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 《水浒传》 精读和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 《水浒传》 精读和跳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14640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f.png)
名著导读《水浒传》精读和跳读教案精读教案
第一课:引言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以及小说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和影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讲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第二课:人物形象分析
这一课让学生通过细节描写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梁山好汉的形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组讨论,加深他们对人物的理解。
第三课:情节分析
这一课介绍了小说中的几个重要情节,例如梁山好汉的招安、晁盖的悲惨遭遇以及梁山泊的覆灭等。
通过分析这些情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含义。
跳读教案
第一课:人物介绍
这一课简要介绍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进行讨论,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小说。
第二课:情节介绍
这一课介绍了小说中的几个重要情节,例如梁山好汉的招安、晁盖的悲惨遭遇以及梁山泊的覆灭等。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快速阅读这些情节,帮助他们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第三课:主题分析
这一课介绍了小说的主题和内涵,例如反抗压迫和追求自由等。
通过简要介绍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价值。
以上是本文介绍的《水浒传》精读和跳读教案,同时,教师也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使得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和实效性。
部编九上《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部编九上《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cb29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d.png)
部编九上《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课型】名著导读【教学目标】1.梳理回目名,归纳全书结构;2.以两场战征分析,带全书文脉归纳;3.引导学生领悟“真英雄”如何成长。
【教学重点】战征场面分析;人物形象对比、分析【教学难点】领悟“真英雄”如何成长【教学方法】问题点拔、读书指导【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少不读《水浒》”,你觉得是因为什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
不过,也有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作为一本古典名著,我们在阅读中要考虑到时代背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所取舍地阅读。
今天恰好有人向我求助,而我读《水浒传》还太粗浅,想清同学们帮忙。
毕竟三个诸葛亮,绝对顶我这个“臭皮匠”嘛.二、补回目名,看英雄故事之前的导读课中,咱们已经分析过书中主要人物及情节,接下来清大家补齐这些回目略。
第一类:补人名.第6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15回杨志押送金银吴用智取生辰纲第6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第b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第二类:补地名。
第3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第10回朱贵水亭海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第38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第65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三、分回目,看名著结构人民文学出版设将要筹划出版带注释的四大名著套装,邀请我参与编辑,请将120回的《水浒》分成多册编辑,方便学生阅读。
你觉得怎样分册最合适?预设一:1.分四册,每册30回原因:轻薄、方便携带2.分两册,每册60回原因:便于收藏3.分两册,前70回一册,后50回一册:原因:前70回是招安前,后50回是招安后,按核心事件划分.4.分三册,前40回一册,40-70回一册,70-120回一册原因:①方便携带②方便归纳阅读前40回类似传记,由人物故事线缀连而成,可见人物成长史;41-70回是取义梁山,主要指征战和聚义;71-20回是招安后四次外征,分别是征辽,征王王庆,征田虎,征方腊。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7032c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a.png)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水浒传》名著导读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浒传》的背景、作者和主要人物。
2. 掌握《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背景和作者介绍《水浒传》的历史背景和成书过程作者施耐庵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 《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和性格特点小说中的主要事件和故事发展3. 《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主题思想:反抗压迫、追求正义、忠义精神等艺术特色:人物刻画、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与问答:介绍背景、作者和人物等基础知识点,鼓励学生提问。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教师指导。
3. 案例分析:选取小说中的典型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
4. 自主阅读: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原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简要介绍《水浒传》的历史背景和成书过程。
提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与问答(15分钟)介绍作者施耐庵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讲解《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情节,鼓励学生提问。
3. 分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案例分析(10分钟)选取小说中的典型情节或人物,如武松打虎、林冲夜走山神庙等。
分析这些情节或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5. 自主阅读(20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如阅读《水浒传》中的某个章节或人物传记。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29138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9.png)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分析《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3)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浒传》;(2)学会欣赏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学的精神;(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正义、勇敢,厌恶邪恶、腐败。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简介;2.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 经典故事情节解析;4. 艺术特色分析;5. 阅读方法指导。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况;(2)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掌握名著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1)艺术特色的鉴赏;(2)阅读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名著,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演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名著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鉴赏指导:(1)教师示范鉴赏名著片段;(2)学生跟随教师鉴赏,培养鉴赏能力。
