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论鲁迅《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论鲁迅《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鲁迅《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一、创作概况:从“五四”后便已开始的历史题材的创作,这时尤在短篇小说领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最重要的成果当是鲁迅的《故事新编》。
这部集子出版于一九三六年一月。
它的性属新历史小说,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其中《补天》原名《不周山》,写于一九二二年,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历史小说。
《奔月》、《铸剑》两篇是一九二六、二七年所作。
其余《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均作于三十年代。
二、思想内容:鲁迅写《补天》“不过取了旨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
”实则通过女娲捏土为人和炼石补天,描绘了艰辛劳动的雄奇瑰丽的情景,歌颂了创造的伟大。
他在女娲两腿间增添了一个小丈夫的形象,讽刺封建卫道者,自认为这是“油滑”,但也增加了作品针砭时弊的特色。
到《奔月》,讽刺的色彩更重了,它借勾划逢蒙的丑恶嘴脸,鞭挞那些忘恩负义、趁火打劫之徒。
同时也写出了羿落寞孤寂的难堪处境。
《铸剑》热烈地歌颂对残暴统治者的反抗和复仇精神,塑造了一个冷峻到极点却又有极热烈的心肠,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舍得自我牺牲的晏之敖的形象。
这个形象明显地寄托着作家的理想。
《奔月》、《铸剑》的正面主人公都有坚韧顽强的精神,却同时又是孤独的。
到了三十年代,在《非攻》、《理水》中的墨翟和大禹,便不再是孤军奋战的了,他们自身具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气质,也与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
这两个人物都是胼手胝足,为人民的利益磨顶放踵,埋头苦干。
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鲁迅把他们作为支撑中国历史的脊梁,在这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不断向关内进逼的严重时刻,对提高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有重要意义。
因此三十年代的这几篇历史小说,与现实的联系更为密切。
《非攻》在中外敌人入侵时只知空嚷的曹公子募捐救国队,《理水》中“文化山”上的各色文人等,都是活动着的现实的影子,因而有很强的讽刺批判力量。
鲁迅的现实主义思想与文学成就
鲁迅的现实主义思想与文学成就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现实主义思想和文学成就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鲁迅的现实主义思想与文学成就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一、鲁迅的现实主义思想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之一。
他的现实主义思想源自于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鲁迅的现实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着眼于生活的真实性:鲁迅认为文学应该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揭示社会存在的问题。
他批判了一些文学家过分强调艺术性和浪漫主义的作品,认为这些作品脱离了社会现实,对社会的现实问题缺乏关注。
2. 批判封建文化:鲁迅对封建文化的批判是其现实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在《狂人日记》中揭示了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意识的束缚,批判了封建文化对人们自由和创造力的压制。
3. 关注人民的命运:鲁迅的文学作品重视人民的命运,关注他们的苦难和斗争。
他的《阿Q正传》揭示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人民的痛苦,激起了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二、鲁迅的文学成就鲁迅用尖锐的笔触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他的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下面简要介绍鲁迅的主要文学作品:1. 《狂人日记》: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描绘了封建文化对人们的束缚和压迫,以及人们的逃避和反叛。
小说的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主题意义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阿Q正传》: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不公正和人民的苦难。
小说中揭示的人性弱点和社会现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3. 《呐喊》:这是鲁迅的散文集,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散文集记录了作者的生活和思考,尖锐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散文的思想内容新颖独特,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 《药》:这是鲁迅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医生对一个病人的诊治为故事主线,揭示了家族中的黑暗和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摧残。
小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
透析鲁迅小说的文学艺术成就
透析鲁迅小说的文学艺术成就摘要:鲁迅的小说既有现实主义的深邃性和史诗般的艺术概括力,又富有同时代作家所不能比拟的思想光辉,特别是小说的结构安排更是别具一格。
关键词:叙达方式结构形式象征意义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他发表于1918年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石。
笔者就人称叙述方式、故事情节的展开及结构的简洁、凝炼试论述一下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
一、在叙述方式上,鲁迅大量采用了第一人称写法《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乡》、《一件小事》、《社戏》、《孤独者》等都是用第一人称或和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写法,但其中“我”的作用和位置是不同的。
第一,“我”在小说中是主人公的地位。
《社戏》中无论前两回看戏还是儿时和小朋友到赵庄看戏都以“我”为中心,反映了作者对儿时的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狂人日记》中以“我”即狂人口气展开了故事情节。
第二,“我”是小说的叙述人。
《一件小事》中通过“我”的思想及行动反衬了车夫的高尚。
《故乡》中儿时的闰土与成年后闰土的不同形象及思想的变化,是通过与“我”是故事的引述者。
“我”是小说的引言人,作用就是把人物引上场,然后由主人公自己展现或叙述主要情节或者以第三人称的写法展开人物的思想性格。
《阿Q正传》中的“我”主要任务就是把主人公阿Q引出场,再由阿Q本人展现主要故事,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另外“我”在小说中还有衬托的作用。
《兔和猫》中用“我”对动物的感受及心情,反衬了当时社会条件下人们的心理。
