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docx
教学能力大赛教案模板
![教学能力大赛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336ec2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4.png)
教学能力大赛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面向对象:XXX年级/专业学生学生特点:学生在前一阶段已经掌握了XXX知识,具备一定的XXX能力,但可能在XXX方面还需加强。
三、授课时间总课时:2课时(90分钟)第1课时:45分钟第2课时:45分钟四、授课教师教师姓名:XXX教师简介:具备多年教学经验,擅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XXX知识,理解其内涵和运用方法;(2)学会运用XXX技能,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XXX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3)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生活的情感。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XXX知识点的讲解和运用;(2)XXX技能的培养和提高;(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2、教学难点(1)XXX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2)XXX技能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3)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后续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结论、教学反思)可根据具体课程和教学需求进行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简要示例: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XXX实例或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新知讲授(20分钟)结合实例,讲解XXX知识点的内涵、应用方法等,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版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教案
![2024版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d879b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7.png)
•教案背景与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与步骤目录•教学效果与评估•教师素养与能力提升•总结与展望01教案背景与目的背景介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0201教学目标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适用于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
可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02教学内容与方法精选主题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通过实验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实践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网络教学03教学过程与步骤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问题导入讲解知识点系统讲解重点突出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深入剖析,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加深学生理解。
学生参与讨论小组讨论提问与回答巩固练习与拓展延伸巩固练习拓展延伸04教学效果与评估能力提升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知识掌握学生准确理解并掌握了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关键知识点。
情感态度学生对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效果教学评估方法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掌握水平。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课堂观察作业分析测试评估学生反馈反思与改进01020304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方法改进课堂管理优化后续教学计划05教师素养与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厚的学科知识储备01教育理论知识02教学技能03参加培训和学习观摩优秀教师课堂反思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持续学习与发展计划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坚持阅读和学习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追求卓越和创新06总结与展望本次教案总结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评价科学未来教学展望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案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38d44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b.png)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教学比赛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教学比赛的组织流程和评判标准;(3)了解教学比赛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教学比赛的组织和实施;(2)能够根据比赛内容和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3)能够为教学比赛提供合理的改进建议。
3. 情感目标:(1)培养对教学比赛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3)提升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比赛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学比赛的组织流程3. 教学比赛的评判标准4. 教学比赛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 教学比赛的组织和实施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学比赛的基本概念、特点、组织流程、评判标准等知识;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教学比赛的组织和实施案例,讨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学比赛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分享经验和心得;4. 实践操作法:模拟教学比赛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相关教材或资料;2. 课件:教学比赛的基本概念、特点、组织流程、评判标准等;3. 案例:教学比赛组织和实施的成功案例及存在的问题;4. 道具:教学比赛模拟操作所需的道具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模拟操作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教学比赛知识的掌握程度;3. 能力提升程度:通过模拟教学比赛的组织和实施,评价学生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提升程度;4.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实施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安排:按照教学内容依次进行,每个知识点讲解后进行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3. 实践环节:每讲完一个组织流程或评判标准,进行一次模拟教学比赛的组织和实施;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教案
