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中长导管的固定

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中长导管的固定
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中长导管的固定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固定

第一步左手持纱布覆盖在正压接头上提起导管,右手持碘伏一根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顺时针消毒。

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 (至少大于贴膜的

面积)。取第二根碘伏棉棒以同样的方法逆、顺时针

消毒皮肤。

第二步皮肤消毒完后待干15秒,取无菌透明敷贴,粘贴透明贴,再将离型纸剥离透明敷贴,粘贴时敷贴自然下垂,切

勿拉伸敷贴。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排净敷

贴里的气泡。

第三步取一无菌纱布轻轻覆盖于无菌透明敷贴上,注意大小应无菌透明敷贴相似即可。

第四步取一条胶带将PICC延长管以蝶形固定于无菌透明敷贴缘处。再将PICC延长管U型弯折于无菌纱布上,再以胶带

横向固定胶带横向固定延长管,在记录胶带上标注操作者

姓名及日期,贴于透明敷料。

PICC导管固定方法之改善专案

PICC导管固定方法之改善专案 摘要 PICC的固定方法对患者是重要的,导管固定不牢固可能导致PICC导管移位折管断裂及脱 管的危险。统计发现每年皆有PICC导管滑脱事件;其滑脱原因除患者自行拔出外皆与固定方法 不良有关,经分析整理后主要原因为:固定方法标准不理想、患者个别性问题。本项目将在U 型或S型固定法基础上并用弹力胶带呈蝶型返折固定于缝合翼(小飞机)上进行加固,一 年后统计PICC导管滑脱件数则已降到0发生率且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本项目实施结果,达到降低滑脱的目的,并提升患者护理安全质量;寻找出更佳管道固定法以降低患者痛苦及经 济负担[1]。 关键词:PICC导管、U 型或S型固定方法、弹力胶带固定法 前言 对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需要留置PICC导管。对此类患者而言,管道的护理及固定非常重要,若有任何一个操作不到位都将引起感染移位及脱出,而固定方法作为非常重要步骤之一。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都是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经济压力大,疾病的转归及病房压抑都会影响患者。一旦发生脱管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焦虑,所以预防脱管是一件重要且不可轻忽的护理职责。虽然PICC导管滑脱的发生率极低,然而一旦发生将造成患者血液流失及安全问题,也将造成额外医疗成本增加。有鉴于此找出更安全、舒适的固定方法,引发对此项目改善的动机,期望通过此项目推动能有效降低导管滑脱率,也使得患者对导管固定方法的满意度提高。 现况分析 一、科室特性 本科室是消化专科,固定床位76张,科室大,患者周转快。护理人员经常会护理留置PICC的患者其中包括消化道肿瘤反复住院化疗的,年龄大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2]。 二、导管之固定法 本科室现采用改良过的U 型或S型固定法,患者伸直手臂,将外漏的导管呈U 型或S型放置,正确的消毒之后待消毒液完全待干之后,用HP透明贴,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穿刺点及外漏的所有导管,做到无张力性粘贴,敷贴下无气泡。再用纸胶带横向贴于缝合翼上固定。 三、病人个别特性 部分患者皮肤干燥易脱屑,若涂擦乳液于手臂会使胶布固定不牢;有些患者穿刺点在手臂背侧,手臂移动时胶布容易牵扯松脱;有些患者容易出汗皮肤潮湿会使透明贴粘性下降脱落[3];有些患者对贴膜过敏,抱怨皮肤发痒挠抓至固定不牢。有些患者意识模糊甚至痴呆,无意识扯拉管道。 四、管道固定满意度