二、小说的主要目的是反映社会现实或主人公的思想内涵,而这都需要故事情节来展现在组织安排故事情节展开方面,鲁迅先生采用的是以一个中心为线索贯穿整个故事的。
《社戏》就是以“戏”为线索贯穿整个故事情节,展现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向往及对现实的不满。
《药》就是把“药”作为主线,通过买药、吃药及结果来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华老栓。
三、鲁迅采取倒叙的笔法,先把故事的结果展现给大家,然后再叙述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一件小事》先说“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然后再展出小事经过。
鲁迅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 现代知识分子
• 1、现代社会中最先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药》夏瑜、 《狂人日记》狂人。 • 2、英勇反抗旧世界、旧制度后来走向否定自己道路的 知识分子形象。《在酒楼上》吕纬甫、《孤独者》魏 连殳、《伤逝》涓生、子君。
fbgcefgcwefgweifcuwgefnicwuegfniuwgfcn874gfw7euwinegfchgefyu gweyfgcweyigfncwuiegncuwigquigwbruingciuewgvbuwngcuwevbgw uigncfuiwevngtwugfxmiwuevgwfhkjkkshjidguefuhefugfgcbwueifhnco wi
fbgcefgcwefgweifcuwgefnicwuegfniuwgfcn874gfw7euwinegfchgefyu gweyfgcweyigfncwuiegncuwigquigwbruingciuewgvbuwngcuwevbgw uigncfuiwevngtwugfxmiwuevgwfhkjkkshjidguefuhefugfgcbwueifhnco wi
•
• •
•
•
(二)“格式的特别”--在小说叙述形式、人物塑造等方 面"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A、小说叙述形式 《狂人日记》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 13则(日记体)的叙述方式,在中国小说艺术的发展上 显然是一个首创; 《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片断的方式来概括人的 一生; 《药》从事件中途起笔;
fbgcefgcwefgweifcuwgefnicwuegfniuwgfcn874gfw7euwinegfchgefyu gweyfgcweyigfncwuiegncuwigquigwbruingciuewgvbuwngcuwevbgw uigncfuiwevngtwugfxmiwuevgwfhkjkkshjidguefuhefugfgcbwueifhnco wi
鲁迅的文学成就与思想贡献
鲁迅的文学成就与思想贡献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远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文化思想家。
他的文学成就与思想贡献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对社会思想的深刻影响。
一、鲁迅的文学成就鲁迅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上。
他以其独特的笔触和鲜明的写实风格,刻画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他的作品大胆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和描绘,展现了人们的痛苦和挣扎。
《狂人日记》、《阿Q正传》、《风声》等作品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鲁迅的小说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他运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塑造,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不仅是小说中的角色,更是鲁迅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的作品富有强烈的社会关怀意识,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二、鲁迅的思想贡献鲁迅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思想贡献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鲁迅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启蒙的作用。
他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社会现实,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严重问题。
鲁迅通过文学的形式向人们传递真实的信息,唤起了社会对改革的渴望和呼声。
他的思想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激励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与进步。
其次,鲁迅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白话文运动”的口号,呼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思想。
他以自己的典范示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鲁迅的文学观念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纪元,对后来一代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鲁迅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对社会不公和人道主义的关注,为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鲁迅反对封建礼教,支持妇女解放,主张劳动者的权益,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鲁迅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刻的思想贡献,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鲁迅的文学成就与思想精髓
鲁迅的文学成就与思想精髓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其文学成就和思想精髓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何评价鲁迅的文学成就与思想精髓?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学成就鲁迅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和散文方面。
在小说方面,鲁迅最著名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呐喊》、《阿Q正传》等。
这些小说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因为它们对传统小说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颠覆。
这些小说以鲁迅独特的笔调、精妙的构思和深刻的寓意,呈现了中国现代社会和人性的种种矛盾和悲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经典之作。
同时,在散文方面,鲁迅的成就也非常突出,其代表作有《自序》、《野草》等。
鲁迅的散文通常以自传性的体裁呈现,以生动、清新和犀利的笔调,深刻描绘了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鲁迅讲究语言的生动性和真实性,这使得他的散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思想精髓鲁迅的思想精髓是中国现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鲁迅主张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
