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讲义5-1

合集下载

生理学讲义完整版已经整理出来了(一)2024

生理学讲义完整版已经整理出来了(一)2024

生理学讲义完整版已经整理出来了(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机能活动的科学,涉及到人体的各个系统,包括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等。

本文将对生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和阐述。

一、细胞的功能和结构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作为生命体系的重要功能。

2. 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不同部分承担不同的功能。

3. 细胞通过细胞膜的运输、酶的作用等方式完成各种功能的实现。

二、神经系统的作用和组成1. 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控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信息的传输和调控。

3.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髓神经,负责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达给全身各个部分。

三、心血管系统的运作原理1.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通过协同作用保证血液的流动。

2. 心脏是心血管系统的核心,通过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流动。

3. 血液通过血管网络流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各个组织和器官。

四、呼吸系统的机制和功能1.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部,负责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2. 呼吸过程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指肺部的气体交换,内呼吸指细胞水平的气体交换。

3. 呼吸的调节由呼吸中枢和化学感受器等结构完成,以维持体内气体的酸碱平衡。

五、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组成1. 消化系统包含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 消化系统的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以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3. 各个消化器官通过分泌消化液和蠕动等方式完成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总结:生理学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从细胞的结构到整个器官系统的协调运作,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深的意义。

通过对生理学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为医学和健康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生理学》教学课件整套电子讲义

《生理学》教学课件整套电子讲义

《生理学》教学课件整套电子讲义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对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的认知,提高其对人体生理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细胞的基本功能;2. 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3. 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功能。

重点:1. 细胞的基本功能;2. 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3. 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性。

2. 教材讲解: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随堂练习,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实验教学:安排相应的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理学知识。

6.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细胞的基本功能。

2. 请简述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

3. 请简述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案:1. 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物质转运、能量转换、信号传递等。

2. 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包括: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维持血压和循环稳定等。

3. 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调节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生理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拓展延伸,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中,我特别强调了“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和“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功能”这三个部分。

1.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其功能包括物质转运、能量转换、信号传递等。

生理学讲义课件

生理学讲义课件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肝炎、 肝硬化、胆囊炎、肠炎等。这些疾病可能由不同 的病因引起,如饮食不当、感染、药物副作用等 。
循环系统
01
循环系统概述
循环系统是负责将氧气和营养 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并将 二氧化碳和废物从组织输送到 排泄器官的系统。它由心脏、 血管和血液组成。
型来描述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和变化规律。
模拟法应用
模拟法在生理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生理功能仿 真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
现代生理学研究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从而改变其生理功 能和表型,如基因敲除、基因转染等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在体外培养细胞或组织,模拟生物体内的生 理环境,用于研究细胞或组织的生理功能和药物作用机制。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感冒、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等。 这些疾病可能由吸烟、空气污染、遗传 因素等引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生理学原理与功能
细胞生理
细胞膜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具有物质转运、信号 转导和细胞识别等功能。
细胞器与功能
细胞内含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分别负 责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等不同功能。
生理学讲义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生理学概述 • 人体系统与器官 • 生理学原理与功能 • 生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 生理学应用与前景
01
生理学概述
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及其器官、 组织、细胞和分子等生命活动现象的 科学。
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体和动物体 的正常生理功能、生命活动规律以及 异常生理状态。

《生理学讲义》PPT课件

《生理学讲义》PPT课件

精选ppt
16
2)可兴奋性组织的强度-时间曲线
(x,y)
阈刺激: 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 反应的最小刺激量 ( 强度, 时间)
阈强度: 产生兴奋的最低刺激 强度
时间阈值: 产生兴奋的最低 刺激时间
基强度: 阈刺激里的最小值 时值: 2倍基强度时的时间阈值
阈值小, 组织容易兴奋, 兴奋性高
阈值大, 组织不易兴奋, 兴奋性低
11. 生理学实验指导 赵轶千 王雨若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
12. 生理学实验
解景田 谢申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13. 生理学方法与技术 周衍椒 赵轶千 王雨若 科学出版社 (第一集) 1984; (第二集) 1984; (第三集) 1987
14. 现代生理学实验教程
沈岳良
科学出版社 2002
精选ppt
6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生命(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性及其调节方式
精选ppt
7
第一节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定义
人体生理学: 是研究人体的正常功能及其 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精选ppt
8
生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这些调节活动由人体内三种调节机制来完成:
• 神经调节 • 体液调节
• 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
精选ppt
21
1.神经调节: 通过反射来实现
神经中枢








