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送别诗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送别诗类型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送别诗类型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送别诗类型
【—之送别诗类型】,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谊。

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

谢别
例如:李白的《追赠汪伦》:“桃花潭水浅千尺,不及汪伦送来我情。

”这样的送行,从侧面整体表现出来李白和汪伦同是对仗谓之礼、欢乐民主自由的人。

同时也写下两人之
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恋别
例如:王维的《送来元二并使安西》:“自是更天下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
诗生动形象地写下了诗人对将要回去荒芜之地的友人深深的憧憬和挂念。

壮别
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推官归京》:“轮台东门愁回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
路转不见踪影君,雪飞过领马行处。

”这首诗整体表现了诗人的伤感之情,但因友人想去
的地方就是繁盛的京城,因而更多的就是对友人的艳羡。

阔别
例如:王勃的《送来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人一改为
以往送行诗黯然销魂的伤感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丽,雄浑洒脱。

把初恋这件事看看得
很超然,唱起了豪放的歌声。

总结:这种意境又是和诗人当时官场失意、萌生归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说是当时诗
人心情的写照。

由此可以说,该诗看似无情却胜有情。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赏析之情感篇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赏析之情感篇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赏析之情感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情”是诗歌的根本,是诗歌的内核,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迁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

请回忆下列诗句,并且思考所寄寓思想感情的类别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杜牧《过华清宫》(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7、杜甫《春望》(反映离乱的痛苦)8、白居易《卖炭翁》(同情人民的疾苦)古代诗词常见情感忧国伤时渴望建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乐观旷达愤懑官僚厌恶官场蔑视权贵同情百姓怀古伤今寄情山水热爱田园向往隐逸恬淡闲适坚守节操羁旅愁苦孤寂悲凉思乡怀人惜春伤春相聚喜悦留恋不舍忧虑牵挂安慰勉励常用的感情术语有悲痛、悲愤、凄凉、悲伤、哀怨、忧郁、惆怅、苦闷、幽怨、寂寞、孤独、伤感、愁苦、感慨、感伤、烦闷、焦急、忧愁、忧虑闲适、欢乐、喜爱、留恋、迷恋、思念、恬淡、欣喜、欢快、向往、渴望、喜悦、不舍、勉励、期待、牵挂、仰慕仰慕、同情、憎恶、愤懑、控诉、痛恨、厌恶、忠贞、豪迈、乐观、旷达忧国伤时:①山河沦丧的痛苦;②民族命运的忧虑;③权者昏庸的愤懑;④警示借故讽今;⑤百姓离乱的同情人生志向: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壮志难酬的悲叹;③仕途失意的苦闷;④高洁节操的坚守;⑤隐逸生活的向往人生感受:①青春易逝的伤感;②盛衰无常的感慨;③宦海沉浮的无奈思亲念友:①孤寂思念;②留恋不舍;③安慰勉励诗歌十三大题材一、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田园诗】表达情感:热爱自然,向往归隐,洁身自好、恬淡闲适、怀才不遇,厌倦官场常用意象: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生活图景表达技巧:寓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声色结合、衬托语言风格:清新明丽、质朴自然自如,《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相见时难别亦难 送别诗赏析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相见时难别亦难 送别诗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送别诗赏析深圳第二实验学校李林上课初衷:1、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积累了一些送别诗,但对这些送别诗的认识是散乱的,我想对他们做一个整体的梳理。

其次学生对古诗的一般常识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想从意象入手,帮助学生去感受送别诗背后的文化以及大唐人的那种浪漫多情却又洒脱豪迈的情怀。

2、我想,每一堂课都会或多或少的打上老师的个性化的烙印,可能是我自己有一种大唐情结,一个孕育了那么多伟大诗人,产生了那么多优秀诗篇的时代,大唐的神韵,常常让我神往,又常常让我觉得失落,我想让学生在学习和感悟的过程能关照到现实,反观自我,去领悟别样的人性之美!学情分析:1、学生有一定的古诗常识的积累,对简单的古诗可以通过意象分析,借助想象和朗诵去把握情感。

学生有一定的送别诗的积累,但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尤其是对于送别诗背后的文化内涵却不甚了解,对于送别诗了解是支离破碎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送别诗的几种常见意象。

