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常见问题回复
midas建模常见问题
![midas建模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737a6fa1a37f111f1855b9a.png)
具体问题 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对桥墩只能输入一个高度,如何定义桥墩高度不一样
的模型? 相关命令
模型〉结构建模助手〉悬臂法(FCM)桥梁... 问题解答
首先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建立等高度桥墩模型,然后调整桥墩梁单元的长度即 可。 相关知识
问题解答 定义收缩徐变对话框中的材龄是混凝土开始收缩的材龄,是混凝土从浇注到开始发生收
缩(即拆模)时的时间;定义施工阶段时,也需要输入被激活结构组的材龄,这个材龄是混 凝土开始能够承受荷载的材龄,也是开始徐变的材龄。 相关知识 相关问题
13. 如何自定义混凝土强度发展函数?
具体问题 下图为中国某教授总结的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发展函数,在程序中如何定义?
接输入多个后缀,然后已空格或逗号隔开即可。还可以输入“to”以及“by”等英文字母来 定义多个组。例如后缀输入“1 2, 5, 8 to 12 by 2”,将会生成结构组 1、结构组 2、结构组 5、 结构组 8、结构组 10、结构组 12。 相关问题
8. 薄板单元与厚板单元的区别?
具体问题 建立板单元时,有两种类型的板单元(薄板与厚板),此两种类型的板单元有什么区别?
组的截面变化曲线次数(如 2 次曲线变化,输入 2 即可),截面的各个部位均按此曲线次数 变化。 相关知识
在实际工程中仔细观察一下 FCM 或 FSM 桥梁的变截面区断,截面的各个部位并不是 都以相同的曲线次数来变化的,大部分是以不同的曲线次数来变化的。例如:上翼缘板为等 厚度,下部翼缘板厚度以 2 次曲线变化,且腹板厚度是线性变化的情况。这种情况,仅仅使 用“变截面组”的功能是不够的,还要用户手动进行细部尺寸数据修改才能接近于实际的模 型。使用“PSC 桥梁建模助手”就可以使截面的各个部位都以不同的次数来变化,能够建立 出更接近于实际情况的模型。 相关问题
midas常见问题汇编
![midas常见问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08382569011ca300a6c3900e.png)
此资料系本人一段时间的使用心得及根据MIDAS网页上QA资料的整理,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1、问:定义板厚时,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是什么意思?程序计算自重时如何取值?答:板的面内厚度是用来计算板的面内抗拉及抗压刚度的;面外厚度是用来计算板的面外抗弯刚度的。
假设N为面内厚度,W为面外厚度,程序计算自重时一般取用N值;当N=0、M>0时,以M值计算自重。
2、问:梁、柱、墙配筋设计是如何考虑的?答:目前版本程序提供的计算书是根据实际配筋的验算结果,而非是求构件所需配筋面积的过程。
一、梁的配筋设计根据《混规》的方法,取用内力包络值进行配筋计算。
当计算结果显示超筋时,可以调大钢筋直径,再进行配筋设计。
程序内定配筋只提供两排钢筋,多排时可通过加大每一排的钢筋数量再进行验算。
二、柱的配筋设计程序是按《混规》附录F的双偏压方法计算配筋的,具体过程是根据用户定义的柱截面尺寸,程序按构造要求先定好钢筋根数,再根据定义的钢筋直径按顺序对各组组合内力进行承载力计算,当截面承载力不满足时,再选用下一个钢筋直径进行计算,直至截面承载力满足所有组合内力的要求。
因为双偏压设计是一个多解的过程,所以程序必须按上述操作才能输出一个合理的配筋结果。
另外程序也提供验算的功能,可在设计>钢筋混凝土设计参数>编辑验算用柱截面数据里先定义好钢筋布置,再通过设计>钢筋混凝土截面验算>柱截面验算进行验算。
三、剪力墙的配筋设计目前版本剪力墙的配筋设计没有考虑边缘构件的设计要求,剪力墙是按直线段墙来做配筋设计的,具体设计方法见《混规》中有关规定。
另外Gen691版本暂时屏蔽了对剪力墙沿层高方向划分的功能,对于想进行细分的剪力墙可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处理。
如下图所示,现在需要对中间层的剪力墙进行细分。
首先使用模型>单元>分割将中间层的剪力墙进行细分。
在模型>建筑物数据>生成层数据中生成层,然后将3、4、5层解除刚性板假定;将细分的每一层的墙单元定义为一个墙号;进行设计,该层墙体的配筋取横向划分后最下面的墙号2的配筋。
midas常见问题与解答
![midas常见问题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9d5dccb3af45b307e87197cd.png)
答:计算收缩和徐变至少要定义一个施工阶段。但是如果没有输入时间依存材料,程序就不能计算收缩和徐变。
问:
答:中国规范中没有明确给出强度发展函数。
问:
答:如抗压和抗拉刚度应属于平面内刚度,抗弯应属于平面外刚度。
问:定义板厚时,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是什么意思?程序计算自重时如何取值?
答:板的面内厚度是用来计算板的面内抗拉及抗压刚度的;面外厚度是用来计算板的面外抗弯刚度的。假设N为面内厚度,W为面外厚度,程序计算自重时一般取用N值;当N=0、M>0时,以M值计算自重。
MIDAS/Gen软件常见
问题与解答
一、建模
问:
答:1,需要重新定义层数据,并定义好刚性楼板假定,也包括地面标高的指定;
2,需要对自重和质量进行定义;
3,风荷载及反应谱荷载没有导进来,需要在Midas中重新定义;
4,地下室顶板处的约束条件需要按照satwe中的定义进行约束;
5,Satwe勾选了考虑P-delta分析时,在Midas中需要定义P-delta分析控制才能考虑P-delta效应;
问:一柱托双梁时,采用主从节点约束时,在从节点上加荷载,程序能否自动考虑扭转?
答:会考虑扭转,可以通过偏移距离控制扭矩大小。
问:我想在程序中通过修改数据库中的材料特性值来定义一种材料,能否实现?