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CVC)日常维护与使用 一、敷料更换 1、评估:每天对穿刺点进行视诊和触诊,了解有无触痛及感染征象。 2、常规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无菌透明敷料,若有内固定,必须使用无菌胶带。 3、如敷料有潮湿、污染、渗血、完整性受损或被揭开,需随时更换。 4、更换导管时,脱出的导管不应被重新送入。 5、在敷料的标签纸上标注:导管穿刺时间、更换敷料时间、操作者姓名。 二、冲管与封管 1、每次静脉输液、给药前必须抽回血确定导管在血管内,然后用生理盐水 10-20ml脉冲式冲洗导管。 2、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以及TPN、脂肪乳剂、甘露醇前后,用20ml生理盐水 脉冲式冲管。 3、输全血或成分血时,在每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持 续输注全血、成分血或脂肪乳剂超过4小时,每4小时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洗导管,以保持导管通畅。 4、持续输液,每12小时应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洗导管。 5、输液结束,用10-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后,再用正压封管。正压 封管:2-3ml肝素稀释液(10-100u/ml),边注射边向后推针,推注速度大于推针速度。 三、肝素帽消毒及更换 1、每次输液前,应消毒肝素帽。要求用75%的酒精棉球或棉片(尽量拧干)。 包住导管接口用力旋转10次以上。 2、常规间隔7天更换一次。 3、如输血、抽血、输注脂肪乳剂后及时更换。 4、如肝素帽有回血或任何原因将肝素帽从导管上取下,就应立即换上新的肝 素帽。 5、肝素帽疑有裂纹损坏时,应立即更换。 四、使用注意事项 1、正确应用端口(双腔管) 主腔(咖啡色):内径相对较大,常常持续给药,用于输血,输注TPN等粘稠性液体以及监测CVP; 側腔(白色):内径相对较小,常用于普通输液给药。 2、每天评估导管使用情况,判断留置的重要性。 五、中心静脉导管拔除 1、有医生的医嘱并做好解释; 2、平卧位; 3、对穿刺点及缝线处进行消毒; 4、拆除缝线; 5、导管拔出时嘱病人深吸气屏住呼吸,轻拉拔除导管; 6、用指压法压迫穿刺点直至血止,但不可过度按压或用力按摩颈动脉; 7、再用无菌透明辅料覆盖穿刺点24小时,密封穿刺点,以防空气栓塞;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最新定义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LABSI) Event Introduction: An estimated 41,000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LABSI) occur in U.S. hospitals each year.1 These infections are usually serious infections typically causing a prolongation of hospital stay and increased cost and risk of mortality. CLABSI can be prevented through proper management of the central line. These techniques are addressed in the CDC’s 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CDC/HIPAC)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2011.2 Settings: Surveillance will occur in any inpatient location where denominator data can be collected, which may include critical/intensive care units (ICU), specialty care areas (SCA), neonatal units including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NICUs), step down units, wards, and long term care units. A complete listing of inpatient locations can be found in Chapter 15. NOTE: Surveillance for CLABSIs after the patient is discharged from the facility is not required. However, if discovered, any CLABSIs occurring within 48 hours of discharge should be reported to NHSN. No additional central line days are reported. Requirements: Surveillance for CLABSI in at least one inpatient location in the healthcare institution for at least one calendar month as indicated in the Patient Safety Monthly Reporting Plan (CDC 57.106). Definitions: As for all infections reported to NHSN,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complications or extensions of infections already present on admission, unless a change in pathogen or symptoms strongly suggests the acquisition of a new infection, are not considered healthcare associated. Therefore, infections that become apparent within the first few days of admission must be carefully review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should be considered healthcare associated. Primary bloodstream infections (BSI) are laboratory-confirm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LCBI) that are not secondary to a community-acquired infection or an HAI meeting CDC/NHSN criteria at another body site (see criteria in Chapter 17 and Appendix 1. Secondary Bloodstream Infection Guide). Report BSIs that are central line associated (i.e., a central line or umbilical catheter was in place at the time of, or within 48 hours before, onset of the event). NOTE: There is no minimum period of time that the central line must be in place in order for the BSI to be considered central line associated.

