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题库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三角形
11
燃烧图示
12
3、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 着燃烧必然发生。
在各种必要条件中,还应有“量” 的要求,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 充分条件。
×
C、核爆炸 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
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 称为核 爆炸。
为了便于和普通炸药比较,
核爆炸的威力,即爆炸释放 的能量,用释放相当能量的 TNT炸药的重量表示,称为 TNT当量。
核反应释放的能量能使反应区 (又称活性区)介质温度升高到 数千万开,压强增到几十亿大气 压(1大气压等于101325帕),成为 高温高压等离子体。反应区产生 的高温高压等离子体辐射X射线, 同时向外迅猛膨胀并压缩弹体, 使整个弹体也变成高温高压等离 子体并向外迅猛膨胀,发出光辐 射,接着形成冲击波 (即激波) 向远处传播 。 (广岛、切尔诺贝利)
燃烧的充分条件
(2)一定的氧气(氧化剂)含量 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
的最低氧含量要求,低于这一浓度,燃烧就不会 发生。 如:汽油燃烧的最低氧含量要求为14.4%,煤油 为15%,乙醚为12%。
燃烧的充分条件
(3)一定的点火能量
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 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低于这一能量,燃 烧便不会发生。不同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最 小点火能量各不相同。 如:在化学计量浓度下,汽油的最小点火能 量为0.2mJ,乙醚(5.1%)为0.19mJ,甲醇 (2.24%)为0.215mJ(毫焦)。
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2023年消防责任人考试题库之燃烧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1分/题)1、下列那个属于气体可燃物_ _说明:A.石油B. 甲醇C. 乙醚D. 乙炔2、汽油燃烧的最低含氧量规定为__ _。
说明:A.14.4%B. 15%C. 21%D. 16.5%3、下列哪些物质发生燃烧时,不需要通过度解和蒸发。
__ ___说明:A.乙醇B. 甲醇C. 乙醚D. 甲烷4、核爆炸是指由于__ ___,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
说明:A.原子裂变反映B. 原子聚变反映C. 原子裂变或聚变D. 以上都不是5、火灾产生的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具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__ __等大量的各种有毒性气体和固体碳颗粒。
说明:A.氧气B. 氯化氢C. 氮气D. 水蒸气6、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哪些措施不可以阻止燃烧进行。
__ __说明:A.燃烧产物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水蒸气B. 氧浓度减少C. 关闭通风的门、窗、孔洞 D. 注入新鲜空气7、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气体燃烧速度的因素。
__ ___说明:A.气体组成B. 可燃气体的浓度C. 可燃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D. 以上都不是8、一般单质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为该元素的__ __。
说明:A.氧化物B. 化合物C. 还原物D. 以上都不是9、链反映机理大体分为链引发、链传递、()三个阶段。
说明:A.链发展B. 链终止C. 链结束D. 链中断10、下列哪些可以发生分解燃烧。
__ __说明:A.木材、纸张B. 石蜡C. 木炭D. 沥青11、下列哪个不属于固体可燃物_ _。
说明:A.天然纤维B. 涤纶C. 乙醇D. 合成橡胶12、乙醇的爆炸温度范围是__ ___。
说明:A.11℃~50℃B. 3℃~75℃C. 7℃~40℃D. 11℃~40℃13、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___ ___。
说明:A.着火点B. 燃点C. 自燃点D. 闪点14、煤油燃烧的最低含氧量规定为___ __。
说明:A.14.4%B. 15%C. 21%D. 16.5%15、下列哪两种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题库4-2-10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题库4-2-10
问题:
[判断题]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低部位传递到温度较高部位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A.正确
B.错误
/ 篮球比赛
问题:
[判断题]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儿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A.正确
B.错误。
第02章 燃烧 - 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考试要点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一、燃烧的定义●●《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 - 86)中【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应具备的三个特征:1、【化学反应】2、【放热】3、【发光】●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物质】。
【燃烧】【不仅】在空气(氧)存在时能发生,有的可燃物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发生燃烧。
二、燃烧的本质●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可燃物质的【多数】氧化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中间反应阶段,不是氧化整个分子,而是氧化链反应中间产物——【游离基】或【原子】。
燃烧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游离基】的【链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三、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燃烧三要素.只有这三要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能够发生燃烧。
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或避免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就可达到防火的目的。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氧化燃烧反应的物质。
一般,气体比较容易燃烧。
其次是液体,第三是固体。
【可燃固体】:凡事遇明火、热源能在空气(氧化剂)中燃烧的固体物质【可燃液体】: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液体。
【可燃气体】: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气体。
可燃固体天然纤维棉、麻、木材、稻草谷物及其制品稻谷、大豆、苞米合成纤维及其制品涤纶、维纶、锦纶、腈纶合成树脂及其制品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及其制品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可燃液体大多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碳、氢、氧石油化工产品中有不少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并还要一定的温度(着火温度)才能发生燃烧2、●【助燃物】: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氧化剂)。
