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含答案)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青铜器文化,知道著名的青铜器通过学习了解甲骨文的由来,知道汉字的演变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整篇课文,对青铜器示意图的观赏,加深学生的感官认识,了解我国的青铜文明。
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探究、分析,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学习难点】甲骨文的出现有怎样的意义学习过程:自学提纲一、青铜器1.含义: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而得名。
2.主要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品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1)、青铜器主用用途有哪些?2)、青铜文明的高度发展时期是什么时候?3)、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有哪些?4)、甲骨文发现的时间、人物?5)、列举甲骨文的造字方法?6)、甲骨文的影响?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说出与鼎字有关的成语?2、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
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
请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1)此遗迹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哪一国王迁都有直接关系?商朝。
盘庚。
【文物中的历史】(2)图一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人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图案。
这些图案叫什么?有何历史地位?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5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5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5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5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识记著名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说出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工艺水平的高超,知道我国的青铜技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学会辨认甲骨文,总结甲骨文记事及造字方法,说出汉字的演变,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以及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3.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预习导学】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逐目阅读课文,分别回答下列问题)(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3-24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时期走向鼎盛,种类繁多,工艺高超,规模宏大,技术上采用了 .2。
殷墟出土的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显示出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此外, 也是青铜器的一个代表性精品.3.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时代.(二)甲骨文记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4-25页“甲骨文记事”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4. 商周时期刻写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文字叫甲骨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新人教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认识到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
3.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地位,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自主学习】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_______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
(2)发展:_______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3)用途功能:主要用于饮食、_______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_______等发展到_______。
(4)高超的制作工艺: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采用“_______”,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5)典型代表:_______后期铸造的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甲骨文(1)含义:中国_______时期刻写在_______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清朝人__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
(3)影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朝开始。
(4)造字方法——_______、指事、_______、形声等。
【合作探究】1、商周青铜铸造的特征有哪些?2.甲骨文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3.甲骨文与汉字是什么关系?【当堂达标】1.小明暑假到首都博物馆参观时,在材料介绍上发现,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你能告诉小明此时青铜器的生产有什么特点吗()A.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B.生产规模小,工艺一般C.数量多,质量则一般D.生产规模大,数量少,精益求精2.大量精美青铜礼乐器形成的青铜礼器时代,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特色。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案(精品,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标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境遇。
2.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学习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第二部分为“甲骨文记事”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看图片“青铜器”结合教材回答一组:1 2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铜器的?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2.图片1、2青铜器的名称各是什么?其中图片1有何历史地位?3.综合以上内容总结商周青铜器的制作特点有哪些?主要用途是什么?二、甲骨文记事与造字特点1.甲骨文的含义是什么?2.甲骨文在当时社会起什么样的作用?3.甲骨文最早出土于什么地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4.甲骨文采用哪些造字方法?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骨文距今约3600 多年的历史。
那时候的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 年了, 目前出土数量在15 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
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 个, 已识2000 余字, 公认千余字。
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
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1)看下列图片是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中的部分文字,你可知道分别是什么吗?写在横线上。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学习难点: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成就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理解其价值,体会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认识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我国在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甘肃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2.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等发展到,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
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铸造技术采用“ ”,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
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
如,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二、甲骨文记事4.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单字计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5.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官制、刑法、、天文历法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6.甲骨文使用、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附学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学习难点】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一:要求学生识记自学互研部分第1题的基础知识点。
第2题从当时青铜器的功能来分析。
第3题从延续的表现来总结。