5. 阅读方法指导:(1)介绍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2)学生实践运用,提高阅读效果。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 分析《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浒传》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名著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3. 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65d81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4.png)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水浒传》的背景、作者及主要人物。
(2)能够把握《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3)能够分析《水浒传》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浒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作品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追求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水浒传》的背景与作者(1)介绍《水浒传》的成书背景。
(2)介绍作者施耐庵的生平和创作意图。
2. 第二课时:《水浒传》的基本情节(1)概述《水浒传》的故事梗概。
(2)分析梁山好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3. 第三课时:《水浒传》的主题思想(1)探讨《水浒传》中表现出的忠诚、正义、勇敢等品质。
(2)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4. 第四课时: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一)(1)林冲的形象分析。
(2)鲁智深的形象分析。
5. 第五课时: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二)(1)武松的形象分析。
(2)李逵的形象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背景、作者、基本情节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原著,深入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4. 批判性思考法:鼓励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的兴趣、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水浒传》原著。
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评论、解读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5a0b3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e.png)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浒传》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名著导读,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本节课将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况,掌握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水浒传》这部作品,部分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掌握《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浒传》的基本情况,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难点:《水浒传》的作品特点,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名著的方法和体会。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水浒传》原著或简化版。
2.课件:展示《水浒传》的相关图片、信息等。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浒传》的封面、插图等,引导学生关注作品。
教师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水浒传》的作品特点,如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等。
同时,分析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如宋江、武松、林冲等,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水浒传》相关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水浒传》的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阅读名著。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和建议,互相学习,提高阅读能力。
《水浒传》导读教案
![《水浒传》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cfbd9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e.png)
《水浒传》导读教案第一篇:《水浒传》导读教案《水浒传》导读教案沙东张绪琴导读目的:1、知道《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2、通过对《水浒传》的课外阅读,深化学生对《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认识,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同时,潜移默化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导读重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浒传》,激发深层的阅读的欲望。
导读难点:探究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
课前准备:1、《水浒传》电视剧的主题歌。
2、准备好《水浒传》(青少年版)。
导读过程: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课前播放《好汉歌》,进行气氛渲染。
2、它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刚刚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也选自《水浒传》?《林冲棒打洪教头》,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4、小结:《水浒传》里有许多这样精彩的故事,虽然大家以前通过电视、书籍对其中的故事有所了解,但把这本书全部读下来的人不多,对其中的内容了如指掌的更是不多,要想读好这部巨著不容易,所以希望通过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能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然后真正走进《水浒传》中,去充分感受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魅力。
二、了解《水浒传》的地位1、《水浒传》曾是我国解放后印数最大的一部古籍著作,几乎每户人家都有此书,不管老的少的都喜欢,它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如此厚爱?请看各家各派对水浒的评价。
2、多媒体出示:(1)清代著名小说推理家金圣叹将《水浒传》、《西游记》、《庄子》、《离骚》、《史记》及杜甫诗相提并论,合称“六才子书”。
(2)清代文艺批评家卧虎浪士言:我国小说,汗牛充栋,而其尤甚,莫如《水浒传》、《红楼梦》。
(3)胡适认为:在5000年中,流行最广,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书,并非四书五经,也不是性理语录,乃是几部白话小说《红楼梦》、《水浒传》……(4)日本汉学家仓石武四郎称:《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无前例的杰作。
(5)《苏联大百科全书》的评价是:《水浒传》是14世纪中国文学的纪念碑。
《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10e76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b.png)
《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一、前言《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古典小说,它描写了北宋末年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而在高中语文中,对《水浒传》的学习也成为了必修内容。
本篇文章即为《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主要面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学生进行,希望可以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导读活动,学生们将能够了解并掌握《水浒传》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导读活动,学生们将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并掌握如何进行文本阅读、归纳总结等技能。