![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5480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7.png)
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是一場旨在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比賽,通過比賽的形式來激勵和激發教師們的潛能,推動教學改革和創新。
本文將探討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意義、組織形式、教案設計以及比賽結果的影響等方面。
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意義在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激發他們的潛能和創造力。
通過參加比賽,教師們可以學習到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拓展自己的教學思路和視野,提高自己的教學品質和效果。
同時,比賽還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和文化。
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組織形式通常包括初賽、複賽和總決賽等環節。
在初賽中,參賽教師需要提交自己的教案和教學視頻,由評委進行評核和初步篩選。
在複賽中,參賽教師需要進行現場教學演示和答辯,展示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在總決賽中,最優秀的教師將進行最後的PK對決,角逐冠軍寶座。
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教案設計是參賽教師展示自己教學水平和能力的關鍵。
一份優秀的教案應該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評估等內容,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
同時,教案的設計應該符合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體現教師的創新和思考能力。
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比賽結果對教師和學校的影響是深遠的。
通過比賽,一方面可以發掘和培育優秀的教學人才,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和聲譽;另一方面可以激勵和激發所有教師的教學熱情和積極性,促進學校的教學改革和發展。
總之,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是一場有意義的比賽,它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學改革和創新,實現教育的目標和使命。
希望更多的教師可以參加這場比賽,共同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教案】就是要通過比賽的方式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讓我們一起期待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舉辦,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贏得更多的勝利!【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教案範例】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外國文化並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教学能力竞赛的教案模板(3篇)
![教学能力竞赛的教案模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363ba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14.png)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合作完成课堂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合作完成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PPT、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课文、笔、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学生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复习课文内容。
二、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活动,如辩论、演讲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三、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四、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课后拓展活动,如制作手抄报、观看相关影片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合作学习和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4教学能力比赛【教案模板】
![2024教学能力比赛【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1e21ea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0.png)
任务X:XXX—教案一、教学基本情况(一)授课信息课程名称授课对象教学模块教学任务授课学时授课类型授课地点使用教材教学准备1教学场所教学资源(二)内容分析(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目标测评点(三)学情分析知识基础2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学情数据(五)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教学策略(一)教学模式(二)信息化手段、数字教学资源运用序号应用领域资源名称作用3123(三)教学方法序号教法学法123(四)教学评价三、教学实施过程(一)总体流程(二)实施过程课前:自主学习4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发布任务2.自主学习3.成果统计课中:内化知识与技能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5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课堂导入(1分钟)2.理论精讲(4分钟)6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3.总体操作示范(6分钟)4.分段强化训练-XXX(14分钟)5.分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强化训练-XXX(20分钟)6.分段强化训练-XXX(20分钟)7.XXX(15分钟)8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8.作品点评(5分钟)9.课堂小结(5分钟)课后:巩固、拓展与强化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9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后拓展与巩固10四、教学反思教学成效特色与创新不足与改进1112附表X-X :模块X ——任务X XXX 过程评价表评价对象: 评价者1: 评价者2: 教师抽查: 最终得分: 备注:1.请检查制作的作品,并按照相应的评价指标给出分数;评价指标中,任何一项评价指标≤2分,需要重新制作;2. 每位同学的作品,需要由两位同学打分,两位评价者的分数差距最多相差1~2分,超过3分者,则需重新打分;3. 两位同学打分的平均值,作为各项评价指标得分,各评价指标得分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得分,经过百分之换算后按照5%计入本模块成绩。