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 鲁迅揭露了社会和人性的种种矛盾和悲剧,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如农民和工人的压迫、贫富不均、文化的垄断以及人类存在的尊严等。
其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的振兴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鲁迅的思想精髓还体现在其对文学和艺术的批判上。
鲁迅认为,艺术应该为人民服务,反映人民的需求和愿望。
他反对那些只关心自己的创作、追求创新而忽略人民的生活、感受和意愿的“艺术”,鲁迅强调艺术的社会性和人民性,主张艺术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三、鲁迅的意义鲁迅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又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以他独特的视角、文风和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和民族精神的忧伤和挣扎。
鲁迅的文学成就和思想精髓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鲁迅作品的赏析
鲁迅作品的赏析摘要:1.鲁迅作品的概述2.鲁迅作品的主题与思想内涵3.鲁迅作品的艺术特色4.鲁迅作品的影响与价值正文:一、鲁迅作品的概述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分。
鲁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通过小说、散文、杂文等形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呼唤民众觉醒,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鲁迅作品的主题与思想内涵1.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鲁迅在作品中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如《阿Q 正传》中的“阿Q 精神”就是封建礼教毒害下人们的精神面貌。
鲁迅通过揭示这种精神状态,呼吁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2.对人性的探讨鲁迅在作品中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如《孔乙己》中揭示了人们的冷漠与虚伪。
这些作品通过对个体命运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启发人们思考人性的善恶。
3.对民众觉醒的呼唤鲁迅在许多作品中都呼唤民众觉醒,如《呐喊》中的许多短篇小说。
他希望民众能够摆脱愚昧和麻木,积极投身社会改革,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三、鲁迅作品的艺术特色1.现实主义手法鲁迅在作品中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人物和事件,深入揭示社会现实。
他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使得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矛盾冲突鲁迅在作品中设置矛盾冲突,以展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例如《阿Q 正传》中的阿Q 与周围人的矛盾,突显了阿Q 精神的悲剧性。
3.语言风格鲁迅的语言简练、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
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四、鲁迅作品的影响与价值鲁迅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家都受到他的启发和影响。
他的作品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分,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总之,鲁迅作品的赏析,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鲁迅的伟大,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现实,还启发了我们思考人性、民族与社会。
鲁迅的文学传世之作 解读他的艺术成就
鲁迅的文学传世之作解读他的艺术成就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文化思想家。
他以鲜明的个性、深刻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揭示,创作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鲁迅的文学传世之作中,他以犀利的笔触、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读者们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艺术足迹。
一、《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整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通过狂人的视角展现了一个疯狂世界的细节,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无理与荒诞。
鲁迅通过幽默的笔调,诙谐的语言,讽刺了封建社会的道德束缚、知识分子的自卑与劣根性,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丑陋和腐朽。
二、《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的另一部代表作品,该作品以小说形式展现了一个底层农民阿Q的悲剧命运。
阿Q所经历的劣根性、自卑与挫折让人深思不已。
鲁迅以揭示阶级矛盾、农民地位的低下以及封建社会的虚伪为主线,对人性的批判与思考贯穿整个作品。
在小说中,鲁迅通过对阿Q性格的塑造和事件的展开,展示了中国社会无奈、扭曲和畸形的一面。
三、《草地》《草地》是鲁迅的中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中国青年学生在旧中国农村的现实生活。
鲁迅以鲜明的细节描摹,深刻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触动和对青年一代的期望。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生动的场景描写,鲁迅传递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四、《呐喊》《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以其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对社会现实的透彻观察而闻名。
这部作品以艺术的手法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冷酷和无耻行为,以及知识分子在这种社会中的迷茫和无力感。
鲁迅通过多个独立的短篇小说,揭示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提出了追求自由、民主和人道主义的呼唤。
五、《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对一个出身卑微的酒保孔乙己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内容
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内容一、《呐喊》《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包括《狂人日记》在内的多篇小说。