2、能够从意象的角度去鉴赏一首送别诗3、对古代的送别文化和唐人情怀有初步的了解。

方法与过程:1、通过分析送别诗中常见意象、反复诵读、展开想象,去体验送别诗的情感。

2、通过送别诗的意象分析,去了解唐人的送别文化,从而感受唐人情怀。

3、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进行深度思考,感受唐人的神韵,反观自我。

情感与态度:在送别诗的赏析中感受大唐人多情、浪漫、又洒脱豪迈,积极入世的情怀的一种人性之美,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教学方法设想:总的思路是:通过学生对送别诗的意象的分析,去感受送别文化,去体验大唐人的情怀和精神风貌,再到反观自我的现实关照。

1、通过想象,绘画、朗诵,合作探究和音乐等形式让学生感受送别诗的情感和送别文化。

2、通过唤起学生对已经背过的送别诗的基础之上,拓展一两首新诗,让学生去品味,从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

3、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在唐人的美好情怀中,反观自我,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送别诗三首》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送别诗三首》

第四单元《送别诗三首》教案预习要求1、搜集与作者及文中涉及诗歌相关的资料。

2、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理解大意。

相关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首著名的送别诗。

让我们紧扣“离别”人、“离别”语、“离别”景、“离别”境、“离别”情来欣赏这三首诗歌吧。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王勃(649~676)唐代诗人。

字子安。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

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

《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与李白、杜甫结交。

有《高常侍集》。

2、找学生熟读诗歌三首3、找学生解释词语使:出使。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湿。

客舍:旅店。

少府:唐代对县尉的敬称。

之任:赴任。

蜀州:在今四川崇庆。

城阙:阙,帝王宫门前的望楼。

城阙,指帝王居住的地方。

辅:护卫。

三秦:泛指长安附近的秦国发源地。

风烟:指自然景色。

五津:指五个渡口。

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宦游人:离乡在外做官的人。

比邻:近邻。

无为:不要。

歧路:岔路,这里指分别之处。

儿女:这里指年轻人。

沾巾:沾湿衣服。

董大:高适的友人。

可能是盛唐音乐家董庭兰,排行第一,故称。

黄云:形容风沙遮天蔽日之景。

曛:日落余光,天色昏暗。

送别诗大全(共10篇)

送别诗大全(共10篇)

