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及答案)(4)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现当代;诗坛上又出现了一大批新诗人,新诗作。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诵诗、赏诗、悟诗,九年级(3)班举办了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请你一起参加。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100字左右)

(2)学习了第一单元后,穆旦诗歌语言的清新秀丽、情感的饱满充实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一位同学选取的穆旦的一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请你一起来品读这首诗,并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春》——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答案】(1)【示例】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激情的荟萃。普普通通的几行文字一经组合,便成了千万瑰丽的密码,打开了美的大门。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在现代诗歌的长河中,去感受它的美吧。现在我宣布“我与诗歌亲密接触”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2)略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设计一段开场白,开场白内容要围绕班会主题,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要能吸引人和具有感召力。如【示例】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激情的荟萃。普普通通的几行文字一经组合,便成了千万瑰丽的密码,打开了美的大门。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在现代诗歌的长河中,去感受它的美吧。现在我宣布“我与诗歌亲密接触”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2)诗歌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只要能从某一个方面进行赏析即可。“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春草如绿色的火焰燃烧,鲜花繁茂,大地上一片生机,呈现出一种令人恍惚的动态之美,但在一派繁花盛景中又透露出紧张的情绪。这来源于诗中由整体情境所形成的暗示,实际上是诗人内心受压抑情绪的流露或折射。诗中的春天并非激情的肆意燃烧,而是“反抗着土地”使“花朵伸出来”的激情的外化。诗人的情感不是直接地裸露出来,而是扭曲在春天的景物上呈现出来,他的面孔流露出惊喜和荒凉错杂的表情。当“你”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你”会突然涌起一种近乎晕眩的感觉,欣喜于窗外繁花盛景的敞亮,但可能

转瞬间“你”又意识到生命的勃发处于限制之中。对生命的某种特殊状态来说,“满园的欲望”是一个恰当的比喻和暗示,可以理解为情欲的酣畅或自由的激情,也可理解为美好的憧憬和人性的圆满,诗中的“窗子”却是隔离之物,是和窗外的“满园”形成对照的。这种对照形成的情境便是自由受限于窗子的禁锢,春天是自由者的天地和乐园,却是受禁锢者的远景,“你”所看到的窗外盛景不过是一片幻影。

故答案为:⑴【示例】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激情的荟萃。普普通通的几行文字一经组合,便成了千万瑰丽的密码,打开了美的大门。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在现代诗歌的长河中,去感受它的美吧。现在我宣布“我与诗歌亲密接触”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⑵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设计开场白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内容要紧扣活动主题,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⑵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太初元年,司马迁正式开始了《史记》的写作。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四十七岁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到了他的头上。这一年,李广的孙子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出征匈奴,中途遇上了敌人的大部队,虽经浴血奋战,但终因而兵败。李陵也投降了匈奴。消息传入汉廷,武帝大为恼怒。当他呼问司马迁对此事有何看法时,司马迁一方面为了安慰汉武帝,另一方面也痛恨那些、的小人,便说李陵的投降也许是,“李陵虽然失败被俘,看他的心意,是想相机报效汉朝”,(),不应该再过多地责怪他。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死刑,后经司马迁自己申请改为宫刑。这件事不论从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对司马迁的惨重打击,只是因为《史记》还没有写成,出于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才忍辱负重地坚持着活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寡不敌众看风使舵落井下石权宜之计

B. 众寡悬殊顺水推舟趁火打劫缓兵之计

C. 众寡悬殊看风使舵趁火打劫权宜之计

D. 寡不敌众顺水推舟落井下石缓兵之计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即使他真的投降了敌人,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也足以扬名天下了。

B. 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足以为国扬名了,如果他真的投降了敌人。

C. 如果他真的投降了敌人,那么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也足以扬名天下了。

D. 虽然他真的投降了敌人,但是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也足以扬名天下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他周围的一群宠幸和晚年多疑的汉武帝,结果司马迁被以“诬

上”的罪名处以死刑。

B. 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死刑。

C. 结果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不料想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处以死刑。

D. 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处以死刑。

【答案】(1)A

(2)A

(3)D

【解析】【分析】(1)寡不敌众:人少的一方抵挡不住人多的一方。众寡悬殊:指双方力量相差很大。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寡不敌众”。看风使舵: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含贬义)。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看风使舵”。落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趁火打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泛指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落井下石”。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方法。缓兵之计: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权宜之计”。故选A。

(2)根据语境可知,括号里的内容应是司马迁谈对李陵投降一事的部分看法。B选项的表述突出了李陵的战绩,弱化了李陵投降之事,对汉武帝的呼问针对性不强。C“如果……那么”表假设关系,“那么”后面的内容应建立在“如果”句的基础之上,这不合实情。D“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虽然”句认可李陵已投降,这不合实情。故选A。

(3)A 语序不当。“他”指汉武帝还是李陵,表意不明;重点不突出,“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应与“他周围的一群宠幸”对调位置。B 语序不当。介词“被”应放在“司马迁”之后。C不合逻辑。根据逻辑可知,“不料想”应发生在前,“结果”应发生在后。

故答案为:⑴A;⑵A;⑶D。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⑵解答此题,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⑶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借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二要理题干,在裂解语义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三要洗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3.请依据上联对出下联,并用楷体将上联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