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化常识专题汇编

合集下载

【2023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知识汇编

【2023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知识汇编

【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知识汇编1.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他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2.礼部,古代官署,掌管祭祀、典礼、外宾、科举取士、学校接待等事务,礼部的最高长官是礼部尚书,尚书的副手叫做侍郎。

3.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4.三司,又称三公。

常见的解释,一指司空、司徒、司马,二指太傅、太保、太师。

而宋朝的三司指盐铁、度支和户部。

5.皇后,皇帝的正妻。

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

“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6.知县,明、清时指主管全县的行政官员。

因官阶多是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7.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得名,多指中央政府派出巡视各地的大臣。

8.勤王,文中是指在封建时代中,君王有难,而臣子起兵救援君王。

9.锦衣卫,明代官署名,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后兼管刑狱、缉捕等事。

经历,锦衣卫设有经历司,掌管文牍之事。

10.“飞鱼服”,补色为飞鱼图案的袍服。

被赐予飞鱼服是极大荣宠,明代多为东厂和锦衣卫头领所穿。

11.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去做官。

12.除,授予官职,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13.公、侯、伯、子、男,是自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古代爵位,天子以下,公爵最大。

14.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是贬。

15.《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16.《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史记》在体例、叙事、史论等方面对《左传》都有继承和发展。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汇总(整理)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汇总(整理)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汇总(整理)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一、称谓系列1.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④女子自称: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并序》)(2)敬称①称君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归纳(精编版)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归纳(精编版)

文学文化常识归纳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分风、雅、颂三类、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3.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4. 《战国策》又称《国策》,国别体史书。

5.《论语》是记录春秋末年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6. 《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7.《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约前369—前286)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8.《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9.《离骚》(属于古体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选自《楚辞》。

作者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其诗开浪漫主义先河。

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10.《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约前313—前238)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儒家之集大成者。

11.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作出的崇高评价。

12.《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13.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文学家,《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14.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汉代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有《史记》。

15.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一.地理山川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二.地名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三.官名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

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四.纪年纪年有:(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2024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总结

2024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总结

2024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总结一、古代文学常识1.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大类。

2.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部长诗,被誉为中国抒情诗的鼻祖。

3.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以抒发作者思乡之情闻名。

4.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学说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5. 《史记》是司马迁创作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为“中国历史的第一部书”。

6. 《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创作的哲学文集,强调道家的思想观念。

7. 《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创作的散文集,强调人性本善的思想。

8.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9. 《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英雄传奇小说,描绘了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故事。

10.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等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二、古诗词常识1.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被誉为“诗词的黄金时代”。

2.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称,代表作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3.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4.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5. 苏轼是宋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等。

6.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词人,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等。

7.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泊船瓜洲》等。

三、现代文学常识1.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品反映了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2.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的疯狂行为,暗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病态。

3.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揭示了中国社会腐败的现象和人性的丑陋。

4.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其中的《药》、《风波》等作品影响深远。

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100题及答案

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100题及答案

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100题(一)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高考文化知识点汇总

高考文化知识点汇总

高考文化知识点汇总一、古代文化知识点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些发明在科技和文化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以诗歌、散文为主要形式。

李白、杜甫是唐代的两位著名诗人,他们的作品独具风格,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

3. 古代哲学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思想流派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人生、道德、政治和社会的思考和探索。

二、现代文化知识点1. 文化名人: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还有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莎士比亚般的作家钱钟书等。

2.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情感和习俗。

3. 中国古代史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它们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在世界各地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艺术文化知识点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戏曲艺术魅力被誉为“中国国粹”。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2. 中国画:中国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

中国画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

3. 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京剧中演员脸部化妆时所用的彩绘装饰。

不同的颜色和样式代表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情绪抒发。

四、科技文化知识点1. 网络文化: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催生了新的文化形式和交流方式。

网络文化包括网络语言、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高速铁路、电子支付、人工智能等领域。

3. 科普知识:科普知识是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

了解科普知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科学发展、创新和应用。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 古代文化的起源:古代文化起源于华夏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五经:五经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 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则是四书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 古代文人墨客:古代文人墨客是指才华出众的学者或文艺创作人,代表人物有杜甫、李白、苏轼、欧阳修等。

5. 古代文化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主张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6. 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由、清高的生活态度,崇尚诗词、书画,追求心灵的寄托。

7. 古代文化的书法艺术:书法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字文化的瑰宝,代表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8. 古代文化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基础,形成丰富多样的音乐体系,享誉世界。

