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气候分布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祁连山气候及水资源有关的环境问题研究现状

祁连山气候及水资源有关的环境问题研究现状
济 发展 起到 巨 大 支撑 作 用 。 为此 , 内外 诸 多 科 学 国
增多 , 日照时 间显著 减少 , 山区 的月总 辐射 反不 如 山 脚地 带高 , 因而太 阳辐 射 和 日照 年 总 量 山 上 均 比山 脚小 。
12 祁 连 山气 温 随着 山 区海 拔 高 度 的 变 化 差 异甚 . 大 J 。经祁 连 山生态 定位 站 多年研 究结 果 表 明 ,
保持水土 、 加水量、 增 调节 气 候 的作用 。因此 , 西 河 走廊 的生 态状 况 与祁连 山的生态 状况 有着 千丝 万缕 的联 系 。甘肃 省 的 3大 内陆河— —黑 河 、 石羊河 、 疏 勒河 都 发源 于此 。从祁 连 山流 出 的水 养育 着 甘肃省 河西 走 廊地 区 的人 民 , 甘 肃 省 生态 环 境 和 社 会 经 对
系 , 温递减 率 为 0 5 气 . 8℃ ・(0 n ~, 温 递 减 10I) 气 率 随 时 间 的变 化 并 非 均 一 , 是 夏 季 6 8月 偏 小 而 _ ( .2o ・( 0 ) 其 他 月 份 较 大 ( . 3~ 05 C 10 m) , 05 06 .0℃ ・ 10I) ) (0 。祁 连 山主要 建 群树 种 青 海 n
在 同一 大坡 面平 均温 度 与 高 度 之 间 , 体 为 直 线 关 大
工 作者 对祁 连 山进行 了大量 的研究 。 祁 连 山 气 温 随 着 山 区海 拔 高 度 的 变 化 差 异 甚 大 。热量 和水 分 随海 拔 高 度 不 同 , 热 条件 发 生 有 水 规律 的变化 , 且 影 响 着 森 林 植被 生 长 发 育 。 以至 而 于祁 连 山区水 资 源存 在 明显 时 空 分 布不 均 、 涝 灾 旱
了祁 连 山林 区 主要 的气 候 特 征 , 为 大陆 性 高 寒 半 即

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祁连山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地处京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交汇点,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祁连山地区的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一直是气象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祁连山地区的降水气候特征表现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降水季节明显和空间分布差异大。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影响祁连山地区的降水气候因素较为复杂。

首先,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带和季风系统。

祁连山地区跨越了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带,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导致降水的分布差异。

在季风影响下,该地区夏季降水量相对较多,冬季相对较少。

其次,地形起伏对降水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祁连山地势高峻,山脉间的地形起伏使得气流在穿越山脉时受到抬升和冷却的影响,进而导致局部的降水增加。

此外,祁连山地区还受到晴雨分布的影响。

该地区山地较多,山谷沟壑纵横交错,日照时间和放射能的差异导致山地和山谷之间的温度差异增大,进而影响云量和降水。

祁连山地区的降水成因主要有西风和季风气流的相互作用、水汽输送和地形抬升。

西风气流是该地区主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其与季风气流的相互作用使得水汽在山地间上升,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同时,西风与季风气流的交汇还导致较强的对流活动,使得降水强度增加。

水汽输送也是祁连山地区降水成因的重要因素。

由于祁连山地区地势较高,水汽在风侧上升并凝结成云,然后随着气流的影响被输送到山后并形成降水。

地形抬升也对降水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祁连山地区地形复杂,地势较高的地方容易形成云和降水,而地势较低的地方容易形成下沉气流,从而抑制降水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祁连山地区的降水特征也在发生变化。

据统计,祁连山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间的降水量呈现增加的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影响了祁连山地区的降水形成机制。

祁连山地区的降水变化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有直接的影响,对整个西北干旱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祁连山地区的降水气候特征与西风和季风气流的相互作用、水汽输送和地形抬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描述祁连山脉的分布特点

描述祁连山脉的分布特点

描述祁连山脉的分布特点祁连山脉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山脉,位于青海省和甘肃省交界处。

它是中国的四大山脉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

祁连山脉的分布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延绵不绝的山脉:祁连山脉总长约800多公里,从西北部的莫高山起始,向东南延伸至甘肃省的皋兰山。

整个山脉呈南北走向,由多个山峰和山脊组成,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山脉系统。

2. 高峻险峭的地形:祁连山脉的山势陡峭,山峰突兀,脉络纵横交错。

其中最高峰是海子山,海拔为5545米,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三高峰。

祁连山脉还有许多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峰,山脉之间的峡谷深邃,形成了壮丽的地貌景观。

3. 气候多样的特点:祁连山脉横跨青海和甘肃两个省份,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山脉北部的气候与南部存在明显差异。

北部气候寒冷干燥,冬季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南部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整个山脉的气候多样性为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4. 丰富的水资源:祁连山脉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众多的河流源于这里。

其中最重要的是黄河的上游支流之一——黑河,以及其它众多的小型河流和湖泊。

这些水资源为青海和甘肃地区的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5. 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祁连山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山脉上分布着大片的森林、草地和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如雪豹、棕熊、羚牛等。

此外,山脉上还有许多高山草甸和湿地,是众多候鸟的迁徙通道和栖息地。

总的来说,祁连山脉以其延绵不绝的山脉、高峻险峭的地形、多样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和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等特点,成为了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自然地理特征。

这条山脉不仅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提供了保护,也为周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等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同时,祁连山脉还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是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祁连山脉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护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及气候对其影响研究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及气候对其影响研究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及气候对其影响研究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及气候对其影响研究摘要:祁连山国家公园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其丰富的生态系统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的研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结果显示,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稳定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同时,气候变化也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和温度变化。

因此,为了保护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这包括加强生态监测,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以及推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等。

关键词: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稳定性;气候变化;保护策略1. 引言祁连山国家公园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该地区的生态系统以其独特的物种多样性和广泛的植被群落类型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和气候对其影响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外部干扰时,能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本研究通过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得出了生态系统稳定性发生了变化的结论。

首先,在物种多样性方面,研究发现一些原本丰富的物种开始出现退化的现象,且优势物种逐渐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对物种多样性的破坏而引起的。

其次,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方面,研究发现生态系统的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如植被类型、土壤特性和水文条件等的改变。

这些变化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例如水循环、土壤保持和动植物生态位等方面。

3.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是目前影响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该地区的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降水和温度方面的变化。

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模拟及预测

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模拟及预测

CATALOGUE目录•研究背景和意义•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现状•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模拟及预测方法•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观。

态环境带来了重大挑战。

为保护和利用该地区的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可以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保护,避免或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研究还可以为其他类似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模拟和预测,有助于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具体影响。

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地理环境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从高海拔的草甸到低海拔的森林和灌丛,植被类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植被分布分布特点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波动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祁连山地区的降水量减少。

这可能导致河流枯竭、湖泊干涸等问题,对水生生物和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如暴雨、洪涝、干旱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

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物种灭绝生态平衡失调数据来源和处理数据来源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监测站、气象观测站以及相关历史数据。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转换等预处理,以便于模型分析和模拟。

根据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特点,选择适合的生态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

模型构建利用处理后的数据,根据所选模型构建适合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模拟和预测模型。

