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导则概述

合集下载

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导则

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导则

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导则【篇一:基于低影响开发模式下雨水利用方法综述】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水控制方法综述摘要:城市化改变了场地的下垫面条件,进而改变了天然状态下的水文机制,导致水环境恶化、内涝风险加剧、径流污染严重、雨水资源流失等问题凸现。

传统的雨水排放模式已不能满足目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城市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development,lid)正展现出优势。

针对目前我国在雨水管理措施设计上的欠缺,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城市发展的详实情况,完善、细化和系统化现有的雨水管理体系。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雨水利用低影响开发abstracting underlying surface conditions, urbanization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affecting the natural of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equently cause a series of highlight problems, such as water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waterlogging risk aggravation,runoff pollution seriously,and rainwater resources running off. traditional discharge systemwould no longer satisfy the sustainable urban stormwater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recently, lowimpact development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obviously, our country needs to learn from advanced concept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abroad and to ameliorate our own urban runoff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planning design system withpractical case study.keywords: urbanization,urban rainwater ,utilization low impact development城市化带来了土地利用的变化,其导致的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地表径流速度和数量的变化。

深圳市创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

深圳市创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

深圳市创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胡爱兵, 任心欣, 俞绍武, 丁 年(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4)摘 要: 深圳市光明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的实践,并且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城市雨洪利用目标、技术手段、实施方法以及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对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雨洪利用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新区雨洪利用的目标及控制参数的选择、建设项目雨洪利用技术手段以及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等内容。

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的探索与实践,对国内其他城市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 雨洪利用; 径流系数; 技术措施; 政策保障措施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4602(2010)20-0069-04 Exploration for Creati ng Low-im pact D evelop m ent Stormw ater M anage m entD e m onstrati on A rea i n ShenzhenHU A-i b i n g, REN X i n-x in, YU Shao-w u, D ING N ian(Urban P lanning and Desi g n Institute of Shenzhen,Shenzhen518034,Ch i n a) Abstract: Guangm i n g N e w D istric,t Shenzhen,is the first city to i m ple m en t t h e l o w i m pact deve-l opm ent(LI D)stor mw ater m anage m ent i n Ch i n a.The stor m w ater m anage m ent goa,l technolog i e s,i m p le-m entation m ethod and correspond i n g po licy guarantee m easures su itable f o r the ne w d istrict w ere ex-p lored.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LI D stor m w aterm anage m en t in the ne w districtw ere stud ied,and the stor m w ater m anage m en t goa,l contro l para m eters,techno l o g ies and po licy guarantee m easures w ere analyzed.The exp l o ration and practice o f L I D stor mw ater m anage m ent in Guang m i n g N e w D istrict can prov i d e reference and gu i d ance for o ther c ities in China.K ey w ords: lo w-i m pact developm en;t stor m w ater m anage m en;t r unoff coe ffi c ien;t techn ica l m easure; po licy guaran tee m easures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城市,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致使城市生态环境等问题更加突出,如洪涝灾害频发、面源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等。

SZDB∕Z145-2015深圳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

SZDB∕Z145-2015深圳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

SZDB∕Z145-2015深圳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
SZDB/Z145—2015
F.9滞留(流)设施和表面流雨水湿地维护表
维护内容维护重点及目标维护周期
清理进水、小口出水及溢流拦污栅垃圾?1月2次
设施清淤
清理砾石配水设施淤积物?根据巡视结果确定
修复护坡坍塌损毁部分
护坡修复?根据巡视结果确定
补种护坡种植物
2年1次
前池?清除前池淤积物
根据巡视结果确定
深水通道
修复深水通道?根据巡视结果确定
(仅适用于湿地)
巡视结果显示水生植物覆盖
补种水生植物?补种水生植物
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清除外来物种?清除外来物种?根据巡视结果确定
1年2次
修剪水生植物?修剪水生植物?根据景观设计要求
根据巡视结果确定
主体清淤?清除塘体、深水区、出水池底部淤积?通常在使用10年后
F.10潜流湿地维护表
维护内容维护重点及目标维护周期
按植物要求定期
种植物维护?补种、清除杂草,保证种植物生长
根据巡视结果确定
1年3次
种植物修剪?景观需要
根据巡视结果确定
清理存水区淤积?1年2次
清淤
清理进水及溢流设施淤积?根据检查井巡视结果确定修复存水区边坡坍塌?1年1次
存水区
平整存水区?根据巡视结果确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

