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题.
中考化学考试题 实验探究题
中考化学考试题实验探究题以下是一道适合中考化学考试的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酸碱中和反应
问题:不同浓度的酸和碱在中和反应中的体积变化是否相同?
材料:
- 稀盐酸(HCl)溶液
- 稀氢氧化钠(NaOH)溶液
- 蒸馏水
- 塑料滴管
- 烧杯或烧瓶
- 容量瓶或量筒
-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溶液)
步骤:
1. 准备两个烧杯或烧瓶,一个用于稀盐酸,另一个用于稀氢氧化钠。
分别加入适量的酸和碱溶液。
2. 使用容量瓶或量筒分别加入相等体积的酸和碱溶液。
记
下初始体积。
3. 将酸碱指示剂加入其中一个酸碱溶液中,搅拌均匀。
4. 逐滴将一种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同时记录下滴加的体积,并轻轻搅拌。
5. 持续滴加溶液直到颜色变化明显,表示酸碱中和反应完成。
6. 记下终点时的体积。
7. 重复实验几次,取平均值。
数据记录与分析:
- 记录每次滴加的酸或碱溶液体积以及中和终点的体积。
- 比较不同浓度的酸和碱在中和反应中所需的体积变化。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你可以得出关于不同浓度的酸和碱在中和反应中体积变化的结论。
例如,你可以发现不同浓度的酸和碱在中和反应中所需的体积变化是相同的,或者是不同的。
你还可以讨论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
注意事项:
在进行实验时,请务必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则。
确保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并小心操作化学试剂。
如果对实验操作不确定或缺乏经
验,请在老师或有经验的成年人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专题试题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专题(无附答案)1、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响生成氢气:2Na+2H2O==2NaOH+H2↑,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响。
取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人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响,反响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及生成的氢气发生燃烧。
假如在上述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人一些煤油〔煤油浮在水面上〕,再投人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同样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响,但是不会发生燃烧。
〔1〕钠和水的反响类型是;向第一个实验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可以看到溶液呈色。
〔2〕在第二个实验中,钠也与水发生反响,但不发生燃烧,这是因为。
〔3〕在第一个实验中,钠浮在水面上;在第二个实验中,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
这两个现象说明了:。
2、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具有以下不同的性质:①通常状况下,NO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请答复:〔1〕上述描绘中,属NO的物理性质的是〔2〕在装有NO的集气瓶中通人O。
,可观察到瓶内。
〔3〕如前图所示,预先在水中滴人几滴石蕊试液,然后将一支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
试描绘试管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3、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
〔1〕从你能想到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①,你的预测:;因素②,你的预测。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
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
4、对实验事实进展分析,得出结论,并根据得出的结论推测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这是化学学习中应该学会的一种科学方法。
请你仿照下表中的例如,以初中学过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为例,填写上所有空格〔所填实验结论不能重复〕:实验事实〔至少举两例〕实验结论实验结论的应用〔举例说明〕例:硫酸钠、硫酸钾溶液都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响,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硫酸盐溶液都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响,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假如向硫酸镁溶液中滴入硝酸钡溶液,也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1〕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例题探究
初三化学·实验题专练一、结论型(知识运用型)1.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
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Ⅰ组:[作出猜想] 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请你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CaCO3和CaO的混合物。
Ⅱ组:[作出猜想] 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方案] 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Ⅱ组的方案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组为了进一步研究碳酸钙分解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称取一定量白色固体,用足量盐酸溶解,产生的气体经除杂、_____后,被已称量好的足量的“吸收剂”吸收……“吸收剂”宜选用________________,该方案中还需补充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①;②;③。
( 3 ) 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最新整理)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小明同学欲回收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题: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瓶白色固体)用剩的药品。
他对其中的一瓶药品是否纯净产生质疑,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成分展开可如下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猜想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设计与实验】【实验结论】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结论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
他认为,若只将实验步骤中的过量稀硝酸换成过量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虽然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不能确认猜想三是否正确,理由是。
【归纳总结】1.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新的干扰物质。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提出问题】反应后的滤液中含有哪些溶质?【査阅资料】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猜想与假设】明明同学猜想:滤液中溶质是NaCl;亮亮同学猜想:滤液中溶质是NaCl 和(填化学式)的混合物;红红同学猜想:滤液中溶质是NaCl 和Na2CO3 的混合物。
【表达与交流】你认为明明猜想的理由是。
【活动与探究】(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无明显现象。
则猜想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硫酸钠溶液,若有现象证明亮亮猜想成立。
【问题讨论】(1)明明同学认为要证明亮亮猜想成立也可以改用碳酸钠溶液。
你认为明明同学(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红红同学认为要证明亮亮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
你认为红红同学(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
