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共4册
【精编】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
特点经线纬线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长度特征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东西方向七年级上册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与同学们谈地理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 中的图 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 中的图 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 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人教版初中地理全四册复习提纲(背诵版)
七上第一章默写试卷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2.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最大周长 4万千米3.初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 麦哲伦环球航行4.生活中能推测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有: 太阳、月亮的形状 月食 船来船去 登高望远5.6.特殊的经线、纬线:①特殊纬线: 赤道 是最长的纬线,也是纬度的起始点,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3.5° -回归线 66.5° -极圈 30° —低、中纬度的分界线;60° —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本初子午线 ,是经度的起始点,也是通过英国伦敦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180°经线 —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7.8.10.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沿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 概括为 北逆南顺 )11. 范围 气候特点 特殊现象热带0°-23.5°终年炎热 太阳直射温带23.5°-66.5°四季分明寒带66.5°-90°终年寒冷 极昼极夜七上第一章默写试卷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表示方法: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4.比例尺小→ 表示范围大→ 内容略;比例尺大→ 表示范围小→ 内容详5.方向的判读: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6.常用图例(对应课本背诵)7.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封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8.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9.图中对应字母的地形名称A 鞍部 C-D 山脊 E-F 山谷 G 陡崖10.11.写出任意一个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1:10000012.画出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几种地形简图:七上第二章默写试卷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 %,海洋面积占 71 %,概括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最好的中考地理复习提纲(全4册)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近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解开地理之迷: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易。
系辞》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第一本地理专著《地理学》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熟悉生活环境、确认方向、识别天气、了解风土人情、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地理与农业生产 2、地理兴建工业企业3、地理与交通、商业网点、区域规划、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四、地理与风土人情:西伯利亚居民、狂欢节、圣诞节、斗牛、阿拉伯人的服装等。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习地理一、学会看地图:1、地图制作过程: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P6)(学习基础) 2、最早的地图:距今4700多年苏美尔人3、地图的种类:(P7)二、地图三要素:1、方向:(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北方(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4)室外看地图:面朝北背朝南(5)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程度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3)大小比较:分子为1分母大,比例尺小(4)用比例尺量算:注意线段式比例尺的应用(6)学校平面图宜用约1/1000的比例尺3、图例与注记:(1)图例与注记的区别(P10)(2)常用图例符号(P10)4、看地图的顺序:图名——方向——图例——比例尺——图的内容5、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习之本):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社会实践等6、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习关健):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成因、联系等7、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重要途径):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笔记本、照相机等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探测即天圆地方—张衡的“天之包地,犹地之裹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P15)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边看船;(2)草原看马;(3)麦哲伦环球航行;(4)月食时月球表面的圆弧形阴影;(5)现代探测技术及照片;(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7)登高望远二、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三、地球仪1、几个概念:地球仪;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2、纬线与经线4、重要的经纬线:(1)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起点线(2)180°经线:只有一条(3)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4)0°纬线:又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5)北纬23.5°与南纬23.5°: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6)北纬66.5°与南纬66.5°:北极圈与南极圈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60°——90°低中高6、东西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7、相对应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之和为180°,符号相反。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指南(四本书重点知识整理)
初中地理知识要点班级:姓名:【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①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庐山起义)②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③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二、纬线和经线(一般横纬竖经)00纬线叫赤道,是最长的纬线;00经线叫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三、半球的划分及判断(判断南北半球只看纬度;判断东西半球只看经度)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口诀(北北南南)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0W和1600E(西经200,东经1600),口诀:“东东相比,西西相较,大西小东”。