送别诗大全(共10篇)送别诗大全(一): 小学一至六年级人教版全部送别诗注意是送别诗!送别诗!全部的!《赠汪伦》《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于易水送别》《山中送别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送别诗大全(五): 初二语文古诗大全初二学的所有古诗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望岳》、《春望》、《石壕吏》、《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上册的)《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山坡羊·潼关怀古》、《小石溪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饮酒(其五)》、《行路难(其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亥杂诗》、《赠从弟(其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终南别业》、《宣州谢朓楼饯别楼书叔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无题》、《相见欢》、《登飞来峰》、《苏幕遮》(下册)内容太多了,麻烦你自己搜好不送别诗大全(六): 经典诵读诗文大全《画》唐朝·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茶还在,人来鸟不惊.《静夜思》唐·李白概述:月夜思乡之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级下册】概述:表现出春天的美好《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村居》清·高鼎概述:表达了诗人喜爱早春二月的乡村生活,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也写出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清·袁枚概述:写出孙牧童的天真烂漫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色闭口立.《小池》宋·杨万里概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池塘)的热爱.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宋·苏轼概述:突出了秋末是收获的季节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山行》唐·杜牧概述:赞美秋天的美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乡偶书》唐·贺知章概述:描写作者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情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赠汪伦》唐·李白概述:表现出李白和汪伦的深厚友谊.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二年级下册】《草》唐·白居易概述:赞美草的顽强生命力.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概述: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风光的赞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概述:赞美祖国的庐山瀑布的壮美.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久天.《绝句》唐·杜甫概述:黄鹂、白鹭、千秋雪、万里船,四种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的思想感情.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概述: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概述:表现了思亲这一主题(秋天),每逢佳节倍思亲,反映节日团聚和节日思亲(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望天门山》唐·李白概述:赞美祖国天门山的美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概述:赞美西湖的美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三年级下册】《咏柳》唐·贺知章概述:赞美大自然和春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日》宋·宋熹概述: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胜目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乞巧》林杰概述:表达了人们享受快乐的心情.七夕今宵看碧宵,牵年织女流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万条.《嫦娥》李商隐概述:表达了作者凄凉孤独的心境.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宋·苏轼概述:描写了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看到的庐山景象,只有客观全面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宋·陆游概述:描写了农村的古朴风气,告诉人们情况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复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概述:是一首惜别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概述:表现了友人离别前依依难舍的情景(送别的诗).劝君更尽一杯酒,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唐·李白概述:表现出李白傲岸乐观、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望洞庭》唐·刘禹锡概述:描写了洞庭秋月,表达了作者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与赞美.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唐·白居易概述:赞美了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渔歌子》唐·张志和概述:表现了渔夫自在的生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乡村四月》宋·翁卷概述: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概述: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五年级上册】概述: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五年级下册】概述:这三首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的有趣生活.《牧童》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清平乐(yuè)·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概述:写远征战士回想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春夜喜雨》唐·杜甫概述:描写春雨的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概述: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表现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净沙·秋》元·白朴概述: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六个典型景物,展示了一幅秋天的美丽画卷.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六年级下册】《元日》宋·王安石概述:描写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万象更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赞美之情.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概述:表现中秋佳节玩月之情(以小见大).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七步诗》三国·魏·曹植概述:采用比喻、拟人,表达了诗人对手足相残的的愤.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鸟鸣涧》唐·王维概述: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春天的夜晚的美景的喜爱之情.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芙蓉楼送辛渐》唐·五代·王昌龄概述: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厚的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概述: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石灰吟》明·于谦概述: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品质.(借物言志)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清·郑燮概述: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借物言志)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概述: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概述: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浣溪沙》宋·苏轼概述:写出了诗人不服衰老,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情.休将白发唱黄鸡,不服衰老的宣言.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概述: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送别诗大全(十): 人教版小学语文1-5年级古诗大全【小学一年级】一去二三里北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画清.高鼎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小池北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赠刘景文北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宿新市徐公店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小儿垂钓清.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南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唐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北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北宋.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四年级】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时田园杂兴春日宋.范成大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小学五年级】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牧童北宋.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舟过安仁 (宋) .扬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清平乐村居南宋.辛弃疾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小学送别诗大全李白的送别诗大全。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四)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四)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四)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元•许有壬春山碧。

诗成马上应相忆。

应相忆。

卢沟桥畔,晚云如织。

人生有别休多惜。

但悲后会知何日。

知何日。

暮云心绪,断鸿消息。

(1)“忆秦娥”和“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分别属于这首词的和。

(2)词中写“暮云”和“断鸿”有什么作用?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解释“歧路”“儿女”两个词语。

(2)诗的颈联是千古名句,请结合诗句内容对此联进行赏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两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女儿般哭哭啼啼。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染,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探究这两首送别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两点)。

5.古诗词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人教版初中语文送别诗有哪些

人教版初中语文送别诗有哪些

人教版初中语文送别诗有哪些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多首送别诗。

其中一些著名的包括:
1.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送别诗,描写了
他离开千里之外的草原时的感受。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之美和离别之痛,表达了人对身处于异乡的感慨和对故土之爱。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送别诗。


人从忆及旧时兄弟交情、感慨时光流逝,到最后深情告别,表达了恋
家之情和对亲友的挚爱。

3. 《别董大》:唐代诗人高适写给好友董大的送别诗。

诗歌深情
抒发了诗人离别之痛和怀念之情,并表达了总有重逢的期待。

以上诗篇经典,通过它们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
大精深,还能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之诗歌鉴赏—送别诗专题(含解析)

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之诗歌鉴赏—送别诗专题(含解析)

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之诗歌鉴赏第05讲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前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诗人的情况不同,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偏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大体主题:恋恋不舍的迷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和对友人的思念。

(3)情感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难过;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折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

杨巨源,唐朝诗人,字景山。

②西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如何的情感?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别离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3.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4.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张四王昌龄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5.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6.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从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送何遁山人归蜀》赏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送何遁山人归蜀》赏析

《送何遁山人归蜀》赏析《送何遁山人归蜀》赏析灵宝实验高中尹学军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为“何遁山人”,“山人”一般指隐士或与世无争的高人。