低冲击开发模式在城市雨水系统中的应用

低冲击开发模式在城市雨水系统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100722284(2011)0720076202低冲击开发模式在城市雨水系统中的应用洪 忠1,范培沛2(1.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广东深圳518008;2.深圳市大族能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2) 摘 要:在城市雨水系统建设中,采用低冲击开发技术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可以提高城市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介绍了低冲击开发模式在城市雨水系统中的几种应用方式,希望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雨水系统的低冲击开发提供技术手段,借此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关键词:低冲击开发;雨水系统;暴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2.0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1204213作者简介:洪 忠(1981Ο),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治理工作。

E Οmail :sgy Οhz @ 。

经过改革开放33年的长足进展,特别是近10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已步入中期阶段[1]。

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迅猛增加,建成区占城市土地面积的比例逐渐增高,城市的雨水系统承受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因城市建成区地面硬化程度高、透水性能差,下垫面发生改变,地面径流系数提高,增加了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及防洪工程抵御灾害的风险,同时加剧了城市面源污染,对城区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通过引入低冲击开发建设理念对城市雨水排放、面源污染控制方式进行策略分析,借此找出城市雨水系统低冲击开发的建设思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

1 低冲击开发1.1 什么是低冲击开发L ID [2](Low Impact Development )即低冲击开发,是一种新的暴雨管理设计理念,该理念是将美国的BMP (Best Man 2agement Practices )设计更加分散化、多功能化和本地化。

L ID是通过小型的、易建造的及维护成本低的设施实现面源污染控制、洪峰削减、维持景观生态及水土保持等多种功能。

L ID 在暴雨管理的目标上具有更高的要求,其主要是对综合径流系数的要求,传统的暴雨管理目标只对暴雨洪峰径流系数提出控制目标,而最新的低冲击开发技术在要求控制洪峰径流系数基础上更加提出对开发后的综合径流系数的控制。

深圳市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导则概述

深圳市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导则概述

《深圳市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 雨水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导则》概述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 . 51 深圳市光明新区简介• 位置;深圳西北地区• 面积:155km2• 茅洲河:自南向北穿越光明新区。

• 广深港客运专线在光明设站,光明新区将面临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活动。

茅洲河Maozhou River综合示范区光明新区深圳Shenzhen香港特别行政区 Hongkong光明新区用地规划图一 《导则》编制的背景及目的汇报提纲二 《导则》整体框架 三 《导则》主要条文解读1 《导则》编制的背景‡ 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历程2007 ~2008 年 编制《深圳市光明新区雨洪利用详细规划》,首次在区域开发中引 入低冲击开发理念,提出将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设施规划、设计、 审查纳入建设项目管理体系。

2009 年举办“光明新区雨水综合利用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与领导勉励光 明新区创建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

1 《导则》编制的背景‡ 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历程2009年 市政府决议引入低冲击开发理念,并同意创建光明低冲击开发雨水综 合利用示范区。

2010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深圳签署“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 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 ”,将光明低冲击开发列入其中。

1 《导则》编制的背景‡ 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历程2010 年 深圳市政府批准《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 整体工作方案》,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光明新区创建“全国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 利用示范区”1 《导则》编制的背景‡ 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历程2011年 国家水专项《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正式设立,以 光明新区为重要基地,针对低影响开发开展研究。

至今LID 示范项目陆续建设 LID 实验室建设完成,示范项目的监测有序开展 LID 示范区制度保障措施初步构建 ……1 《导则》编制的背景‡ 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历程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市政道路1 《导则》编制的背景‡ 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历程光明新城公园1 《导则》编制的背景‡ LID 示范区的构成光明新区“全国低冲击开发雨水 综合利用示范区”政策保障《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 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 规划设计导则》《光明新区实施<规划 设计导则>管理办法》经济激励《光明新区建 设项目低冲击开发雨水 综合利用奖励办法》示范工程依托示范工程 独立立项示范工程 工程评估 模型评估科研课题国家水专项《绿色建筑 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 系统研究与示范》国家水专项《城市道路 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 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国家水专项《低影响开 发雨水系统综合示范与 评估》创建全国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的制度保障技术规范?……管理政策?多方协调?目前的瓶颈?技术规范工作目前推动较快《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ZDB/Z 49-2011)《深圳市再生水、雨水利用水质规范》(SZJG32-2010)《深圳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基础规范》(在编)深圳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牵头组织编制,已完成专家评审,正在上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深府[2010]171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深府[2010]171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深府〔2010〕17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我市水资源保障能力,现就加强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意义水资源是重要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

我市是全国七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70%以上用水靠市外的东江引入。

按实际人口计算,目前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16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2和广东省的1/11。

近年来,随着东江沿岸其他区域的强劲发展,我市新增境外引水难度越来越大。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市总需水量将达到26.20亿立方米,境内可开发利用水资源3.33亿立方米,境外可引水量15.93亿立方米,需水缺口达6.94亿立方米。