答:例如想修改C30混凝土的部分参数,可先选择一个规范,再选择C30,然后将规范改为“无”,就可以对C30混凝土的参数进行修改,而不用用户自己输入材料的每一个特性值参数了。
问:DXF文件导入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1,可以选择想导入的层,对于不想导入的层在导入时就过滤掉;
2,注意单位,当单位不一致时可以通过放大系数进行控制,或者导入模型面,要打断,否则读取不了,可以在CAD中对模型进行炸开后再导入;
midas问题解答
![midas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295ace6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9.png)
midas问题解答1.在midas中横向计算问题.在midas中横向计算时遇到下列几个问题,请教江老师.1.荷载用"用户定义的车辆荷载",DD,FD,BD均取1.3m,P1,P2为计算值,输入时为何提示最后一项的距离必须为0?2.同样在桥博中用特列荷栽作用时,计算连续盖梁中中支点的负弯距相差很大.其他位置相差不多.主要参数:两跨2X7.5m,bXh=1.4X1.2m,P1,P2取100midas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264.99kn.m桥博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430kn.m通过多次尝试及MIDAS公司的大力支持,现在最终的结果如下:肯定是加载精度的问题,可以通过将每个梁单元的计算的影响线点数改成6,或者,将梁单元长度改成0.1米,就能保证正好加载到这一点上。
由这个精度引起的误差应该可以接受的,如果非要消除,也是有办法的。
2.梁板模拟箱梁问题腹板用梁单元,顶底板用板单元,腹板和顶底板间用什么连接,刚性?用这个模型做顶底板验算是否合适?在《铁道标准》杂志的“铁道桥梁设计年会专辑”上有一篇文章,您可以参考一下:铁四院康小英《组合截面计算浅析》里面讨论组合截面分别用MIDAS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与梁+板来实现,最后得出结论是用梁+板的结果是会放大板的内力。
可能与您关心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
建议您可以先按您的想法做一个,再验证一下,一定要验证!c3.midas里面讲质量转换为荷载什么意思!是否为“荷载转为质量”?在线帮助中这么写:将输入的荷载(作用于整体坐标系(-)Z方向)的垂直分量转换为质量并作为集中质量数据。
该功能主要用于计算地震分析时所需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直观的理解就是将已输入的荷载,转成质量数据,不必第二次输入。
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是将二期恒载转成质量。
另外,这里要注意的是,自重不能在这里转换,应该在模型--结构类型中转换。
准确来讲,是算自振频率时(特征值分析)时用的,地震计算时需要各振形,所以间接需要输入质量。
MIDAS软件在建模时常见问题分析解读
![MIDAS软件在建模时常见问题分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98ba69583d049649b6658af.png)
MIDAS软件在建模时常见问题分析解读问:我想在程序中通过修改数据库中的材料特性值来定义一种材料,能否实现?答:例如想修改C30混凝土的部分参数,可先选择一个规范,再选择C30,然后将规范改为“无”,就可以对C30混凝土的参数进行修改,而不用用户自己输入材料的每一个特性值参数了。
问:不大明白“模型/材料和截面特征/截面特征系数”中设定参数,比如在“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和“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等应该怎么设定?答:在“模型/材料和截面特征/截面特征值系数”中一般使用得较多的是设定梁的刚度放大或者折减系数,这时候对于需要放大或者折减的梁,要单独定义一个截面号,然后修改Iyy(抗弯刚度),抗扭刚度则修改Ixx。
设计中,需要对一些梁的弯矩进行调幅的时候,选择要定义的梁,在“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编辑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里面进行设定。
问:在建模中,设计的截面在MIDAS截面库中没有,请问对于不规则的截面输入有什么方法?答:在“工具>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计算截面的特性值后再导入到程序中。
问:在删除部分截面号后,如何对截面的号数进行重新编号,使其连续?答:点击菜单“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点击“重新编号”按钮,选择需要重新编号的截面,定义好“开始号”及“增幅”,注意勾选上“修改单元截面号”,点击“重新编号”即可。
问:施工阶段分析时需要定义构件的初始材龄,其初始材龄的定义是什么,和材龄有何联系?再请问,混凝土湿重指的是浇筑时的重量,还是与自重的差值呢?答:初始材龄就是该单元被激活参与工作时的材龄. 材龄则意义更广泛(初始材龄+激活后的经过时间)。
混凝土湿重是指混凝土凝浇注时的重量。
问:计算时,一定需输入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和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程序才会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吗?若此项数据不填写,只定义施工阶段,程序是否计算收缩徐变及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答:计算收缩和徐变至少要定义一个施工阶段。
MIDAS常见问题解答
![MIDAS常见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8f298d7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4d.png)
1、施工阶段分析时需要定义构件的初始材龄,其初始材龄的定义是什么,和材龄有何联系?再请问,混凝土湿重指的是浇筑时的重量,还是与自重的差值呢?初始材龄就是该单元被激活参与工作时的材龄. 材龄则意义更广泛(初始材龄+激活后的经过时间). 湿重混凝土凝浇注时的重量.2、请问,在进行柱的设计时可以进行螺旋箍筋柱的设计吗?如果能应怎样使用:目前MIDAS程序中提供螺旋箍筋柱的验算,填写验算用截面数据即可.3、另外在线用户帮助里的部分内容和软件里面不一样。
如帮助里面的:“从主菜单中选择设计> 混凝土设计规范>柱设计...。
从主菜单中选择设计> 混凝土设计参数> 混凝土设计表> 修改柱截面数据...。