效应器
感受器
反射弧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 规律性的应答。其结构基础为

生理学概述小讲课专家讲座

生理学概述小讲课专家讲座

生理学概述小讲课
上一页
下一页 结第3束页 放映
(三)研究方法
生理学知识主要是来自对生命现象客观观察和经过 试验取得。 其基本试验方法是动物试验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急性试验和慢性 试验两类。
急性试验是以失去知觉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又可分为在体(in vivo)和离体(in vitro)两类试验。
生理学概述小讲课
生理学概述小讲课
上一页
下一页 结第1束1页放映
三、机体功效调整
1. 神经调整(nervous regulation)
神经调整是经过神经系统活动所实现 一个调整方式。神经活动基本过程是反 射(reflex),反射活动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reflex arc)(图)。
生理学概述小讲课
上一页
下一页 结第1束2页放映
生理学概述小讲课
上一页
下一页 结第1束0页放映
3. 稳态主要意义
(1) 内外环境改变和各种代谢过程不停地干扰 和破坏内环境稳态。机体负反馈调整机制 和各种细胞器官正常活动对恢复和维持内环 境稳态起着十分主要作用。
(2) 稳态是机体在猛烈改变外界环境中赖以生 存及各种细胞器官维持正常活动功效必要条 件。
生理学概述小讲课
上一页
下一页 结第1束6页放映
1. 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feedback)是指由受控部分发出反 馈 信息返回到控制部分,不停纠正和调整控制部分 对受控制部分影响,这种调控模式称为反馈。若 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活动,称为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若反馈信息能加强 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活动,则称为正反馈 (positive feedbadk)。
上一页
下一页 结第4束页 放映

生理学讲义

生理学讲义

+
骨骼肌
100%
100%
第 11 页 共 71 页
新阳光教育
网址:
三、 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1、前负荷——初长度
(1)最适初长度——肌肉收缩时产生最大主动张力
(2)最适初长度——肌节长度为 2.0—2.2um
粗、细肌丝处于最适重叠状态
所有横桥都能与细肌丝重叠
2、后负荷

教 (1)后负荷↑→收缩张力↑ 缩短速度↓ (2)收缩张力取决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的数目
表面(与胃酸分泌有关)
4、继发性主动转运(又称联合转运) (1)种类:同向转运:被转运物质与Na+扩散方向相同
逆向转运:被转运物质与Na+扩散方向相反
(2)举例: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聚碘作用;髓袢升支粗段 Cl-的重吸收
第 6 页 共 71 页
新阳光教育
网址:
第 4 页 共 71 页
新阳光教育
网址:
2、电压门控通道
控制此类通道开放与关闭的因素是通道所在膜两侧的电位改变。主要分布在
神经轴突、骨骼肌、心肌细胞的一般质膜
3、机械门控通道
外来的机械性信号通过膜结构内的某种过程,引起细胞出现电变化 。
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1)血流切应力
K+选择性通道
网址:
①合成:胆碱+乙酸 ②贮存:小泡

教 ③释放:胞吐、量子释放
(3)微终板电位(MEPP) 个别小泡自发释放 ACh 引起终板膜的微小电变化(安静状态时发生)
光 (4)终板电位(EPP) 大量小泡释放引起的众多微终板电位的总和
特点:①无全或无特性 ②无不应期

生理学教案讲义

生理学教案讲义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体液调节、负反馈的概念。

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的概念。

2.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

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反馈控制系统。

反射概念、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机体的内环境。

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机体的内环境2.生理功能的调节3.反馈控制系统难点: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教学方法设计:1.介绍反射的要领,回顾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反射的种类,结合实例讲授神经调节的特点2.介绍体液调节的概念和神经-体液调节概念并联系实际分析其调节特点。

3.从人体功能调节具有自动控制的特征入手,分析人体内的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然后分别以排尿反射和血压的调节为例着重介绍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特点。

4.对全章内容进行简要小结。

教具和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及投影仪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1、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function)的科学。

包括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一切生理学的理论都来自实验。

3.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蛋白质和核酸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以下三种基本活动。

⑴新陈代谢(Metabolism)⑵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及兴奋性具有对刺激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excitability)。

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刺激(thresholdstimulation)。

阈刺激的倒数(1/thresholdstimulation)可以作为测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生理学讲义

