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弥漫性疾病的影像诊断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高分辨率CT(HR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一)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高分辨率CT(HR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一)](https://img.taocdn.com/s3/m/d227bb80f5335a8102d220eb.png)
慢性嗜酸性肺炎
女,43岁。低热,进行性气短
肺外围实变影
解析
❖ 首要异常是实变还是磨玻璃改变:实变、磨玻璃密 度?
❖ HRCT示肺外围不均的实变,注意在密度增高影内 看不到肺血管影像。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嗜伊红细 胞增多。
一)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高分辨率CT (HR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 本课件主要包括二个方面内容
一、肺部弥漫性病变(高密度型部分) 二、肺部弥漫性病变(低密度型部分)
一、肺部弥漫性病变的HRCT诊 断与鉴别诊断
(高密度型部分)
毛玻璃影
❖ 毛玻璃影(ground-grass opacity, GGO):其病理基础为肺 泡壁间质的增厚,同时肺泡腔内充满炎性细胞、渗出液及受 损细胞碎片;慢性期纤维细胞浸润修复受损肺组织,残留肺 泡及细胞碎片导致受累区域肺内含气量下降,病理提示约35 %左右GGO可发生纤维化。HRCT均表现为肺内淡薄的稍高 密度影,边界模糊,其特点在GGO区域仍可见到肺血管及 支气管形成的纹理影, GGO的出现高度提示肺组织疾患的 活动性,为可逆性。
❖ 最可能的诊断:病毒性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出血、 肺水肿、过敏性肺炎?
❖ 这种影像学表现要明确诊断是困难的,对于一个淋巴瘤化疗 患者,上述每一诊断都是可能的。纤维支气管镜检为 PCP。
❖ 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呈现磨玻璃密度伴小叶间隔增厚。
病毒性肺炎
女,47岁。咳嗽,发热, 不舒服。淋巴瘤史
❖ 亦有以局限性结节阴影,单侧浸润为表现。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男,42岁。发热、气短。艾滋病患者
孤立结节和弥漫结节性肺疾病的影像及临床鉴别诊断
![孤立结节和弥漫结节性肺疾病的影像及临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dc2c4f3b9f3f90f76c61bed.png)
男,47岁,右胸疼及关节疼伴发热 10天 肺CT:两侧肺内弥漫分布大小不 等类圆形,结节影,密度均匀, 边缘清晰,左肺下胸膜可见巨大 不规则块影,紧贴胸壁 诊断:转移癌
男,55岁,03年发热,5月21 日痰中带血丝,04年6月左上 肢瘫 肺CT:5月21日肺内多发结节 影,口服激素后阴影消失,03 年12月双肺再次出现结节影, 04年6月颅内出现病灶,, 诊断:淋巴瘤样肉芽肿 2003.6.16
支 气 管 镜 检 查 透视 引导 淋巴结行TBNA
检查上气道 和支气管树
纵隔淋巴结 TBNA 分期 立 即 行 细 胞 学 检 查
免疫细胞化学
电子 显微镜 微生物 培养
重 复 取 样
不能诊断 诊断 径 终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支气管 活检 (3-5)
不能诊断 经 皮 途
对于手术有良好适应征的患者 毫不耽搁地切除所有结节
肺
科
放 射 科
细胞病理科
女60岁 干咳伴活动后气短2个月肺CT:双肺透过度减低,呈磨玻璃样 改变,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肺泡癌
女44岁 刺激性干咳1个月。体重2个月下降5kg化验:血CEA158.8ug/L BALF:发现瘤细胞肺CT:双肺弥漫性小结节影,纵隔淋巴结肿大,融合, 诊断:右肺上叶肺癌伴肺内转移
女75岁 发热1个月伴盗汗、乏力,2002年患慢淋,断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 肺CT:双肺弥漫粟粒结节影诊断:粟粒型肺结核
患者,王某,17岁,养鸽子三个月,呼吸困难两周。
男50岁 咳嗽3-4年,咳少量白痰伴活动后气短 肺CT:双肺弥漫分布囊状透 光区,右侧气胸 诊断:泛发性细支气管炎(DPB)
肺泡微结石症
诊断步骤和方法
肺HRCT和PET-CT: 发现和确定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率 但不能很好分辩良恶性 获取病理方法和手股: 经支气管镜 经皮肺活检 外科手术
弥漫性肺病的CT诊断与鉴别
![弥漫性肺病的CT诊断与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025ca166376baf1ffc4fadea.png)
正常HRCT的常见征象及伪影
叶间裂(厚度小于1mm,边缘光滑,均一厚度)
正常HRCT的常见征象及伪影
a
a. 双侧下肺近心脏处, 肺血管脉动伪影。低密度区, 可以错当作扩大的支气管
主 叶 裂 伪 影 b
血
管
双
重
伪
c
影
气管解剖:
气管由软骨和肌纤维 组成。 自环状软骨 (C6下缘)至隆突( T5上缘)长度10-12cm。 以胸骨柄为界分胸外 和胸内段,前短后长。 气管平均直径17-19mm, 男略粗。气管厚度为 1-2mm。冠为矢状1/2 即“鞘状”气管,通气量 减少。 气管变异很少。(偶见 气管分叉上2cm,供应 右尖内段)
