基础施工的安全性。
(二)深水深基础大跨度钢桁梁施工技术:是在水域环境中针对大跨度钢桁梁结构进行安装和施工的一整套技术方法。
大跨度桥梁抗震分析中的整体有限元法及其应用

大跨度桥梁抗震分析中的整体有限元法及其应用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桥梁工程的重要性 (2)2. 抗震分析的意义与挑战 (3)二、有限元法概述及其在桥梁抗震分析中的应用 (4)1. 有限元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6)1.1 有限元法定义与发展历程 (7)1.2 基本原理与计算步骤 (8)2. 有限元法在桥梁抗震分析中的应用现状 (9)2.1 应用范围及优势 (10)2.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1)三、大跨度桥梁整体有限元建模与分析方法 (13)1. 整体有限元建模流程 (14)1.1 模型建立前的准备工作 (15)1.2 模型建立过程及参数设置 (16)1.3 模型验证与校准 (17)2. 大跨度桥梁整体分析方法 (19)2.1 静力分析方法 (21)2.2 动力分析方法 (22)2.3 抗震性能评估指标 (23)四、大跨度桥梁抗震分析中的关键技术与策略 (25)1. 地震波输入与选择 (27)1.1 地震波特性分析 (28)1.2 地震波输入方法比较与选择 (29)2. 结构损伤评估与修复策略 (30)2.1 结构损伤识别技术 (32)2.2 损伤程度评估方法 (34)2.3 修复策略与建议 (35)一、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介绍了大跨度桥梁抗震分析中的整体有限元法及其应用。
整体有限元法是一种将结构划分为多个单元,通过离散化的方法对整个结构进行建模和求解的方法。
在大跨度桥梁抗震分析中,整体有限元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能够有效地模拟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过程,为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档首先介绍了大跨度桥梁的基本结构特点和抗震要求,然后详细阐述了整体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包括单元划分、刚度矩阵和边界条件设置等。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运用整体有限元法对大跨度桥梁进行抗震分析,以及如何根据分析结果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对整体有限元法在大跨度桥梁抗震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大跨度施工桥梁控制

• 斜拉索张拉索力与理论预报值的相对误差应控制 在2%以内; • 挂篮定位标高与预报标高之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 • 斜拉索张拉完后,如梁端测点标高与控制预报标 高之差超过4厘
米,需研究调整方案,确定索力调整措施。
测量值和控制措施
观测变量为:标高、索力、塔顶水平位移、主梁及塔 身的局部温度场和应力场;混凝土徐变系数和弹性模 量测试试验;在悬臂浇筑之前对挂篮进行了现场预压 试验。 控制措施:斜拉索的索力及梁段的立模标高。
参数估计计算原理
影响方程
待估计参数
Z A (S)
可测量变量
调整影响函数
优化目标方程
实际测量值
预计测量值
约束条件
J min f (Z - Z) min f [Z - A(S)]
优化目标
优化目标函数
si si max (i 1,2,,r)
参数估计方法分类
一类是基于误差最小化的算法,如最 小二乘法
施工操作误差的累计误差较大 • 斜拉桥设计规范中把施工控制作为实现设计目
标的必要措施
二.施工控制的思路
开环施工控制——适用于简单桥梁或非循 环式施工桥梁
反馈施工控制——适用于结构参数比较稳 定的桥梁
自适应施工控制——适用于循环式施工桥 梁
目前尚没有一种算法可直接用于施工控制, 控制方法只是一种思路的应用
的影响非常明显, 钢梁的抗拉、抗压能力均较强。
大跨度钢斜拉桥控制对策
在确定施工控制目标时,一般使用无应力状态法。 由于梁段间相对位置不能调整,某一梁段的误差除影
响本节段外,误差的趋势还将影响以后的梁段,因此, 拼装阶段的线形是控制的主要目标,必须在下一节段 拼装前通过斜拉索索力的调整来纠正已建成梁段的线 形误差,而将索力控制在一定误差范围内。
大跨度桥梁工程施工控制方法分析

大跨度桥梁工程施工控制方法分析摘要大跨度空间结构是目前建筑工程中发展最快的结构类型之一。
大跨度建筑以及作为以大跨度为核心的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情况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建筑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施工是形成建筑工程实体的一个具体过程,也是决定该工程的最后质量的关键一个最为的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施工方法;工程项目;质量控制1 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的发展1.1 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的发展历史大约是在19世纪中期以前的时候,绝大部分的桥梁都是采用的支架施工的方法。