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理论考试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一、判断题1、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2、火灾是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国家标准GB/T 4968-2008《火灾分类》中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六种不同的类型。
()4、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5、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6、较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7、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8、 A类火灾是指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9、 B类火灾是指液体或者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10、乙烷引起的火灾属于B类火灾。
()11、E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12、煤油引起的火灾属于C类火灾。
()13、石蜡引起的火灾属于属于B类火灾。
()14、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消”为防创造条件,“防”为消提供补充。
()15、消防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千家万户。
()16、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公安部门负责。
()17、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消防工作,维护公共安全,是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
()18、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19、“防消结合”,就是要求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防火和灭火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0、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 10.× 11.× 12.× 13.√ 14.×15.√ 16.× 17.√ 18.√ 19.√ 20.√二、选择题(四选一)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
新版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新增习题
新版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新增习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新版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新增习题第一篇基础知识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选择题(四选一):1、消防工作具有社会性、行政性和技术性等特点。
A、偶然性B、突发性C、经常性D、必然性2、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负责本行政域内的消防工作。
A、国务院…各级公安机关B、公安部…各级公安机关C、公安部消防局…各级公安消防机构D、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答案:1、C 2、D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选择题(四选一):1、在CB5907—86<消防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中将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
A、发光B、发烟C、火焰D、火焰、发光各(或)发烟2、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类的液体,其闪点_____。
A、≧28℃<60℃B、<60℃C、≧60℃D、≦60℃3、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发产生的自然现象,称为。
A、阴燃B、着火C、自燃D、闪燃4、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产生的最低温度叫。
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着火点5、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A、沸溢燃烧B、表面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6、石蜡的烯燃属于。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沸溢燃烧7、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受热后易发生。
A、燃烧B、自燃C、阴燃D、闪燃8、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A、动力燃烧B、阴燃C、沸溢燃烧D、喷濺燃烧答案:1、D 2、A 3、C 4、C 5、A 6、A 7、C 8、B第六章选择题(四选一):1.用砖(石)做承重墙,用木材做楼板、屋架的建筑,属于结构的建筑。
(A)木结构 (B) 砖木结构 (C) 砖混结构建筑 (D) 钢筋混凝土结构2.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属于结构建筑。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知识章节题: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知识章节题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1.下列()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A)汽油桶(B)可燃气体(C)蒸汽锅炉(D)气体钢瓶参考答案:B2.下列()的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A)粉尘(B)炸药(C)钢瓶(D)炸弹参考答案:C3.()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
(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参考答案:A4.()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参考答案:C5.()是评定可燃气体爆炸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爆炸极限参考答案:D6.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3.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参考答案:A7.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四种。
(A)动力燃烧(B)扩散燃烧(C)着火(D)阴燃参考答案:D8.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A)沸溢燃烧(B)表面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参考答案:A9.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