9. 古代文化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和谐、稳重的设计风格,以木结构的宫殿、庙宇、园林为代表。

10. 古代文化的饮食文化:古代饮食文化讲究养生、兼顾色、香、味,有九大菜系,如川菜、粤菜、闽菜等。

11. 古代文化的医药学:古代医药学注重阴阳平衡、调节气血,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方式,形成了中医药文化。

12. 古代文化的礼仪习俗:古代礼仪习俗非常丰富,如婚礼、葬礼、宴会等活动都有明确的规范和仪式。

13. 古代文化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14. 古代文化的服饰美学:古代服饰讲究韵律、色彩和线条的搭配,代表有汉服、唐装、礼服等。

15. 古代文化的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以唱、念、做、打等综合艺术形式融合。

16. 古代文化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剪纸、民间绘画、泥塑等。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汇总(共三类)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汇总(共三类)

高考语文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汇总一、宗法、礼俗类1.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跽: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所以“跽”是一种警备的姿势,指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

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所以也叫“长跪”。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过秦论》)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

”后泛指天子的宗庙。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五代史伶官传序》)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羊、猪各一头。

【补充】牛、羊、猪都用,叫太牢。

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期功:古代服丧的亲族。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

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

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5.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俢禊事也。

(《兰亭集序》)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

二、名号、称谓类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

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用于尊长和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子、夫子、君、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寡人: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古代帝王或诸侯谦称的还有:孤(小国之君)、不榖(不善)等。

3.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执事:①从事某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相关官员;③对对方的尊称;④差事,工作;⑤供役使的人。

课文中指对秦伯的尊称。

4.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籍:这里是项羽称自己的名。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归纳在高考语文考试当中,文化常识是考察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历史人物等方面的了解和认知。

本文将对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1. 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五经。

这些经典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于理解古代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2.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3.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4. 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京剧、昆曲、评剧、杂技等是中国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和精髓。

5. 中国古代建筑: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等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造诣和智慧。

二、中国历史人物1. 儒家学派:孔子、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道家学派:老子、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哲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文天祥、辛弃疾、王安石、欧阳修是唐宋时期的八位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他的一系列改革和建设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西方文化与艺术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对后世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许多文化积淀也已被融入高考语文的考试内容中。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搜集、整理、梳理高考语文考试中的文化常识,以便为考生提供有助于顺利通过考试的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有数以千计的古典语文、书法、文学、历史等,中国古代有大量的文献记载,其中可以追溯到诸多文化知识。

一般而言,考生在学习中,在诸多文化知识中,必须重视以下几类内容:一、传统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集大成,经典中可以找到许多富有深意的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梦溪笔谈》、《西游记》、《水浒传》。

其中,《楚辞》是一部集诗文之大成的古典文学,把楚国历代文学家的诗歌和散文结集在一起,无论是诗文形式上的表现,还是其深刻的内容,均有启发要求,考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要将《楚辞》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了解深层次的文学智慧,积累文学知识。

二、语言文字概念。

在中国文化史上,语言文字曾沿着传统的汉语方言发展,引发了丰富的文化思考。

比如《汉语拼音文化》,这是一种拼音文化,它标志着中国新阅读文化的开始。

考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文化》时,要着重理解拼音文字读音,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拼音文字,加深对中国文字文化的理解。

三、解说文学话语。

中国文化史中,文学话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特有的形式记录着中国文化的演变。

考生在学习中,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学话语的结构,以及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并理解它们传达出来的文化意义,以及它们在语言和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四、国学传统。

中国古代国学术和传统文化极为丰富,它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支柱。

考生在备考期间,要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国学词语,如“理”“义”“德”“礼”等,理解它们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总而言之,高考语文考试中涉及的文化常识不仅要求考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要求有深刻的理解能力。

考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要用心收集不同类型的文化常识,积累有关文化常识的知识储备,以便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高考语文复习文化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复习文化文学常识

1——5册 文学文化常识、古今异义词汇总《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学文化常识:1、《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传述《春秋》而作。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

2、晋侯、秦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寡人:①(寡德之人)诸侯王的谦称。

②国君夫人的自称。

4、孤、不榖:古代君王的谦称。

二、古今异义词语:1、敢以烦执事..: 古:办事官员; 今:从事工作;主管其事。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鸿门宴》一、文学文化常识:1、《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2、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3、古代座次礼仪:①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②宾主之间相对时, 宾面东,主面西;③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面东,幼者面西;④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面东最尊,次为面南,再次为面北,面西为侍从的座位。