生理学讲义
• 电压依赖性 K+ 通道的门,目前认为是由一种 n 微粒构成的闸门控制的。n闸门也是电压依赖 性的,细胞膜内外的极化状态越大,膜对K+的 通透性就越小,膜电位趋向去极化,膜对K+的 通透性增大。
参考文献
1. 神经生物学纲要 徐科 科学出版社 2000 Ch.2
2. 外周神经系统电生理学 神经生理学手册(1) 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Ch.3
生理学讲义
一.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有两种:
• 细胞的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 可兴奋性细胞的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1.细胞的静息电位 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
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膜电位或 静息电位。
• 通常以膜外电位为0,则静息电 位常用负值来表示。现已证明, 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存在静息电位, 一般在 -10 ~ -100 mV。
E K
ZRFTln[[KK]]oi
式中: EK---K+平衡电位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EK EK
8.31192675302072.3lg[[KK]]oi
59.5lg[[KK]]oi (mV)
(V)
Z---离子价 F---Faraday常数 [K+]o--膜外K+浓度 [K+]i--膜内K+浓度。 室温---27℃
3. 生物物理学 程极济 林克椿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1 Ch.4
医学资料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 Na+就是在m闸门己开放而h闸门 尚未关闭的空隙时间内流。
通道关闭 (备用状态)

生理学讲义5-2

生理学讲义5-2

Q
t v 心室舒张充盈时间 (f , t ) 静脉回流速度 (外周静脉压- 心房压,心室压) 回流量Q = 流速v 时间t 横截面积S
1. 每搏输出量
(2). 后负荷 心输出量的自身调节 A血压↑→ 搏出量↓ → 心室内余血量↑→充盈 量↑→ Starling机制→ 搏出量恢复正常
冠状动脉阻塞后的处理方法
三. 心输出量
(一). 正常心输出量及其生理变异
1. 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 每搏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输出的血量 安静: 每搏输出量: 约 60 ~ 80 ml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约 120 ~ 130 ml • 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 /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安静时, 约 50 ~ 60 % 心肌收缩力强,每搏输出量多,射血分数大。
(一). 心动周期与心率
2. 心率(f) 成人安静时, f : 60 ~ 100 次/min 年龄, 性别, 不同生理情况, 心率均不同
初生儿 > 成人
女性 > 男性 经常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 平时心率较慢 同一人: 运动和激动时, 休息, 睡眠, f↑ f 较低
(二) 心脏射血
• 每一心动周期, 心脏射血一次 • 心肌的收缩和舒张 →心房, 心室内压 力和容积的变化→ 推动血液的流动 • 心内瓣膜的活动→ 血流的方向
3. 心动周期中房内压的变化
三个上升波: a, c, v 二个降波: X,Y
a波:
c波:
心房收缩→房内压↑, 心房舒张→房内压↓
心室收缩→ 室内压↑→瓣膜关闭, 上凸 → 心房压↑
X降波: 心室射血→心室容量↓→心底下移→心房 容积趋于扩大→心房压↓
v波: 静脉血→心房 →房内压 ↑ Y降波: 房室瓣开放→心房血进入心室 →房内压↓

生物必修一5-1-1

生物必修一5-1-1



带火
星卫 不燃烧 生香 猛烈燃烧
(3)实验结论:酶具有 催化效率更 高 。
预习导学
催化 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
课堂讲义
预习导学
3.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①相关概念
人为改变 的变量。 自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 因变量:随着 自变量 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 可变 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 影响 ,这些变量称为无 关变量。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预习导学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判一判 (1)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能量 称为活化能。
(
)
(2)酶具催化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
(3)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无机催化剂则不能降低 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故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
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使化学反应更快地达到平衡点。从图
中可以看出,曲线 a、 b、 d均改变了此反应的平衡,都是错
误的。曲线c表示酶使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 (即反应速率 提高),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课堂讲义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二、酶的概念理解 项目 化学 本质 内容 绝大多数是蛋 解读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课堂讲义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3.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3)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 平衡;
(4)降低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生理学笔记讲义知识点总结1-5章

生理学笔记讲义知识点总结1-5章

【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生理学的任务•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理学研究对象: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生理学也是一门基础医学科学。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研究对象是细胞和构成细胞(cell)的分子,是深入了解组织、器官(organ)、器官系统(系统,organ system)和个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或普通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器官和系统的功能研究研究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的影响。

