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古诗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赏析(一)《式微》1、“式微,胡不归?”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使诗篇显得宛转面有情致,同时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二)《子衿》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赏析。
末尾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心上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首联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五津的,这里却说“风烟望五津”,为什么?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充满深情厚意。
2、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
一改送别诗的悲戚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涨满,与堤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2、请自选角度,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①这一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②一个“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一个“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八下语文古诗主旨和名句赏析有多少来多少
八下语文古诗主旨和名句赏析有多少来多少1、《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
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
2、《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
同时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写出了新旧事物之间相互交替的辩证关系,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3.《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4、《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野草才能没马蹄。
”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四句是此诗的核心部分,也是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
“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
5《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诗人描写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动中寓静表现“惊鹊”和“鸣蝉”的情态,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6、《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
侧面烘托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7、《天净沙秋思》---“秋思之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理解记忆】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正如诗中所言: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难点化解,美点追踪: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一、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解析与赏析。
1. 整体感知。
- 这诗啊,就是诗人刘桢写给他堂弟的。
你看啊,他写的是山上的松树。
开头就说“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亭亭”这词儿啊,就把松树那种挺拔的样子给写出来了,像个小帅哥似的站在山上。
“瑟瑟”呢,是风声,谷中的风呼呼地吹着,这就像给松树设置了一个挺艰难的环境。
2. 诗句赏析。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里用了个“一何”,就是特别强调的意思。
风的声音是多么大呀,就像有人在你耳边大喊大叫一样。
可是松树的枝条呢,是多么刚劲有力啊,它可不会被这大风给吹得东倒西歪的。
这就像一个硬汉,不管别人怎么吓唬他,他都站得直直的。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到了冬天,冰霜那叫一个冷酷无情啊,到处都是白茫茫、冷飕飕的。
可是松树呢,一年到头都是那么端正,就像个守纪律的好学生,不管什么时候都坐得端端正正的。
这松树啊,面对这么恶劣的环境,一点都不害怕。
- 最后“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两句就更厉害了。
“罹”就是遭受的意思,难道松树就不会遭受严寒吗?当然会啦。
但是松柏它有自己的本性啊,就像有些人天生就很坚强一样。
这诗人其实就是在借松树来告诉他堂弟,做人呢,就要像松树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本性,不能轻易就被打倒了。
一、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解析与赏析。
1. 首联解读。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这开头啊,写的是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
“城阙”就是长安城,周围有三秦大地拱卫着,看起来很雄伟。
“风烟望五津”呢,诗人在这儿遥望杜少府要去的蜀地的五个渡口,那地方烟雾缭绕的。
这就像我们现在送朋友去远方,看着他要去的方向,心里有点惆怅呢。
2. 颔联分析。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1赠从弟(其二)刘桢(汉末诗人)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zòng)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赏析】本诗以松来比喻堂弟的品性,有赞美和勉励两重意思,希望堂弟在政治上能坚持理想,不同于流俗,实在也是自况。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墨客赞美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并勉励弟弟要有松柏一样坚忍的品质。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言语,描绘“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所展示的画面。
隆冬季节,那凛冽的风霜冰雪一齐向轻松袭来,轻松巍然挺立,绝不动摇。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初墨客)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之:到,去。
2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3悠悠:渺远的模样。
3怆然:悲伤苍凉。
4泪:眼泪。
5“初唐四杰”:五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诗意】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溢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仕进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相识自己的人,天涯天涯好似亲密近邻。
八下课内古诗词赏析十首
八下古诗词赏析课内十首25 《诗词曲五首》【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诗人。
2. 分析本诗的主旨。
3.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表达效果。
4.分析“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精神风貌?5.分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所运用的典故,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诗人。
2.杜牧在《赤壁》中借物抒怀有何用意?3.《赤壁》这首绝句,立意新奇,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3】《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本诗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诗人。
2. 分析本诗的主旨。
3. 赏析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的表达效果。
4.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被誉为“诗史上的绝唱”,试对该句进行赏析。
5.赏析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表达效果。
【4】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本词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派词人。
2.分析本词的主旨。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请分析一下这句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5】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本曲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散曲作家。
八下全部古诗词人教版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就是说不要在分别的路口,像小儿女那样哭哭啼啼的。这表现出诗人的一种豁达的态度。离别嘛,虽然有点难受,但是也不用哭得稀里哗啦的,要坚强一点。
一、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求之垂拱间,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下全部古诗词人教版
一、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 人物描写。
- 里面的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过得很快乐。他们与世隔绝这么久,穿着却和外面的人差不多,这就有点神秘了。而且他们看到渔人这个外来人时,“见渔人,乃大惊”,这个“大惊”很生动地表现出他们很久没有见到外人的那种惊讶。然后还很热情地招待渔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就像对待远方来的亲戚一样,特别淳朴善良。
