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12篇通用)

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12篇通用)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12篇通用)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推广传统文化,注重文化传承,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只供参考,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分享收藏!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作文【篇1】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瑟瑟微风飞扬,当万里山河披上绿装,在光辉下显得格外妖娆,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在这金风送爽的佳节,我们迎来了国庆佳节。
忆古夕,有多少爱国诗人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当祖国繁荣时有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有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当祖国饱受战乱时,唐有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维的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岑参的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宋有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祖国美丽的山河让多少英雄“竞折腰”祖国大地人才辈出,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
他的哲学根基于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范来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长达两千年之久,对世界上许多人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皇帝,用武力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改革。
随后中国之所以一直保持着文化统一,这些改革是一个主要因素。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曾率岳家军英勇抗金。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传承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传承作为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加速推进,许多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生命力,甚至濒临消亡。
传承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责任与使命,也是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所以,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传承。
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传统文化是指具有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的一种文化形态。
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国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如曲艺、民间故事、传统医学、茶文化、书法、绘画等。
这些文化品种既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遭遇了一些挑战。
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许多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和学者做出了努力。
他们提出了各种措施,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下面列举一些重要举措。
1. 鼓励国外游客来中国游览我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
近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中体验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华文化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如:中国的武术、京剧、中国民乐等等。
这些都是将中华文化推广给外国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 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推广近年来,我国的教育部门也逐渐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尤其是一些艺术院校和高级中学,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
更重要的是,高校的文化交流也可以为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提供良好的平台。
3. 传统文化的继承家庭和社区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从家庭、社区开始的。
一些著名文化学者也表达了对家庭和社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重视。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家庭、社区的作用尤为重要。
这些机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年轻人和未成年人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长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和地方风味,是每个国家或民族独有的文化宝库。
历史上,传统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它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继承与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广泛而深厚的内涵。
包括文艺、哲学、历史、宗教、民俗等方面,如古诗词、曲艺、书画、戏曲、神话等,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这些文化形式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它们通过文字、声音、形象等方式,传达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观念,具有很高的固有价值和历史意义,被广泛传承和研究。
二、传统文化的现状及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被边缘化,部分文化浅尝辄止,缺少深入研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给文化传承带来严重的挑战。
1、知识传承不够,扭曲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速度飞快,很多年轻人缺乏对传统文化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把握,都是基于一些片面的理解和表象的了解,这样就会扭曲和降低传统文化的价值。
2、文化创新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能局限在简单的文化传承上,更应注重创新与派生,期望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3、传承意识不够强,传统文化遭到遗忘。
传统文化是每个国家或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但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严谨的保护和传承,导致很多传统文化已经消失或即将失传。
传统文化的丧失给子孙后代的文化素质和价值观念教育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既需要掌握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也需要注重其与现代社会的相互融合,促进传统文化进一步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论文优秀4篇

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论文优秀4篇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篇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冰糖葫芦,有古老的中国书法,有精美的剪纸,还有热闹的舞龙狮……我最喜欢的是中国古代的茶文化。
你知道茶的历史吗?茶最早是被人们当作食物应用的,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原始社会,茶更是一种充饥之物。
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饮茶也逐渐成为一种风俗,甚至在一些地区形成了饮茶文化。
茶叶被食用之后,其药用功效逐渐被人们发现和认识,茶叶随之转化为养生、治病的良方。
人们在饮茶和把茶作为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的药性很弱,但是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因此茶开始转化为饮料。
直到汉代,饮茶才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阶层。
三国以前是茶文化的启蒙,晋代南北朝是茶文化的萌芽时期,唐代是茶文化的繁盛时期,宋代是茶文化的兴盛期,辽金元时期是茶文化的返璞期,明清是茶文化的普及期,现代是茶文化的发展期。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黑、白六大类两千个花色品种。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来历,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细细体会,多多查阅就能得到全手工制作一把剪刀,需要七十多道工序。
即使借助小锤、抛光、砂轮等小型工具进行半机械化制作,也要二三十道。
先把洋元放在炉子上加热,然后不停地锤打,使钢和铁融在一起,再做成若干个大小一致的剪刀片。
这个工序比较难,如果没有融合在一起,很容易形成断钢,做成的剪刀片上会有黑痕,用力一敲就断了。
此外,制成的剪刀尖子容易形成纯钢尖,没有韧性,剪到硬一点的东西就会断。
在那里我还见到了奇形怪状的剪刀,有的只有半边;有的刀片是正方形的······参观完了,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华儿女,真是一种荣幸,我为祖国骄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篇二中华传统文化——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
点,横,竖,撇,捺,每一笔都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写一手中国字。
小时候吧,用铅笔写字,我不是班级中写字好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结着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经验。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保持国家文化特色和民族个性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首先,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授相关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传统文化的活动,如传统音乐演奏、书法、绘画等。
其次,社会机构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
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可以组织展览、讲座和研讨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的活动。
同时,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最后,家庭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
父母应该与孩子分享传统文化的美好,并传授相关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家庭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包饺子、赏月等,让孩子在家庭中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传统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价值观念相结合,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