教学能力比赛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能力比赛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401f9b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2.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教学年级:3. 教学科目:4. 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2)了解相关知识背景和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2)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2)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课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讲授新课(1)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说明;(2)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问;(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3. 实践活动(1)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学生展示实践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的收获;(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
2. 同伴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优点。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 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能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备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
![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a8796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00.png)
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教学能力大赛的基本概念、参赛要求和评判标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能力大赛的热情,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能力大赛的基本概念定义:教学能力大赛是一种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为目的的竞赛活动。
分类:全国性、地方性、校际间等。
2. 参赛要求参赛对象:热爱教育事业,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
参赛条件: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方法独特、教学效果显著。
参赛流程:报名、资格审查、初赛、复赛、决赛。
3. 评判标准教学设计:创新性、实用性、针对性。
教学实施:清晰度、生动性、有效性。
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课堂氛围、学生收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学能力大赛的基本概念、参赛要求和评判标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往届教学能力大赛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优化策略。
4. 实践演练法:学生分组设计教学活动,选取代表进行演示,互相评价。
四、教学安排1. 课时:150分钟2. 教学环节:导入(10分钟):介绍教学能力大赛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40分钟):讲解参赛要求和评判标准。
案例分析(40分钟):分析往届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30分钟):分组讨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优化策略。
实践演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设计教学活动,选取代表进行演示,互相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演示情况。
2. 教学设计能力: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教学设计方案。
3. 教学实施能力:评价学生代表演示的教学活动。
4.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反馈和课堂观察,评估教学活动的效果。
六、教学能力大赛的准备策略1. 研究大赛规程:详细解读教学能力大赛的赛制、评审标准和评分细则。
2. 确定参赛主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特长,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主题。
大学教学能力大赛教案模板
![大学教学能力大赛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42b276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7.png)
课程名称:XX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XX年级XX专业学生授课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XX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XX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XX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1. XX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
2. XX课程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1. XX课程中较为复杂的理论和方法。
2. XX课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
2.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1.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XX课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XX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1. XX课程核心概念讲解- 讲解XX概念的定义、特征、分类等。
- 结合实例,阐述XX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XX课程基本理论讲解- 讲解XX理论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应用范围等。
- 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XX课程基本方法讲解- 讲解XX方法的基本步骤、操作技巧、注意事项等。
-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效果。
四、课堂互动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点评、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撰写一篇关于XX课程实际应用的论文。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数量。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XX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3.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模板 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教案
![教案模板 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19e24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2.png)