模型选择模拟和预测模型构建VS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模型验证结果分析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气温上升降水变化植被带迁移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祁连山地区的植被带可能会发生迁移,一些物种可能会向更高或更低海拔地区扩散或消失。

要点一要点二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下降,增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负面影响。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
1、祁连山区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主要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 变化无常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等。这些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 生深远影响。
2、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突变原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等。其中, 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需要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降低气候变化的 影响。
3、未来几十年,祁连山区将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影 响。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如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等。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严峻的气候 变化问题。了解中国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突变现象以及未来趋势,对于制定 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极端气候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将更加频繁和严重。未来 几十年,中国将面临更严重的洪涝、干旱和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威胁。
3.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许多动植物物种将 面临生存威胁,这将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和农业产生重大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面对中国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 需要采取积极对策和措施。
祁连山区降水分布不均,且变化无常。从时间上看,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 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从空间上看,祁连山区的降水呈现出由东南向西 北递减的趋势。祁连山区的降水变化受到季风和西风环流共同影响,且与全球 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3、土地利用变化
祁连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包括林地、草地、耕地、工矿用地等。近年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的土地利用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据遥感影像解译资 料,祁连山区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34.4%下降到目前的31.2%,草地 退化面积达20%以上。这表明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区土地利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祁连县近十年降水特征分析

祁连县近十年降水特征分析

祁连县近十年降水特征分析发布时间:2021-12-30T07:44:19.84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4期作者:李才华[导读] 祁连县隶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地处祁连山中段腹地,北邻甘肃河西走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气温日较差大。

冬季受内蒙古干冷空气,西北寒冷气流的影响,致使本区冬季降温幅度大,气温年较差较大。

八宝镇、野牛沟乡、央隆乡30年平均降水量分别约为415.0、422.6、309.9毫米,雨季集中在5-9月。

李才华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气象局 8104991 气候概况祁连县隶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地处祁连山中段腹地,北邻甘肃河西走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气温日较差大。

冬季受内蒙古干冷空气,西北寒冷气流的影响,致使本区冬季降温幅度大,气温年较差较大。

八宝镇、野牛沟乡、央隆乡30年平均降水量分别约为415.0、422.6、309.9毫米,雨季集中在5-9月。

由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特殊影响,使夏季来自东南季风的湿润气流得以北进西伸,波及本区。

2 降水变化特征2011-2020年八宝镇、野牛沟乡、央隆乡平均降水量分别为470.2、477.2、348.4mm, 从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图(图1)中可以看出,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3.9855mm、2.5224mm、1.4739mm,呈递增趋势。

近十年八宝镇、野牛沟乡、央隆乡平均降水量分别为470.2、477.2、348.4mm与30年平均降水量415.0、422.6、309.9mm相比分别增加了55.2、54.6、38.5mm,明显高于30年平均降水量。

图1 2011-2020年降水量变化趋势表1 2011-2020年八宝镇各年和平均降水量3 降水分布情况祁连地区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降水相态大多为雨,其中八宝镇降雪主要分布在1-5月、10-12月(5月中上旬、10月中下旬);野牛沟乡降雪主要分布在1-6月、9-12月(6月上旬、9月下旬);央隆乡降雪主要分布在1-6月、9-12月(6月上旬、9月下旬)。