首先,艺术形式的创新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比如,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传统形式的京剧演出可能难以吸引现代观众。
因此,京剧演员可以尝试将京剧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富有现代感的演出形式,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其次,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宣传传统文化,如建立专门的网站、开办网络课程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如微信、微博等,推送传统文化的内容,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关注。
最后,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外国文化的交流,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经验,同时也可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提高其国际影响力。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一、引言传统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某一民族所创造的具有独特特征的文化形态。
作为中国5000多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现代化的转型过程中,如何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传承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众多难题之一。
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交汇,文化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传承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保护好传统文化,就是保护好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2.现代社会的传承方式现代社会的传承方式更加多元化。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不仅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实现,比如说通过网络、影视等新媒体的传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3.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在现代化传承中,文化产业作为传承的重要支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来进行传承。
三、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1.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传承基础上,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方式进一步发展壮大。
2.走向国际市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成为趋势。
传统文化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文化进口等方式,实现向海外市场输出,更好地发扬中华文化。
3.传统文化与时代需求的结合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发展中,需要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可以与现代艺术、设计等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四、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难题1.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难题。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如果相关制度不得到完善,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可能会被非法挪用。
2.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难度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比较大,如何将二者融合,是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要达到理想的融合效果,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寻找最佳的融合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中的价值观、艺术表达和思想体系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的现状以及挑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首先,传承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在当代社会,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面临着被商业化、娱乐化和消费主义侵蚀的风险。
例如,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逐渐变成一个商业狂欢,人们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购买物品上而忽视了这个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因此,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和重视这些传统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等方式,让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更好地理解和传承。
其次,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需要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和发展。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当代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文化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
例如,传统的戏曲演出可以通过现代化的舞台设计和音响技术来吸引年轻观众;传统的绘画和书法可以通过数字化媒体来传播。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传统文化更加有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在当代社会中保持其影响力。
此外,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也需要注重创新和保护。
创新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拥有丰富的艺术表达和思想传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传统形式可能变得陈旧和过时。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来重新诠释和表达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以避免它们被现代化的浪潮所淹没。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以及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保护传统文化,支持相关研究和教育活动。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它在传承与发展中既有着独特的魅力,又面临着种种挑战。
本文将从传承与发展的角度进行浅析,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前景。
一、传承:古为今用的文化遗产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项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它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明,代代相传,至今仍在不断发展。
在传承过程中,人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习和模仿古人的言行举止,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精神。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关注对古代经典著作的研读,如《论语》、《道德经》等,同时也需要注重传统艺术的传承,如书法、音乐、舞蹈等。
只有通过对这些传统元素的学习和传承,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和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当代社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中华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影响。
许多人更倾向于接触和学习西方文化,而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此外,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逐渐减少,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
因此,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
二、发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过程。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文化的发展需要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使传统文化在变革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互联网平台。
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传播,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
同时,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
除了利用科技手段,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还需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有了一定的变化,但其核心思想和精神仍然具有普世性的价值。
我们应该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例如,传统节日可以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传统艺术可以与现代表达方式相融合,以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文化传统的传承与现代化的冲突辩论辩题

文化传统的传承与现代化的冲突辩论辩题正方,文化传统的传承与现代化并不一定存在冲突。
事实上,文化传统的传承可以与现代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首先,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它包含了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是民族自尊和自信的象征。
因此,传承文化传统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同时,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文化,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比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因此,文化传统的传承与现代化可以相互促进,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传统,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新元素。
反方,文化传统的传承与现代化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和淡化的风险。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科技发展等方面与传统文化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比如,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家庭观念和尊老敬老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被忽视,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另外,科技的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手工艺和技艺正在逐渐失传。