病变分布?上下野功能不尽相同,不同疾病分布不同
下野有最大通气和灌注,由于淋巴流动强而增大了防御能力;上 野有较高的氧张力和pH值,淋巴流动少;肺尖机械压力大;
肺容积改变?正常、增大、变小,有助鉴别
常规螺旋CT检查意义
由于没有重叠,认识病变远较胸片准确、 可靠,从分布上较胸片更准确
Bergin根据弥漫病变在CT的位置而分类
结节:淋巴管播散、结节病、矽肺、淀粉样变 不规则:间质纤维化、石棉、过敏
小叶间隔增厚
小叶间隔增厚 (thickening of interlobular septa )
右侧肺小叶间隔增厚
癌性淋巴管炎
小叶间隔增厚鉴别诊断流程
不规则、肺破怀
光滑
间隔增 厚为主
毛玻璃 影为主
结节
按蜂窝 鉴别诊断
结节病、石棉肺
及血管网组成, 是肺的功能单位。
(执行肺换气功能的基本单位)
肺腺泡(初级肺小叶)结构 (执行肺换气的基本功能单位)
肺内弥漫性磨玻璃样病变影像学诊断PPT
![肺内弥漫性磨玻璃样病变影像学诊断PPT](https://img.taocdn.com/s3/m/a51d2d94aeaad1f347933f4d.png)
概述
pGGO 伴有网状阴影和纤维化征象,如牵 拉性支气管扩张,特别是在肺的同一区域 同时存在时, GGO可能是纤维化所致, 而不是活动性疾病。
p有的纤维化可能需要进行活检证实,活检 应该选择在在纤维化最少的区域进行。
病因与病理学
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in press as: Marchiori E, et al.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 from adult patients with Influenza (H1N1)virus-associated pneumonia. Eur J Radiol
• 女性,25岁,心慌气短入院2小时。
• 男性,71岁。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磨玻璃样改变。两肺有多发沿着支 气 管血管束分布的棉絮状GGO阴影。
• 女性,65岁。 肺出血。
• 女性,28岁。右下肺支气管扩张肺出血。右肺下叶外后段可见磨玻璃样渗出性 阴 影,肺中带淡薄,胸膜下密度稍高。
• 肺出血。肺肾综合症。
• 实变影是白血病肺部浸润的实变影多不按肺叶肺段分布,有些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有 些位于胸膜下。
• 结节 结节性改变在白血病肺部浸润中相对少见,可以分布在小叶中心、支气管血管束 周围,也可以分布无规律。
• 男性,73岁。淋巴瘤肺浸润
• 女性,35岁。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两肺野呈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增强显示,纵隔淋巴结广泛增大。
• 红细胞冷凝集试验滴定效价1:32以上。 链球菌MG凝集试验1:40以上,或4倍 以 上增大。
• 特异性抗体I gM(+)或总抗体滴度≥1: 160。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知识点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67f3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5.png)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知识点一、背景介绍肺部疾病是指影响肺部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肺炎、肺癌、阻塞性肺疾病等。
影像学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通过使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可用于观察和诊断肺部疾病。
本文将介绍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影像学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二、肺部疾病的常见影像学表现1. 肺炎:肺炎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它在影像学上的表现为局部或弥漫性肺实变,表现为浸润阴影。
在X射线胸片上,肺炎可呈现为片状、结节状或斑点状的浸润阴影,密度较高。
在CT扫描上,肺炎可表现为实变区域周围的肺纹理增厚和肺泡壁增厚。
2. 肺癌: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是肺部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肺癌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肺实质结节或肿块、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增厚等。
早期的肺癌较小,可能在X射线或CT扫描上不易检测,但随着肿瘤的生长,其影像学表现会变得更为明显。
3. 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为特征的肺部疾病。
在影像学上,肺气肿主要表现为肺容积增大、肺组织疏松,可见肺野稀疏、肺纹理增粗。
此外,慢性支气管炎也可导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4. 肺栓塞:肺栓塞是指由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疾病。
