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149a920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5.png)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问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提问既可以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活跃教学气氛,还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提问是一般教师都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但是却有很多学生不喜欢,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恰当提问技巧。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不向老师提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而不敢问。
因此,教师应尽力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为学生的提问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勤于思维,敢于提问。
首先,教师要以与学生角色平等,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是学生的权利,变“一言堂”为师生互问、生生互问,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一起探讨、研究。
课堂上教师允许学生不举手就站起来发言、插话。
因此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失去发言机会,火花随之而熄灭。
教师应尽力在每一细微处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次要允许学生提问“出错”,这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
教师“善问”只是学生树立“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是为学生的提问提供了可能.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时,教师要先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提问行为和勇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默许,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示,让他们带着成就感愉快而做。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提问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的敢于提问。
二、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乐问”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同时进行合理评价,能使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乐于提问。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1f539b1efc4ffe473368ab3c.png)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我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也适合与这一俗话,因为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课堂提问应遵循“科学”的原则我们向学生传授的是科学文化知识,一个问题的提出应注意其蕴含的科学性。
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二)》后,教师往往会问: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往往会作出“直径是半径的二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的回答。
然而稍一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这一提问内容的本身就存在错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直径和半径都有这样的关系。
只有在同一圆内的情况下,这一回答才成立。
如在提问中不注意细节的处理,使内容发生科学性错误,那么长期下去,将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课堂提问应遵循“有价值”的原则问题必须具有学习价值,有启发性,引发思考和探究,引起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让人回味无穷。
教师在课堂上切忌提问的问题无意义,如常见有的老师在讲课时喜欢这样做:自问自答后总不忘问学生:对不对?是这样吧?好不好?等等。
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懂了吗?会了吗?等诸如此类的低级问题充斥课堂。
或者为提问而提问,故弄玄虚,结果当然是启而不发。
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不多,老师表面看还真是满堂以问题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既浪费时间,又易让学生产生糊弄心理。
当学生想不明白时,可以通过一个个小台阶的提问帮助学生一步步找到题目的本来面目。
三、课堂提问应遵循“趣味性”原则。
提问必须考虑趣味性、挑战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
四、课堂提问应遵循“大众性”原则。
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同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能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这样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提问”是一门艺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曲调。
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657b4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3.png)
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都会遇到提问不够有效的情况,学生回答的内容不够理想,甚至有时候出现尴尬的局面。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营造课堂氛围,比如播放轻快的音乐、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介绍有趣的趣闻轶事等。
这样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加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
二、合理安排提问的时间和顺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需要合理安排提问的时间和顺序。
通常情况下,提问应该在学生学习的高峰期进行,比如在上课前白天活动时间,或者下午休息后,学生的精神状态相对较好,能够更好地回答问题。
老师在提问时还需要注意顺序,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让学生感到压力太大,也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注重提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需要注重提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比如直接提问、随机提问、递进提问、反问式提问等,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回答准确率。
老师在提问时还可以灵活运用举手、抢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使提问更加生动有趣。
只有提问方式灵活多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四、倡导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需要倡导鼓励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到回答问题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提问中来,从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浅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982f07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4.png)
浅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课堂提问是对学生的一种引导,也是了解学生学情,获得反馈的一种手段,是每堂课上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是在提问常规化、随意化的背景下,提问的作用反而被弱化,教师显然需要就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做出有益的探索。
本文分析了课堂提问的现存不足,对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提出了几点策略性建议。
标签: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引言提问是最基础,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它却被很多教师所忽视。
其实,把握住提问的技巧,巧妙的设计问题,能够对教学效益的提升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在追求有效的提问之前,教师必须认识当下自己在课堂提问中陷入的误区。
1.课堂提问的现存问题1.1重数量轻质量提问已经成为了课堂上一个常规化的环节,在很多时候,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经过精心设计,也不在乎提问的时机,完全是即兴提问。
一名学生无法回答就提问下一名,一个问题解决后就设计下一个。
要知道,一些问题的提出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只会拖慢课堂教学的进度。
这样重数量轻质量的提问是缺少实效性的。
1.2重提问轻反馈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立即说出准确答案,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从学生给出的答案中,我们能够收集到很多信息,包括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思考问题的思路等等,教师要根据这些信息来设计后续的课程教学方案,适当做出调整。
但是很显然,当下的课堂提问如雁过无痕,教师不从中收集信息,学生也不会在问题过后反思,削弱了提问的效果。
