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6题研究——唐宋变革配套练习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试题与参考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试题与参考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试题与参考答案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全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政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27.研究表明,宋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在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赴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中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库存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作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

2019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2 Word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2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

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

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

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中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清朝设置军机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2017北京文综,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7.据史载,唐代后期皖南山地的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

四川九陇人张守珪,有茶园在仙君山,“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工者杂处园中”,这说明当时()A.茶叶种植成为主要的农事活动B.茶叶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C.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巨大改变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8.(2017课标全国Ⅲ,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9.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提升版)选考内容与模块整合板块整合(一)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提升版)选考内容与模块整合板块整合(一)Word版含解析

板块整合(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阶段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特征归纳]先秦是我国秦朝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大一统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文学方面,《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阶段性文学成就表现为汉赋;科技方面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命题链接]视角1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1)从政治上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主要表现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纷纷变法。

分封制走向崩溃,宗法制遭到破坏,国家由分散走向统一集权。

(2)从经济上看,由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型。

主要表现为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新的赋税制度(如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小农经济形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

(3)从思想上看,由礼乐文化到诸子百家。

法家的“集权”和“法治”为秦走向统一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视角2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认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从政治上看,国家统一和适应地主阶级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成为必要。

(2)从经济上看,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根源。

为保护分散的小农经济,封建政府还实行了抑商政策。

26题研究 高考历史(考题版)二轮复习

26题研究 高考历史(考题版)二轮复习

(时间:20分钟满分:48分)(对应学生用书第135页)编者选题表知识点角度题号政治制度唐中枢决策 1 宋代监察制度 2 唐人才选拔 3经济模式唐代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4 宋代对外贸易 5 唐政府政策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6 宋代租佃关系发展7宋代商品经济发展8思想文化唐代儒学思想影响9 宋代理学任务10 中医发展11宋代书院121.(2019·江苏南通二模)唐初中书省下设六名中书舍人。

凡百司表章,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提出“商量状”,拟出各种方案。

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

由此可见,唐初()A.君相矛盾得到缓解B.宰相的权力遭到削弱C.中枢权力机构完备D.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解析:D唐初中书省,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拟出各种方案,最后由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

由此可见,唐初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故D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君相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在说宰相的权力遭到削弱,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中枢权力机构完备,故C项错误。

2.(2019·湖南衡阳三模)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

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

宋朝的这一传统()A.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C.标志着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解析:B材料分两层信息,第一层是宋朝台谏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说明宋朝台谏官权力大,第二层是宋太祖的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说明宋朝文人地位大大提高,综合两层信息可知宋朝文官受重视,这便大大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故选B项;宋朝重文传统有助于政治清明,起不到保证宋王朝长治久安的作用,排除A项;监察制度完善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宋朝台谏官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权力,但起不到有效制约的作用,排除D项。

【精品】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题研究★★专题三 26题研究

【精品】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题研究★★专题三  26题研究
【精品】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题研究★★
专题三26题研究(唐宋:中国古代第二次社会大转型)
2010---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对“宋元时期”考查统计表
年份
试卷
题号
考查情况
考点
模块
时期
2010
大纲卷
12
代魏后的西晋的金德
古代的五行学说
文化
魏晋
13
文化传播与政府管理
雕版印刷术发展
文化

课标卷
13
废五铢行开元通宝
5.从考查能力层次上,获取和解读信息远胜于调动和运用所学,理解应用的比重远远大于死记硬背。
6.从考查特点看,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传承性。如2010---2013年内,对宋明理学的反复考查;2014---2016年内,对经济
7.
8.重心南移的反复考查;2016---2017年内,对史学理论的反复考查;2018年侧重对唐宋政治制度考查等。
经济

2015
课标Ⅰ
26
一些民间崇拜被朝廷认可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

课标Ⅱ
26
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

2016
课标Ⅰ
26
重史传统与帝王的个人行为
君主专制强化
政治

课标Ⅱ
25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度
政治

26
主户与客户的数量统计
宋代土地政策
经济

2017
课标Ⅲ
27
影响历史记载的因素
以故事作为材料
文化

2018
课标Ⅰ
25
唐代藩镇割据的影响

[精品]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卷二新人教版

[精品]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卷二新人教版

(综合卷二)1、《贏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贏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负责起草《独立宣言》的杰斐逊曾在一封信中宣称.他起草的文件只经过富兰克林等人轻微的修改就通过了。