”这些在软件的“设计”菜单下面都没有这是为什么(我用的是最新下载的试用版)。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请帮我看一下我附带的模型错在那里上,进行柱的设计时为什么不能满足。
名称不同是因为联机帮助修改更新没有跟上,这部分正在做工作.4、计算时,一定需输入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和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程序才会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吗?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输入时为何没有中国规范?计算收缩和徐变至少要定义一个施工阶段。
中国规范中没有明确给出强度发展函数。
5、我的意思是计算时,一定需输入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和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程序才会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吗?若此项数据不填写,只定义施工阶段,程序是否计算收缩徐变及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不填写就不能计算.6、请问节点默认是固结吗,为什么在计算的时候提醒可能发生奇异?此节点为一个梁单元被划分的交点。
发生奇异的原因,请查看FAQ中的相关解答。
节点不能说默认是固结的,比如两个桁架单元的连接点。
midas GTS常见问题一
![midas GTS常见问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33e09f3610661ed9ad51f3ca.png)
GTS问题总结1问:GTS中单元的内力怎么考虑?答:对于梁单元来说,可以通过查看内力图来查看结构的内力。
对于实体单元,只能查看单元的应力情况,详细的结果内容见《后处理结果意义》。
2问:在边坡稳定计算中怎么考虑渗流作用?答:可以先利用渗流计算并将计算的结果导入到边坡稳定计算里面。
步骤:1定义渗流分析工况,并进行计算;2在边坡计算中利用模型/荷载/应用渗流结果所得孔压,选择渗流分析工况;3进行边坡计算。
基本原理:利用‘总应力=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来计算。
3问:顶点拟合曲面为何有时不能实现?答:有时候选择的顶点突变比较严重,由于计算机算法的问题,软件拟合的曲面不是很好。
这样可以首先分成几块来进行拟合,并利用边界面把这几块连接起来。
如果不行,可以删除一些变化比较大的地方,再尽量来拟合。
4问:NURSS面与边界面的区别?答:边界面最多能够用四个边界线定义,而NURSS可以用多个边界线来定义。
但是NURSS面最好不要多用。
用边界面生成面时,当边界线大于4时,需要将一些线连接起来,这样生成的面包含四个边界线,在需要划分映射网格时候,是根据连接后的线与其他三个形成两对相对的边组来划分网格,因此在连接组合两条边或更多的时候需要注意组合的边。
轮廓线内部包含有其他轮廓线时(例: 内部有圆孔的曲面)不能生成NURBS曲面。
NURBS 面虽然是建立曲面形状的较好的方法,但是为了建立曲面使用的边线和实际要生成的曲面的边线有可能不一致,所以在对包含NURBS面的表面进行缝合等操作时,输入的误差y要比基本值稍大一些才能正常运行缝合等操作。
当选择线后按预览时没有生成消隐形状时,请终止生成。
没有生成消隐形状表示面的构成有问题,这对后续的建模会有影响。
此时最好对线进行合并等编辑操作,然后再重新建立面。
如果实在没有好的方法解决,在建立了非正常的面之后,使用修补工具(Repair Factory)中的固定形状(Fix Shape)功能修改形状后再进行后续的建模工作。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01d2d54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d.png)
1)问: 在MIDAS软件中施工阶段分析采用何种模型?答: 施工阶段模拟中的模型概念有两种,一种是累加模型概念,一种是独立模型概念。
累加模型的概念就是下一个阶段模型继承了上一个阶段模型的内容(位移、内力等),累加模型比较容易解决收缩和徐变问题。
但较难解决非线性问题。
举例说,当下一个施工阶段荷载加载时,上一个阶段已发生位移的模型容易发生挠动时(比如悬索桥模型),上一阶段的荷载也应同时参与该施工阶段的非线性分析中,而此时累加模型很难解决该类问题。
独立模型的概念就是每施工阶段均按当前施工阶段的所有荷载、当前模型进行分析,然后作为当前施工阶段的分析结果,两个施工阶段分析结果的差作为累加结果。
此类模型较容易使用于大位移等非线性分析中。
但不能正确反应收缩和徐变。
目前MIDAS的施工阶段模拟实际上隐含了这两种模型的选择。
在分析>施工阶段分析控制中,当选择"考虑非线性分析"选项时,程序按独立模型计算,当没有选择该项时,按累加模型分析。
至于具体的工程,应选择哪种模型,应由用户判断。
MIDAS软件目前正考虑升级的部分:1. 将施工阶段采用模型,由隐式改为用户选择。
这不是单纯的改文字。
2. 在帮助文件中尽量对各种结构的施工阶段模拟提供分析模式。
2)问: 在MIDAS软件中静力荷载工况定义中的类型中包括了所有的荷载,为什么菜单下面还有移动荷载工况和支座荷载工况等内容呢?答: 静力荷载工况中的荷载类型正如它的名字为"静力"类型。
当用户需要分析移动荷载处于某一个位置时的情况,即手动决定移动荷载位置后,再做静力分析时,需要在此定义相应的移动荷载工况,也为后处理中自动生成荷载组合做准备。
支座沉降分析数据中的支座荷载工况其实与移动荷载的概念差不多。
举例说明,当有9个支座时,每个支座都可能发生沉降时,该功能可以由自动计算所有可能的沉降组合,因此提供的也是相当于"动态"的结果。
MIDAS常见问题解答
![MIDAS常见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0f18ebc558f5f61fb73666f1.png)
MIDAS/Gen常见问题解答
D 满足规范的位移条件要求,求得最终的索力; E 将此索力按照初始荷载小位移条件下的初始单元内力输 入,注意此时需将索的张力去掉; F 再定义反应谱分析参数,做反应谱分析即可。
MIDAS/Gen常见问题解答
21、问:如何快速求出结构中各个索单元的最终索 力?
答:MIDAS中有个求“未知荷载系数”的功能,可以实现 快速求出索单元的最终索力。 具体步骤参考如下: A 对每根索都定义一种荷载工况,有N个索就定义N个荷载工 况。 B 对每根索加单位初拉力(外荷载),做静力分析。
MIDAS/Gen常见问题解答
18、问:什么时候考虑偶然偏心影响,什么时候考 虑双向地震作用?
答:查看控制扭转的位移比的结果时,如果最大位移比 平均位移不大于1.2时,建议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如果比 值超过1.2时,建议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MIDAS/Gen常见问题解答
19、问:P-DELTA分析在MIDAS中是怎样实现 的?
