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学史(最全)
高中物理学史最全总结(收藏级),高三师生必备

高中物理学史最全总结(收藏级
物理学史在高高考中属于高频考点,这部分知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小编按照章节顺序整理了高频考点70个,在高考最后2个月偶尔读下,除了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还有一个你想不到的好处,想当于把整个高中物理进行了一个回顾。
不说了上正文。
必修一、二
实践证明:电磁学是最容易出题的,主要注意科学家名字和科学发明。
高中学考物理学史

高中学考物理学史物理学史一、古代物理学1、古代伊朗物理学家——“火,土,水和风”之研究公元前7世纪,伊朗以“火,土,水和风”为象征,构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概念性物理体系。
这一体系被写入“托波法典”,成为印度和中亚文化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哲学说。
在古代物理学家的研究中,他们对火、土、水和风等物理过程进行了初步描述,其中有些描述夸张了事物的重要性,例如“火是最重要的元素”。
2、古代叙利亚物理学家——星象学研究古代叙利亚开创的物理学,在前4世纪被希腊人发现,从那时起,星象学就成为希腊文化的标志性物理学术科学。
古代叙利亚物理学家们将星象学作为研究气候变化的工具,根据观察到的变化修正地球的运动轨迹,这是物理学的一大进步。
他们还研究了风的构成,发现大气的层次以及月球的轨道运动,构造了日晷,并开始探讨水位变化都是物理学中的经典研究。
二、中世纪物理学1、西方中世纪物理学——“科学文化运动”此阶段是西方物理学发展全面性发展的时期。
在此之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对人文主义、星象学和自然科学等做出了杰出贡献。
而在中世纪,“科学文化运动”推动西方科学运动的发展,“宇宙三定律”、“望远镜星表”、“质量、动量、能量定律”等成为了物理学的基础。
2、东方中世纪物理学——“理气学说”在中国,从唐代晚期到宋代末期,出现了一种对“五行”和“六气”的研究,这种理论又称为“理气学说”。
其中,“理”指逻辑,“气”指自然元素。
东方中世纪物理学遵守这种理论,提供了解释外部自然现象的原则,这也是中国物理学的基础思想之一。
三、新时期物理学1、质量、动量和能量定律17世纪末,荷兰科学家 ,发现了“质量、动量和能量定律”,当他证明“能量守恒定律”时,这个定律可以概括为“物体质量装换性,但是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
这个定律确定了物体质量和能量之间是有界限的,并将古典物理学模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物理学分支——现代物理学新近几百年,物理学经历了宇宙物质(或物质)、空间、时间、动能等概念的新建立,逻辑和数学的手段被用来描述复杂的物理学现象。
高中物理学史最全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最全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的归纳总结如下:
1. 古代物理学(公元前6世纪-17世纪):
-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阿尔克曼、希波克拉底斯、亚里士多德等人,提出了一些基础的物理理论和观点。
- 宇宙观的进展: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
- 科学方法的发展:伽利略的实验和观察方法。
2. 经典物理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
- 牛顿力学:牛顿的三大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 光学的发展:牛顿的光的粒子理论和哈雷的波动理论。
- 热力学的兴起:卡诺的热机理论和卢瑟福德的热力学定律。
3. 电磁学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
- 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统一了电磁现象的理论描述。
- 电子的发现:汤姆孙的阴极射线实验证明了电子的存在。
- 直流电学理论的建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路定律等。
4. 现代物理学时期(20世纪):
- 相对论理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颠覆了牛顿力学的观念。
- 量子力学的建立:普朗克的量子假设、波尔的原子理论、薛定谔的波动力学等。
- 核物理学的发展:居里夫妇的放射现象研究、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量子力学的核模型等。
总结:高中物理学史经历了古代物理学、经典物理学、电磁学和现代物理学四个阶段,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量子力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理论。
这些理论的发
展不仅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也深刻影响了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1、伽利略在理想实验中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证明了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并且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2、开普勒提出了三定律,其中包括行星运动轨迹的椭圆形状。
3、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成为经典力学的基础。
4、卡文迪许通过扭秤装置测量出引力常量,为后来的物理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5、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提出了质能方程E=mC2,为核能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6、库仑通过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被称为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分别独立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这被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8、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
10、洛仑兹提出了运动电荷产生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
12、楞次确定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3、亨利发现了自感现象。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电磁理论的存在。
16、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假说”,解释了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17、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18、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19、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20、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 m。
2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22、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2.伽利略发现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即位移正比于时间的平方。
高中物理学史最全归纳总结

物理学史在高考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家不妨在假期的时候多看看这篇《物理学史汇总》,赶紧收藏吧!1.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高中物理学史 绝对最全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①发现摆的等时性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经典题目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①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②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经典题目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卡文迪许贡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典型题目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错)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对)★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观点:①重的物理下落得比轻的物体快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经典题目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对)★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错)托勒密(古希腊科学家)观点:发展和完善了地心说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观点:日心说第谷(丹麦天文学家)贡献:测量天体的运动威廉·赫歇耳(英国天文学家)贡献:用望远镜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七颗行星——天王星汤苞(美国天文学家)贡献:用“计算、预测、观察和照相”的方法发现了太阳系第九颗行星——冥王星泰勒斯(古希腊)贡献:发现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小物体★库仑(法国物理学家)贡献:发现了库仑定律——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典型题目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富兰克林(美国物理学家)贡献:①对当时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②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密立根贡献: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元电荷昂纳斯(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欧姆:贡献:欧姆定律(部分电路、闭合电路)★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经典题目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对)法拉第根据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法拉第贡献:①用电场线的方法表示电场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③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Φ/△t)经典题目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对)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对)★安培(法国物理学家)①磁场对电流可以产生作用力(安培力),并且总结出了这一作用力遵循的规律②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经典题目安培最早发现了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对)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错)狄拉克(英国物理学家)贡献:预言磁单极必定存在(至今都没有发现)★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贡献:1895年发表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洛伦兹力)阿斯顿贡献:①发现了质谱仪②发现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劳伦斯(美国)发现了回旋加速器★楞次发现了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汤姆生(英国物理学家)贡献:①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②建立了原子的模型——枣糕模型经典题目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对)★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指导助手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记住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记住内容)发现了质子经典题目