一、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二、解析与赏析。
1. 心理描写。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里女主人公看到对方青色的衣领,就思念起他来。她心里想,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你怎么就不给我个消息呢?这就把那种小女生的心思表现得很细腻。就像现在女孩子在等男孩子的电话或者短信,心里会想,我都没找你,你怎么也不主动联系我呀。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全部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全部解析与赏析:- 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桃花源。
那里的人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就是老人小孩都过得很快乐。
这在当时那个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的时代,简直就是理想国。
- 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开始,就像带着读者开启了一场神秘的冒险之旅。
渔人一不小心就发现了这个隐藏在世间的仙境。
而这个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自给自足。
- 但是呢,当渔人离开后再去寻找,却“不复得路”。
这就很奇妙了,给这个地方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个理想世界似乎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又难以真正触及的无奈。
解析与赏析:-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写了这篇游记。
文章一开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就像一个探险者,听到了美妙的声音,心里可高兴了。
- 当看到小石潭的时候,“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把小石潭底部的石头形状描写得特别细致。
潭中的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这鱼就像在空中游一样,可见潭水是多么清澈透明啊。
- 可是呢,这篇文章整体的氛围是有点忧伤的。
柳宗元写着写着就“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为啥呢?因为他自己被贬官了,心情本来就不好,这小石潭虽然美,但是那种寂静幽深的感觉,就像他自己孤独的心境,周围环境越美,他可能就越觉得自己的遭遇凄凉。
解析与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是在讲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那雕刻技术简直绝了。
你看那船上的人物,“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把苏轼、佛印和黄庭坚三个人的神态、动作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 苏轼和黄鲁直“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就好像这两个人就在我们眼前讨论书卷上的内容呢。
而佛印呢,“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形象特别有趣。
- 这个小小的核舟,却能容纳这么多精细的雕刻内容,从人物到窗户、对联,都清清楚楚,这就显示出古代艺人技艺的高超,也让我们惊叹于中国传统工艺的神奇。
八下10首课外古诗词赏析
赠从弟(其二)刘祯(汉代)一、理解意思: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高的山上,苍翠的青松傲然挺立,迎着山谷中瑟瑟的秋风,毫不动摇。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风声是多么的猛烈啊,而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啊。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任凭满天冰霜凄凄惨惨,而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难道是松柏没有遭受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就有耐寒的本性。
二、表达的思想感情:勉励从弟面对困难,坚韧不拔,坚持理想,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不从于流俗,也有自勉的意思。
三、思考题:1、展现首联的画面。
2、这首诗运用哪些技巧来写松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对比、反衬,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出青松的坚韧不拔,2.标题《赠从弟》与诗的内容“松”是否有联系,为什么?有。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借此表达希望从弟能向松柏那样坚韧不拔,坚持理想,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不从于流俗,也有自勉的意思。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朝诗人)一、理解意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长安城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拱卫,自长安遥望蜀州,视线被迷蒙的风烟所遮。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与你握手作别时,你我情意浓浓,心心相印,我们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的朋友,即使相隔千里万里,也都像近邻一般。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没有必要在分手的路口,哭哭啼啼,泪沾衣巾。
二、表达的思想感情:抒发了离别的情怀,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怀。
三、思考题:1、展现首联的画面。
2、赏析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句的意思是……。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的真挚情意,又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态度值得称道。
3、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八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40首
八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40首1.忆江南(其二)唐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赏析: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
“郡亭枕上看潮头”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
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使人想见到杭州之多彩多姿。
2.忆江南(其三)唐白居易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赏析: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
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
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3.邯郸冬至夜思家唐代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赏析: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4.浪淘沙唐白居易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赏析:这首词指出了潮汐涨落的规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断冲击着海岸,使海岸不断发生变迁。
尽管这种变化不易测量,但洪涛变平野,绿岛成桑田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
这首词圆熟流丽、挥洒曲折,富于独创性的表现方式,使得这篇抒情之作成为唐朝诗苑中的一颗明珠。
5.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赏析: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八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古诗词的背诵与赏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素养,还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赏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以明月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
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表达了诗人的壮志与胸怀。
3. 《泊船瓜洲》 -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赏析:王安石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江南春景,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4.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5.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苏轼在这首诗中回顾了赤壁之战的历史,通过对战争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赏析: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明月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留恋。
词中的“起舞弄清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起舞的情景,充满了诗意。
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要点梳理(一)古诗词目录1.《诗经·蒹葭》《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八下古诗赏析
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讨论交流
纵观全诗,你读出了诗人哪些境心?