在构建开源节流并举、外引内蓄并重、开发保护并进的传统水资源保障体系基础上,加大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力度,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难题,构筑完善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市一直密切关注国内外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进展。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积累,目前我市的节约水资源、合理开发水资源的法制环境和社会氛围已较为成熟,雨洪、污水资源利用潜力巨大,再生水回用、雨洪资源利用技术等方面已具备较大优势,较好的经济基础和较强的公共财力也为开发雨水和再生水资源提供了充分的资金保障。

雨水综合利用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市政道路的实践

雨水综合利用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市政道路的实践

雨水综合利用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市政道路的实践摘要:水资源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对雨水的综合利用,对于保护和科学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深圳市光明新区门户区36号路和38号路建设中雨水综合利用为例,探讨雨水综合利用施工及工程应用、项目管理、工程试验的推广意义,以期能够提高市政道路建设中雨水综合利用的水平,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关键词:低冲击开发;雨水利用;下凹式绿地;植生滞留槽;排水性沥青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是最近几年城乡建设部大力推广的一种雨水利用模式,这种模式在雨水径流污染减污、水文循环修复、洪峰流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生态化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市是我国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型城市”和“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光明新区作为深圳市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承载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建设“绿色新城、创业新城、和谐新城”的厚望,承担着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先行区的光荣使命。

针对深圳市及光明新区的众多特点,在光明新区门户区南片区市政道路工程中整体实施低冲击模式下的雨水综合利用,将该片区打造成国家级雨水综合利用的开发示范区,以推动市政建设中雨水综合利用的发展,为生态城市的发展增添新的亮点。

一、项目概况1、工程简介深圳市光明新区门户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片区范围包括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站周边约2.7平方公里的片区,为深圳市政府近期重点开发建设的片区。

针对门户区南片区良好的土地资源储备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特点,以及成片开发的有利条件,深圳市将门户区南片区作为实践低冲击开发的示范区。

为配合广深港客运专线2011年中建成通车,36和38号路将同期完成建设(36路(光侨路—23号路) 市政工程为东西走向,总长1109.162M,道路红线宽40\30M,双向四车道,城市Ⅱ级次干道;38号路(35号路—观光路)市政工程为南北走向,总长625米,道路红线宽40米,双向4车道,城市Ⅱ级次干道),其余道路也将陆续启动建设。

《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正式版.rtf (1)

《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正式版.rtf (1)
2
SZDB/Z 145—2015 3.13 离线型低影响开发设施 off-line structural LID practices 雨水从排水管网中由旁路引流到低影响开发设施中。 3.14 雨水滞留 rainwater retention 将雨水存储下来予以入渗、蒸发蒸腾的过程。 3.15 雨水滞流 rainwater detention 将雨水存储下来慢慢排放的过程。 3.16 径流污染控制量 rainwater treatment volume for NPS control 为满足低影响开发面源污染控制目标而需要处理的初期径流水量。 3.17 雨水入渗滞留控制量 infiltration & retention volume for runoff volume control 为满足低影响开发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而需要入渗和滞留的雨水量。 3.18 雨水滞流控制量 rainwater detention volume for peak flow control 为满足低影响开发外排洪峰流量控制目标而需要滞流的雨水量。 3.19 径流污染控制降雨厚度 precipitation depth for NPS control 为满足低影响开发面源污染控制目标而需要控制的净降雨厚度。 3.20 径流污染控制系数 volumetric runoff coefficient for NPS control 径流污染控制量与径流污染控制降雨厚度与总汇水面积乘积之比。 3.21 径流因子 runoff curve number 用于计算一定降雨量下径流总量的数值。径流因子数值范围为0~100,与土壤特性、下垫面类型、 下垫面水文状况、地形坡度及降雨前土壤湿度有关。 3.22
1
SZDB/Z 145—2015 土壤渗透系数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soil 单位水力坡度下水的稳定渗透速度。 3.5 流量径流系数 discharge runoff coefficient 形成洪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3.6 雨量径流系数 pluviometric runoff coefficient 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 3.7 面源污染 non-point sources pollution 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 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 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 (包 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 3.8 初期径流 first flush 一场降雨初期产生的一定厚度的降雨径流。 3.9 特殊污染源地区 special pollution sources district 雨水径流中含有特殊污染物的地区。包括化工厂、制药厂、金属冶炼加工厂、传染病医院等。 3.10 非工程性低影响开发技术 non-structural LID practices 在其他专业设计中融入低影响开发理念, 使其既有助于实现低影响开发设计目标, 而又不影响其他 专业的设计功能的技术措施。包括下沉式绿地、减少不透水面设计等。 3.11 工程性低影响开发设施 structural LID practices 为实现低影响开发设计目标而专门设计建造的人工设施的总称。包括雨水花园、入渗设施、过滤设 施、绿色屋顶等。 3.12 在线型低影响开发设施 on-line structural LID practices 低影响开发设施是排水系统的一部分,而非旁路引流。