§ 整体水平的研究研究完整的机体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规律。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成人体重的约 60%来自体液。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40%体重细胞外液:( extracellular fluid): 20%体重1/4 (5 %体重)在心血管系统内-血浆3/4 (15 %体重)在全身的各种组织间隙中-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人体的细胞一般不直接与外环境接触,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是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是机体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内环境的稳态 (homeostasis):保持内环境各项物理、化学因素相对稳定。

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存和活动的必要条件;各种细胞器官的活动又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第三节生理功能调节在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情况时,或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体内一些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最后机体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生理情况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可使被扰乱的内环境重新得到恢复。

这种过程称为生理功能的调节 (regulation)。

生理学复习资料上课讲义

生理学复习资料上课讲义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兴奋性:是指活的细胞组织或机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阈强度:能够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常用指标。

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引起组织兴奋刺激必须在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三个方面达到某个最小值(阈值)反应:细胞、组织或机体受到有效刺激后所出现的内部代谢过程或外部活动的改变。

反应有两种类型:兴奋和抑制。

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一.神经调节人体内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通过反射来实现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特点:迅速、准确、局限、短暂。

二.体液调节概念: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实现的调节功能活动的方式。

特点: 缓慢、广泛、持久。

三.自身调节概念: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负反馈: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意义:对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转运形式:被动转运(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阈电位:能触发细胞膜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被动转运特点:①顺浓度差转运;②不耗能1.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转运物质:O2 ,CO2单纯扩散的影响因素:①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②两侧分子的浓度差2. 易化扩散:不溶于或难溶于脂质的物质在脂蛋白帮助下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1)载体运输:转运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载体运输的特点:①较高的结构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2)通道运输转运Na+、K+等离子。

通道运输的特点:①通道开闭取决于膜电位或化学信号②结构特异性③无饱和现象(二)主动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在泵作用下耗能而逆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2024年度《生理学讲义》ppt课件

2024年度《生理学讲义》ppt课件
13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
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 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 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不溶性 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纤维蛋白溶解
指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简称 纤溶。纤溶活性异常增强即称为纤溶 亢进。纤溶亢进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 性两类。
2024/3/23
14
2024/3/23
33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34
论依据。
病理生理学
研究疾病状态下的生理功能变 化及其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提供依据。
2024/3/23
6
02
细胞的基本功能
2024/3/23
7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细胞膜的功能:物质 转运、信息传递、能 量转换等
2024/3/23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弹性贮器血管、分配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交换血管、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容量血管等各有不同的功能特点。
02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血流量取决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和血管对血流的阻力,血压是血管内血
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2024/3/23
03
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其生成量与有效滤过压和滤过
节学说等。
5
20世纪以来
生理学逐渐与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交 叉融合,研究层次不断
深入。
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01
02
03
04
解剖学
提供形态学基础,帮助理解生 理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生理学讲义——精选推荐

生理学讲义——精选推荐

同步讲义全部讲义细胞考纲:第一单元细胞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第二节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第三节骨骼肌的收缩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物质是怎么穿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主动与被动的区别?主动转运被动转运(扩散)是否需由细胞提供能量需不需转运方向逆电-化学势差顺电-化学势差转运效果使物质在膜两侧浓度差更大使物质在膜两侧浓度差变小(一)单纯扩散1.概念: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区一侧向膜的低浓度区一侧顺浓度差跨膜的转运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2.转运物质:除O2、CO2、NO、CO、N2等气体外,还有乙醇、类固醇类激素、尿素等。

3.特点:①顺浓度差,不耗能;②无需膜蛋白帮助;③最终使转运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消失。

(二)易化扩散是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1.以载体蛋白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例子“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到组织细胞”◇特点:(1)载体蛋白质有结构特异性;(2)饱和现象;(3)竞争性抑制。

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转运):◇例子:Na+、K+、Ca2+等都经通道转运。

Na+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

K+通道阻断剂——四乙铵。

Ca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

◇特点:(1)相对特异性;(2)无饱和性;(3)有开放、失活、关闭不同状态。

有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之分。

(三)主动转运1.概念: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泵)的协助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

2.最典型的例子——【钠泵】钠泵:细胞膜上的【Na+ -K+依赖式ATP酶】。

【Na+-K+依赖式ATP酶】——钠泵3.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①由钠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的高Na+,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

②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与形态。

③它能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

——这种势能贮备是可兴奋组织具有兴奋性的基础,这也是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逆浓度差跨膜转运的能量来源。