(A)闪燃(B)阴燃(C)自燃(D)轰然参考答案:B10.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为()。
(A)闪燃(B)自燃(C)阴燃(D)轰然参考答案:C11.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可燃固体(B)可燃液体(C)可燃气体(D)液体混合物参考答案:A12.木材燃烧属于()。
第2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2章燃烧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2、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____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B)表面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3、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____。
(A)分解燃烧(B)表面燃烧(C)扩散燃烧(D)蒸发燃烧4、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____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B)直接燃烧(C)沸溢燃烧(D)喷溅燃烧5、下列燃烧产物中,____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C02(B)CO(C)H20(D)灰分6、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____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A)毒害性(B)减光性(C)扩散性(D)恐怖性7、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____。
(A)闪点(B)闪燃(C)燃点(D)爆燃8、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_着火___。
(A)燃点(B)闪燃(C)着火(D)爆燃9、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____。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10、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____。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11、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____。
(A)>28℃(B)<280C(C)≥28℃(D)≤28℃12、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B)<60℃(C)≥600C(D)≤28℃13、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____现象,称为燃烧。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负责人题库(第一篇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
D、爆燃
题目
16、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 )。
B、闪点
C、自燃
D、燃点
A、自燃点
题目
17、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
A、自燃点
B、闪点
C、自燃
D、燃点
题目
18、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
A、浓度
B、密度
C、强度
D、速度
题目
62、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棉、麻等物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热固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的燃烧,均属()。
A、蒸发燃烧
B、预混燃烧
C、分解燃烧
D、均相燃烧
题目
63、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
C、阴燃
D、闪燃
A、燃烧
A、照射
B、加热
C、烘烤
D、辐射
题目
56、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作()。
A、对流
B、传导
C、辐射
D、照射
题目
57、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则热对流的速度9 )。
A、愈快
B、愈慢
C、不变化
D、停止
题目
58、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 )过程。
题目
83、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快,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A、正确
B、错误
题目
84、闪点是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二章节燃烧基础知识-精选
一、可燃物的燃烧过程
当可燃物与其周围相接触的空气达到可燃物的点 燃温度时,外层部分就会熔解、蒸发或分解并发生燃 烧,在燃烧过程中放出热量和光。这些释放出来的热 量又加热边缘的下一层,使其达到点燃温度,于是燃 烧过程就不断地持续。
固体和液体发生燃烧时,需经过分解和蒸发, 生成气体,然后再由气体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燃烧。
可燃气体要燃烧需达到一定 浓度,如氢气的含量<4%或 者>75%时都不会燃烧。
当氧气浓度低于14%时,燃着 的木块会自行熄灭
必须大于可燃物所需的最小点 火能量
常见几种物质的最小点火能量
物质名称
汽油 氢(29.5%) 丙烷 (5%~5.5%) 甲醇 (12.24%)
最小点火能 量(mJ)
物质名称
0.2
物质名称
表2-3 部分可燃物的自燃点
自燃点(℃) 物质名称
自燃点(℃)
黄磷 煤油 松香
34~35 240~290
240
乙醚 汽油 柴油
170 280 350~380
四、爆炸
(一)爆炸的含义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 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 作用,这是由于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 使物体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
物理爆炸
装在容器内的液体或气体,由物理变化所引 起,使体积迅速膨胀,容器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 压力或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在爆炸前后物 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不发生改变的现象。
如蒸汽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爆炸,均属于物 理爆炸。
化学爆炸
指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 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如炸药的爆炸。
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初级技能)第二章
(又称氧化剂)。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 统称为引火源。引火源一般分直接 火源和间接火源两大类。
引火源
燃烧的必 要条件
可燃物
图2-1 燃烧三角形
第一节 燃烧的定义、本质与条件
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 蒸气与空气混合只有达 到一定浓度,才会发生 燃烧或爆炸。
一定的 可燃物 浓度
剂)和温度(引火源)。
