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7分子发光分析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提要 返回
3.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 取代基效应
(B)吸电子取代基减弱荧光、加强磷光
—C=0, — COOH , —NO2,不 产生 p →π共轭
O
NO2
硝基苯:不产生荧光、弱磷光
二苯甲酮:弱荧光、强磷光 S1 →T1的系间窜跃产率接近1
7-2 提要 返回
(C)取代基的位置
空间位阻对荧光发射的影响
7-2 提要 返回
4.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② 电荷转移猝灭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M * F e 2 M F e 3
甲基蓝 分子
甲基蓝 离子
7-2 提要 返回
4.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③转入三重态猝灭 含有减弱荧光的电子取代基,如
羧基、羰基、硝基、重氮化合物、重 原子,常发生S1→T1
7-2 提要 返回
7-2 提要 返回
3. 荧光和磷光光谱的产生
(1)荧光:
S1或T1 发光 S0
无论开始电子被激发至什么高能级,它
都经过无辐射去激消耗能量后到S1的最低 振动能级,发射荧光,荧光波长比激发
光波长长。
荧>激
7-2 提要 返回
VR S2
IC VR
S1
VR:振动驰豫 IC:内部转换 ISC:系间窜跃
ISC T1
1). 共轭效应:产生荧光的有机物质,都 含有共轭双键体系,共轭体系越大,离域 大π键的电子越容易激发,荧光与磷光越容 易产生。
化合物 苯 萘
蒽
F
0.11 0.29
λexmax(nm) 205 286
λemmax (nm) 278 321
0.46 365 400
丁省 0.60 390 480
戊省 0.52 580 640
7-2 提要 返回
3.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 2)刚性平面结构 荧光物质的刚性和平面性增加,
有利于荧光发射。
7-2 提要 返回
7-2 提要 返回
3.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 3). 取代基效应 (A)给电子取代剂加强荧光
—HN2, — NHR , —NR2, — OH — OR , — CN,产生 p →π共轭
4.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 (2)温度、酸度和溶剂的影响 温度:低温下测定,提高灵敏度 酸度:大多数含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
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受溶液pH的 影响很大 溶剂:极性↑,λf↑ , If ↑ • (3)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增敏作用
7-2 提要 返回
7-3 荧光分析仪器
• 一、基本装置及主要构件 光源、单色器、样品池、狭缝、
VR:振动驰豫 IC:内部转换 ISC:系间窜跃
ISC T1
S0 吸光
吸光
S0
7-2 提要 返回
3. 荧光和磷光光谱的产生
(1)荧光:
S1或T1 发光 S0
当电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 能级回到基态S0各振动能级所产生的光 辐射叫荧光
荧光是相同多重态间的允许跃迁,产生 速度快,10-9~10-6s,又叫快速荧光或瞬 时荧光,外部光源停止照射,荧光马上 猝灭
-O3S
H3C N CH3
H 3 C N CH 3 SO 3 -
F=0.75
F=0.03
立体异构体对荧光发射的影响
H C C H
反式二苯乙烯 强荧光物质
C
C
H
H
顺式二苯乙烯 非荧光物质
7-2
提要 返回
3.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4)跃迁的类型 π * →π π* → n
n →π* κmax< 100 平均寿命10-5~10-7 sec
光电倍增管、读出装置 • 二、荧光分光光度计
提要 返回
二、荧光分光光度计
荧光分光光度计主机 结构
7-2 提要 返回
4.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①自猝灭与自吸收 当荧光物质的浓度大于1g/L时,常发生
荧光的自猝灭(浓度猝灭) 自吸收: D* Dhv 由于f < 1,使荧
Dhv D* 光强度减弱或消失.