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主桥梁一直都是处于在一个无应力的状态下。
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现在桥梁的跨度的不断增大,特别是需要跨越大江大河,支架式施工变的相对比较困难,不太可能,也不太实现了。
在这中情况下,出现了悬臂桁梁的的施工方法,在悬臂桁梁的施工中的应力与实际施工中的应力一致。
悬索桥成为了19世纪20年代中期采用的最多的大跨度桥型。
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随着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挂篮悬臂浇筑混凝土的无支架施工方法随即诞生,随着这种施工控制方法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大跨度桥梁的建设的发展。
1.2 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外很多的发达国家已经将桥梁的施工控制工作纳入了施工管理工作了。
控制方法从以前的人工测量,分析和预报发展到现在的自动监测,分析和预报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趋向自动化的发展。
现在许多的发达国家除了重视施工中的控制以外还比较重视桥梁服役状态的控制工作。
智能控制即将是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的发必然展趋势。
2 大度桥梁的施工控制的重要性自架设体系施工方法是将桥梁分结构的进行施工。
这种施工的方法的使用使桥梁的结构在整个施工中都处于较为复杂的内力与移动的变化状态,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桥梁的安全,为了安全可靠的建好每一座桥梁,施工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施工控制的目标就是使桥梁的线性和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同样,这也是衡量一座桥梁的质量的一个标准。
大跨径桥梁复习内容

2017秋《大跨径桥梁》复习2概念1、剪力铰剪力铰是相邻两悬臂互相联系的构造部分。
特点是只承受传递剪力而不承受传递弯矩。
作用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各单元可以共同受力,相邻悬臂的端点挠度一致,还可保证相邻悬臂能自由伸缩和转动。
2、结构次内力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结构因受到强迫变形(挠曲变形或轴向伸缩变形),所以在结构多余约束处产生多余的约束力,从而引起结构附加内力,统称为结构次内力(或称二次力).3、预应力初预矩预应力钢筋合力与偏心距的乘积预加力在每个截面上对重心轴所产生的弯矩值4、等效荷载法连续梁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可按单跨简支计算。
但计算内力时,仍应按连续考虑。
5、斜拉索的垂度效应拉索为柔性索,在索的自重作用下有垂度,垂度对索的受拉性能有影响,同时索力大小对垂度也有影响。
(为了简化计算,在实际计算中索一般采用一直杆表示,以索的弦长作为杆长.关健问题是考虑索垂度效应对索的伸长与轴力的关系影响。
等效弹性模量:索的伸长量包括弹性伸长和克服垂度的伸长,可用等效弹性模量的方法,在弹性伸长公式中计入垂度的影响.6、部分地锚式斜拉桥在双塔三跨式或独塔两跨式斜拉桥中,由于某种原因边跨相对主跨很小时,可以将边跨部分拉索锚固在主梁上,而部分拉索布置成地锚式。
部分地锚式斜拉桥结构受力介于自锚和地锚结构体系之间,跨中一部分主梁受拉,其余均为受压.7、地锚式斜拉桥地锚式斜拉桥的斜拉索一端锚固在主梁上,另一端锚固在山岩上或通过塔顶改变方向后锚固在河岸的地锚中,当桥位处两岸地基为坚硬的岩石时可以考虑地锚式斜拉桥的方案。
地锚式斜拉桥主梁受拉,斜拉索的轴向力靠锚碇来平衡.经济指标差,施工方法复杂,因此只有当地形比较特殊或者出于桥梁造型需要时才会可能被选用。
8、端锚索斜拉桥边跨最外侧的斜拉索一般应锚固在主梁的边墩支承面,或接近边墩支承截面,称之为端锚索.9、辅助墩为解决端锚索的疲劳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边跨主梁对中跨主梁的锚固作用,在大跨度斜拉桥边跨设置辅助墩,除端锚索外,使多根跨内斜拉索锚固在支承上,均具有端锚索的功能,这就分摊了端锚索的应力变化幅度。
大跨度桥梁理论

答:1、多多罗xx技术特点:①采用混合梁技术。
中间墩支撑着中间梁。