后经历史学家研究发现.《独立宣言》其实被改动之处达86处,约占全文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内容中还删除了反对奴隶制的重要段落。

由此可知( )A.需要对史料的背景调查考证并进行史料批判B.回忆录与书信属于一手史料且可信度非常高C.只要对史料敢于作新解释就可以得出新结论D.回忆录与书信等史料具有主观性,没有可信性4、1951年12月,毛泽东说,“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

”这表明( )A.政协成为最高权力机关B.多党合作得以实现C.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D.政协职能发生转变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6、“500年前,非洲人拿着象牙,欧洲人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拿着象牙,非洲人拿着《圣经》。

”这句话突出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7、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第7讲高考26题分析·唐宋变革 68ppt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第7讲高考26题分析·唐宋变革 68ppt

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一、近五年高考题分析
(2019·全国Ⅲ卷·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
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一、近五年高考题分析
(2015·全国Ⅱ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
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2014·全国Ⅰ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
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2019·全国Ⅱ卷·26)(2019·全国Ⅱ)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
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
专题三:高考26题题型研究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唐宋变革)
一、近五年高考题分析
二、核心知识突破
本课 结构
三、微专题突破
一、近五年高考题分析
(2019·全国Ⅰ卷·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研究及备考建议(必修二)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研究及备考建议(必修二)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研究及备考建议(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内容考纲考点已考考点备注1.发达的古代农业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19·课标全国I,25)汉代田庄经济2.(2019·课标全国II,26)宋代土地政策3.(2019·课标全国I,24)小农经济的形成4.(2019·课标全国I,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5.(2019·课标全国I,27)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6.(2019·课标全国II,25)对宋代“不抑兼并”的理解2.古代手工业进步手工业的发展(2019·课标全国I,27)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冲击等级秩序3.古代商业发展商业的发展1.(2019·课标全国III,27)明代江南经济的发展2.(2019·课标全国II,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3.(2019·课标全国II,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4.(2019·课标全国II,26)明朝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4.古代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2019·课标全国I,27)清代对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2.(2019·课标全国I,40)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和政策三、备考建议1.从考查方式看,近几年新课标地区对本专题的考查力度很大,仅在2019年课标全国I卷以第40题形式表现,建议多以选择题为主。

2.从材料形式看,以古代文献材料为主,同时出现了地图、表格等多种材料形式,史料多为文言文,理解难度较大就,建议增强此方面的练习。

3.从考查知识看,小农经济的形成、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商业的发展考查频率相对较高。

4.从朝代分布上看,汉、宋、明清三个时代所涉命题较多。

四、典型例题训练(2019·课标全国I,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a卷)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a卷)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a卷)(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129~130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

据此分析,春秋、战国旳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

出现这一变动旳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成B.分封制逐渐瓦解C.监察制度建立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解析:B春秋战国之前,出身决定了人旳命运,社会流动性很小。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贵族等级制被打破,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学识、战功等旳提高获得更高旳社会地位。

2.读《晚商文化分布示意图》,据此图可知晚商时期旳青铜铸造( )A.是该时期文化遗址旳共同特征B.遗址分布和政治中心分布一致C.主要集中于黄河与长江流域D.随着商朝灭亡而衰落解析:B从图片可知遗址分布与古代政治中心旳分布是一致旳,故选择B项。

A项表述绝对,C项错在长江流域,西周旳青铜器铸造业更加繁荣,D项错误。

3.“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这里旳“臣”“陛下”分别指( )A.贾谊、汉景帝B.晁错、汉文帝C.董仲舒、汉武帝D.魏征、唐太宗解析:C奏请皇帝设太学旳是汉代旳董仲舒,以便通过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国家旳统一。

4.《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旳第一部诗歌总集B.儒家旳解读强调《诗经》旳社会教化作用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旳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旳大一统时代风貌解析:B从材料可以看出,《论语》认为《诗经》选取旳标准是“思无邪”,可见儒家旳解读强调《诗经》旳社会教化作用。

《诗经》是春秋末年,中国出现旳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旳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5.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四部分选考专题26专题训练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四部分选考专题26专题训练

第四部分专题二十六1.(2018 ·全国卷Ⅲ· 47)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猖狂盘据,朝廷力弱不能够制。