1.3提问过于盲目学生之间存在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的差异,教师在对他们提出问题时显然是需要有所考量的。
但是,有很多教师在提问和选择回答者时都很盲目,随机挑选,学生难以回答问题,积极性自然会被削弱,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
在学生陷入回答问题的困境时,教师应该伸出援手,加以引导,而不是站在一旁旁观。
2.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2.1提问要有针对性提问也有难度的差异,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的提问,问题对学生来说要符合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不能过难,让学生觉得茫然无措,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8c0983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4.png)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数学课堂中,有效的提问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参与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效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 设计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
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或者设计一个有关数学思维的实际问题。
2. 利用启发性问题:启发性问题是指那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对于一个几何形状的问题,可以问学生怎样确定这个几何形状的性质或者证明某个结论。
3. 引导性提问:引导性提问是指教师通过连贯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方式,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
对于学习加减法的学生,可以先从具体的实物开始,问学生如何把具体的实物和数字联系起来,再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规则。
4. 提供情境化问题: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提供情境化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对于学习比例的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化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例如通过购物、做菜等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5. 鼓励学生提问:除了教师的提问,鼓励学生提问也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
鼓励学生提问可以促进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开放、友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随时提问,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积极回应和引导。
课堂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技巧及策略
![课堂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技巧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3fb2512aa00b52acec7ca0f.png)
课堂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技巧及策略冕宁县城厢镇中心校方启美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精心设计,紧抓提问点(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
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容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
例如:金老师在教学“烙饼问题”时,她首先把问题呈现给大家:“妈妈给一家三口每人烙一张饼,家里的一只平底锅每次最多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三分钟,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师:“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是什么意思?生:烙饼用的时间要尽可能短。
师:要使烙的时间尽可能短,要注意什么问题?生:要充分利用“每次最多能烙两张饼”这一条件。
尽可能不要让锅空出来。
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启发引导的作用,你看,每个同学都忙着拿出事先准备的圆形纸片开始烙饼了。
又如:王老师在上“比较分数大小”时,刚上课他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唐僧师徒来到火焰山下,他们口渴难耐,孙悟空去找来一个大西瓜,猪八戒自告奋勇来分西瓜,他说:“我少吃点分二分之一,悟空多吃点分三分之一,师傅吃得最多分四分之一。
”王老师提问了,“究竟谁吃得多?”我们等一下来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拥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做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探索新知。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疑问。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着他们的错误认真分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周老师在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让学生对于同一平面图形中两条直线的情况进行分类时,有的学生只看表象,把没有延长,看似不相交的也分在不相交一类,这时老师请学生回忆什么是直线?(可以无限延长)那你还有什么要修改的吗?学生立即把两条直线都延长后再重新分类,得到准确的分类结果。
《2024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fbe64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c.png)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课堂提问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检验学生学习情况: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2. 激发学生思考: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增强师生互动:课堂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反馈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为了使课堂提问更加有效,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课堂提问策略:1. 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
问题应具有层次性,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注重提问时机:教师应把握提问的时机,避免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提问。
可以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提问,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多种提问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个别提问、小组讨论、全班齐答等。
不同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4. 积极评价学生回答: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肯定其优点,指出不足。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以提高其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5. 反馈与调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和关注。
四、实例分析以某初中历史课堂为例,教师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以下问题:1. 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 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3.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鸦片战争?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
![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c5d24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f.png)
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下是一些课堂提问的技巧:
1. 提问要明确:教师在提问时要确保问题清晰明确,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含义和所需的回答。
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问题。
2.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来设计问题,确保问题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提问要有趣味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比如结合实际生活、引入游戏化的方式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4. 提问要有层次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性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5.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即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避免使用简单的是非题或选择题,而应该使用开放性问题。