边跨外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通过和钢梁连接来支撑其他边跨和中跨,从而形成混合梁体系。
这些边跨设计为短小的沉重的,并且具有足够的刚度,来支撑长但轻的中跨,并维持足够的刚度。
②斜拉索在两个主塔间形成多扇面线性,在倒Y形塔顶单锚点,从而提高梁的抗扭刚度。
③塔和梁的组合形状,特殊设计的索面,以及空气动力稳定性来保证结构的独立性。
④在安装梁时水中没有设置临时墩。
在悬臂前端采用运输起重机从海面上将梁体直接吊起。
这个工作依赖于边梁和塔处主梁之间的平衡。
2、增加中跨的可行性原因:斜拉桥优点:①当中跨达到1300m时,在经济效益和结构特点方面斜拉桥和悬索桥没有明显差异。
②当斜拉桥中跨达到1000m时,非线性影响不大。
这说明常规的中跨500m斜拉桥和1000m斜拉桥相差不大。
③悬索桥需要锚碇。
因此大跨度的斜拉桥比悬索桥要经济。
可行性A建造1300米的跨径斜拉桥没有任何构造上和经济上的问题,所以可以适当增加斜拉桥的跨径.B中间跨在1000米以下的斜拉桥的截面内力和位移没有非线性增加的趋势,这预示着传统的斜拉桥中跨达到500米的设计是可能的.C1300米以下的悬索桥和斜拉桥的结构、经济特性没有明显的差异①斜拉桥存在轴力。
②从500m到2000米,悬索桥的竖向弯矩大于斜拉桥。
③700m处主轴的水平弯矩二者相同,之后悬索桥较高。
④竖向挠度在1100m时二者相同,1100m以下悬索桥较高,1100m以上斜拉桥较高。
⑤700m以下二者的水平挠度相同,之后斜拉桥较高。
⑥总用钢量在1500m以下时基本相当。
3、斜拉桥按目前水平可以做多大通过索的制作方法的改进,锚碇和挖掘方式的进步,结构分析功能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对结构体系更多的认识,实验的研究和技术的进步,以我们现在的水平,建造2000m级别的斜拉桥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
有的学者研究发现,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修建4000m的斜拉桥也是可行的。
大跨度桥梁空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

压力与其速度之 间的关 系 , 们开始 认识到平 均风 的作 用 ; ) 人 2 阵 截 面 外 , 他 各 种 非 流 线形 断 面都 有 发 生 横 流 驰 振 的可 能。 他 将 其
风效 应 。17 年 1 月 2 t英 国 的 T yR iB i e 一 阵 大 风 这一问题抽象为单 自由度线性弯曲振动 问题 , 89 2 8E , a a r g 在 l d 并得 到著名的登哈 中倒 塌 , 当时 的 风速 大 约 在 3 s 3 s然 而 大 桥 的 设 计 风 托判据。16 年 S rtn对正方形截 面进行 了试验研究 , 0m/~ 5m/, 93 cuo 根据他
第3 6卷 第 1 1期
・
29 ・ 0
2 0 10年 4月
山 西 建 筑
S A H NXI ARCHI TEcr uRt
Vo . 6 No 1 I3 . 1 Ap . 2 0 t 01
文章编号 :096 2 (0 0 1 —2 00 10 —85 2 1 )10 9 .2
究 的时段内不随时间变化的平均成分 和随时间变化 的脉动成 分, 流驰振是由升力 曲线 的负斜 率所 引起 的发散 性弯 曲 自激 振动 。 这种负斜率使得振动过程 中结构位 移始终与空气力 的方 向一致 , 称 为 平 均 风 和 脉动 风 。平 均 风 常用 于 风 荷 载 问 题 , 动风 则 用 于 脉
形成不稳定振 动。而尾流驰振则 由绕 桥 梁 结构 的风 致 动 力 响应 。脉 动 风 特 性 主 要 包 括 湍 流 强 度 、 流 结构不 断从外界吸取能量 , 湍 尺度 、 湍流功率谱 密度 、 流的空间相关 特性等。由于桥梁是建 过前方结构 的波动性 来流激发 下游结 构物产生 的振动 。对横流 湍
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单元动态化施工技术研究

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单元动态化施工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3-02-03T07:12:44.00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9月第18期作者:胡海[导读] 在无砟轨道施工阶段通过单元验证修正模型精确度,达到后续单元理论计算精准指导实际施工的目的,最终实现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施工精度毫米级的要求,可为今后类似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胡海(广东路宏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佛山 528100)摘要:对广佛环城际铁路东平水道特大桥(96+176+96)m矮塔斜拉桥无砟轨道施工进行了方案研究,为确保成桥后无砟轨道施工精度,提出了一种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分阶段单元化动态化线性控制施工技术,分别在主梁施工阶段、桥塔施工阶段、拉索施工阶段及“二恒一”施工阶段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际数据对比修正计算模型,使模型计算值与现场实际变形值相吻合,在无砟轨道施工阶段通过单元验证修正模型精确度,达到后续单元理论计算精准指导实际施工的目的,最终实现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施工精度毫米级的要求,可为今后类似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跨度无砟轨道分阶段单元化动态化1 工程概况广佛环城际铁路东平水道特大桥主桥设计为(96+176+96)m双塔双索面PC矮塔斜拉桥。