根据题目中的“归蜀”一词可知,何遁山人是要回在蜀地的家。

作为送别诗,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手法的使用。

送别诗用想象的手法——想象所送之人与自己分别之后的情况——当属常见,但这首诗却与别诗另有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全诗四联八句均为想象之语,没有一句实写两人分别时的情形。

此诗全用想象,读来却无重复累赘之感,何也?诗人想象的角度不同使然。

根据诗人想象的角度,这首诗可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后两联为一层。

我们先看前两联。

这两联是从何遁山人远在蜀地的孩子(“童稚”)的角度进行想象。

首联“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乃诗人想象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

首句“春风入树绿”是写景,描写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的情形。

此句写景,作用有二:一,为全诗奠定明朗、欣悦的感情基调;二,引出下面一句“童稚望柴扉”。

“童稚望柴扉”是说何遁山人的孩子站在自家的柴扉之外向父亲归来的方向望去。

这个孩子之所以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正是因为春风重归蜀地的景象让他想起在外未归的父亲。

颔联“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紧承首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此联,诗人不写孩子望到父亲归来时的反应,只说孩子看到父亲回来了,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极大地想象空间。

孩子看到父亲时的欢喜雀跃自不待说,除此之外,他还会做些什么?是赶紧回家将喜讯告诉母亲以及其他家人?还是直接兴冲冲地跑过去迎接父亲?还是先告诉家人,然后和家人一起去迎接父亲?这是诗人故意留下的空白,需读者通过想象去填充。

要指出的是,首联和颔联虽然只写了何遁山人的孩子,但透过孩子,我们能看到的是一家人对山人归来的急切盼望和看到山人归来的极度喜悦。

送别诗 初中语文

送别诗 初中语文

送别诗初中语文送别诗初中语文如下: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初中语文 送别诗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  送别诗练习题(含答案)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 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 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
• 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 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 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 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5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6分) (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 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 一段忧国之愁。
练习4
送何遁山人①归蜀(2013福建卷)【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③,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送别诗常用意象
1、送别时:常用“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 傍晚时分的词语。唐人送别多在清晨或傍晚,别离的忧伤情感与暮 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 飞鸟归林、鱼沉潭底,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2、送别地:长亭、短亭、谢亭、劳劳亭、南浦等
3、常用意象:孤舟(孤帆)、流水、大雁、柳絮(扬花)、孤蓬、浮 萍、春草等带有漂泊、零落、孤苦、凄伤色彩的意象或其他萧索凄凉 的景物(借景抒情)。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初中的送别诗

初中的送别诗

初中的送别诗1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3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5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 别离陆龟蒙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8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9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

诗歌主题情感之——送别诗讲解及练习题一、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心情):寂寥孤单;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一)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释】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二)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三)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和________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答案】1.(3分)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完整版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完整版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诗歌主题感情之——送别诗解说及练习题一、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经常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先人特别重视分别。

分别之际,人们经常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远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心情):寥寂孤单;流连忘返的纪念;情深意长的激励;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沉醉与不舍——低落哀婉,伤感触心;宽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一)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斜阳在沙岸。

【说明】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 1. 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杂,描绘了紧张繁忙的送别场景。

2. 斜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寥寂之景抒发孤单落寞之情。

( 二 )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遇。

马首向哪处?斜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庸的表达中展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 之情。

( 2 分)2.从情况交融的角度,解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 4 分)【答案】 1. 示例:(久别重逢的)欣喜。

2.示例:经过描绘斜阳余晖照射着千万山岳的情况,表达了诗人立刻与友人又其他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惑的感想。

①(三) 峡口送友人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 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天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其他_______ 和_________ 。

“花飞欲尽春”这一情况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 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 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样样?( 3 分)【答案】 1.( 3 分)地址季节2.( 3 分)惜别司空曙伤心伤感衬着了凄凉伤心的氛圉,衬托了诗人的伤心之情。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诗歌主题情感之——送别诗讲解及练习题一、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心情):寂寥孤单;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一)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释】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二)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三)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和________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答案】1.(3分)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初中语文_送友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送友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送友人》教学设计情境导入激情感人们常说,自古伤情多别离,尤其在交通很不发达的古代,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因此,送别诗就是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许多经典的送别场景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有“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壮别;有“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惜别;有“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不舍;更有“劝君更尽一杯酒”的难舍难分。

