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中长导管的固定

合集下载

中长管使用规范

中长管使用规范

中长管使用规范1、中等长度导管的长度与导管尖端的位置中等长度导管究竟是多长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取决于患者身高、穿刺部位以及导管尖端所处位置。

如患者身高较高手臂较长、穿刺点选择肘下或者导管尖端在锁骨下静脉内时,置入长度就会相对较长,反之如果患者身高偏矮手臂较短、穿刺点选择肘上或者导管尖端在腋静脉内,那么置入的导管长度就会相对较短。

2009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编写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中提出:外周中长导管长度为7.5~20cm,导管尖端位于腋窝水平或肩下部。

但是随着中等长度导管技术的不断发展,导管尖端位置由腋窝水平或肩下部延伸到腋静脉胸段甚至达到锁骨下静脉中段内,因此中等长度导管置入体内长度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9月,中国研究性医院学会护理分会发布的《静脉中等长度导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将中等长度导管长度定义为20~30cm,另外,《共识》还提出了迷你中线(Mini-midline8~10cm)概念。

对于新生儿/小儿置入中等长度导管尖端位置,2016版INS指南提出:头皮静脉置管: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上颈静脉内;下肢静脉置管(开始走路之前):导管尖端位于腿内,腹股沟褶皱下侧。

但不论它长短如何改变,中等长度导管始终属于外周静脉导管范畴。

2、中等长度导管预置管长度的测量目前临床常用的中等长度导管预置管长度的体表测量方法有三种:①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腋窝水平②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同侧锁骨中线③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同侧胸锁骨关节减2cm中等长度导管置入后不需常规X线进行尖端定位。

3、中等长度导管的材质、型号与规格目前中等长度导管材料大多是聚氨酯或硅胶材料;导管有单腔和双腔;管腔外径为2Fr到5Fr(1Fr=0.33mm);导管分为三向瓣膜式导管(当有正向或负向压力存在的情况下瓣膜才会打开,没有压力时,瓣膜处于关闭状态,能预防血液进入导管或空气进入血液系统)和前端开口式导管二种。

picc固定操作标准流程

picc固定操作标准流程

picc固定操作标准流程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外周插入
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操作标准流程是在将PICC导管插入患者体内后,需要进行固定操作以确保导管在正确位置并减少移位风险。

以下是
一般的PICC固定操作标准流程:
1. 准备工作,确认患者身份,核对医嘱,准备所需材料,包括
透明敷料、导管固定器、透明敷料固定带、消毒物品等。

2. 位置确认,使用X光或其他适当的成像技术确认PICC导管
的位置是否正确,确保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

3. 皮肤准备,清洁患者皮肤,使用消毒剂彻底清洁PICC导管
周围的皮肤,以减少感染风险。

4. 固定导管,将透明敷料覆盖在PICC导管插入点周围,使用
导管固定器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肢体上,确保导管位置不变。

5. 透明敷料固定,在导管固定器上方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带进一
步固定导管,以确保导管插入点的清洁和干燥,并便于观察导管插
入点的情况。

6. 记录和监测,记录固定操作的时间和相关信息,定期监测导管插入点周围的情况,包括皮肤状态、导管位置等,确保导管固定良好并及时发现问题。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PICC固定操作标准流程,具体操作可能会根据医院的政策和流程进行调整。

在进行PICC固定操作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随时注意患者的情况,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静脉治疗新抉择——中等长度导管记!

静脉治疗新抉择——中等长度导管记!

静脉治疗新抉择——中等长度导管记!静脉治疗是指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输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额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

而中等长度导管相较于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具有穿刺速度快、安全性较高、维护成本较低等优势,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经济、安全的静脉输液方式。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静疗中的中长静脉导管吧。

20世纪60年代,美国首次报道了在儿童患者中使用中长静脉导管的经验。

此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中长静脉导管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在国内,中长静脉导管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晚。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和推广中长静脉导管的使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医生的不断学习,中长静脉导管在我国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国内外都有许多研究关于中长静脉导管的安置技术、并发症防治、导管护理等方面。

这些研究旨在提高中长静脉导管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不适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中等长度导管,又称中线导管,导管长度20-30cm,迷你中等长度导管长度为6-15cm,常规穿刺或采用超声引导技术从上臂置入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内,导管尖端被安置在患者的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迷你中等长度导管尖端可被置入腋静脉。