如图所示,现在需要对中间层的剪力墙 进行细分。首先使用模型>单元>分割 将中 间层的剪力墙进行细分。在模型>建筑物数 据>生成层数据中生成层,然后将3、4、5层 解除刚性板假定;将细分的每一层的墙单元 定义为一个墙号;进行设计,该层墙体的配 筋取横向划分后最下面的墙号2的配筋。此 时墙号2的内力值即是中间层墙的内力值, 唯一不同的是墙号2的墙高较中间层的层高 小,因为按照规范中进行剪力墙配筋设计 时,墙高只是影响偏心距增大系数η,一般 情况下对于剪力墙η值为1,所以墙高对墙 配筋设计的影响不大。
MIDAS/Gen常见问题解答
9、问:考虑偶然偏心后结构整体分析结果怎么看? 荷载工况EX(ES)、EX(RS)是什么意思?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31ef543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d.png)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1、>动力分析反应谱分析时是要将自重转化为质量的>但稳定分析要不要将自重转化为质量?>稳定分析要用到质量矩阵吗?屈曲分析不需要质量矩阵,所以稳定分析不需要将荷载转化为质量。
前面所述是猜想您的模型中有动力或反应谱分析控制数据而没有删除所致。
2、>我用板单元建了一个单箱四室的连续梁模型。
加自重及二期恒载的时候,是可以从结果->分析结果表格里得到每个单元每个节点内力值的,但是我把移动荷载和支座沉降的却不能得到,在结果->内力->板单元内力里可以看到节点的平均值,但是表格里的值却都是0,不知道为什么?表格里目前提供每延米长的内力,请在表格中查看内力(单位长度)。
另外,因为该功能输出的均为最大值(或最小值),您不能将他们累加而得截面内力。
由局部方向内力的合力功能获得截面内力时,需要将移动荷载转换为静力荷载。
即先求出不利位臵,然后乘以冲击系数后进行加载。
在单箱四室的板单元模型中,由局部方向内力的合力功能获得截面内力时,要注意选取的点应为各端点(上部外挑翼缘端点和底板端点),注意查看是否选择了所有需要选择的截面。
3、>1 做一座钢管拱桥的稳定分析,为柔性吊杆,用索单元模拟,结果系统提示索单元> 不能用于稳定分析,该怎么模拟好?>2 另外,系统提示移动荷载分析不能与稳定分析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我只能手动> 加载汽车车队等活载,如果桥跨大,而车道又多的话,手动加载很费力,不知道有没有方便点的方法?>3 还有,做稳定分析时,要把自重转化到xyz三个方向吗,如果是的话,可以说一下原因吗,别的软件好象没有这一说法的?1.索单元不能做稳定分析,需要将索单元转换为桁架单元。
2.稳定分析是针对某一种荷载工况或荷载组合的,属于静力分析的范畴。
移动荷载是一种动态荷载,荷载的位臵是变化的,也就是说每个加载位臵的稳定安全系数是不同的。
所以移动荷载的稳定分析只能依靠用户手动决定移动荷载的位臵,并针对该位臵的荷载做稳定分析。
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1
![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1](https://img.taocdn.com/s3/m/f30c5ed9b9f3f90f76c61b1d.png)
一、建模问:我想在程序中通过修改数据库中的材料特性值来定义一种材料,能否实现?答:例如想修改C30混凝土的部分参数,可先选择一个规范,再选择C30,然后将规范改为“无”,就可以对C30混凝土的参数进行修改,而不用用户自己输入材料的每一个特性值参数了。
问:不大明白“模型/材料和截面特征/截面特征系数”中设定参数,比如在“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和“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等应该怎么设定?答:在“模型/材料和截面特征/截面特征值系数”中一般使用得较多的是设定梁的刚度放大或者折减系数,这时候对于需要放大或者折减的梁,要单独定义一个截面号,然后修改Iyy(抗弯刚度),抗扭刚度则修改I xx。
设计中,需要对一些梁的弯矩进行调幅的时候,选择要定义的梁,在“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编辑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里面进行设定。
问:在建模中,设计的截面在MIDAS截面库中没有,请问对于不规则的截面输入有什么方法?答:在“工具>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计算截面的特性值后再导入到程序中。
问:在删除部分截面号后,如何对截面的号数进行重新编号,使其连续?答:点击菜单“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点击“重新编号”按钮,选择需要重新编号的截面,定义好“开始号”及“增幅”,注意勾选上“修改单元截面号”,点击“重新编号”即可。
问:施工阶段分析时需要定义构件的初始材龄,其初始材龄的定义是什么,和材龄有何联系?再请问,混凝土湿重指的是浇筑时的重量,还是与自重的差值呢?答:初始材龄就是该单元被激活参与工作时的材龄. 材龄则意义更广泛(初始材龄+激活后的经过时间)。
混凝土湿重是指混凝土凝浇注时的重量。
问:计算时,一定需输入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和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程序才会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吗?若此项数据不填写,只定义施工阶段,程序是否计算收缩徐变及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答:计算收缩和徐变至少要定义一个施工阶段。
但是如果没有输入输入时间依存材料,程序就不能计算收缩和徐变。
madas常见问题
![madas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b84dd7d8e9951e79a892706.png)
使用修改单元参数来实现,具体操作如下:模型》单元》 修改单元参数,“参数类型”选“单元坐标轴方向”, “形式”选择“参考点”,选择圆弧的圆心,点击“适 用”键即可。
midas Gen常见问题解答
midas Gen常见问题解答
2.导入SATWE转换文件时,板、梁和柱重叠处质 量如何考虑的?程序能否自动扣除重叠处多余 质量?
一般情况下,程序不会自动扣除重叠部分的质量,但 是当设置了刚域效果时,程序会自扣除重叠部分的质 量。
midas Gen常见问题解答
3、导入SATWE转换程序生成的命令流文件时,信息 窗口有报错,如何解决?
7.中边梁刚度放大、连梁刚度折减等如何设定?
在“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特性值系数”中使用 较多的是设定梁刚度放大或折减系数,需对这类梁单 独定义一个截面号,然后设置Iyy、Ixx等放大或折减 系数,因为目前这项功能是针对截面属性的,不是针 对单元或构件的。
midas Gen常见问题解答
8.数据库中没有的不规则截面如何输入?
midas Gen常见问题解答
10.转换梁上支撑两道剪力墙怎么建模?
可以在转换梁两侧设两个结点,分别建立两道剪力墙, 同时将这两个节点与对应的转换梁节点采用刚性连接 边界条件。
midas Gen常见问题解答
11.如何定义非整体坐标轴方向的约束,比如在 X-Z平面内,节点所受约束与X轴成45度?