教案模板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X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X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X2. 教学重点:(1)X知识的掌握;(2)X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1)X知识的深入理解;(2)X技能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X知识的兴趣;(2)利用情境创设,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1)详细讲解X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X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与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与合作;(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与反馈:(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2)反思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优缺点。
2. 同伴评价:(1)评价同伴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2)对同伴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
3. 教师评价:(1)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2)对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X教材2. 辅助材料:PPT、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道具等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视频、文章等4. 实体资源:实验室、教室设备等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创建生活化、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启发式教学:运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能力大赛教案Word模板
![教学能力大赛教案Word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c55c42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c.png)
版本控制
定期保存并更新版本,以 防数据丢失或混乱。
6
02
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
2024/1/28
7
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理 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 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
审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有无改 进空间。
学生参与度与反馈
思考学生的参与程度,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 法和建议。
24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内容优化
根据反思总结,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和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改进
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以提高教学效果。
标题
居中放置,简明扼要地概括教 案主题。
副标题
可选,用于进一步说明教案内 容或目标。
作者姓名及单位
标明教案的创作者和所属机构 。
日期
显示教案的创建或更新时间。
2024/1/28
4
格式排版要求
字号
标题可用大一号字 体,正文内容一般 用小四号字体。
对齐方式
两端对齐,保持文 本整齐。
2024/1/28
字体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讨论
0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观点、交流
思想,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与学习。
互动游戏
03
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
、巩固旧知识,同时增强课堂趣味性。
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
![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a1834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f.png)
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第一章:教学能力大赛概述1.1 教学能力大赛的定义与意义1.2 教学能力大赛的类型与组织形式1.3 教学能力大赛的评价标准与选拔机制1.4 教学能力大赛的参与价值与意义第二章:教学设计2.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2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2.3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2.4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2.5 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反馈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3.2 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3.3 教学互动与学生参与3.4 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应用3.5 教学反思与改进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媒体4.1 教学资源的分类与获取途径4.2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4.3 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工具的应用4.4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4.5 教学资源的评价与反馈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方法5.2 学生评价与自我评价5.3 教学反思的内涵与方法5.4 教学改进与持续发展5.5 教学评价与反思的实践案例分享第六章:教学能力大赛准备与训练6.1 参赛者的自我评估与定位6.2 教学能力大赛的准备流程6.3 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模拟训练6.4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演练6.5 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的培养第七章:教学演示技巧7.1 教学演示的基本原则与技巧7.2 语言表达与非语言交流的艺术7.3 课堂提问与回答的策略7.4 教学演示中的媒体与技术运用7.5 教学演示案例分析与点评第八章:教学案例分析8.1 教学案例的特点与结构8.2 教学案例的编写与选择8.3 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评价方法8.4 教学案例的应用与实践8.5 教学案例分析的实践案例分享第九章:教学反思与成长9.1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与过程9.2 教学成长的目标与策略9.3 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社区建设9.4 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9.5 教学反思与成长案例分享第十章:教学能力大赛的参赛策略与技巧10.1 参赛策略的制定与实施10.2 比赛现场的应对与心理调整10.3 