中心静脉导管定义 (2)

1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2.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3.护理分级: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 4.自理能力.在生活中个体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 5.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决于对一系列独立行为的测量,总分范围在0—100. 6.药物渗出.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外渗.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7.静脉治疗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 8.无菌技术.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9、药物外溢.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10输液港.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11、日常生活活动.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活动。 12、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1PIC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 接受乳房根治术或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侧肢体、锁骨下淋巴结肿大或有肿块侧、安装起搏器侧不宜进行同侧置管,患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不宜进行置管; b) 宜选择肘部或上臂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肘窝、感染及有损伤的部位;新生儿还可选择下肢静脉、头部静脉和颈部静脉; c) 有血栓史、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放疗部位不宜进行置管。 2、Barthel指数评定细则包括哪10项内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 3、抢救患者时,如何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需完整复述一遍,经医师复核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执行者签全名,执行时间为抢救当时时间。 4、简述护理分级方法患者人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表1)。

中心静脉导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中心静脉导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15-10-29T14:03:34.4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作者:叶桂芳 [导读]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避免因导管感染而增加患者入住ICU的时间,减少因为导管感染和导管脱管而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叶桂芳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511400) 【摘要】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CVC)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在ICU行CVC置管后缝合固定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4年在 ICU 行CVC置管后行无缝线固定的1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导管脱管率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CRBSI发生率、导管脱出率均低于观察组,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线固定可以减少中心静脉导管CRBSI和导管脱管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无缝线固定;缝合固定;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185-02 中心静脉是ICU抢救常用和可靠的静脉通道,以往的固定方法主要为局部皮肤缝合法,随着粘贴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无缝线贴膜固定法给临床提供参考,以下两种方法对CRBSI、导管脱管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3年本院ICU收治的患者中,进行缝合固定的患者中便利选取12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本院ICU中进行无缝线固定的患者中便利选取120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疾病和穿刺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置管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置管时个人防护设施要齐全,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铺无菌巾等,把因置管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1] 1.2.1 对照组固定方法:置管成功后,在离穿刺口1cm处用固定夹对导管进行缝合固定,重新消毒穿刺口周围皮肤后,选用专用透明贴膜(3M公司生产,10cm×11.5cm)以穿刺点为中心,运用无张力法黏贴。 1.2.2 研究组固定方法:置管成功后无需缝合,重新消毒穿刺口周围皮肤后,用同样的透明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运用无张力法直接对导管进行黏贴,再用优力舒弹力胶布在导管尾端进行加强固定。 1.2.3 更换贴膜方法:撕除旧贴膜,按顺-逆-顺时针的顺序,用75%酒精去除局部皮肤油脂;再用安尔碘消毒液以穿刺点为中心,按顺-逆-顺时针的顺序消毒3遍,消毒面积大于贴膜面积,最后消毒导管,待干后贴膜固定。 1.3 观察指标 1.3.1 导管感染判断指标:1)无其他原因的发冷、发热和寒颤。导管拔除后症状消失;2)导管的细菌培养>500菌落/平皿;3)置管的皮肤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符合上述任意一项即可诊断导管感染。[2] 1.3.2 导管脱管判断指标:1)导管从皮下退出4cm以上,从导管内回抽无回血;2)固定夹与皮肤之间导管呈卷曲状,静脉滴注不畅,回抽无回血;3)导管完全脱出。符合上述任意一项即可诊断导管脱管。[3] 1.3.3 导管留置时间判断指标:从在ICU置管当日至拔管当日计算。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CRBSI和导管脱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留置导管时间长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CRBSI、导管脱管和导管留置时间比较[例(%)] 3.讨论 3.1 无缝线固定法减少了CRBSI发生率:表1显示,研究组CRBSI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是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ICU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感染机会更大。无缝线固定没有固定夹和缝线的干扰,消毒更加彻底,减少了局部感染的机会;而缝线固定的固定夹与皮肤之间的空隙不易被消毒,容易滋生细菌而引起局部感染;再加上缝针破坏了皮肤天然的屏障功能,部分病人出现线头反应,严重者可发生缝针处感染。 3.2 无缝线固定导管脱出率低于缝线固定:表1显示,研究组导管脱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认为,缝合是相对牢固的固定方法,但因为黏贴时贴膜与固定夹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甚至还会有气泡,使贴膜未能起到最佳的固定效果。而为了减少无缝线固定而导致的脱管,我科使用优力舒弹力胶布在导管尾端进行加强固定,避免了因患者活动牵拉而脱管的现象。 3.3 无缝线固定法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固定方法会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重新置管的痛苦,降低经济损失。如果固定不牢固或出现CRBSI时,都会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小结 综上所述,无缝线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操作简捷,无需进行皮肤缝合,病人活动时不会出现牵拉引起的疼痛,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抢救时还可以节省置管后缝线固定的操作时间,直接输液给药。另外,无缝线固定可以降低CRBSI和导管脱管的发生率,避免因导管感染而增加患者入住ICU的时间,减少因为导管感染和导管脱管而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PICC导管护理