在影像学上,肺栓塞的表现为肺动脉阻塞和相应的肺血流减少,可见肺动脉分支树的阻塞或缺损。
三、不同影像学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X射线:X射线胸片是最常见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它可以快速、低成本地检测肺部疾病,并用于初步诊断。
然而,它的分辨率相对较低,无法提供详细的解剖和病变信息。
2.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肺部解剖和病变信息。
它可以检测小的肺结节或肿块,并判断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
CT扫描还可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3. MRI(磁共振成像):MRI在肺部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780f595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a.png)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引言:肺部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肺部问题。
一、影像学诊断方法1.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见且最经济实惠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X射线在人体组织内的吸收程度不同,可以获得肺部结构和异常变化的信息。
对于一些表现典型的肺部疾病,如寻常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X线胸片具备良好的识别能力。
2. CT扫描CT扫描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三维图像,相较于X线胸片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可以清晰显示出血管、气道和结构细节。
对于复杂或需要更详细信息的情况下,CT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在进行鉴别诊断和评估肺实质病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磁共振成像(MRI)MRI通过核磁共振原理生成高分辨率图像,对某些与X线或CT扫描相互补充的情况下尤为有益。
例如,MRI对于肺部间质性纤维化和特定肿瘤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受成本和时间限制,MRI并不常用于一般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二、肺部疾病常见影像学表现1. 肺炎肺炎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胸片和CT表现多种多样。
在胸片上可以观察到感染区域出现密度增高、模糊边界、浸润阴影等特征;而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信息,显示出感染区域内液体积聚、束粒中心性分布等特点。
2.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形成以及弥漫性病灶。
X线胸片可以显示出局部或弥漫性的增白影,而CT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结核球、干酪样坏死性改变等。
3. 肺血栓栓塞症(PE)PE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分支阻塞所引起的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在胸片上,肺动脉扩张和右心室增大是提示PE的特征;而CT扫描则显示了血栓断面图像,对于诊断和评估PE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1. 肺癌与结核肺癌和结核在影像学上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如空洞形成、淋巴结增大等。
《肺弥漫性病变》PPT课件
![《肺弥漫性病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6c76ac27284b73f3425013.png)
精品医学
5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 病理: • 原因不明,青年人多见,有咯血及难治性贫血; • 大体: • 镜下:肺泡腔内含有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嗜
细胞
精品医学
6
精品医学
7
淀粉样变性
• 分型:血管型,支气管结节型,实质结 节型,弥漫型肺泡间隔型
精品医学
8
精品医学
9
以线状或网状影为主的弥漫性病变
精品医学
34
精品医学
35
急性白血病,肺曲霉菌感染
精品医学
36
Ground glass Nodule with halo
Aspergillus
(confirmed by bronchoalveolar
lavage)
精品医学
37
Bleomycin lung toxicity
精品医学
38
Follow up after corticosteroid therapy