祁连山北坡气候梯度变化对比研究

祁连山北坡气候梯度变化对比研究

祁连山北坡气候梯度变化对比研究牛赟;刘贤德;敬文茂;雷军;车宗玺【摘要】试验利用祁连山北坡沿海拔梯度布设的气象站的多年观测数据,采取差值对比方法,研究山地垂直气候带的空间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祁连山北坡海拔每升高100 m,年均气温降低约0.52℃,≥0℃和≥10℃的年均积温分别降低147.8℃和160.6℃;在海拔1 700~3 300 m区间内,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降水量增加约17.41mm;在海拔3 300~3 800m区间内,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降水量减少约30.21 mm;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土温降低约0.8℃,生长季节土壤含水量递增约5.13%.年均无霜期减少量是海拔增加量的0.065 9倍.和过去比,近10 a来祁连山北坡气温、积温、地温呈波动性变化,略有升高,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也呈波动性变化,但略有下降.【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48)002【总页数】6页(P86-91)【关键词】祁连山北坡;气候变化;海拔梯度【作者】牛赟;刘贤德;敬文茂;雷军;车宗玺【作者单位】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甘肃张掖734000;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甘肃张掖734000;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甘肃张掖734000;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甘肃张掖734000;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甘肃张掖7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6山地气候垂直带结构反映山地的基本特征,对它的分析研究是揭示山地环境结构的基本模型方法.山地景观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气候随海拔增高而变化,导致植被、土壤、水分及其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垂直梯度变化特征.20世纪30年代,学者开始对全球主要山地相似垂直带梯度分布规律进行比较,特别是雪线及森林上下限的全球比较[1].20世纪70年代,学者开始对垂直带空间分布与水热条件的定量关系进行分析[2-3].德国景观生态学创始人 Carl Troll[1]强调了山地三维垂直带的重要性和意义;侯学煜[4]比较全面地勾画出中国山地植被的分布格局及生态法则,还强调植被三维地带的“相对性”,以防止人们把三维地带规律绝对化.张新时[5]概括了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带的7个基本生态地理类型,还根据青藏高原植被三维变化的特点提出了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原地带性”.现阶段,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尺度上利用遥感和地信系统进行数字化研究,张百平等[6-7]从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的角度,将山地垂直带谱研究上升到地学信息图谱的高度.朱晓勤等[8]在GIS支持下对秦岭山地植被分布与环境梯度关系进行了研究.目前,在祁连山区,正在开展“天地一体化”监测,即利用3S技术和陆面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研究中发现,利用3S技术调查垂直空间信息的优势较明显,但必须和垂直空间的水热状况调查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完成垂直空间分布和水热条件的定量分析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利用祁连山北坡沿海拔梯度布设的气象站的多年观测数据,分析和研究不同海拔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以期为研究气候梯度变化与植被垂直分布的响应关系和水源涵养功能监测与增贮潜力评估提供科学依据.1 研究区概况祁连山位于E 93°30′~103°,N 36°30′~39°30′,属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境内山势由西北走向东南,起伏延绵千余公里,相对高差悬殊,气候在水平、垂直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降水量自东向西逐减,雪线高度自东向西升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祁连山区垂直气候带的明显差异,使其植被垂直带相应差异明显,植被垂直带在祁连山东西段分布有较大差异,东段植被带的下限较低,西段植被带的上限较高;东段植被类型较丰富,西段植被类型趋向单一.祁连山最西端乔木林不发育,森林草原演化为灌丛草原.祁连山北坡垂直气候带大致划分为5个带谱[9]:稀疏荒漠草原气候带(1 700~2 100m)、干性灌丛草原气候带(2 100~2 500m)、山地森林草原气候带(2 500~3 300m)、亚高山灌丛草甸气候带(3 300~3 800m)、高山寒漠草甸气候带(≥3 800m).2 研究方法2.1 气象观测站布设及数据采集沿祁连山海拔梯度布设地面气象观测站(哨)(图1和表1).每个气象观测站内仪器设备均按国家气象局编制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布设通风干湿表、最高最低温度表、自记湿、温度计、地面温度表、地面最高最低温度表;5cm、10cm、15cm、20cm曲管地温表;40cm、80cm、160cm直管地温表;暗筒式日照计、雨量器、小型蒸发器、土壤含水量器等.每日8∶00、14∶00和20∶00点3次进行数据观测,数据订正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方法订正.2.2 数据对比分析将观测、整理的数据分为2段,即1973~2000年和2001~2010年,然后将2个时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掌握近10a全球气候变暖对祁连山北坡气候的影响程度.图1 祁连山(北坡)气象站(哨)垂直布设示意图Tab.1 Meteorologicalobervation station(post)vertical schematic diagram in north slope of Qilian Mountains表1 祁连山北坡气象站布设及数据来源Tab.1Meteorology stations layout and data sources in north slope of Qilian Mountain?3 结果与分析3.1 气温梯度变化祁连山北坡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图2),年均气温(T)和海拔高度(H)之间的关系拟合方程为:T=15.621-0.005 2 H,R2=0.997.由公式推导出,年均气温随海拔升高100m而降低约0.52℃.主要原因是,大气温度的升高主要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白天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就少,温度低;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温度低.因此,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1973~2000年和2001~2010年2段平均数据列表可见,近10a,祁连山年均气温在年际变化上呈现出一种波动上升的趋势,波动范围约为0~1℃(表2). 全球气候变暖对山地垂直气候带影响程度沿海拔梯度从低到高依次逐渐加大,荒漠草原气候带影响较小,高山寒漠草甸气候带影响较大,祁连山冰川和常年积雪对气候变暖的反应最敏感.3.2 积温梯度变化积温是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分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负积温、地积温、日积温等.本研究积温指有效积温,是表征祁连山北坡热量的标尺,是研究祁连山北坡热量条件和植被生长发育及分布的基础资料.祁连山北坡积温也是随海拔增高而呈减小趋势(图3),且随海拔的升高,界限温度的间隔天数减短,初日推迟,终日提早.2001~2010年,祁连山北坡≥0℃和≥10℃积温随海拔递减,拟合方程分别为Ta0=5 812.1-1.477 8 H(R2=0.995 5)和Ta10=5 202.9-1.606 3 H(R2=0.979 7),从公式推导出,海拔每增高100m,≥0℃和≥10℃的年均积温将分别减少147.8℃和160.6℃,间隔日期平均减少7d左右.近10a,祁连山北坡积温也是呈波动的上升趋势,海拔越高,上升趋于越明显,荒漠草原气候带变化较小,高山寒漠草甸气候带变化较大.图2 祁连山(北坡)年均气温随海拔梯度的变化Fig.2 Average annual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changes with elevation gradient in north slope of Qilian Mountain表2 祁连山北坡垂直气候带的气温变化对比表Tab.2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of vertical climatic zones in the north slope of Qilian Mountains垂直气候带海拔/m 1978~2000年均气温/℃2001~2010年均气温/℃近10a气温变暖幅度/℃0.48干性灌丛草原气候带 2 100~2 500 4.23~2.08 4.70~2.62 0.48~0.54山地森林草原气候带 2 500~3 300 2.08~-2.22 2.62~-1.54 0.54~0.68亚高山灌丛草甸气候带 3 300~3 800 -2.22~-4.90 -1.54~-4.14 0.68~0.76高山寒漠草甸气候带≥3 800 ≤-4.90 ≤-4.14 ≥0.76荒漠草原气候带 1 700~2 100 6.37~4.23 6.78~4.70 0.41~图3 祁连山(北坡)年均积温随海拔梯度的变化Fig.3 Average annual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changes with elevations gradient in north slope of Qilian Mountain图4 祁连山(北坡)年均降水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Fig.4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change with elevation gradient in north slope of Qilian Mountain3.3 降水梯度变化祁连山地降水量变化不仅受海拔主导因子影响,还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相对而言,山峰和坡向的影响更为明显,一个山地坡面,沿海拔升高降水量是增加的,但当趋近山顶,周边山峰较远显得空旷时,风速和气温是主导因子,当风速过大,将山顶的云层吹向它方,当温度过低,形成固体降水.