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知识点参考
高中化学教学中初高中知识如何衔接
![高中化学教学中初高中知识如何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fffa5324bd64783e09122b60.png)
Na CI + H 0
F e + H 2 s O 4 F e S O 4 + H 2 T
通 过 对学 生 熟 悉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的 复 习 ,学 生 在 心 理 上 感 到熟悉 、 亲切 , 同时 教 师 再 适 时 与 学 生 一 起 复 习溶 解 度 表 , 使 学 生平 稳过 渡 到 离 子 反应 的 概 念 、 离子反应条件 、 离 子 反 应 实 质 的学 习 , 轻 松 地 掌 握 新 的化 学 知 识 , 获得 成 就 感 。 如 氧化 还 原 反 应 。初 中教 材 在 物 质 与 氧 气 反 应 时 首 次 提 出 氧气 反 应 的概 念 , 在 铁 的冶 炼 原 理 时 提 出 还 原 反应 概 念 。 只 是 从 得 失 氧 的角 度 去 认 识 氧化 还 原 反 应 ,学 生所 学 的仅 是 知 识点, 并 把 氧 化 反 应 和 还原 反 应 割 裂 开 来 。 而 在 高 一 化 学 学 习 中, 教 师 要 引 导学 生 全 方 位 、 多 角度 地 看 待 问题 , 使学生 . 从 化 合 价的升降去分析 、 判断, 从 电子 转 移 角 度 认 识 , 并 会 判 断 氧 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 氧化剂和还原剂 , 从 而加 深 理 解 认 识 氧 化 还原反应的实质 , 实 现 能 力 的提 升 , 促进知识层“ 面” 的形 成 。 从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的概 念 发 展 人 手 ,揭 示 了新 旧知 识 的 内 在联系 , 使 新 知识 顺 利 地 同 化 于 原 有 的 知 识 结 构 之 中 . 新 概 念 的形 成 和 发 展 由浅 入 深 , 螺旋上升不断深化 , 逐 步 达 到 比较 完 整 的阶 段 , 即做 到 初 高 中 知识 衔 接 , 让 学 生 脱 离 初 中 的死 记 硬 背, 引导学生 全方位 、 多角度地看 待问题 , 易 于 逐 步 培 养 学 生 的理解能力 , 从 而 加 深 学 生 对 此 反 应 的 理解 。 本 节 内容 要 求 学 生 复 习 初 中 常 见 元 素 化 合 价 和 常 见 原 子 团化 合 价 .能 运 用 化 合 价 守 零 和 电子 守 恒 。 同时 学 生 也 完 成 了 由知 识 点 到 知 识 面 的建 立 , 而且 此 时 教 师 可 以利 用 第 三个 反 应 , 引 导 学 生 回顾 初 中所 学 的 金 属 活 动 性 顺 序 表 , 比较 铁 和铜 的 活 泼性 , 从 而 理 解 还 原 剂 的 还 原 性 比还 原 产 物 强 。教 师 可 提 出初 中 四种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与 氧 化还 原反 应 的关 系 , 让 学生 用 集 合 形 式 表 示 出 来 。 从 化 学 学科 发 展 的 知 识 体 系 来 看 ,物 质 的量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基 本概念 , 被广泛应 用于生产 、 科学研究 中, 是 学 生 提 高 自身 科 学 素 质 所 必 需 的 基 础 知 识 。“ 物 质 的量 ” 这 个 词 对 学 生 来 说 比 较陌生 、 难 以理 解 , 容 易 和 物 质 的质 量 混 淆 起 来 。在 高 一 化 学 烈, 对事物的印象深刻 , 容易记忆 。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 , 集 中注 意 力 看 两遍 材料 , 比不 注 意 去 阅读 十次 的记 忆 效 果 好 得 多 。因 此, 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 生的有意注意 , 如 课 前 布 置 预 习 提 纲 或 提 出一 些 问 题 . 让 学 生 预先 思考 . 以便 使 学 生 通 过 思 考, 在 上 课 时 有 意 注 意 教 师 的讲 解 , 根 据化学学科 的特点 。 教 师 还 可 加 强课 堂 演示 实 验 或 运 用 多 种 直 观 教 具 来 吸 引 学 生 的 注 意力 。 九、 不断运用 。 巩 固记 忆 。
5初高中化学衔接——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5初高中化学衔接——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https://img.taocdn.com/s3/m/209cb62e6f1aff00bfd51e86.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第一局部: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了解电离的概念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知识点2:掌握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强酸的电离:HCl == H + + Cl-; H2SO4 == 2H + + SO42-一元弱酸:CH3COOH H++CH3COO–多元弱酸分步电离:H2CO3H++HCO3-,HCO3- H++CO32-强碱的电离:NaOH == Na+ +OH-;Ca(OH)2 == Ca2+ +2OH-一元弱碱:NH3·H2O NH4++OH–多元弱碱:多元弱碱一步完成。
Cu(OH)2 Cu2++2OH-盐的电离:NaCl===Na++Cl- ;(NH4)2SO4 ===2NH4++SO42-强酸的酸式盐电离:KHSO4 === K++H++SO42-弱酸的酸式盐电离:KHCO3 == K++ HCO3-第二局部: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初中教材要求:了解酸碱盐的概念,离子的概念,但对电离概念并未涉及高中要求:正确书写各种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建议:在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响前补充酸碱盐的电离第三局部:教案知识目标:1、通过导电性实验,了解某些化合物的枯燥晶体不导电,溶于水时可导电。
2、从有些化合物水溶液能导电的现象了解电离。
3、由电离概念理解电离方程式。
能力目标: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开展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固体导电的根底上懂得溶液导电性原理,建立统一规律。
教学方法:实验讲读法、启发式 学法指导:利用实验事实和现象,演绎推理得出溶液导电性原理,通过讨论使目标得以检测。
教学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效果 [提问]:在初中化学里学过哪些主要化合物? [导课]:从学生回忆学过的化合物,教师有意进行分类。
追问:溶液的特征是什么?引出本节课题。
[板书课题] [新课] 演示:① 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磷酸、酒精、蔗糖几种溶液的导电性。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2d2586c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7.png)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简介初中和高中阶段是学生研究化学的重要时期。
如何确保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并建立牢固的化学基础,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目标本文旨在探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方式和策略,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
衔接方式和策略为确保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简单且有效的策略:1.内容衔接:在初中阶段,教师应重点讲解基础化学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些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