• 肺纤维化 • 石棉肺 • 慢性间质性肺炎 • 结缔组织性疾病 • 癌性淋巴管炎
精品医学
10
F
精品医学
11
精品医学
12
精品医学
13
IPF
的
阶
段
表
现
精品医学
14
毛玻璃样阴影提示病变精处品于医学活动期
15
石棉肺
精品医学
16
精品医学
17
蜂窝,线样影
增厚钙化的胸膜
精品医学
18
Septal thickening, parenchymal band
48
肺泡中心性气肿
精品医学
49
弥漫性囊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
![弥漫性囊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76f9d4828bd63186bcebbc81.png)
囊性肺疾病的形成很少是由于恶性病变发病 过程的直接结果,通常是继发于外周肉瘤和 间叶肿瘤的转移而形成。
耶氏肺孢子虫病(PJP) 金葡菌性肺炎
≥1cm,围以薄壁。大泡常为多个,并常伴有其他肺气肿征 象。
空洞 cavity 为一充盈气体的腔,表现为肺实变、肿块或结节内的透光
区或低衰减区。空洞常为病变的坏死部分经支气管树排出 或引流而致,有时含有液平。 空洞不是脓肿同义词。
• 肺气囊 pneumatocele • 病理学表现:肺内薄壁的充气气腔。常为急性肺炎、外伤、
肺气肿 emphysema 病理学表现:以伴肺泡壁破坏的终末细支气管远侧气腔的
持久性增大为特征。肺气肿常根据主要累及腺泡的部位来 分类:近端(小叶中心型肺气肿)、远端(间隔旁型肺气 肿)或全腺泡型肺气肿。 CT表现:局部低密度区,常无可见的壁。
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centrilobula emphysema ✓ 病理学表现:以小叶中心性肺泡壁破坏、呼吸支气管和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囊肿 cyst 病理学表现:任何圆形的空腔,周围环绕以不同厚度的上
皮或纤维性壁。 X线胸片和CT表现:圆形的实质透光区或低衰减区,与正
常肺边界清楚,囊壁厚度不等,常为薄壁(<2mm),不 伴有肺气肿。肺囊肿内常含有空气,但偶含液体或实体物 质。囊肿常用于描述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或朗格汉斯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中增大的囊性病变,以及在终末期纤 维化病例中可见厚壁的蜂窝囊肿。
低衰减区。 全腺泡型肺气肿 panacinar emphysema ✓ 病理学表现:或多或少一致地累及全部肺泡。以下肺部为
著,是一种伴α1-抗胰蛋白酶缺陷型肺气肿。 ✓ CT表现:受累区内血管口径变细,肺实质普遍减少。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HRCT诊断片状高密度影部分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HRCT诊断片状高密度影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6512bb5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f.png)
其他病变
尘肺病
尘肺病的HRCT表现为片状高密度影 ,边缘清晰,可伴有小结节和肺大泡 。
肺挫伤
肺挫伤的HRCT表现为片状高密度影 ,边缘模糊,可伴有胸膜下气肿和胸 腔积液。
03
CATALOGUE
片状高密度影的影像学表现
HRCT图像特征
片状高密度影
在HRCT图像上,片状高密度影表现 为肺实质内边界相对模糊的均匀高密 度区域,与周围正常肺组织形成对比 。
肺结核
肺结核多见于青年人,常有低热、盗汗等症状,HRCT图 像上可见病灶呈多态性、多灶性、多钙化等特点,与片状 高密度影不同。
肺转移瘤
肺转移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有原发肿瘤病史,HRCT图 像上可见病灶呈多发性、散在性分布,与片状高密度影不 同。
诊断误区与防范措施
诊断误区
过于依赖影像学表现而忽略患者病史和 体征;将片状高密度影误认为是单一疾 病;未充分考虑其他肺部弥漫性病变的 可能性。
病灶边缘
病灶大小和分布
片状高密度影的大小和分布因病变的 性质和病程而异,可单发或多发,可 局限于肺叶或肺段,也可弥漫分布于 全肺。
片状高密度影的边缘通常较为模糊, 但有时也可以呈现为清晰锐利的边界 。
病灶分布与形态
病灶分布
片状高密度影的分布情况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某些感染性病变可能呈散在、多发的片状高密度影 ,而某些肿瘤或结节病则可能呈局限性或大范围的片状高密度影。
如有需要,进行组织病理学检 查,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要点
肺炎
肺炎常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HRCT图像上可见病灶呈 磨玻璃样改变或实变影,与片状高密度影相似,但抗生素 治疗有效。
肺结节病
肺结节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有乏力、咳嗽等症状, HRCT图像上可见病灶呈结节状改变,大小不一,与片状 高密度影不同。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_孙玉红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_孙玉红](https://img.taocdn.com/s3/m/33c4dcb80029bd64783e2c35.png)
(上 接 至 第 79 页 )
428-429.