【归纳与总结】在分析溶液中溶质成分,在选择化学试剂时需要考虑的是。
(答出一点即可)3.小红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他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一起对其进行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探究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探究复习试题含答案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22.(10分)某校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铁屑,其成分是铁、氧化铁和水。
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已略去;氮气不与铁屑中的成分反应;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Ⅰ.称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
将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硬质玻璃管和样品的质量。
Ⅱ.连接好装置。
缓缓通入N2,点燃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Ⅲ.再次连接好装置,继续实验。
通入CO,点燃丙处的酒精灯和甲处的酒精喷灯。
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CO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再次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Ⅲ丙处酒精灯的作用是除去CO 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2)步骤Ⅲ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
(3)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m 3-m 4)3(m 2-m 1) ×100%(用m 1、m 2、m 3、m 4的代数式表示)。
若步骤Ⅲ中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将不变(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有关样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填字母标号)。
A .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9(m 2-m 3)B .样品中铁单质和氧化铁的质量总和为m 3-m 1C .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为m 4-m 1D .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 3-m 423.(8分)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
他决定探究Fe 、Cu 、Ni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 4,并放出氢气。
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i +H 2SO 4===NiSO 4+H 2↑。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100例及其答案
中考化学实验与探究题1.(佛山)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
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
其中,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猜想2:是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猜想1: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结论】综合分析: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2.(揭阳)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
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
请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鉴别出四种物质,并完成实验报告:【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进行检验SO42-时,亚硫酸根离子(SO32-)的存在干扰了SO42-的检验。
如往亚硫酸钠(Na2SO3 )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42-)与亚硫酸根离子(SO32-)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如何检验?【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2SO3)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
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O3-不能和SO3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NO3-能和H+反应相遇时(HNO3)具有强氧化性,易把SO32-氧化生成SO42-。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题请注意:在回答问题之前,请仔细阅读相关实验说明和操作方法。
回答每个问题时,请完整、简明扼要地说明你的观察结果和得出结论的逻辑。
以下是一些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的专题练题:问题一某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电解的实验,他使用了三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A、B和C进行了实验,并记录了观察到的结果。
实验步骤:1. 将盛有溶液A的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到电源的两个极端,启动电源。
2. 重复步骤1,将盛有溶液B和溶液C的连接到电源的两个极端。
3. 观察每个中的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如下:- 在溶液A中,电解质发生了电解,电流明显通过溶液,还有气泡从电极上冒出。
- 在溶液B中,电解质未发生电解,电流未通过溶液,溶液内无气泡产生。
- 在溶液C中,电解质发生了电解,电流通过溶液,但没有气泡释放。
根据这些观察结果,请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在溶液B中没有观察到电解现象?为什么在溶液C中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问题二某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他用50毫升的酸(HCl)溶液和50毫升的碱(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并记录了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步骤:1. 将50毫升的HCl溶液倒入一个中。
2. 将50毫升的NaOH溶液倒入另一个中。
3. 将两个中的溶液缓慢混合,并同时观察两个中的变化。
观察结果如下:- 在混合后的溶液中,学生观察到了温度的升高。
- 学生还观察到了溶液中产生了沉淀。
根据这些观察结果,请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在酸和碱中和反应中会伴随着温度升高和沉淀的产生?问题三某实验室里的学生在准备电池实验时,他们决定测试不同金属和电解液组合的电池产生电流的能力。
他们选择了金属片A、B和C以及电解液甲、乙和丙进行实验,并记录了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步骤:1. 将金属片A和金属片B各浸泡于电解液甲中,并将它们连接起来。
2. 重复步骤1,将金属片A和金属片B分别浸泡于电解液乙和丙中,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如下:- 在电解液甲中,金属片A和金属片B之间的电流通过和亮度较大。
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与探究题)
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与探究题)1.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2)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敞口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
烧杯中 (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色。
实验 2 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