首先给节点定义节点局部坐标轴(在边界条件中), 然后再定义约束,此时的约束将按节点局部坐标轴 的方向确定。
在数值型截面中直接输入已知截面特性值;
MIDAS,ETABS及PKPM常见问题解答
![MIDAS,ETABS及PKPM常见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5f1ed00e7cd184254b35350c.png)
ETABS常见问题整理 (1)1 ETABS中如何显示内力包罗图?在定义组合的时候,添加一个组合,其类型选择为env(包络),然后将各个荷载工况添加进入,各项比例系数均定为1,那么即可形成一个包络的工况,内力分析后可以查看该工况下的内力结果,即为内力的包络。
2 如何分析下层混凝土结构上层钢结构的组合结构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5%,钢结构的阻尼比2%两者组合在一起的话,如何分析结构?有人认为分别用5%和2%的阻尼比分析,然后取大者。
请大家指教?这个目前没有严格的定论,使用etabs或者sap2000软件分析,一般是取组合结构所占比例来调整阻尼比,可按照混凝土和钢结构的比例来输入0.05和0.02的中间值。
3 楼梯间建模楼板怎么建?是虚面还是把斜板建上去?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线荷载来加;一种是虚面来加。
4 通过非线性定义界面,定义加腋梁,本人做了以后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可以计算加腋梁,似乎也是正确的计算,至少从显示的断面渲染图和弯矩图看出,是正确的,也是不同于同一截面的计算。
但转化平面标准时,不能标注,变截面只是显示"变截面"。
是不是平法程序没开发变截面?是的,变截面不能计算平法配筋。
5 利用绘制展开立面施加风荷载的时候是不是不用管平面的凹凸呀?那这展开面怎么定义啊。
就定义成直的吗,直的能布置虚面吗?针对风力作用面来进行定义,作为承担该方向风荷载的作用面才进行考虑。
展开立面图就是可以将不在同一个面内的对象显示在一个立面中,仅仅是为了建模方便的一个显示,并没有改变对象位置。
是否是直的斜的没有关系。
可以来布置虚面,如果是斜的,那么风荷载计算的是投影面积。
如果立面和平面都有有凹凸是不是要分层绘虚面,分层施加风荷载6 对称框架结构的弯矩图,仅左边跨300x500的边梁用300x500的spandrel连梁取代,spandrel的跨中弯矩为何不叠加跨梁上简支荷载弯矩?左边跨有梁(beam)又有连梁(spandrel),目前是计算了两部分弯矩,请把梁构件删掉再算,结果就没有问题了。
midas常见问答与解答
![midas常见问答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30a061d6529647d2728529c.png)
,.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目录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 (1)一、建模 (15)问:对于satwe模型转换这块,需要注意的那些问题? (15)问:DXF文件导入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6)问:程序如何实现相似层,相同的楼层是否能修改一个就可以了? (16)问:如果要考虑地下室的地基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请问弹簧刚度怎样确定? (17)问:一柱托双梁时,采用主从节点约束时,在从节点上加荷载,程序能否自动考虑扭转? (17)问:我想在程序中通过修改数据库中的材料特性值来定义一种材料,能否实现?.. 17问:不大明白“模型/材料和截面特征/截面特征系数”中设定参数,比如在“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和“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等应该怎么设定? (18)问:在建模中,设计的截面在MIDAS截面库中没有,请问对于不规则的截面输入有什么方法? (18)问:在删除部分截面号后,如何对截面的号数进行重新编号,使其连续? (18)问:如何施加偏心? (18)问:剪力墙开洞后,定义的层是不是必须重新生成,且重新生成的层必须包含剪力墙开洞节点,否则不计算? (19)问:施工阶段分析时需要定义构件的初始材龄,其初始材龄的定义是什么,和材龄有何联系?再请问,混凝土湿重指的是浇筑时的重量,还是与自重的差值呢? (19)问:计算时,一定需输入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和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程序才会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吗?若此项数据不填写,只定义施工阶段,程序是否计算收缩徐变及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19)问: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输入时为何没有中国规范? (20)问:平面内刚度和平面外刚度区别? (20)问:定义板厚时,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是什么意思?程序计算自重时如何取值?.. 20问:Pushover的模型,在修改保存后,再次打开的时候报错,无法打开模型,原因是什么? (20)问:单向板导荷时,发现荷载导到短边上了,为什么? (20)问:弹性连接、节点弹性支承和一般弹性支承的区别是什么? (21)问:如何定义非X,Y,Z轴方向的约束,比如在X-Z平面内,结点所受约束与X轴成45度? (21)问:模型的第二个施工阶段想要模拟X向滑动铰支座,但是出来的位移特别大,感觉支座没有起作用。
MIDAS用户常见问题解答
![MIDAS用户常见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ddb08c86b9d528ea81c779f8.png)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Part I. 部分使用说明1.定义移动荷载的步骤●在主菜单的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辆中选择标准车辆或自定义车辆。
●对于人群移动荷载,按用户定义方式中的汽车类型中的车道荷载定义成线荷载加载(如将规范中的荷载0.5tonf/m**2乘以车道宽3m,输入1.5tonf/m)。
定义人群移动荷载时,一定要输入Qm和Qq,并输入相同的值。
集中荷载输入0。
●布置车道或车道面(梁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板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面),人群荷载的步行道也应定义为一个车道或车道面。
●定义车辆组。
该项为选项,仅用于不同车道允许加载不同车辆荷载的特殊情况中。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
例如可将车道荷载定义为工况-1,车辆荷载定义为工况-2。
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需要定义各车辆要加载的车道。
例如:用户定义了8个车道,其中4个为左侧偏载、4个为右侧偏载,此时可定义两个子荷载工况,并选择“单独”,表示分别单独计算,程序自动找出最大值。
在定义子荷载工况时,如果在“可以加载的最少车道数”和“可以加载的最大车道数”中分别输入1和4,则表示分别计算1、2、3、4种横向车辆布置的情况(15种情况)。
布置车辆选择车道时,不能包含前面定义的人群的步行道。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如果有必要将人群移动荷载与车辆的移动荷载进行组合时,需要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分别定义人群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只能选择步道)和车辆的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然后选择“组合”。