另外,山地阴阳坡的降水量也有较大差别,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流域降水阴坡比阳坡多7%左右[10].在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海拔2 700~3 300m区间内,年均降水量随海拔升高100m而增加约17.41mm;海拔3 300~3 800m区间内,年均降水量随海拔升高100m 而减少约30.21mm(图4).在祁连山寺大隆林区,当海拔高度超过3 600~3 700m的山顶时,降水量则出现下降趋势,海拔在2 600~3 800m之间降水量递增率出现2个高峰,即2 800m左右出现第一个降水高峰,3 000~3 400m之间降水量递增缓慢,3 400~3 600m降水量递增又呈高峰型.1973~2000年,年均降水量为433.5mm,变幅在326.4~539.7mm之间,年均降水量随海拔增高100m而增加约18.6mm,约占4.99%;与2001~2010年年均降水量比较,近10a祁连山北坡降水呈波动性减少趋势,降水年际间变化略有增大.年均降水量减少对垂直气候带植物的影响随海拔增加而减弱,荒漠草原气候带影响较大,亚高山灌丛草甸气候带影响较小,因为荒漠草原气候带受降水极少和蒸发极大的双重影响而显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而亚高山灌丛草甸气候带由于冰川和积雪消融径流量较多,降水较大,因此降水量减少对它影响较小.3.4 土温梯度变化土壤温度对土壤的腐殖化过程、矿质化过程以及植物的养分供应等都有很大意义.土壤水(溶液)的移动,土壤水存在的形态以及土壤气体的交换等都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祁连山北坡垂直气候带的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呈降低趋势(图5),忽略植被影响土壤温度的前提下,10cm土壤温度(Ts10)和海拔高度(H)之间的拟合方程为:Ts10=23.11-0.008 H,R2=0.896 3.由公式推导出,年均土温随海拔升高100m而降低约0.8℃.祁连北坡稀疏荒漠草原、干性灌丛草原、高山寒漠草甸等气候带由于植被稀疏,土温受海拔变化影响较明显,山地森林草原、亚高山灌丛草甸由于植被郁闭度较大而土温受海拔变化影响不十分明显.山地森林草原气候带建群树种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海拔2 950m处郁闭度为0.83的青海云杉林内,2005年自动温度仪的监测结果表明[11],这一海拔带青海云杉林根际土壤年均温为-0.47℃.最暖月、最冷月出现的月份与亚高山灌丛草甸、高山寒漠草甸等气候带一致.其中,最暖月8月均温为8.5℃,最冷月1月均温为-8.0℃.生长季节长124d,其生长季节均温为6.7℃.海拔3 350m左右的亚高山灌丛草甸土温在理论上应该比2 950m的青海云杉林土温更低[12-13],但实际上,灌丛分布带埋设的自动温度仪记录的结果显示,灌丛根际平均土温为-1.3℃,比2 950m处的青海云杉林还高0.1℃左右.生长季节长122d,生长季节均温为6.4℃.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植被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程度.植被越好,土温保持越高,土壤内生命活动频率越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祁连山北坡土温近10a来由于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影响,也是波动性略有升高的趋势.图5 祁连山(北坡)年均土壤温度随海拔梯度变化图Fig.5 Average annual geotherm change with elevations gradient in north slope of Qilian Mountain3.5 土壤含水量梯度变化祁连山北坡垂直气候带生长季节土壤各层平均含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呈递增趋势(图6),土壤含水量(Sw)和海拔高度(H)之间的拟合方程为:Sw=0.051 3 H -98.441,R2= 0.845.由公式推导出,生长季节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100m而递增约5.13%.土壤含水量受海拔影响外,还受气象因素(主要是降水)、土壤特征(孔隙度、容重、渗透性能等)、植被状况、人为活动等影响.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分布在高海拔地带,生长季节土壤含水量为47.92%,山地森林灰褐土分布在流域阴坡,生长季节土壤含水量为32.9%,山地栗钙土分布在流域阳坡,生长季节土壤含水量为14.6%.因此,祁连山北坡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具有高海拔多、阴坡次之、阳坡最少的变化规律,流域径流源及水文过程研究必须考虑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差异.从理论上推测,祁连山北坡土壤含水量年际变化因受降水波动性减少和气温波动性升高,人为活动干扰加强等影响,近10a土壤含水量也是波动性降低.但还要长期的实际定位监测才可证实这一推测.图6 祁连山(北坡)土壤含水量随海拔梯度变化图Fig.6 Soil water content change with elevations gradient in north slope of Qilian Mountain3.6 无霜期梯度变化祁连山北坡垂直气候带无霜期随海拔升高呈线性下降趋势(图7),年均无霜期(D)和海拔高度(H)之间存在着线型关系,其相关拟合方程为:D=-0.065 9 H+290.62,R2=0.967 8.公式中 H的系数-0.065 9含义是,年均无霜期梯度减少量是海拔增加量的0.065 9倍,也就是说,祁连山海拔的值每增加100m时,年均无霜期减少量6~7d.4 讨论与结论图7 祁连山(北坡)无霜期随海拔梯度变化Fig.7 Average annual frost-free period change with elevations gradient in Qilian Mountain(North Slope)祁连山北坡垂直气候带的气温、积温、降水量、地温、土壤含水量、无霜期等都表现出随海拔递变的梯度特征,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气温降低约0.52℃,≥0℃和≥10℃的年均积温分别降低147.8℃和1 6 0.6℃;在海拔1 7 0 0~3 3 0 0m 区间内,海拔每升高100cm,年均降水量增加约17.41mm,在海拔3 300~3 800m区间内,海拔每升高100cm年均降水量减少约30.21mm;年均土温随海拔每升高100m降低约0.8℃;生长季节土壤含水量随海拔每升高100cm递增约5.13%;年均无霜期减少量是海拔增加量的0.065 9倍.在祁连山北坡荒漠草原气候带上,由于水分条件不能满足乔灌丛生长,只能生长些稀疏的荒漠草丛,地表呈荒漠草原景观;在干性灌丛草原气候带上,由于降水量较小,蒸发量仍然很大,是荒漠向森林景观的过渡带,地表呈灌丛与草原的镶嵌分布景观;山地森林草原气候带上,由于水热条件满足青海云杉林和林下灌丛及草原生长,地表总体上呈森林与草原交错分布景观;亚高山灌丛草甸气候带上,由于温度条件不能满足大乔木生长,但可满足灌丛及草丛生长,地表呈灌丛草甸景观;高山寒漠草甸气候带上,气温极低,已不能生长灌丛,仅分布极耐寒湿的高山垫状植物,呈寒漠草甸景观.因此,祁连山北坡垂直气候带是由其坡位、土壤、植被等下垫面主要因子与气象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各垂直气候带上的植被群落和对应的土壤类型既是垂直气候带各气象因子的产物,又对各气象因子有指示作用.另外,与过去比,近10a来,祁连山北坡气温、积温、地温波动性略有升高趋势,降水和土壤含水量波动性略有降低趋势. 本研究的气象因子与海拔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一种较粗略的估算关系,是忽略了许多次要因子得出的结论,要精确计算祁连山北坡垂直气候带生态指数,需考虑到山地下垫面空间不均匀性及其因子的综合作用,卫星遥感影像系统地提供了山地下垫面信息,使多学科综合方法快速调查山地气候成为可能.陆地卫星TM的空间分辩率高,能细致地反映出山地下垫面的综合信息,尽管这种下垫面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并不完全保有着原始的纯自然状态,但山地系统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使得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导致局地气候的改变,现存的下垫面性质也将与其气候环境基本适应,并指示着该山地垂直空间多年平均的气候特征.参考文献[1]Troll Carl.Geoecology of the High Mountain Regions of Asia[J].Arctic and Alpine Research,1973,5(3):A19-A27[2]刘华训.我国山地植被的分布规律[J].地理学报,1981,36(3):267-279[3]牛文元.自然地带性的理论分析[J].地理学报,1980,35(4):288-298[4]侯学煜.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M].中国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738-745[5]张新时.西藏植被的高原地带性[J].植物学报,1978,20(2):140-149[6]张百平,姚永慧,奠申国,等.数字山地垂直带谱及其体系的探索[J].山地学报,2002,20(6):600-665[7]张百平,周成虎,陈述彭.中国山地垂直带信息图谱的探讨[J].地理学报,2003,58(2):163-172[8]朱晓勤,刘康,李建国,等.GIS支持下的秦岭山地植被分布与环境梯度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2):169-175[9]张虎,温亚丽,马力,等.祁连山北坡中部气候特征及垂直气候带的划分[J].山地学报,2001,19(6):497-502[10]王顺利,刘贤德,金铭,等.祁连山区气候变化与流域径流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162-165[11]胡启武,吴琴,张锋,等.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树线温度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9,32(5):698-703[12]刘晓敏,车克钧,车宗玺,等.祁连山青海云杉分布带土壤的空间变异性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6):86-92[13]赵维俊,车克钧.祁连山牧坡草地空气相对湿度近地梯度变化规律初步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43(6):119-122。