这些小说主要反映了旧社会的种种弊端,如封建礼教的束缚、官僚制度的腐败等,同时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这些作品通过描写不同的人物命运,反映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二、《彷徨》《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同样收录了多篇小说。
这些小说与《呐喊》有所不同,更多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命运的无奈。
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鲁迅展现了社会的冷酷和人性的脆弱。
这些作品在艺术上更加成熟,语言更加精炼,思想更加深刻。
三、《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它以日记体的形式,通过一个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和批判。
这篇小说在语言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创新,被认为是鲁迅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四、《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的一部中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描绘阿Q这个普通农民的生活和思想,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自私。
小说中的阿Q是一个无知、落后但又不失善良的人,他的种种遭遇反映了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五、《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的另一篇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穷酸书生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小说通过孔乙己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和官僚制度的弊端,以及人们对权力和名利的追逐。
同时,小说也揭示了人性的虚伪和社会的冷漠。
六、《故乡》《故乡》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以作者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描绘了故乡的变迁和人性的扭曲。
通过对故乡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鲁迅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这篇小说在情感和思想上都非常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一、引言和背景《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于191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展现了一位主人公在疯狂的日记中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痛苦思考,旨在揭示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二、思想内容1.主人公的人生观主人公的人生观被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所冲击和磨折,他对旧的封建道德观念和社会体制表示强烈反感,批判社会上的伪善和无知。
他提出了个人主义和对自我的追求,认为人应该自由地思考和抉择,不受拘束。
2.对封建社会及其道德观的批判《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的观察与思考,对封建社会及其道德观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之处。
小说中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愚昧、麻木和束缚,以及对人性的摧残,展现了现代主义思潮对旧有体制的冲击。
3.对医学观念的思考主人公在疯狂状态下对医学观念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他认为医学对人的束缚与其说是为了治疗,不如说是为了社会对某种行为的规范。
他用自己的经历对医学观念提出了质疑,对医学伦理和伦理学的研究产生了启示。
4.人性的探讨《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的思考,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主人公的疯狂状态暴露了人性的真实和复杂,他反思了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质,以及人的行为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5.对现代性的表现小说中同时体现了现代性的一些特征。
主人公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挖掘和对人性的探讨,揭示了现代性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体系的冲击。
主人公对社会的绝望和疯狂表达了现代性的一种无助与迷途。
三、艺术成就1.独特的叙事手法《狂人日记》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手法,以自由关联的方式呈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思考过程。
通过主人公的日记,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创造出一种紧张而真实的叙事效果。
2.生动的语言描写鲁迅通过精确而生动的语言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思想,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的痛苦和绝望。
鲁迅的艺术成就
鲁迅的艺术成就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方面,还表现在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推动和贡献上。
1.小说: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鲁迅的小说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扭曲,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陋。
2.散文:鲁迅的散文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散文作品以思想深邃、语言简练、风格独特而著称。
鲁迅的散文作品包括《呐喊》、《华盖集》、《伪自由书》等,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中国现实的批判和对中国文化的思考。
3.诗歌:鲁迅的诗歌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歌作品以思想深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而著称。
鲁迅的诗歌作品包括《野草》、《春夜》、《无题》等,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
4.文化批判:鲁迅还是中国现代文化批判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观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总之,鲁迅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还表现在他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上,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文学传世之作 解读他的艺术成就
鲁迅的文学传世之作解读他的艺术成就鲁迅,中国现代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解读鲁迅的艺术成就,并对他的文学传世之作进行探讨。