城市排水系统改造中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

城市排水系统改造中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

城市排水系统改造中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传统的排水系统在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容易导致城市内涝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城市排水系统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低影响开发技术,简称 LID,是一种创新的雨水管理理念和技术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模拟自然水文过程,采用源头控制的策略,减少雨水径流的产生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储存和利用。

一、低影响开发技术的主要措施1、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在建筑物屋顶种植植物,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雨水,减缓雨水的流速,并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空气中。

同时,绿色屋顶还能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2、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浅凹式的绿地,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雨水进行过滤、渗透和储存。

雨水花园可以有效地削减雨水径流的峰值流量,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

3、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指采用透水材料铺设地面,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

雨水可以通过透水铺装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

4、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包括雨水湿地、植草沟等,它们可以暂时储存雨水,并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

二、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城市排水系统改造中的应用优势1、减少内涝风险传统的排水系统主要依靠管道将雨水迅速排出城市,一旦降雨量超过排水系统的设计能力,就容易发生内涝。

而低影响开发技术通过分散式的雨水管理,将雨水就地消纳和利用,降低了雨水径流的总量和流速,有效地减少了内涝的发生风险。

2、补充地下水资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硬质地面阻断了雨水的自然渗透,导致地下水资源得不到有效补充。

低影响开发技术能够促进雨水的自然渗透,增加地下水资源的储量,保障城市供水的稳定性。

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低影响开发技术中的绿色植物和生态设施不仅能够美化城市景观,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低影响开发LID

低影响开发LID

浅谈低影响开发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也在我国各城市愈演愈烈。

末端治理为主的传统城市雨洪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生态系统为根基,强调自然做功,倡导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展现出强大的优势,本文介绍了低影响开发研究概况和现有技术。

关键词:城市内涝低影响开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扰乱了区域原有的水文循环过程,使城市化区域的雨洪灾害增多,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发生了严重的城市内涝灾害,使城市部分功能瘫痪、生命财产损失惨重。

低影响开发(LID)以维持或恢复区域开发前的水文机制为目标,通过措施降低洪峰流量、减少洪量、延长汇流时间,其作用效果与透水面积相同,起到较好的涝灾减灾作用,可对因城市化减少的透水率进行减灾作用补偿。

1、低影响开发简介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雨水管理与利用思维理念及工程技术方法,重点在于采用生态化的措施,如渗透、过滤、储存、蒸发和滞留等,尽可能从源头、分散式地维持城市开发建设过程前后的水文特征保持不变,希望有效缓解城市化带来的道路不透水面积增加、土壤下垫面硬化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总的来说,低影响开发是雨水综合利用源头化、生态化、综合化发展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是解决日益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的一大重要思想。

低影响开发是一种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马里兰州开始实施。

低影响开发主要通过生物滞留设施、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利用等措施来维持开发前原有水文条件,控制径流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开发区域可持续水循环。

与国外相比,低影响开发技术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少,但已列入国家“十二五”水专项重大课题进行研究。

低冲击开发在雨水综合利用中的作用

低冲击开发在雨水综合利用中的作用

低冲击开发在雨水综合利用中的作用发表时间:2016-07-29T16:35:40.0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9期作者:田博睿[导读] 根据相关法规并结合深圳市光明新区某工程项目的工程实例谈谈低冲击开发在雨水综合利用中的作用。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根据相关法规并结合深圳市光明新区某工程项目的工程实例谈谈低冲击开发在雨水综合利用中的作用,以及一些低冲击开发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低冲击开发;雨水花园;透水路面;绿色屋顶;植被草沟;雨水湿地;雨水调蓄;雨水入渗一、什么是低冲击开发1.低冲击开发的定义低冲击(影响)开发是雨水综合利用源头化、生态化、综合化发展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是指通过模拟自然条件,源头利用一些微型分散式生态处理技术使得区域开发后的水文特性与开发前基本一致,将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

3.低冲击开发的措施(一)非工程型技术措施:减少不透水面面积;隔断不透水面;改良土壤;提升绿化;利用地下建筑顶面覆土层实现雨水渗透;减缓透水面坡度;采用草沟排水;采用下凹式绿地滞留和入渗雨水,路面高于下沉式绿地不小于100mm,并确保雨水顺畅流入下凹式绿地;利用区域内水体滞留雨水;加强物业管理和废弃物管理,减少地面污染沉积物;雨水口设置物理截污设施。