唐宪宗李纯(805 ~ 820 年在位 ) 整顿赋税,裁汰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遵从朝廷的剑南西川( 今四川中南部 ) 与浙西镇 ( 今苏南、浙西地区) ,取获成功,盘据多年的魏博镇( 今冀南、豫北 ) 主动归顺。

814 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 今河南南部 ) ,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用心,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办理军务。

817 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盘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切割裁汰,藩镇猖狂场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旺。

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依照资料,归纳唐宪宗平定“猖狂”藩镇的原因。

(2)依照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伟绩的共同之处。

【答案】 (1) 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保护国家一致;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牢固、经济发展。

【解析】第 (1) 问,“原因”,依照资料信息“整顿赋税,裁汰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办理军务。

817 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归纳得出:朝廷财政收入增加、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便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等。

第 (2) 问,“共同之处”,依照资料信息“一些藩镇被切割裁汰,藩镇猖狂场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旺”并结合所学相关唐太宗的人物活动的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解析。

2.(2018 ·全国卷Ⅱ· 47)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2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教师用书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2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教师用书

板块2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对应学生用书第7页)(对应学生用书第7~8页)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1.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从三省六部制到一省制(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尚未定型,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

(2)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完善。

①内容: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

②运作程序: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下设六部)。

(3)演变: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代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一省制提高了效率,但是威胁了皇权。

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2)宋代: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3)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平衡了中央与地方,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

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3.选官制度的变革(1)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按照门第选拔官吏的制度,使世家大族长期垄断官僚职位。

(2)科举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宋代科举制在选官中的主导地位完全确立。

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相连,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知识分子地位提高,以史官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对皇权在舆论上和道义上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标志着我国选官制度的成熟。

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土地制度: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专题1 3唐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专题1 3唐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

命题角度3唐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8全国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唐朝藩镇割据。

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从材料图表看,各地区的藩镇情况不尽相同,直接参与“安史之乱”的河朔地区地方势力明显强大,但在藩镇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中央对中原、边疆和东南地区的藩镇仍有较大控制力,对河朔藩镇形成制约,维护边疆安全,使唐朝政权得以延续,故D项正确;在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下,材料中东南型藩镇要上供赋税,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边疆型和东南型藩镇的任务分别是守边疆、防盗贼,由此不能得出彼此攻伐不已的结论,故B项错误;藩镇割据整体上威胁了中央的权威,故C项错误。

2.(2018全国Ⅱ·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武则天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从材料来看,武则天增加了行使宰相权力的官员的数量,这实际上降低了原来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故A项错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武则天,她的主要目的应当是加强自身的统治,并非为官员提供晋升的机会,故B项错误;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题干只反映出宰相数量的变化,或者说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并不能反映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的强化,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文综第26题专练:唐宋变革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文综第26题专练:唐宋变革

第26题专练——唐宋变革1.(2019广西名校第一次联考,26)下表列举的是古代诗歌中关于武则天的评价。

据此能够得出的合理结论是:武则天()[唐]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中宫第五》:居中履正,禀和体微。

仪刑赤县,演教椒闱。

陶钧万国,丹青四妃。

河洲在咏,风化攸归[唐]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

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

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元]叶颙《唐武则天传》《樵云独唱》卷四:天人共愤世皆嫌,垂拱焉能二十年?谁信裙钗珠翠侣,反胜冠冕任英贤A.有虚怀纳谏的胸襟B.治国才能值得肯定C.当政推动社会繁荣D.当政有违儒家伦理2.(2019内蒙古鄂尔多斯一模,26)唐太宗说:“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

”所以唐以儒学为资政之术,同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

据此可知科举制()A.打破垄断,缓和激烈的社会矛盾B.选拔精英,优化传统社会结构C.鼓励向学,营造向上的社会风气D.教化民众,引导社会文化方向3.(2019四川蓉城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26)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

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4.(2019四川内江二模,26)下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职贡图》,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使臣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

这一作品()A.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记录B.可以印证唐朝开放的政策C.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D.反映了唐朝疆域空前扩大5.(2019四川宜宾一模,26)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