1、离别忧伤与孤独; 2、回归的喜悦与豪迈; 3、积极的人生态度(不甘沉沦、 对国家忠诚与执著、自我牺牲的 精神)
★
李白,字 ,号 , . 代诗人,有“ ”之称。李 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 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 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 白集》。
突变句式,行文造成波 澜,也与作者的心情相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比喻实现政 治理想 长风破浪 济沧海
像白云一 样的船帆
渡
大海
借用 典故
表达诗人冲破一切阻碍, 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表 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 生态度。 “破”“挂”二字富有动感、 充满气势。(名句)
作者的情感变化:
怀才不 遇、仕 途艰辛 的苦闷 与悲愤 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
吟鞭东指即天涯。
摆脱官场纷扰、 回归故里的喜悦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做春泥更护花。
理解: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便凋 零也会化作春泥护育新的花朵。 感情:作者以“落红”自比,生动形象 地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 途和命运、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请你谈一谈对“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悟。 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 但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 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 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 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 春天!人的生命因奉献而更有意义。
饮酒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赏析:开头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亭亭立与山上。
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瑟瑟谷中风。
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
三、四两句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它们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
以上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写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形象。
“冰霜正惨凄”,先渲染环境的严酷,再写松树的表现:“终岁常端正”。
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答:“松柏有本性”。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上形象的话,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质。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鉴赏: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人教版语文八下课后10首古诗鉴赏笔记
人教版语文八下课后10首古诗鉴赏笔记一、《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sè)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
【原文翻译】山上的松树高高耸立,山谷的寒风瑟瑟作响。
这风声是多么强盛,这松枝又是多么刚劲!此刻正是冰霜遍地天气严寒的冬天,但松树却仍旧终年端直挺拔。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理解记忆】1、咏物诗。
2、作者刘桢: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3、字词注音:瑟瑟(sè)罹(lí)4、字词解释:〔从弟〕堂弟〔亭亭〕高耸的样子。
〔瑟瑟〕形容风声。
〔一何〕多么〔罹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5、本诗主题: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的品格。
诗人在这里既赞美堂弟的品性,并希望堂弟在政治上能坚持理想,不同于流俗,其实,也以次自勉。
表现出诗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
6、古诗理解: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7、[理解题]⑴《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主旨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⑵《赠从弟》中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品味名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两句继承了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八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201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总复习之八下古诗赏析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作者: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赏析:名为饯别诗,而离情别绪却并非重点,只因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抱负不能实现,于是发出了深沉的喟叹。
全诗感情沉郁,狂放不羁,是太白诗中很有特色的诗篇。
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
全诗感情色彩浓烈,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天马行空。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游宣城时所作。
诗人从自己被放还山的遭遇中,看到了唐王朝政治日趋腐败,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而心情苦闷。
这首诗就抒发了这种怀才不遇的抑郁苦闷之情。
开始四句郁闷之情喷薄而出,五、六两句转到饯别,七、八、九、十等句以赞美建安及谢朓等人的文章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十一、十二两句由于理想不能实现而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最后两句以放舟江湖、远离现实来解除精神上的苦闷。
全诗感情沉郁奔放,跌宕起伏,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名句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因为诗人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
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一、《赠从弟(其二)》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首联中松树的形象。
答:高高的山上,苍翠的轻松傲然挺立,迎着山谷中瑟瑟的寒风,毫不动摇。
这首诗通篇赞美松树不畏风霜冰雪、傲然挺立的高贵品格,来劝勉从弟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坚忍不拔,保持自己的操守。
这里,松树实际上也是作者自况。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答: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对从弟的劝勉。
3、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答: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4、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6、这首诗运用哪些技巧来写松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对比、反衬,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出青松的坚韧不拔。
二、《送杜少府之任力蜀州》1.感悟诗人的情怀,说出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答: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迈的情怀,在劝慰和鼓励之中用充满了真挚而深沉的友谊。
2.体会“风烟望五津”中望的含义。
答:望,远远地看见。
表明诗人时刻关注着友人所达的目的地,说明诗人对友人极为关切。