中等长度导管是一种精细的导管,常由聚氨酯或硅胶等材料制成,具有较大的内径和长期置管功能。

中长静脉导管推荐留置时间为1-4周,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留置,2017年欧洲PICC和中线导管使用标注中指出,中等长度导如果使用适当,可以使用数月。

中等长度导管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相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①预计治疗时间1-4周的患者;②持续输注等渗或接近等渗的药物;③短期静脉注射万古霉素的患者(<6天的患者);④需持续镇静与镇痛的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流程

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流程

1、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选择穿刺部位,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以及股骨径脉等,是比较常规的穿刺位置,可以在穿刺前做B超定位,以及超声定位,明确静脉位置;
2、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消毒两遍,抽取肝素钠盐水充盈留置管,并检查留置管是否通畅;
3、在穿刺点部位进行局部麻醉,用穿刺针沿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见到回血以后回抽静脉血,确认是静脉血管后,再将导丝沿穿刺针进入血管,导丝送入合适位置后,拔出穿刺针,引导中心静脉管进入;
4、导入中心静脉管后,在静脉内输液,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调试中心静脉管通畅程度。

中心静脉导管及固定

中心静脉导管及固定

Tegaderm™HP
• 与标准型Tegaderm不同之处 – 薄膜背衬和粘胶的配方 有所不同 – Tegaderm HP的湿气透 过率更高 – Tegaderm HP粘性更适 合潮湿环境或多汗的患 者,维持时间更久
在潮湿环境下 或对于多汗的患者, 可以减少不必要的
更换敷料的次数
敷料更换
1. 在敷料被污染、卷边、松脱 或须局部观察的情况下更换
▪ 短期CVC置于锁骨下优于
颈内/股静脉
• 成人避免使用股静脉穿刺
-
.每日判断导管保留的必要性
每日对静脉导管评估,通过肉眼观察和局部触诊 了解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脓性分 泌物
做好观察和交接班
静脉导管穿刺部位的护理: 导管的固定


• 固定导管的胶带必须是无 菌的
• 或者是无菌外科缝线 -INS,2006
3M加压固定胶带
使用透明敷料的要点:
一、要点:
1、无张力垂放(单ຫໍສະໝຸດ 持膜) 2、敷料中央对准穿刺点 3、贴膜区域无菌干燥
二、操作三步曲: 1、捏导管突起—捏 2、抚平整块敷料—抚 3、边撕边框边按压—压
Copyright © 2006, 3M. All rights reserved
鼻胃管固定
-叶向红(2009),肠外与肠内营养
胶带或缝线绝对不可直接固 定导管,一定固定在导管可移 动的固定翼或连接器上.
CDC推荐穿刺部位敷料的应用
透明、半渗透性的聚氨酯 敷料为静脉输液常用固定 敷料
透明敷料有利于: 持续观察穿刺部位 便于患者的活动和沐浴 无需经常更换敷料 节省护理时间
CDC-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预防策略:穿刺部位敷料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及固定

PICC置管术的操作要点

PICC置管术的操作要点

PICC置管术的操作要点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外周插管中心导管)置管术是通过外周血管将导管插入至心脏附近的中心静脉。

以下是PICC置管术的操作要点:
1. 术前准备:使用洁净手术技术,包括戴上手术帽、口罩、手套和消毒纱布。

清洁患者的皮肤,通常选择上臂前侧的通畅静脉作为插管位置。

2. 选择导管: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常用的有单腔、双腔和三腔导管。

3. 麻醉:在插入导管之前,局部麻醉患者的皮肤和浅层组织,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4. 插入导管:将导管插入至适当深度,通常需要使用超声引导来确保准确位置。

操作者需要轻柔地推进导管,并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弯曲。

5. 固定导管:插入导管后,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以防止移位或脱落。

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固定带、透明敷料或导管固定器。

6. 确认位置和通畅性:插入导管后,需要通过X射线或超声
等方法确认导管的位置和通畅性。

这是确保插管成功的关键步骤。

7. 导管卫生:每天进行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使用适当的抗菌溶液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8. 导管护理:定期更换导管固定带和敷料,观察导管周围的皮肤状况,以及导管是否松动或变位等异常情况。