00经线在东半球,1800经线在西半球)四、纬度地带与五带的划分及判断(只看纬度)1.低纬度:纬度<300;中纬度:300——600高纬度:600——9002.热带与温带分界线:回归线(23.50纬线)温带与寒带分界线:极圈(66.50纬线)3.温度带的判断:热带:纬度≤23.50;温带:23.50――66.50;寒带:纬度≥66.50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的自转周期为1天,公转和周期为1年2.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时差;太阳东升西落。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4、判断节气(北半球)、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纬度(南北半球季节相反)3月21日前后(春分)太阳直射赤道3、4、5月为北半球春季昼=夜6月22日前后(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6、7、8月为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9月23日前后(秋分)太阳直射赤道9、10、11月为北半球秋季昼=夜12月22日前后(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2、1、2月为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北半球的情况)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1.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千岁=105厘米)点拨:单位换算:千米到厘米:增加5个0;厘米到千米:减少5个0。
最新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总结(全册)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 0 1 2 3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2023年中考地理复习全四册知识点汇编
6.地势:起伏大,__中部__高,__四周__低。
7.河流
(1)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__放射状__流入周边海洋。
(2)长江是亚洲干流最长、世界第三长河;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__湄公河__,在中国境内称__澜沧江__。
5.经、纬度
(1)经度的判读: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0°经线和180°经线无东西经度之分。
(2)高、中、低纬度的划分:__60°~90°__为高纬度地区;__30°~60°__为中纬度地区;__0°~30°__为低纬度地区。
6.半球划分
(1)东西半球划分:以__20°W和160°E__组成的经线圈为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160°E以东、20°W以西为西半球。
初中地理知识点(一)
七年级上册
一 经纬网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__两极稍扁、赤道略鼓__的不规则__球__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__6_371__千米,赤道周长约__4万__千米,表面积约__亿平方千米。
3.经线特点:南北为经线,__半圆均等长__,指示__南北__向。
4.纬线特点:东西为__纬线__,独成__平行圆__,__赤道__为最大的纬线圈,指示__东西__向。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__乌拉尔__山脉—乌拉尔河—里海—__大高加索__山脉—黑海—__土耳其__海峡。
(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__苏伊士__运河。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__巴拿马__运河。
(4)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__直布罗陀__海峡—__地中海__。
(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__白令__海峡。
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资料[最全]
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仿照地球形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方便我们知道地球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纬度的起始点,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人教版初中地理复习资料(全4册)
人教版初中地理复习资料(全4册)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一)七年级上册/(二)七年级下册/(三)八年级上册/(四)八年级下册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1、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2、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1地球和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四)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
中考地理总复习《地球、地图》专题检测(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地理试题
《地球、地图》一.选择题(共19小题)1.下列地理现象,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四季变化 B.昼夜交替C.极昼极夜现象 D.地球上五带的形成2.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昼夜现象及更替B.地球绕太阳运动C.海水的潮起潮落D.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3.假设地球不自转,将产生的现象是()A.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B.全球各地都是白天C.有的地方总是白天,有的地方总是黑夜D.同一地方有昼夜交替现象4.(2015•某某)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关系不大的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昼夜更替C.太阳东升西落 D.一天24小时5.在同一时刻,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面已经散落着阳光.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C.纬度位置的差异D.地形的差异6.(2014•某某)第22届冬奥会于2014年2月7日20时14分,在俄罗斯黑海海滨城市索契正式开幕,家住某某的小明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时间2月8日0时14分.请分析,造成两个地区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及与索契时差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索契比早4小时B.地球公转,比索契早4小时C.地球自转,比索契早4小时D.地球公转,索契比早4小时7.(2015•某某)2015年6月8日,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总决赛第2场在美国某某打响,当地解说员说:“晚上好,女士们,先生们”而同一时间转播比赛的中国解说员却说:“观众朋友们,上午好!”两地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不同 B.经度不同 C.地球公转 D.季节不同8.一天当中,校园里升旗杆的影子长短有变化,主要原因是()A.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C.地球上有五带分布 D.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9.地球公转产生了()A.太阳东升西落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昼夜10.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点位置时,不可能有的现象是()A.印度半岛正处于多雨期B.我国内流区各河普遍进入枯水期C.的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D.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盛行偏南风11.当地球运行到右图中B点时,正是一年中的()A.夏至日B.冬至日C.秋分日D.春分日12.小明翻开日历看到“夏至”的节气,此时地球运行到图中()的位置.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13.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5分,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地震,震中位于东经142.6度,北纬38.1度.请问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图中距离()处最近.A.A春分日B.B夏至日C.C秋分日D.D冬至日14.如图各考察站中,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A.昆仑站B.长城站C.某某站D.无法判断15.