同行评审与评委心理分析10.4 教学能力大赛的赛制与规则10.5 获奖选手的经验分享与启示第十一章:教学能力大赛案例分析11.1 大赛案例的选择与分析方法11.2 案例中教学策略的应用与评价11.3 案例中的创新教学方法与实践11.4 案例中的教学难题与解决方案11.5 大赛案例分析的实践案例分享第十二章:教学能力大赛实战演练12.1 模拟教学比赛的组织与实施12.2 参赛者的角色扮演与技能训练12.3 教学比赛现场的观察与反馈12.4 教学比赛中的互动与提问策略12.5 教学比赛实战演练的实践案例分享第十三章:教学能力大赛的评委视角13.1 评委评分标准与心理预期13.2 评委视角下的教学亮点与不足13.3 评委的建议与指导策略13.4 评委视角下的教学改进与成长13.5 评委经验分享与启示第十四章:教学能力大赛的赛后反思与成长14.1 赛后反思的重要性与方法14.2 教学成长的目标与策略14.3 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社区建设14.4 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4.5 赛后反思与成长案例分享第十五章:教学能力大赛的启示与未来展望15.1 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15.2 教学能力大赛的未来趋势与挑战15.3 教师参赛经验与建议分享15.4 教学能力大赛的组织与推广策略15.5 教学能力大赛的可持续发展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重点:1. 教学能力大赛的定义、类型、组织形式、评价标准与选拔机制。
全国教师教学能力赛事获奖教案
![全国教师教学能力赛事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a81a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5.png)
全国教师教学能力赛事获奖教案背景教师教学能力赛事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而举办的比赛。
全国教师教学能力赛事是全国范围内举办的比赛,旨在选拔出优秀的教师教学案例,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和实践。
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全国教师教学能力赛事中获奖的教案,并分析其特点和取得成功的原因,以供其他教师借鉴和研究。
内容教案一:《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心理辅导教学案例》教师:王老师学校:XX中学获奖等级:一等奖教案特点:- 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了多样化的研究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成功原因:- 教师善于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 教师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关注学生的研究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案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科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师:李老师学校:YY中学获奖等级:二等奖教案特点:- 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了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验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成功原因:-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师巧妙设计实验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注重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结论通过分析以上获奖教案的特点和成功原因,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学生参与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
以上教案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帮助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比赛的教案模板(3篇)
![教学能力比赛的教案模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e8482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5.png)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XX学科XX年级XX单元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XX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XX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XX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XX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XX知识点、XX技能。
2. 教学难点:XX知识点、XX技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评价等。
2. 学生准备:预习XX单元内容,准备好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2)展示新课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讲解XX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演示XX技能,让学生直观感受操作过程。
(3)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XX问题,提高学生XX能力。
3. 课堂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每组讨论并完成XX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展示与评价(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参与度、回答问题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作业质量、完成度等。
3. 课堂练习与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进步情况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第2篇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学能力比赛教案的基本结构、编写要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
![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59a84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0.png)
