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解析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26626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7.png)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是考察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理能力,答题技巧和方法如下:
1. 阅读全文:在开始回答问题之前,先通读全文以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找出关键信息。
2. 理解主题:确定文章的主要主题或中心思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发展线索。
3. 注重细节:注意文章中的细节描述,对于细节问题,可以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具体信息进行排除或验证。
4. 注意篇章结构:注意文章的段落结构和过渡句,这有助于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5. 多角度思考:对于一些较为难解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推理,寻找线索或隐含信息。
6. 关注语言表达方式:注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和象征等语言,推测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7. 划出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用铅笔圈出或用线条连接关键词和句子,以便于回答问题时快速定位。
8. 进行答题顺序: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和自身的理解情况,可以选择自己认为相对容易的题目先答,以提高答题效率。
9.再读一遍题目:在回答每个问题之前,再次读一遍题目,确保自己理解准确,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10. 细心审题: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式,避免因没有理解题目而选择错误答案。
总之,学好语文阅读理解,需要在平时积累阅读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方法,通过练习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水平。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大全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560b19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0.png)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大全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一、学校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审题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好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忙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熟悉和理解。
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终究都是为说明中心效劳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常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
有的同学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查找正确答案。
有的同学采纳“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终查找答案。
我比较赞成“倒读法”,由于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简单集中,能准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亲密的信息,从而节约了阅读时间。
“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缘由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动身,进展概括和〔总结〕,分析所供给选项,作出准确的推断。
二、学校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答题(1)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依据文章的详细内容来答复,常见的有歌颂、赞美、喜爱、宠爱、感动、兴奋、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可惜、思念(思念)家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苦痛、惭愧、内疚、痛恨、难过、悲哀、圆满等。
一般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或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2)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终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答复: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构造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构造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语文阅读理解常见答题技巧(万能公式)课件
![语文阅读理解常见答题技巧(万能公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2dd91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05.png)
衬托手法(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例〙体会画线词的含义 。 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藤野先生》 〘答案〙“标致”是漂亮的意思,这里是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之情。
这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描写方法+对象+特征(性格)
〘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答案〙这一句用“交替、支撑、靠、休息”等动作,说明“我”读书站的时间长,多么劳累,但目的是为了多读书、多求得知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衷之情。
3.文章段落之结尾段落的作用 : ⑴结构上:或者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或者使文章前后照应;或者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⑵内容上: 直白类-----(本身)结尾部分表达了(有手法就结合手法回答) ,深化 的主旨,强化作 的观点。 含蓄类----- a、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b、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c、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方法:首先看看段落在什么位置,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二、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1.文章段落之开头的作用: (1)总括: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2)再分别从结构上、内容上作答。 具体从三个方面思考 : 对上: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 本身:①渲染 的气氛;或②突出表现了 对下:①引出下文 ;②为下文 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③与下文 形成对照或相呼应;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bc402e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4.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基础知识: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文章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4、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5、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6、结尾议论性句子的感化: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中央,深化主题7、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热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8、容易弄错的术语:(1)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3)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XXX(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复……(5)语言特点=通俗易懂/严谨/优美、生动、鲜明/充满感情色采(常与修辞手法合用)9、在哪儿找线索: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0、引号的感化: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表强调。
记叙文阅读:1、记序文根蒂根基知识:(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记序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四)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情况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情况,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开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开展作铺垫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快速浏览全篇文章答题前应快速浏览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结果。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方法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b037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7.png)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方法一、分析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加强感染力,加强联想;创造气氛,显示本质,给人以启发。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加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激烈。
7.反复:特别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楚;多次强调,加强感染力。
二、分析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例题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有什么特色?文首:1)结构上,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统摄全篇、奠定基调、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2)内容上,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或中心(记叙文、小说),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顾;深入主题(记叙文、小说)、首尾呼应、照顾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这些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入、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等。