据你观察你所在学校旗杆正午影子最短的时间出现在()A.3月B.6月C.9月D.12月16.读图,当地球公转到位置甲时,我国某某、某某、、某某四城市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A.某某 B.某某 C. D.某某17.在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A.热带 B.北温带C.南温带D.北寒带18.北半球冬至日时,下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某某 B. C.某某 D.漠河19.中国科考队到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二.解答题(共11小题)20.读“我国中纬度地区某地某日太阳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显示该地区该日4:30日出19:30日落,则该地该日昼长为小时,其昼夜长短状况为(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2)此日北极地区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3)如果该日是“二分二至”中的某一天,则该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此后太阳的直射点将向方向移动.21.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提倡低碳生活,节约能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13年“地球一小时”活动于3月23日晚8:30拉开序幕.包括中国在内的l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 000多座城市,在当地时间晚8:30一9:30,顺次参与了熄灯接力活动.材料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部分城市图和气候资料图.(1)于3月23日晚上8:30一9:30举行熄灯一小时活动,此时伦敦当地时间则是中午12:30﹣13:30,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运动(填“自转”或“公转”).(2)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冬季.(3)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请列举经过的铁路干线名称.(至少写出2条)(4)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低碳环保的做法?(至少写出2点)22.(2014•某某)图1示意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图2示意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1)观察现象:图1中,夏季楼房影子比较(长/短),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得较(高/低).图2中,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比较(多/少).(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自转/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3)体验生活: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带,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季节)的光照情况.23.读极点地区的太阳照射图(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地区表示黑夜,回答:(1)图中B点在五个温度带中处于带,A点在B点的方向.(2)若图中相邻经线相差45°,当B地位9:00时,A地的时间为.(3)此时是北半球的节气,资阳的昼夜长短情况为.24.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活动探究: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 1根、卷尺一个、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实践过程:(1)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2)把测量结果纪录下来,并绘图.(3)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和绘图.观测结果:上图是我市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请你帮助他区分一下.A图是季测绘;B图是季测绘.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拓展延伸:若A、B两图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原理应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请你分析:(1)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冬、夏)季的光照情况.(2)某某和某某两地的楼间距有何差异?某某某某(填大于或者小于).25.读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将图中的Q1、Q2、Q3、Q4与相应的日期用直线连接.Q1 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Q2 9月23日前后(秋分日)Q3 6月22日前后(夏至日)Q4 3月21日前后(春分日)(2)当地球由Q1公转到Q2的过程中,北半球(昼、夜)渐长(昼、夜)渐短.26.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年.(3)当地球公转到点(填字母),此时太阳直射在线上(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日称为北半球的夏至日.(4)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C向D转动时,我市季节变化由季向季过渡,昼夜长短变化是白天越来越(长、短),黑夜越来越(长、短).27.读二分二至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公转周期为.(2)当地球运行至A处时,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运行至B处时,北半球节气为.(3)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某某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时地球正运行在公转轨道的BC段,北半球的昼长逐日(增长、缩短).(4)当地球运行至C 处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风 B.地中海沿岸寒冷干燥C.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D.北极地区太阳终日不落.28.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地轴短线上的箭头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填代码)(2)图中大海和小山两位同学,时至深夜酣睡的是.(3)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所在的大洋是.(4)一年中,A点有次太阳直射现象.29.(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小时或天;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时间为天或年.(3)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现象;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的变化.(4)在相应位置标注北半球夏至日与冬至日、春分日与秋分日的名称和日期.30.阅读有关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自转周期约小时.图示意的是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在(重要纬线).表:夏至日我国三城市日出日落时刻(时间)地点经度纬度日出时刻日落时刻乌鲁木齐87.6°E43.8°N06:27 21:55116.4°E39.9°N04:46 19:47某某118.6°E24.9°N05:17 18:59(2)与乌鲁木齐纬度相近,但日出时刻比乌鲁木齐较早,主要原因是:.(3)的白昼时间比某某更(长或短).(提示:白昼时间=日落时刻﹣日出时刻)(4)从夏至日后,某某的白昼时间将变(长或短)日出时刻将(推迟或提早)试题解答参考一.选择题(共19小题)1.下列地理现象,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四季变化 B.昼夜交替C.极昼极夜现象 D.地球上五带的形成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落和时间差异;四季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地球上五带的形成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根据题意.故选:B.2.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昼夜现象及更替B.地球绕太阳运动C.海水的潮起潮落D.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解: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如果不自转也产生昼夜现象,只不过有的地区永远是白昼,有的地区永远是黑夜.根据题意.故选:D.3.假设地球不自转,将产生的现象是()A.