9. 导管拔除:当不再需要PICC时,需要谨慎地拔除导管。


前准备合适的止血措施,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PICC置管术需要谨慎、细致地操作,确保导管正确插入并保
持通畅,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者需要严格遵守手卫生,并定期进行导管和患者的监测和评估。

静脉导管维护及固定PPT课件

静脉导管维护及固定PPT课件


PICC <1年 好
2000 元
.
9
有三向瓣膜,不可监测CVP
耐高压导管,可监测CVP
.
10
各类导管的特点
导管 类型
CVC
留置 时间
<4周
患者舒适度 可否监 测CVP
价格
差 可 300元
POT 18-20年 好 不可 8000
R

PICC <1年
好 不可 2000 /可 元
.
11
中心静脉导管
有血栓病史
血管区域有 恶性肿瘤
禁忌症
局部感染
血管解剖 位置异常
.
凝血功能异常
4
二、常见的中心静脉导管
CVC管
输液港
.
PICC管
5
各类导管的特点
导管 类型
CVC
留置 时间
<4周
患者舒适度 可否监 测CVP
价格

300元
POT 18-20年 好 R
PICC <1年 好
.
8000 元
2000 元
6
各类导管的特点
.
38
(一)导管堵塞:负压溶栓复通技术
Step1:1、去除肝素帽,连接预充好的三通接头 2、含有约1ml5000u/ml尿激酶的1ml注射器 3、10ml空注射器
.
39
负压溶栓复通技术
Step2:旋转三通,使10ml空注射器与导管管腔相通
.
40
负压溶栓复通技术
Step3:回抽10ml注射器针栓至8—9ml刻度使导管腔内形成负 压
导管 类型
CVC
留置 时间
<4周
患者舒适度 可否监 测CVP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共3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共3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共3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中心静脉导管(CVC)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可以实现对静脉系统的快速输液、输血、营养支持及持续监测等功能,是一种重要的中心静脉途径。

PICC作为一种新型的CVC,凭借其较少的并发症、插管操作简单快捷以及对患者的创面影响小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

PICC的安全稳定与病人的舒适和有效固定密切相关。

近年来PICC的三种体外固定方式巩固了PICC的稳定性和修复时间,分别是利用外固定套、胶贴固定和带有保护套的三钩固定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三种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来探讨哪种方式最好地满足患者的安全稳定、舒适感和临床护理的需求。

一、利用外固定套固定的PICC外固定套是医用胶带、硅胶或绒布等材料设置的一种支架,可以缠绕在PICC上。

上下一段外侧固定胶布或盖帽以防止衣物、床上用品等的摩擦和绣球,从而保持PICC通畅和固定。

由于易于操作和快速固定,目前该固定方式在临床中较为常用。

在该固定方式下,PICC的刺入部位被完全暴露,易于维护,而且病人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可以轻松转动手臂,舒适性较高,缺点是:这种固定方式容易过紧,造成局部皮肤受压、挫伤、皮肤屏障受损;如果固定松动,会影响PICC的安全,使管路暴露于刺入部位之外,使患者容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另外,固定带的绷紧程度应该适中,过紧会引起肢体水肿、获取血流和灌注压的障碍等。