生理学-5呼吸 (1)-209

生理学-5呼吸 (1)-209
氧含量Oxygen content Hb实际结合的O2量
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Hb氧含量和氧容量的百分比
(O2 content / O2 capacity) x 100%
发绀 Cyanosis
去氧Hb>50g/L
★(二)氧解离曲线
Oxygen-hemoglobin dissociation curve
Laplace’s law: P=2T/r
Effect of size of spher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Alveolar surfactant
来源:主要由肺泡II型细胞合成 组成:磷脂 80%, 固醇 10%; 蛋白质
10% 主要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DPL, DPPC)
占60% 作用: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增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 Pulmonary volumes and capacities
肺量计Spirometer
肺容积Pulmonary volumes
潮气量 Tidal volume (TV)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400~600 ml
补吸气量或吸气储备量 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IRV)
生理无效腔 Physiological dead space =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bronchus
pulmonary artery
respiratory bronchiole
pulmonary vein
alveoli
‘wasted’ ventilation
自学内容
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 呼吸功
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VA = (潮气量 – 无效腔) x 呼吸频率

生理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生理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血流阻力和血压
血流阻力与血管的长度、管径和血液黏度等因素相关。血压是指血液在 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可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03
微循环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
质交换的场所。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心血管活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心缩力增 强、外周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则产生相反效应。
平滑肌收缩机制
依赖于细胞内Ca2+浓度 的变化
03
血液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血液的组成
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和血细胞,其中血浆占55%,血 细胞占45%。
水、蛋白质、糖类、脂类、无机盐等 。
血液的理化特性
相对密度、粘度、渗透压、酸碱度等 。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 氧化碳,具有变形能力和 渗透脆性。
安全。
04
循环系统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和心室 每收缩一次和舒张一次,分别构成心房或心室收缩期和舒 张期。
心脏的泵血过程
可分为左心室泵血和右心室泵血。左心室泵血时,血液被 泵入主动脉,进而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右心室泵血时 ,血液被泵入肺动脉,进行气体交换。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组成
脂质双层、膜蛋白、糖类 等
细胞膜特性
选择透过性、流动性、不 对称性等
细胞膜功能
物质转运、信息传递、细 胞识别、能量转换等
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
01 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转运
03 经通道易化扩散
离子通道、水通道等介导

