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索面斜拉桥内力分布特征及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世界桥梁2018年第46卷第%期(总第19%期)
单索面斜拉桥内力分布特征及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徐龙,向晋举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6)
摘
要
:为研究单索面斜拉桥的受力特性,以东水门长江大桥(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单索面斜拉桥)为背景,采用ANSYS
软件建立全桥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上、下层桥面沿纵向和横向的轴力、剪力及弯矩分布规律,分析上、下层桥面及腹杆的最
大、最小主应力。结果表明:上层桥面沿纵向轴力和剪力在斜拉索及桥塔处取得极值,沿横向轴力变化不大,剪力和弯矩在中 纵梁处取得最大值;下层桥面沿纵向轴力在跨中及桥塔处取得极值,沿横向轴力变化不大,剪力和弯矩分别在桥面中部和侧 边取得最大值;受斜拉索索力影响,上层桥面锚箱附近易发生应力集中,应力向两侧均勻传递,下层桥面荷载主要通过腹杆 内、外侧进行传递,腹杆应力峰值在其两端与节点板连接处。
关键词:斜拉桥;单索面!钢桁梁;内力!荷载传递机理;应力集中;有限元法中图分类号:U 448. 27;U 441.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 7767(2018)04 — 0062 — 05
1引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公轨两用桥得到了
迅速发展,尤其是公轨双层斜拉桥(其主梁多采用钢 桁梁[1])。针对斜拉桥的受力变形及设计关键技术, 已有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工作。郑清刚等[2]研究了 斜拉桥箱桁组合截面主梁的纵向应力沿横向分布规 律;邓晓光等[3]通过几何非线性的斜拉桥主梁节段 稳定性分析法,对某斜拉桥施工阶段的主梁稳定性 进行了分析;针对结构刚度指标和竖向静力刚度特 性,陈克坚等[4]和李永乐等[5]做了相关研究;李忠三 等[6]研究了多塔斜拉桥的力学行为特性;邵长宇 等[7]论证了大跨度双塔组合梁斜拉桥方案的可行 性,并指出设计主要控制因素;赖亚平等[8]对钢桁梁 横断面各设计因素等进行了比较和研究;针对大跨 度钢桁梁斜拉桥地震响应,阮怀圣等[9]进行了不同 结构抗震约束体系的响应分析;曾勇等[10]研究了单 索面钢桁梁独塔斜拉桥结构参数对最大悬臂状态下
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叶锡钧等[11]建立A N S Y S 索 梁锚固区空间有限元模型,对钢锚箱、钢箱梁腹板以 及腹板附近的主梁单元进行局部模拟;秦勇等[12]对 主跨400 m 的叠合梁斜拉桥的中跨辅助合龙施工 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
以上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常规的双索面斜拉 桥,针对单索面斜拉桥的研究较少,且在进行桥梁结 构建模时往往对结构进行了较大的简化,较难准确
反映各构件的局部受力特征。鉴于此,本文以东水
门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A N S Y S 有限元软件 建立全桥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桥面结构的内力分布 规律及荷载传递机理。
2
工程概况
东水门长江大桥主桥为(222.5 + 445 + 190.5)
m 单索面斜拉桥(见图1),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半岛。
主梁采用钢桁梁,梁高为12 m 。斜拉索梁上锚点作 用于桥面中央钢锚箱上,其中斜拉索梁上间距为16
m ,塔上间距为3.8 m 。
图1东水门长江大桥主桥布置
该桥设计为公路和轨道两用'上层公路为双向
4车道,下层为双向轨道桥面,其标准宽度分别为24
m 和15 m 。桥面系统均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桥
面板厚24 mm ,通过间距为350 m m 的板肋加劲,沿 纵向布置横隔梁,并设置2组中心间距4.6 m 的轨 道纵梁。主桁主要杆件均为箱形截面,其中下弦杆 截面宽1 200 mm ,高1 600 mm ,板厚40 mm ;上弦