(ppt)今天,我们也一起来赏析一首经典的送别诗——李白的《送友人》。

(ppt),板书课题、作者。

轻声浅吟读诗韵1、请同学们轻声诵读这首诗,(ppt)读准节奏、重音,把握语速、感情。

2、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谁能来点评一下他的诵读?3、刚才有一个字他读得不准确,谁听出来了?(ppt)普通话的「一」字在不同情况下要有变音,其中一条变音规则是用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字前面的“一”要变调,读第四声。

这里它用在二声“为”的前面,应读yi。

此地yi为别。

4、诗歌具有音乐美,音乐美集中体现在押韵和节奏上,朗读时押韵的字要有所凸显,要读得响亮而悠长。

像这首诗中的城、征、情、鸣。

试一下5、让我们来倾听名家的诵读,深入感受诗的韵味。

谈谈你听后的感受,你觉得这首诗怎样读最好?6、让我们齐声诵读,读出诗的韵味。

品味意象读诗情1、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悠扬着我们的心情。

诗人送别的友人是谁虽已是无稽可考,但诗人真挚的情感却浸染于诗的字里行间。

你从诗中读出诗人对友人有怎样的感情?2、诗人是借助哪些景物来表达这种情感的?3、像寄托着作者情感的孤蓬、浮云这些景物在诗歌中就叫做意象。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ppt)指生读。

意象在诗歌中发挥什么作用呢?生答。

(ppt)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4、我们来明确《送友人》这首诗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意象,应该是:(ppt)我们来齐读《送友人》,将这数个意象重读。

5、赏析诗歌时,寻找意象并体会其间蕴涵的情感,就找到了领悟诗情的一把金钥匙。

(ppt)请你品味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为这数个意象加上一个修饰词并阐述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诗歌复习学案(送别诗)设计人:孟小梅审核人:丁建军一、什么是送别诗: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尤其以赠友送别诗最为典型和常见。

【“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赠友送别诗的特征: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学过的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赠汪伦》、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柳永《雨霖铃》等。

二、送别诗鉴赏方法: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1)、杨柳、酒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2)、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3)、南浦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月落、暮钟、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3、把握诗人情感特点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宽慰别董大(情深意长的勉励)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4:表诗人志节芙蓉楼送辛渐(坦陈心志的告白)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5: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6:朋友间的友谊。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三、常用表现手法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1、直接抒情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

再如李白的《赠汪伦》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厚,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则更是把浓重的离愁别绪直吐出来而不假任何掩饰。

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间接抒情这一法宝。

2、间接抒情,又有多种形式。

①以喻显情,如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②借酒抒情,见《世纪金榜》③借物抒情,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

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

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

④借景抒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确,景物在诗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诗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

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的色彩。

这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这一点在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送别诗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

除了以上四种抒情方式以外,还有两种方式需要注意:⑤以乐景衬哀情,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

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

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⑥想象(虚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象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四、鉴赏示例【鉴赏示例1】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宫苑。

砧衣: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鉴赏示例2】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鉴赏示例3】【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

望前程万里!”1、这是一曲言情之作,与一般送别抒情曲相比较有何特色?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

答:从内容上,这首散曲虽然与一般送别抒情曲一样表达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送别情意和对好友“保重将息”的叮咛,但没有那种缠绵悱恻的悲伤与愁绪,而是以一句“鹏程万里”来激励对方,从而体现一种昂扬向上、充满自信的送别情调。

从表现手法看,此曲主要以行为、心理、语言描写来表现主题。

一般的送别诗多是“借景抒情”,即通过典型的景物描写来抒发主人公的悲伤情感。

而本曲没有常见的“离别之景”的描绘,偏重于送别时的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来表达此曲主题。

【注意一二句的比喻,后三句的对比】五、实战演练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4、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5、“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6、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初三语文诗歌复习学案(行旅诗)设计人:孟小梅审核人:丁建军一、什么叫行旅诗:行旅诗即羁旅诗,古人或者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

二、鉴赏羁旅诗应从以下几点切入:(1)把握情感类别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

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的一片深情,是在琐琐碎碎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

担心儿子迟迟难归,所以针针线线,细细密密,将爱心与牵挂一针一线缝在游子的衣衫之上。

③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