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B.全球各地都是白天C.有的地方总是白天,有的地方总是黑夜D.同一地方有昼夜交替现象解:首先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自转一周时间为24小时,所以一个昼夜是24小时.A、即使地球停止自转,也始终有一面是昼半球,一面是夜半球,对地球而言是有昼夜之分的.(只是对同一地点来说短时间内不存在昼夜之分)故不符合题意.B、地球本身是个不发光的球体,它面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故不符合题意C、如果地球不自转,它还会以66.5°的倾斜角,绕着太阳公转,相对来说昼夜交替还会存在,因为公转的周期是一年,那么昼夜交替一次需要一年,黑夜和白天各自长达半年之久.故符合题意.D、如果地球不自转,同一地点是不会有昼夜交替(一昼夜24小时)现象的.任何一点都只会处于面向太阳或者背向太阳的一面,不会昼夜交替.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15•某某)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关系不大的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昼夜更替C.太阳东升西落 D.一天24小时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一天24小时是地球自转的周期.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5.在同一时刻,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面已经散落着阳光.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C.纬度位置的差异D.地形的差异解: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又由于我国东西跨60多个经度,因此当我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最东边的乌苏里江面已经散落着阳光.因此可知,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故选:A.6.(2014•某某)第22届冬奥会于2014年2月7日20时14分,在俄罗斯黑海海滨城市索契正式开幕,家住某某的小明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时间2月8日0时14分.请分析,造成两个地区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及与索契时差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索契比早4小时B.地球公转,比索契早4小时C.地球自转,比索契早4小时D.地球公转,索契比早4小时解: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及时间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索契位于东四区,位于东八区,所以比索契早4小时.故选:C.7.(2015•某某)2015年6月8日,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总决赛第2场在美国某某打响,当地解说员说:“晚上好,女士们,先生们”而同一时间转播比赛的中国解说员却说:“观众朋友们,上午好!”两地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不同 B.经度不同 C.地球公转 D.季节不同解: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美国某某位于西五区,与所在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也就是相差13个小时,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当美国某某为2015年6月8日晚上时,时间应在2015年6月9日上午.故选:B.8.一天当中,校园里升旗杆的影子长短有变化,主要原因是()A.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C.地球上有五带分布 D.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解: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一天当中,太阳的高度不同,旗杆的影子长短就有变化.故选:B.9.地球公转产生了()A.太阳东升西落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昼夜解: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根据题意.故选:C.10.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点位置时,不可能有的现象是()A.印度半岛正处于多雨期B.我国内流区各河普遍进入枯水期C.的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D.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盛行偏南风解: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也就是北半球为夏季;这一天北半球的昼最长夜最短;印度半岛处于多雨期;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盛行偏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沛的降水,我国的内流河普遍进入丰水期;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1.当地球运行到右图中B点时,正是一年中的()A.夏至日B.冬至日C.秋分日D.春分日解:由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到9月22日前后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故选:C.12.小明翻开日历看到“夏至”的节气,此时地球运行到图中()的位置.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解:从日历看到“夏至”节气时间为6月21-6月22日,地球应该运行到图中的③,此时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前后.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13.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5分,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地震,震中位于东经142.6度,北纬38.1度.请问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图中距离()处最近.A.A春分日B.B夏至日C.C秋分日D.D冬至日解:读图可知,A图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是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3月11日最接近北半球的春分日,即图中A处.故选:A.14.如图各考察站中,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A.昆仑站B.长城站C.某某站D.无法判断解:北寒带和南寒带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从南回归线到南极点之间是南寒带,从图中看出,昆仑站、某某站位于南寒带,而长城站不在南寒带.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5.据你观察你所在学校旗杆正午影子最短的时间出现在()A.3月B.6月C.9月D.12月解: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因此所在学校旗杆正午影子最短的时间应出现在6月22日前后.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6.读图,当地球公转到位置甲时,我国某某、某某、、某某四城市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A.某某 B.某某 C. D.某某解:当地球公转到位置甲时,是北半球的夏至.夏至时,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四城市由南向北排列依次是某某、某某、、某某.因此某某白昼时间最长.故选:B.17.在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A.热带 B.北温带C.南温带D.北寒带解: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由此可得出地球上有阳光直射的X围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也就是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8.北半球冬至日时,下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某某 B. C.某某 D.漠河解: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从南回归线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分析选项中各城市可知,其中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且由南向北依次为某某、某某、、漠河,因此北半球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某某.故选:C.19.中国科考队到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解:南极洲的暖季(即夏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我们的冬季,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去北极我们则正好相反,选择在夏季.