例题2、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熟悉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考查方式: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2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整体观念,应把全文看做一个大的语言场,注意前后文的联系,不要只取一点,不及其余。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db049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e.png)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因此,掌握有效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阅读理解的得分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解析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以及例文分析。
一、答题方法(一)通读全文,把握主旨首先,学生在答题前必须通读全文,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通读全文不仅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在通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部分,这些部分通常包含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友情的文章时,学生应首先注意文章的标题,这往往能揭示文章的主题。
接着,学生应仔细阅读文章的开头部分,了解作者如何引入话题,以及他对友情的初步看法。
最后,学生应关注文章的结尾部分,看作者是如何总结全文,以及他对友情的最终评价。
(二)仔细审题,明确问题在通读全文后,学生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
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题目类型有不同的答题侧重点和解题技巧。
学生应仔细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制条件,以确定答题的方向和范围。
例如,对于一道关于文章细节的题目,学生需要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的段落和句子,仔细比对原文和题目中的信息,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而对于一道关于文章主旨的题目,学生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提取关键信息,组织答案在明确问题后,学生需要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来组织答案。
关键信息可能包括主题句、关键词、转折词等,它们对于理解文章内容和回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提取信息时,学生应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遗漏重要内容。
以一道关于文章人物形象的题目为例,学生需要从文章中提取关于该人物的描写和评价信息,如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的描写。
然后,学生需要将这些信息组织成一段通顺的答案,描述出该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组织答案时,学生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条理性,使答案易于理解。
(四)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在阅读理解中,很多题目都需要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答题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ec51b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3.png)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答题技巧和方法一、概括类题目。
题目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略)解析: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种。
如果是记叙文,可以按照“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模式来概括。
2. 首先确定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然后找出他们的主要行为或事件经过,最后明确事件的结果。
3. 例如这篇文章,主要人物是小明,他在一个下雨天帮助一位迷路的老奶奶找到回家的路,结果老奶奶的家人对他表示感谢。
所以概括为:小明在下雨天帮助迷路的老奶奶回家,受到老奶奶家人感谢。
题目2:概括文章某一段落的大意。
(段落略)解析:1. 对于段落大意的概括,可以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往往是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一般位于段首或段尾。
2. 如果没有中心句,可以对段落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
例如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春天的景色,提到了花朵盛开、鸟儿啼鸣、春风吹拂等,整合起来就是:这一段描绘了春天花朵盛开、鸟儿啼鸣、春风吹拂的美丽景色。
二、理解词语类题目。
题目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静谧”的意思。
解析:1.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多种。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根据词语的构成来推断。
2. “静谧”这个词,从上下文看,描写的是夜晚的环境,周围很安静。
从词语本身来看,“谧”有安静的意思。
所以“静谧”的意思是安静。
3. 如果要更准确地作答,可以说:“静谧”形容环境十分安静,在文中指夜晚宁静的氛围。
题目4:文中“这个词(某个有特殊含义的词)”有什么特殊含义?解析:1. 首先要明确这个词的本义。
然后看它在文章中的语境。
2. 例如文中“绿色”这个词,本义是一种颜色。
但在这篇描写环保的文章中,“绿色”代表着环保、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等特殊含义。
通过分析文章中关于环保理念与“绿色”相关的表述,如“绿色生活”“绿色能源”等,就能得出这个特殊含义。
三、理解句子类题目。
题目5:谈谈你对“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句话在文中的理解。
解析:1. 理解句子含义要从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方面入手。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总结(精选3篇)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总结(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bbcc8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5.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总结(精选3篇)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总结第1篇语文阅读题快速答题方法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二、答案来源2.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一)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 看文章题目;b. 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
(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常见的有:a.从概括到具体;b.从整体到局部;c.从主要到次要;d.从现象到本质;e.从原因到结果;f.从特点到用途。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a.下定义(模式:什么是什么);b.举例子;c.作比较;d.列数字;e.打比方;f.分类别;g.列图表(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5ae9df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b.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
1. 嘿,你知道吗?语文阅读理解啊,要先通读全文!就像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探险,不熟读怎么能找到关键呢!比如读那篇《秋天的怀念》,不通读一遍怎么能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怀念呢。
2. 然后呢,要学会在文中找关键信息呀!这就好比在一堆宝藏里找那颗最闪亮的宝石。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那些有趣的场景描写不就是关键信息嘛。
3. 千万别忘了分析题目要求啊!这就像作战前了解战略目标一样重要。
比如“文中某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就得紧扣那句话好好琢磨呀。
4. 答题的时候得组织好语言呀,不能乱糟糟的!好比搭积木,得规则有序地搭建。
像回答“人物形象”这样的问题,就得有条理地说清楚人物的特点。
5. 还有哦,别忘了检查!就像出门前再照照镜子,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妥。
检查一下自己的回答是不是完整、准确。
6. 多练习也是很关键的呀!这就如同运动员不断训练,才能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
多读几篇文章,多做几道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肯定能蹭蹭往上涨!总之,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语文阅读理解就不再难啦!。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f9612c0b0717fd5360cdccc.png)
对应题型:一、叙事文(小说、散文)(一)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人甚至为赐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积劳成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二、说明文(一)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卢沟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3.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体会用词准确性1.“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
”中的“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较下列句子,说说哪个表达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bb839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c.png)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一、浏览全文,理解大意在开始阅读理解之前,首先要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通过浏览全文,可以初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背景,为后续的答题打下基础。
二、定位信息,寻找关键在浏览全文后,根据题目要求,迅速找到相关的信息点。
可以通过关键词、段落中心句等方式,快速定位关键信息。
对于一些细节信息,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或略读的方式获取。
三、提炼概括,回答问题根据定位到的信息,进行提炼和概括,得出答案。
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类型和要求,如解释词义、归纳要点、推断引申等。
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四、注意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在阅读理解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生词或难以理解的句子。
这时候,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或句子的含义。
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和语境。
