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2讲内环境稳态与体温调节学案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2讲内环境稳态与体温调节名师课

√C.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体温的维持提供热能
D.奔跑过程中,奔跑者血糖浓度持续下降
12345
解析 答案
课时训练
一、学考选择题
1.(2017·杭州重点中学联考 )关于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 C液减少 D.A 液中的 O2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属于易化扩散
123考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化道中的营养素经内环境进入细胞
B.尿素在排泄系统中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C.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D.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
12345
解析 答案
4.(加试)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和麦芽糖都可在人体血浆中找到 B.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
√C.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固定不变的
12345
解析 答案
5.(2017·杭州模拟 )在2017年2月26日的北京 “光猪跑 ”活动中,参加者 只着泳衣或短裤等进行健身跑。下列对奔跑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2.体液与内环境 (1)组成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图中①、②、③和⑤的关系可表示为
体液 。
(2)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 必要条件,这是因为 多种多样的酶促反应 要求有最合适的 温度、pH 等, 要求有一定的 离子浓度、 底物 浓度等。
2018版高考生物浙江课件 专题7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2讲 内环境与稳态

(1)组成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体液
图中①、②、③和⑤的关系可表示为
。
(2)内环境的功能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 多种多样的酶促反应 要求有最合适的 温度、pH 等,要 求有一定的 离子 浓度、 底物 浓度等。
主要作用
刺激_促__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_释放 _腺__垂__体__ __多__肽___
刺激促卵泡激素、黄体生 成素释放
③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 的重要环节。 (2)垂体 ①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
靶组织
化学本质
主要作用
抗利尿 _肾__小___管__、__集___合__管___ 激素
考点2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
[学考题组]
1.(2016年10月浙江选考卷)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 于( )
A.甲状腺
B.性腺
C.脊髓
D.脑
解析 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的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促
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作用于甲状腺。
答案 A
2. ( 2016·浙 江 4 月 选 考 ) 激 发 并 维 持 人 体 第 二 性 征 的 激 素 是
泌的特异性物质。通过
体液
传送作用于特定器
官,调节其活动。
2.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及有关激素的作用(a/a) (1)下丘脑 ①功能: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能分泌多种 下丘脑调节激素 , 调节、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 ②下丘脑调节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 放激素
2018版高考生物浙江选考总复习 7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2讲 内环境与稳态含答案

课后限时训练(时间:30分钟)【学考题组】1.(2017·台州选考教学质量评估)人体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
细胞外液D。
血液解析细胞外液是身体的内部环境称为内环境。
答案C2.(2017·嘉兴选考测试)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位于()A。
性腺B。
肝脏C.甲状腺D。
全部组织解析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答案C3。
(2016·绍兴嵊州中学第一次质检)给正常大鼠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其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A。
红细胞失水减少B。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
肝糖元的合成减少D。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解析红细胞失水增加,A错误;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B错误;肝糖元合成增加,C错误;给正常大鼠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迅速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D正确。
答案D4.(2016·义乌市苏溪中学月考)下列不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O2和葡萄糖 B.抗体和胰岛素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
乙酰胆碱、血红蛋白解析O2和葡萄糖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A错;抗体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后,直接排入内环境,属于内环境;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合成并分泌后,直接排入内环境,属于内环境,B错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人体内环境,C错误;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正确。
答案D5。
下列由腺垂体分泌,并能对甲状腺的形态发育和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的激素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促甲状腺激素C。
甲状腺激素D。
生长激素解析促甲状腺激素由腺垂体分泌,并作用于甲状腺,调节甲状腺的形态发育和功能。
答案B6。
(2017·嘉兴选考测试)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A.氧气进入组织细胞B.生长激素分泌进入血浆C。
【备考2024】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知识梳理:第22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知识梳理第22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的组成。
提醒①内环境的概念是对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而言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和植物没有内环境。
②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但不是只有这三种,还有脑脊液等。
③细胞内液≠细胞液。
细胞内液正常指动物细胞膜以内的液体,细胞液指植物细胞液泡膜内的液体。
(2)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连线)。
提醒①血液≠血浆。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②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血浆的成分。
2.内环境各成分间的关系。
3.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
①各种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
②与血浆相比,蛋白质含量很少。
提醒组织液和淋巴液比血浆少大分子蛋白质,其他成分基本相同。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提醒人体血浆中的主要缓冲物质有NaHCO3,而在密闭容器内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实验中的小烧杯内的NaHCO3溶液为CO2缓冲液,二者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
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
正误判断(1)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2)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3)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Cl-不参与。
(×)(4)血浆和淋巴液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5)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6)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7)内环境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8)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9)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 人体内环