(二)工程型技术措施设置雨水花园;透水路面;绿色屋顶;植被草沟;入渗设施;过滤设施;滞留设施;雨水湿地;附属设备及设施;雨水收集回用。

以上技术措施均有相应分别不同的设计要点,大家可结合后面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理解。

图1.3 雨水花园示意图二、低冲击开发设计工程实例1、工程概况深圳市xx大楼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xx大道以南,xx路以东,用地范围区域,工业发展较成熟,为工业用地,总用地面积7097.99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设计目标本项目用地为工业用地,根据深圳市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规划方案》(试行)第4.3条要求,本项目通过雨水综合利用的规划与设计,其综合雨量径流系数≤0.45-0.50,或开发后雨水外排量不大于开发前雨水外排量。

市政道路雨水低冲击技术阐述

市政道路雨水低冲击技术阐述

市政道路雨水低冲击技术阐述1、工程概况光明新区门户区是光明新区近期重点开发的片区,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火车站位于该片区,该专线将于2010年底建成通车。

根据相关规划。

该片区共有23条市政道路。

为配合广深港客运专线年底通车,其中36和38号路将同期竣工其余道路也即将启动建设,为了将该片区打造成低冲击开发设计示范区,所有的道路均采用低冲击开发技术进行设计。

2、设计目标2.1技术标准.规范和法规的比较在深圳市实施低冲击开发设计需要遵循的法规及规划指引主要包括《深圳市光明新区雨洪利用规划指引》,《深圳市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办法》《深圳市雨水利用技术规范》《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同时本设计中将借鉴美国对传统暴雨管理(BMPs)和最新的低冲击开发的技术要求。

在《深圳市光明新区雨洪利用规划指引》中对市政道路雨洪利用提出如下目标:市政道路(对应《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S1类用地),开发建设后的综合径流系数数0.6,同时要求人行道应采用透水铺装地面,一般采用透水砖,草格等。

路面雨水应引入两边绿地或隔离带绿地入渗,道路两边绿地和隔离带绿地宜低于路面100mm,并合理设计路牙建适当的引水设施以便雨水能自流入绿地入渗。

《深圳市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建设项目应当采取以下雨水利用措施,使建设区域内开发建设后规定重现期的雨水洪峰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雨水洪峰流量;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时,应当有雨水处理措施,面源污染应当就地处理,绿地应当设计,建设雨水滞留设施,用于滞留雨水的绿地须低于周围地面。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标准中规定:雨水利用应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收集回用系统,调蓄排放系统之一或其组合。

2.2低冲击设计目标采用SWMM模型建立本设计项目的计算模型,其模型通过按模型计算,确定低冲击开发设计目标为:洪峰控制目标是将现有设计2年一遇的排水设计标准提高到4年一遇排水标准;年综合径流系数控制目标为0.5。

深圳光明新区-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管理办法

深圳光明新区-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管理办法

深圳光明新区《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管理办法(试行)[来源]深圳建设网[作者]佚名[日期]2009-6-1第一条(目的)为贯彻落实深圳市政府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光明新区绿色新城建设目标,全面实施《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结合光明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光明新区政府投资建筑项目、光明新区光明新城中心区(约8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约20平方公里)及重要路段和景观节点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办公、商场和旅馆建筑的立项、方案招标、方案设计及审查、初步设计及审查、施工图设计及审查以及绿色建筑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光明新区内研发和科技厂房暂按办公建筑执行。

其他类型建筑参照执行。

第三条(定义)本办法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第四条(管理部门)光明新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光明新区绿色建筑设计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光明新区国土、建设、环保、发改和财政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城市规划要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编制光明新区规划及审批时应当充分考虑资源(土地、能源、水资源、材料资源等)的综合利用以及对室内外环境的影响,并对城镇布局、功能区设置、建筑特征,基础设施配置的影响进行研究论证。

第六条(导则基本要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光明新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确定《导则》的基本条文与推荐性条文,基本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基本条文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并根据实施情况定期进行修订。

)第七条(项目建议书要求)项目建议书中应有对绿色建筑的专题阐述,明确提出执行《导则》中基本条文的要求和投资额度。

第八条(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有绿色建筑技术专篇。

低冲击开发模式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应用

低冲击开发模式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应用

低冲击开发模式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应用摘要: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低冲击开发模式近年来在国内相关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取得了较高的成效。