收稿日期:2017 —10 —10
作者简介:徐龙(981 —),男,高级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工学学士,015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专业,工程硕士(E -mail :xulong 561@sina . c o m )
。
单索面斜拉桥内力分布特征及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徐龙,向晋举
63杆截面宽、高均为1 200 mm,板厚35 mm;腹杆截面
宽、高均为120" mm,板厚3" mm;横梁高1120
mm,厚16 mm;纵梁高1120mm,厚20mm。单个
构件最小长度约3m,最大约16 m,远远大于宽度
及厚度方向尺寸。桥梁结构的桥面系统、横梁、轨道
纵梁、主梁弦杆、腹杆等均采用Q345q D钢;钢桁梁
的上弦、下弦节点板及主桁锚箱等采用Q370q E钢。
3有限元模型
采用A N S Y S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三维数值模 型(见图2),分析桥梁结构在自重、恒载和车辆荷载 作用下的受力特征。采用三维壳单元(Shell63)模 拟桥面板、加劲肋、纵梁、横梁、箱形腹杆及上下弦杆 等,并根据钢板实际厚度设置壳单元厚度实常数;采 用实体单元(S〇lid45)模拟钢筋混凝土桥塔;斜拉索 采用受拉桁杆单元(Linkl0)模拟,在O P T IO N中设 置为只受拉不受压,并通过增加场变量的方式实现 预应力的张拉,预应力根据实际工程结构设计进行 取值。在考虑单元的连接方式时,斜拉索单元与中 纵梁、横梁与腹杆、加劲肋与桥面板等均采用固结,即假定不产生相对滑移。
图2桥梁三维数值模型及细部构造模型
根据实际约束情况,约束桥塔底部全部自由度;约束桥梁两端竖直方向的自由度,允许发生水平移 动。在数值模拟计算时,主要考虑自重、二期恒载、轨道荷载和公路荷载等。自重通过各类构件的实际 尺寸及相应的材料重度计算得到。上层桥面为公路 系统,下层轨道面为整体式道床,二期恒载分别综合 考虑为42. 8k N/m和66.9kN/m。此外,考虑轨道 荷载和公路荷载的组合作用:用0.75的折减系数乘 上公路荷载,然后按照最不利情况组合。
4计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该桥结构特征和对称性,选取1个纵向剖 面和6个横桥向剖面(见图3)进行内力分析,并选 取跨中斜拉索钢桁架梁结构进行传力分析。
4.1上层桥面内力分布规律
上层桥面内力沿纵向变化如图4所示。图4中D1〜D6表示桥梁关键位置,如跨中、近跨中的斜拉
图3桥面横桥向剖面位置及钢桁梁腹杆钢板编号示意索、桥塔等。
由图4可知,上层桥面轴力受斜拉索位置及桥 塔的影响较大,沿纵向出现较大波动,多数情况下轴 力为负值(即受压状态"受斜拉索及桥塔的影响,剪 力与弯矩也呈波动趋势,剪力在关键点处(跨中、桥 塔及斜拉索锚固点)出现极大值,峰值约1. 3X103 k N,弯矩幅值均较小。
上层桥面内力沿横向变化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各关键断面内力的变化趋势基本 一致。轴力受左右纵梁及中纵梁影响,仅出现小幅 度的波动,说明纵梁对于轴力的均匀分布发挥了较 好的控制作用。由于中部是斜拉索的传力区域,因此剪力及弯矩最大值均出现在中间区域。
通过对上层桥面内力沿纵向和横向的变化规律 进行研究,可以得出'沿桥梁纵向,轴力和剪力在斜 拉索及桥塔处取得极值,约为平均值的2倍;沿桥面 横向,轴力分布较均匀,剪力和弯矩在中纵梁处取得 最大值,约为平均值的3倍。
4.2下层桥面内力分布规律
下层桥面内力沿纵向变化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轴力、剪力及弯矩关于跨中对称分 布,轴力和剪力在跨中及桥塔处取得极值。此外,各 内力峰值沿整个桥面均较小。
下层桥面内力沿横向变化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各关键断面内力变化趋势基本一 致:轴力沿整个下层桥面基本保持不变;剪力呈现出 典型的U形分布,在中纵梁处取得最大值;弯矩受 纵梁及两端下弦杆影响较大,在两个侧边取得最 大值。
根据以上结果可得出:沿桥梁纵向,轴力在跨中 及桥塔处取得极值,约为平均值的3倍;剪力和弯矩 的波动较大。沿下层桥面横向,轴力分布非常均匀,基本保持不变;剪力在中纵梁处取得极值,弯矩在桥 面侧边取得最大值,约为桥面内部区域的5倍。
通过前述研究发现,锚箱位置及纵梁的分布对 桥面横向内力的影响较大。设计时可对桥塔处交接 段及跨中段进行局部加强,
如增大节点板厚度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