[1]张忠霞,张岩,于天英,等.针 刺 肩 痛 穴 联 合 运 动 疗 法 治 疗 [4]高真真,徐道明,李彦彩,等.针刺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
脑 卒 中 偏 瘫 后 肩 痛 疗 效 观 察 [J].山 东 医 药 ,2012,52(27):
中 后 肩 痛 的 康 复 疗 效 观 察 [J].中 国 康 复 医 学 杂 志 ,2014,29
经验交流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
孙玉红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吉林 白山 134300
【摘 要】目的:通过学习两肺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讨论其诊断及 鉴 别 方 法。 方 法:对 58 例 确 诊 的 肺 部 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 病 例 均 进 行 胸 部 DR 和 HRCT 检 查。 结 果:胸 部 DR 片 是 前 后 重叠的影像,小的病变往往不能显 示 ,或 显 示 不 满 意。 而 HRCT 更 具 有 优 越 性,可 显 示 小 叶 间 隔 增 厚、微 小 结 节 影以及细网织影 ,而且显示毛玻璃样密度影更清晰 。结论:肺部弥漫性病变种类 较 多 ,影 像 学 表 现 复 杂,准 确 诊 断 较困难,HRCT 对诊断肺弥漫性病变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关键词】肺部弥漫性病变 ;影像学诊断;鉴别
HRCT 更具有优越性,可显示小叶间隔增厚、微小结 节 影 以 及 肿瘤。
细网织影,而且显示毛玻璃样密度影 更 清 晰,不 同 种 类 肺 部 弥
6)肺的恶性淋 巴 瘤:一 般 是 由 肺 门 或 纵 隔 淋 巴 结 沿 淋 巴
漫性病变的 HRCT 影像学表现及鉴别如下:
管逆行向肺内侵犯,但 也 可 是 多 病 灶 的 沿 血 道 顺 行 性 播 散 的
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影像诊断
![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dc4d180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68.png)
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1.肺含气囊腔:肺含气囊性病变主要包括腔(含气囊腔/囊性气腔)和洞(空洞)两大类;含气囊腔包括:肺囊肿、肺大泡、肺气囊、蜂窝、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囊性肺病。
2.肺囊肿(cyst):边界清晰的圆形透亮区,壁薄(<2mm)、均匀完整,囊内可含液。
3.肺大泡(bulla):圆形或不规则形、2 1cm的肺气肿,无壁或无完整薄壁,位于胸膜下;常合并小叶中心型或间隔旁型肺气肿。
4.肺气囊:肺内薄壁、含气的腔,常见病因:急性炎症、创伤和与吸入碳氢化合物有关,多为一过性。
5.蜂窝:为6Tom 含气囊腔,分布于胸膜下为主,亦可弥漫全肺分布,为肺纤维化的晚期表现。
6,肺气肿: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的过度充气,扩大同时伴有不可逆的肺泡壁破坏; 分为小叶中心型、全小叶型、间隔旁型和疤痕旁型四种。
小叶中心型全小叶型间隔旁型7.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肺部弥漫性囊性病 变(Diffuse Cystic Lung Disease, DCLD): 是一组以肺实质内多发规则或不规则形、薄 壁、与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楚的透亮含气腔隙 为特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各异的肺疾病;根据病理生理学机制分为:肿瘤性、先天/遗 传/发育性、淋巴组织增生性、感染性、炎 症性和吸烟相关性O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肉瘤、腺癌、胸膜肺母细胞瘤(PPB)Birt-Hogg-Dube ,综合征、Proteus 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病(NF)、支气管发育不全、 先天性肺气道畸形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滤泡性细支气管炎(FB)、干燥综合征(SS)、淀粉样变性、轻链沉积病耶氏肺抱子虫肺炎、葡萄球菌肺炎、豆发性呼吸道乳头瘤、地方性真菌病、肺吸虫病过敏性肺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LCH 、DIP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 创伤后假性囊肿、Fire-eater' s lung 、Hyper-IgE syndrome.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 LAM 是一种 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病因不明;可分为TSC 相关性(TSC-LAM)和散发性(S-LAM);病 理:淋巴管、小血管、小气道管壁及其周围 的类平滑肌细胞进行性增生;免疫组化肿瘤性先天/遗传/发育性 淋巴组织增生性 感染性 间质性肺疾病相关性 吸烟相关其他HMB-45阳性具特异性;多见于育龄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临床症状无特殊,多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治疗:抗雌激素、免疫抑制剂、肺移植。