6.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在提问后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有时间组织语言、整理思路,可提高学生的回答质量。
7.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也要认真回答学生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反馈。
8. 注意提问的方式和语气: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和语气,尽量使用温和、鼓励的语气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避免使用过于严厉或命令式的语气,以免给学生带来压力。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3796fe253968011ca30091ba.png)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向学生提出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是以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为基础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常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巩固、运用情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体验,通过推理来获得新知。
良好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能为他们发现、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登上知识的殿堂。
实践证明,课堂上要提出有效问题,提高课堂效益,可采用以下几点策略:1.课堂提问应充满“激趣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了热情,兴趣盎然、热情高涨。
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
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激发兴趣的问题。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若能对学习马上产生兴趣,那么他的学习热情将会空前高涨。
2.课堂提问应有效指向教学目标教师上课,每节课都会有具体目标,具体任务。
脱离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规定的提问,脱离了学生认识疑点的提问,发挥不了提问对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设计课堂提问,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围绕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结构出发,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使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相符合,并使提问具有明确的目标,同时能引发学生思考。
少问或不问与目标无关的问题,而对具有统领作用,突出重点的问题,要问实问透。
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生,做到胸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在掌握全局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通过问题,将学生本身的认知与即将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知识体验,在基本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比较容易地作出了对比,但是仅仅了解并不够,学生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咨询性提问,更进一步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2d9a575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2.png)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很多老师都会在课堂上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举手回答的学生寥寥无几,上课就像“挤牙膏”,经常出现“空气突然安静”的尴尬场景。
学生有的躲在课本后面,有的低着头专注自己的事情,还有的眼神空洞、精神涣散、一脸困惑和茫然。
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整体氛围低沉。
很多老师因为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无法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倍感苦恼。
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也许是你在课堂上提问的方式出了错。
那么,究竟采用怎样的提问方式,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一、提问要能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提问时,老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形式活泼、富有趣味的提问,尽量将知识点蕴含于趣味问题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问题,从而收获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例如教学《灰雀》一文,我首先出示学生熟悉的麻雀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学生很快就能答出,它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来描述一下。
因为是学生经常看到的十分熟悉的鸟,学生十分有兴趣且非常积极。
接下来出示灰雀图片,提问学生:这又是什么鸟呢?谁来描述一下它的样子?最后导入新课并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灰雀样子的句子,学生兴趣盎然!二、提问要明确清晰。
教师要把问题交代清楚,必要时将一些问题口语化,让学生听清楚教师在问什么。
在一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公开课上,老师提问:居里夫人是怎样做实验的?学生回答:为了提出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
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学生答得很对,但这不是这位教师想提的问题的答案,于是她重复问这道问题,结果学生还是没有回答出她想要的答案。
听到后面,才知道这位教师想问的是:居里夫人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做实验的?她的意图是引出“烟熏火燎”这个词。
丰富问题类型,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丰富问题类型,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49d9355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a.png)
丰富问题类型,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从问题类型的丰富性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问题类型应丰富多样,涵盖各个层次的认知能力。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自由发挥思维,进行推理、解释、分析等技能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让学生就某一主题或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辩论证明。
引导性问题:引导性问题是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或知识。
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文章,提出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问题。
追问问题:追问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并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这样说?”、“你的观点有什么依据?”等,进一步促使学生分析、解释和论证。
问题类型的多样性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认知需求,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应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
挑战性问题:挑战性问题是指那些对学生来说稍微有难度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背景,提出一些令学生稍感困惑但又能够想到解决方法的问题。
启发性问题:启发性问题是指那些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联想和探索的问题。
通过提问学生对一些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象征和意象的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学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新奇感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问题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联系紧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
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cc1cb560561252d380eb6efa.png)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泰安学校孙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
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以说课堂提问对老师来说很重要,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首先应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来精心设计问题。
其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也是设计问题的根据。
总之我们设计的问题应始终致力于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理。
具体做法如下:一、化直为曲、铺垫引导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课堂提问也是如此,直来直去的提问不可取。