(1)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__相__对__稳__定____的状态。 (2)稳态基础:各__器__官__、__系__统___协_调___一_致___地__正__常__运__行______。 (3)稳态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_神__经__—__体__液__—__免__疫__调__节__网__络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三
者相互关系如下:
(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_有__一__定__限__度__的_。
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稳态遭破坏原因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注意点 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1)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 pH 的稳态。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 合。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④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细胞呼吸各阶段的反应。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所 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水解过程。
生活的细 各种血细胞
胞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淋巴细胞、吞噬细 胞
①三者成分相似,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 联系
②三者共同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易错警示 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 (1)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就是内环境, 内环境是相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的。 (2)内环境是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内环境。 2 组织水肿的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1.内环境特点的 3 个方面 (1)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也称细胞外液。 (2)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酸碱度等体现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功能: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的 5 个重点 (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 做稳态。 (2)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特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2021年最新整理)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的全部内容。
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
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学考必做·演练]1.用单侧光照射小麦的幼苗(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该幼苗将()A.停止生长B.直立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D.背向光源生长答案C解析单侧光照射可引起生长素更多地移向背光面,则幼苗可呈现向光弯曲生长.2.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此浓度对小麦生长起抑制作用B.此浓度对杂草生长起促进作用C.两者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不同D.此浓度对两者都起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不同,相对于单子叶植物(如小麦),双子叶植物(杂草)对生长素更敏感,故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3.在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下列属于因变量的是() A.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B.2,4—D溶液的浓度C.2,4—D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D.插枝生根的总长度答案D解析实验中需人为控制的量是自变量,在本实验中A、C是无关变量,B是自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受人直接控制,生根的总长度是因变量。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8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2讲内环境稳态与体温调节课件新人教版

[基础诊断] (1)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 ) (2)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不会降低( × ) (3)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减少产热甚至不产热来降低机体的体温(× ) (4)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增加了产热量,其调节方式只有体液调节( × ) (5)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 )
易错点 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点拨]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题组冲关]
1.(2018·浙江 11 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
②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 a.判断方法
ⅰ.管状结构:看有无盲端,有盲端的为毛细淋巴管,无盲端的为毛细血管。
ⅱ.细胞:看所在的位置,在毛细血管内的为血细胞(一般为红细胞),在毛细血管外的为 组织细胞;在毛细淋巴管内的通常为淋巴细胞,在毛细淋巴管外的为组织细胞。 ⅲ.液体:看所在的位置,毛细血管内的为血浆,毛细淋巴管内的为淋巴,组织细胞间隙 的为组织液,在细胞内的为细胞内液。 b.结论:图中Ⅰ为细胞内液,Ⅱ为血浆,Ⅲ为组织液,Ⅳ为淋巴,Ⅱ、Ⅲ、Ⅳ共同组成 了内环境。
胞内,C 错误;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坏,发生在血浆,属于内环境,D 正确。
4.(2020·海宁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第22讲 体液调节(课件)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化学 本质
蛋白质 或多肽类
靶器官或 靶细胞
_垂__体__
肾小管、 集合管
考点2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促甲状腺(促性腺、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垂体 等
生__长__激__素__
_分__别__调__节__相__应__的__内__分__泌_
_甲_状__腺__(_性__腺__、__
_腺__的__分__泌__活__动___
身体矮小、智力正常、生殖器官发育正 常
身体异常高大 身体的指、趾等端部增大
出现糖尿等症状
考点2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探究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 (1)基本思路 采用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添加激素后实验动物恢复正常 →推测激素的生理作用。 (2)常用方法 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常用方法有饲喂法、摘除法、阉割移植法、注射法等,饲 喂法在使用时要注意相关激素的化学本质。
考点1 激素调节的发现及特点
【思考1】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存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吗? 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既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的调节。食物进入胃会
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最终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 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胰腺, 进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思考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能否说明该调节过程不是神经调节?为什么?
考点2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与激素有关的人类疾病
激素类型 病症 呆小症
病因 幼体分泌不足
症状
甲状腺激 素
甲亢
地方性甲 状腺肿 侏儒症
成体分泌过多
因缺碘导致其合成 不足
幼体分泌过少
生长激素 胰岛素
巨人症 肢端肥大
2019届高考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精讲课件: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共335张PPT)