3.这首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全无伤悲之情,写得昂扬乐观,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诗中表达诗人旷达胸襟,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诗句: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三、登幽州台歌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些古诗词鉴赏:
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长恨歌》 -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荣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缺乏。
渔阳鼙煽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这只是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的一小局部,假如您还需要其他古诗词的鉴赏,请告诉我。
精选八年级诗词赏析大全
【导语】古诗词以其最浓缩的情感、最醉⼈的意境在⽂学宝库中熠熠⽣辉。
欣赏前⼈留给我们的诗词瑰宝,是⼀种⽂学熏陶。
下⾯是分享的精选⼋年级诗词赏析⼤全。
欢迎阅读参考!精选⼋年级诗词赏析【篇⼀】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 这⾸诗写的是⼭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个地⽅。
他归隐后常游北⼭、东皋,⾃号“东皋⼦”。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曹操《短歌⾏》中“⽉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聊赖的彷徨⼼情。
下⾯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四望,到处是⼀⽚秋⾊,在⼣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园⽓氛,使整个画⾯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幅⼭家秋晚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在现实中孤独⽆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也许并不觉得这⾸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叫好。
南朝诗风⼤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裹着绸缎的珠光宝⽓的贵妇。
从贵妇堆⾥⾛出来,忽然遇见⼀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特别的魅⼒。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种朴素的好处。
这⾸诗的体裁是五⾔律诗。
⾃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将声律的知识运⽤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律诗遂定型化,成为⼀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修辞:一二句采用了“兴”的手法,以雎鸠鸟的相互应和叫声起兴,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三四句统领全篇,奠定感情基调。
“优哉游哉”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炼字:“悠”是“长”的意思,形容长夜不眠时的绵绵不断四年。
两个悠字感叹语气双双说出,加重感情,表现思念之情。
主旨:诗中表达的质朴、直率,以清新动人的笔墨表现了青年追求爱情的纯洁愿望。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修辞:以“蒹葭”起兴,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点明了时节
和景物,又点明了地点,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追求一人不可得的惆怅。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写出了诗人思念心切,望眼欲穿的想念。
情感:“苍苍、萋萋、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凄清到泛白,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所在环境冷清,心境寂寞。
主旨:诗人抓住秋天独有的特征,反复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抒写了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炼字:“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营造出开阔的意境,奠定了全诗豪壮的感情基调。
情感:诗歌中间两句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友人,借以减轻有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既表现出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与友人真挚深厚的友谊,也道出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哲理。
后两句歧路照应送别,豪迈之语相送,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落泪,要心胸开阔。
主旨:诗人用全新视角,全面好友要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
人的惜别之情,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气势?结合加点的字说一说。
这两句写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蒸——蒸腾”“撼——摇动”,都是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炼字:“怒”写出了秋风之狂,将秋风拟人化,使风富有感情色彩。
“卷”“飞”“渡”“洒”“挂”等动词组成一幅鲜明的秋风呼号图,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为下文铺垫。
表现手法:景物描写,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渲染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情,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最后一段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镇臂高呼的宽广胸怀。
修辞:“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
主旨: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困苦凄凉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情怀以及博大宽广的胸怀。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表现手法:衬托,用“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突出烧炭的艰辛。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修辞:设问,前两句一问一答,通过愿望的卑微表现生活的贫困。
炼字:“忧”“愿”写卖炭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表现手法:对比。
一尺雪与衣正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老人生活艰难。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表现手法: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梢一丈绫对比,反衬出宫市的残酷。
主旨:这首诗借助卖炭翁由“伐薪烧炭”到“卖炭”抢走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掠夺劳动人民的本质,反映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出诗人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
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答: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
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
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
幽独凄清的心境;作者自己。
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
(正面描写)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
(环境烘托)作者处境:仕途坎坷,屡受挫折。
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提示:诗人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