采用塔梁固结、墩梁分离的结构体系,主梁为三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斜拉索采用交叉锚、双索面扇形布置。
斜拉桥主跨跨越东平水道,东平水道属北江水系,为国家规划Ⅱ级航道。
该桥是目前国内城际铁路最大跨度的矮塔斜拉桥,线性控制是施工中的关键,而无砟轨道施工[1]又是线性控制的重要环节。
2 无砟轨道线性控制施工技术2.1 传统工艺及存在问题目前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线性控制多采用传统预压方式,也有部分采用模拟计算、一次性浇筑方式。
第1种方式通过预压得出实测变形值,根据实测变形值对设计变形值进行修正,进而在无砟轨道施工中通过设置预拱度进行线性控制。
桥梁抗风的原理及方法论文

桥梁抗风的原理及方法论文【摘要】桥梁截面模型的有限性问题;有效主梁界面的抗风问题;钢梁桥的涡振问题;山区桥梁的抗风问题;细长杆件的抗风问题;施工阶段桥梁的斗振问题;大跨度桥梁的抗风理论;阻尼比的确定等等问题都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难题,未来的道路里会有很多的坎坷,很多的困难。
一、桥梁抗风研究的意义、方法和问题1.1、意义1.1.1、抗灾害回顾1940年以来世界上主要的桥梁风害的情况,其中典型的桥梁(Tacoma桥)被风摧毁的事故,引起了世界桥梁工程师的注意,指出风对桥梁破坏的严重程度。
对于桥梁风害的情况,回顾桥梁的被风摧毁事故,其中最早可以追溯到1818年,苏格兰的一座桥,首先因为风的作用而遭到毁坏。
之后,到1940年,相继有11座桥因风的作用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
其中英国的苏格兰的Tay桥的倒塌造成了75个人死亡的惨剧。
此外,还有一些桥梁因风的作用而产生明显的振动。
其中,美国的金门大桥于1951年对其进行实测时,发现该桥在8~9级风力的作用下,主梁四分之一跨径处的最大的竖向位移值达到了17m。
如此强烈的振动,给桥梁结构的疲劳寿命和行车安全等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1962年到1983年间,日本的一座简易的人行吊桥和一座正在架设中的桁架桥相继遭到风毁。
斜拉桥和悬索桥方面,日本的石狩河口桥和加拿大的Hawkshaw(LongsCreek)桥等相继因风振导致了桥梁的加固。
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的明港西桥港上发现风雨激振的现象,以及在我国的西堠门大桥一直存在的涡振的问题,对桥梁的正常使用和寿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1.1.2、大桥的抗风风对大跨桥梁的作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作用,它受到风的自然特性、结构的动力特性还有风和结构的相互作用等三方面的约束。
大跨度的风致振动包括颤振、驰振、涡振、抖振这四种类型,其中颤振是最危险的一种振动的形式,一旦发生将使整座桥梁发生坍塌破坏,因此,研究大跨桥梁抗风稳定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研究大跨桥梁的颤振稳定性。
大跨度桥梁的稳定理论-3

(12-10)
3.2等截面圆弧拱在均布径向荷载作用下的屈曲临界荷载
下面以双铰拱为例,讨论受均布径向荷载的等截面圆弧拱的屈曲临界力的计 算。 双铰圆弧拱在径向荷载 q 作用下(图 12.3),其拱截面弯矩
(同济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
M N v qR v
d 2v k 2v 0 2 d
2 2 2
0 A
0 B
(12-27)
(12-28)
3.3 圆拱的面外稳定(续)
E Iy 其中: 为弯、扭刚度比例系数。 GJ (同济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 )
当式(12-28)确定的 qcr 比相应面内失稳临界荷载 为小时,圆拱先出现侧倾失稳。 对于宽跨比较小的拱桥, 侧向刚度相对较小和单承 重面拱桥, 都有可能发生侧倾弯扭失稳, 在设计时必须 对这类结构进行侧稳验算。
3.2等截面圆弧拱在均布径向荷载作用下的屈曲临界荷载(续)
临界荷载值为:
式中
E IX 2 E Ix q cr 3 ( 2 1) K 1 3 (12 -17) R R (同济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 2 K1 2 1