通过不断重复和深入研究,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2.实验衔接: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高中阶段,教师应通过更复杂和有挑战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教师应加强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室规范的培养,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3.教材衔接: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材存在一定的衔接关系。
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了解内容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初中教材应为高中化学教学奠定基础,高中教材应进一步扩展和深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衔接的顺利进行。
4.研究环境衔接:初中和高中的研究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
教师应通过课堂氛围和教育方法的协调,帮助学生顺利适应高中化学研究的需求和要求。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结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关键问题,关系到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和兴趣。
通过合理的衔接方式和策略,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建立扎实的化学基础。
这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态度的调整。
推荐初中化学13初高中化学衔接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推荐初中化学13初高中化学衔接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5e032a88856a561252d36f80.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第一部分: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理解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例如:NaCl、MgO、K2S、NaOH、Na2SO4等。
共价化合物: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形成规律: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般属于共价化合物,例如:HCl、H2O、CO2等知识点2:正确判断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组成中阳离子为活泼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是离子化合物,其余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第二部分:教材剖析:1、初中课标要求:只介绍阴、阳离子的概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而未提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高中要求: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和第五章第四节化学键要求学生正确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掌握两种化合物的电离方式,正确书写其电子式。
而且,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其构成的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属高考必考知识点。
3、建议在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前补充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有关内容,并在物质结构部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理解。
第三部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教案示例知识目标1.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电离方式。
3.掌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能从组成上判断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归纳,培养辩证统一思想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提问〕1.写出氢、氦、钠、镁、铝、硅、磷、硫、氯、氩的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指出它们属于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2.典型的金属元素和典型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结构上和得失电子难易上有什么区别?〔新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典型的金属元素和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和得失电子难易上的不同,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深入地讨论一个问题,就是:游离态的钠和游离态的氯在相遇时能不能发生反应呢?观察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提问〕1.钠原子的结构稳定不稳定?为什么?2.怎样就能稳定了?3.为什么丢一个电子而不是得七个电子?4.氯原子呢?板书氯化钠的形成图阴阳离子之间存在着静电引力,同时,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以及电子与电子之间又存在着同电相斥的静电斥力,当引力与斥力达到平衡时,(离子距离≠0),就形成了氯化钠。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1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1](https://img.taocdn.com/s3/m/f20ef4d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4.png)
(1)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
(2)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乳浊液(或悬浊液);
(3)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的分散系是胶体。
六、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叫丁达尔效应。
3、盐的分类
①根据是否是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分类:
完全中和的产物为正盐(如:Na2CO3)
多元酸碱不完全中和的产物【酸式盐,如:NaHCO3。碱式盐,如:Cu2(OH)2CO3】
五、分散系及其分类
化学上将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叫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讲物质的分类
“温故”
一、物质的分类
树状分类法:如下图所示,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形象地叫树状分类法。
二、氧化物的定义: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判断氧化物的“三要点”①只含两种元素②必有氧元素③化合物
三、金属氧化物的定义:
氧元素与另外一种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CuO、Fe2O3等