肺部弥漫性病变高分辨率CT
![肺部弥漫性病变高分辨率CT](https://img.taocdn.com/s3/m/8ede4f3eb90d6c85ec3ac6db.png)
图 12 、 56 岁,养鸟人肺( bird-fancier’s lung )的过敏性肺炎。 A、后前位胸部X线片,初始报告正常,仔细看中下肺模 糊稍高密度。 B、胸片后1小时HRCT显示广泛GGO和稍融合的区域内 可见不太清楚的中心小叶结节,除此以外,还有播散性次级 肺小叶的气肿(箭)。
肺纤维化的后期HRCT上有蜂窝状改变(图13)。 代表一种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二、HRCT扫描方法
• 1~2mm准直+高分辨率重建算法,薄的准 直(1~2mm层厚)减少了邻近含气组织造 成的部分容积效应。高分辨率的算法增 加了空间分辨率。多用仰卧位,有的人 选一定层面扫,有的全肺扫(1~2mm层 厚,10mm以上的间隔)。现在流行的方 式是在主A弓平面,气管隆突平面,隔上 肺底部各扫2~3层(1~2mm层厚)共6~8 层即可。出现坠积(悬垂)部位有模糊 网状影(微小边缘性肺不张)时才加扫 俯卧位。
• 3、郎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郎罕氏细胞组织增生症,组织细胞增生或嗜伊 红细胞性肉芽肿均被认为是和吸烟有关的肺部疾病。 戒烟以后可以改善甚至治疗。病例中 90~100% 有吸 烟史。 吸烟者HRCT上出现囊肿及不规则结节,而且肺 上叶比肺下叶明显者,则可作出明确诊断(Tayer等) (图16)。 Travis报告48例本病病例,全部都有吸 烟史。 本病早期就出现较多的结节,随时间的推移而 继续发展(图16、17)。
• 3、左心衰-----左心衰引起的肺水肿很像 肺间质性病变,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增厚 小叶间隔和毛玻璃样改变 (图10)。当鉴 别有困难时,在病人的液体和心衰纠正 后可重复肺高分辨率CT扫描。
图 1 图 10 、 68 岁,女, 左心衰所致的间质 性肺水肿。通过上 叶的 HRCT 显示出在 下垂分布中光滑的 间隔增厚,没有蜂 窝状或间隔结节。 轻度的中心小叶气 肿显示为异常低密 度的“小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弥漫性疾病的影像诊断发表者:雷志丹 (访问人次:1020)摘要由于肺弥漫性疾病的影像表现复杂, 临床表现各异,往往给诊断带来困难。
就三大类肺弥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影像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予以分析讨论。
关键词肺弥漫性疾病;诊断,鉴别;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肺弥漫性疾病是一组在影像学上以广泛的多发的病灶为特点的肺间质及实质性病变。
其主要分为免疫正常患者的急性弥漫性肺疾病,非HIV感染性免疫损害引起的弥漫性肺疾病和HIV阳性患者的弥漫性肺疾病。
一、免疫正常患者的急性弥漫性肺病(一)肺水肿肺水肿是急性弥漫性肺疾病最常见的病因。
可分为静水压性(心源性)肺水肿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1、静水压性肺水肿在静水压性水肿中间质性肺水肿早于肺泡水肿。
间质性肺水肿主要表现为血管模糊,支气管袖口征,K氏B线(小叶间隔增厚)以及沿叶间裂分布的胸膜下水肿。
胸膜下水肿比支气管袖口征更具有特征,而且比K氏线更易于观察。
间质性肺水肿还可伴随有肺血的重分配,其典型的征象是扩大的上叶肺动脉直径大于毗邻的支气管。
肺泡水肿通常在肺的中心部或基底部蓄积。
在直立患者中,呈明显的基底分布趋势。
而在仰卧患者,肺水主要分布在后部,在胸片上可表现为呈中心分布的蝶翼状实变阴影。
当肺水肿是由充血性心衰引起时,则表现为弥漫分布的实变阴影。
严重的肺水肿可经常伴有少量胸腔积液。
静水压性肺水肿的CT表现包括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阴影以及实变阴影。
磨玻璃阴影的CT影像表现为沿重力梯度曲线分布的弥漫性病变,但也可为限局性分布。
2、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肺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性肺水肿是弥漫性肺损害的一种表现,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 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血管通透性水肿最严重的形式。