实验处理及结果
实验结论
温 特 的 实 验
苗尖中确实 存在一种 促进生长 的化 ________ 学物质
向左弯 曲生长
向右弯 曲生长
返回目录
第1课时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实验结论分析 (1)生长素产生部位: 苗尖端 。 (2)生长素作用部位: 苗尖端下面的一段 。 (3)生长素的作用: 促进生长 。 (4)幼苗感光部位: 苗尖端 。 3.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吲哚乙酸 , 是在细胞内由 生长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 —— 色氨酸 合成的。 二、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适宜浓度的 2,4-D 溶液能促进插枝 生根 ,在不同浓度的 2,4-D 溶 液 中 , 插 枝 生 根 的 情 况 不 同 。 其 影 响 存 在 一 个 最适浓度 ,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枝的生根数量最多, 生长最快。
返回目录
第1课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C [解析] 通过②⑤组可知,空白琼脂块与放置过苗 尖端的琼脂块对切去尖端的幼苗的影响不同,说明苗尖端 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并发挥作用,A 项正 确。④⑥对照可知,幼苗弯曲生长与苗尖端产生的物质有 关,B 项正确。单侧光不会使生长素分解,且感光部位在 苗尖端,所以光照对该实验没有影响,C 项错误。⑤⑥用 空白琼脂块,可排除琼脂块自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D 项 正确。
返回目录
第1课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用燕麦苗尖端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 7-20-3 所示的 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
A.②⑤⑦ C.①③④⑥⑦
图 7-20-3 B.①②③⑤⑧ D.②⑤⑧
2020版大一轮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版)生物讲义: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调节 第25讲 Word版含答案

第25讲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考点一非特异性免疫与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1.人体内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物理屏障是指皮肤(如角质细胞)和内脏器官等管道的黏膜;化学防御,如油脂腺分泌的油脂。
(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①炎症反应:受损伤的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的现象。
②从毛细血管钻出的细胞: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
(3)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主要由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战)和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参战)。
2.淋巴细胞的起源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从功能上又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其起源和分化如图所示:3.抗原与抗体(1)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既可以是外来异物,也可以是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
含有的特异性成分为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
抗原都具有分子标志。
人体细胞膜上的分子标志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它的本质是糖蛋白,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MHC。
(2)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4.淋巴细胞对入侵者的识别(1)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病原体侵入人体内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便会将其吞噬。
(3)病原体被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
(4)被降解的抗原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5)巨噬细胞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与淋巴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便会在其他因素的辅助下,促使淋巴细胞分裂,启动免疫应答。
思考讨论1.通过表格比较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名称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属于第几道防线?提示都属于黏膜的分泌物,是第一道防线。
3.巨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提示巨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巨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
一轮复习 浙科版 免疫调节(81张) 课件

(2)过程 图中 ①、②、③、④、⑤ 属于 感应阶段, ⑥、⑦ 属于增殖 分化阶段, ⑧、⑨ 属于效应 阶段。
吞噬 细胞
辅助性 T细胞
效应B细胞 抗体
记忆B细胞
(3)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两个信号 ① 抗原 与B淋巴细胞结合,使B淋巴细胞致敏。 ②辅助性T细胞所分泌的 淋巴因子。 (4)抗体与病原体或毒素结合,可以防止病原体对体细胞的黏附 和侵染 ,使 毒素被中和而失效;抗原抗体结合形成 沉淀 或 细胞 集团,进而被吞噬细 胞吞噬消化。 (5)当再接触相同抗原时, 记忆B细胞 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 抗体。在一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 不会 全部用完。
第7课时
免疫调节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
免疫应答。
内容索引
考点一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 考点二 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课时精练
考点一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
梳理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1.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蛋白质
细胞膜 糖蛋白
胚胎发育 不同
衰老
2.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生成 、 成熟 或 集中分布 的场所。
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
淋
巴
器
抗原
官
特异性免疫
(2)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
B淋巴 _细__胞__
√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对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浙江选考)19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单元滚动检测卷