因此,文化传统的传承与现代化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从我的角度来看,文化传统的传承与现代化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撑,同时也可以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活力和生机。
正如著名作家鲁迅所说,“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当得到传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在传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实现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中包含许多具有独特特色的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文化正以不同的方式得到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承与保护传承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在现代社会中,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诸如博物馆、图书馆、文物保护部门等各种文化机构的建设,让人们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和欣赏文化遗产,同时也强化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此外,各地政府还鼓励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在保留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另一条传承保护之路,许多文化遗产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焕发新生的机会。
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故宫博物院,还有很多古镇古村落都成为了旅游的热点。
这一领域的发展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全球,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现代科技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是另一种传承方式。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哲学、美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等许多鲜明特色。
现代科技给这些传统文化特色注入了新元素,使之进入了全新的平台。
例如,在互联网与移动端应用的技术下,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更便利、更广泛地传播。
许多神话传说、诗歌、音乐、绘画等元素以更加优美、互动的方式传达给人们,成为了生涯教育学习的形式之一。
三、文化的新生在现代社会,文化的新生也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正在发生着变化,自然也要求文化内容得到更新和创新。
现代文化产品需要融合传统文化的元素,满足人们渴望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在电视剧、电影、音乐、动画等类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形式。
例如,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电视剧《白鹿原》等大众文化产品,涵盖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认识角度。
此外, 传统文化也被融入了中国当代漫画作品,例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借鉴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推动着跨文化的交流。
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

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思想、艺术等多方面的积淀。
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柱。
虽然许多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但我的看法是传统文化是深厚的文化根脉,是我们未来走出去的文化源泉,要在现代化发展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从文化保护、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播三个方面论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
一、文化保护首先,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传承与发展的前提。
传统文化所表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们的文化基石,是我们对未来有所追求的重要信仰。
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经过几千年漫长的历史积累而形成。
因此,我们的文化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的传统文化保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例如,国家在文物保护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并设立多个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
同时各地的文化馆、博物馆等机构都在积极展示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解并产生共鸣。
此外,一些文化基金会、慈善机构也在参与文化保护工作,为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二、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更应该是一种创新。
文化创新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发扬光大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文化创新。
我国很多传统文化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这种传承方式存在着局限性。
如果只是单纯地照抄照搬,传统文化的价值就不会在现代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利用,对传统文化进行各种方式的创新。
例如,我们可以经过数据处理将现代语言转化成古代的语言,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同时这也可以让传统文化有更广泛的传播。
三、文化传播尽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但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和传播同样重要。
因为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喜爱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更加深刻地发挥出它的价值和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价值观念,其中包括了诗、书、画、礼、乐、易、道、法、术等多种元素。
这些元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为中国现代文化打下了基础,也为世界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1. 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传统文化是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文化传承中来,为后代留下有益的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生机勃勃地存在。
2.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在现代社会依然对人们有深刻的影响。
例如,《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蕴含的思想观念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教育中;中国画、书法、剪纸等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3. 发展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完全不同,但为了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二者需要互相融合,共同进步。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实现这种融合,例如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将传统文化传播到更多的人群中。
4. 推广国学教育,培养优秀的中华民族后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好中华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我们需要加强国学教育,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有品德的未来中华民族精英。
5. 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面对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和全球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以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建设更多文化遗产管理单位,制定相关法规,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加强文化产业探索等等。
三、结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加强国学教育,建设文化遗产管理单位,制定相关法规。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化历史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是极其重要的。
尽管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生的文化潮流,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并没有降低反而愈发深远。
一、传承何以重要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下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如果片面地否定传统文化的话,那么我们将会失去一些国家及个人精神根基。
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文化灵魂的呈现,是随着时间与岁月,凝聚成深层次的国家记忆和文化地标。
传承文化既可以让传统文化得到延续,又可以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二、传统文化的体现与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
在生活中,我们无论是学校、企业、办公场所还是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明了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精华,把传统文化的因素融入到现代文化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文化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不单单是通过文字或画面的形式,通过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它使人们心灵产生了共鸣,形成了一种人与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表现了中国民族的精神本色,对国人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历史留下的经验和智慧,为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传统文化是一条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支路,其内涵和形态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其道德、精神、知识与文化的内涵,为社会道德风尚、文化进步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四、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在传承传统文化这个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传承成为一种挑战。