PICC导管护理 一、概述:PICC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 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达上腔静脉。利用PICC 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管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 类似于临床上面经常使用的套管针。但是导管出口直到上腔静脉。现在多用于需要长期化疗的病人。 二、PICC (经皮外周静脉插管)的作用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减少渗漏、感染;减少穿刺的痛苦。 三、PICC导管操作步骤: 01、核对医嘱。医嘱中必须包括置管后的胸部X线检查。 02、向病人解释操作过程,取得病人的同意。 03、测量并记录上臂周长。 04、使用止血带找出最适合穿刺的静脉。 儿童:PIC导管通常插入贵要静脉、头静脉、头皮静或隐静脉。要根据小儿的体型和发育程度选择最合适的静脉。 05、解开止血带。 06、测量病人插管部位到上腔静脉的长度,以确保导管放置后尖端上 腔静脉内。 成人:将上肢从躯干部向外展大约45度90度角。从穿刺部位开始,沿着准备通过导管的静脉测量距离。导管尖端了终应位于上腔静脉远离右心房的外1/3处,并与上腔静脉壁平行。如果要使用StatLockR 胶贴,应在测量的基础上加2.5至3.8厘米,作为导管的长度。 07、使病人处于最佳穿刺体位。 成人:使病人尽可能处于最利于穿刺的体位。将肯支从躯干部向外展大

约45到90度。儿童:使病人尽可能处于最利于穿刺的体位。 08、执行外科操作清洁程序。穿保护衣(口罩、护目镜、无菌外衣、无菌手套、帽子)。 09、消毒穿刺部位。 10、用局麻药品注射在穿刺部位形成一个小丘。 11、准备好所有穿刺物品。注射器内吸满无菌生理盐水。如果使用双腔导管,将近端导管内充满生理盐水并盖上帽,无端导管内充满生理盐水。如果使用单腔导管,将导管腔内充满生理盐水。去除导管尖端的保护套,将导管放置在无菌区域。 12、再次使用止血带,并更换无菌手套。 13、铺巾。 14、使用带有可撕裂鞘的穿刺针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将穿刺针和可 撕裂鞘一起向前送,直到可撕裂鞘很好地处于血管内。 15、松开止血带。 16、固定好鞘并移去穿刺针。为最大程度降低可能的鞘栓塞,穿刺针拔出后不要再次放回鞘内。检查血流情况以防误穿刺入动脉。暴露在空气中的血液颜色并不是穿刺进入静脉的最可靠依据。 17、拿住导管外无菌保护套的远端向回拉,暴露导管尖端,沿可撕裂 鞘送入导管。当导管向前送入血管内时,无菌保护套会从导管上脱开。18、当导管尖端大约到达预定部位时,让病人摆正体位,以降低导管 尖端误入颈内静脉的可能性。 成人:让病人把头转向插管的上肢方向,并将下颚贴的肩部。 儿童:正确指导病人。 19、在到达预定的插管长度之前5厘米处,停止插管。 20、向回拔可撕裂鞘,直到鞘完全离开病人。 21、拿住可撕裂鞘的两个侧翼,将鞘完全撕开。 22、将导管下到预定位置。