二、胶贴固定的PICC胶贴固定即用细胶带或医用胶贴将PICC固定在公共位置,使其保持不动。

这种固定方式的好处是操作简单,能够更全面地固定于周围,不易松动,如按照合适的方法进行固定,可美化PICC固定状态,在观察取核时方便。

因此胶贴固定是适用于PICC长时间留置的患者。

但固定材料对皮肤损伤较大,如果胶贴用量不足或固定松动,也容易让PICC移动和病人感到不舒服。

【全文】中线导管应用

【全文】中线导管应用
15
并发症的预防
敷料的更换
中线导管的敷料更换:不建议频繁更换敷料,应根据敷料的类型决定更换频次, 一般纱布敷料2天更换一次; 透明的半透膜敷料(TSM)5-7天更换1次; 首次置管24h后,需更换敷料并观察、评估穿刺部位情况; 置管局部存在渗液、渗血、感染、敷料松动现象时,需即刻更换敷料,并严格执行无菌 操作技术。
17
中等长度导管的应用
汇报完毕,感谢聆听
中等长度导管的优势
与留置针相比
中线导管留置时间(1-4周)更长,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 痛苦,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根据血管解剖特点,外周静脉-留置针血流速度<95ml/h,中线导管 血流速度在150~350ml/h,当液体进入血管后,迅速稀释,有效保 护上肢血管网,降低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减少了化学性静脉炎 的发生。
3、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
4、选择合适的皮肤消毒剂: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有效碘浓度不低于 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乙醇组合使用。推荐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 醇溶液消毒皮肤、导管及其他附加装置。
5、以穿刺点为中心擦拭皮肤,并自然待干。
6、生理盐水预冲导管,检查导管完整性。
7、导管应缓慢匀速送入预测量刻度,禁止暴力送管。
(因存在未被检测的外渗风险)
[1]Caparas JV,Hu JP.Safeadministration of vancomycin through a novel midline
5
catheter:arandomized,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J Assoc Vasc Access.2014;15(4):251-256.
13

picc置管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picc置管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picc置管后护理及注意事项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长期留置的导管,用于输液、药物静脉输注和抽血等治疗目的。

在进行PICC置管后,患者需要接受相应的护理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导管畅通、减少感染风险,以下是相关内容:1. 术后导管固定和保护:术后应确保导管固定在正确位置,防止导管脱落或移位,一般采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

同时要避免导管被拉扯、挤压或受到外力刺激,导管外露部分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污染。

2. 导管通畅和管路护理:每日应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如有堵塞应及时处理。

注意导管连接处是否漏液或渗液,管路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定期更换导管连接器和输液管。

3. 皮肤护理:术后导管穿刺部位应保持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防止局部感染。

皮肤护理要注意避免潮湿和外力摩擦,避免导管在皮肤下移动。

4. 导管护理和换药:术后应定期更换导管固定敷料,保持导管处清洁,定期更换透明敷料,注意导管插入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

每周更换导管连接器,定期更换输液管。

5. 导管护理和管路清洁:导管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保持管路通畅,避免导管被血液凝结物或药物残留堵塞。

管路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6. 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术后应定期观察导管插入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发热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如导管脱落、堵塞、感染等。

7. 导管护理和注意事项:避免导管在洗澡、游泳或泡澡时被弄湿,避免导管在运动或剧烈活动时被拉扯或挤压,避免导管被弄脏或受到外力刺激,避免导管处感染。

总之,术后PICC导管的护理和注意事项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导管状况,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感染和并发症,确保导管安全、有效使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ICU各种导管的维护

ICU各种导管的维护
否密闭,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
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
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防止感染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体位及固定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 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 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 扩张。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 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维持引流通畅 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 平面60CM。以免逆流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 观察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如水柱无波动, 病人出现胸闷气促,应疑为引流管被堵塞,需设 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 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脱管处理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
胸腔闭式引流管
目的: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腔内排 出,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预防纵膈移位及 肺受压,恢复肺的功能。 引流管的位置:气胸引流的位置在锁骨中线第二 肋间隙,液胸引流的位置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 的第6肋间隙或第7肋间隙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性状: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颅内术后1-4天 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淡黄色或无色透明
术后有大量鲜血或血性脑脊液颜色加深,常提示颅 内出血,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脑脊液浑浊或有絮 状物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预防感染:各个环节严格无菌操作
拔管的护理:一般放置3-4天,病情稳定准备拔 管前,先夹闭24小时,监测有无颅高压的征象, 颅内压<15mmHg可拔管,严格消毒,拔管后压迫 伤口数分钟
气囊的管理(25-30cmH2O )

PICC导管固定与维护

PICC导管固定与维护

各类静脉导管的固定与维护SOP一、导管类型1.PVC导管2.PICC导管3.CVC导管二、各类静脉输液导管的固定和维护SOP2、.PICC 导管类别: 流程改善□提升质量□临床路径名称:PICC导管固定SOP 科室:临床各科室目的 1.1保持置管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敷料卷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外源性感染。

1.2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打折和脱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评估2.1置管时间、外露长度、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情况。