2.关于移动荷载中车道和车道面的定义●当使用板单元建立模型时a. 程序对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默认为做影响面分析,其他荷载(公路荷载和铁路荷载)做影响线分析。
b. 只能使用车道面定义车的行走路线。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以外的荷载,输入的车道面宽度不起作用,按线荷载或集中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c.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在程序内部,自动将输入的荷载除以在”车道面”中定义的车道宽后,按面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midas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答(DOC)
![midas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答(DOC)](https://img.taocdn.com/s3/m/4059d910ba1aa8114431d9ac.png)
模型”中的常见问题4.1 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 (3)4.2 如何修改重力加速度值? (3)4.3 使用“悬索桥建模助手”时,如何建立中跨跨中没有吊杆的情况?* (3)4.4 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如何定义不等高桥墩? (4)4.5 程序中的标准截面,为什么消隐后不能显示形状?* (4)4.6 如何复制单元时同时复制荷载? (5)4.7 复制单元时,单元的结构组信息能否同时被复制? (5)4.8 薄板单元与厚板单元的区别? (6)4.9 如何定义索单元的几何初始刚度? (6)4.10 索单元输入的初拉力是i端或j端的切向拉力吗? (7)4.11 如何考虑组合截面中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8)4.12 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的材龄与定义施工阶段时激活材龄的区别?* (8)4.13 如何自定义混凝土强度发展函数? (9)4.14 如何定义变截面梁?* (9)4.15 使用“变截面组”时,如何查看各个单元截面特性值?* (10)4.16 如何定义鱼腹形截面? (11)4.17 如何定义设计用矩形截面?* (11)4.18 如何输入不同间距的箍筋?* (12)4.19 定义联合截面时,“梁数量”的含义? (13)4.20 如何定义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 (13)4.21 导入mct格式截面数据时,如何避免覆盖已有截面? (14)4.22 如何定义“设计用数值型截面”的各参数? (16)4.23 如何考虑横、竖向预应力钢筋的作用? (17)4.24 板单元“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的区别? (18)4.25 定义“塑性材料”与定义“非弹性铰”的区别? (19)4.26 定义“非弹性铰”时,为什么提示“项目:不能同时使用的材料、截面和构件类型”?204.27 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不能执行自动计算? (21)4.28 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自动计算的结果P1〉P2? (21)4.29 程序中有多处可定义“阻尼比”,都适用于哪种情况? (22)4.30 如何定义弯桥支座?* (24)4.31 如何快速定义多个支承点的只受压弹性连接? (25)4.32 如何模拟满堂支架? (25)4.33 如何连接实体单元和板单元? (25)4.34 如何模拟桩基础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26)4.35 梁格法建模时,如何模拟湿接缝? (27)4.36 为什么用“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时,运行分析产生了奇异?* (27)4.37 为什么两层桥面之间用桁架单元来连接后,运行分析产生奇异?* (28)4.38 “梁端刚域”与“刚域效果”的区别? (28)4.39 为什么定义梁端刚域后,梁截面偏心自动恢复到中心位置? (29)4.40 为什么“只受压弹性连接”不能用于移动荷载分析? (29)4.41 为什么“刚性连接”在施工阶段中不能钝化? (30)4.42 如何考虑PSC箱梁的有效宽度? (30)4.43 为什么只考虑节点质量进行“特征值分析”时,程序提示“ERROR”? (31)4.44 如何删除重复单元? (31)第四章 “模型”中的常见问题4.1 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具体问题MIDAS/Civi 为三维空间分析程序,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相关命令模型〉结构类型...问题解答“结构类型”对话框中有多种结构类型可供选择(3-D 、X-Z 平面、Y-Z 平面、X-Y 平面、约束RZ )。
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3
![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3](https://img.taocdn.com/s3/m/a134d767af1ffc4ffe47ac1c.png)
四、查看结果问:在荷载组合中,“一般”有两个包络,而“混凝土设计”和“钢结构设计”中不能自动生成包络,“一般”与“混凝土设计”和“钢结构设计”是何关系?答:荷载组合中的“混凝土设计”、“钢结构设计”、“SRC设计”是为设计准备的。
设计中使用的荷载组合并不一定是内力最大值。
所以设计中使用的荷载组合需要一一进行设计后才能知道。
程序在输出的计算书中列出了设计中使用的荷载组合(这部分由程序内部一一计算),简单的说“一般”中的包络是内力包络,而各分项中的包络需要的是配筋包络。
该部分由程序一一计算后在计算书中输出。
问: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时,在设计组合里面只有“钝化”,无法选择“激活”,程序在设计时候是否考虑的了双向地震作用?答:程序在设计时候是考虑的了双向地震作用的。
问:用MIDAS的非线性分析的弧长法来计算结构的极限荷载,请问如何画出荷载位移曲线,如何查看极限荷载相对于施加荷载的比值?答:在“结果/阶段步骤时程图表”中查看。
问:结构自振周期很长是什么原因?答:结构周期很长的原因可能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模型中有自由结点或结点没有分割单元2、模型中的墙单元子类型为“膜”,应该改为“板”3、如果与其它程序分析的周期不一致,注意检查质量是否一样、个别构件刚度是否人为调整了。
问:反应谱分析时开始我们设定地震力作用方向,在计算结束后能否提供最不利地震力作用方向,PKPM能提供。
答:MIDAS现在不能提供,但可按照PKPM提供的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
问:反应谱分析荷载组合时为什么产生(RS,ES)两种工况,各表示什么意思?答:在使用反应谱分析的时候,RS:是指反应谱荷载工况;ES在勾选了“偶然偏心”的时候才生成,单独给出偶然偏心带来的地震作用。
在使用“荷载/横向荷载/静力地震作用”(即底部剪力法)时ES指的是静力地震荷载工况。
问:考虑偶然偏心后结构整体分析结果怎么看?荷载工况EX(ES)、EX(RS)是什么意思?答:看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时,应该选择无偏心地震作用工况,即EX(RS)和EY(RS);看层间位移比,即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比时,应该选择偶然偏心与无偏心地震作用工况组合的结果,即EX(RS)±EX(ES)和EY(RS)±EY(ES),偶然偏心地震作用工况即EX(ES)和EY(ES)。
midas常见问题回复