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及护理常规

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及护理常规 【置管日管路维护】 1. 每天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穿刺部位有无疼痛、肿胀等不适,出现任何问题 及时处理。 2. 置管24小时后予换药1次。 3. 向患者讲解保护中心静脉管路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中心静脉冲管】 1. 输液前,用安尔碘严格消毒肝素帽或连接接头,怀疑肝素帽破损或污染应立 即更换。 2. 用10ml注射器抽取10ml无菌生理盐水回抽见回血后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 冲管 3. 判断导管有无阻力是否通畅。 4. 观察导管有无渗漏。 【中心静脉封管】 1. 采取正压封管,在注射器还剩0.5ml封管液时,以边推液边退针的方式拔出 注射器,夹闭导管系统以保证管内正压。 2. 遵医嘱使用肝素盐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封管。 3. 封管液量大于2倍导管容积+延长管容积,成人约5ml-6 ml,儿童约2 ml -3ml。每天输液完毕后应先用10ml以上注射器抽取至少1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脉冲式冲管可使生理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壁上的残留药物冲净),再进行封管。 【中心静脉换药】 1.了解中心静脉置管的种类、置管的长度,近期换药时间。 2. 协助患者暴露置管部位,铺清洁治疗巾。 3. 洗手,将旧贴膜由四周向中心揭开贴膜,自下而上平行皮肤掀开,避免导管 脱出。 4.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渗液,观察导管体外留置长度,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如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处理 5.洗手,设立无菌区,准备用物 6. 以穿刺点为中心,先用75%酒精棉棍或纱球消毒皮肤3遍(起到脱皮脂作用,消毒时勿触及穿刺点伤口和导管),再用安尔碘棉棍或纱球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

中心静脉导管简介

韩国中心静脉导管 产品目录 中心静脉导管 动静脉三通 微量输液器 止痛泵 中心静脉导管简介 自二十世纪40年代以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上大量使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维持血容量及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等方面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经深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现代监测和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可以了解病人循环血容量和心脏功能,用以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快速输血输液抢救大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还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全肠外中心静脉营养等。 当前,中心静脉置管术不仅在麻醉科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危重病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它是测量中心静脉压和长时间补液监控治疗的重要手段,而在其他科室如:急诊科、普外科等运用也较多。 而这一切的临床应用,都是由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 来完成。 中心静脉导管用途: 危重病人及大手术病人常规使用; 全肠外中心静脉营养; 输注高渗或刺激性的溶液; 输血或血液制品; 采集血液标本; 监测中心静脉压力; 可同时输入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多腔导管)。 >>>更多临床应用请查阅《医学文献》

盛威中心静脉导管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三腔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及柔软的尖端 ?导管采用特种聚氨酯材料,在体温下会软化,贴合 血管形状 ?导管表面抗血栓处理,可降低血小板粘附和防止血 栓形成 ?柔软的导管尖端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导管尖端 对血管壁的损伤 导引钢丝及助推器 ?“J”型弯曲导引钢丝顶端并富有韧性,使导丝进 入血管中能保持弯曲,防止导丝顶端刺穿血管壁 ?导丝上的刻度标尺便于操作者控制导丝进入深度 ?导丝助推器方便单手推入导丝,使穿刺过程更容易 低阻力中空注射器 ?注射器内活瓣设计可避免气胸发生 ?导丝可以直接通过注射器进入血管中,使操作异 常简单 ?有效的避免了血液流出

中心静脉导管方案03版2013.5.7

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包 临床验证方案 临床验证类别:临床验证 不良反应报告联络方式为: 研究单位联系人电话(发现严重不良事件时需24小时以内上报有关单位!)

说明 1、临床验证类别为临床验证。 2、本方案由医疗机构和实施者共同设计、制定,并通过青岛市市立医院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签发伦理批件。实施者与医疗机构签署临床验证方案,并签订临床验证合同。 3、负责临床验证的医疗机构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公正、客观地按照临床验证方案进行临床验证。 4、医疗机构和实施者共同制定临床验证例数及持续时间,以确保达到验证预期目的。 伦理学 本临床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和中国有关临床验证研究规范、法规进行。在验证研究开始之前,验证方案获得研究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每位受试者入选前均得到研究医师全面地介绍本研究的目的、程序和可能的风险以及他们的权利,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以附录的形式保留在研究档案中。 缩略词表 SFDA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DFDA 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CRF 病例报告表 EC/IRB 伦理委员会 GCP 药物临床验证质量管理规范 IB 研究者手册 ICF 知情同意书 AE 不良事件 ADR 不良反应 SAE 严重不良事件 SAP 统计分析计划 DRQ 疑问解答表