第一节 燃烧的定义、本质与条件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 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按化学组成划分,可燃物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 机可燃物两大类。按物理状态划分,可燃物又可 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3大类。
可燃物
助燃物(氧化剂)
引火源(温度)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
第二章节
燃烧与火灾基础知识
第一节 燃烧的定义、本质与条件
01
02
03
燃烧的定义
燃烧的本质
燃烧的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 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 发光和(或)烟气的现象。燃烧 应具备3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
热和发光。
燃烧的本质是自由基的连锁反应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 (也称链反应或链式反应),光和 必要条件(通常称为燃烧三要 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素),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
第三节 燃烧产物
几种常见材料的燃烧产物
(一)高聚物的燃烧产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又称高聚物,主要是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得。高聚物的燃烧过程包括一系 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具有发热量较高、燃烧速度较快、发烟量较大等特点,并且会在燃烧(或分解) 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氯化氢、二氧化硫、氟化氢及光气等有害气体,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二)木材和煤的燃烧产物 1、木材的燃烧产物 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由碳、氧、氢和氮等元素组成。当木材接触火源,受 热到约110℃时就被干燥并蒸发出极少量的树脂;受热到130℃时开始分解,产物主要是水蒸气和二氧 化碳;在200℃左右时,主要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甲酸、乙酸、一氧化碳等产物。当木材被加热 到220~250℃时开始变色并炭化,分解产物主要是一氧化碳、氢气和碳氢化合物;被加热到300℃以 上,有形结构开始断裂,随着炭化深度的增加,裂缝逐渐加宽,产生“龟裂”现象;在280~500℃, 产生可燃蒸气及颗粒;500℃以上时产生的主要是碳,此时产生的游离基对燃烧有明显的加速作用。
消防责任人考试题库之燃烧基础知识二
一、单选题(1分/题)1、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__。
说明:.A.燃烧B. 自燃C. 阴燃D. 闪燃2、______火灾是指气体火灾。
说明:.A.A类B. B类C. C类D. D类3、下列物质中,______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C类火灾。
说明:.A.木材B. 石蜡C. 汽油D. 乙烷4、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则热对流的速度__。
说明:.A.愈快B. 愈慢C. 不变化D. 停止5、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__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
说明:.A.物理、化学B. 化学、生物C. 物理、生物D. 生物、物理、化学6、对毒性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说明:.A.锑、汞、铅等金属的氧化物大都具有氧化性。
B. 苯酚、酚钠等化合物,遇高热、明火、撞击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
C. 无机毒害品具有可燃性,遇明火、热源与氧化剂会着火爆炸,同时放出有毒气体。
D. 大多数毒性物质遇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或烟雾。
7、属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是________。
说明:.A.黄磷B. 金属钠C. 三氯化钛D. 氯酸铵8、硝化纤维及其制品,当堆积在一起或仓库通分不好时,会发生自燃。
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的危险特性。
说明:.A.遇空气自燃性B. 遇湿易燃易爆性C. 积热自燃性D. 以上都不对9、下列物质中,______火灾属于A类火灾。
说明:.A.沥青B. 泡沫塑料制品C. 天然气D. 烹饪物10、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______负责。
说明:.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 各主管单位C. 县以上人民政府D. 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1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类火灾的是______。
说明:.A.甲苯B. 环氧乙烷C. 绸布D. 铝粉12、利用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的原理,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这样的方法称之为__。
燃烧基础知识(-)
• (二)爆炸的分类 • 按爆炸过程的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 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类型。
• ①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 可燃气体、蒸气或者粉尘与空气混合后, 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浓度或者最低浓度。 用体积百分比表示 • 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 爆炸的危险性愈大。
什么称燃烧三个必要条件?
• 1。什么是可燃物?
•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
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 2.什么是助燃物?的物
质,称为助燃物
• 3.什么是引火源?
• 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
为引火源
• 1、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都具备了, 是不是就必然发生燃烧?
(4)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①根据闪点,液体分为 易燃液体是闪点≤61℃的可燃性液体 可燃液体是指闪点>61℃的可燃性液体
根据闪点,将液体生产、加工、储存场所的火灾危 险性分为三类
28
甲 乙
60
丙
二,什么是着火?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
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
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先兆。
(2)发生闪燃的原因是什么? 易燃或者可燃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的速度
比较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
的燃烧,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维持稳定
的燃烧,因而一闪即灭。
(3)什么是闪点?