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强大的科技与教育支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的教学方法也逐渐发生着变革,这对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接受及舍弃产生了影响。
许多孩子往往在学校教育内容中感觉到传统文化的孤独与浅显。
即使是在书本中,许多重要的传统文化也因为现代科技未能得到有效传播,撕裂了中国文化的衣裳。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传承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承载了中国人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困境。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传承方式,旨在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观察。
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与创新,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社会。
例如,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国的京剧、杂技等传统表演形式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不仅保留着传统的艺术元素,还融入了现代的表演技巧,更好地适应了当代观众的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也面临了淡化和衰退的风险。
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被人们遗忘,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也越来越有限。
在传承方式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已经得到了拓展和创新。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到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信息。
很多文化机构和学者也将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传播,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并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现代人们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使得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时间减少,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也较为肤浅。
针对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和传承方式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首先,教育是关键。
学校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让学生们从小接触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注重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组织更多的活动,为人们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
其次,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与时俱进,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例如,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设计开发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宗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综合性、包容性、文化内涵深度和广度、文化精神力量等方面都有其独特魅力。
在当今世界端与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保持文化自信、弘扬独特文明的需要,也是推进文化创新、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必要条件。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1、承传文化的历史使命。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一代人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防止文化断层,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
2、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强盛之基,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之本。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传承和发展这种传统文化,可以加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并且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更好地展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3、推进文化创新创意。
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其中既有对世界的贡献,也与现代文明之间息息相关。
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对现代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应用,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二、现代社会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困难和挑战1、传统文化的普及程度和接受度。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难度主要在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普及程度和接受度不高。
与当代最热门的娱乐或时尚文化相比,传统文化缺乏趣味,且缺乏吸引人们注意的手段和平台。
这样就使得传统文化的普及成为了一个困难的问题。
2、传承渠道的狭窄。
现代社会的传承渠道一般都与商业经济密切相关,普及度较高的文化产品往往与数字产品市场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这种市场导向方式能够对现代文化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但是,连接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的桥梁很少,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受阻。
3、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系不完善。
在当代教育中,传统文化几乎被排除在了教育体系之外。
教学严重依赖于机械式的记忆与理解,而忽略了对传统文化根源的探讨和思考,使得学生习得的传统文化知识由于缺乏深刻的理解而缺乏本质上的意义,传承困难。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经验。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维系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独特标识,它延续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风貌。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智识,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生活智慧等对于人们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1. 教育传承教育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如国学、经典诵读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将其融入到学科教育中,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家庭传承家庭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单位。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意识。
在家庭中,可以通过讲述古代的历史故事、传统的民间艺术等方式,让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从而有机会深入了解和学习。
3. 社会传承社会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政府、社会组织、文化机构等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1. 科学性与现代性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但在现代社会仍然需要与科学现代文明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引言:中国有着悠久、博大、灿烂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地标,传承了几千年。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想要在当今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是一种难题。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是什么?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当代社会中保持活力?1. 道德伦理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道德伦理基础,诸如孝、礼、义、诚、信等道德规范,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同时,也逐渐回归传统道德观念。
2. 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地位,是中国人民对于文化认知及认同的外在表现。
新时代下,中国需要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
3. 精神内涵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国民精神的内在基础。
不管是在科技、文化、经济方面,中国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和影响。
第二节:现代社会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难点中国传统文化从生态环境、教育系统、社会舆情、文化市场等方面受到了严峻挑战,这些因素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困难。
1. 文化大杂烩现代社会文化市场的极大发展使得国人可接触到许多以前从未涉及的异国文化,这种大杂烩,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消费市场中寻求自身价值导向、建立自身文化的竞争优势是不容易的。
2. 全球化与现代文化在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下,受到当代其他发展较快国家文化的影响,当代中国的年轻人普遍文化多元化,容易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而忽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3. 大众娱乐与精神文化伴随着近年来大众化娱乐业的多元化和快速发展,这种消费习惯和价值基础的改变,培育了当代中国年轻人对于流行文化的兴趣。
因此,文化娱乐产业混合在短时间内快速取代传统精神文化,远离传统文化传承的道路。
第三节: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在解决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方针和方法论。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精华,它承载着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以及人际交往方式等。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并指出应采取的策略,以确保其可持续的未来。