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第一章:教学能力大赛概述1.1 教学能力大赛的定义与意义1.2 教学能力大赛的分类与组织形式1.3 教学能力大赛的评价指标与标准1.4 教学能力大赛的参与资格与报名流程1.5 教学能力大赛的奖励与优惠政策第二章:教学设计技巧2.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2.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策略2.3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4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应用2.5 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第三章:课堂教学展示技巧3.1 课堂教学展示的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3.2 课堂教学展示的思路与结构安排3.3 课堂教学展示中的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表达技巧3.4 课堂教学展示中的互动与反馈策略3.5 课堂教学展示案例分析与点评第四章:教学创新与改革4.1 教学创新的内涵与意义4.2 教学改革的理念与实践4.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4.4 教学评价的创新与改革4.5 教学创新与改革的案例分析与点评第五章:教学能力大赛备战策略5.1 教学能力大赛的备战准备与时间安排5.3 课堂教学展示的模拟与演练5.4 教学创新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5.5 心理调适与应试技巧第六章:教学能力大赛案例分析6.1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6.2 教学能力大赛优秀案例解析6.3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6.4 案例分析的实践与应用6.5 案例分析练习与讨论第七章:教学能力大赛评价与反馈7.1 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7.2 评委构成与评价方法7.3 选手自我评价与反思7.4 教学能力大赛反馈与改进策略7.5 评价与反馈的实践操作第八章:教学能力大赛策略与技巧8.1 比赛策略与心理调适8.2 课堂教学展示中的应变能力8.3 选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8.4 网络与资源利用策略8.5 比赛现场观察与学习第九章:教学能力大赛与国家教育改革9.1 我国教育改革现状与趋势9.2 教学能力大赛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9.3 教学能力大赛与教师专业发展9.4 教学能力大赛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与启示9.5 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学能力大赛的应对策略第十章:教学能力大赛未来发展探讨10.1 教学能力大赛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能力大赛与教育技术的融合10.3 教学能力大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0.4 教学能力大赛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10.5 教学能力大赛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重点解析“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第一章至第十章涵盖了教学能力大赛的概述、教学设计技巧、课堂教学展示技巧、教学创新与改革、教学能力大赛备战策略、案例分析、评价与反馈、比赛策略与技巧、国家教育改革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
![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75f31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1.png)
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第一章:教学能力大赛概述1.1 教学能力大赛的定义1.2 教学能力大赛的目的和意义1.3 教学能力大赛的举办机构和参赛对象第二章:教学能力大赛的准备工作2.1 选择参赛课程和教学内容2.2 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2.3 编写教案和教学材料2.4 准备教学设备和辅助工具第三章:教学方法和策略3.1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3.2 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3.3 学生参与和互动的促进3.4 教学评价和反馈的及时给予第四章:教学演示和表达4.1 教学演示的内容和方式4.2 教学表达的清晰和准确性4.3 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的运用4.4 教学演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五章:教学创新和特色5.1 教学创新的理念和原则5.2 教学创新的方法和途径5.3 教学特色的形成和展示5.4 教学创新和特色的评价和反思第六章:教学能力大赛的评判标准6.1 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的吻合度6.2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6.3 教学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6.4 教学创新与特色的表现6.5 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馈第七章:参赛技巧与策略7.1 参赛前的心理准备与调适7.2 教学内容的精炼与结构化7.3 教学演示的技巧与注意事项7.4 应对评委提问的策略与技巧第八章:教学能力大赛案例分析8.1 往届教学能力大赛的优秀案例解析8.2 案例中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应用8.3 案例中的教学创新与特色展示8.4 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启示8.5 案例中的不足与改进建议第九章:教学能力大赛的赛前培训9.1 培训内容与目标的设定9.2 培训方法与手段的选择9.3 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9.4 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9.5 赛前培训的经验与启示10.2 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发展10.3 教学成果的转化与应用10.4 赛后交流与分享10.5 未来教学比赛的展望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教学能力大赛的定义和意义需要重点关注的原因:了解教学能力大赛的基本概念和背后意义,为后续参与和准备打下基础。
教学能力大赛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能力大赛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208c14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e.png)
教学能力大赛教案设计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面向对象:本科生/研究生(具体专业)学生基础:具备XX课程基础知识,熟悉XX技能,对XX领域有初步了解。
三、授课时间总课时:45分钟具体时间分配:1. 导入新课:5分钟2. 新知讲授:20分钟3. 合作探究:15分钟4. 巩固练习:10分钟5. 拓展延伸:5分钟四、授课教师姓名:XXX职务:教授/副教授/讲师联系方式:XXX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XX概念、XX原理和XX方法;(2)学会运用XX工具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XX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结合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XX领域的兴趣,培养其专业认同感;(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 教学重点(1)XX概念及其应用;(2)XX方法的操作步骤;(3)XX领域的热点问题。
2. 教学难点(1)XX原理的理解;(2)XX工具的使用技巧;(3)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现实问题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音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
- 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预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以清晰、简练的语言,结合PPT等教学辅助工具,系统地讲解新知识。
- 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了解新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 强调重要概念和原理,解释难点,确保学生理解掌握。