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卢瑟福用粒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错)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错)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对)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对)★波尔(丹麦物理学家)贡献:波尔原子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经典题目玻尔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运用于原子系统上,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规律(对)玻尔理论是依据a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错)★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经典题目天然放射性是贝克勒尔最先发现的(对)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错)★伦琴贡献:发现了伦琴射线(X射线)★查德威克贡献:发现了中子★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①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②发现了正电子经典题目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电子(错)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正电子(对)★普朗克贡献:量子论★爱因斯坦贡献:①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②相对论经典题目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错)爱因斯坦用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对)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错)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相对论,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深刻地揭示了微观世界的不连续现象(错)★麦克斯韦贡献:①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②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经典题目普朗克在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对)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方法给予了证实(对)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错)1.英国物理学家(1642-1 727):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方面发现了二项式定律.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光学方面,进行了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2.提出了理想斜面实验3.(187 9-1955)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广义相对论(1915年),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1905年).4英国物理学家 (1 831-1879年)建立电磁场理论,预言电磁波的存在,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物理学史物理必11.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正确地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
P5 2.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一个复杂系统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可能使结果产生巨大偏差。
P53.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和电灯。
贝尔发明电话。
居里夫人发现镭、钍、钋三种元素的放射性。
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李政道和杨振宁指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
4.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
P30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他们的重量决定的。
P456.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
P47、48近代力学的创始人。
P497.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胡克定律。
P568.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止在一个地方。
P68伽利略斜面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P68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补充完善伽利略观点,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
P699.英国科学家牛顿,动力学的奠基者,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P6810.吴健雄,华裔美国物理学家,用实验证实了宇称不守恒,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的密切联系。
P9211.美国J.韦伯首创用铝棒做“天线”接收天体辐射的引力波的方法。
P9212.J.H.泰勒等人观测围绕共同质心高速转动的双星,推测它们在辐射引力波时失去了能量。
P92物理必21.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星星观测记录。
发表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P29P322.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完善了理论:每个行星都沿着圆运动,这个圆叫做“本轮”同时本轮的圆心又环绕着地球沿一个叫做均轮的大圆运动。
P313.哥白尼(波兰)发表《天体运行论》,预示了地心宇宙论的终结。
P314.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观测证明了地球不是所有天体运动的中心。
(物理)高中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学史
1.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者
3.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首先研究了惯性运动(理想斜面实验)和落体运动的规律,做了理想斜面实验和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开创物理学研究的新纪元4.开普勒发现天体运动三定律
5.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认为光是一种粒子
6.卡文迪许通过扭称实验,最早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G
7.密立根测定了电子的电量
8.库仑发明了库仑扭秤,利用扭秤,他根据实验得出了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库仑定律。
把同样的结果推广到两个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标志着电学和磁学研究从定性进入了定量研究
9.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10.法拉第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并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揭开了电气化时代的序幕
11.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并解释了相应的磁现象,发现了通电导体在磁场所受安培力的规律
12.洛伦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仑兹力)的公式
1。
高中物理学史(常考精选)

---- 一、力学(伽利略、开普勒、胡克、牛顿、卡文迪许)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错误观点质量大的物体下落的快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开普勒:开普勒三大定律(行星运动)胡克:胡克定律,即弹簧的F=k x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顾名思义万能的)卡文迪许:用扭杆测出了引力常量G,被称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二、静电(库伦)库伦:利用扭杆发现库伦定律,并测出静电力常量K三、电流 (焦耳、欧姆)焦耳定律:电流的热效应,电现象与热现象的联系,即Q=I 2Rt欧姆定律:即 I=U/R电阻定律:即 R= ρL/S四、磁与电(奥斯特、法拉第、楞次、安培、麦克斯韦、赫兹、劳伦兹)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即电生磁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即磁生电。
(另:第一个提出场的概念,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包括右手定则)。
安培: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和左手定则。
(另:提出分子电流的假说,解释磁现象。
)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五、原子物理(汤姆生、卢瑟福、查德威克、波尔、爱因斯坦、伦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指出阴极射线是电子流。
提出原子的枣糕(面包葡萄干)模型。
卢瑟福:α粒子(氦核)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另:用ɑ 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钹发现中子波尔:提出原子结构的量子化轨道模型,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电磁波谱。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伦琴:发现 X 射线(伦琴射线)六、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两假设(原理);四结论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 c 不变。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高中物理学史汇总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高中物理学科本身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因此,本文将从物理学的早期历史开始,梳理高中物理学科的历史演变过程,以期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门学科提供一些帮助。
1. 历史回顾与基本思想物理学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腊的一些学者如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和希波克拉底等人,开创了这个领域的研究。
这些学者主要涉及到了力学、热力学、光学和音学等领域的研究,其中的许多基本思想依然在今天物理学研究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物体自然状态"观点,一直影响着力学研究,阿基米德则提出了静力学定律,成为力学中的基础定律之一。
2. 牛顿和他的三大定律17世纪,牛顿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大定律:惯性定律、运动定律和相互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为现代力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成为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其中,惯性定律指出物体的运动状态会自然保持不变,而运动定律则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相互作用定律指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始终是成对发生的。
3. 波动理论的建立18世纪,波动理论成为物理学研究中的新兴领域。
当时的很多科学家如霍克、杨和夫朗霍弗等人,研究了光波、声波等信号的传播规律,并提出了波动介质模型。
这些成果对于高中物理的光学、声学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4. 热力学的涌现19世纪,热力学成为了物理学领域中的热源研究方向。