形成二聚体: 1D *D 1(D *D)
由于二聚体不发荧光,或发射荧光的 能量有改变,造成自猝灭现象。
7分子发光分析法
主要内容
• 7-1 概述 • 7-2 分子荧光分析法及其原理 • 7-3 荧光分析仪器 • 7-4 定量分析方法 • 7-5 化学发光分析法 • 7-6 分子发光分析法的应用
提要 返回
提要 返回
提要 返回
提要 返回
提要 返回
提要 返回
提要 返回
VR S2
IC VR
S1
7-2 提要 返回
激发光谱
固定em 荧光波长
I
ex
7-2
提要 返回
二、分子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 发射光谱(荧光光谱):固定激发波长,
扫描发射波长
I
e7m-2 提要 返回
2.荧光强度及其与浓度的关系
• (1)荧光量子产率Φf
Φf 吸 发 收 射 的 光 光 子 子 数 数
• (2)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
If= K 'Φ fI0 (1 -e -A )= K C
7-2 提要 返回
3.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 1) 共轭效应 • 2) 刚性平面结构 • 3) 取代基效应
(A)给电子取代剂加强荧光 (B)吸电子取代基减弱荧光 (C)取代基的位置 • 4)跃迁的类型
7-2 提要 返回
3.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7-2 提要 返回
VR S2
IC VR
VR:振动驰豫 IC:内部转换 ISC:系间窜跃
ISC VR T1
S0
S0
吸光 吸光 荧光
磷光
分子荧光、磷光光谱产生过程示意图
7-2 提要 返回
二、分子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 1.激发光谱和荧光谱 • 激发光谱:荧光和磷光均为光致发光, 合适的激发光波长需根据激发光谱确 定——激发光谱是在固定荧光波长下, 测量荧光体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变化 的光谱
S0
S0
吸光 吸光 荧光
分子荧光光谱产生过程示意图
7-2 提要 返回
(2)磷光
• 从T1 S1要改变电子自旋,发光速度 慢,约为 10-4 ~ 10s,光照停止后,磷 光仍可持续一段时间
• 分子相互碰撞的无辐射能量埙耗大, 所以磷光的波长更长
磷 > 荧> 激 * 易产生荧光 n * 易产生磷光
π→π* κmax≥104 平均寿命10-7~10-9 sec
π*→π 是有机化合物产生荧光的主要
跃迁类型,主要是不含N、S、O的不饱 和化合物。
7-2 提要 返回
4.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1). 荧光的猝灭 • 荧 光 猝灭:荧光分子与溶剂分子或
其它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 度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 荧光猝灭剂:能使荧光强度减弱的 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分子称为荧光 猝灭剂。
3.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 取代基效应
(B)吸电子取代基减弱荧光、加强磷光
—C=0, — COOH , —NO2,不 产生 p →π共轭
O
NO2
硝基苯:不产生荧光、弱磷光
二苯甲酮:弱荧光、强磷光 S1 →T1的系间窜跃产率接近1
7-2 提要 返回
(C)取代基的位置
空间位阻对荧光发射的影响
7-2 提要 返回
4.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② 电荷转移猝灭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M * F e 2 M F e 3
甲基蓝 分子
甲基蓝 离子
7-2 提要 返回
4.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③转入三重态猝灭 含有减弱荧光的电子取代基,如
羧基、羰基、硝基、重氮化合物、重 原子,常发生S1→T1
7-2 提要 返回
7-2 提要 返回
3. 荧光和磷光光谱的产生
(1)荧光:
S1或T1 发光 S0
无论开始电子被激发至什么高能级,它
都经过无辐射去激消耗能量后到S1的最低 振动能级,发射荧光,荧光波长比激发
光波长长。
荧>激
7-2 提要 返回
VR S2
IC VR
S1
VR:振动驰豫 IC:内部转换 ISC:系间窜跃
ISC T1
1). 共轭效应:产生荧光的有机物质,都 含有共轭双键体系,共轭体系越大,离域 大π键的电子越容易激发,荧光与磷光越容 易产生。
化合物 苯 萘
蒽
F
0.11 0.29
λexmax(nm) 205 286
λemmax (nm) 278 321
0.46 365 400
丁省 0.60 390 480
戊省 0.52 580 640
7-2 提要 返回
3.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 2)刚性平面结构 荧光物质的刚性和平面性增加,
有利于荧光发射。
7-2 提要 返回
7-2 提要 返回
3.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 3). 取代基效应 (A)给电子取代剂加强荧光
—HN2, — NHR , —NR2, — OH — OR , — CN,产生 p →π共轭