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不但启发性不强,久而久之,学生还会感到索然无味,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但若我们以“曲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
如在学《老山界》时需要学生分析红军战士“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的作用。
如果我们直接提问:“红军战士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应如何理解?”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解决,有些同学甚至可能无从思考。
但如果我们不直接问,变换一个角度,“曲”问:“‘抢’字是否说明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难度就会降低,几乎所有的同学立刻就能作出否定回答并积极思考理由。
此时我们再适时进行铺垫启发:“既然大家都作了否定,那么‘抢’字到底该如何理解呢?例如小华今天早晨起床晚了,当妈妈做好早饭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就急急忙忙上学去了。
小华的‘抢’说明了什么?”教师设置“曲问”,举例铺垫,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抢”自然就理解了。
再如在赏析古诗句“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时,学生普遍觉得无从下手。
如果我们教师不直接问学生这句诗好在哪里,而是问句中“但”字有何作用,句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并在此基础上作一点铺垫引导,讲一讲以前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常用“教室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9cfd32d4a0116c175f0e4885.png)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翰林初级中学韦艳益课堂的教学可以通过教师有效的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核心素质之一。
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教师应当进行有效的提问简单的发问是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的。
如何来提高课堂问题的有效性呢,这一直是我们所在探讨的问题,接下来我就从我的经验中总结几点。
一、提问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问的问题要突出你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通过这个问题可以知道这节课这个知识点,进而再细问以达到突破目标的作用,这样的提问既可以做到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同时思路又清晰,由浅到深、由外到里的让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初三物理中讲到摩擦力的时候,教师首先进行两个实验演示—让小车分别同一高度滑下,一个滑到在地板上,一个滑到铺了毛巾的地板上,进而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然后追问学生:为什么一次滑得远,一次滑得近?在学生回答出摩擦力的时候,老师继续追问:那什么是摩擦力呢?这时就亮出了教学目标,这节课主要学的就是摩擦力。
二、变化提问类型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根据人的认知把人的认知领域由低到高分为实际、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也分为实际型提问、理解型提问、运用型提问、分析型提问、评价型提问、创造型提问六种形式。
所以我们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有层次的、循顺渐进的提问,这样的话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而且提问的时候也要变换问题的形式,不能用单一的一种提问方式,因为使用单一的提问方式会让课堂显得单调,从而降低了学生的热情。
只有由浅到深的提问,这样才能达到高水平的提问,理解型提问是一节课的重要提问,它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好好把握好。
三、提问过程要完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富有价值;大小难度要适中;同时提问了之后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同时教师要细心等待。
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有连贯性由深及浅,教师在这中间要能够起到搭桥引路的作用。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a4d140f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8.png)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标签:小学数学;课堂提问1.课堂提问的目的和作用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并能有效地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1.1激发学生学习。
学生注意力涣散时,提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學生学习受阻时,教师提问点拨,因势利导,他们会重新振奋起来,继续探究;设计适当的问题,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往往能帮助其找回失去的信心。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是一种交流,不仅是个认知过程,也渗透了情感成份。
因此,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融洽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推动学习,有极大的益处。
1.2启发学生思维。
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有效思维,获取知识,练就能力。
但是这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思维免不了要受阻。
这时候,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把结论告诉他们,那么学生就会形成思维上的依赖性。
但是,教师倘能分辨清楚学生思维受阻的原因,及时地以提问方式给予指导,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
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
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
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
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发挥出来了。
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
分析如何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分析如何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2f94b33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6.png)
分析如何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促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然而,很多时候课堂提问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以下是一些策略和建议:1. 设计问题有针对性:提问前,老师应该对问题进行深思熟虑,在问题设计上要有针对性。
问题应该能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激发他们的思维。
此外,问题的难度要适度,既不能太简单以至于没有挑战性,也不能太难以至于让学生望而生畏。
2. 多样化提问方式: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比如开放性问题、选择题、场景分析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鼓励学生参与:在课堂提问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正面的反馈。
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回答问题,而不是仅仅由少数几个学生回答。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可以增强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信心。
4. 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课堂提问应该是一个积极和尊重的环境。
老师需要创造一个鼓励学生思考和分享观点的氛围,避免批评和贬低学生的言论。
学生应该感到安全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 整合技术资源:现代技术可以为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供很多支持。
老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或教育应用程序,通过在线投票、讨论论坛等方式进行互动提问。
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参与范围,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和效率。
综上所述,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合理设计问题、多样化提问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创造良好氛围,以及整合技术资源等策略。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57b3954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3.png)
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摘要】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探讨了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必要性,包括培养师生互动的氛围,设置多元化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注重提问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以及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问。