热力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蒸汽机等发明的发展,其中卡诺和克劳修斯等人则开创了热力学理论。
热力学理论为高中物理学习的热力学、热力学循环等知识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5.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理论的兴起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兴起被视为物理学领域的两个重大突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领了物理学研究的新时代,均匀运动的物体没有相对速度差异、光速不变、质量与能量互相转化等概念,成为高中物理学习中重要的内容。
(完整版)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高中物理学史专题★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①发现摆的等时性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经典题目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①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②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经典题目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卡文迪许贡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典型题目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错)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对)★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观点:①重的物理下落得比轻的物体快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经典题目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对)★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开普勒三定律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错)托勒密(古希腊科学家)观点:发展和完善了地心说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 观点:日心说第谷(丹麦天文学家) 贡献:测量天体的运动威廉·赫歇耳(英国天文学家)贡献:用望远镜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七颗行星--天王星汤苞(美国天文学家)贡献:用“计算、预测、观察和照相”的方法发现了太阳系第九颗行星-—冥王星泰勒斯(古希腊)贡献:发现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小物体★库仑(法国物理学家)贡献:发现了库仑定律-—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典型题目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富兰克林(美国物理学家)①对当时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②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密立根贡献: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元电荷昂纳斯(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欧姆: 贡献:欧姆定律(部分电路、闭合电路)★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经典题目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对)法拉第根据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偏转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法拉第贡献:①用电场线的方法表示电场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③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Φ/△t)经典题目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对)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对)奥斯特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将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错)★安培(法国物理学家)①磁场对电流可以产生作用力(安培力),并且总结出了这一作用力遵循的规律②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经典题目安培最早发现了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对)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错)狄拉克(英国物理学家)贡献:预言磁单极必定存在(至今都没有发现)★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贡献:1895年发表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洛伦兹力)阿斯顿贡献:①发现了质谱仪②发现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劳伦斯(美国) 发现了回旋加速器★楞次发现了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汤姆生(英国物理学家)贡献:①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②建立了原子的模型—-枣糕模型经典题目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对)★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指导助手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记住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记住内容)发现了质子经典题目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卢瑟福用粒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错)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错)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对)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对)★波尔(丹麦物理学家)贡献:波尔原子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经典题目玻尔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运用于原子系统上,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规律(对)玻尔理论是依据a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错)玻尔氢原子能级理论的局限性是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对)★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经典题目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错)★伦琴贡献:发现了伦琴射线(X射线)★查德威克贡献:发现了中子★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①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②发现了正电子经典题目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电子(错)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正电子(对)★普朗克贡献:量子论★爱因斯坦贡献:①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②相对论经典题目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错)爱因斯坦用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对)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错)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相对论,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深★麦克斯韦贡献:①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②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经典题目普朗克在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对)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方法给予了证实(对)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错)。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高中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学史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8、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9、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0、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11、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二、电磁学12、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完整版)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一、力学: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当代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尔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会以同样的速度继续沿直线运动,既不停止,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的方法指出,一个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摩擦力,就会保持这个速度运动;当代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尔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会以同样的速度继续沿直线运动,既不停止,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高中最全的物理学史总结整理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I.必考部分:(必修1、必修2、选修3-1、3-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 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
高中必考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一力学✧1678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成正比,这个关系称之为胡克定律。
✧1638年,意大利学者伽利略通过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证实了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你,并由此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687年,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是在总结了伽利略“理想实验”和笛卡尔对伽利略理想实验观点的补充的基础上提出的。
✧英国科学家牛顿,1687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9年;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首次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即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的物体。
为了纪念爱因斯坦,2005年被定为世界物理年。
✧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开普勒三定律,其第三定律是牛顿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主要依据。