这反映出()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6.(2019陕西宝鸡二模,26)宋代外省官分“亲民”与“釐务”两种,“亲民官皆由京朝官差遣,不设正官;而釐务官则专治一事,直属中央”。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鸭题型专题二十四加试第26题(史学方法素养题)题型研析课件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鸭题型专题二十四加试第26题(史学方法素养题)题型研析课件
√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解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345
2.(加试题)(2016·湖州学考检测)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 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 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 究中国牛耕技术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汉代画像砖上绘有二牛一人耕地的场景 B.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 C.《齐民要术》写道:“赵过始为牛耕”
(3)其他史料分类:分为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与无意史料(官方无意 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记等),“正史”(官方记载)与“野 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从史料价值看,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 史料。 3.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1)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运用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进行 跨学科综合研究法。 (2)历史比较法:将相同或相似的历史现象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获 取结论。 (3)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解析
【例2】 (加试题)(2015·10月浙江新高考·T26)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研 究西周史的学者看到过烽火戏诸侯,也没有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 见过他本人,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 这表明( )
√A.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史实
B.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C.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 D.历史研究不是抽象的争论,需要专门技术的支持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提升版)第二部分高考研究篇大题练(一)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提升版)第二部分高考研究篇大题练(一)Word版含解析

大题规范练大题练(一)1.(2018·华中师大附中考前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

“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

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

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

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

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贵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按照皇帝意旨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审阅、驳议,因此门下省就代表了贵族的意志。

——摘编自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材料二由中国学者王瑞来提出的“宋元变革论”,从南宋历元,跟明清、乃至近代的联系来观察历史。

其核心主张是,宋元大变革使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

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南,最近最直接的基础是南宋和元代。

……南宋政府多次发行的纸币交子已成为社会主要支付手段,在“钱楮并用”的基础上,贵金属称量货币白银也开始跻身于流通领域。

特殊的国际政治格局之下,依托江南发达的商品经济,历来的“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在南宋终于彻底转向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

“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过去中国的状况相比,具有划时代的变化,靠近了现代的我们。

”——摘编自王瑞来《从近世走向近代——宋元变革论述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并简要评析内藤湖南对唐代三省制的认识。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南宋以来中国古代出现的“靠近了现代的我们”的主要经济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题研究——唐宋变革1.(2018·全国Ⅱ卷,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2018·全国Ⅰ卷,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2017·全国Ⅱ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4.(2017·全国Ⅲ卷,26)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5.(2016·全国Ⅲ卷,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6.(2016·全国Ⅰ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7.(2018·全国Ⅲ卷,25)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8.(2014·全国Ⅱ卷,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9.(2015·全国Ⅱ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10.(2016·全国Ⅱ卷,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11.(2018·全国Ⅰ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12.(2014·全国Ⅰ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1.C 从材料可知,武则天通过改革中书、门下二省官制,使得低品级官员也取得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的资格,从而使“宰相数量大增”,再通过频繁的更替,来分散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从而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C项正确。

据前面分析可知,实际上中书、门下的权力被分化,A项错误。

统治者的目的是巩固自身统治,B项错误。

由材料中“宰相数量大增”“更替频繁”可知,宰相权力被削弱,但其参政议政的职能没有变化,D项错误。

2.D 分析题表可知,政治上,大部分藩镇的官员由“朝廷任命”,接受朝廷的政治统治。

经济上,大部分藩镇把地方赋税上供朝廷(或多或少),特别是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东南9个藩镇把地方赋税上供朝廷,为唐朝后期的统治延续提供了物质基础。

军事上,大部分藩镇是在为中央政府而履行地方官府的责任,如“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

这些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D项正确。

题干表格只是介绍了藩镇向朝廷交纳赋税的三种情况,没有介绍“朝廷财政收入”的支配、使用情况,不能得出藩镇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的结论,A项错误。

材料中只有河朔型和中原型藩镇互防,但也并未反映出其相互攻伐,B项错误。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C项错误。

3.C 从题干所给的材料来看,唐中期,在北方的城市中出现了大量来自江淮地区的茶叶。

这一现象反映的历史背景是,随着国家的统一,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特别是随着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正确答案为C项。

南茶北运的动力主要是北方有消费茶叶的需求,而国家的统一仅提供了外在的条件,A项错误。

B项在事实和情理上是错误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即使在今天,南北方的饮食习惯还是有较大的不同。