3. 情感目标通过本次导读活动,学生们将能够欣赏和感受《水浒传》所传达出来的英雄气概、忠实友爱等情感,培养兴趣和爱好,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概述首先,教师可以进行一个简短而生动的介绍,让学生们了解《水浒传》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情节等内容。
2. 文本阅读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水浒传》的部分章节进行阅读,重点是让学生一步步进入到小说的情境当中,感受其中的生动细节、鲜明人物形象等元素。
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归纳总结,梳理人物关系等内容。
3. 名词解释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遇到许多陌生的专业名称和专有名词,如“三位一体”、“金蝉脱壳”等,因此,教师也需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注释和解释,让他们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
4. 分组讨论在学生们初步掌握《水浒传》的大概情节后,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
每个小组需要讨论的内容包括:自己心目中的重要人物、自己最喜欢的情节、自己观察到的文学手法等。
5. 读书笔记为了记录学生们的心路历程,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写上自己的读书笔记,其中需要包括自己的感受、体验、思考、发现等内容。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71123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b.png)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人物关系等基本知识。
(2)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深入解读《水浒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水浒传》的基本知识。
2. 人物形象分析。
3. 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水浒传》相关章节,感受作品魅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挖掘作品主题。
3. 讲授法:教师讲解《水浒传》的基本知识,引导students 深入理解作品。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水浒传》相关章节,了解作品的基本知识。
2. 课堂导入: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自主阅读:让学生分享预习心得,交流阅读体会。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挖掘作品主题。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价值观念。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水浒传》与其他名著的比较,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2. 影视作品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水浒传》的影视剧版本,引导学生从视觉角度感受作品,并与原著进行对比。
七、课堂互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水浒传》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如“宋江为什么能够成为梁山泊的首领?”“武松打虎的故事对现实社会的启示等。
八、文学鉴赏1. 分析《水浒传》中的诗词、曲子,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652d2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f.png)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江、吴用、林冲等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反抗封建统治的故事。
本节课旨在通过阅读名著,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感受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水浒传》作为一部古典名著,其中的一些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水浒传》的基本情节,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2.难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情节,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水浒传》原著或简读本。
2.课件:涉及《水浒传》封面、人物形象、情节等内容。
3.参考资料:关于《水浒传》的介绍、评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引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水浒传》的封面、人物形象等,让学生对名著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水浒传》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并说明原因。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讲解、答疑,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名著。
5.拓展(10分钟)教师选取《水浒传》中的典型情节,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浒传》的价值和意义。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69778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7.png)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第一章:《水浒传》简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时间、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2. 掌握《水浒传》的基本人物形象和故事梗概。
3. 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成书背景:介绍施耐庵及其创作《水浒传》的背景。
2. 故事梗概:概括介绍《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
3. 人物形象:简要介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成书背景、故事梗概。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分享心得。
四、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浒传》的价值和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作者、成书背景、故事梗概。
3. 讨论: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分享心得。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一、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 分析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林冲:忠诚、勇猛、忍辱负重。
2. 武松:刚正、勇武、智勇双全。
3. 鲁智深:忠诚、豁达、粗中有细。
4. 其他人物:宋江、李逵、吴用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情节中人物形象的表现。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
2. 讲解:详细讲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情节中人物形象的表现。
4. 讨论: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一、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
2. 分析故事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林冲雪夜上梁山:揭示林冲性格转变的关键情节。
2. 武松打虎:展示武松勇武、智勇双全的形象。
3.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体现鲁智深忠诚、豁达的性格。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含板书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0dc122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18.png)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含板书及反思)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名著导读《水浒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水浒传》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水浒传》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水浒传》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讨论作品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形象。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水浒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社会现实人生观和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水浒传》的故事情节。