第七单元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单元滚动检测卷(七)(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学考必做·演练]1.用单侧光照射小麦的幼苗(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该幼苗将( )A.停止生长B.直立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D.背向光源生长答案 C解析单侧光照射可引起生长素更多地移向背光面,则幼苗可呈现向光弯曲生长。
2.(2017·温州十校联考)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根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引起无籽番茄的形成D.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答案 A解析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芽,故A项错误;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极性运输过程中,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浓度高,抑制生长,故B项正确;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能获得无籽番茄,故C项正确;单侧光照射能导致生长素在苗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从而导致向光性的出现,故D项正确。
3. 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B.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甲、乙、丙中可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答案 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A、B项正确;丁若为红细胞,细胞内O2浓度可能高于甲,C项错误;甲、乙、丙组成细胞内环境,含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等物质,D项正确。
4.(2017·嘉兴选考科目教学测试)为研究生长素类似物IBA对某植物插枝生根的作用,科研人员获得了下表所示实验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IBA浓度B.用三种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应该相同C.插枝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D.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为10-10 mol/L答案 D解析三个浓度比较,10-10mol·L-1的IBA溶液对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由于缺少其他浓度的实验组,因此不能确定为最适浓度,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
多种多样的酶促反应 要求有最合适的 温度、 pH 等,要求有一定的 离子 浓度、 底物 浓度等。
3. 稳态 ( 加试 )
(1) 含义:通过 调节反应 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2) 调节机制: 神经 — 体液 调节 —— 依靠 神经 系统和 内分泌 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浆、淋巴。从图中分析可知: A、 B、 C、 D 依次为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所以①
不正确;化学递质从轴突末梢释放出来后可以存在于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
C 组织
液,②正确;淋巴中的脂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③正确;
DNA解旋酶是胞内酶,存在于 B 细
胞内液中,④正确,故选 D。
4. 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3 / 16
+
+
神经细胞内外 Na 、 K 的浓度有关,因此维持内环境中
+
+
Na 、K 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
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C 项正确;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丙酮酸氧化分解
发生在细胞内,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 D项错误。
有关内环境的 5 个易错点 (1) 植物细胞的细胞内液主要存在于液泡中,即细胞液。
题型二 内环境的成分及相互关系
3. 如下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①A、 B、 C、 D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②化学递质可以存在于 C中
③A中的脂类物质含
B. ①④
A. ②③
D.②③④
C.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体液可以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称做内环境,其包括:组织液、血
(1) 内 环 境 中 存 在 的 化 学 物 质 : a. 营 养 物 质 —— ①③⑥⑦ ?? ; b. 代 谢 产 物 ——
②④⑧⑨⑩ ; c. 代谢废物 —— ? ? 。
(2) 内环境中不存在的化学物质: a. 细胞内特有 —— ⑤ ? ? ? ; b. 细胞膜上的 —— 2○1○22; c.
激素含量会升高,从而利于产热, D项正确。
2.(2017 ·海南, 14) 当外界温度高于动物体温时,下列不利于动物散热的是
()
B. 猴子在水里玩耍
A. 马出汗
D. 牛排尿量减少
C. 犬伸出舌加速喘息
答案 D
解析 动物体内热量的散失途径主要是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包括呼
7 / 16
气、排尿和排便等,汗腺分泌汗液是散热的途径之一,因此马出汗、犬伸出舌加速喘息有利
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所致,只有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与血红蛋白异常有关,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题型一 内环境的概念及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1. 下列关于细胞或生物体所处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的红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
B.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细菌等往往直接生存于水环境等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
B 项正确;人体的体温调节
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项错误;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 D 项正确。
考点二 体温调节
1. 体温调节 (1)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 (2) 恒温动物的体温相对稳定:散热=产热。 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增加热量 (3) 产热 运动时:主要依靠增加肌肉活动来增加热量
C. 正常人体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所含有的成分差别不大
D. 抗体、激素、水、乳酸、血清蛋白等物质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答案 D
解析 内环境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不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A 项错误;富含氧气的血浆二氧
化碳含量较低,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经过组织细胞呼吸消耗后,毛细血管静