故选:C.二.解答题(共11小题)20.读“我国中纬度地区某地某日太阳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显示该地区该日4:30日出19:30日落,则该地该日昼长为15 小时,其昼夜长短状况为昼长夜短(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2)此日北极地区可能出现极昼(极昼或极夜)现象.(3)如果该日是“二分二至”中的某一天,则该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的直射点将向南方向移动.解:(1)该地区日出时间为4:30,日落时间是为19:30,昼长为15小时,此时是昼长夜短;(2)根据题意得知:该地的昼较长夜很短,太阳的直射点应该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内应有极昼现象;(3)根据图示,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的直射点会向南(赤道)方向移动.故答案为:(1)15;昼长夜短;(2)极昼;(3)北回归线;南.21.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提倡低碳生活,节约能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13年“地球一小时”活动于3月23日晚8:30拉开序幕.包括中国在内的l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 000多座城市,在当地时间晚8:30一9:30,顺次参与了熄灯接力活动.材料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部分城市图和气候资料图.(1)于3月23日晚上8:30一9:30举行熄灯一小时活动,此时伦敦当地时间则是中午12:30﹣13:30,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填“自转”或“公转”).(2)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请列举经过的铁路干线名称.(至少写出2条)(4)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低碳环保的做法?(至少写出2点)解:(1)于3月23日晚上8:30一9:30举行熄灯一小时活动,此时伦敦当地时间则是中午12:30﹣13:30,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2)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经过的铁路干线名称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等.(4)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低碳环保的做法有: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在家里随手关灯、使用清洁能源、出行尽量步行等.故答案为:(1)自转;(2)暖热多雨;寒冷干燥;(3)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等;(4)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在家里随手关灯、使用清洁能源、出行尽量步行等.22.(2014•某某)图1示意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图2示意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1)观察现象:图1中,夏季楼房影子比较短(长/短),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得较高(高/低).图2中,热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比较多(多/少).(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公转(自转/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3)体验生活: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冬季(季节)的光照情况.解:(1)结合图示得知:图1中夏季楼房的影子比较短,表明夏季的正午太阳升的高;图2中,热带的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比较多;(2)地球的公转造成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着;(3)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靠冬季时的采光情况.故答案为:(1)短;高;热;多;(2)公转;南回归线;(3)北温;冬季.23.读极点地区的太阳照射图(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地区表示黑夜,回答:(1)图中B点在五个温度带中处于北温带,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2)若图中相邻经线相差45°,当B地位9:00时,A地的时间为15:00 .(3)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节气,资阳的昼夜长短情况为昼长夜短.解: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判断,该极点地区图为北极地区图,图中经纬线的度数为:从上图中看出B点的纬度是60°N,位于北温带;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看出,A点在B点的东方,从图中看出A点距北极点远,B点距北极点近,A点在B点的南方,综合起来看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从图中看出,B点的经度是135°W,位于西九区,A点的经度是45°W,位于西三区,两地相差6个时区,相差6个小时,当B地位9:00时,A地的时间为15:00;从图中看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半球的资阳昼长夜短.故答案为:(1)北温;东南;(2)15:00;(3)夏至日;昼长夜短.24.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活动探究: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 1根、卷尺一个、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实践过程:(1)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2)把测量结果纪录下来,并绘图.(3)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和绘图.观测结果:上图是我市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请你帮助他区分一下.A图是冬季测绘;B图是夏季测绘.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拓展延伸:若A、B两图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 B 图;北方同学测绘的是 A 图.原理应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请你分析:(1)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冬(冬、夏)季的光照情况.(2)某某和某某两地的楼间距有何差异?某某大于某某(填大于或者小于).解:实践过程:冬季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表现为正午太阳的高度角较小,夏季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因此不同季节,同一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拓展延伸:同一季节,我国南方和北方由于距离太阳直射点的远近不同,太阳的高度也不同,越向北太阳高度越低,正午的影子越长.请你分析:根据以上原理,(1)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冬季的光照情况;(2)某某位于北方距离太阳的直射点远,某某位于南方距离太阳的直射点较近,因此某某表现为阳光斜射的厉害,楼距应该大于某某.故答案为:冬;夏;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 B;A;冬;大于.25.读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中考地理总复习四册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的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2)生物因素: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2.设计实验的原则(1)对照实验原则:进行对照(2)单一变量原则:保证变量唯一(3)重复实验原则的目的:避免偶然性(4)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减小误差3.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①骆驼适于在荒漠中生活:尿液少,不易出汗;②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③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特别厚。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①植物增加空气湿度;②蚯蚓活动使土壤疏松;③“大树底下好乘凉”;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食物链书写规则(1)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2)终点为最高级消费者(3)食物链中不含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部分(4)→指向捕食者(比如:草→食草昆虫→青蛙→蛇)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有些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7.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如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绿色水库”)、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等。