七、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
<1 nm
1~100 nm
>100 nm
>100 nm
微粒
小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类别
概念
举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质
07初高中化学衔接-溶解度的计算
![07初高中化学衔接-溶解度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a41c459f7ec4afe04a1df9e.png)
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之七初高中化学衔接——溶解度计算【本讲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对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计算作一个总结。
由于初中教材只要求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简单换算。
而高中要求结合物质的量教学,进行与溶解度有关分析及计算(包括溶解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溶解度与沉淀溶解平衡的关系,溶解度与Ksp的关系,溶解度与沉淀的转化,温度改变时溶解、结晶等问题的计算)因此有必要在进入高中时对溶解度的计算及相关知识(如溶液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作一个巩固、强化。
【知识点精析】一、溶液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棕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不饱和溶液(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稀释溶解没有明显热效应: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c4b80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d.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教案名称: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目标:1.了解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之间的衔接关系;2.学习初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式与化合价、常见离子和酸碱等;3.能够灵活运用初高中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初高中化学知识概述2.元素周期表3.化学式与化合价4.常见离子5.酸碱性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出初高中化学衔接的重要性。
二、概述初高中化学知识(10分钟)简要回顾初中化学知识,如材料的分类、化学反应、物质的的结构与性质等。
然后介绍高中化学学科的内容与特点,与初中相比有哪些增加和变化。
三、元素周期表(15分钟)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的规律;3.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了解如何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判断元素的性质。
四、化学式与化合价(20分钟)1.回顾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概念;2.对比初中和高中的化学式写法,如氧化物的写法有积体写法和元素电量法等;3.举例说明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合价规律,如氧气的化合价为-2,氢的化合价为+1等;4.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悉高中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写法。
五、常见离子(20分钟)1.回顾初中化学中的离子概念;2.介绍常见离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写法;3.通过案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六、酸碱性质(2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关于酸碱的学习内容;2.介绍高中酸碱性质的新概念和相关知识,如酸碱的饱和度、强酸强碱等;3.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高中酸碱性质的判断和计算方法。
七、小结与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让学生思考学习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意义,以及今后如何更好地学习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来介绍和阐述化学知识点;2.实验法:通过实验来直观地展示化学现象和规律;3.练习法: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初高中---化学衔接(共75张PPT)
![初高中---化学衔接(共7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a0a2d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9.png)
14.Fe2O3+HNO3 16.KOH+CO2
18.NaOH+SO3
(二).酸
1.酸的定义: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
2.酸的分类 强酸:HCl H2SO4 HNO3
酸 弱酸:H2CO3 H2SO3 H3PO4 CH3COOH H2S
含氧酸:H2SO4 HNO3 H2CO3 H2SO3 H3PO4
〔1〕“咬定青山不放松〞
由于初三学习比较辛苦,到高一局部同学会有松口气的想法, 因为离高考毕竟还有三年时间,尤其是初三靠拼命补课突击上来 的局部同学,还指望“重温旧梦〞,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初中化 学只有二册书、半年多的学习量;而高中化学要五本书、三年半 〔包括初中〕的学习量,靠几个月突击根本不可能。因此到了高 中,需要学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放松。
6.在①MgO、CuO、CaO、SO2;②C、Fe、S、P;③ZnCl2、
BaCO3、HNO3、NaNO3三组物质中,每组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
与组内其它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B〕
A、CuO、Fe、S、ZnCl2
B、SO2、Fe、HNO3
C、CaO、C、BaCO3、HNO3 D、SO2、S、NaNO3
不成盐氧化物: CO、NO
〔31.〕酸与性碱氧反化响物—通—性盐+水:CO2 + Ca(OH)2 = CaCO3 + H2O 〔2〕与水反响——酸: CO2 + H2O = H2 CO3 〔3〕与碱性氧化物反响——盐:K2O + CO2 = K2C注O3意: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响生成相应的酸,但
做好学习高中化学的准备
1. 进行心态调整 适应高中生活
14.初高中化学衔接——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
![14.初高中化学衔接——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f6e310d0b4e767f5acfce3b.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第一部分: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了解启普发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构成:1.球型漏斗 2.容器部分 3.带活塞的导管部分。
以实验室制氢气为例,使用时,开启活塞,酸由球形漏斗流入容器至其与锌粒接触,反应产生氢气。