•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 的最低温度,用“℃”表示。 •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 可燃物除了在空气中能燃烧外,在其他气 体中是否能燃烧?
•
请看下列视频
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 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
灭火救援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第二章 物质燃烧基础知识
灭火救援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第二章物质燃烧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2、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3、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
(×)5、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低部位传递到温度较高部位的过程。
(√)6、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7、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8、窒熄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9、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
(×)10、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应。
(×)11、国家标准GB/T 4968—2008《火灾分类》中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六中不同的类别。
(√)12、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13、较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一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14、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二、单项选择题(四选一)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A__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2、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___D__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3、燃烧应具备___A__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
实务基础知识必考 燃烧(2)
实务基础知识必考(一)燃烧(2)第二节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二、按燃烧物形态分类燃烧物形态:(一)气体燃烧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像固体、液体那样经熔化、蒸发过程,其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
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1.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在扩散燃烧中,可燃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是靠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混合过程要比燃烧反应过程慢得多,燃烧过程处于扩散区域内,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
扩散燃烧的特点为: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不发生回火现象(火焰缩入火孔内部的现象)。
对稳定的扩散燃烧,只要控制得好,就不会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较易扑救。
2.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压强可达709.1~810.4kPa。
火焰在预混气中传播,存在正常火焰传播和爆轰两种方式。
预混燃烧的特点为: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混合气体不扩散,在可燃混合气中引入一火源即产生一个火焰中心,成为热量与化学活性粒子集中源。
(二)液体燃烧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
因此,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
可燃液体会产生闪燃的现象,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可燃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产生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产生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某些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类物质的火灾较难扑灭。
第二章__燃烧基础知识.
Company Logo
第一节
3、引火源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引火源,也称着火源。 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 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 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相互作用。
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一、燃烧的定义
1、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 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现象。 2、 燃烧应具备的三个特征: (1)化学反应 (2)放热 (3)发光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二、燃烧的本质
燃烧的本质:物质之间发生的剧烈的 化学反应。 燃烧反应机理大致分为链引发、链传 递、链终止三个阶段。 物质的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 不一定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 能够燃烧的物质。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燃烧类型
二 着火
1、着火的含义 可燃物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产 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 燃烧现象称为着火。 着火是燃烧的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 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 用℃表示。 (2)危险性的判定及应用机理 根据可燃物的燃点高低,可以衡量其火灾危险程度。 物质的燃点越低,则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控制可燃物的温度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燃烧类型
在其燃点以下,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用水冷却灭火, 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
最新二章节燃烧基础知识
部分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的爆炸浓度极限
物质名称 氢气 甲烷 乙炔 氨
(三)爆炸极限
1)爆炸浓度极限
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着 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产生爆炸 最低浓度叫做爆炸下限;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爆 炸上限。
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体积百分比来 表示;粉尘通常用单位体积中的质量(g/m3)来表示。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 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 的危险性越大。
对于易燃液体来说,其燃点比闪点高1℃~5℃。 因此,在评定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时,一般以闪点为 参数。
三、自燃
(一)自燃的含义
无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靠 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自行燃烧的现 象。
(二)自燃类型
▪ 受热自燃:
可燃物被外部热源间接加热其达到一定温度时,未 与明火直接接触就发生燃烧,这种现象叫做受热自燃。
如蒸汽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爆炸,均属于物 理爆炸。
▪ 化学爆炸
指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 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如炸药的爆炸。
特点:反应速度快,放出大量的热,破坏性极强
▪ 核爆炸
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 的爆炸。
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属核爆炸。
比如可燃物靠近高温物体时,有可能被加热到一 定温度被“烤”着火。
▪ 本身自燃
没有外部热源直接作用,由于其内部的物理作用、 化学作用或生物作用而发热导致升温而发生的自燃。
举例:1、氧化发热自燃(如:煤堆自燃) 2、发酵放热自燃(如稻草、树叶、锯末、
甘蔗渣等在潮湿的环境中)
(三)物质的自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6.烟气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怖性。
()7.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8.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9.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10.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或避免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就可达到防火的目的。
