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软件中层间位移角的调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计算结果如下:
三、小结
• 综上所述,在最大层间位移角参数的方案调整 中,如果单纯考虑水平力产生的变形而忽略扭转 效应的影响,则不仅收效甚微,而且甚至还有可 能适得其反。只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的相互影 响,才能取得比较好的计算结果。
第二节 某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的调整 一、前言
四、小结
• 综上所述Baidu Nhomakorabea在最大层间位移角的调整过程中,只 有通过查看变形图和位移比,并综合考虑结构扭 转效应对层间位移角的影响,才能避免调整过程 中的盲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要求后,X向最大层间位 移角计算结果如下:
• X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变形图如图5显示:
图5 X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变形图
• 图5表明,X向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比较均匀,因此 可以采用沿X向均匀增加梁截面的方式进行处 理,将A轴~D轴框架梁截面由300×500mm增加 至300×700mm 后,本工程X、y向最大层间位移 角最终计算结果如下:
图1 结构三维轴侧图
图2 第4层结构平面图
本工程各层虽然布局并不相同,但基本对 称,采用SATWE软件进行计算,其X、Y向最大 层间位移角计算结果如下:
• 计算结果显示,X、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均不满足 要求。
三、计算结果分析
• 本工程计算结果分析步骤如下: 1、合理选取计算参数
2、查看变形图,确定调整方案 • SATWE软件显示的Y向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图如图 3所示:
第六章 层间位移角的调整
第一节 扭转效应对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影响
在结构工程设计中,层间位移角的控制是一项 非常重要的指标,当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要求时,设 计人员采用的方法通常是加大构件截面尺寸以提高 结构整体刚度。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会发现,增加结 构刚度后,层间位移角变化并不明显,有时甚至会 减小。是什么原因产生这种现象?是软件算错了 吗?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调整结构的层间位移角? 则是广大设计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拟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产生这 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调整方法。
• 框架结构由于其结构形式偏柔,因此最大层间位 移角往往不太容易满足规范要求,尤其在高烈度 地区。当不满足要求时如何对其调整则是广大设 计人员比较关心的问题。在此,笔者拟结合具体 工程实例和SATWE软件,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层 间位移角的调整过程。
二、工程实例
• 某四层框架结构,结构总高度为16.5m。地震设 防烈度为8度,基本加速度为0.2g,场地土类别为 三类。结构三维轴侧图和第4层结构平面图如图1、 图2所示。
一、工程实例
某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2层,地上 14层,结构总高度为42.95m,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2g,场地土类别为三 类,结构三维轴侧图、标准层平面图如图1、图2 所示:
图1 结构三维轴侧图
图2 结构标准层平面图
二、计算结果分析
• 本工程在初步设计时,墙1和墙3的墙厚取 400mm,墙2和墙4的墙厚取300mm,以Y向为 例,在地震力作用下其层间位移角的计算结果如 下:
(2)框架柱仍采用对称增加柱截面尺寸的方式不 变,将结构两侧的1轴、2轴、3轴和12轴、13轴 的框架梁截面尺寸由300×600mm增加至 300×700mm,11轴的框架梁仍维持 300×600mm不变,其计算结果如下:
• 由此可见,增加梁的刚度后,Y向最大层间位移 角进一步减小到1/618,最大层间位移比为 1.15<1.2,满足规范要求。
• 表1 原方案前三个振型在X,Y 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
• 表1可知,本工程第二振型平动系数为0.83,其中Y向为 0.78,说明该振型为以Y向为主的混合振型,其第二振型 所对应的振型图如图3所示:
• 图3
结构第二振型所对应的振型图

表2 方案调整后结构前三个振型在X,Y 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
图3 Y向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图
计算结果显示,虽然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有所 减少,但相应的Y向最大层间位移比却由1.04增大 至1.22,此时结构Y向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图如图4 所示:
图4 两侧对称增加柱截面后的Y向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图
(1)将第11轴所对应的框架柱仍采用原来的截面 尺寸300×500mm,其它轴线框架柱调整方案不 变,其计算结果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