二电学✧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库仑定律并亲自确定了静电力常量。
✧1752年,富兰克林:(1)通过风筝实验验证了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了避雷针。
(2)命名正,负电荷。
(3)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以使缝衣针磁化。
✧1755年,密立根测定了电子的电量。
✧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了欧姆定律。
✧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认为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841—1842年,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定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1822年,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称为安培力。
✧1895年,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了运动电荷产生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高二物理学史知识点

高二物理学史知识点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它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高二阶段的物理学习中,我们会学习到一些基础的物理学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我们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脉络的关键。
1. 伽利略和牛顿的运动定律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伽利略和牛顿对运动定律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伽利略提出的惯性定律认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而牛顿在伽利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运动定律,提出了著名的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第二定律给出了力学方程F=ma,第三定律则是行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2. 热力学的发展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学科,它的发展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
热力学的重要里程碑有开尔文提出的绝对温标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克劳修斯和开尔文提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原理),以及卡诺循环等。
这些定律和原理为我们理解能量转化和热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 电磁学的兴起电磁学是研究电荷和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的发展带动了现代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安培、法拉第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
电磁学的重要定律有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此外,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提出使得电磁学和光学有了更加统一的描述,为电磁波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工具。
4. 相对论的革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一大突破,它对时空观念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
狭义相对论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和时空相对性原理,解决了以太的存在问题。
广义相对论进一步将引力看作是时空弯曲引起的,为我们理解宇宙和黑洞等提供了新的视角。
5. 粒子物理学的发展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构成和相互作用的学科,也被称为高能物理学。
粒子物理学的发展突破了原子核结构的认识,并提出了夸克模型和标准模型等理论框架。
同时,粒子对撞机的建设使得人们能够研究更高能量的粒子相互作用,从而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物理学史2020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2、英国科学家牛顿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3、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4、20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6、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7、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8、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9、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10、1752年,富兰克林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1、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2、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3、1841~1842年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14、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15、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6、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17、1834年,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8、1832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9、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20、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1、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22、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23、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24、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25、1818年,法国科学家泊松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26、1887年由赫兹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3-527、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
28、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29、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30、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31、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32、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33、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34、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35、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36、1932年查德威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37、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的或。
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3.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
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4.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
T=t+273.15K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5.瓦特在1782年研制成功了具有连杆、飞轮和离心调速器的双向蒸汽机。
1.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3.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
衰变的快慢(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4.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5.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6.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
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7.现代粒子物理: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的1/3 或2/3。
1.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2.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
(注意其测量方法)3.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4.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由赫兹证实。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量子力学的说明在第三册P56)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电磁波、概率波、横波(光的偏振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光的电磁说中要注意电磁波谱(第三册P31),还要注意原子光谱(涉及光谱分析第三册P50)5.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确其局限性)6.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
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转化)2.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3.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4.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5.1841~1842年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6.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7.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
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
8.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1834年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9.1832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即在研究感应电流的同时,发现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
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
10.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的基本方程组,后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电磁波是一种横波(注意第二册P243的图)。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