本文通过研究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配套服务区市政基础设施北片区低冲击开发模式的雨水综合利用工程情况,探讨了一些可以应用在市政方面的低冲击开发的技术,以期为不断提升低冲击开发模式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应用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低冲击开发模式;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效果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更好地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成为当前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汛期降雨量不断增大,城市洪涝灾害、水资源利用不足、城市水污染程度日益恶化等形势越来越严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城市生态和谐发展水平,有助于从根源上解决水环境日益恶化和水资源短缺等矛盾。

通过探究相应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有助于将各类雨水资源等进行汇集和储存,从而便于集中利用,提高雨水资源最大化利用水平。

海绵城市理论为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参考。

加强低冲击开发模式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应用探究,对促进城市生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低冲击开发模式内涵及项目背景分析1.低冲击开发模式内涵分析低冲击开发模式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率先提出的一种模式,是指通过综合应用分散、小规模源头控制机制和技术,从而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统筹管理,实现分向径流和综合调度应用的模式,最大限度维持自然水文循环状态,构建完善的生态防护系统。

在我们国家,随着汛期降雨量不断增大,洪涝灾害等发生日益频繁,水资源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加快低冲击开发模式应用,不断改善雨水储存和利用环境,对促进城市水资源循环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性,有效缓解城市用水紧张和水资源污染等状况,2010年11月,市政府批复同意《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整体工作方案》,积极推动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早日将光明新区建设成为全国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

“留住雨水”加把劲 城市海绵化改造在行动

“留住雨水”加把劲 城市海绵化改造在行动

7 消防水池溢流管及泄水管
个小区消防加压工程的计算过程的总结 ,供 大家一
消防水池溢流管的管径应按排泄最大人 流量 起探 讨 。
确 定 ,一般 比进 水管 大 一级 ,本工 程 消 防水 池进 水
管为 DN100,采用 DN150溢流管。
△作 者 通讯 处 :050021河北 省石 家庄 市 建设 南 大
SOUTHWEST WATER & WASTEWATER
西 南 给 排 水
速 1.47m/s,1000i=28.1m。
存水全部 泄空计算 ,也可按 1小 时内放空池 内
6 室 外 消 防稳压装 置
500mm的贮水深度计 ,但管径不得小于 100mm。
选用立式隔膜式气压罐和稳压泵 (一用一备 ) 本工程消防水池平面面积为 200m ,500mm高的体
I)s2=0.6 1+0.06=0.67MPa;
8 其 它
查 12S4标准 图集选用 zw(L)一Ⅱ一X一0.45
消 防 水 泵 吸 水 管 设 置 真 空 表 ,量 程 为
稳压设备 :
一 0.10MPa;消防水泵 出水管压力表的最大量程不
立式气压罐选用 SQL100Ox1.0,仅b=0.78
项 目竣工验 收要求 》等 6项技术标准和修编 《光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根 据 计 划 ,青 岛将 用 三 年 、四
明新 区低影 响开发规划设计导则 》、 《光 明新 区 个 阶段推进道路整治提升 。目前 ,整治提升行 动
低影 响开发管理 办法 》2项管 理政策 ,对政 府投 第一 阶段 已接近尾声 ,按 照工作计划 ,2018年 1
消防水池泄水管的管径应按水池泄空时 间和 街 62号 东方龙 大酒店 1201室

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实现雨水综合利用

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实现雨水综合利用

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实现雨水综合利用
《中国建设信息》编辑部
【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
【年(卷),期】2014(000)023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中国建设信息》编辑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低影响开发的盐城高新区中学校园雨水利用研究 [J], 刘坚;张耀
2.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秦皇大道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改造 [J], 马越;姬国强;石战航;马笑
3.从源头控制和利用雨水践行低影响开发理念——《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专栏开栏语 [J], 郑克白;马先海
4.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市政道路解析 [J], 丁年;胡爱兵;任心欣
5.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在经济开发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J], 胡春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圳市光明新区再生水及雨洪利用详细规划

深圳市光明新区再生水及雨洪利用详细规划

深圳市光明新区再生水及雨洪利用详细规划
佚名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一、立项背景rn2007年6月,深圳市光明新区成立,面临城市建设大
发展的机遇。

为在新区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既发展经济,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恢复水生态、保护水环境、塑造水文化、提高城市安全,深圳市光明新区管委会、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光明管理局委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深圳市光明新区再生水及雨洪利用详细规划》,通过开展再生水及雨水综合利用,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建立城市健康水循环,成为创建光明绿色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页数】3页(P137-1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水县良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探析[J], 张宁波
2.绿色城市与新城行政中心的尝试——记深圳市光明新区科技公园周边地区整体城市设计暨行政中心详细城市设计国际招标 [J], 杨华;骆小荣;孔明君
3.深圳市光明集团有限公司热烈祝贺深圳市光明新区隆重成立 [J],
4.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办事处白花社区热烈祝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白花洞传奇——深圳市光明新区白花社区社会经济发展十年纪实 [J], 周日明
5."深圳市光明新区再生水及雨洪利用详细规划"荣获2011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 雨水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导则》概述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 . 51 深圳市光明新区简介• 位置;深圳西北地区 • 面积:155km2 • 茅洲河:自南向北穿越光明新区。