请回答:①烧杯中 (填“有”或“无”)不溶物;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 (写化学式);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A B C D(1)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2)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混有一氧化碳.(3)如果混合气体中混有一氧化碳,为了保护环境,应在D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钙的化合物为Ca(HCO3)2,受热易分解,对其加热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盐,它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⑴〖提出问题〗探究Ca(HCO3)2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
⑵〖猜想〗①小刚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②你认为生成物中固体可能是。
⑷〖现象与结论〗如果小刚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如果你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
⑸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某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以验证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表面生成的黑色物质确实是铜与氧化合生成的CuO,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2)为进一步证明步骤二铜片表面黑色物质的元素组成,他们选用了以下装置继续进行实验:A B Ca.甲同学向A 装置中通入纯净的H 2,为检验反应产物,A 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 (填番号),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 。
初三生化专题复习——实验探究
初三生化专题复习一:实验探究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是()A.在甲烷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通过产生水的现象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B.将足量的铜丝放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以除去其中的O2C.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D.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热蒸发25g水,得到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2.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②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③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④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A.2个B.3个C.4个D.5个3.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1)乙图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天平平衡。
当吸滤瓶中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时,“砰”的一声,橡皮塞冲出,瓶中的白烟也随之冒出。
重新塞上橡皮塞,此时会发现天平仍然平衡。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为了避免在实验过程中橡皮塞被冲出,可以打开吸滤瓶支管上的夹子,并接上一个。
(2)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可取的做法是。
A.否定相应的理论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4.某同学在网上查到了以下资料:溴百里酚蓝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中性环境中呈绿色,碱性环境中呈蓝色。
他用如图装置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实验步骤如下:(1)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打开K1,关闭K2,用手捂住瓶壁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此操作是为了。
(2)将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若干枝放人广口瓶中,加满蒸馏水,滴加溴百里酚蓝酸碱指示剂,再向瓶内通人二氧化碳,直到溶液变色。
(完整版)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大全及答案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汇总与答案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再通过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小陈:也可能含有。
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1)如图,取一根约10cm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B、C三处的变化。
几天后,他们会发现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2)一同学联想到家里铜制餐具上有一层绿色物质,认为铜在空气中也会生锈。
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这种绿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Cu2(OH)2CO3(铜绿)。
中考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探究与设计
中考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厨房中有一瓶白色固体,小明提出它可能是食盐,小刚提出它可能是白糖。
就这两个人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环节()A.拓展与迁移 B.假设与预测 C.实验与事实 D.解释与结论2.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A.加热含有石蕊的碳酸溶液可证明碳酸发生了分解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证明是否产生二氧化碳C.用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的方法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将糖块放入水中,糖块消失,水变甜了,可以证明分子是运动的3.通过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4.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回答: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B.火焰为什么向上?回答: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回答: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回答: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5.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燃烧的木条即可把N2、O2和CO2区别开来B.按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结晶的操作顺序,可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测定某溶液pH的操作是: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再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可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6.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A.NaOH B.Na2O C.Na2O2 D.NaHCO37.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8.为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的CO2含量,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训练 探究性实验.doc
B 屮盛有2 HCO?溶液6. 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0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Q 看火,不能用CO?熄灭。
”他们决定探究C02与Na 反应的产物。
【查阅资料】©Na 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0八氏0等物质都能 发生反应。