2. 请描述一位《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并说明其体现的社会现实。
3.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阅读《水浒传》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让学生了解了故事情节,把握了人物形象,理解了作品中的社会现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
《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
![《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51f65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a.png)
《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通过对作品的深入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中的公平正义、道德伦理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水浒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介绍。
2、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其意义。
3、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4、针对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线索,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重点: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或白板。
2、《水浒传》原著或电子版。
3、教学PPT或视频。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水浒传》的了解情况。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水浒传》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水浒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同时,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3、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针对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归纳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中的公平正义、道德伦理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
《水浒传》名著导读课《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水浒传》不仅有助于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对历史和社会的认识。
水浒传导读教案
![水浒传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0dc33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2.png)
水浒传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帮助学生认识《水浒传》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形象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和重要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
2、难点(1)分析复杂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
(2)体会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水浒传》的影视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水浒传》的了解程度,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介绍作者施耐庵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简要概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故事梗概1、请学生简要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水浒传》中的故事。
2、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梳理出小说的主要情节线索,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等。
(四)人物形象分析1、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宋江、鲁智深、武松、林冲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宋江:忠义两全,善于权谋,但有时过于妥协。
鲁智深:豪爽仗义,嫉恶如仇,粗中有细。
武松:英勇无畏,敢作敢当,恩怨分明。
林冲:忍辱负重,逆来顺受,最终奋起反抗。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这些人物的看法和感受,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五)主题思想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思想,如官逼民反、忠义观念、反抗精神等。
2、让学生结合具体情节和人物命运,阐述自己对主题的理解。
(六)艺术特色赏析1、分析《水浒传》的写作手法,如生动的人物描写、精彩的情节设置、多样化的语言风格等。
2、比较《水浒传》与其他古典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异同。
(七)阅读方法指导1、介绍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理解古代语言、如何把握人物形象、如何分析情节结构等。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二)《水浒传》导读教学设计 (2024)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二)《水浒传》导读教学设计 (2024)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95ce76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5.png)
《水浒传》导读教学目标1.通过细节观察和分析,增加学生对武松、宋江等人物的了解。
2.梳理、总结前期的阅读成果,提升学生对《水浒传》中打斗情节的认识和理解,领会“打”中所蕴含的深意。
3.学习检视、比读、思辨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细节观察和分析,增加学生对武松、宋江等人物的了解。
2.梳理、总结前期的阅读成果,提升学生对《水浒传》中打斗情节的认识和理解,领会“打”中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1.梳理、总结前期的阅读成果,提升学生对《水浒传》中打斗情节的认识和理解,领会“打”中所蕴含的深意。
2.学习检视、比读、思辨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同学们,说起《水浒传》,想必你一定不会陌生。
前期,大家都通读了《水浒传》的故事,对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要来聊一聊这部名著,相信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一定会对《水浒传》产生许多新的认识。
有人说,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可以分别用一个动词来概括其特征,《西游记》是“走”,《三国演义》是“战”,《红楼梦》是“哭”,那《水浒传》可以用哪个字来概括呢?那就是这个“打”字了。
二、检视阅读1.请同学们快速检视目录,找一找,包含“打”字的回目有多少?2.想一想,你对哪些打斗故事或情节有深刻的印象?三、比较阅读1.在有关《水浒传》阅读情况的调查中,班级有多达19人表示不太喜欢读《水浒传》,其中一大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写的都是打打杀杀的内容,不太感兴趣。
这样一部被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称赞“天下之文章无出《水浒》右者”的我国首部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怎么会有那么多同学不喜欢读呢,这让老师很疑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比读,一起来思考“打”中有什么,探寻“打”字背后的深意。
2.通过调查发现,武松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人物之一。
我们就从武松说开去。