二、古今异义词语:1、沛公居山东..时 古: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3、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关系 今:男女结婚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况 今:表程度,很、甚5、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说来6、沛公欲王关中..: 古:函谷关以西 今:陕西中部平原特殊词语:1、鲰生..说我曰:浅陋无知的小人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3、秋毫..不敢有所近: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

《荆轲刺秦王》一、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学者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的史书。

全书共三十三篇,十二策。

二、文化常识:“士”:出身贫寒,却是饱学之士,对天下大势有独特、精透的见解。

2023高考语文常考文化常识归纳大全

2023高考语文常考文化常识归纳大全

2023高考语文常考文化常识归纳大全2023高考语文常考文化常识归纳1、语文文言文找中可能会出现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2、人物谦称王侯谦称: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人之君)、寡(少德之人)、不毂(不善)。

官吏谦称: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一般是男子谦称。

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一般是年长者。

下官、末官、小吏,均为古代官吏的自谦词。

一般人自谦: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高考必备资料】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高考必备资料】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高考必备资料】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文学常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在高考中为我们赢得宝贵的分数。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份较为全面的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一、中国古代文学1、诗歌(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3)汉乐府民歌,如《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4)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

2、散文(1)先秦散文主要有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如《左传》《战国策》,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2)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的散文成就颇高。

3、小说(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出现了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及《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优秀作品。

二、中国现代文学1、小说(1)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 Q 正传》等。

(2)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等都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诗歌(1)郭沫若的《女神》是新诗的奠基之作。

(2)徐志摩、戴望舒等诗人的作品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散文(1)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是优美的散文。

三、外国文学1、古希腊文学(1)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作品。

2023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考点归纳

2023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考点归纳

2023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考点归纳
介绍
本文档总结了2023届高考语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考点。

这些考点对于学生的语文备考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考点归纳
1. 文化名著
- 《红楼梦》:了解作品的作者、主要人物以及故事情节。

- 《西游记》:熟悉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了解其中的寓意和文化背景。

- 《水浒传》:了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

- 《三国演义》:了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

2. 中国古代文化
- 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俗和意义,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 中国古代艺术:了解中国古代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文人墨客及其代表作品。

3. 中国历史人物
- 孔子: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 屈原:了解屈原的生平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李白:了解李白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 鲁迅: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 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中国传统文化
- 礼仪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礼仪、尊师重道等重要价值观念。

- 传统戏曲:了解中国传统京剧、评剧等戏曲形式及其代表作品。

- 传统饮食: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和代表菜品。

总结
通过掌握以上考点,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高考语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注重学习和了解相关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高考必备语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必备语文文化常识大全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农事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髻: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筏、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史诗”。

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化常识专题汇编
古代文化常识——山川与地理
1.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2.古人把山北水南称为“阳”,山南水北称为“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北,江阴是长江之北。

3.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6.江表,指长江以东的地区。

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7.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8.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9.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10.“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
东路。

古代文化常识——政区与官职
11.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12.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

13.“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14.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的是兵部。

15.古代“下车”一词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16.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民部。

17.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户部。

18.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19.“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右迁”一词。

20.“出”在古代一般是指朝廷的官员到地方就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古代文化常识——学校与科举
21.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
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22.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2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2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2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2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27.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8.“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探花、榜眼。

3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与历法
31.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32.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立春,排最后的是除夕。

33.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每月三十叫“晦”。

34.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

对应二十四小时计时法,四更就是1:00—3:00。

35.古人把每个季节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季的第二个月。

36.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

37.十二天干排第一的是甲,十地支排第一的是子。

38.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23点至1点,辰时是指7点至9点,午时是指11点至13点。

39.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

40.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古代文化常识——宗庙与祭祀
41.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如牛羊猪;色杂为“牲”,如鸡鸭鹅。

42.斋戒,古人祭祀或做重大事情前,为表虔诚,往往要沐浴更衣并忌荤,不喝酒,不吃肉。

43.古代的座次有时以左为尊,成语“虚左以待”就是最好的证明。

44.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礼节,多由皇帝亲自到华山主持。

45.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为“少牢”。

46“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7.稽首,古代的拜礼,行礼时头碰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常用此大礼。

48.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并取字取号,故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
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49.嗣位是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50.九宾:古代祭祀活动中最隆重的礼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