②NM 是白色固 体,与比0反应生成NaOHo ③向氯化耙(PdCl-2)溶液中 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C02与Na 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 、CO 、血0、NMOs【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除去可能产生的氯化氢气体) 实验记录如下:序号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彖 实验结论和解释 ① 打开“,关闭b,山长颈漏 斗注入稀盐酸A 中产生大量气泡 E 中出现浑浊E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当E 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 关闭a,点燃酒精彳D 中Nd 剧烈燃烧,产生白 烟,内堆还附看黑色1古1 体;G 屮产生黑色沉产物中定有: 和【交流反思】(1)当E 中出现浑浊时,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 中的药品是o 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3) 通过上述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什么新的认识(写一条即 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为了检验D 中白烟的成分,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彖 结论①取D 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翩,再加入 过暈的氯化钙溶液。
出现门色沉淀 D 中白色固体 是 ,而 不是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明显现象7. 潜水艇有两种供氧的装置,第一•种是储备压缩氧气,第二种是在紧急的情况下才使用的过氧化钠(N E 02) 做供氧剂,小红同学对过氧化钠如何做供氧剂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的探究 活动。
专题四-实验探究题(附答案).doc
23.(14分)某实验小组将洁净的铁钉投入到氯化铜溶液中,发现铁钉表面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对产生的气体提出猜想:可能是CO2、HCl、Cl2、O2、H2。
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溶液—
Mg(OH)2沉淀
海水中的MgCl2
熔融MgCl2Mg
(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水分,得到食盐。
(2)要将Mg(OH)2沉淀分离出来,进行的操作甲的名称是,如果在学校实验室中完成该实验,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该操作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和。
(3)小明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他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⑥取适量样品放人试管加热,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l)请你通过以上实验判断,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显性,使面包、饼干形成小孔的气体应该是,你猜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有。
(2)将少许面粉加人水中 取上层液用pH试纸测量,显中性,由此你认为碳酸氢钠
能使食品膨松的主要原因是。
(3)请你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总结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3)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G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采用此装置的原因是;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作用。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采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③如装置F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时,看到F中的实验现象是;证明CO2具有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几类探究题分析一、C、Fe、Cu FeO FezQ、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1、对碳的探究,一般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2、对铁的探究,一般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
3、对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4、对FeO F^Q、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
一般以填写实验报告册的形式给出,根据猜想填写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
常见的现象:1、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说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对铁而言它比较活泼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常说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Fe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CuO 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F Q O与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所以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的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把握好物质的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如下:第一题: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
甲、乙、丙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各是什么?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正确。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以下实验报告:第二题: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察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木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
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假设1:黑色粉末是木炭粉;假设2:假设3:(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粉末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2欢迎F载(4)〔拓展〕:为了进一步探究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作了如下实验:将此黑色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木炭粉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
请你回答:①烧杯中(填“有”或“没有”)不溶物•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三题: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后,放入试管中,隔绝空气,高温加热3—4分钟,冷却后,试管中只有红色物质。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红色物质可能是什么?进行猜想:你认为可能得出结论:铁粉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关NaOHt学性质的探究题氢氧化钠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常见的碱,既是中考的重点、也是热点。
有关它的化学性质在平时的练习,各省市的中考命题中更是屡见不显。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熟悉氢氧化钠与指示剂的反应,它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与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等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可溶性盐类例如铁盐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例如,游泳池里“蓝色水”的探究,工厂排放的污水硫酸铜或氯化铁的探究,都用到氢氧化钠与铜离子反应得到蓝色沉淀或与铁离子反应得到红褐色沉淀来说明。