方法指导二:第4题对比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来分析。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文物大鉴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假设你是一名文物鉴赏专家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商周的青铜工艺;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观看“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思考:这些青铜器是何时制作的?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自主阅读课本P23~24内容完成第1~3题。
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出现在什么时候?该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著名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商朝。
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青铜器有哪些功能?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1)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与军事。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象征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混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
知识模块二、三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自主阅读课本P24~25内容完成第4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三、课堂检测商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而共同的位置。
结合所学,回答以下效果。
(1)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十分高明,详细表如今哪些方面答:消费规模大,种类多,工艺精巧;著名的青铜器有庞大的司母戊鼎和外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
(2)商朝的文字在我国的文字史上有何重要位置?答:甲骨文具有了汉字结构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比拟成熟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中考链接〕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有严厉的规则,如用鼎制度就明白规则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它反映的实质效果是【C】A.西周社会糜烂现象严重B.西周各地经济开展不平衡C.反映了权利的大小和严厉的等级界限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2.(2021河南模拟)下面所示三幅图片均为中国首批制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以下相关表述正确的选项是【B】春秋莲鹤方壶司母戊鼎大盂鼎①它们都是中国现代高明青铜工艺的代表②我国现代的青铜器只用于祭奠③把它们列为首批制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表达了我国对国宝文物的注重和维护④它们的出土,佐证了河南历史悠久、文明光芒绚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2021江苏南京检测)商周时期的甲骨文【C】①是最早的汉字②刻在龟甲或兽骨上③清末王懿荣初次发现④运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A.①②③B.①②①C.①②③④D.①③④4.(2021 山东寿光二模)历史文物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经过如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B】A.夏朝B.商朝C.西周D.汉朝5.(河南商丘检测)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址。
这些遗址就成为我们探求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以下资料,回答相关效果。
【遗址中的历史】(1)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哪一国王迁都有直接关系?答:商朝;盘庚。
【文物中的历史】图一图二图三(2)图一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人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图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导学案课题: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2. 了解甲骨文的意义和用途;3. 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学前准备: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课堂讨论的内容;2. 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3. 预习本课后的作业,准备相应的学习材料。
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展示一些古代青铜器的图片和甲骨文的文字,引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好奇心。
二、自主探究1. 学习青铜器a. 通过展示青铜器的图片和实物,介绍青铜器的特点和用途;b. 分组讨论:青铜器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有哪些?c. 小组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并整理出小组思维导图,讨论结果进行展示。
2. 学习甲骨文a. 通过展示甲骨文的图片和文字,介绍甲骨文的起源和作用;b. 进行组内讨论:甲骨文的意义和用途是什么?甲骨文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历史有何意义?c. 小组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并整理出小组思维导图,讨论结果进行展示。
三、合作探究1.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以下任务:a. 对比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b. 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四、展示成果1. 让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成果,并进行展示。
五、巩固提高1. 课堂小结:通过课堂总结,巩固学生对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识,概括出本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作业:将探究成果整理成一篇小论文,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影响;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相关学习材料。
学后反思:这堂历史课主要探讨了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学生对于青铜器的特点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展示甲骨文的文字,学生了解了甲骨文的起源和用途。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青铜工艺的成就。
2.掌握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基本过程。
4.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自主学习】一、青铜器的高潮工艺1.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成就(1)特点:青铜器的________增多,________逐渐丰富。
(2)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________、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________的大小和严格的________界限。
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1)成分组成: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2)铸造技术:采用“________铸造法”。
(3)杰出代表:________,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1.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________和牛、羊等________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________、陕西、山东等地出土大量________和________甲骨文。
3.发现意义:(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________、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较深的影响。
(2)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________、________、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2.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________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合作探究】【问题1】甲骨文发现的意义?【自学检测】1.青铜器是由下列哪三种金属的合金铸造的器具…()A.铜、锡、铅B.铜、金、银C.金、锡、铅D.铜、铁、铅2.世界上的许多文明古国,都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青铜器与甲
骨文导学案
A.象形 B.方块 C.字母 D.描写
5.将以下画线的局部矫正过去。
中国文字来源很早,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司母戊鼎是三星堆文明的代表。
器消费工艺高明的是【B】
A.人面鱼纹盆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兵马俑
2.«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6日载:〝日前,结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音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成功中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的发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末尾于【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2021福建宁德模拟)如下图器物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它铸造于【B】
4.(2021山东临沂模拟)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明的学习。
我国比拟成熟的文字始于【C】
A.金文
B.小篆
C.甲骨文
D.隶书
5.由于文字的发生,历代文明才干经过文字载体世代传达。
甲骨文运用多种造字方法,其中以哪一种造字法为主【C】
A.形声
B.会意
C.象形
D.指事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 新人教版-新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境遇。
2.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自主预习1.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等发展到。