8.显微镜的使用。
(1)方法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能正确排序)②对光: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光强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光弱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③观察:降镜筒时(眼看物镜)→防止压碎玻片(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越暗、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越亮、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4)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在玻片上写的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 d。
(5)显微镜物象移动规律,在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物像偏左,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标本应向左移动(6)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应是薄而透明的。
3.玻片标本的种类有切片、装片和涂片。
4.制作临时装片的一般步骤。
2024年地理中考复习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2024七(上)地理中考复习资料每天背记5个题1、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2、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横纬)。
纬线是圆、大小不相等、有无数条,赤道最长。
纬线指向东西方向。
赤道为0°向南、向北度数增大到90°。
赤道以北是北纬N ,赤道以南是南纬S,南、北纬度的判别:向北(上)度数增加是北纬N,向南(下)度数增加是南纬S。
3、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竖经)。
所有经线的长都相等是2万千米。
经线都指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1 80°经线以东是西经W, 以西是东经E 。
东、 西经度的判别:向东(右)度数增加是东经E, 向西(左) 度数增加是西经W,4、高、 中、低纬度区划分: 高纬:60°——90°之间的地区; 中纬: 30°——60°之间的地区;低纬:30°以下的地区。
5、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
东西半球:东半球,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西半球: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6、地球的运动: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
自传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北逆南顺) 自传(一圈)周期24小时或一天 。
产生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时间差异) 。
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意义:产生四季和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
7、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北极圈北纬66.5°是北寒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北纬23.5°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南回归线,南纬23.5°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南极圈南纬66.5°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初中地理(人教版)按章节汇总全四册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
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总复习课件
4 一直向东不改变方向,能否回到原点?
能
七年级地理(上)全册知识总复习
➢ 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东经(E) 西经(W)
向东度数增大 向西度数增大 向西度数增大 向东度数增大
七年级地理(上)全册知识总复习
11.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 0°~30°为低纬度地区 2 30°~60°为中纬度地区 3 60°~90°为高纬度地区 4 南北回归线:低纬度
60o 30o 0o 30o
5 南北极圈:高纬度 6 30°和60°不属于任何纬度
7.纬线特点:
形状:圆圈;每一条纬线都自成纬线圈 (除极点外),赤道最大
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步缩短, 到两极缩为一点)
方向:东西方向
纬线圈间的关系:所有纬线圈都相互平行 (两极为点)
数量关系:纬线有无数条
8.经线特点:
形状:半圆 长度:等长(约2万千米) 方向:南北方向 线圈间的关系:所有经线都相较于南、北极点 数量:无数条
60o
90o
高纬度 中纬度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90o
60o 30o 0o 30o
60o
七年级地理(上)全册知识总复习
12.南北半球的划分:
1 划分界线:赤道 2 北半球的范围:0º——90ºN
南半球的范围:0º——90ºS
3 判别方法: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13.东西半球的划分: 1 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 2 范围:自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
地轴:地球自转轴(假想轴)
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 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赤道:0° 南回归线:23.5°S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全4册)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地球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围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A.形状:全部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3.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A.形状:半圆状; B.长度:相等; C.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的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0度和180度除外〕〔5〕几条特别经线:A、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B、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过0度经线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过180度到160°E为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推断:〔切记:经度在0°--20°在东半球;160°——180°在西半球。
2024年中考地理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册总复习课件
工业
经济特点: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加工贸易经济) 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 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工业分布: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文化: 东西方兼容
民族: 大和民族
传统服饰: 和服
七年级地理(下)全册知识总复习
读日本图,回答:
⑴岛屿:A 北海道岛 B 本州岛 C 四国岛 D__九__州__岛____ ⑵国家:① 俄罗斯 ② 中国 ③ 朝鲜 ④___韩___国___ ⑶水域:⑤ 日本海 ⑥ 朝鲜海峡 ⑦ 东海 ⑧ 濑户内海 ⑨_太___平__洋__ ⑷工业区及工业城市:
七年级地理(下)全册知识总复习
5.世界之最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_喜___马__拉__雅__山__脉______ 世界最大半岛 __阿__拉__伯___半__岛______ 世界最大湖泊 __里__海______
世界最高峰 _珠__穆___朗__玛__峰_____
亚洲最大平原 _西__西__伯___利__亚__平__原__ 世界最大群岛 _马__来___群__岛________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_贝__加__尔__湖______ 世界陆地最低点 _____死__海______
⑵山脉:
① 乌拉尔 山脉 ②大高加索山脉 ③ 喜马拉雅 山脉
(3)河流:
注入北冰洋:1 鄂毕河 、2 叶尼塞河 、3 勒拿河 ;
注入太平洋:4 黄河 、5 长江 、6 湄公河 ;
注入印度洋:7 恒河 、8 印度河 。 ⑷半岛:甲 阿拉伯 半岛、乙 印度 半岛、丙 中南 半岛
七年级地理(下)全册知识总复习
地理中考·第一轮复习
全册 复习
七年级下册全册总复习
第六章 亚洲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一)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卫星照片。
3、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经纬网:§1.2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1、含义: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
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2、地理意义: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上,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4、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3地图一、地图的基本要素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 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
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表现形式:a.数字式 b. 文字式 c. 线段式。
性质:分母大,比例尺小,围大,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二、地形图的判读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2.1 和大洋1、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概括地球海陆分布。
2、七: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
世界共有七,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
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
亚、非: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2海陆的变迁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最流行最科学的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板块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裂拉伸、有碰撞挤压)。
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接处。
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3.1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书本46面图3.6)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等。
§3.2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2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为南极大陆。
§3.3主要降水类型1、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气;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陆地区降水少;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3.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最大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最大的非洲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非洲撒哈拉大沙漠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4、人类活动与气候:气候恶化: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第四章居民与聚落§4.1 世界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或是临海地带。
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3、世界的人口问题(有社会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亚、非一些国家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国家处于负增长。
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世界的人种: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
(书本71面)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黑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4.2 世界的语言和1、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世界上使用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的:基督教教堂:高高耸立;主要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经典:《圣经》。
伊斯兰教清真寺:星月照应;主要分布: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经典:《古兰经》。
佛教庙宇:金碧辉煌;主要分布: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道教:中国本土的)§4.3 世界的聚落1、聚落: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乡村: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周围有农田。
集镇: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
2、聚落与环境: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如“的四合院”)第五章发展与合作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不同类型的国家:全世界有60多亿人,分别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0.44平方千米。
世界国家面积居世界前十名世界国家人口居世界前十名:发展中国家(目前有150多个)与发达国家(目前有20多个)的分布特点: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理解(书本91面)。
2、国际合作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当代世界存在着许多矛盾与冲突,导致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合作与经济合作化。
3、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缩写:WTO;(中国:2001.12.11加入世贸组织)(二)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亚洲§6.1 亚洲及欧洲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
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流区面积广大。
§6.2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2000年总人口达36.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1%。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中国、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
其:欧洲一个:俄罗斯;非洲一个:尼日利亚;北美洲一个:美国;南美洲一个:巴西;大洋洲没有。
亚洲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1日本1、多火山、地震的日本: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领土由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数千个岛屿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