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了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并展望提问效果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为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参考。
提问是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方式,值得教师们认真思考并不断优化。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师生互动、多元化、发散性思维、及时性、针对性、批判性思维、策略、学生学习、影响。
1. 引言1.1 介绍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提问重要性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科学知识体系。
提问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自信心。
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
通过提问,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问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2 探讨提升提问有效性的必要性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而提升提问的有效性,则显得尤为重要。
提升提问有效性可以增加课堂上的互动与参与度,激发学生思维,促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和领悟。
提升提问有效性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d85709de80d4d8d15a4f91.png)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恰当有效的提问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然而,目前的教学提问中常在问题设计、提问对象、问题导向上出现偏差。
本文将结合数学课堂具体的教学实践,着重从提问误区、提问原则、提问策略等来谈谈如何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兴趣有效误区策略一.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现在,教师对课堂提问重视了,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受教师自身专业和教学经验等等各方面的限制,有些教师在运用课堂提问过程中,常常走入误区,造成了无效提问,使师生互动更多的有其形式而无其实质,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质量。
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教师提问流于形式——违背目的性原则有些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学生大多只是不加思索随意附和,机械地回答,学生中不乏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因而无益于提高学生的认识。
有些教师追求课堂教学“满堂问”,为了追求课堂的热烈气氛,最典型的莫过于教师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懂不懂”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懂”、“不懂”等。
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思维并没有真正展开,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对知识仍是一知半解,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
(2)教师提问过于跳跃——违背导向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事先没有设计好,信手拈来,随意发挥,这种随意提出的问题,往往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导致学生茫然,思维突然脱轨、停滞,甚至引导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过程,影响了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要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必须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3)教师提问越俎代庖——违背启发性原则表现一:处处为学生“搭好桥”、“铺好路”,教师常会提一些“显性问题”,这样的问题因为答案指向性太强,无需学生进行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418a0af94693daef5ef73d2e.png)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一线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满堂灌”、“满堂问”,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教师讲得累,学生听着累,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针对这样现状,本文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为研究内容加以论述。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目前,提问应该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实用方式之一,因而在课堂上提出有效的问题也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
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等实际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设计合适的问题,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一、立足学生生活经验,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我们由已知探求未知的重要工具。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只有学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的积性才能真正被激发。
例如,在学习方程的第一节课,我就创设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情境:用2乘你的出生月份数,再加上5,再乘50,再加上你的年龄数,再减去365,然后把最后的得数告诉我,我就知道你今年是几岁,是在哪个月出生的。
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比常规引入法更新颖,更富于吸引力,诱发了学生急于学习方程的欲望。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我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据了解,个体服装销售只要高出进价的20%便可盈利,但老板常以高出进价的50%~100%标价。
假如你妈妈准备为你买一件标价为200元的服装,你应该建议她在什么范围内还价?讨价还价问题是商品买卖活动中的常见现象,恰当的还价能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这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真正感受到方程的魅力所在。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3689cd14964bcf84b9d57bd5.png)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恰当的提问,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就此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课堂提问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就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不妨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
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πr/2)×r=πr2。
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准”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
研究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倪媛媛
【摘要】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第一、要改变课堂上无效提问过多的现象。
第二、提问对象要把握得当。
第三、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关注学生的回答,并及时的作出评价和订正。
第五、鼓励学生质疑,注意让学生自行发现并生成问题。
【关键词】无效提问把握得当思考空间鼓励质疑
每个伟大的发明家成功的原因,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对遇到的问题都喜欢问“为什么”。
而当他们费尽周折地解决了这个“为什么”的时候,成功便产生了,世界也就得到了一份馈赠。
这说明:发现始于问题。
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多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提问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可以集中学生的思维注意力、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的质疑能力。
所以,课堂提问也成为了课程改革中效果较好,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
但很多教师课堂提问的技术性和有效性在教师教学发展上的体现并不成功,甚至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用“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
一方面把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的支离破碎,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互动的对话)庸俗化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罢休。
致使学生虽然热情参与了,却不知自己所学的是什么。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呢?