常见探究题分析如下:第四题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O N6、OH)能使指示剂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步骤: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CI(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O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是否变红):(1)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2)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说明钠离子。
(3)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第五题: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沉淀、产生气体等。
但CO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
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⑴第一组同学把一只收集有CO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2)第二组同学也得到了启发,也设计了如图2、3、4、5、6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他们各自会看到什么现象?23456(3) 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因为CO 与溶液中的NaOH 反应,消耗了 CO ,你认为另一 种原是 。
(4) 为了进一步证实CO 与NaOH 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你认为可以说明问题吗?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同学没有滴加稀盐酸,他加了另一种物质看到的现象 是 ,乙同学加的物质 是或。
他们看到的现象虽然不同,但都可以证实 CO 与NaOH 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coN51OH S液NPUI一落賊HaOH 苗8:图图3ffi 1图4曰OH 洱團6第六题: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
小伟提醒我: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了有白色粉末状物质。
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做了一下探究活动:(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2)设计实验确认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3)我想知道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小伟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帮我们完成写出第三步中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4)如何用该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简述实验步骤。
三、CaO Ca(OH》、CaCO性质有关的探究题新课标尤其重视化学与生活、环境、科技、社会的关系,课本中也设计了很多这个方面的素材,所以,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例如:怎样来鉴别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厨房中的化学物质,洗发水的选用,吃皮蛋的时候为什么蘸点醋……;关注人们生活的城市的空气质量、水体的污染与防治;关注最新科技动态,关注化工生产与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关系等等。
在生活、生产中CaOCa(OH》、CaCO用得较多,例如虎门消烟用的就是CaO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达到了烟的着火点,烟就销毁了。
砌砖、抹墙、中和土壤酸性常用Ca(OH)0 对氧化钙的考察首先是它与水反应放热,升温了,可以测温度来检验;其次考察它与水反应得到微溶性碱Ca(OH*,其水溶液就是澄清的石灰水,通过对Ca(OH> 的检验说明氧化钙的存在。
对Ca(OH)的检验可以利用它与CO气体反应、与NaCO 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也可以用指示剂的变色或测PH的方法。
对CaCO勺考察是它的溶解性及与酸反应可生成CO气体。
常见探究题如下:第七题:为了对一包放置很久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进行探究,小明提出了两项探究任务:(1)探究干燥剂是否失效;(2)探究失效的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否是氢氧化钙。
他设计了以下的探究方案:你认为探究(2)是否严密?请说明原因你认为以CaO为主要成分的干燥剂在空气中放置久了,除能转化为Ca(OH)外, 还可能转化为,请简要说明验证的思路第八题: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
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一组: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CaCO和CaO的混合物。
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CaCO和CaO的混合物。
二组:猜想: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方案: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二组的方案正确吗?,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题分析:此题联系生活实际“脱氧剂”,考察C、Fe、Cu Fe2Q、CuO的性质。
“脱氧剂”常温下应该能与氧气反应,而铜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氧化铜又是黑色的且铜生锈后的物质是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的,所以脱氧剂与铜、氧化铜无关。
铁生锈后生成物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红色的粉末,故甲、丙的猜想不对,乙是正确的。
那么针对乙的猜想进行实验即是考察Fe、FeQ、活性炭的性质。
可利用Fe、F Q Q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活性炭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加以说明。
(对于铁粉也可以用磁铁吸)第二题分析:此题仍然是一道有关C、CuO的性质探究题。
木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粉末,所以假设时,可以是它们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
对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区分上只能利用其化学性质的差异来进行,最常用的就是用酸来区分,木炭粉不溶于酸(即不与酸反应),氧化铜溶于酸且所得溶液为蓝色,所以填写实验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拓展考察碳的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的固体是铜。
剩余的固体成分有两种可能(因为木炭粉无剩余),一是只有铜生成,二是在生成铜的同时氧化铜剩下了。
那么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加酸没有反应发生,溶液呈无色仍为硫酸溶液;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剩余的氧化铜会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的蓝色溶液,方程式也很自然的就写出来了。
第三题分析:此题仍为一道考察Fe、Cu FeO Fe2Q、CuO性质的探究题。
加热后只有红色粉末,排除了FeQ因为FeO是黑色的。
反应前是铁粉和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后固体为红色可知,生成物是Cu和Fe2O,因为是置换反应方程式不难写出。
Cu和Fe2Q的验证仍然用加盐酸或稀硫酸的方法,红色固体部分溶解,且得到黄色溶液。
第四题分析:此题用排除法去解答。
即H20分子,Na+离子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那么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只有OH离子了。
类似此类探究还有,例如:实验探究: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指示剂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
或探究盐酸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指示剂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等(分析同上)第五题分析:此题看似很长但考察的知识点并不复杂,考察CO与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的是N&CO溶液,因反应中消耗了CO气体,反应前后容器内外形成了压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