一、《狂人日记》——启蒙中国《狂人日记》是鲁迅最早的小说作品之一,也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与启蒙的重要之作。
通过狂人在日记中的讲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们的懦弱与无知。
这部作品以犀利的讽刺和深刻的思考,点燃了中国文化启蒙的火花,催生了一批思想家和革命者。
二、《阿Q正传》——阶级意识的觉醒《阿Q正传》是鲁迅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通过对阿Q这一小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他身上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时代精神的荒诞与悲观。
鲁迅通过对阿Q个体命运的叙述,暗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愚昧和阶级困境。
作品中的阿Q形象,呈现出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挑战和对自我的折射。
三、《呐喊》——艺术的革新《呐喊》是鲁迅的散文集,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鲜明的形象描绘,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中的贫富悬殊、社会弱势群体的困苦生活以及鲁迅对现代化进程的关切。
《呐喊》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对当时封闭的文坛产生了深刻的触动。
四、《草地》——追求自由与民主《草地》是鲁迅的中篇小说,通过对改良主义者的命运叙述,揭示了中国旧体制对于改革者的残酷压迫以及他们追求自由与民主的艰辛历程。
这部作品对中国社会进行了尖锐的社会批判,给予了读者们更多反省现实的思考空间。
五、《故乡》——温情与怀旧《故乡》是鲁迅的一篇散文,以作者对故乡的回忆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为主线,展示了内外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通过描绘家乡的景色和人物,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乡愁情怀,使人不禁产生对曾经故乡的深沉思索。
总结:鲁迅的文学传世之作体现了他作为作家的独特才华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描绘和犀利的观点表达,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困境和思想启示。
鲁迅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的文学才情,更在于他通过作品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中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中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一、封建传统吃人的总主题:《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小说中,有赵贵翁这样一些封建传统的自觉维护者,也有那些为封建传统蒙蔽的一般群众,他们自己是被吃者,但同时也参与吃人。
封建礼教影响的普遍性决定了人吃人的普遍性。
而封建礼教又是以家族制度为核心的。
小说中“大哥”的意象,就是家族制度的象征,他并非有意戕害“狂人”,但他所遵奉的礼教观念决定了他要遵照社会传统的意志消灭“狂人”的叛逆意识;“医生”这个意向则集中体现了在传统封建社会里,那些以“治病救人”面目出现的道德说客一类人的实质,他们实际上起着帮助统治者吃人的作用。
就这样,鲁迅实际上揭示了整个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
这里的“吃人”,绝不仅仅是指肉体的“吃人”,而更是精神上的“吃人”,是传统的封建道德扼杀了中国人民的生命活力。
封建传统吃人不仅是《狂人日记》的主题,也是《呐喊》、《彷徨》的总主题。
鲁迅曾说,“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如果说《狂人日记》是这场人肉筵宴的象征性的总体描绘,其余各篇则是它的各个细部的真实、具体的描绘。
二、《呐喊》、《彷徨》中的人物形象:1、权势者的形象:《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等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都属于这一类。
他们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阔人”,与传统伦理道理在本质上是合二为一的,他们的精神特征也正体现了封建传统的本质。
首先,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漠视人、压抑个性,只把人当作封建统治者的工具看待的;体现在这些人物形象身上,就是他们内心深处对人的冷酷无情。
其次,他们的冷酷无情又总是为封建伦理道德的面纱所笼罩着,其虚伪性也便表现出来了;他们道貌岸然的外表下就是其自私、狭隘、冷酷的本性。
第三,鲁迅站在时代的高度揭露了这类人物的腐朽性。
2、卫道士的形象:《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等封建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都属于这一类。
《呐喊》《彷徨》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简答1.《呐喊》《彷徨》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一)鲁迅从启蒙主义者的立场和角度观察中国的社会现实,他首先注意的是人的精神状态,非常敏锐地观察到了存在于广大民众中的思想弱点,即“愚弱的国民性”。
(二)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小说十分真实地描绘了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后中国的社会现实的某些重要方面。
(三)鲁迅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还特别表现在注重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上。
(四)鲁迅小说在题材上有重大开拓,他把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引进现代文学创作领域。
2.《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答:(一)鲁迅的小说贡献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达到共性而个性统一,能从他们的性格中看出某种负责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1)鲁迅总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生活环境中来表现。
(2)鲁迅非常重视向人物心灵世界的深入挖掘,能够用最简练的笔墨,把潜藏着的人物心理深层的东西挖出来。
(二)鲁迅的小说把客观地描写生活画面,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这方面采取的是十分严谨的态度。
(三)鲁迅的小说把清醒,冷静的客观描写和烈火般的激情结合着,在表面的冷峻之下,包藏着也时时流露着作家内心的激情。
3.阿Q的形象:1)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的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2)阿Q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
3)阿Q的基本特征就是自我意识的严重缺失。
4)“精神胜利法”则是他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
4.叶圣陶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1)由于叶圣陶长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他写的最多的也最成功的还是学校里的教员学生,以及教育界的种种弊端。