(12-18)
K1 称为拱的临界荷载系数 (或稳定系数 ),与夹角α 有关。 式(12-17)也可写成中心受压直杆的欧拉公式的标准形式
f 1 l 5
1.522
R 51.765
I y 0.4798 m4
2 2
G 1.4 107 kN / m 2
由式(12-54)易得: q cro
=1571.2 kN/m R 3 2 ( 4 2 2 )
2
4
J 1.0111 m4
q cr q cro
大跨度桥梁抗风措施研究

大跨度桥梁抗风措施研究吴志勤;何超【摘要】桥梁风害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桥梁应具有抵抗风作用的能力,风对桥梁的作用不单纯是平均风的静力作用,特别是大跨度桥梁,其柔性较大,设计时必须考虑颤振、抖振、弛振等空气动力问题.分析总结了以往的桥梁风毁事故,研究了风对桥梁结构的作用及其对策,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5页(P65-69)【关键词】大跨度桥梁;颤振;抖振;弛振【作者】吴志勤;何超【作者单位】南京先行交通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16;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8.141879年12月,英国的Tay桥遭受暴风雨袭击,85跨铸铁桁架中的13跨连同正行驶于其上的一列火车一起坠入河中。
1940年秋,在19 m/s的8级大风作用下,美国华盛顿建成仅4个月的塔科马峡谷悬索桥发生强烈的扭转振动。
桥面的扭转振动不断增大,发展到±45°的扭角时,吊索被逐根拉断,桥面折断坠落入峡谷中。
塔科马大桥的风毁引起了国际桥梁工程界和空气动力界的极大关切,并开展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风洞实验研究。
事故发生后的调查表明,自19世纪初以来已有10座桥梁遭到了风毁,桥梁风害也由此被纳入到桥梁设计内容中来。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通过吸取教训,改进主梁断面形状后,大跨度桥梁又得到蓬勃发展,美国、日本和丹麦等国先后建成了主跨在1 km以上的大跨度悬索桥,其中日本1998年建成的明石海峡桥主跨达1 990.8m。
随着大跨度桥梁建设的日益兴起,桥梁抗风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大跨度桥梁设计方面所关注的焦点。
有记录的桥梁风毁事故发生于1818年,在狂风作用下,苏格兰的Dryburgh Abbey桥遭到毁坏。
直到1940年,世界范围内先后有12座桥因风的作用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见表1。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关键问题分析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关键问题分析摘要: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很容易导致连续刚构桥梁出现应力变化或位移变化等,因此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施工实施有效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首先说明了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方法,然后分析了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关键问题,最后详细探讨了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成果。
关键词: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挂篮;合龙段一、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方法(一)经验法这种方法的数据资料,是在平时实践过程的积累总结,比较准确可靠。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这些数据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理论计算法理论计算法推理严谨、概念清晰,与实际相结合。
它又包括综合分析法与叠加法。
1、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是比较全面的方法,能够对结构模型一次性建立,对结构分析重点数据能够一次性输入。
这种分析法能够排除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够综合考虑非线性问题,通过结构计算分析程序对结构状态进行确定,进而对施工的预拱度进行确定。