3、合作探究(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教案模板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64899b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3.png)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教案模板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_________授课对象:_________授课时长:_________授课人数:_________使用教材: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次课程,使学生掌握_________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_________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_________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知识点一:_________(学时:_________)知识点二:_________(学时:_________)知识点三:_________(学时:_________)2.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实验实训、互动问答等。
3. 课堂互动与反馈课堂互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反馈方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
4. 作业与练习作业要求:掌握_________技能,完成_________等任务。
练习方式:模拟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5. 课程评价与总结评价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作品评价等。
总结内容:本次课程的重点难点、教学成果与不足之处等。
四、教学资源与设施1. 教材与教辅资料主教材:《_________》教辅资料:《_________》等。
2. 教学软件与工具软件:_________等。
工具:_________等。
3. 实验实训环境与设备环境要求:_________。
设备清单:_________等。
教案模板 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教案
![教案模板 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e5b11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e.png)
教案模板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设定1.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教学能力比赛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让学生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教学演示和评价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教学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持续学习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分析2.1 教学内容简介介绍教学能力比赛的目的、形式和评价标准。
分析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2 学生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教学能力。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
2.3 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措施。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运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实物等教学手段。
使用教学平台、教学工具软件等教学手段。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引入、情景创设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知识讲解环节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3 实践操作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要求,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4.4 总结反馈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教学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5.2 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
第六章:教学资源准备6.1 教学资源的种类收集和整理教学所需的各类资源,包括教材、课件、视频、音频、实物等。
确定教学资源的选择标准和来源渠道。
6.2 教学资源的使用制定教学资源的使用计划和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6×××××××学院教学方案设计(学习领域、项目课程用)(2012 / 2013 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全称)钢结构工程施工所属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所属学院(部)建筑工程技术学院授课班级课程总学时 96本学期学时96课程总学分本学期学分任课教师学习单元三教学方案设计学习情境、项目学习单元 3管桁架结构工程施工名称学习情境、项目子单元 2普通管桁架结构加工与安装单元名称学习地点现场视频直播教室学时 4 学时视频直播设备、《钢结构工程施工》精品课程网站、管桁架深化图纸学习资源(包括模型)、投影仪、电脑、AutoCAD和 3D3S软件、工作任务单、技(设备、材料、工具)术交底记录表等教材:《钢结构工程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年,第一版;教材、参考书参考书:《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 ;《 3D3S钢结构设计软件V10》软件使用说明书。
班级周次星期节次一、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素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普通管桁架结构特点分析;2)普通管桁架结构工程量统计方法3)普通钢结构吊装验算;2、技能目标1)能熟练识读普通管桁架结构图纸并组织交底;2)能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加工和安装设备;3)能进行普通管桁架加工拼装、吊装施工;3、素质目标1)养成遵守国家规范、规程和标准的习惯2)养成团队协作的良好工作作风主要知识点:1、管桁架结构组成、力学特点分析;2、管桁架结构的力学模型简化;3、管桁架结构的现场拼装方法;4、管桁架结构施工计算原理;主要技能点:1、管桁架结构图纸识读;2、管桁架结构的加工与制作;3、管桁架结构的现场拼装;4、管桁架结构施工计算;5、管桁架结构吊装施工方法。
二、学习内容主要讲述管桁架结构组成与力学特点、图纸识读;管桁架构件的加工设备、制作工艺;管桁架结构现场拼装;管桁架施工计算;管桁架的施工安装方法等内容。
1、管桁架结构组成、力学特点;2、管桁架结构加工设备、制作工艺;3、管桁架加工胎架制作和管桁架结构现场拼装;4、管桁架的吊装验算、支撑架计算等施工计算内容;5、管桁架的吊装安装方法。
三、重点、难点分析由于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开设了《建筑识图与绘图》、《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基础》等课程,具备管桁架结构的识图、AutoCAD和 3D3S计算软件的操作技能。
但管桁架结构结构体系和模型简化方面的综合技能比较薄弱,综合本专业施工员岗位培养目标和本课程使学生初步具备常见普通管桁架结构的加工和安装能力的目标,故本子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如下:重点:1、管桁架安装方法选择;2、管桁架结构的施工计算——管桁架吊装验算及支撑架计算;难点:1、管桁架结构的施工计算;四、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学习主动性不强,不愿意预习复习,不愿学习理论计算内容,不愿思考,愿意动手。
2、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在本门课程之前已经修完《建筑识图与绘图》、《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基础》等职业岗位平台课程,已具备基本的钢结构识图、结构体系分析、钢构件计算、节点构造设计等相关理论知识。