五、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中心思想在阅读理解中,要注重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
文章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把握文章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六、关注作者观点,理解情感态度在阅读理解中,要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通常贯穿于整篇文章中,可以通过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气词等来判断。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七、推断引申,深化理解在阅读理解中,要注重推断引申的能力。
通过推断引申,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同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深化理解。
在答题时,要注意将问题和答案结合在一起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答案。
总之语文阅读理解是考察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一定要认真掌握和学习以上的方法多加练习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7ce69c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9.png)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低头找答案”所谓“低头找答案”,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
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
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也就是我经常跟孩子提到的“低头找答案”。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
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
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读文本读文本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主题。
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
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根据2011版语文教学课标,我发现里面提到,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或整篇*。
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
我认为“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在我的培训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孩子要多读,快速地读,大声地读,带有感情地读。
但是这个“读”有的时候也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读出声音来,因为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980334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18.png)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题。
解析:1. 概括内容模板: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二、分析人物形象题。
解析:1. 人物形象分析模板: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析:1. 从他们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来分析。
当得知于勒发财时,他们“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里的语言和行为描写表现出他们的贪婪、虚荣。
当发现于勒又变成穷光蛋时,“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这些描写体现出他们的自私、冷酷、势利。
三、理解词语含义题。
解析:1. 词语含义理解模板:本义 + 文中义。
2. “标致”本义是漂亮、好看。
在文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的“标致”是反语,实际是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是一种讽刺。
解析:1. 本义是隔阂。
在文中,“我”和闰土之间存在着“隔膜”,这不仅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由于社会地位的差距、封建等级观念等因素,使他们在思想、情感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距离,这种距离就是文中所说的“隔膜”。
四、赏析句子题。
解析:1. 句子赏析模板:从修辞、描写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入手。
- 修辞角度:此句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强调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来写,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脚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情景。
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8篇
![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5ceac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2.png)
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8篇语文是分数比较高,难度也比较大的科目,但并不意味着语文试卷就没有技巧可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较新8篇,欢迎阅读。
语文学习方法及技巧篇一如何学好高中语文:学习语文我认为没有一个速成的方法,较大的必要是积累,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
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
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
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具体可归纳为“三步曲”(理解—识记—运用)一理解: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词义是主要原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识记: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前学后忘,学期刚开始教的内容到中途就忘却了,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记,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颂外必要的还要做笔记,好记心不及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66a4d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f.png)
一、引言语文阅读理解是中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也是各种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而在阅读理解的题目中,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考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提高阅读理解的得分至关重要。
二、理解文章的标题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文章的标题。
标题通常是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或者是作者的写作要点,理解标题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抓住文章的主题,有助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三、精读文章主体1. 通读全文在答题前,先要通读全文,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全文的结构和主旨,这样可以在解答问题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不容易迷失在题目的细节中。
2. 理清文章段落在精读文章时,要逐段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抓住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这有助于我们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迅速定位相关信息。
3. 理解作者意图在精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意图,包括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观点和态度等,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四、分析问题要求1. 细致审题在答题前,要仔细审题,理解问题的要求,包括要求我们理解文中细节,还是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等,只有正确理解了问题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找到答案。
2. 多角度思考在分析问题要求时,要多角度思考,例如结合文章内容和问题要求,进行逻辑推理,让自己尽量多地了解文章中的相关信息。
五、解答题目1. 梳理思路在解答问题时,先要梳理好自己的思路,理清思路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阐述答案,降低答题错误的可能性。
2. 迅速定位在解答问题时,要迅速定位到相关信息,可以利用标注或者划线的方式在文章中定位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快地找到答案。
3. 逻辑表达在写答案时,要注重逻辑表达,做到条理清晰,观点明确,有利于阅卷人员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答案。
六、总结文章内容语文阅读理解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在平时学习中,要多进行语文阅读训练,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取得更好的成绩。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712103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1.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概括文章(记叙文,小说)主要内容的方法(包括句、段):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怎么样。
一、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答题要点一般有:1、点明中心;2、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是本文的线索;4、表明主要人物;5、点明主要内容。
二、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1、拟人答题格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情感。
2、排比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行文朗朗上口,有极强的表现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3、比喻答题格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表达了作者******情感。
4、反衬答题格式:运用反衬的修辞手法,给人以鲜明的感受和极深刻的启示,增强了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5、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答题格式: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6、“大约”“大概”“差不多”表示不确定,或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如果丢掉则不准确。