PP 符合方案集分析 ITT 意向性集分析 SAFETY 安全集分析 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包临床验证方案 一、临床验证的背景 中心静脉是指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指经任何一条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到达中心静脉的方法。中心静脉穿刺置入是危重病监护治疗中的基本技术,主要利用其测定各种生理学参数,同时也为各种治疗提供直接便利途径。大量静脉输液、血液透析、血流动力学监测、肠外营养支持和临时心脏起搏等以上腔静脉应用最为广泛;下腔静脉置管主要用于紧急抢救补液或特殊情况下的穿刺置管术。因其创口小,可将操作的医疗风险降到最低。 “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包”是公司的新产品,主要由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导丝、扩张器、肝素帽等配件组成。根据中心静脉导管的管腔数,将产品分为单腔、双腔和三腔三种型式,主要供医疗单位进行静脉输注药物、液体及血液,还可用于抽取静脉血样、监测中心静脉压,使用时间不超过30天。该产品与人体接触的关键性配件在万级净化车间生产,其余生产过程在十万级净化车间完成,每个工序严格按照ISO9001和ISO13485的要求,采用环氧乙烷灭菌,产品有效期3年。 目前,“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包”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标准要求,并出具了合格的检验报告(NO.2010020506)。现由共同进行临床验证,以证明使用本产品的临床适用性、安全性。 二、产品的机理、特点与验证范围 产品机理与特点:“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包”主要由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导丝、扩张器、肝素帽等配件组成,根据中心静脉导管管腔数分为单腔、双腔和三腔三种型式;使用时插入中心静脉系统,用于静脉输注药物、液体及血液,还

PICC导管脱落防范与应急处理

PICC导管脱落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导管必须妥善固定,由制管者做好标记,详细记录管道名称、留置时间、部位、长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加强对高危患者(如意识障碍、躁动、有拔管史、依从性差的患者)的观察,作为重点交接班内容详细交接。 (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其防范意识及管道自护能力。 (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治疗、护理中动作轻柔,注意保护导管,防止导管脱落。(5)加强培训,提高护士防导管脱出移位的风险意识。穿刺时尽量避开肘窝,以透明敷料固定体外导管,也可使用固定翼加强导管固定;更换敷料时,避免将导管带出体外。 处理措施:根据脱落导管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和交接班,防止再次脱管。 (1)导管部分脱出:观察导管脱出的长度,用无菌注射器抽回血,如无回血,报告医师,遵医嘱用肝素钠液活尿激酶通管,如导管不通畅则拔管;如有回血,用生理盐水冲管保持通畅,重新固定,严禁将脱出的导管回送。 (2)导管完全脱出:测量导管长度,观察导管有无损伤或断裂;评估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及渗血,用无菌棉签压迫穿刺部位,直到完全止血;消毒穿刺点,用无菌敷贴覆盖;评估渗出液性状、量;根据需要重新置管。 (3)导管断裂:如为体外部分断裂,可修复导管或拔管。如为体内部分断裂,立即报告医师并用止血带扎于上臂;如导管尖端已漂移置心室,应制动患者,协助医师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位置,以介入手术取出导管。 应急处理程序:发生脱管→应急处理并报告医师→协助医师处理,必要时重新置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及交接班→防止再次脱管。

放射性皮炎防范及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及时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健康教育,强化对老人的宣教。 (1)必须选用开衫全棉柔软内衣,修剪指甲 (2)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勿用肥皂擦洗,清洁时使用柔软毛巾温水轻轻沾洗 (3)勿自行涂药及骚抓摩擦刺激,皮肤脱屑忌用手剥撕,禁贴胶布,避免冷热刺激及日晒雨淋 (4)照射区皮肤禁止注射,不宜做供皮区 处理措施: 1级:临床表现:滤泡样暗色红斑或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 处理措施:可用珍珠粉或冰片滑石粉止痒。 2级:临床表现: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片状湿性脱皮或中度水肿。 处理措施:遵医嘱停止治疗,暴露创面,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后,局部可用双草油或湿润烧伤膏均匀涂在创面上,保持湿润;亦可使用生物制剂,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上皮、血管内皮等多种细胞生长和调节蛋白合成作用,加速创面愈合;湖南省肿瘤医院通过临床观察使用龙血竭粉剂外敷,每天1~2次,起消炎、收敛、生肌的作用,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效果明显。 3级:临床表现:皮肤皱褶以外部分的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 处理措施:同2级反应处理 4级:临床表现:溃疡、出血及坏死。 处理措施:如皮肤出现溃烂,局部按外科换药处理,可选用溃疡贴、渗液吸收贴、清创胶敷料等换药。 处理程序:评估放射性皮炎高危患者→采取防范措施→根据放射性皮炎分期进行处理→做好记录及交接班。