2)叶圣陶是以描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权色生活著称的,他笔下的小市民的无聊庸俗的习气得到淋漓尽致的再现和尖锐的抨击讽刺。
3)反应农村劳苦大众的贫苦生活和他们无力反抗压迫的现实的苦难命运。
4)1925年五卅运动后,叶圣陶开始有意识地反映当时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一些觉醒了的投入现实革命斗争的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的文学贡献
鲁迅先生的文学贡献1. 文学创作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体裁。
其中,他的小说和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1.1 小说鲁迅先生的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和《彷徨》两部作品中。
这些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作者对民众疾苦的关注和对旧社会的批判。
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
- 《狂人日记》:这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通过一个精神错乱者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
- 《阿Q正传》:这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自卑、自尊、自大的农民形象的塑造,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荒诞。
- 《祝福》: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封建伦理对妇女的压迫。
1.2 散文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他的多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
这些作品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代表作品有《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记述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受到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关爱和帮助。
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民族自卑感的反思。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通过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1.3 诗歌和戏剧鲁迅先生还创作了一些诗歌和戏剧作品,如《野草》、《故事新编》等。
这些作品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野草》:这是一部散文诗集,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 《故事新编》:这是一部戏剧作品,以寓言的形式,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象。
2. 文学理论鲁迅先生在文学理论上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提倡白话文运动,主张文学要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民众疾苦。
他的文学观点和批评文章,如《中国小说史略》、《论雷峰塔的倒掉》等,对当时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文学教育鲁迅先生还致力于文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鲁迅小说的思想内容
鲁迅小说的思想内容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小说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鲁迅小说的思想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社会现实、人性命运、道德伦理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和思想价值。
首先,鲁迅小说的思想内容体现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通过主人公的狂言疯语,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荒诞和虚伪,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他以鲜明的文字和形象,将封建社会的黑暗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和反思。
其次,鲁迅小说的思想内容彰显了对人性的关怀和探索。
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对阿Q这一典型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自卑、懦弱和无奈。
他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矛盾,引导读者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索。
鲁迅通过小说作品,呼吁人们关注人性的真实面貌,引导人们积极探索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此外,鲁迅小说的思想内容还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在《呐喊》中,鲁迅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问题。
他以饱满的激情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鲁迅小说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警示意义。
总的来说,鲁迅小说的思想内容丰富多样,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他通过小说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虚伪,关怀和探索了人性的真实面貌,关注和思考了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的思想内容,不仅对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警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一、本文概述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小说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鲁迅的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独特的叙事艺术,展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激发了人们对社会改革的渴望。
本文旨在探讨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鲁迅小说的魅力。
鲁迅的小说作品包括《呐喊》《彷徨》等多部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主题,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残酷现实。
鲁迅的叙事艺术不仅体现在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上,还体现在他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上。
他善于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来展现社会现实,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主题。