• 广深港客运专线在光明设站,光明新区将 面临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活动。

茅洲河Maozhou River综合示范区光明新区深圳光明新区用地规划图Shenzhen香港特别行政区 Hongkong一 二 三《导则》编制的背景及目的 《导则》整体框架 《导则》主要条文解读汇报提纲1 《导则》编制的背景‡ 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历程2007 ~2008 年 编制《深圳市光明新区雨洪利用详细规划》,首次在区域开发中引 入低冲击开发理念,提出将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设施规划、设计、 审查纳入建设项目管理体系。

2009 年 举办“光明新区雨水综合利用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与领导勉励光 明新区创建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

1 《导则》编制的背景‡ 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历程2009年 市政府决议引入低冲击开发理念,并同意创建光明低冲击开发雨水综 合利用示范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深圳签署“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 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 ”,将光明低冲击开发列入其中。

2010年1 《导则》编制的背景‡ 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历程2010 年 深圳市政府批准《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 整体工作方案》,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光明新区创建“全国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 利用示范区”1 《导则》编制的背景‡ 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历程2011年 国家水专项《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正式设立,以 光明新区为重要基地,针对低影响开发开展研究。

LID 示范项目陆续建设 LID 实验室建设完成,示范项目的监测有序开展 LID 示范区制度保障措施初步构建 ……至今1 《导则》编制的背景‡ 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历程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市政道路1 《导则》编制的背景‡ 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历程光明新城公园1 《导则》编制的背景‡ LID 示范区的构成光明新区“全国低冲击开发雨水 综合利用示范区”政策保障《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 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 规划设计导则》 《光明新区实施<规划 设计导则>管理办法》 经济激励《光明新区建 设项目低冲击开发雨水 综合利用奖励办法》示范工程依托示范工程科研课题国家水专项《绿色建筑 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 系统研究与示范》 国家水专项《城市道路 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 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国家水专项《低影响开 发雨水系统综合示范与 评估》独立立项示范工程工程评估模型评估创建全国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的制度保障技术规范?……管理政策?多方协调?目前的瓶颈?技术规范工作目前推动较快《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ZDB/Z 49-2011)《深圳市再生水、雨水利用水质规范》(SZJG32-2010)《深圳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基础规范》(在编)深圳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牵头组织编制,已完成专家评审,正在上报。

——《规范》适用于深圳市低冲击开发及雨水综合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管理、验收和维护。

管理政策和部门分工尚有待明晰深圳市政府成立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光明新区管委会主任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委市规划国土委市人居环境委住房和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城市管理局光明新区管委会市交通运输委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国家水专项课题也亟待做出突破性试点国家水专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综合示范与评估》子课题一:低影响开发综合示范区规划与管理机制研究(1)低影响开发综合示范区详细规划研究(2)低影响开发综合示范区管理机制研究研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配套政策构建低影响开发示范区的雨水管理机制编制综合示范区雨水综合利用管理方法结合光明新区需要,通过规划设计导则、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构建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管理保障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和推进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工作。

明确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目标规划层面引导——低冲击开发规划指引设计层面引导——低冲击开发设计指引《导则》编制的背景及目的一《导则》主要条文解读三《导则》整体框架二汇报提纲《导则》编制思路¾《导则》编制目的为引导深圳市光明新区建设项目实践低冲击开发建设模式,将内涝灾害防控、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有机结合,取得多目标的环境生态效益,保障光明新区“全国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¾《导则》的编制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综合国家及深圳市现有标准,结合深圳光明新区现状,在宏观层面引导和控制新区建设项目实践低冲击开发建设模式,制定低冲击开发规划指引;在微观层面注重细节设计,制定低冲击开发设计指引。

¾其间,针对《导则》编制过程中涉及的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作为导则条文编制工作的基础。

由条文、条文说明构成。

《导则》条文内容由七大部分构成:•总则•术语与定义•基本规定•低冲击开发规划设计目标•低冲击开发规划指引•低冲击开发设计指引•其他规定1 总则明确编制目的、适用范围、相关规范及文件2 术语与定义解释低冲击开发相关术语与定义,共计22个。