然而,这种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必须通过专业软件,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但是,软件分析出的结构后期混凝土收缩徐变情况,与实际情况相比不太相符,导致不能经常运用。
2、叠加法分析线性系统、受非线性影响不大的结构系统经常使用叠加法。
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中,非线性对挠度计算影响很小。
大跨连续刚构预拱度的设置实施过程中,对结构变形的各个因素应有足够的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不必考虑,最后计算值相加。
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不容易出现错误,然而计算量比较大。
二、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关键问题分析(一)主梁控制截面应力检测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中主梁截面产生的应变是主要控制内容,能够直接反映出主梁的受力状态,是评价结构安全的主要控制指标,目前主要是通过在主梁内部预埋应变测量设备,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应变计要选择稳定性好、适用于长期观测。
根据连续刚构桥的受力特点,应力计主要分布在桥墩顶、跨中和1/4跨位置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
1、多多罗xx 技术特点:
①采用混合梁技术。
中间墩支撑着中间梁。
边跨外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通过和钢梁连接来支撑其他边跨和中跨,从而形成混合梁体系。
这些边跨设计为短小的沉重的,并且具有足够的刚度,来支撑长但轻的中跨,并维持足够的刚度。
②斜拉索在两个主塔间形成多扇面线性,在倒Y 形塔顶单锚点,从而提高梁的抗扭刚度。
③塔和梁的组合形状,特殊设计的索面,以及空气动力稳定性来保证结构的独立性。
④在安装梁时水中没有设置临时墩。
在悬臂前端采用运输起重机从海面上将梁体直接吊起。
这个工作依赖于边梁和塔处主梁之间的平衡。
2、增加中跨的可行性原因:
斜拉桥优点:
①当中跨达到1300m 时,在经济效益和结构特点方面斜拉桥和悬索桥没有明显差异。
②当斜拉桥中跨达到1000m 时,非线性影响不大。
这说明常规的中跨500m 斜拉桥和1000m 斜拉桥相差不大。
③悬索桥需要锚碇。
因此大跨度的斜拉桥比悬索桥要经济。
可行性
A 建造1300 米的跨径斜拉桥没有任何构造上和经济上的问题,所以可以适当增加斜拉桥的跨径.B中间跨在1000米以下的斜拉桥的截面内力和位移没有非线性增加的趋势,这预示着传统的斜拉桥中跨达到500米的设计是可能的.
C1300米以下的悬索桥和斜拉桥的结构、经济特性没有明显的差异
①斜拉桥存在轴力
②从500m 到2000 米,悬索桥的竖向弯矩大于斜拉桥。
③700m 处主轴的水平弯矩二者相同,之后悬索桥较高。
④竖向挠度在1100m 时二者相同,1100m 以下悬索桥较高,1100m 以上斜拉桥较高。
⑤700m 以下二者的水平挠度相同,之后斜拉桥较高。
⑥总用钢量在1500m 以下时基本相当。
3、斜拉桥按目前水平可以做多大
通过索的制作方法的改进,锚碇和挖掘方式的进步,结构分析功能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对结构体系更多的认识,实验的研究和技术的进步,以我们现在的水平,建造2000m 级别的斜拉桥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
有的学者研究发现,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修建4000m 的斜拉桥也是可行的。
二、大跨度斜拉桥设计包括哪些方面,每方面各有哪些要点?
1、结构体系:
①锚定方式;② 混合梁的选择;③ 梁的截面是否符合空气动力学;④ 约束方法和约束条件;⑤ 纵向的弹性节点支座设计;⑥ 塔高设计;⑦ 景观设计。
2、抗风设计:
①全桥模型风洞实验;② 结构体系的空气动力稳定性;③ 包含地形的全桥模型风洞实验;④ 塔在施工工程中施工机械的空气动力学稳定性;⑤ 索的颤动的控制。
3、抗震设计
①全桥系统的抗震;② 长周期的地震的观测与分析。
4、结构极限xx 设计
①稳定性分析(整体稳定性分析、局部稳定性分析);②抗疲劳设计
5、基础设计
①持力层的选择;② 抗震设计;③ 抗倾覆,抗滑;④ 基底承载力计算。
6、x x 设计:
① 受力分析;② 景观设计
7、斜拉索设计:
①斜拉索外形的美学设计;②抗弯曲疲劳研究;③PE护套上压有凹坑的斜拉索的基本特性研究
三、明石海峡大桥的技术特点以及从可行性研究到设计的过程。
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
1、XXXXXX技术特点:
①被设计为主跨跨度最大,总长度最大的悬索桥。
②2 个主墩设置在深海和高强度洋流的地方,采用下沉围堰法建造为扩大基础。
通过新的抗震设计方法使所有的基础设计为可以承受严重的地震。
另外采用低热水泥,和多种混合的混凝土。
③主塔达到297m,风的作用较大。
要求能够精确地控制施工过程。