首先一起来回顾武松的一生,你能完成下列情节的填空吗?结拜宋公明——景阳冈打虎——重逢武大郎——怒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结拜十字坡——威震安平寨——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醉打独火星——再逢及时雨——落草二龙山——聚义打青州——同归梁山泊——受招安征战——六和寺出家3.“打”几乎贯穿了武松的一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5485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5.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水浒传》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熟悉《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探讨《水浒传》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和主题二、教学重点- 分析《水浒传》的作者和作品特点- 理解《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描写和性格特点- 探索《水浒传》所讲述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三、教学内容1.《水浒传》的背景和作者生平- 介绍《水浒传》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讲解《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的生平和创作经历2.《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描写和性格特点- 分析《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描写,如宋江、林冲、武松等- 探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忠诚、勇敢、悲壮等3.《水浒传》所讲述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了解《水浒传》中所描绘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 概述《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如108位英雄好汉的义勇抗敌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介绍《水浒传》的背景、作者生平和故事情节-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和讨论《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观摩法:观看与《水浒传》相关的影视作品或戏曲表演,增强研究的视听效果五、教学评估- 口头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与《水浒传》相关的问题,检验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水浒传》相关的主题讨论,展示对作品的理解和观点- 书面作业:布置与《水浒传》有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六、教学延伸- 继续了解《水浒传》的后续故事和衍生作品,如《水浒英雄传》、《水浒演义》等-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文学作品,提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七、教学反思-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更具吸引力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思维的启发和批判性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以上是《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的简要内容概述,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拓展。
希望学生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对《水浒传》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同时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6b72a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1.png)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人物。
(2)掌握《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结构特点。
(3)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浒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情怀。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析善恶美丑。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作者及成书背景介绍(1)介绍施耐庵及其生平事迹。
(2)介绍《水浒传》的成书背景及创作过程。
2. 第二课时:情节梳理与结构特点(1)梳理《水浒传》的基本情节。
(2)分析《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3. 第三课时:人物形象分析(一)(1)分析主要人物宋江的形象特点。
(2)分析其他重要人物如林冲、武松等形象特点。
4. 第四课时:人物形象分析(二)(1)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2)探讨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5. 第五课时:作品主题探讨(1)分析《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2)探讨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浒传》的相关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水浒传》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评价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水浒传》原著或改编作品。
2. 相关人物形象插图或海报。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6abe9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8.png)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了解《水浒》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小说的链式结构和巧妙构思。
能力训练: 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会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兴趣、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领略《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浒人物的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2、准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视频片段,学生通过观看与文学名著比较。
教法与学法:朗读品悟法;赏析再现法;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设计思路:《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向学生推荐阅读这部作品,关键要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
因此,教学时应从“激趣”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兴趣。
并且,通过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情节——三打郑屠,以了解《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最后,比较文学名著与影视作品的优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五、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播放《水浒》主题歌《好汉歌》。
(在歌声中走进课堂)同学们,刚才咱们听的歌曲是-----------,听着这激昂的旋律,真叫人心旌荡漾,我们随着歌声仿佛跨越了千年时空。
梁山好汉的铮铮铁骨好像就在眼前,天罡地煞的英雄壮举仿佛就在身边。
同学们,你们肯定直接或间接接触过《水浒传》,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梁山水泊,感受水浒精彩。
名著导读教案——《水浒传》
![名著导读教案——《水浒传》](https://img.taocdn.com/s3/m/bf5d014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9.png)
名著导读教案——《水浒传》教学对象:八年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原著,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古典文学名著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水浒传》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作品特色。
2.教学难点: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
(2)请大家谈谈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包括作者、背景、主要人物等。
2.作者及背景介绍(1)施耐庵,明代小说家,代表作有《水浒传》。