PICC导管置管记录

P I C C导管置管记录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P I C C导管置管记录PICC导管置管记录—左贵要患者外周血管条件差,为方便补液治疗、全身化疗,防止药物外渗,今日10:00行PICC术,具体过程如下:用物准备完毕,嘱患者取仰卧位,左上肢伸直并外展与身体呈90度角,充分暴露肘前窝,头部转向左侧并尽量靠近左锁骨。拟取左贵要静脉穿刺点,在左上臂中上1/3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并作试探性穿刺。取专用穿刺套管针刺入贵要静脉,见有回血后再进针约2mm,部分回退针芯后再推进2cm,确认针套位于血管内。松开止血带,固定针套深度的同时退出针芯,从针套内置入PICC导管,深度为36cm。退出针套及导管内导引钢丝,修剪导管使外露长度为5cm,导管体外端接专用肝素帽套件。用注射器抽回血通畅,随即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正压封管并安装肝素帽。导管体外部分用固定件妥善固定,穿刺点置无菌纱布后用无菌贴膜及弹力绷带加压覆盖。置管完毕后嘱行X线胸片/透视检查明确导管体内端位置,必要时调整到正常范围。操作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特殊不适。操作者:殷荣华、陈国栋。PICC导管置管记录—左贵要(超声微创)患者外周血管条件差,为方便补液治疗、全身化疗,防止药物外渗,今日10:00行PICC术,具体过程如

下:用物准备完毕,嘱患者取仰卧位,左上肢伸直并外展与身体呈90度角,充分暴露肘前窝,头部转向左侧并尽量靠近左锁骨。经超声探查拟取左贵要静脉穿刺点,在左上臂中上1/3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取专用21G微创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刺入贵要静脉,见有回血后从穿刺针内引入微导丝,退出穿刺针后沿微导丝引入扩张器及导管鞘。松开止血带,退出扩张器及微导丝,从导管鞘内置入PICC导管,深度为39cm。退出导管鞘及导管内导引钢丝,修剪导管使外露长度为5cm,导管体外端接专用肝素帽套件。用注射器抽回血通畅,随即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正压封管并安装肝素帽。导管体外部分用固定件妥善固定,穿刺点置无菌纱布后用无菌贴膜及弹力绷带加压覆盖。置管完毕后嘱行X线胸片检查明确导管体内端位置,必要时调整到正常范围。操作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特殊不适。操作者:殷荣华、陈国栋。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PICC管记录—巴德中路患者外周血管条件差,为方便补液治疗,防止药物外渗,今日10:00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具体过程如下:用物准备完毕,嘱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避免讲话或咳嗽,正确暴露颈部,肩下垫一薄枕,头后仰并偏向左侧。拟取右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和胸骨头及锁骨所成三角形之顶点环状软骨水平与颈总动脉搏动外缘交叉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

中心静脉导管简介

韩 国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产品目录 中心静脉导管 动静脉三通 微量输液器 止痛泵 中心静脉导管简介 自二十世纪40年代以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上大量使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维持血容量及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等方面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经深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现代监测和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可以了解病人循环血容量和心脏功能,用以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快速输血输液抢救大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还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全肠外中心静脉营养等。 当前,中心静脉置管术不仅在麻醉科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危重病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 ),它是测量中心静脉压和长时间补液监控治疗的重要手段,而在其他科室如:急诊科、普外科等运用也较多。 而这一切的临床应用,都是由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来完成。 中心静脉导管用途: 危重病人及大手术病人常规使用; 全肠外中心静脉营养; 输注高渗或刺激性的溶液; 输血或血液制品; 采集血液标本; 监测中心静脉压力; 可同时输入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多腔导管)。 >>> 更多临床应用请查阅《医学文献》

