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柱、盖梁施工方案

墩柱、盖梁施工方案
墩柱、盖梁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2

2.1工程简介 2

2.2设计标准 2

2.3主要工程数量表 2

3、施工计划 3

4、施工方案 3

4.1系梁施工方案 3

4.2墩柱施工方案 9

4.3盖梁施工方案 18

5、资源配置 24

5.1施工人员配置 24

5.2主要机械配置 25

6、质量保证体系 26

6.1 砼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26

6.2 砼搅拌质量保证措施 26

6.3 砼运输条件保证措施 26

6.4 砼浇筑质量保证措施 27

6.5 砼养护质量保证措施 28

6.6 砼外观质量保证措施 28

6.7 钢筋质量保证措施 29

7、安全保证体系 30

7.1安全目标 30

7.2保证体系 30

7.3安全措施 30

7.3.8 预制梁架设安全保证措施 34 7.4风险源辨识 35

7.5安全应急预案 35

8、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 41 8.1环境保护 41

8.2文明施工 42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1.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1.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1.1.4 成都天府机场高速公路TJ7标红花湾大桥图纸;

1.1.5 现场踏勘、对周围环境调查所获得的各种资料、本地区的气候特征及相关资料;

1.2编制原则

1.2.1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少占土地,保护农田。

1.2.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有效地集中施工力量,按期完成;按照工序关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统筹考虑。

1.2.3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1.2.4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组织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

1.2.5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制定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针对本标段工程特点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加强过程控制,从各个环节上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红花湾大桥左幅起讫桩号为K24+864.5~K25+438.53,全长574.03米,左幅上部结构采用2*25+1*40+3*25+1*40+5*25+5

*25+1*40+3*25m,25m小箱梁与预制40mT梁组合跨径;右幅起讫桩号为

K24+864.5~K25+413.53,全长549.03米,右幅上部结构采用

2*25+1*40+3*25+1*40+5*25+5*25+1*40+2*25m,25m小箱梁与预制40mT梁的组合跨径,先简直后连续结构。

2.2设计标准

(1)设计荷载:公路-I级;

(2)桥梁宽度0.6m防撞护栏+19.4m桥面净宽+0.6m防撞护栏+0.8m+0.6m防撞护栏+19.4m桥面净宽+0.6m防撞护栏;

(3)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4)线路标准:与路线平纵线形一致;

2.3主要工程数量表

表2-1红花湾大桥墩柱工程量明细表

1 墩柱身(钢筋)t 394

2 墩柱身(混凝土)m

3 2550.9

3 盖梁(钢筋)t 242.9

4 盖梁(混凝土)m3 860

5 系梁(混凝土)m3 230

6 系梁(钢筋)t 65.2

3、施工计划

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施工节点计划及项目部实际施工情况,红花湾大桥施工计划于2017年5月20日开工,2017年11月25日完成,其具体工期见各部位施工周期表。

红花湾大桥施工工期安排

序号

施工项

计划施工时间计划施工天数

1 系梁2017-5-25~2017-9-25 120

2 墩台柱2016-5-20~2016-10-20 150

3 盖梁2016-6-15~2016-11-25 160

4、施工方案

4.1系梁施工方案

4.1.1施工准备

用全站仪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

砼配合比试配己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证、批准;砂、石料、水泥、钢筋等原材料经试验室检验合格;

(3)为工程施工所配置的机械设备、检测仪器均己进场,并运行良好。

4.1.2地系梁施工

在进行基础开挖时采用明挖基础施工,在系梁基坑周围设置1:1的边坡,以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凿除桩头砼,桩基检测全部合格后,人工平整基底,基底标高比桩顶低8cm控制、有积水现象13cm控制,小型夯机进行夯实,然后浇筑8cm厚细石子砼或砂浆作为底模。基底开挖后有积水现象,采用小型泵抽水干净,先铺5cm的碎石垫层找平,然后浇筑8cm厚细石子砼或砂浆作为底

模。侧模用大块钢模板拼装。钢筋在加工棚内加工制作,现场机械连接成型。砼用罐车运输至现场,溜槽或泵送法浇筑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分成振捣,塑料薄膜及时覆盖养生。

地系梁高度在原地以上时,先浇筑地系梁以下墩身混凝土,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采用抱箍加横梁、分配梁作为底模支撑,浇筑混凝土。

4.1.2.1 测量放样

测量组用全站仪放样出系梁的轴线,用水准仪测出系梁位置的地面标高,确定开挖深度,本合同段系梁开挖深度均在2米左右,按实测的开挖深度以1:1的坡度放坡,系梁四周每边加宽1米以利于模板安装及基坑排水,确定系梁的开挖宽度后用石灰划线。

4.1.2.2 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严格按测量放样标出的灰线进行。对开挖深度较大、地质情况较差的系梁基坑,采用砂袋堆码进行防护处理。

4.1.2.3桩头凿除及系梁平面定位

凿除桩头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设计强度,按测量提供的标高,使用空压机及风镐将桩顶多浇的0.5m~1m砼凿除,凿好的桩要求桩顶平整,断面碎石出露均匀,桩周围含泥及杂质砼必须凿除。基桩检测完毕后,由测量队用全站仪测出桩的中心点,检查桩基偏位情况,同时中心点用来确定系梁的平面位置,用施工线带出系梁的边线,桩位自检完成后请监理工程师对桩位偏差进行检验。

4.1.2.4基底处理

基坑开挖至比设计基底标高低8-13cm后,清除积水、杂物和松散土质,做到基底清洁、平整,然后铺5cm厚碎石垫层找平,再浇筑8cm厚细石子砼或砂浆。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