关闭活塞,由于氢气压强增大,酸被压回球形漏斗,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知识点2 :理解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验原理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验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口处加入水,当水浸没球形漏斗下端后,继续加入水,球形漏斗内外会出现液面差,观察液面,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变化,表明气密性良好。
知识点3:掌握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的设计及原理第二部分教材剖析初中课标:不做要求高中课标:对启普发生器不做要求,但要求学生掌握由中学化学常见仪器组成的简易装置建议:作为实验教学衔接内容,补充启普发生器的有关知识第三部分教案示例启普发生器知识目标 1.了解启普发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 掌握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的设计及原理能力目标能进行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的设计情感目标体验实验装置的设计和评价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展示并讲解启普发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构成:1.球型漏斗,2.容器部分,3.带活塞的导管部分。
以实验室制氢气为例,使用时,开启活塞,酸由球形漏斗流入容器至其与锌粒接触,反应产生氢气。
关闭活塞,由于氢气压强增大,酸被压回球形漏斗,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二学生讨论:如何检验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提示: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结论:使用液封法----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口处加入水,当水浸没球形漏斗下端后,继续加入水,球形漏斗内外会出现液面差,观察液面,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变化,表明气密性良好。
三、练习在没有现成的CO2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请你选用下图中的部分仪器,装配成一个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CO2气体发生装置。
高中化学初升高衔接教案
![高中化学初升高衔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21c26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9.png)
高中化学初升高衔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高中化学基础知识,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 培养学生的物质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5.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离子、化学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2. 化学实验: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进行实验操作,深化学生的理解。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引人入胜的化学知识,引起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化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3. 实验操作:进行相关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4. 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体会。
5. 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深化。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 日常考核: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日常考核,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2. 化学教材和辅导资料3. 课件和视频资料七、教学反思1.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cc353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4.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概述一、前言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初高中学生来说,是理解物质世界的重要工具。
从初中到高中,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因此,衔接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概述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关键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和理解化学学科。
二、基本概念与原理1. 原子与分子- 原子的定义、元素周期表- 分子的构成、化学式- 化学键的形成(共价键、离子键)2.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 酸、碱、盐的定义与性质- 氧化物、酸酐、碱土金属三、实验技能与操作1. 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规则与操作注意事项-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化学品的储存与处理2. 实验操作-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如溶液配制、滴定、加热、冷却等)3. 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目的的明确与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的撰写- 实验误差的来源与减小方法四、定量化学1. 溶液的浓度- 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2. 物质的量- 摩尔概念的引入-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3. 化学反应的计量-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 化学反应的定量计算五、进阶化学知识1.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与命名- 典型的有机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2. 无机化学-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分类- 配位化学基础3. 物理化学- 热力学基础(如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 电化学基础(如电解质溶液、伏打电势、电化学电池)六、总结初高中化学衔接的知识点覆盖了从基本概念到实验技能,再到定量化学和进阶化学的多个方面。
学生需要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掌握更多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技能,为高中及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及初高中衔接教材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及初高中衔接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c6fc0dfdb4daa58da1114ab4.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