(2)背景:北宋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间起义不断。
3.主要人物介绍(1)宋江:义薄云天,忠诚勇敢,被称为“及时雨”。
(2)武松:勇猛善战,性格刚烈,被称为“行者”。
(3)林冲:英勇善战,忠诚正直,被称为“豹子头”。
(4)李逵:粗犷豪放,忠诚勇敢,被称为“黑旋风”。
4.故事情节简介(1)高俅陷害王进,王进投奔史进。
(2)史进结识林冲,林冲结识鲁智深。
(3)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逃至五台山。
(4)宋江结识武松,武松血溅鸳鸯楼。
(5)梁山好汉聚义,攻打祝家庄。
5.作品特色分析(2)人物性格:丰满鲜明,各具特色。
(3)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引人入胜。
6.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水浒传》中某个角色的喜爱及原因。
(2)讨论《水浒传》中的某个故事情节,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7.课后作业(1)阅读《水浒传》原著,了解更多故事情节和人物。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浒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分析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方面,仍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要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400万字以上。
《水浒》这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之一。但在学生平时的阅读
中,他们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因此,我决定带领学生通 过对重点段落章节的阅读、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它的艺术性、思想
师:刚才我们大家交流了自己喜欢的人物故事,说得都非常的好。事实上《水浒》这部
小说塑造的人物有很多,仅梁山就有108好汉。这些好汉当然会赢得我们的喜爱。在这些好 汉中,有一位人物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一恶如仇、敢于反抗的花和尚鲁智深,相信大家 也是很喜欢他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重点学习他的一段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尚无确切的资料,据说他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原
名耳,又名子安,祖籍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
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又传他曾参加张士诚
军。
《水浒》又名《忠义水浒传》,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 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是我国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4.自主阅读教材229页《名著导读:<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进一步了解《水 浒传》相关知识,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水浒传》故事原形及发生年代。
(2)《水浒传》的故事梗概及现实意义。
(3)《水浒传》成书的有关过程及艺术成就。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作者、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全面的了解这部伟大的小
3.写作背景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水浒》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 当时的社会非常的黑暗, 在位皇帝徽宗只知吃喝玩乐, 终日不理朝政。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奸臣把持朝政, 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 狼狈为奸, 贪污受贿、横征暴敛,再加上地主恶霸与豪强劣绅的无法无天、横行霸道,广大人民生活在
水深火热之中,被迫起来进行武装反抗。 因此,整个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 断。小说中描写的宋江、方腊等起义,就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依据的。
(设计意图:开头激趣相当重要,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水浒》主题歌,引入《水浒》,
并以行侠仗义的豪侠之士触动学生的兴奋点, 让他们初步感受梁山英雄的侠义精神, 再顺势 导入主题。)
二、整体感知,全面了解
1•请把你了解的有关《水浒》及其作者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介绍。
2•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一般认为是长篇小说《水浒》最早的创作者。关于其生平,至今
可能想到的豪侠之士:逼上梁山的林冲、醉打猛虎的武松、勇猛憨直的李逵、行侠仗义的鲁
智深等。)
师:众多的水浒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武松打虎景阳 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等,可以说我们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精神气概吧!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主题曲《好汉歌》。
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想到
了那些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侠之士。那么,你们知道这部连续剧是取材 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你们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豪侠之士?(要点提示:取材于《水浒》;
性。但它是一部长篇小说,要完全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两堂课上,只是简 单介绍这部作品,让学生认识到它的价值, 了解它的艺术魅力, 并通过片段教学提高学生阅 读赏析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水浒》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能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它描写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到最后失败的全过程,并写出了农民起义发生
的深刻的社会原因。作品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起义英
雄的生动形象,歌颂了他们敢于反抗的叛逆精神。全书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
分为第一至第七十一回,写鲁智深、林冲、杨志、宋江、吴用、武松、李逵、石秀、杨雄、 卢俊义等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经过,是梁山好汉的个人英雄传奇故事;第二部
二、片段赏析,掌握方法
1•快速阅读教材231页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名著导读:小说的珍品,英雄的赞歌
《水浒》导读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水浒〉:反抗封建
暴政的英雄传奇》
学生分析
十四五岁的初二学生,对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小说之一的《水浒》应该不会陌生。
他们在此之前的学习或生活当中或多或少有所接触,因此,他们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水浒》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
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2•初步了解《水浒》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3•通过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说,从而让学生了解小说三要素中的社会环境,为后面人物的解读打下基础。)
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小结语:略。
2•作业:搜集你最喜欢的水浒人物故事,并要求能简要地复述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你说我说大家说:水浒人物故事大比拼。 要求简明扼要的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喜欢的水浒
人物故事,然后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限时1分钟。(整体时间控制在5分钟。)
分从第七十二回至八十是
梁山事业发展壮大的写照和梁山好汉的集体传奇故事;第三部分从八十三回至一百回(一百
二十回至一百二十回)写梁山义军受招安后奉命征辽、征方腊(一百二十回本包括征田虎、 王庆的内容)直至最后失败的经过,是梁山起义的最终悲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