3、学生已有技能基础学生已具备基本的钢结构识图能力、结构体系分析能力、钢构件计算能力、节点构造设计能力、简单的 AutoCAD软件操作能力和3D3S结构软件操作能力等。
4、学生现场经验情况学生在上一年已经在建筑施工现场实习近 3 个月,对于施工现场施工员岗位工作内容与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对施工方案的具体内容、如何实施技术交底有了切身体会与感受。
5、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理论知识不扎实;理论与实际脱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对于国家规范的具体要求不明确,尚未养成遵守国家规范、标准的职业习惯。
五、教学设计基本原则:1、将教学内容与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创造一个同时具备工程体验功能、教学实施功能、学习效果评测功能和实时互动交流功能的多功能信息化教学环境。
2、以管桁架结构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力求做到“学做合一”,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3、充分利用视频直播教室、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教学组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信息化学习情境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本单元24 个学时划分为“案例导引” 、“案例分析” 、“确定任务” 、“任务实施” 、“考核评价”和“拓展提高”六个环节。
教学方法、手段:1、案例教学法本情境教学开始引入工程案例或实例,引出课程重点和难点;2、过程互动教学法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积极回答或做实训题;3、分阶段总结教学法内容的讲解和虚拟安装实训中,不断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及能力需求的描述;4、“任务驱动”法,下发工作任务单,由学生分组完成,学生互评,教师考核和讲评。
六、学习过程环节一:案例导引(10min)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职场环境与职业技能,尽量利用施工现场直播教室设备,从具备实时转播龙信集团和中南集团遍布全国近200 个工地的建设情况的直播教室资源中提前选取合适的工程案例,以其实时直播图像设置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单元学习之初先对学习内容进行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环节二:案例分析(35min)利用《钢结构工程施工》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动画资源,介绍所选普通管桁架工程案例的结构组成、结构特点、加工制作、施工安装等内容。
环节三:确定任务(10min)下发工作任务单(包括交底记录表):根据施工员的工作任务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置管桁架加工设备选用及制作、管桁架安装方法选择、管桁架吊装验算及支撑架计算、管桁架施工方案编制四个任务,管桁架工程图纸在本门课程开课时已下发。
1、管桁架加工设备选用及制作——考核标准:正确选用加工设备;2、管桁架安装方法选择——考核标准:能确定多种安装方法,且能进行经济、技术指标对比;3、管桁架吊装验算及支撑架计算——考核标准:能正确运用3D3S 等软件进行吊装验算及支撑架计算;4、管桁架施工方案编制——考核标准:方案安全、经济、合理、可行。
环节四:任务实施(80min)将教学班分为 4 个组,任务实施以管桁架工程施工“加工制作—选定方案—施工计算—现场拼装—施工安装”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教学实施。
首先利用三维漫游动画让学生直观认识钢结构企业加工车间布置情况及钢构件加工制作设备进行直观的体验,将管桁架构件的设备性能、参数及整个加工过程以动画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针对给定任务由各小组组织进行管桁架加工交底和讨论其拼装方案,使学生仿佛已经置身于钢结构加工车间,以利于学生掌握设备性能参数、加工工艺、1、观看钢结构加工动画,学习加工设备性能、用途等。
(10min)观看钢结构企业厂区、加工车间、设备平面布置、设备类型动画,然后讲解加工车间设备技术参数、适用范围、加工方法等内容;对典型的管桁架加工设备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掌握设备参数及其操作方法、加工制作工艺;2、由各小组组织进行管桁架加工交底(10min )1)结合分析本任务管桁架结构加工特点(大部分钢管截面较小,钢管最大规格为φ245× 20,最小规格φ 60×4);2)加工设备的选择:根据本任务工程特点,选择HID-600MTS 五维数控相贯线切割机、PB330相贯线切割机均能满足本工程加工要求;3、讨论其拼装方案(10min )1)按照小组进行管桁架加工交底,填写管桁架加工交底记录表;4、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管桁架模型进行力学和结构分析,选定安装顺序。
(10min)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管桁架模型进行力学和结构分析,依据分析结论和现场施工条件情况给定两种安装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本工程是否还可以采用其他安装方法,并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施工工序一目了然,结合对多种安装方法进行技术和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引导学生最终选定施工方案。
1)本任务管桁架具有跨度大、杆件截面小、空间刚度要求高、施工荷载的传递必须有效传递的特点,经过分析,其自重在施工过程中不可能有效传递到四根2000 × 2000 的混凝土柱上,必须设置支撑架以承担施工过程中的管桁架自重及施工荷载。
2)由于本管桁架杆件截面小,大部分杆件截面<φ76× 4,易在施工中产生较大的截面应力而产生破坏,由于主桁架荷载传递到环桁架上,故环桁架的相关施工计算更为重要。
3)为降低施工措施费,引导思考支撑架取多少榀可以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方案 1:安装顺序为环桁架安装——边主桁架——中主桁架(每榀主桁架设 3 榀支撑架,共设33 榀支撑架)。
——安全可靠,但措施费高方案 2:安装顺序为环桁架安装——边主桁架——中主桁架(每榀主桁架跨中设 1 榀支撑架,当支撑架达到 3 榀后将第一榀支撑架移至下一榀主桁架下方,共设 3 榀支撑架)。
——措施费少,节约 90%支撑架,但安全度稍差,但经计算后仍可满足本工程安装要求经过对方案 1 和方案 2 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选择方案 2 更为合理。
引导学生思考可能采取的其他方案。
方案 3:安装顺序为环桁架安装——边主桁架——中主桁架——边主桁架(每榀主桁架跨中设2榀支撑架,支撑架下设置滑移轨道,当支撑架达到 6 榀后,将其中 3 榀支撑架滑移至下一榀主桁架下方,随着主桁架的吊装再滑移另 3 榀支撑架,交替实施。
共设 6 榀支撑架)。
——措施费较少,节约80%支撑架,安全度比方案 2 高,但多出滑移轨道的措施费,滑移过程安全度较差。
5、管桁架吊装验算及支撑架计算(15min)针对选定的施工方案引导学生利用前导课程掌握的CAD和 3D3S软件操作技能结合任务给定的管桁架模型进行施工支撑架的建模和计算及进行管桁架的吊装验算,使学生建立施工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支撑架建模、设计和管桁架吊装验算方法,由于软件工具的使用以学生建筑识图与绘图实训中已经熟悉的三维CAD建模技能为基础,非常易于掌握,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为学生营造了具有教学实施功能的学习环境,从而突破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组织学生按照给定的管桁架模型利用软件进行桁架吊装验算2)支撑架计算经计算,管桁架、支撑架均满足安装要求。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满足要求情况下,应该如何对管桁架进行加固)6、管桁架虚拟拼装和安装(30min )1)管桁架虚拟拼装(8min )然后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结合国家规范要求进行管桁架拼装的讲解,引导学生选定合理的拼装方法,利用CAD软件结合给定模型在软件中实施管桁架拼装,避免枯燥的规范条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