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元素)。
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
【课堂练习】(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2)元素符号的意义(3)H、H2、H+、H-的共同点是什么?2.原子。
它由和构成。
原子核由和构成,带正电荷,不带电,核内所有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类原子。
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
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越稳定,离核越远,能量越越不稳定。
最外层电子能量最,故化学变化中通常内层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也称为“价电子”)。
【课堂练习】(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个电子;②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电子。
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硅原子④氯原子⑤钾原子⑥镁原子⑦氦原子⑧氩原子(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叉“×”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①氢原子②钙原子③铝原子④碳原子⑤氮原子⑥氧原子⑦氯原子3.离子(1)某些原子通过得、失电子生成简单阴、阳离子,又称单核离子,如Na+、Cl-等;复杂离子又称多核离子,如OH-、SO42-、NH4+、CO32-等等,它们是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带电荷的原子团,相对比较稳定,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化学反应。
衔接点06 深入了解化合价-2022年初升高化学无忧衔接(解析版)
![衔接点06 深入了解化合价-2022年初升高化学无忧衔接(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5599c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5.png)
衔接点06深入了解化合价对比初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类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可以看出,在初中学生重点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能准确每一个化学反应属于哪一类型;在高中化学中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进一步的巩固,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打下结实基础,所以在高一化学反应的类型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要做好衔接工作。
要做好这一知识点的衔接可以通过高一新生的盲点去出发如图所示:在初中教材中Fe2O3+3CO2Fe+3CO2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但是利用初中化学基础不能对该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任何一种。
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利用此反应来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再恰当不过了,让学生透彻理解概念,准确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化合价的衔接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以化合价为起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就拿到打开氧化还原反应的钥匙。
而在化合价这一知识点中对初高中的学生的要求各不相同。
初中要求:1、能说出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并会正确标注,能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2、会利用化学式计算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高中要求:化合价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犹如数学中的加法口诀,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和辩证地掌握。
高中老师上课常说一句“我们已经知道,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有密切关系。
”事实上,初中课本并未介绍,而且也没有化合价的概念,所以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必须补充化合价的概念,增加化合价的练习,讲清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关系。
可以边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边复习,采取将化合价知识渗透在平常的学习中。
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可以删除,因为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以后的学习中没有作用,它所反映的对立统一规律完全可以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加以训练,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完全可以直接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课件4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课件4](https://img.taocdn.com/s3/m/92f50e1d33687e21ae45a910.png)
(3).蒸发结晶:加热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分离出来,如从 NaCl 溶液中分离出 NaCl。
注意事项:加热过程不断搅拌 ,以免局部过热 ;较多晶体 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剩余水蒸干。
2.有关溶液的计算
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步骤: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写出答案
五、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实验室常用仪器、用法与用途
2基本操作
(1).固体灼烧:除去固体物质中含有的易升华、易分解物质或除去结晶 水合物的结晶水等。如除去 Na2CO3 溶液中的 NaHCO3。 (2).过滤:分离固体与液体互不相溶的混合物,如除去 NaCl 溶液中的 BaCO3。
a.金属单质 如:钠 Na 铁Fe b.固态非金属 如:碳 C硫S c.稀有气体 如:氦He 氩Ar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阿拉伯 数字标明原子个数。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 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
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注:NH3(氨气)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 如:KMnO4(高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 (碳酸钙)注:NH4可以看作金属离子写作“铵”