三、描写的作用1、正面描写:直接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2、侧面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3、环境描写的六大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②表现人物身份,烘托人物心情;③渲染、营造某种气氛,展示人物性格;④奠定感情基调;⑤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⑥酝酿诗情画意,揭示作品主题。
(答题时应根据上下文内容有选择的进行作答)。
4、心理描写的作用:①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有助于更好地描绘出人物的性格,同时为下文做铺垫。
③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④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
(心理描写的技法:①独白法。
内心独白能使人物酣畅淋漓地倾吐肺腑之言。
初二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方法有哪些
![初二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f4479b0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9.png)
初二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方法有哪些(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二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方法有哪些中考的时候,语文考试一定会考到的一种类型题就是阅读理解。
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窍门
![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窍门](https://img.taocdn.com/s3/m/4080a00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1.png)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窍门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窍门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仔细通读全部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认真地阅读有关内容,仔细地思索、组织答案;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窍门!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现代文阅读理解常消失的一个题型是:请概述本文故事情节。
这样的题回答时我们可以借助记叙文“六要素”法。
就是找到文中六要素: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找到六要素,再把它们用语言组织出来,这道题就精确无误了。
2、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假如是写景的文章,一般是表现了对大自然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宠爱之情;假如是叙事的,一般要求同学读懂文章主要内容,找到谈论或抒情的句子进行分析。
这些句子要么在第一段,要么在最终一段,或者是某一段的中心句,也有的思想感情表现在标题上,需要认真甄别。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表达方式总共有五种,假如同学能辨别出来,这道题就简洁多了:记叙、谈论、抒情、描写、说明。
记叙的作用就是交代故事情节,人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物关系,事情变化的过程等。
谈论的作用是点明主旨,揭示中心。
抒情的作用是增加文章感染力和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描写的作用是促进情节的进展体现人物鲜亮的共性。
说明的作用是在谈论文中它交代论据,在记叙文中它起到解释作用,在新闻中它介绍背景资料,在说明文中它表述科学学问或事理。
4、赏析文段中的某句话。
这句话要么运用了修辞方法,要么运用了表现手法,要么运用了表达方式。
先分析出这句话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假如有,答题套路是这样的:这句话运用了某某修辞方法,比方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夸张:突出——特征。
排比:加强语气。
语文阅读理解怎么答题1)、忠实于题干。
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常用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
![常用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715dc1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2.png)
常用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常用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解析与解答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解析与解答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fcea2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e.png)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解析与解答技巧语文阅读理解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掌握解析与解答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准确回答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语文阅读理解题目解析与解答技巧。
一、审题要准确在解答语文阅读理解题目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内容,理解题目要求。
注意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明确问题的要求,确定解答的方向。
二、整体把握文章在解答语文阅读理解题目之前,我们需要先整体把握文章。
可以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和结构。
可以通过阅读首句、尾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整体把握文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准确回答问题。
三、细节捕捉与理解在解答语文阅读理解题目时,需要细致阅读文章,注意捕捉细节。
尤其是一些关键词、事实细节,它们往往是题目的答案所在。
我们可以通过画线、做笔记等方式标记出关键信息,以便于后续解答问题。
同时,在理解细节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善于思考,进行逻辑推理。
有时候,题目会要求我们理解文章中的隐含信息或推断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推理分析,准确把握文章的含义。
四、选项排除与答案选择在解答语文阅读理解题目时,要善于进行选项排除与答案选择。
首先,我们需要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方向。
然后,针对每个选项,与文章进行对比,看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通过逐个排除不符合的选项,可以更好地准确选择正确答案。
在答题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选项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有时候,选项之间可能只是细微之处的不同,我们需要仔细辨析,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总之,掌握解析与解答技巧是解答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的关键。
我们需要审题准确,整体把握文章,细心捕捉和理解细节,善于推理思考,灵活运用选项排除与答案选择的方法。
通过不断练习与积累,我们可以提高解答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解析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一、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
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
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五、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
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
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口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六、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
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着,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
七、八、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考中,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历年语文高考的实践所证明。
我觉得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
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
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
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
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
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
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
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
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
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
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2、词不离句。
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一词多义。
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
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
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
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
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
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
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
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
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三、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归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四、①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8.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②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③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④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⑤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 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⑥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⑦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