2.2管道是否固定稳妥,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

准备3.1护士:洗手、戴口罩。

3.2物品:专用护理包(一次性使用护理包)、思乐扣、透明敷料(10cm×12cm)、无菌手套。

3.3患者:安置舒适体位,置管侧手臂外展。

固定流程4.1揭去敷料,从导管的远心端向近心端0度或180度揭去旧敷料。

4.2观察局部是否有红肿、渗血渗液、皮疹及导管的外露长度。

4.3快速手消毒,打开换药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治疗巾。

4.4 取下固定翼,用75%酒精清洁穿刺点周围皮肤残胶和污垢,清洁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导管外露接头部分,将导管提起。

4.5先用75%酒精消毒皮肤,范围为穿刺点0.5厘米以外,上下大于15厘米,左右至臂缘,顺时针、逆行针方向交替消毒3次,待干。

4.6用0.5%碘伏消毒穿刺点,在其按压片刻,后消毒方法同酒精消毒方法。

4.7用0.5%碘伏消毒导管外露部分和固定翼3次,充分待干。

4.8快速手消毒,更换无菌手套。

4.9根据不同类型的导管妥善放置外露导管位置。

4.10在摆放思乐扣部位,先用75%酒精将碘伏擦拭,待干,涂抹皮肤保护剂,待干。

4.11安装上思乐扣,将箭头朝向穿刺点方向,扣死锁扣,撤除背胶纸,黏贴于涂抹在皮肤保护剂上。

4.12手持透明敷料,且中央对准穿刺点,无张力放置薄膜,思乐扣部分置于薄膜内,从中央开始塑形固定,排尽空气。

4.13抚平整片敷料,使敷料和皮肤充分粘合后,再边撕离型纸边按压贴膜(3M边撕边框边按压)。

导管的固定与维护

导管的固定与维护
消毒穿刺点
消毒CVC管道
消毒顺序:一顺一逆
粘贴敷料
敷料中心点无张力垂放于 穿刺点,缺口朝延长管
沿导管方向塑形
边撕边框边按压
抚压整块敷料
导管尾端加强固定
3M加压固定胶带
静脉置管固定的正确方法
动、静脉导管相关维护
头皮钢针 短期单次(小于4h) 静脉留置针 72h~96h 中心静脉导管(CVC) 7—14天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
将胶带撕成“工”字型
固定上唇,两端绕管
同法,固定下唇,绕管
将纱布于凡士林油纱垫放在伤口与套管之间,一名操作 者双手固定气管切开套管的两翼,另一名操作者将两条 扁带分别系于气管切开两侧翼孔并打死结
将长扁带绕过颈部与对侧短扁带打活结,固定松紧度以 能容纳一指为宜
气管插管固定--“Y”形固定法
气管插管固定--“Y”形加强 固定法
7天—1年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5年 血液透析管 动脉导管 6天
静脉导管的维护
妥善固定管道。 评估导管的机能 定期巡视,观察导管滴速,观察外留导管的
位置和长度,观察穿刺点皮肤。 及时、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每天输液前用消毒液用力擦拭接头15秒,更
换肝 素帽每7天一次,如污染或破损及时更换。
1、无张力持膜
2、塑型
3、抚平敷料
4、边撕边框边按压
利用记录标签封闭针座处 肝素帽高于导管尖端, “U”型固定延长管
高举平台法固定肝素帽
导管评估
从周围0°或180°向穿 刺点方向撕敷料
撕除透明敷贴的技巧
清洁皮肤(范围大于所选敷料直径)
注意:酒精棉签不能消毒穿刺点(两顺一逆)
消毒皮肤(范围15×15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固定
第一步左手持纱布覆盖在正压接头上提起导管,右手持碘伏一根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顺时针消毒。

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 (至少大于贴膜的
面积)。

取第二根碘伏棉棒以同样的方法逆、顺时针
消毒皮肤。

第二步皮肤消毒完后待干15秒,取无菌透明敷贴,粘贴透明贴,再将离型纸剥离透明敷贴,粘贴时敷贴自然下垂,切
勿拉伸敷贴。

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排净敷
贴里的气泡。

第三步取一无菌纱布轻轻覆盖于无菌透明敷贴上,注意大小应无菌透明敷贴相似即可。

第四步取一条胶带将PICC延长管以蝶形固定于无菌透明敷贴缘处。

再将PICC延长管U型弯折于无菌纱布上,再以胶带
横向固定胶带横向固定延长管,在记录胶带上标注操作者
姓名及日期,贴于透明敷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