第一、要改变课堂上无效提问过多的现象。
提问的数量不等于质量,问题多不等于效果好。
如在一次随机的课堂调查中,一位教师在短短的5分钟时间里,居然随口问了38个
问题,学生也相应的作了38次回答。
在这样的问答中学生的思考时间只能用秒来计算,可想而之,这样的问题究竟有何价值可言呢?而这也正从侧面反映出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许多教师还没有搞清楚课堂提问的目的,没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问题”。
我们所探究的“问题”应当具有下列品质:一是应当明确、具体和可感。
学生可以不必为琢磨问题的内涵而费尽周折,可以直接关注问题所导向的学习领域或学习空间。
只有这样的问题,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直接切入。
二是应当具有思考价值,即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历经真实的思考,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组合进行苦苦思索、探究后,才能寻求到问题的结果;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应当让绝大多数同学经过思考后都能解决问题,并且让那些学习基础或能力暂时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够不同层次的解决问题。
三是要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四是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
第二、提问对象要把握得当。
大多数教师提问时都由学生齐声回答,就算指名也只是局限于少数优生,这样课堂气氛看起来确实很好,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大部分学生或在全班回答中浑水摸鱼,或是习惯于不被指名回答而不动脑思考。
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的目光能在自己的身上停留,如果教师在提问时能够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后进生的学习基础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激励和引导,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第三、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很多教师在提问过后缺乏等待的技巧,或是因为担心学生思考的时间过长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而直接把答案说出来,这样提问不但起不到引导学生认识的作用,还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失去兴趣,起到逆反作用。
新课程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能力和谐发展。
所以,提问后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切实经历学习的过程,在思考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关注学生的回答,并及时的作出评价和订正。
有许多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对学生的答案态度严明:正确的表扬,错误的批评,并令其改正,或对回答错误的不予理睬。
这样只顾流程,不顾评价,只会起到负面的效果。
其实教师的评价和态度同样具有激发学生学
习动机的作用,对回答正确的加以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加以激励及公开的要求,更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第五、鼓励学生质疑,注意让学生自行发现并生成问题。
在课堂教学领域内,问题生成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是大于问题解决的,因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新课程提倡的探究学习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明确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是学生的权利;其次,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营造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提问并提出不同的问题。
如低年级学生大多不会提问或不能很好的提出与数学学习相关的问题,那么,教师就要重视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1-5的认识”时,在主题图出示后,可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提示学生“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有的直接表示图意:“图上有一把太阳伞。
”“图上有5个小朋友。
”有的则是提出与所教内容不相称的问题:“为什么沙滩上的小朋友不去划船?”等等。
面对学生提问的误区,一方面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肯定,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我们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图中有几把伞,用数字几表示?”通过引导,学生茅塞顿开,纷纷提出“图中有几个男孩,用数字几表示?”“图中有几只海鸥,用数字几表示?”就这样,在学习中学生的头脑充满了好奇与疑问,并敢于大胆的提问,对提问充满了兴趣。
总体来说,对于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教师面临着挑战。
陶行知先生说的好:“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本,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只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独立的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切实的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