![midas常见问题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147fabc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d.png)
midas常见问题回复MIDAS/Civil疑难问题解答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2008年7月目录第一章前处理中的疑难问题 (51)1.1 程序中如何考虑PSC箱梁的有效宽度? (51)1.2 PSC桥建模助手中,二次曲线的具体方程,以及如何模拟圆曲线? (51)1.3 如何确定横桥向分析模型中的荷载分布宽度? (51)1.4 截面特性计算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51)1.5 程序中的截面特性计算正确吗? (51)1.6 截面定义无法导出﹡.sec文件。
(51)1.7 弹性连接中的刚性和刚性连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2)1.8 MIDAS多支座模拟时的注意事项。
(52)1.9 用弹性连接或者一般连接模拟橡胶支座,刚度的数值怎么填?(52)1.10 边界条件梁端部刚域与刚域效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3)1.11 程序中钢结构连接应该如何处理? (53)1.12 模型没有定义施工阶段时运行良好,为什么定义施工阶段之后无法运行? 53 1.13 程序中如何考虑普通钢筋? (53)1.14 定义截面钢筋时,如何确定弯起钢筋的具体位置? (54)1.15 截面钢筋中竖向预应力钢筋参数的意义? (54)1.16 程序是否可以考虑普通钢筋的重量? (54)1.17 节点体力的问题。
(54)1.18 关于温度荷载定义的一点说明。
(54)1.19 是否可以把一些温度荷载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55)1.20 有横坡截面如何模拟温度梯度? (55)1.21 预应力荷载中的初拉力荷载与小位移的初始单元内力有何区别? (55)1.22 同一钢束组的钢束特性值可以不同吗? (55)1.23 定义预应力钢束类型时,体外束与体内束的区别? (55)1.24 定义预应力钢束形状时,布置形状的不同坐标轴有什么差异?(55)1.25 定义钢束的起始点和结束点的位置一定要在单元的节点位置吗? (55)1.26 MIDAS中是如何实现钝化荷载的? (56)1.27 按04规范进行移动荷载分析时,定义车道时的桥梁跨度怎么输入? (56)1.28 移动荷载分析时,程序中的横向折减系数是怎么取的? (56)1.29 程序可以自动考虑移动荷载的纵向折减系数吗? (56)1.30 支座沉降和节点强制位移的区别。
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3
![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3](https://img.taocdn.com/s3/m/a134d767af1ffc4ffe47ac1c.png)
四、查看结果问:在荷载组合中,“一般”有两个包络,而“混凝土设计”和“钢结构设计”中不能自动生成包络,“一般”与“混凝土设计”和“钢结构设计”是何关系?答:荷载组合中的“混凝土设计”、“钢结构设计”、“SRC设计”是为设计准备的。
设计中使用的荷载组合并不一定是内力最大值。
所以设计中使用的荷载组合需要一一进行设计后才能知道。
程序在输出的计算书中列出了设计中使用的荷载组合(这部分由程序内部一一计算),简单的说“一般”中的包络是内力包络,而各分项中的包络需要的是配筋包络。
该部分由程序一一计算后在计算书中输出。
问: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时,在设计组合里面只有“钝化”,无法选择“激活”,程序在设计时候是否考虑的了双向地震作用?答:程序在设计时候是考虑的了双向地震作用的。
问:用MIDAS的非线性分析的弧长法来计算结构的极限荷载,请问如何画出荷载位移曲线,如何查看极限荷载相对于施加荷载的比值?答:在“结果/阶段步骤时程图表”中查看。
问:结构自振周期很长是什么原因?答:结构周期很长的原因可能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模型中有自由结点或结点没有分割单元2、模型中的墙单元子类型为“膜”,应该改为“板”3、如果与其它程序分析的周期不一致,注意检查质量是否一样、个别构件刚度是否人为调整了。
问:反应谱分析时开始我们设定地震力作用方向,在计算结束后能否提供最不利地震力作用方向,PKPM能提供。
答:MIDAS现在不能提供,但可按照PKPM提供的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
问:反应谱分析荷载组合时为什么产生(RS,ES)两种工况,各表示什么意思?答:在使用反应谱分析的时候,RS:是指反应谱荷载工况;ES在勾选了“偶然偏心”的时候才生成,单独给出偶然偏心带来的地震作用。
在使用“荷载/横向荷载/静力地震作用”(即底部剪力法)时ES指的是静力地震荷载工况。
问:考虑偶然偏心后结构整体分析结果怎么看?荷载工况EX(ES)、EX(RS)是什么意思?答:看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时,应该选择无偏心地震作用工况,即EX(RS)和EY(RS);看层间位移比,即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比时,应该选择偶然偏心与无偏心地震作用工况组合的结果,即EX(RS)±EX(ES)和EY(RS)±EY(ES),偶然偏心地震作用工况即EX(ES)和EY(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DAS/Civil疑难问题解答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2008年7月目 录第一章 前处理中的疑难问题 (51)1.1 程序中如何考虑PSC箱梁的有效宽度? (51)1.2 PSC桥建模助手中,二次曲线的具体方程,以及如何模拟圆曲线? (51)1.3 如何确定横桥向分析模型中的荷载分布宽度? (51)1.4 截面特性计算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51)1.5 程序中的截面特性计算正确吗? (51)1.6 截面定义无法导出﹡.sec文件。
(51)1.7 弹性连接中的刚性和刚性连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2)1.8 MIDAS多支座模拟时的注意事项。
(52)1.9 用弹性连接或者一般连接模拟橡胶支座,刚度的数值怎么填? (52)1.10 边界条件梁端部刚域与刚域效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3)1.11 程序中钢结构连接应该如何处理? (53)1.12 模型没有定义施工阶段时运行良好,为什么定义施工阶段之后无法运行? 53 1.13 程序中如何考虑普通钢筋? (53)1.14 定义截面钢筋时,如何确定弯起钢筋的具体位置? (54)1.15 截面钢筋中竖向预应力钢筋参数的意义? (54)1.16 程序是否可以考虑普通钢筋的重量? (54)1.17 节点体力的问题。
(54)1.18 关于温度荷载定义的一点说明。
(54)1.19 是否可以把一些温度荷载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55)1.20 有横坡截面如何模拟温度梯度? (55)1.21 预应力荷载中的初拉力荷载与小位移的初始单元内力有何区别? (55)1.22 同一钢束组的钢束特性值可以不同吗? (55)1.23 定义预应力钢束类型时,体外束与体内束的区别? (55)1.24 定义预应力钢束形状时,布置形状的不同坐标轴有什么差异? (55)1.25 定义钢束的起始点和结束点的位置一定要在单元的节点位置吗? (55)1.26 MIDAS中是如何实现钝化荷载的? (56)1.27 按04规范进行移动荷载分析时,定义车道时的桥梁跨度怎么输入? (56)1.28 移动荷载分析时,程序中的横向折减系数是怎么取的? (56)1.29 程序可以自动考虑移动荷载的纵向折减系数吗? (56)1.30 支座沉降和节点强制位移的区别。
(56)1.31 FX+划分的网格导入到Civil中出现的问题。
(56)第二章 分析功能中的疑难问题 (57)2.1 屈曲分析注意事项。
(57)2.2 关于特征值分析时的质量数据的几点说明。