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1. 引言祁连山地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山脉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的降水气候特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对祁连山地区的降水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深入探讨其成因,为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2. 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2.1 降水分布特征祁连山地区的降水呈现明显的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

东部和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多,而西部和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同时,降水的时空变化性较大,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2.2 降水季节特征祁连山地区的降水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月和8月。

这两个月份是夏季降水最为丰沛的时期,占全年降水量的较大比例。

春季和秋季的降水量较为有限,冬季几乎没有降水。

2.3 降水强度特征祁连山地区的降水强度较大,尤其是在夏季降水过程中。

暴雨和雷雨较为常见,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较高。

3. 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成因分析3.1 地形因素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地区的地形因素。

祁连山地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边缘地带,地势较高,山体起伏较大。

山脉对气流起到了阻挡和引导作用,使得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容易产生冷凝和降水。

同时,山体的影响还使得地区内外的气压梯度产生变化,引起了较高的风速和大气湍流活动,从而增加了空气中水蒸气的输送,促进了降水过程的发生。

3.2 气候系统影响祁连山地区的降水气候特征受到气候系统的影响。

该地区位于亚洲季风影响下的夏季风带,夏季风的活动对降水产生了重要影响。

夏季风的季节转移和强度变化导致了祁连山地区的降水季节特征和降水强度特征的变化。

此外,埃尔尼诺现象等全球气候现象的发生也会对地区的降水气候特征产生一定影响。

3.3 大气环流影响祁连山地区的降水气候特征还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

西伯利亚高压和蒙古高压的变化会影响到地区的气压场分布,从而调整了地区的降水过程。

同时,副热带高压和东亚夏季风的活动也会对地区的降水产生直接影响。

近来祁连山冰川变化基于中国第一 二次冰川编目数据

近来祁连山冰川变化基于中国第一 二次冰川编目数据

三、保护冰川的重要性
尽管面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挑战,但保护冰川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冰川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在中国的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冰川是当地居民的 主要水源。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些地区的冰川面积正在缩小,因此保护冰川 对于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至关重要。
其次,冰川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冰川可以反射太阳辐射, 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面积的减少,这种调节作用将 会减弱。因此,保护冰川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然而,事情并非全然悲观。虽然冰川在退缩,但也有一些迹象表明,部分地 区的冰川在近期出现了增长。孙维君指出,2011年由于大雪山一带降水多于往年, 12号冰川可能会出现多年少见的冰川积累,物质平衡为正。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 冰川正在经历一个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王宗太指出,中国冰川以大陆性为主, 约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78%。其次是海洋性冰川,占22%,而老虎沟12号冰川具备 大陆性冰川的典型特征,足以充任中国冰川的代表。这进一步强调了老虎沟12号 冰川的重要性,它不仅对研究祁连山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化具有重要价值,也对全 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1974-1976)和第二次冰川编目(2002-2004)的数 据显示,祁连山地区共有冰川283条,面积达179.65平方公里。然而,在这近50 年的时间里,这些冰川经历了显著的退缩。
据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站长秦翔介绍,老虎沟 12号冰川是祁连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冰川之一。收集的老虎沟12号冰川近50年来 的各种监测数据表明,这一冰川冰舌末端位置在1957-1976年间退缩约100米, 平均退缩速率为5米/年,此后冰川归于平稳状态;1985-2005年间,冰川退缩加 剧,共退缩140.12米,

祁连山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研究

祁连山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研究

祁连山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研究一、本文概述祁连山,位于中国西部,是一座重要的山脉,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祁连山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对该地区的植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祁连山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以期为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首先回顾祁连山的气候特点和植被分布状况,阐述祁连山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变化的背景和现状。

接着,我们将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气象数据、植被监测数据等,深入探讨祁连山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具体影响,包括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对植被生长、分布和演替的影响。

我们还将关注人类活动对祁连山植被的影响,并探讨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模型模拟等手段,揭示祁连山气候变化对植被影响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我们还将注重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以获取更直观、更具体的研究数据和信息。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祁连山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还将为制定区域生态保护政策、优化植被恢复和管理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我们期待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祁连山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祁连山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祁连山,作为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重要山脉,其地理位置和生态功能使得其气候变化特征和趋势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祁连山地区的气候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征。

气温方面,祁连山地区近几十年来的气温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

春季和夏季的气温上升尤为明显,而冬季的气温则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

这种气温变化不仅影响了祁连山的生态环境,还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降水方面,祁连山地区的降水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趋势。

虽然总降水量呈现出微弱的增加趋势,但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却发生了显著变化。

夏季降水增加,而冬季降水则减少。

这种降水变化对祁连山的植被生长和水文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

祁连山山脉气候特点有哪些

祁连山山脉气候特点有哪些

祁连山山脉气候特点有哪些祁连山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山脉之一,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祁连山脉延伸数百公里,横跨新疆、青海和甘肃三个省份,是中国西部的分水岭。

由于其地理特殊性及高山气候的影响,祁连山的气候特点较为独特。

首先,祁连山脉的气候类型主要为高山气候。

高山气候以海拔高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量随海拔的变化而呈现显著的差异。

因此,祁连山脉各个海拔层次的气候类型都存在差异。

低海拔地区的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夏季多雨,冬季多雪,四季分明;而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则寒冷干燥,夏季短暂,冬季漫长,年均气温较低。

其次,祁连山脉的降水特点明显。

祁连山脉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山脉上海拔较高的地区冬季降水主要以雪的形式出现,夏季则以雨的形式出现。

祁连山脉峡谷地带以及其周边平原地区冬季降水较少,夏季由于酷热天气的影响,降水量相对较大。

此外,由于祁连山脉地势较高,山顶年降水量相对较大,而山脚部分降水量相对较小。

再次,祁连山脉的风力特点明显。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祁连山脉经常受到强劲的西北风和西南风的影响,这两种风是祁连山脉气候的主要风向。

西南风吹过山脉时,在山脉的背风面会形成雨影区,使该地区气温明显下降,降水量相对较少;而西北风会带来寒冷的气流,使得山脉海拔较高地区的气温更为寒冷。

最后,祁连山脉的日照时间较短。

由于山体高耸,阻挡了阳光射线,使得祁连山脉沿山脉斜坡的日照时间较短。

尤其是冬季,由于地势较高的山脉往往被云雾笼罩,阳光很难穿过云层,因此山脉上的日照时间更加有限。

总之,祁连山脉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高山气候,降水特点、风力特点和日照时间上。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祁连山独特的气候风貌,也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风景。

祁连山脉的气候特点也为该地区的农业、旅游等经济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人们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注重保护和维护山脉的生态环境。

祁连山脉是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山脉之一,也是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宝库。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研究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研究
部边缘的祁连山区是我省黑河、 大通河的发源地 , 也是我省主要四大牧区之一和油菜生产基地。祁 连山区气候的变化 , 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省经 济 发展 , 研究祁连山区气候变化 。 对改善该地区生态 环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对充分利用该地 区的空
5 0o 5 .
5 0 ∞
l4+ 0 5 0
2 计算方法
16 16  ̄0 1 95
图 1 16 2O 9 1 O0年祁 连 山 区降水年 际 变化
所选站点均未出现迁址现象 , 所用资料具有 连续性 , 首先计算出各气象要素的算术平均值 , 再
图1 是祁连山区 16 — O0 4a 9 1 2O 年 0 的降水年 际变化 曲线 , 可见年降水量呈缓慢增加趋势, 气候
大小可以度量其演变趋势上升、 降的程度。把 下
收稿 日期 : 0- - 2 52 4 0 12
平均降水量为 526 m, 3 .m 距平值为 3 %, 3 最小值出
Z NG S e g k i HA h n - u .
( a eS t M t ro cl b w y i i i a8OO h a H i i te e o l i 8 咖r Xh 。  ̄ i 12OC i ) b a e ogao e aQ n
A src:h ai caa s e odc do a a fit prueadpeiti w i i n bt tTes tt nl iwl nut n 0 to re e tr r pao o hc Ql a ts i ys "  ̄c e 4 d a a m a n c it f h i n a m utn蚴 on i a f r er et v ete s tna ul. ia, ei-o dM ya .h sl oe e o pe n tewa r ti sTo Qln Ynugua eun Ter uss w t ur s a i h ao e i n e t h d h