其典型的放射学表现包括心影大小正常,血管蒂宽度正常而外周气腔有斑片状病变。
随着疾病的进展,实变广泛,空气支气管征更显著,而胸腔积液较少见。
可有小叶间隔增厚和周围支气管袖口征,但较心源性水肿少见。
在ARDS早期,其CT表现为磨玻璃阴影与实变阴影,有时网状阴影重迭在这些影像中。
这些实质阴影表现为一种沿下垂变化的梯度曲线,即从腹侧(最小的不透明)到背侧(最多的不透明)的梯度变化。
但这并不是所有ARDS病人的特征。
例如,在由肺部疾病引起的ARDS患者,其肺部病变的浓度阴影与肺泡水肿的实质阴影有相似的表现,非下垂部的阴影可为原发病变所致。
(二)感染感染性肺炎常是由细菌或支原体引起的。
尽管弥漫性分布的感染的发生率较免疫缺陷患者低,但许多病因引起的严重感染可导致有DAD的渗透性肺水肿。
其主要表现为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心结节及由细支气管填塞所致的小叶内分支状结构改变。
小叶中心结节趋向于融合,更类似于斑片状阴影。
CT对感染所致的细支气管填塞显示更清晰,此征象被称为“树芽征”。
尽管“树芽征”表现被传统地与分支杆菌感染联系在一起,但其同样可由急性细菌感染引起。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群体性肺炎的常见病因。
当为急性病时,胸片显示为灶性的气腔混浊,并呈肺段分布。
在HRCT上经常显示为结节阴影和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而更多的病例则显示有结节阴影、网状阴影及K氏B线。
当结核菌随血液扩散时,可产生粟粒性肺结核。
其可发生于初次感染或继发感染。
临床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的慢性形式,也可表现为迅速恶化甚至死亡的急性形式。
在HRCT上,粟粒性结核表现为大小约1—5mm,边缘清晰且随机分布的结节,此类结节多考虑为次级小叶结节。
与支原体及细菌性肺炎的结节比较,结核结节的一部分,更倾向于毗邻于胸膜下的空间分布。
粟粒性肺结核中磨玻璃阴影,小叶间隔及小叶内间隔的增厚也较常见,但磨玻璃阴影在暴发性疾病中更常见。
(三)嗜酸性肺炎急性嗜酸性肺炎是急性发热的疾病,常伴有严重的缺氧,双肺实质病变,伴有或不伴有外周嗜酸性细胞增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性细胞升高等改变。
其X线表现为双侧的伴有或不伴有实变的网状阴影,且经常伴有胸腔积液。
HRCT表现为磨玻璃阴影和间隔增厚。
与静水压性肺水肿较相似,但本病的心影正常且不存在血管的重分配。
(四)过敏性肺炎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HP)也是一种常见的弥漫性肺病。
急性和亚急性HP病人表现为干咳、发热和寒战症状,慢性者可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
急性HP表现为双侧的实变阴影,且多数分布于中下肺野。
恢复期和亚急性期的疾病,可观察到小结节病变,磨玻璃阴影也偶然可见。
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与胸腔积液是少见的。
边缘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和/或分布广泛的磨玻璃阴影是亚急性HP的特征性表现,小叶中心结节及磨玻璃阴影经常是呈弥漫分布的,且有中下肺野的分布优势。
(五)肺出血弥漫性肺出血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韦氏血芽肿、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二尖瓣狭窄和钩端螺旋体病引起。
弥漫性肺出血可导致广泛分布的气腔病变,主要在肺门周围及中下肺野显著地分布。
急性出血超过几天后,气腔阴影可逐渐清除,并呈现出网结节状模式的分布。
急性出血的HRCT显示为实变阴影和磨玻璃阴影,在一些病例也有轻度的小叶间隔增厚,但胸腔积液少见。
亚急性期,可表现为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及网状阴影,从而呈现出一种从肺泡到间质的且逐渐取代初始肺泡阴影的过程。
(六)急性间质性肺炎急性间质肺炎(Acute interstital penumonitis,AIP)一种引起特发性的弥漫性肺泡损害的弥漫性肺疾病,其是以严重的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和以进行性的弥漫性肺实质混浊为放射学特征的疾病。
胸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的肺实变阴影,其偶然可局限在上叶或下肺野。
胸部CT常常显示为广泛的磨玻璃阴影及实变阴影,这种阴影可遵循从背侧到腹侧的梯度变化。
同时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及结构变形是本病常见的特征。
当疾病进展时,这种改变更为显著。
二、非HIV感染性免疫损害引起的弥漫性肺疾病全身免疫系统分为局部的机械性防御、活化的全身防御及特异应答系统(体液及细胞的免疫防御)。
当其遭遇损害时,肺部并发的疾病十分常见。