一、传承与创新并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在于传统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必须加以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例如,在文化艺术领域,继承传统的技艺和审美观念,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具备现代视角的艺术作品。
传承与创新并行可以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正确认识与传达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是培养后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关键。
学校和家庭应该合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包括讲授传统文化知识、组织传统文化活动以及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等方面。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以保持其传承与发展。
三、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在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全新的机遇。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技术手段,可以将传统文化以更加现代化和便捷的形式展示给广大群众。
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应该积极支持和推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包括建设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库、开设线上线下互动体验活动等。
通过数字化传播,可以拓宽传统文化的受众群体,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国际交流与交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限于国内,还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地的文化进行交融,形成新的文化合力。
同时,通过与国外的文化交流,也能够获得更多开拓视野和拓展传统文化的机会。
因此,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并实现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与发展一、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在现代社会中,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变得十分重要。
因此,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与发展。
二、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所谓传统文化,指的是一种经过历史长时间积淀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民群众广泛传承的文化形态。
传统文化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如:历史悠久、根深蒂固;适应性强、具有包容性;观念与文化意识强、人文思想深厚;受到历史、地理和人文等方面的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是一个将前人遗留下来的精神和文化观念推陈出新、赋予时代新的内涵的过程。
传承传统文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遗产的传承文化遗产是指一国或一民族遗留下来的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文化遗产是保护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故宫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它们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2.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里有许多优秀的思想和传统文化,如中医药、武术、书法、绘画、音乐等。
这些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优秀的精神传统。
例如,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的传承与发展不只是考日体育技能,更是表现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途径。
3.制定相关法律制定相关法律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举措。
例如,2011年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旨在通过资金投入等多渠道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弘扬。
四、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传承传统文化不等于停滞不前,传统文化同样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
传承和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1.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紧密结合,形成具有现代特色的文化形态,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与发展。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起行动议论文13篇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起行动议论文13篇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起行动议论文13篇没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没有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起行动议论文,只供参考,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分享收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起行动议论文(篇1)泱泱大国,博大精深。
战争浴火,涅槃重生。
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谈古论今,一张纸的存在,意义截然不同。
放眼现在,一张纸的存在微不足道,俯拾皆是。
可在东汉前期,却找不到一张纸的存在。
贤士写诗,大臣上书,史官记史,皆用竹简。
不仅不方便,而且花费是甚多。
东汉蔡伦,能人之士,发明了造纸术,节省了开销,也为我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奠定了一定基础。
中国有着“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礼仪必是一门重要的功课。
我国存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记录了周代的许多礼仪。
在汉朝以后的两千多年,他们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的经典著作,他们被称为“礼经”。
古往今来,事物貌似经过时间的洗礼,已变得大有所不同。
但唯一不变永久不变的应该就是中国的的`礼仪了。
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换,中国的传统节日早被现代人抛之脑后。
他们现在学习着西方的浪漫完美主义的节日。
清明时节,有多少去烈士墓园祭拜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端午时节,有多少人包粽子纪念当年为国殉江的屈原;中秋佳节,有谁真正做到与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心无旁贷。
他们一味追求西方的节日,殊不知自己是中国人应该过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
有追求固是好事,但也不能忘本!泱泱大国,文化之国;礼仪之邦,人人文明;传统节日,铭记于心;传承文化,饮水思源。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起行动议论文(篇2)中华文化博大精神,若要在礼仪,文言文,科技等中分个孰轻孰重,我会毫不有的选择文言文。
我为何出此言呢?其实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度大自然的探索,每一个惊人的成就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失败,甚至出现了血的教训:在这时为了延续种族,传承是重中之重!以口述而代代相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但总会出现记忆的偏差,导致知识的不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摘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包含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
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
景线。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
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
200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
“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
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
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建设策略在价值取向和技术选择上的理性趋势。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
碍历史进步的作用。
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
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
(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神”与其“形”的现代统一。
因此,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
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
(三)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人权理论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
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一)学校教育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
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
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
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笔者认为,要系统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
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
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敬畏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
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目前,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斯宾格勒的“文化有机论”与季羡林的“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论”,以及不少学者认同的“太平洋世纪论”都认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
文化)将成为世界主流或内核。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扬弃了落后和腐朽,在吸收了中国新文化、新思想,在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后,将在中国、在全世界显出勃勃生机。
中国“礼义仁智信”的做人原则,教化为本、以德为先的政治策略,饱含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风俗民情,孕育中国悠久历史的名山大川,将成为中国先进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蕴藏着丰富价值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人类新一轮道德价值规范的重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会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