2.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的青铜器,重达千克。
3.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
4.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三、合作探究1.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部分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2.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四、随堂演练1.商朝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
下列各项匹配错误的是()。
A.酒器——尊 B.食器——鼎 C.兵器——钺 D.礼器——戈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
青铜器是哪三种金属的合金()A.铜、铁、锡 B.金、银、铜C.铜、锡、铅 D.铁、锡、铅3.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它出土于()A.某某广汉 B.某某某某C.某某某某 D.某某宁乡4.下图是2010年某某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
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
请问,出土于我国某某,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A.司母戊鼎 B.青铜C.铁刃铜钺D.四羊方尊5.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C.西周历史 D.春秋时期历史6.将下列画线的部分改正过来中国文字起源很早,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人们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司母戊鼎是三星堆文化的代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甲骨文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
2.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
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难点: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文字的演变。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 青铜器的高超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工艺青铜是红铜与铅、锡的合金。
由青铜的合金铸造的器具,因颜色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器。
出现时期:原始社会末期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乃至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_商_朝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最重的青铜器。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立人像,反映商代巴蜀文化。
2. 甲骨文___商朝__时出现的刻在__龟甲__和_兽骨上的文字,记录和反映了___商____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商朝__朝开始。
甲骨文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文字仍是以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
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延用,是汉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
四、合作学习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
简介:甲骨文的发现。
清末的王懿荣无意中看到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
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么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3新人教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概述甲骨文、金文的进展进程,学会识别甲骨文字体,明白汉字的演变和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说出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工艺水平的高超,明白我国的青铜技术活着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3.重点:甲骨文;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甲骨文(1)概念: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2)影响: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想一想:甲骨文的发觉有什么历史价值?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形。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青铜工艺(1)产生与进展:产生和进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慢慢走向鼎盛。
商、周的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
(2)地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3)价值:青铜器造型宏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4)司母戊鼎: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觉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利的象征。
(5)影响: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期。
3.金文(1)含义: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这种文字叫做金文。
金文常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2)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一路解决。
2.探讨下列问题,以小组肯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讨问题一】甲骨文与汉字有着如何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迄今为止,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甲骨约15万片,已发觉的单字约四五千个,其中能识读的近两千字。
甲骨文字形美观,笔画均称。
它以象形为主,但假借、指事、会意、转注、形声等造字法也已具有,这说明甲骨文已有了相当长的进展进程,为汉字的进展奠定了基础。
【探讨问题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那时,铸造如此一个大鼎,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何等大的规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概述甲骨文、金文的发展过程,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和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说出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工艺水平的高超,知道我国的青铜技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3.重点:甲骨文;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甲骨文
(1)定义: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2)影响: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想一想: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历史价值?
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青铜工艺
(1)产生与发展: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步走向鼎盛。
商、周的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
(2)地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3)价值: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4)司母戊鼎: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5)影响: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
3.金文
(1)含义: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这种文字叫做金文。
金文常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2)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甲骨文与汉字有着怎样的一脉相承的关系?
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迄今为止,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甲骨约15万片,已发现的单字约四五千个,其中能识读的近两千字。
甲骨文字形美观,笔画均称。
它以象形为主,但假借、指事、会意、转注、形声等造字法也已具备,这说明甲骨文已有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为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探究问题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1)请你想一想,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是用来祭祀的。
(2)除司母戊鼎外,请你再列举一、二个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器的精品。
四羊方尊、铜象尊等。
(其他符合题意亦可)
(3)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点?
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4)为什么说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开放性题,学生表达出的意思相近即可。
提示: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的鼎。
古人特别重视对祖先的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古人把祭祀摆到与军事同等的地位,认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
因古代的权力继承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祭祀权与权力的继承权密切相关。
用如此贵重的青铜制作如此大的鼎,也就说明他政权的强大。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