与《深圳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基础规范》衔接。

3 基本规定低冲击开发的基本要求与基本规定4 低冲击开发规划设计目标规定低冲击开发示范区及不同类型低冲击开发建设项目的低冲击开发设计目标.5 低冲击开发规划指引规定低冲击开发规划编制的相关细则.6 低冲击开发设计指引提供不同类型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设计指引7 其他规定规定管理主体、规划咨询、规划论证等内容《导则》编制的背景及目的一《导则》主要条文解读三《导则》整体框架二汇报提纲《导则》主要内容¾本规划设计导则规定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的规划原则、规划目标、规划指引、设计指引。

¾本规划设计导则的内容是引导性的,将随着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研究与应用工作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导则》基本规定¾符合低冲击开发规划设计导则适用范围的新、改、扩建的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¾低冲击开发设施规划设计中,应与项目相应的室外总平面、竖向、园林、建筑、给排水、结构、道路、经济等相关专业相互配合,相互协调,采取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案。

¾低冲击开发规划应符合光明新区各层次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优先采用非工程性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既有助于实现低冲击开发设计目标,而又不新增工程量的措施,这些措施有良好的环卫管理、科学布设绿地、减少不透水面面积、隔断不透水面、合理选用建设材料等。

工程型措施为实现低冲击开发设计目标而专门建设的人工设施的总称:包括雨水收集回用设施,雨水花园,透水路面,绿色屋顶,植被草沟,入渗设施等。

关于《导则》适用范围的确定¾本规划设计导则适用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工程或设施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¾光明新区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工程或设施:(一)低冲击开发综合示范区内(即广深港光明城站门户区或行政配套区内)的建设项目;(二)列入市、区政府投资计划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三)其他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

¾不符合上款规定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但具备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工程或设施建设条件的,可参照本规划设计导则执行。

关于《导则》适用范围的确定¾特殊污染源地区(地面易累积污染物的化工厂、制药厂、金属冶炼加工厂、传染病医院、油气库、加油加气站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如需建设雨水综合利用设施的,除适用本规划设计导则外,还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避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¾陡坡坍塌、滑坡灾害易发的危险场所;对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易造成危害的场所;其他有安全隐患场所不适用本规划设计导则。

低冲击开发目标的确定国内外常用的低冲击开发目标:低影响开发目标应用举例开发建设后的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开发前国外大部分低影响开发规范采用此标准,例如美国马里兰州、密歇根州等。

控制95%的年径流总量美国联邦环保局2009年颁布的《Energy Independence and Security Act of 2007》(EISA)第438条“暴雨管理技术指引”中要求采用以下两种设计标准之一:①控制95%的年降雨量,②或采用水文模型分析,按照将水文状态恢复到开发前的状态的要求,计算出需要控制的雨水量。

控制规定的地表径流厚度美国很多州采用控制1英寸(25.4mm)雨水作为低影响开发设计标准。

国内昆明市采用控制25.5mm雨水设计标准,北京在很多的项目中确定控制36mm和45mm两种设计标准。

规定截流式合流制截流井溢流次数美国西雅图等。

低冲击开发目标的确定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规划设计目标制定原则为:¾2年一遇24小时降雨条件下,开发建设后的雨水径流总量不超过开发建设前,或年均雨水径流控制率不低于70%,从而控制建设项目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初期污染物。

低冲击开发目标的确定¾依据1982-2000年石岩水库的雨量统计资料,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冲击雨水综合利用设施控制25~30mm的设计降雨量,即可实现与传统类似工程相比,年均雨水径流控制率不低于70%、工程总出水口的污染物总量(SS计)削减不低于40%的目标。

(深圳市石岩水库雨量站2年一遇24小时降雨量为166.1mm)降雨径流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污染物控制目标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规划设计目标采用低冲击开发设施的道路与开放空间建设项目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居住用地•城中村•公共建筑•工业区•市政道路、广场•公园绿地采用低冲击开发设施的建筑小区类建设项目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低冲击开发目标的确定¾《导则》依据建设项目的用地性质,分类量化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设施的规划设计目标。

建设项目类别低冲击开发目标建筑小区类新建项目2年一遇24小时降雨条件下,其建设区域内开发建设后的雨水径流总量不超过开发建设前,或年均雨水径流控制率不低于70%改、扩建项目年均雨水径流控制率不低于70%市政道路类新建项目2 年一遇24 小时降雨条件下,其建设区域内开发建设后的雨水径流总量不超过开发建设前改建项目年均雨水径流控制率不低于70%公园绿地类、广场类新建、改建建设项目2 年一遇24 小时降雨条件下,其建设区域内开发建设后的雨水径流总量不超过开发建设前低冲击开发目标的确定¾在缺乏水文计算基础数据的情况下,可以综合雨量径流系数作为低冲击开发设施的规划设计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