生理学讲义5-4

生理学讲义5-4

2). 静脉回心量及其影响因素
• 体循环平均压 实验证明: 体循环平均压高→静脉回心量↑ (血管充盈程度) • 心脏收缩力量 心脏收缩力量强 → 心室排空较完全 → 心舒期室内压较低, 对静脉回流有利 • 体位改变 站立→静脉扩张, 容量↗500ml→回心量↓10%
2). 静脉回心量及其影响因素
→容积↑, 压力↓→
有利于血液流入右心房; 呼气时相反
五. 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
微循环: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功能: 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1. 微循环的组成
微动脉
微动脉和微静脉
之间有三条(类) 通路: • 直捷通路 • 动-静脉短路 • 迂回通路
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
微静脉
• 骨骼肌挤压作用
肌肉收缩: 静脉→心脏
肌肉舒张: 有利于静脉←毛细血管
静脉瓣:
使静脉血不能倒流
行走时, 降低下肢静脉压, 减少 血液在下肢部分的潴流
站立: 足部静脉压 90mmHg 步行: 25mmHg
2). 静脉回心量及其影响因素
• 呼吸运动 吸气时, 胸内压↓→ 腔静脉和右心房跨壁压↑
腔静脉 P P0 胸腔
↑↑Βιβλιοθήκη 七. 淋巴液组织液进入淋巴管→淋巴液 • 组织液和毛细淋巴管之 间的压力差是促使液体 进入淋巴管的动力 • 淋巴液生成和回流的生 理意义:
– 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 运输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 – 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 液体平衡 – 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 细 菌及其它异物
第五章 血液循环
第二节 血管生理
四.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五. 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
六. 组织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肌收缩能力的影响 ↓影响 O2供给, PH, 胞内Ca2+浓度→心肌的机能状态 ↓ 心肌收缩能力 ① 血浆或细胞外Ca2+浓度 ↑ ↑ ② 缺O2和酸中毒 H+↑(与Ca2+竞争原宁蛋白) ATP ↓ ③ 交感神经或儿茶酚胺 ↑ ↑
三种因素对心肌收缩强度的影响
心肌收缩强度 影响因素 张力 前负荷↑ 后负荷↑ 收缩力↑ ↑ ↑ ↑ 长度(缩短) 收缩速度 ↑
• 特点:
– 静息电位大(-85~-95mV); – 0期除极速度快, 幅度高; – 0期除极主要与Na+内流 有关; – 具有快, 慢通道
– 静息期或舒张期(4期)
K+
K+
(Ik1) (Ito) (Ik) (Ik1)
2). 慢反应动作电位
• 慢反应细胞: 主要分布于窦房结, 房室交界处. • 特点:
0 4 3
• • • •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心房心室肌; 快反应自律细胞: 希氏束, 浦氏纤维;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房室交界(结区); 慢反应自律细胞: 窦房结, 房室交界(房结区, 结希区)
3). 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快, 慢反应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比较
快反应细胞
静息膜电位 阈电位 除极化幅度 除极化速度 传导速度 0 期离子活动 0 期离子通道 离 激活时间常数 子 失活时间常数 通 阻断剂 道 特 引起完全失活 性 的膜电位 -85 ~ -95 mV -60 ~ -70 mV 100 ~ 130 mV 200 ~ 1000 V/s 0.5 ~ 3.0 m/s Na+快速内流 快通道为主 < 1 ms < 10 ms 河豚毒 - 50 mV
• 阈电位水平
• 邻旁(前缘)部位细胞膜的电位水平
(三).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1. 兴奋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 时相 膜电位 兴奋性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0 期→3 期 3 期复极 →-55mV 为零 相对不应期 3 期复极 超常期 3 期复极
-55→-60mV -60→-80mV -80→-90mV 有局部兴奋, 兴奋性正在 但不能产生 恢复, 但低 动作电位 于正常 超过正常
内向整流钾流Ik1的电流-电压曲线
一. 心肌生物电与心肌特性
(一).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1. 心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 ①普通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稳定)
接近于K+平衡电位; 膜对K+通透性 大大超过其它离子
②特殊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不稳定)
窦房结, 房室结的起搏细胞: 跨膜的Ca2+ , Na+内流逐渐加大并 超过随时间而递减的K+外流 浦肯野纤维: 跨膜的Na+内流逐渐加大并超过随 时间而递减的K+外流
(逐渐加大) (逐渐减少)
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除极
(Na+)
Na+ Ca2+ K+ K+
Ca2+
浦氏细胞4期自动除极
Na+ (If) K+ (IK)
(3).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自律性:
1 > 对照 > 2 高 低
2. 兴奋的传布----传导性
(1). 兴奋传导的原理 细胞间闰盘 (缝隙 连接) 传导: 局部电流通过低电阻 孔道
2. 兴奋的传布----传导性
(2). 心内兴奋传导的途径(传导系统)
窦房结→心房肌, 结间束→左,右心房
传导时间
0.06 s
房室交界 希氏束左右支 心室肌 浦氏纤维
0.1 s
0.06 s
0.22 s
房-室传导延搁:
避免房室同时收缩;