盛威中心静脉导管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三腔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及柔软的尖端 ? 导管采用特种聚氨酯材料,在体温下会软化,贴合 血管形状 ? 导管表面抗血栓处理,可降低血小板粘附和防止血 栓形成 ? 柔软的导管尖端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导管尖端 对血管壁的损伤 导引钢丝及助推器 ? “J”型弯曲导引钢丝顶端并富有韧性,使导丝进 入血管中能保持弯曲,防止导丝顶端刺穿血管壁 ? 导丝上的刻度标尺便于操作者控制导丝进入深度 ? 导丝助推器方便单手推入导丝,使穿刺过程更容易 低阻力中空注射器 ? 注射器内活瓣设计可避免气胸发生 ? 导丝可以直接通过注射器进入血管中,使操作异 常简单 ? 有效的避免了血液流出

中心静脉置管的目的及护理(培训学习)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运用及护理 急救中心手术室 1、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临床运用 中心静脉指的是近心端的大静脉,如上、下腔静脉。把导管经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置入上腔静脉,经右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就是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的运用:(1)、测定中心静脉压力(CVP)判断是否存在血容量不足或心功能不全。(2)、作为需要大量输血、补液的输注通道,同时监测大手术或危重手术血容量的动态变化,防止发生循环负荷超重的危险。(3)、借以取血化验检查。(4)、借以作为长期血液透析通路。(5)、借以输注某些高浓度刺激性大的抗癌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全静脉营养液。(6)、借以紧急安装心内起搏器。 2、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2.1置管前的心理护理 对有中心静脉置管指征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中心静脉置管的意义,比较与常规静脉穿刺的利弊。 2.2置管后导管的护理 2.2.1导管皮肤出口处的护理:导管皮肤出口处每周换药1~2次,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一般采用碘伏棉球(签)擦洗皮肤出口及导管,然后用封闭式敷料覆盖。伤口愈合后可拆除敷料不再换药,但对感染高危险的患者如:免疫抑制、中性白细胞减少等,仍须采取封闭式敷料换药。换药时若发现导管周围皮肤有红肿、压痛、分泌物

等感染征兆,应作局部细菌培养,并每天用2%洗必泰液换药,必要时加用敏感抗生素。感染严重者须拔管。 2.2.2预防导管脱出:聚酯纤维套一般需3~4周才能被结缔组织包裹固定。因此,皮肤出口处的缝线一般4周后拆除,导管尾端须用胶布妥善固定于胸壁或敷料上,粘贴之胶布应在导管上包绕一周,以增加导管的稳定性,防止牵拉导管时脱管。 2.2.3导管栓塞的预防和处理:每次使用导管后用10U/ml肝素液3~5ml冲洗,未使用时每周至少冲洗导管2次,起抗凝作用。推肝素至最后0.5ml时应先关闭导管夹,然后将余液继续推入肝素帽,使导管尾端保持正压,可防止血液逆流入导管内致血栓形成。冲洗时如果感到阻力很大,回抽无血,不能强行推注,以免因压力过大致导管破裂,这种情况导管可能栓塞,可采用3 000~5 000U/ml尿激酶2ml,用轻柔的手法反复注入、回抽,将尿激酶在导管内充分混合后夹管,2~3h后抽出,经处理无效,可重复使用尿激酶能有效溶解血栓,恢复管道畅通。 2.2.4导管内感染的预防和观察:使用导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输完血液制品和营养液须即刻更换输液器。经常检查肝素帽是否拧紧。若发现肝素帽松动,应立即去除,严格消毒导管口后,更换新的肝素帽。经常冲洗管道,也可减少导管内感染的发生。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须立即抽血培养(导管内和周围静脉对照)。对血培养确诊为导管内感染者,原则上应拔管,也可先用敏感抗生素经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