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实现 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过程。

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开始的,以解决问题而告终的。

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浅谈如下:
一、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双基训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因此问题的发现即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

依据学习目标,让学生自我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求知、掌握方学习法的基点。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能够逐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善于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有相当难度的。

如教学“7加几”这课时,在复习了“9加几”和“8加几”都是用”凑十法”,计算之后,学生迫切地提出了“7加几”是不是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二、当好问题质疑的向导
1、抓住问题的关键词质疑,能促进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在学习“三角形”的定义时,就可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用围城”的图形,而不能用”组成”的图形呢?
2、抓住教材中的重要结论质疑。

如在“梯形”一课教学中,学生通过细读课本后质疑:我们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为什么要说“通常”呢?
3、针对概念的内涵,即时质疑,即引导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大胆对概念附加的条件进行质疑,如在学习“平行线”时,可问“为什么平行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平面内可以吗”?
三、关注问题意识的发展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现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青少年学生天生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

教学活动要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清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展现个性。

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敢于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

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还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四、把握设置问题的方式
1、怎样设置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呢?
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有梯度”才能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参与热情,都有表现机会,都有成功可能。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设置如下思考问题:
①你能计算“245÷25”吗?请你在练习本上填出。

②如果把“27”改为“2.5”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③“24.5÷2.5”与以前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④你怎样把它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

⑤要使商不变,“24.5”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⑥你能试算“24.5÷2.5”吗?
“开放性”地设置提问题,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达到锻炼,有意识,经常设置一些条件不唯一、答案不唯一、策略不唯一的问题。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及直觉思维的培养。

2、提问方式要针对学生心理
(1)有举手──心理弱势。

每次提问,应在同样有举手表示要求回答的学生中,优先提问心理弱势的学生。

比如,自弃心理,这部分学生,多数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在课堂上被提问的少,语言表达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他们思考问题答案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宁可其他方面忍让一点甚至是牺牲一点,也要舍得花时间让他们先说,让他们说完,确保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圆满地表现出正确的答案是自己想出来的,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还有紧张心理的、有保守心理的,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问。

(2)有难度──进取心理。

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指名进取心理
较强的学生。

因为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对都是提出的问题能积极思考,有把握作出较切题的回答。

(3)有情趣──逆反心理。

有一定情趣的问题,指名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回答,因为这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对数学不感兴趣,一般的问题很难激发他的兴趣而引起注意。

所以如果遇到有情有趣的问题,应不失时机的对逆反心理的学生激趣诱导,给予热情的关怀和充分的信任,以求逐步消除逆反心理。

五、重视问题意识的增强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学素质。

问题氛围,让学生“敢问”。

小学生不向老师提问的第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敢提。

其实,小学生好奇心理,求知欲旺盛。

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蕴发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适宜的环境氛围。

为此,教师首先要注意在这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总之,教学中应以问题为中心,使质疑、设疑释疑、布疑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推动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永安市九中附小福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