(3)再认识。CuO+H2=Cu+H2O 从氧化铜的角度看反应类型: 还原反应 从氢气的角度看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再举一实例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 课件(46张PPT)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 课件(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be234431b765ce050814e8.png)
(1)下列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发生装置,a仪器名称 ,b仪器名称 。 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填序号);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填序号),
收集一瓶氨气的方法是
。
A
B
C
D
图1
(2)上图1是氨气的喷泉实验装置。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将胶头滴管中的水 挤入盛满干燥氨气的烧瓶中,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的压强降低,烧杯 中的水就会进入烧瓶,形成 色的喷泉。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
是
。
(3)根据氟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由于氟原子和氯
原子的
相同,所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
相似。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
化学就是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元 素及其化合物是最重要的,化学方程 式的书写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考题往往把 实验与元素化合物联系在一起来考
2016柳州28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 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室里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 物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3.装置及原理
初中重要的实验有: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氢气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通过以上装置可以得出结论
1.有气体反应或生成的实验需要先检查气 密性再装药品
2.防倒吸 3.可燃性气体加热或点燃前必需验纯 4.尾气处理 5.通常的气体制取及性质装置的连接顺序 制气→除杂→干燥→性质→收集→尾气处理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专题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eff2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f.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专题
=======================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以及能量转化的科学。
它在初中和高中的研究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初中毕业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研究,以下是一些初高中化学衔接的重要知识点。
1. 基本概念
-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其间的关系
- 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周期表的应用
-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和平衡方法
2. 反应类型
- 酸碱中和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金属活动性和金属反应
- 碳水化合物的燃烧反应
- 酯的酸酐反应
3. 物质的组成
- 元素与化合物的组成关系
- 原子、分子与式量的关系
-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 化学键和化合物
-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 共价键和共价分子化合物
- 金属键和金属化合物
- 极性分子和分子间力
5. 物质的性质
- 酸碱性和pH值的概念
- 溶液中物质的离解和电离程度
- 电导率和电解质的区别
- 物质的颜色和吸收光谱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初中化学研究的基础,也奠定了学生进入高
中化学研究的基础。
高中化学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索这些知识并扩
展到更复杂的概念和实验。
初中毕业生应通过巩固和复以上知识点,为高中化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注意:以上知识点仅作为初高中化学衔接的一般参考,具体
教学内容仍需根据各地教育要求和教材进行调整和确认。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5——身边的化学物质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5——身边的化学物质](https://img.taocdn.com/s3/m/5324b7b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e.png)
走进高中——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第五讲身边的化学物质(三)1、金属(1)金属的性质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除汞外,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区别金属和非金属金属非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大都数呈银白色有多种颜色具有延展性没有延展性具有可锻性不具有可锻性硬度通常较大硬度不一致是良好的导电体一般不可以导电是良好的导热体导热性能差密度高密度低熔点高熔点低金属物理性质:常温下为固体(汞为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Mg + O2 2MgO4Al + 3O2= 2Al2O3占姆3Fe+2O2 =^= Fe3O42Cu + O. =^= 2CuO2除银、金铂外,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Mg、Al 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Fe、Cu等在常温时几乎不与氧气反应,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②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Mg + 2HCl == MgCl 2 + H 2 T Mg + H 2SO 4 (稀)=MgSO 4 + H 2 T Zn + 2HCl === ZnCl 2+ H 2T Zn + H 2SO 4 (稀)=ZnSO 4+ H 2 T Fe + 2HCl = FeCl 2+ H 2T Fe + H 2SO 4 (稀)=FeSO 4 + H 2 T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而位于氢后面 的金属则不能。
几种不同金属的混合物与同一种酸或盐反应时,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 序,依次逐一的发生反应。