祁连山山地草地小气候特征研究

祁连山山地草地小气候特征研究
星遥感 观 测 , 实 了生 态 系 统 可 在 各 种 尺 度 上 对气 候 证 产生作 用 , 是影 响气候 变化 的重 要 因素 [ ] 2 。 。
提供 理论 依据 。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研 究 区 概 况 .
祁 连 山是 我 国著名 的高大 山系 之一 , 地处 青 藏 , 蒙
维普资讯
草原 与 草坪
20 0 8年
第 1 期
总 第 16 2 期
5 9
祁 连 山 山地 草地 小 气 候 特征 研 究
牛 赘 , 贤 德 罗 永 忠。 闫建 林。 罗 龙 发 刘 , , ,
( .甘肃 省祁 连山水 源 涵养林 研 究 院 , 1 甘肃 张掖 7 4 0 ; .甘 肃农 业 大学 林 学 院 , 肃 兰州 7 0 7 ) 3 00 2 甘 3 0 0
的生 长期 缩短 , 植被 总盖度 依 次增加 , 被类 型 由草灌 植
生态系 统 的结构 、 能 以及 正确评 价 草地 , 善小气 候 功 改
收稿 日期 :20 —70 ; 回 日期 :20 —92 0 70 —3 修 0 70—1
基金项 目 :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项 目“ 旱半 干旱区森林 与 干
傍晚 。
关键词 : 连 山 ; 祁 山地草 地 ; 气候 特征 中图分 类号 : 1 . S8 2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5 0 2 0 ) 10 5 —5 0 95 0 ( 0 8 0 —0 90
植 物群 落与 气 候 因 子 的相 互 关 系 , 出地 表 现在 突 地 域性 的群 落 类 型 总 是 和 一 定 的 地 域 性 气 候 密 切 相 关 。因此 , 植被 带 与气候 带 的分 布基 本上 是 吻 合 的 , 这 是植 被 在长期 演 化 过程 中 , 气 候 条 件 逐 渐 适 应 的结 对 果 。 同时 , 物群 落也影 响或 改 变着 生境 的气候 , 成 植 形 其特 有 的小气候 , 不 同于群 落外 近 地 面 的大 气 候[ 。 而 1 ] 生态 系统 与气 候 系统 处 在 动 态 平 衡 之 中 , 个 系 统 的 一 变化 会 引发另外 一个 系统 的响应 。气 象学 家 过 去一 直 认 为生态 系统 的结构 和功 能 变化 只能 改 变局 部微 气 象 条件 , 而对 全球 和 区域 尺度 上 的气 候 变化 则影 响甚微 。 但是 近 l 0年来 大气环 流模 型 , 全球 生 态系 统模 型和 卫

祁连山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研究

祁连山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研究

祁连山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研究一、综述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三大发展中国家,近几十年来经济增长迅速,但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特别是在干旱、半荒漠草原区,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以及气候暖化的趋势,使得植被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祁连山地区的土壤侵蚀和荒漠化问题也是气候变化的间接后果。

气候变暖加剧了冻土的消融,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结构破裂,使得土壤流失严重。

在水分条件恶化的情况下,植被覆盖减少,土壤易受风蚀和水蚀,从而导致荒漠化现象的加剧。

气候变化对祁连山生物多样性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变化,一些对气候变化敏感的植物物种逐渐向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迁移,以寻求适宜的生长环境。

这种生物多样性的重新分布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的提高,还为研究和保护濒危物种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祁连山地区的植被遭受了巨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影响,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策略,本文将围绕祁连山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导致的植被变化展开分析讨论。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祁连山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山脉,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区域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祁连山地区的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功能受到了严重威胁。

开展祁连山气候变化对植被影响的研究,对于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山区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祁连山地区的气候变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探讨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物种分布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成果也可为类似地区的生态修复和适应性管理提供借鉴。

1.2 研究目的与问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和降水量的波动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祁连山地区。

祁连山北坡中部气候特征及垂直气候带的划分

祁连山北坡中部气候特征及垂直气候带的划分

K
=
1. 7A Sinθ
-
20. 4
式中 K 为大陆度 % ; A 是温度年较差 ℃; θ为纬
度。
计算所得的大陆度在 50 ℃左右 ,月平均日较差 出现高于 10 ℃、年平均日较差高于 20 ℃值 。多种
因素的叠加构成了祁连山林区主要的气候特征 ,即 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 。表现为冬季长而寒冷
6期
张 虎 ,等 :祁连山北坡中部气候特征及垂直气候带的划分
499
地名
龙 渠 民 乐 肃 南 塔尔沟 西 水 寺大隆 乌鞘岭
表 2 祁连山林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1988~1998 年)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air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of forest areas in Qilian Mountains
少 ,山区的月总辐射反不如山脚地带高 ,因而太阳辐 射和日照年总量山上总比山脚少 。月总辐射及月日 照时数最大值均出现在 4 月 ,最小值月总辐射出现在 太阳高度角较小而日照又较短的 2 月 (表 3) 。
表 3 祁连山林区太阳总辐射量及日照时数分布 (1986~1988 年)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the total amount sun rediate and annual days sunlight of the forest areas in Qilian Mountains
地名 海拔
月平均日较差 ( ℃)
年较差 大陆度
(m) 1
2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5
6
7
8
9 10 11 12
煤窑沟 3800
10. 2 10. 0 10. 0 10. 7 10. 1 9. 9

祁连山研究报告

祁连山研究报告

祁连山研究报告
祁连山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

它横贯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全长约800公里,最高峰海拔5545米。

祁连山山脉分布广泛的岩石记录了地球演化的重要历史事件,同时也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本报告将对祁连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

首先,祁连山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祁连山主要由前寒武纪岩石和克拉通基底构成。

山脉中的地壳变形主要是由于印欧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在祁连山脉的北部,可以观察到多个断裂带和褶皱带,以及大量的岩石变形。

这一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为我们研究该地区的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次,祁连山地貌特征丰富多样。

山脉中存在着由冰川、河流和风蚀等地质力量塑造的各种地貌形式。

祁连山南部的冰川遗迹是研究冰川历史和演化的理想地点。

而祁连山北部的沙漠地貌则是研究风蚀作用的重要对象。

此外,祁连山的河流系统发育发达,形成了诸多峡谷和瀑布,为研究水文地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最后,祁连山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

山脉中有大量的高山植物和动物。

高山植被以针叶林和高山草甸为主,独特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使得许多植物在这里独具特色。

同时,祁连山也是中国特有种的栖息地,为保护这些珍稀物种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环境。

此外,山脉中的水域和湿地也是众多鸟类和水生物种的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综上所述,祁连山是一个独特的地质地貌成果,并且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对祁连山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演化历史和生物进化过程,为保护和管理这一地区的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祁连山近45a5~9月日降水气候特征

祁连山近45a5~9月日降水气候特征
第2 8卷 第 3期 21 00年 9月
文 章 编号 :0 6—7 3 (0 0 0 10 6 9 2 1 )一 3—0 8 0 25— 6
干 旱 气 象
Ju n lo i tooo y o r a fAr Mee rlg d
V0. No 3 128 . S p , 01 e t2 0
祁 连 山近 4 9月 日降 水 气 候 特 征 5a5~
魏 锋 , 劲 松 , 宝 梓 , 金 虎4, 小 明4 王 李 杨 张
( .中国气象局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 1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 室, 甘肃 甘肃 嘉峪关 7 5 0 3 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 室, 3 10; 甘肃 兰州 兰州 7 0 2 ;.甘肃省嘉峪关市气象局 3002 定西 7 30 4 00) 70 2 ;. 3 0 04 甘肃省定西市气 象局 , 甘肃
雨强均呈增 强态势 , 不同量级降水 日数与雨强的共同作用使得 5 ~9月降水量与总雨 日数呈相反变化 趋势 , 5~ 即 9月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 总雨 日数呈微弱下 降趋势 。小波分析发现 , 而 祁连山地区小雨 日
数有 5a 左右 的变化周期 , 而中雨以上降水 日数的周期 变化 较小 雨 日数周期 变化明显复杂。 关键 词: 祁连山区 ; 降水 1数 ; 化趋势 ; 3 变 小波分析
的研究 表 明 , 2 从 0世纪 8 0年代 中后 期开始 , 西 风 受