4.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 (2)温度、酸度和溶剂的影响 温度:低温下测定,提高灵敏度 酸度:大多数含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
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受溶液pH的 影响很大 溶剂:极性↑,λf↑ , If ↑ • (3)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增敏作用
7-2 提要 返回
7-3 荧光分析仪器
• 一、基本装置及主要构件 光源、单色器、样品池、狭缝、
VR:振动驰豫 IC:内部转换 ISC:系间窜跃
ISC T1
S0 吸光
吸光
S0
7-2 提要 返回
3. 荧光和磷光光谱的产生
(1)荧光:
S1或T1 发光 S0
当电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 能级回到基态S0各振动能级所产生的光 辐射叫荧光
荧光是相同多重态间的允许跃迁,产生 速度快,10-9~10-6s,又叫快速荧光或瞬 时荧光,外部光源停止照射,荧光马上 猝灭
-O3S
H3C N CH3
H 3 C N CH 3 SO 3 -
F=0.75
F=0.03
立体异构体对荧光发射的影响
H C C H
反式二苯乙烯 强荧光物质
C
C
H
H
顺式二苯乙烯 非荧光物质
7-2
提要 返回
3.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4)跃迁的类型 π * →π π* → n
n →π* κmax< 100 平均寿命10-5~10-7 sec
光电倍增管、读出装置 • 二、荧光分光光度计
提要 返回
二、荧光分光光度计
荧光分光光度计主机 结构
7-2 提要 返回
4.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①自猝灭与自吸收 当荧光物质的浓度大于1g/L时,常发生
荧光的自猝灭(浓度猝灭) 自吸收: D* Dhv 由于f < 1,使荧
Dhv D* 光强度减弱或消失.
形成二聚体: 1D *D 1(D *D)
由于二聚体不发荧光,或发射荧光的 能量有改变,造成自猝灭现象。
7分子发光分析法
主要内容
• 7-1 概述 • 7-2 分子荧光分析法及其原理 • 7-3 荧光分析仪器 • 7-4 定量分析方法 • 7-5 化学发光分析法 • 7-6 分子发光分析法的应用
提要 返回
提要 返回
提要 返回
提要 返回
提要 返回
提要 返回
提要 返回
VR S2
IC VR
S1
7-2 提要 返回
激发光谱
固定em 荧光波长
I
ex
7-2
提要 返回
二、分子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 发射光谱(荧光光谱):固定激发波长,
扫描发射波长
I
e7m-2 提要 返回
2.荧光强度及其与浓度的关系
• (1)荧光量子产率Φf
Φf 吸 发 收 射 的 光 光 子 子 数 数
• (2)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
If= K 'Φ fI0 (1 -e -A )= K C
7-2 提要 返回
3.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 1) 共轭效应 • 2) 刚性平面结构 • 3) 取代基效应
(A)给电子取代剂加强荧光 (B)吸电子取代基减弱荧光 (C)取代基的位置 • 4)跃迁的类型
7-2 提要 返回
3.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7-2 提要 返回
VR S2
IC VR
VR:振动驰豫 IC:内部转换 ISC:系间窜跃
ISC VR T1
S0
S0
吸光 吸光 荧光
磷光
分子荧光、磷光光谱产生过程示意图
7-2 提要 返回
二、分子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 1.激发光谱和荧光谱 • 激发光谱:荧光和磷光均为光致发光, 合适的激发光波长需根据激发光谱确 定——激发光谱是在固定荧光波长下, 测量荧光体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变化 的光谱
S0
S0
吸光 吸光 荧光
分子荧光光谱产生过程示意图
7-2 提要 返回
(2)磷光
• 从T1 S1要改变电子自旋,发光速度 慢,约为 10-4 ~ 10s,光照停止后,磷 光仍可持续一段时间
• 分子相互碰撞的无辐射能量埙耗大, 所以磷光的波长更长
磷 > 荧> 激 * 易产生荧光 n * 易产生磷光
π→π* κmax≥104 平均寿命10-7~10-9 sec
π*→π 是有机化合物产生荧光的主要
跃迁类型,主要是不含N、S、O的不饱 和化合物。
7-2 提要 返回
4.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1). 荧光的猝灭 • 荧 光 猝灭:荧光分子与溶剂分子或
其它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 度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 荧光猝灭剂:能使荧光强度减弱的 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分子称为荧光 猝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