③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2Al + 3CuSO 4= Al 2(SO 4)3 + 3Cu Zn + CuSO 4 = Zn(NO 3)2 + Cu Fe + CuSO 4= Cu + FeSO 4 Cu + 2AgNO 3= Cu(NO 3)2 + 2Ag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 出来。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衔接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a8fb4f7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5.png)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衔接初高中化学衔接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启蒙学科。
教学目标是掌握基本化学知识、实验技能、计算方法及应用。
而高中化学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系统化、理论化的化学知识,能够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并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在初高中化学教材中存在盲点区,如物质分类方法、物质的反应类型、化学反应规律和物质结构知识。
这些盲点需要与高中化学进行衔接和延伸,以加强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实际应用。
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物质分类方法是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盲点区。
初中化学主要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而高中化学则加强了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
因此,需要在高中化学中对物质分类方法进行延伸和衔接。
物质的反应类型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物质的反应类型也是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盲点区。
初中化学主要注重物质的实验观察和简单反应类型的掌握,而高中化学则需要加强对反应类型的探究和应用。
因此,需要在高中化学中对物质的反应类型进行延伸和衔接。
化学反应规律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化学反应规律是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盲点区。
初中化学主要注重化学实验和基本反应规律的掌握,而高中化学则需要加强对反应规律的探究和应用。
因此,需要在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反应规律进行延伸和衔接。
物质结构知识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物质结构知识也是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盲点区。
初中化学主要注重物质的实验观察和基本结构的掌握,而高中化学则需要加强对结构知识的探究和应用。
因此,需要在高中化学中对物质结构知识进行延伸和衔接。
化学实验方法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化学实验方法也是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盲点区。
初中化学主要注重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高中化学则需要加强对实验方法的探究和应用。
因此,需要在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实验方法进行延伸和衔接。
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共23张PPT)
![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681698f6bec0975f465e2db.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高中化学第一课
Welcome to chemistry
1、同学们初三是怎么学习化学?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3、我们如何学好高中化学?
化学Chemistry
•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美国化学家西博格教
授在1979年美国化学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所做的精 辟论述)
•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 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我们如何学好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2.注意衔接和变化. 3.重视化学实验. 4.理论联系实际. 5.学会阅读与化学有关的报刊杂志,培养 自学能力. 6学练结合,要做适量的练习(在练习中 “记忆”,在练习中“理解”,在练习 中“运用”.
学习要求
1.课前预习 2.认真听课、记笔记(先听后记) 3.完成课堂内外作业 4.善于提出问题 5.及时复习
化学与医药
据有关 资料统计, 新药物、抗 生素的发明 使人类平均 寿命增加了 25年。
结晶牛胰岛素
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化学与生活
食品安全
• 以下摘自某网友的微博: 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 醛奶糖、带花黄瓜、地沟油、瘦肉精、假牛 肉(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河南南阳毒 韭菜、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染色馒头、 合肥染色蛋糕、北京多家影院爆米花桶含荧 光增白剂、台湾塑化剂有毒食品,到期面包 回炉再造热卖、面粉增白剂、下水道小龙虾、 双氧水凤爪、激素染色草莓……天哪,我们 竟然还活着(本来想写简介,可是太多了)
化学与材料 Material
化 学 与 材 料
美F-117攻击机、B-2隐形轰炸机 表面为具有良好吸波性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化学与材料 Materi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知识点参考
通过对在校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和入校时的知识结构的反思,经过多位老师的商议,我们认为要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教学中应强化的知识内容应有:
1 、化合价的概念
2 、物质的溶解过程
3 、有关固体溶解度的计算
4 、酸、碱的定义
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变化关系及相互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反应物判断)及应用
5 、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6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定义
7 、元素的存在状态
8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9 、同素异形体
10 、差量法
11 、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
12 、H 2的实验室制法,H 2的性质(还原性)
13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14 、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合物的介绍
15 、Cl—、SO 4 2—检验
16 、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和判断
这些点可以作为我们下一届高一化学进行初高中衔接时教学内容的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