心室收缩前有较多血液充盈.
心房,心室内传导速度快: 同步收缩, 泵血效果好
结间束 (心房肌)
有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无自律性
• 特殊心肌细胞 (传导系统):
浦肯野纤维
有兴奋性, 传导性,自律性; 无收缩性
房室束左右支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一. 心肌生物电与心肌特性
•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产生原理
• 心肌兴奋的发生与传布
•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 心肌细胞的收缩性
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与电流
心肌 _ + _ _ +
骨骼肌 + _
+
ryanodine 受体 (RYR)
(终末池膜)
(RYR)
2. 影响收缩的因素
1). 前负荷 • ---影响初长度→收 缩时产生的张力 • 心室肌初长度收 缩前进入心室的血 量静脉回流量 • 左心室最适前负荷 时, 舒张期心室内压 10~12mmHg, 收缩 时产生的压力最大
慢反应细胞
-60 ~ -70 mV -30 ~ - 40 mV 35 ~ 75 mV 1 ~ 10 V/s 0.01 ~ 0.1 m/s Ca2+缓慢内流 慢通道 20 ~ 30 ms 100 ~ 300 ms 异博定 Mn2+ + 20 mV
(二). 心肌兴奋的发生与传布
1. 心肌兴奋的发生----自动节律性 心肌能够自动地、按一定节律发生兴奋的能力 (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自律性)。 心肌的自律性起源于心肌本身。 (1). 自律性来源于自律细胞 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交界, 希氏束, 浦氏纤维
最后, 膜电位达静息电位, 兴奋性恢复正常
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整个收缩期+舒张早期) ↓
心脏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始终保持着 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 ↓ ↓ 心脏: 射血 充盈
2.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兴奋性的高低决定于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 静息电位: ↓, 兴奋性低; • 阈电位: ↓, 兴奋性高; • Na+ (Ca2+)通道的状态: 备用, 激活, 失活
开始收缩 时间推迟
↑ ↓ ↑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 门控(gating)特性和离子选择性(ion selectivity)
激活 通道关闭 (备用状态)
通道打开 (激活状态)
复活 通道失活 (失活状态)
Hale Waihona Puke 失活Na+通道亚单位的分子结构示意图
S4
P 段
m闸门
电压门控
h闸门
失活机制 离子选择
快反应 Na+ 通道与延迟整流 K+ 通道
2. 心脏组织的动作电位
根据动作电位0期除 极的速度及其产生 原理的不同, 把心肌 动作电位分为两类: 1). 快反应动作电位 2). 慢反应动作电位
1). 快反应动作电位
• 快反应细胞:
分布于心房, 心室肌, 传导束
• 动作电位分5个时期:
– 除极过程(0期);
– 复极过程: 快速复极初期(1期); 平台期(2期); 快速复极末期(3期);
第五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二节 血管生理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血液循环系统: • 心脏:
推动血液流动的器官
• 血管:
血液流动的管道 运输血液 分配血液 物质交换
第一节 心脏生理
(房结区-结区-结希区) 心脏由心肌细胞组成 房室结 房室束 心肌细胞: (希氏束) 窦房结
• 普通心肌细胞 (心房心室肌):
窦房结 房室交界
房室束左右支
浦氏纤维
2. 兴奋的传布----传导性
(3). 影响心肌细胞传导的因素
• 传导速度∝心肌细胞的直径
羊: 浦氏纤维细胞直径 70 m, 传导速度 4 m/s; 房室交界细胞直径 3 m, 传导速度 0.05 m/s
• 0期除极的速度与幅度 • 静息电位或舒张期电位水平
– – – – 静息电位小(-60 ~ -70mV); 0期除极速度慢, 幅度低; 0期除极主要与Ca2+内流有关; 只有慢通道.
• 动作电位分4, 0, 3期:
– 4期: 不稳定, 自动除极 Ca2+↓内, Na+↓内 > K+↑外 – 0期: Ca2+通道开放 – 3期: Ca2+通道关闭, K+外流
3.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 期前收缩 心室发生在下次 窦房结兴奋所产 生的正常收缩之 前的收缩. • 代偿间歇 在一次期前收缩 之后一段较长的 心脏舒张期.
(四). 心肌细胞的收缩性
收缩机制: 与骨骼肌相同
刺激→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兴奋-收缩耦联 →肌丝滑行→整个肌细胞收缩
1. 心肌收缩的特点: ① 对细胞外液的Ca2+浓度有明显依耐性; ② 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 ③ 不发生强直收缩.
流向
离子通道(电流) 快反应 Na+通道 (INa) If (Na+为主)通道 (If) L 型 Ca2+通道 (ICa-L) T 型 Ca2+通道 (ICa-T)
特 征 去极化(-70mv)激活, 速度快 超极化激活,速度慢,随时间 ↑, 最大激活电位约-100mv 去极化至-40mv 激活,速度慢 去极化激活, 阈电位-50mv
2). 后负荷的影响
在整体心脏中, 后负荷大动脉血压(射血时阻力) 前负荷固定: 后负荷↑, 收缩张力↑, 收缩时间、 速度、距离↓, 每次射血量↓ 前负荷不固定: 后负荷↑, 前负荷↑, 收缩张力↑, 速度不变 后负荷↑ ↓ 射血量↓→心室余血量↑+ 静脉回流量不变 ↓ 心室舒张末期容量↑ 不射 减血 ↓ 慢速 射血量↑←收缩张力↑
频率: 90~100
(次/分)自律性最高 窦性心率
40~60
此外: 异位心率
15~40
(2). 自律细胞的电位特点 其4期电位不稳定, 存在4期(舒张期)自动除极 原因: • 快反应自律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