鲁迅还善于运用倒叙、插叙等叙事结构,使作品更具张力和深度。
本文将从叙事手法、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三个方面,对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细致解读,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鲁迅小说的主题和内涵,还能够从中学习到独特的叙事技巧,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鲁迅小说叙事艺术的主要特点鲁迅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
他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鲁迅善于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交替叙事,通过内外视角的灵活转换,既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揭示了社会的冷酷无情。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既能深入人物的内心,理解他们的痛苦和挣扎,又能从外部视角看到社会的冷漠和无情,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悲剧性。
鲁迅的叙事节奏富有张力,他善于通过情节的紧张和松弛,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节奏感。
他的小说往往以平淡开头,然后逐渐推向高潮,最后再以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
这种叙事节奏使得故事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
再次,鲁迅的小说语言质朴自然,却又富有深刻的内涵。
他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通过具体的物象和事件来暗示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
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鲁迅曾说:《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
因成此篇。
"也就是说,《狂人日记》表现的是家族制度和封建旧礼教吃人的主题。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
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
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
A\狂人非狂?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狂态:(1)变态的心理。
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
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
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
(2)混乱的逻辑。
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
“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他和“那狗”与“我怕”与“月光”的不见都联系了起来,组成一个三段论。
这种将部分前提省略的做法,造成了三段论的不成立。
(3)虚幻的幻觉。
狂人即疯子,是生活在幻觉世界中的人。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但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一、鲁迅小说取得了哪些成就?1、思想主题深刻尖锐:鲁迅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的个性解放或家庭婚姻或革命斗争,而是中国社会变革时期最紧要、最迫切的人的精神困惑和生存前景等重大问题,既有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揭露和针砭,也有对国民性的批判和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还有对知识分子生存状态及前途命运的关注。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他的作品总是能够从大家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出生活中所蕴涵的“一切的永久的悲哀”,形成“忧愤深广”的总体特征。
2、人物形象以知识分子和农民为主:鲁迅小说塑造了清末、辛亥革命、五四以后三个时期的知识分子,既有封建传统的受害者和牺牲者,也有封建传统的维护者,还有封建传统的破坏者和反抗者。
鲁迅小说成功塑造了一批落后农民的艺术形象,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黑暗的现实,深刻揭示了这些农民愚昧、麻木的精神创伤。
3、题材上的突破:中国传统小说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仙鬼怪、英雄好汉的世界,以追求故事的传奇性和情节的曲折性为特色。
鲁迅小说则大多取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即使是表现当时社会上的重大事件,也常常是通过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些小事和生活场景来实现,并且能够从大家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出生活中所蕴含的“一切的永久的悲哀”,形成独特的冷峻风格。
4、对人物精神和灵魂的揭示:鲁迅小说不仅有细腻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而且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外貌简练而生动地写出人物的精神和灵魂,阅历丰富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丰富的潜台词,读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潜意识。
5、体式上的创新:鲁迅小说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重视人物语言和行为描写的优点,却打破了注重故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常规,从西方小说那里学到了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手法,打破时空的顺序,根据内容需要安排情节,并借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出了种种不同的小说体式。
二、郭沫若《女神》有哪些思想成就?1、《女神》倡导、张扬了反抗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充满“动”与“力”的五四精神。
《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们的痛苦,展示了鲁迅深入人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一、思想内容1.1 反映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小说中,狂人通过记录和揭露封建社会的各种可悲现象,如旧式家庭的束缚、封建礼教的愚昧、官场腐败、豪绅恶行等,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通过这些揭示,鲁迅呼吁人们要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追求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1.2 抨击传统文化的愚昧和落后鲁迅对传统文化的质疑和批判贯穿整部小说。
他通过狂人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枷锁进行一一剖析,批判了封建礼教的愚昧、迷信的思想以及中国人民思维方式的陈旧等问题。
他警示人们不要被传统文化束缚,要有勇气、智慧,追求科学、思想的进步。