(57)2.3 自重系数对特征值分析有没有影响? (58)2.4 水化热分析模型奇异,删除桁架单元后可以正常分析,什么原因? (58)2.5 移动荷载分析中如何考虑冲击作用的影响? (58)2.6 移动荷载分析时,怎样不考虑冲击力? (58)2.7 对于变宽度的人行天桥做移动荷载分析,人群荷载的均布力怎么模拟? (58)2.8 两个相同移动荷载分析模型,为什么一个可以计算,一个提示内存不足? 592.9 反应谱分析中,定义反应谱函数时最大加速度是什么意思? (59)2.10 关于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说明。
(59)2.11 关于施工阶段分析后自动生成的荷载工况说明。
(59)2.12 为什么自定义徐变系数在分析中不起作用? (60)2.13 桁架单元、只受拉桁架单元、只受拉索单元(不考虑非线性)、只受拉索单元(考虑非线性)计算分析的差异? (60)2.14 考虑收缩徐变效应的悬索桥成桥阶段分析方法? (60)2.15 程序中如何对存在索单元的模型进行移动荷载分析? (61)第三章 后处理中的疑难问题 (62)3.1 如何查看换算截面特性? (62)3.2 模型没有问题,但是计算报错,是什么原因? (62)3.3 移动荷载分析后程序自动生成的MVmax、MVmin、MVall工况的含义? .. 633.4 两种建模方法模拟T梁结构,相同荷载作用下,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效应时,为什么截面相应位置应力差异很大? (63)3.5 做荷载组合时,为什么程序提示警告:不能用荷载组合? (63)3.6 模型中没有定义边界条件的节点出现多余反力? (63)3.7 反应谱分析的支座反力问题。
(64)3.8 关于振型参与质量的注意事项。
(64)3.9 在结果表格中查看各点位移的问题。
(64)3.10 仅调整结构刚度,结构会发生位移吗? (64)3.11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在第一施工阶段铰支座处出现不可忽略的弯矩。
(64)3.12 关于梁单元应力图和梁单元应力结果的说明。
(64)3.13 梁单元应力、梁单元PSC应力、桥梁内力图中应力、PSC设计截面应力的区别。
(65)3.14 如何查看双向剪切应力以及任意位置剪切应力? (65)3.15 查看“结果>桥梁内力图”时,为什么提示“设置桥梁主梁单元组时发生错误”? .66 ...................................................................................................................3.16 如何查看施工阶段联合截面的内力应力结果? (66)3.17 关于“实体变宽箱梁与桥博的单梁、梁格模型结果对比”的一些说明。
(66)3.18 培训例题“悬臂梁分析与设计”中沉降对结构受力为什么影响很小? (66)第四章 设计中的疑难问题 (67)4.1 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一般注意事项。
(67)4.2 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程序现有验算内容简要说明及常见问题解决。
. ...................................................................................................................684.3 设计结果表格中能否输出每个组合对应的验算内容? (70)4.4 抗扭计算时,薄壁箱梁计算得到的承载力小于厚壁箱梁的承载力? (70)4.5 RC柱纵筋估算中的A g r e p T−−和A g r e p L−−对于圆形柱是何含义? ........................................................................................................................704.6 RC设计抗剪和抗扭承载力输出为0的问题。
(70)4.7 增大钢筋直径后,为什么B类构件的裂缝宽度计算值变大超出容许值? (71)4.8 为什么输出计算书时提示虚拟内存不足? (71)4.9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PSC设计,有哪些注意事项? (71)第一章 前处理中的疑难问题1.1 程序中如何考虑PSC箱梁的有效宽度?【解答】在MIDAS/Civil2006 中可以利用“PSC桥梁建模助手”自动计算有效宽度,首先需要定义“跨度信息”,因为计算有效宽度时支点区段和跨中区段计算方法不同。
具体参看规范JTG D62-2004 第4.2.3条。
1.2 PSC桥建模助手中,二次曲线的具体方程,以及如何模拟圆曲线?【解答】对于二次曲线,通过三点求出c=2中的系数;对于圆曲线,只能一段+bxaxy+一段的近似。
另外,如果用一般的变截面功能,只能生成在同一坐标方向上参数(比如梁高和底板厚度)按同一规律变化的变截面。
1.3 如何确定横桥向分析模型中的荷载分布宽度?【解答】参考规范JTG D62-2004上P14,荷载分布宽度,实际箱梁横向各位置(翼缘处、腹板处)分布宽度是变化的,720及以后版本中通过“横向分析模型建模助手>活荷载>影响系数”调整。
1.4 截面特性计算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解答】对于一般截面通过生成Plane形式截面来计算截面特性,对于薄壁结构采用LINE 形式生成截面并计算截面特性。
Plane形式截面计算截面特性时采用的是有限应力积分法,因此截面网格尺寸对截面特性的计算结果会产生影响。
Line形式截面是通过线的厚度采用简化公式计算截面特性的。
因此对于Line形式的截面必须指定线的厚度,Curve>Change With>With。
使用Line形式计算截面特性值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闭合截面必须对闭合部分首先生成封闭曲线,才可通过生成截面并计算截面特性值,否则是按非闭合薄壁截面的抗扭刚度计算方法处理,是不正确的。
Curve>Closed loop>Register closed loop。
1.5 程序中的截面特性计算正确吗?【解答】公式的计算方法是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而设计截面和SPC的计算方法是有限元网格积分的方法,因此截面特性与网格划分的精度有关。
1.6 截面定义无法导出﹡.sec文件。
【解答】截面中不能有无用的线,截面只能是内外轮廓线组成,Civil2006中可以导出﹡.sec 文件的有Plane和Line形式。
另外,组合截面无法导出﹡.sec文件,只能导出﹡.mct文件,这样输出的截面不能显示形状,需要计算应力的点的坐标需要手动输入。
1.7 弹性连接中的刚性和刚性连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相同点:两者都可以作为刚臂,都考虑附加弯矩作用。
不同点:弹性连接刚性——连接两点的所有自由度耦合,相当于100x100m 断面的钢梁的刚度;可以在任何分析中使用,没有限制条件。
主从约束刚性连接:注意区分主、从关系,刚度为无限大,可以指定某个和某几个自由度的耦合,可以在任何分析中使用,但在施工阶段分析中只能激活,不能钝化。
任何弹性连接实质上都是一种单元,因此其刚度也会影响结构的整体刚度,所以在用一般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时建议使用主从刚性连接处理主梁和支座间的连接关系。
如果仅以节点支承(一般支承或弹性支承)模拟支座,那么只能用弹性连接刚性来处理主梁和支座间的刚臂连接。
1.8 MIDAS 多支座模拟时的注意事项。
【解答】单支座模拟时,在支座实际位置建立节点,定义约束内容,然后用刚性弹簧(弹性连接的刚性类型)连接主梁节点和支座节点。
但在模拟多支座时,尤其是支座数量多于2个时,这样的模拟方法就不对,会出现靠近主梁的支反力特别大的情况。
多支座时正确的模拟方法如下:(1)要求模拟出支座的高度情况,在支座底部采用一般支承进行全约束(D-ALL ,R-ALL );(2)用一般弹性连接模拟支座,弹性连接的刚度建议输入支座的各个自由度的实际刚度,也可以用刚性弹簧模拟;(3)主梁节点为主节点,各支座顶部节点为从属节点,建立主从约束刚性连接。
(4)对于弯桥建模时,支座的约束方向通常是沿桥的径向和切向,可以通过修改弹性连接的β角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