④主缆采用PPWS方法施工,使用的材料为高强电镀钢丝,强度提高到
1 800N/mm
2 。
⑤大桥加劲梁为桁架式,可以不影响通航。
其空气动力学稳定性经过了反复验证。
2、设计过程
① 1970 年前的历史:
早在19 世纪80 年代就有了建造跨越Seto 内陆海的大桥的设想;到
1889年5月,一个议员首次提出了建造内陆海大桥的方案,该方案并没有技术支持。
1940年,Chujiro Haraguchi基于对金门大桥的研究,提出建造连接
Tokushima和Kobe的大桥,但二战的炮火暂停了这个计划。
1955 年5 月悲剧的发生导致了政府重新考虑建造方案。
在1959年,MOC开始研究,并讲他们的研究结果提供给JSCE
在1967年,JSCE发布了工程技术的报告,并提交给MOC和JNR
1970 年7 月1 日,该项目通过法规正式确立。
②1970 年后的历史:
初步研究:
进行了抗风设计,制定了抗风标准;进行抗震设计,稳定性设计;列车走行性研究;大规模水下基础研究;海上作业平台的开发;海底开挖方法的研究;船只安全设置;社会经济研究。
施工准备
恢复施工做的准备
桥梁的设计方案从公铁两用桥变更为公路桥。
③神户地震后:
桥梁中心线有轻微的倾斜,
2、3 号墩之间距离和3 号墩和4号桥台距离分别伸长了
0.8 和
0.3m 。
1 号桥台和4 号桥台之间的距离扩大了
1.1m,使缆的线性比设计值上升了接近
1.3m 。
3、启示:
①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长期的、艰辛的。
②根据时代条件的不同,桥梁的设计方案可能会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
③经济、交通、自然、以及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对桥梁的设计有巨大影响
四、大跨度桥梁设计包括
1 、自然条件:
①地形地貌的影响
②风力的作用:
需要按照1 50年重现期反算来确定抗风标准。
③地震:
根据当地一定范围内地震历史来确定抗震标准。
④跨海大桥还要考虑海洋因素。
浪高,流速等要考虑在内。
⑤地质条件:选择持力层,进行基础设计。
2、社会与环境因素:
① 经济条件:桥的造价应小于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②社会条件:
周边环境的规划直接影响引桥的展开方式。
③环境条件:
进行环保评价,确定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交通(航运、车流量)状况;渔业要求;土地利用情况;城市化状况;人口数量
2、主墩最终决定设置为直接基础,具有圆形截面,采用沉箱施工法。
考虑到当地海底的沙石环境,改进了挖掘和基础放置的方法。
3、边跨长度最终确定为960m,这样使得两边的锚碇容易放置。
2个基础由于所处地质环境的不同,二者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
其中1 号桥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基础。
4、新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使明石海峡大桥经受住了神户地震的考验。
5、低热水泥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对于不同下部结构,采用几种不同的混合方式,以达到要求的强度和质量。
6、主塔采用钢制成。
阻尼器在施工当中被装到塔上,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不同的部分。
并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7、主缆采用高强钢丝,每根主缆由290束,每束有127丝,钢丝采用1800N/mm2。
在缆中设置除湿机,防止锈蚀。
8、采用桁架加筋梁。
它具有较好的空气动力稳定性,并且便于施工。
改进的施工方法由于不影响航运而在日本得到推广。
9、景观方面:强调其可靠性,前瞻性,并考虑到了光影效果。
10、该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悬索桥。
其结构体系为三跨双角钢桁架加筋梁悬索桥,索跨为960+1991+960。
六、XXXXXX的技术进步体现在哪里?
1、用大型边界层的风洞实验来进行抗风设计;
2、抗洋流的沉箱锚固系统:采用停泊处的绞盘来提供巨大的拉力,通过大直径的钢丝
的快速连接、沉
重的下沉物和控制系统来进行快速而可靠的施工。
3、低热水泥和各种混凝土的使用:
在锚碇和墩的制作方面采用低热水泥,避免了水化热的问题。
4、主缆采用的高强钢丝,减少钢丝股数,减少主缆自重,造价更节省。
5、主缆当中使用除湿机防止锈蚀:对现有的桥梁的缆索的所处的环境进行调查;通过
流动的除湿空气来检测
抗锈系统;采用了一种适用于明石海峡大桥的新防锈系统:
开发了一种新的防锈系统-干燥气体注入系统。
即主缆外套一个密封套,然后注入干燥气体。
为了增强气密性和防止水入浸,传统的钢束外套上又加了一层橡皮套。
6、各种场地测试系统。
对挖掘以及塔的架设过程中始终通过测试系统进行监控,保证了施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