1.3 呼吁民主、自由和平等狂人通过记录和思考社会现象,无比痛苦地承认自己是一个野蛮人。
他通过无数个例子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不公平与剥削,以及人民的痛苦和无助。
小说中呼吁了人们要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制度,摆脱封建主义和奴隶思维的束缚。
二、艺术成就2.1 独特的叙事风格小说以狂人的视角进行叙述,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方式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传统章回体的结构,使整个小说呈现出跌宕起伏、紧凑而富有力量感的叙事风格。
2.2 精准而生动的人物描写鲁迅通过对各类人物的描写,刻画出了丰富多样的形象。
狂人的痛苦和颓废、草民的卑微和无助、官员的腐败和邪恶等形象都鲜明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3 纷繁复杂的文学形式小说结构上采用了类似日记的形式,用狂人记录的方式展示社会的各种问题和对生活的苦闷感受。
同时,通过狂人的疯癫状态来对社会进行反思,呈现出一种独特而复杂的文学形式。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1 封建社会:指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社会制度,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基础,实行封建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社会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bgcefgcwefgweifcuwgefnicwuegfniuwgfcn874gfw7euwinegfchgefyu gweyfgcweyigfncwuiegncuwigquigwbruingciuewgvbuwngcuwevbgw uigncfuiwevngtwugfxmiwuevgwfhkjkkshjidguefuhefug • • • •
鲁迅的创作概况 3个短篇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1本散文诗集:《野草》 1本散文集:《朝花夕拾》 16本杂文:《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 续 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 《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 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 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 • 1本书信集:《两地书》 • 学术著作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本次课后思考题
• • • •
1、名词解释:《新青年》 2、《呐喊》、《彷徨》小说集的思想内容 鲁迅的小说世界,谁在吃人? 3、 《呐喊》、《彷徨》中有哪些人物类型? 他们有哪些特点? • 在以上作品里,还有哪些人物与《祝福》中的 “我”属于相似的类型? • 4、怎样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课外阅读思 考)
• 《彷徨》
• 范围:收1924-1925年写的11篇小说 • 题义:"寂寞"、"彷徨" • 鲁迅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 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 《彷徨》的由来 • 思想内容: • 对旧制度旧传统进行更加细致的揭露的同时,比较集 中地描写了在历史变动中挣扎浮沉的知识分子的命运, 以及他们的软弱、动摇和孤独、颓唐的思想性格弱点。
fbgcefgcwefgweifcuwgefnicwuegfniuwgfcn874gfw7euwinegfchgefyu gweyfgcweyigfncwuiegncuwigquigwbruingciuewgvbuwngcuwevbgw uigncfuiwevngtwugfxmiwuevgwfhkjkkshjidguefuhefugfgcbwueifhnco wi
•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 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根据古代神话、传 说、传奇所改写的短篇小说八篇。 • 包括《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 剑》《出 关》《非攻》《起死》。
fbgcefgcwefgweifcuwgefnicwuegfniuwgfcn874gfw7euwinegfchgefyu gweyfgcweyigfncwuiegncuwigquigwbruingciuewgvbuwngcuwevbgw 《呐喊》小说集的思想内容 uigncfuiwevngtwugfxmiwuevgwfhkjkkshjidguefuhefugfgcbwueifhnco wi • 《呐喊》 • 范围:1918-1922年所写的14篇小说(初版时收入15篇, 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抽出《不周山》一篇) • 题义: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指他受 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 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四、鲁迅的思想发展轨迹
• 1、进化论思想与鲁迅 • 2、个性主义思想与鲁迅 • 3、关于改造国民性问题的见解
fbgcefgcwefgweifcuwgefnicwuegfniuwgfcn874gfw7euwinegfchgefyu gweyfgcweyigfncwuiegncuwigquigwbruingciuewgvbuwngcuwevbgw uigncfuiwevngtwugfxmiwuevgwfhkjkkshjidguefuhefugfgcbwueifhnco 《呐喊》、《彷徨》艺术成就 wi
• 阅读范围:《铸剑 》 、《狂人日 记》、《药》、《阿Q正传》和《祝 福》、《在酒楼上》、《肥皂》、《孤 独者》、《离婚》、《伤逝》
《铸剑》
fbgcefgcwefgweifcuwgefnicwuegfniuwgfcn874gfw7euwinegfchgefyu gweyfgcweyigfncwuiegncuwigquigwbruingciuewgvbuwngcuwevbgw uigncfuiwevngtwugfxmiwuevgwfhkjkkshjidguefuhefugfgcbwueifhnco wi
• 思想内容: • 具有充沛的反封建的热情 • 尖锐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文化传统的弊害,通过 对人民命运特别是农民命运的描写,深刻地刻画了一 群"老中国的儿女"--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提出了"批判 国民性"的总主题。
fbgcefgcwefgweifcuwgefnicwuegfniuwgfcn874gfw7euwinegfchgefyu gweyfgcweyigfncwuiegncuwigquigwbruingciuewgvbuwngcuwevbgw uigncfuiwevngtwugfxmiwuevgwfhkjkkshjidguefuhefugfgcbwueifhnco 《彷徨》小说集的思想内容 wi
fbgcefgcwefgweifcuwgefnicwuegfniuwgfcn874gfw7euwinegfchgefyu gweyfgcweyigfncwuiegncuwigquigwbruingciuewgvbuwngcuwevbgw uigncfuiwevngtwugfxmiwuevgwfhkjkkshjidguefuhefugfgcbwueifhnco wi
fbgcefgcwefgweifcuwgefnicwuegfniuwgfcn874gfw7euwinegfchgefyu gweyfgcweyigfncwuiegncuwigquigwbruingciuewgvbuwngcuwevbgw uigncfuiwevngtwugfxmiwuevgwfhkjkkshjidguefuhefugfgcbwueifhnco 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