环流 降水 的影 响 , 连 山 区 中’ 部 的黑 河 、 勒河 祁 、 西 疏
流域 的气 候 环 境 出现 了 由增 温变 干转 为 变 湿 的讯
收 稿 日期 :00— 2—2 : 回 日期 :0 0—0 0 21 0 6改 21 6— 1

祁连山总云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祁连山总云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祁连山总云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祁连山总云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利用祁连山区及其周边地区34个测站,1961-2000年历年1~12月平均总云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0年来祁连山区总云量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云量偏少(多)与气温偏高(低)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春、夏季云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显著,秋、冬季不显著;祁连山云量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纬度纬向环流和太阳活动影响.气候变暖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增大,向北扩展,中纬度纬向环流增强,促使副热带高空锋区北移,冷暖空气在祁连山区交绥次数减少,造成祁连山区云量减少.
作者:陈少勇董安祥陈添宇安华银 CHEN Shao-yong DONG An-xiang CHEN Tian-yu AN Hua-ying 作者单位:陈少勇,CHEN Shao-yong(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白银市气象局,甘肃,白银,730900) 董安祥,陈添宇,安华银,DONG An-xiang,CHEN Tian-yu,AN Hua-ying(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
刊名:干旱区研究ISTIC PKU英文刊名:ARID ZONE RESEARCH 年,卷(期):2007 24(1) 分类号:P4 关键词:总云量气候变暖线性回归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祁连山。

祁连山脉的地貌及气候有哪些特征

祁连山脉的地貌及气候有哪些特征

祁连山脉的地貌及气候有哪些特征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有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

祁连山脉海拔4000~5000米,是中国西部一条重要的生态屏障。

亲爱的小伙伴们,祁连山脉的地貌以及气候有哪些特征?下文详细介绍。

祁连山脉地貌特征祁连山脉西段由:走廊南山、黑河谷地,托莱山,托莱河谷地,托莱南山、疏勒河谷地,疏勒南山、哈拉湖盆地,党河南山、喀克吐郭勒谷地,赛什腾山、柴达木山、宗务隆山等一系列山脉与宽谷盆地组成。

祁连山脉东段有:冷龙岭、大通河谷地,大通山、大坂山。

在一系列平行山地中,南北两侧和东部相对起伏较大,山间盆地和宽谷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之间,谷地较宽,两侧洪、冲积平原或台地发育。

疏勒南山以东的北大河、黑河、疏勒河、大通河和布哈河等五河之源所在的宽谷盆地海拔高达4100-4200米。

祁连山海拔4500-5000米以上的高山区现代冰川发育,现代冰川和古冰川作用的地貌类型都较丰富。

祁连山区由于多年冰土的下界高程一般为3500-3700米之间,使大多数山地和一些大河的上游都发育着冰缘地貌。

在冻土带以下的地貌作用中,东部以流水作用为主,西部风成作用较为明显。

祁连山素有“万宝山”之称,蕴藏着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矿藏,有石棉矿,黄铁矿、铬铁矿及铜、铅、锌等多种矿产,八宝山的石棉为国内稀有的“湿纺”原料。

祁连山区冷湿气候,有利于牧草生长,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地带,分布有大片草原、为发展牧业提供了良好场所。

祁连山脉气候特征祁连山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它又处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由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特殊影响,使夏季来自东南季风的湿润气流得以北进西伸,波及本区;冬季受内蒙古干冷空气,西北寒冷气流的影响,致使本区冬季降温幅度大,气温年较差较大。

多种因素的叠加构成了祁连山林区主要的气候特征,即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

表现为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温凉湿润,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本区由浅山地带向深山地带,气温递减,雨量递增,高山寒冷而阴湿,浅山地带热而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连山气候分布特征研究沈静,刘永红,康建国,蔡澜峰,付婷婷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兰州(730070)摘要: 本次研究利用祁连山附近30个测站40多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对气候因子的分析,揭示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林区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和湿度等主要气象因子日变化、四季更替规律、年内、年际变化规律及特征,以及气候因子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的垂直划分。

总结了气候和植被分布、当地小气候的关系以及随着山系走向、坡向、坡度的气候分布规律。

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林区生态平衡的保持提供了依据。

也为按照气候变化规律进行农业生产及幼树更新和生态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祁连山,气象因子,小气候,时空分布特征1 祁连山气候研究的意义及动态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的生命线,也是制约整个西北地区气候的重要因素。

研究区域气候揭示气候动态变化规律和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把握气候变化特征并据此来调节生产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气候和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气候动态研究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通过研究树轮、树木流液的季节变化、地貌、土壤成分、生物多样性分布来研究、调节气候。

一些关于气候的课题也随之而生,如降水物理学、大气探测、大气遥感学、高分辨率气候动态过程研究及变化趋势等。

2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祁连山自从1973年开始,分别在寺大隆、塔尔沟林区、西水林区、龙渠、煤窑沟、民乐、肃南、乌鞘岭、花寨、祁连、野牛沟、托勒、莺落峡、扎马什克、冰沟、朱龙关等地建立观测站、气象哨来研究气候动态。

并调查收集了祁连山林区内外11个国家气象台、观察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设置百叶箱、安装玻璃温度计、地温表、日照计、辐射表、风速风向仪、蒸发器等仪器设备,开展林区气象要素的垂直梯度观测。

并对个测定项目进行观测、订正、查算、统计,采用统计学法,正交分解、方差、利用计算机对各因子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监测到的数据,分析多年气候气象数据,参考相关文献,得出祁连山气候变化规律。

3 研究区自然概况祁连山脉位于北纬36°~40°,东经94°~103°走向北西—南东,长900~1000 公里,宽250~300公里,面积20.6万平方公里,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之间。

山脉西接阿尔金山,东至乌鞘岭,南界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

最高峰为疏勒南山5827米的团结峰,在青海省天峻县境内,主峰祁连山,海拔5547米,为甘肃省最高峰。

气候分布候的调节尤其是对河西的气候分布起着重要作用,对植被的分布及幼树的更新也有很强的制约因素。

3.1 地形概况祁连山原为古生代的大地槽,后经加里东运动和华力西运动,形成褶皱带。

白垩纪以来祁连山主要处于断块升降运动中,最后形成一系列平行地垒(或山岭)和地堑(谷地、盆地)[11]。

山系西北高,东南低,绝大部分海拔3500~5000米,南北两翼极不对称,北坡相对高度达3000米,南麓相对高度仅500~1000米。

低山区干燥剥蚀作用盛行,中山区以流水侵蚀为主,高山为寒冻风化作用所控制。

祁连山区存在三级夷平面:第一级东段海拔4400~4600米,西段4800~5000米;第二级东段4000~4200米,西段4500~4700米;第三级东段3600~3800米,西段4000~4200米。