D项不符合唐中期的历史情况,我国历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宋代,而不是唐代。

4.A 从该表的内容来看,户均占有土地20~130亩的比例达到了74.1%,这说明这一时期该地的土地占有状况较为均匀,未出现大规模的土地集中现象。

联系教材所讲内容,唐代实行均田制后,有效地保证了农民对土地的占有。

基于上述分析,A项正确地反映了题干内容,故正确。

B、C两项与历史现状,亦与题干内容相违背,故错误。

题干内容仅提到土地的占有情况,未提及生产力、生产效率的问题,故D项表述与题干内容不符。

5.C 从题干可知,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从而形成模仿王羲之书法的社会风尚,题目问的是王羲之在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

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违背常识,排除;从长时段来看,朝代更替并不能影响艺术评判标准,故排除D项;南朝后期流行的萧子云书法“无丈夫之气”不符合大唐刚健、昂扬的时代要求,唐太宗对王羲之的评价“尽善尽美”,既是唐太宗个人审美趣味的体现 ,也体现了时代要求,而历数世至今,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不可动摇正说明了C项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

6.A 根据材料反映出来的信息,宋太祖觉得帝王做点事情不容易,偶有误失,就会被史官记下来流传后世,所以宋太祖担忧的是他的负面信息会流传后世。

所以B项“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和C项“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可排除,D项“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也可排除,因为宋太祖只是不希望史官记录他“误失”的言行。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立意在于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具有重史传统的文化特征及其意义。

司马迁之所以能够在皇权至上的条件下写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豪言壮语,其根本信仰就是“求真”,认为历史记载是真实的,所以中国古代才有官方修纂正史的传统,这是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关键,对中学教学也有引领作用。

7.B 据题干材料“高级官员”“中级官员”“低级官员”比例越来越低,“无官职记录”的比例越来越高,南宋达半数以上,可知“世家大族影响巨大”说法错误,A项不正确。

宋代社会流动性加强,宋代“朝廷无世臣”,士庶界限趋于瓦解,官民之间身份可以转化,这与科举制关系较大,B项正确,D项错误。

C项材料没有提及宰相职责、权限变化,排除。

8.A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铁钱因携带不便等原因,阻碍了商品的交换、流通,“富民”自发发行交子,作为商品交换的凭证。

A项正确揭示了交子的民间性特点,交子的本质——交易凭证功能。

B项片面解读材料,将交子带来的结果作为原因,本末倒置,故B 项错误。

中国古代推行“抑商”政策,C项不符合历史事实,所提供的材料也不能说明C项表述的内容,故C项错误。

交子的出现可以说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而不是南移的原因,故D 项错误。

9.C 坊市制度的瓦解不独在南方,因此不是促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之一,所以A项不正确。

土地集中加剧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并无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

海外贸易的拓展能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在唐宋时期,海外贸易在全国或江南经济总量中不占主要份额,因此也不是促成全国经济格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D项不正确。

唐宋江南经济的发展并超过北方,原因复杂,但最终以农业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土地的开发与耕作、亩产量的提高均与农业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

10.B 宋代“田制不立”,在土地政策上“不抑兼并”,这一政策导致的后果是土地交易频繁,土地越来越集中,大量民户失去土地而成为租种土地的“客户”,因此B项符合题意。

北宋商品经济繁荣,A项不符合史实。

唐末以来,坊市制度崩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繁荣,而不是民户失去土地,故C项错误。

田赋一直是北宋赋税的重要来源,D项不符合史实,故错误。

11.A 根据材料“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可知民营手工作坊众多;手工业者“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也说明当地民营手工业作坊多,手工业者选择空间大。

综合以上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A项正确。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工商业的管理不同朝代基本都采取压制政策,故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并不高,B项错误。

从一个特定的狭小的区域——“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的盐井(制盐业)信息,不能得出当时雇佣劳动已经普及的结论,也不能体现盐业专卖制度解体,故C、D两项错误。

12.D 题干直接点出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学生熟知的主张,要求学生辨析这一主张与中国古代“人性观”的联系。

学生通过传统文化《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可以选出正确答案,A、B两项分别是先秦儒家中孟子与荀子(及法家)的主张,并非宋明理学的新认识,因而不正确,C项乃佛教的一种主张,且不具有本质与外在二元对立之意,因而也是不正确的。

正确答案为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