(一)局部机械防御损害1、气道机械性防御包括鼻及咽峡的过滤作用,气管及支气管内纤毛的移动作用和咳嗽作用。
当其遭受损害时,可产生复发性鼻窦炎、肺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以及细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增厚(>2mm)及管壁不规则,而且当其发生的外带时最具价值。
薄层CT上显示的支气管腔变细的填塞模式是与并发的小气道管病变有关的,当在吸气扫描时受侵肺段过度膨胀且管腔变细明显,则符合小气道病变的诊断。
支气管扩张的薄层CT显示为支气管失去正常的由粗逐渐变细的表现,印戒征及其较伴行的肺动脉大1.5倍等。
2、肺泡的局部防御主要依靠巨噬细胞防御。
当肺泡的巨噬细胞清除过多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失效时,可导致周期性的蛋白质蓄积,这种病理过程称之为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
本病经常表现为慢性的呼吸困难和干咳症状。
其胸片表现经常是一个从斑片到弥漫性磨玻璃密度过程,并能发展到更多融合的实变。
薄层CT显示为弥漫性多角形的、限局性的磨玻璃阴影或实变阴影,产生典型的铺路石样改变。
(二)活化的局部防御损害活化的局部防御对侵犯因素失效时,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就到达受侵部位,产生活化的局部防御功能。
当此种程度的免疫遭受损害时,其重要并发症是革兰氏阴性菌和机会性真菌感染。
细菌性肺部感染经常表现为更急性的发热、咳痰、胸痛症状。
胸片常表现为感染后2 4—48小时后迅速进展的局灶性或多灶性实变病灶,空洞表现常提示葡萄球菌、败血症栓子或厌菌感染。
其重要的鉴别诊断是机会性真菌感染,后者的进展往往较绝大多数细菌感染缓慢。
(三)细胞和体液调节系统的损害激活的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和细胞系统。
当其产生缺陷时,容易并发机会菌、巨细胞病毒(C ytomegalovirus,CMV)和卡氏肺孢子虫感染。
这将在后面由不同程度免疫抑制导致的典型并发症中讨论。
(四)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在BMT受体中,弥漫性肺疾病是发病和死亡的常见原因,其发生率大约40%—60%。
移植后三个重要时间段为中性粒细胞减少阶段(头30天)、早期(30—100天)、后期(100天以后)。
典型的感染性和非感染肺部并发症常发生在免疫抑制改善时。
1、中性粒细胞减少阶段,此阶段最常见的感染是细菌与机会性真菌,另外还有三种重要的非感染性并发症:肺水肿、弥漫性肺泡损害及药物毒性。
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特别是曲霉菌。
真菌感染占BMT病人肺炎的12%—45%。
其放射学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结节/肿块以及实变病灶。
其发展较多数细菌性肺变缓慢,空洞经常进展,表现为典型的空气新月征。
在薄层CT上,曲霉菌感染的早期征象是一种边缘模糊的结节伴有周围磨玻璃阴影(晕轮征。
)另一种气道霉菌感染的典型征象是局灶或多灶性的树芽征。
细菌感染在此阶段是常见的,但病变较为局限,影像学表现为局灶或多灶性的实变区,且倾向于迅速进展或恢复。
肺水肿是由毛细血管漏和静水压性水肿两种因素共同组成。
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对称性的磨玻璃/实变阴影,并伴有间隔线,少量胸腔积液和心影扩大。
大约21%的自体移植有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其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为50%—80%。
DAH典型地发生在免疫与恢复时间曲线相交阶段(移植后7—21天)。
胸片显示迅速进展的弥漫性实变,通常发生在发病的24小时内。
其典型表现是出血逐渐恢复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BAL)中无回收的感染性致病菌。
2、早期。
此阶段曲霉菌感染的危险性减少,而细菌性肺炎的危险性提高。
同时,此阶段出现了CMV感染的危险性。
最常见的非感染性并发症是特发性肺炎综合征和药物毒性。
CMV肺炎发生在10%—40%的BMT受体,最常见于移植后6—12周。
在同种移植及严重的移植物对抗宿主疾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
病变进展的病人死亡率几乎达85%。
胸片表现为分布于中下肺野的稀溥的磨玻璃阴影,薄层CT更好地显示磨玻璃过程,且常常伴有随机分布的小结节,其在病理上符合小的出血灶。
药物毒性发生于头100天的任何时间,其损害的结果表现为毛细血管漏性肺水肿、过敏反应、弥漫性肺泡损害(Diffuse alveolar damage,DAD)或一种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其影像学表现依赖于主要的病理改变。
过敏反应表现为稀薄的斑片或弥漫性磨玻璃阴影过程,病人伴有干咳、呼吸困难及较度发热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