脉端回流的血浆氧气含量较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5 / 16
C. 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 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
内环境的 pH 略有下降, A 项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
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
第 22 讲 内环境稳态与体温调节
考试标准 1. 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 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2. 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 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必考 a b
加试 a b
考试标准 3. 内环境的稳态及 其调节 4. 体温调节的方式 和过程
必考 加试 b
a
a
考点一 内环境与稳态
1. 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2) 血液并非全是体液,因为血液包含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血细胞包括白细胞和红细胞 等,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血浆蛋白在血浆里。
(3) 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4) 内环境、组织液、血浆、淋巴等概念主要适用于人和动物,不适用于植物。 (5) 界定三种环境
(3) 内容
① 体温、 pH 相对恒定 —— 酶活性 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②气体平衡:维持 O2 和 CO2 的平衡。
③血糖 平衡: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能量的供给。
4. 稳态的几种失调情况 ( 加试 )
(1) 血糖平衡 失调 —— 低血糖、糖尿病等。
(2) pH失调 —— 酸中毒、碱中毒等。
(3) 渗透压 失调 —— 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4) 温度 失调 —— 发热、中暑等。
思考讨论
1. 将下列物质序号归类
①无机盐 ②白细胞介素- 2 ③氨基酸 ④血浆蛋白 ⑤呼吸酶 ⑥维生素 ⑦葡萄糖
⑧化学递质 ⑨激素 ⑩抗体 ? 二氧化碳 ? 血红蛋白 ? 尿素 ? 甘油 ? DNA聚合酶
? 脂肪酸 ? 消化酶 ? 麦芽糖 ? 糖元 ? 纤维素 2○1 受体 ○22载体
B. 在 ab 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 在 cd 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ab 段和 bc 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④
号) 。
( 填编
①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 ②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③寒颤和出汗减少 ④剧烈运动和出汗增 加 ⑤发热和寒颤
2. 穿上羽绒服的冬天,人体的散热量比常温环境下减少了吗? 提示 寒冷条件下散热量并不减少: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增加产 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的恒定,但由于体表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温差较大,热量散失
D. 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利于产热
答案 D
解析 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代谢过程释放热量,
A 项错误;人体的蒸发散热
主要通过体表,即通过皮肤进行散热, B 项错误;血管舒张是神经调节的结果,此时血管作
为效应器, C 项错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所以寒冷条件下人体内的甲状腺
D项错误。
2.(2014 ·新课标Ⅰ, 3)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 散热 错误 ! 2. 构建体温调节模型
名称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感觉中枢
温度感受器 产热部位 散热部位
(1) 完善相关结构的位置 位置 下丘脑 大脑皮层 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 安静时主要是肝脏,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 主要是皮肤
6 / 16
(2) 人体的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思考讨论
1. 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
物质交换
C. 鱼的心肌细胞处于内环境中
D.HIV 病毒只要侵入人体内环境,就能进行旺盛的新陈代谢,增殖后代
答案 D
解析 人的红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 A 项正确;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细菌,可直接与外
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 项正确;心肌细胞周围是组织液,处于内环境中,
C 项正确;病毒
在细胞外无生命活动,只有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完成增殖,
组织液,由淋巴发出的单箭头一定指向血浆。
(2) 判断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可以和组织液发生双向物质交换,因此,由组织液的双箭头可
以判断细胞内液。
题型三 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 ( 加试 )
5.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的温度可以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B. 生成与回流的血浆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等
消化道中的 —— ? ;d. 不被直接吸收的 —— ? ? 。
2. 将下列生理过程序号归类
①细胞呼吸 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③细胞内蛋白质、化学递质、激素
等物质的合成 ④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 ⑤化学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⑥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1) 内环境中发生的过程: ②⑤⑥⑦ 。
答案 D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
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A 项正确;酶促反应需要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
pH 等因素的影
响。只有温度、 pH 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 ( 内环境稳定 ) ,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B 项正
确;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静息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
(1)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 如变形虫 ) 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 ( 如水螅 ) 的细胞直接与外部环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