()11.只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12.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14.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快,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15.闪点是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16.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18.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19.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上,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20.可燃物质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着火。
()21.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22.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23.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小,爆炸下限越高、爆炸上限越小,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24.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25.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燃烧。
()26在部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阴燃转为有焰燃烧。
()27.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想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
()28.动力燃烧是指然烧性液体的蒸发、低闪点液雾预先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的燃烧。
29.重质油品储罐的下部有水热层时,发生火灾后可能会产生喷溅燃烧。
()30.可燃气体从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
()31.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
()32.燃烧产物分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33.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
()34.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低部位传递到温度较高部位的过程。
()35.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36.固体、液体、气体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37.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38.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39.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40.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41.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不能抑制烟气扩散。
()42.装在容器内的液体,由于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体积迅速膨胀,导致容器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压或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在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的现象称为物理爆炸。
()43.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44.窒息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45.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
()46.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应。
()47.爆炸是失去控制的燃烧。
()48.灭火必须同时破坏燃绕的充分必要条件。
()49.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50.消除和控制明火源是消除火源的防火措施。
()51.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52.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二、选择题(四选一)1.燃烧是可燃物与()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2.在CB5907-86《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中将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
(A)发光(B)发烟(C)火焰(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3.燃烧应具备()、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
(A)化学反应(B)物理反应(C)光电反应(D)吸热反应4.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
(A)火源(B)引火源(C)温度(D)热源5.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和()相互作用是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
(A)一定强度的引火源(B)一定的点火能量(C)引燃温度(D)引燃能量6.可燃物质与()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
(A)空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7.物质燃烧是()反应,而()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A)氧化(B)还原(C)化学(D)链式8.根据燃烧的定义,()不是燃烧中的常见现象。
(A)火焰(B)发光(C)发烟(D)爆炸9.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
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
(A)18%(B)21%(C)25%(D)30%10.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
(A)助燃物(B)可燃物(C)燃烧产物(D)氧化剂11.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
(A)助燃物(B)导热体(C)燃烧产物(D)热量12.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
(A)引火源(B)助燃物(C)点火能(D)火源13.不管何种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才能引起然烧反应。
(A)浓度(B)密度(C)强度(D)速度14.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A)闪点(B)闪燃(C)燃点(D)阴燃15.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的先兆。
(A)着火(B)喷溅(C)阴燃(D)沸溢16.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17.()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凝固点18.根据(),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
(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氧指数19.根据闪点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闪点越低的液体其大灾危险性就越()。
(A)大(B)小(C)强(D)低20.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B)<28℃(C)≥28℃(D)≤60℃21.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乙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60℃(B)<28℃(C)≥60℃(D)≤60℃22.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B)<60℃(C)≥60℃(D)≤28℃23.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
(A)燃点(B)闪燃(C)着火(D)轰燃24.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25.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其()。
(A)爆燃点(B)闪点(C)自燃点(D)着火点26.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现象,称为()。
(A)阴燃(B)着火(C)自燃(D)闪燃27.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
(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着火点28.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A)爆炸(B)闪燃(C)自燃(D)着火29.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爆燃(D)爆裂30.()爆炸不属于化学爆炸。
(A)炸药(B)可燃气体(C)粉尘(D)液化气钢瓶31.下列()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A)汽油桶(B)可燃气体(C)蒸汽锅炉(D)气体钢瓶32.下列()的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A)粉尘(B)炸药(C)钢瓶(D)炸弹33.()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
(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34.()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35.()是评定可燃气体爆炸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A)燃点(B)自然点(C)闪点(D)爆炸极限·1036.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
(A)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37.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四种。
(A)动力燃烧(B)扩散燃烧(C)着火(D)阴燃38.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A)沸溢燃烧(B)表面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39.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
(A)闪燃(B)阴燃(C)自燃(D)轰燃40.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