河谷中发育多级阶地。

古冰川冰碛地貌广泛分布于北坡2700~2800米以上地区。

现代冰川下限,北坡4100~4300米,南坡4300~4500米,且西部较东部高200~300米。

近百年来,冰川处于退缩阶段。

现已查明祁连山共有冰川3066条,总面积2062.72平方公里。

储水量1320亿立方米。

其中走廊南山、疏勒南山和党河南山冰川最多,疏勒南山、土尔根达坂和走廊南山冰川规模最大[11]。

3.2 水资源状况祁连山储水以冰川为主,冰川融水出流形成祁连山水系。

现已查明祁连山共有冰川3066条,总面积2062.72平方公里。

储水量1320亿立方米。

祁连山水系呈辐射-格状分布。

辐射中心位于北纬38°20′,东经99°,由此沿冷龙岭至毛毛山一线,再沿大通山、日月山至青海南山东段一线为内外流域分界线,此线东南侧的黄河支流有庄浪河、大通河、湟水,属外流水系;西北侧的石羊河、黑河、托来河、疏勒河、党河,属河西走廊内陆水系;哈尔腾河、鱼卡河、塔塔棱河、阿让郭勒河,属柴达木的内陆水系;还有青海湖、哈拉湖两独立的内陆水系。

河流流量年际变化较小,而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较大。

祁连山脉东部的乌鞘岭、冷龙岭、日月山一线是中国西北地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此线以东的庄浪河、大通河、湟水皆汇入黄河,此线以西的河流皆为内流河[3]。

3.3 植被分布状况植被类型是气候带划分的主要指标。

祁连山区植被较好,有许多天然牧场。

自海拔 2000m向上,植被垂直带分别为荒漠草原带(海拔2000~2300m)、草原带(2300~2600m)、森林草原带(2600~3200m)、灌丛草原带(3200~3700m)、草甸草原带(3700~4100m)和冰雪带(>4100m)。

其中森林草原带和灌丛草原带是祁连山的水源涵养林,大通河、石羊河、黑河等河流发源于此,是河西走廊绿洲的主要水源。

祁连山区的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其周围植被的好坏,从而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8]。

4 祁连山气候4.1 气候特征祁连山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它又处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由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特殊影响,使夏季来自东南季风的湿润气流得以北进西伸,波及本区;冬季受内蒙古干冷空气,西北寒冷气流的影响,致使本区冬季降温幅度大,气温年较差较大[9]。

多种因素的叠加构成了祁连山林区主要的气候特征,即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

表现为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温凉湿润,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本区由浅山地带向深山地带,气温递减,雨量递增,高山寒冷而阴湿,浅山地带热而干燥。

随着山区海拔的升高,各气候要素发生有规律自下而上的变化,呈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带。

自下而上为:浅山荒漠草原气候带、浅山干草原气候带、中山森林草原气候带、亚高山灌丛草甸气候带、高山冰雪植被气候带[5]。

4.2 气候要素的分布特征4.2.1 太阳辐射在林区,随着海拔的增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尘埃减少,大气透明度增加,太阳总辐射量加大。

该地区4~12月份山上的云雨比山脚地带显著增多,日照时间显著减少,山区的总辐射,反不如山脚地带高,因而太阳总辐射和日照年总量山上比山脚少。

月总辐射及日照时数最大值均出现在4月。

最小月总辐射量出现在太阳高度角较小而日照又较短的表1 西水2月[4]。

同时,光照和幼树的生长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光照充足的地方一般温度较高,郁闭度较小,营养空间较大,有利于幼树的生长更新。

4.2.2 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表1 气象站日照时数年内变化[2]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117 115135 183 156181175164160119124 112 1741月日数照数39 39 37 46 35 41 39 39 43 34 42 47 百分率日照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太阳辐射最直观的表现,表示一个地区接受太阳光照射强烈程度的情况。

日照时数表征的是一天日照时间的长短,它与森林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之一。

经统计,位于祁连山北坡的西水地面气象站4~8月份日照时数较长,日照时数差异较小。

西水地面气象站日照时数年内变化表现为夏季最大(502小时)、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353小时),日照时数除受可照时间影响外,它还与天气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夏季云量增多,降水较多,抵消了纬度的影响,致使4~8月份日照时数无明显差异,甚至4月份比7月份还长;进入冬季以后,虽然可照时间相对缩短,但由于受蒙古高压的控制,气候严寒干燥,多为晴朗低温天气,因而冬季日照时数与夏季日照时数相比变化幅度小。

因此,其年内变化又表现出与可照时间变化的不一致性。

在北坡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温度空间,为林木的更新创造了积极因素。

4.2.3 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祁连山区年平均气温都在4℃以下,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递减率为0.58℃/100m。

山顶的温度一般低于0℃,常年都有积雪。

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低于-11℃,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低于15℃,12月至次年3月,祁连山区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0℃以下,4~10月最高气温在4~15℃之间[4]。

祁连山区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形势比较稳定,年际变化很小,气温最低中心常年位于西段海拔较高的托勒山附近,气温的等值线走向与地形廓线基本一致,这说明影响祁连山附近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即海拔高度) ,地理纬度的影响次之。

通过REOF(旋转自然正交分解函数)分析可以将祁连山附近气温变化分为3个主要区域:河西走廊区,祁连山高原区和祁连山东端区[4]。

河西走廊区主要是沙漠和戈壁,地形较低,主要受西风带系统的影响,气流往往沿着高原边缘由西北吹向东南,气温变化较快,冬季干冷,夏季干热,年际变化较大。

祁连山高原地区由于地形较高,冷空气受阻挡,不容易影响到山区,气温变化缓慢,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际变化不大。

祁连山东端由于受到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变化不同于河西走廊和高原山区,冬季干冷,夏季暖湿。

表2 气温旋转前后主成分占方差的百分比[4]成年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分PC RPC PC RPC PC RPC PC RPC PC RPC1 75.85 49.08 77.87 47.11 79.44 46.31 66.61 46.91 73.97 38.812 8.92 29.43 9.81 30.13 7.81 29.25 11.67 22.63 8.48 31.073 4.62 7.76 3.12 7.66 3.44 11.65 7.13 12.66 3.01 10.014 2.29 4.48 2.33 9.06 2.23 1.58 2.91 4.06 2.53 4.595 1.68 3.09 1.26 1.29 1.27 4.70 2.19 4.64 2.16 5.86 1.24 2.05 1.01 1.12 1.10 2.82 1.84 3.59 1.91 2.547 0.94 1.23 0.91 1.20 0.79 1.05 1.52 1.27 1.59 1.988 0.86 1.36 0.67 0.97 0.67 1.10 1.08 1.42 1.03 1.029 0.63 0.82 0.53 0.97 0.52 1.02 0.85 1.77 0.91 2.4810 0.51 0.70 0.43 0.50 0.43 0.51 0.63 1.03 0.86 1.70 *PC 气温旋转前方差**RPC 气温旋转后方差对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平均气温分别进行EOF(自然分解正交函数)分析,由于每个季节的空间分布形势与年平均气温的基本相似,可分为主体一致型、高原走廊差异型、东西差异型,其中主体一致型所占方差最大,冬季为77.87%、春季79.44%、夏季为66.61%、秋季为73.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