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4.2农业第一课时教案
4.2 农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我国农业地域差异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难点:我国农业地域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图片——吃货眼中的中国,请同学们观看的同时,思考不同区域传统美食的差异、对我国的饮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美食,这些美食与农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
新课讲授:一、农业及其重要性1.农业的含义活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找出农业的概念。
学生进行总结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农业的分类活动:请同学们结合图文资料,找出农业的主要类型。
农业的劳动对象就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其产品也是生物本身,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3.农业的地位活动:教师提供材料:“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
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
学生总结:农业的地位: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分布特点活动:通过读图总结:我国的农业西部和东部,南部和北部存在差异。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我国各地逐渐根据自然条件形成了稳定的农业部门和生产对象,在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不同。
我国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地形崎岖,因此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
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主要分布着种植业,在地形崎岖的山地主要是林业,渔业分布在水源充足的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
由于我国南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的差异,我们南北方地区农作物的种类和熟制有显著的差异。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4.2农业第二课时教案
4.2 农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结合图文资料,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农业和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难点:我国农业和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农业选择的智慧,请同学们观看的同时,思考不同区域农业类型、作物种类的差异,和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第二课时。
新课讲授: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因地制宜的重要含义活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找出因地制宜的内含。
因地制宜:把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
2.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了解农业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最为密切,我国地形多样,气候复杂,构成了不同的自然条件,因此要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合它发展的地区。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活动:学生结合图文资料,初步了解在不同的地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地形陡峭处“宜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处“宜粮”;降水较少处“宜牧”;河湖众多处“宜渔”。
4.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活动:阅读材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不仅包括自然条件,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等,这也是“因地制宜”的重要表现。
练一练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理由。
A处距离城市近,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以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
B处距离城市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以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
C处是山地,坡度较陡,可发展林业。
D处是水域,可发展渔业。
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
新课讲授:一、农业及其重要性师: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
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生: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观图:90页什么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小结: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观图4.7一位农村中学生和一位大学生的对话。
完成活动: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收集相关资料,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生产方面: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比如畜牧业的皮毛和种植业的棉花为毛纺织和皮革工业提供原材料等。
生活方面:吃的粮食、水果、蔬菜、肉、蛋、奶等,穿的棉纺织品,毛纺织品皮鞋等都于农业。
2.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有人说这是一个奇迹,阅读图4.8和4.9,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从图4.8可以看出,在四个国家中我国的耕地面积最少约1.1亿公顷,但粮食总产量却最高,约5亿吨。
从图4.9可以看出,我国每公顷耕地水稻产量是6.4吨,远高于印度和世界平均值,与日本相当。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大胆推测:结合我国地形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推测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
2.探究验证一;观图4.10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职业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他们的界限在哪里?(2)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4)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5)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6)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3.探究验证二:读图4.11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介绍农作物的主要类型,填表地区主要耕地类型熟制(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秦冷-淮河以北旱田一年一熟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旱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棉花、小麦、玉米、花生、温带水果秦岭-淮河以南水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稻、棉花、油菜、甘蔗4.认识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1).对照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地形特征。
人教版八上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农业的重要性及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资料、地图,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东西差异及成因。
2.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牧区的名称及重要农业区、林区、渔业分布区的名称。
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准河,说明我国农业南北生产的差异及成因。
4.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过程和方法1.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2.通过分析我国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及原因。
【难点】理解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理解影响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五、教学用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湖南新闻联播》视频导入新课,学生观看视频(二)新课讲授一、什么是农业1.课堂探究,教师展示不同农业产品引导学生说出农产品所代表的农业部门。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农业的概念,并给农业照片,区分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的区别。
狭义的农业:种植业,是以土地为生产资料,人工培育植物以获取粮食、副食品、饲料等的产业。
广义的农业:包含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以及对农产品进行简单加工的副业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农业的劳动对象与产品,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4.教师总结什么是农业。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总结: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是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4.2农业(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
【课程目标】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的分布。
【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产生差异的因素。
2.认识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道路。
3.通过案例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义,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认识农业的重要性,了解家乡的农业发展。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产生差异的因素。
2.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练结合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问:大家知道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水稻展示图片并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的分布地区:我们知道水稻一般分布在平原上,但是有的地区的水稻却是梯田的形式,还有同样都是降水较少的地区为什么有的地方能分布畜牧业,有的地区就不可以呢?元阳梯田: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以西,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面积占80%,被世人誉为世界美丽的花园。
2.引导提问,导入课题:如果你是一农场主,你的农场很大,有山地,有平原,你会在平原发展什么农业?在山地发展什么农业?为什么你会这么选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二、新课讲授(一)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提问:想一想如果你要发展农业,你会怎么选址?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农业生产离不开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什么是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
二、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初二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业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地理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
授课类型
新授
一、教材分析
《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学生知道“土地奉献”、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
旱田
一年一熟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旱田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棉花、小麦、玉米、花生、温
带水果
秦岭一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阅读] 读图“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认识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课题农业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本教时为第教时备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运用资料和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探究法列表比较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引入]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主要农业部门及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那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显示的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在发给你们的中国轮廓图上大胆设计我国主要农业部门的适宜发展地区.[学生讨论、绘图、展示、评议][教师承转板书]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出示课件]出示“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请同学们对比并找出各自对“主要农业部门发展地区”的设计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并做解释.(通过对比完善自己的知识,也进一步明确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开放式提问、角色扮演]学生通过分析“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获取相关信息.(学会提出问题,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师承转]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学生讨论、绘图、展示、评议]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理解农业地区差异的原因奠定基础.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你能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比较东西部和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吗?[小组讨论、展示、评议、完善]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差异原因分析北方东北华北分界线南方[知识拓展]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区中,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 请你在图4.15中的适当部位上填上如下四组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该地会呈现这样的分布规律?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三熟 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农业的地区差异不仅体现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而且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这为山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各地区农业的发展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发展好我国的农业.(知识拓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感想.(知识巩固,方法形成. )授后小记:授课日期月日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系统认识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有所了解,但对其深层次的原理和现状认识不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衔接,从而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提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难点: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案例材料,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准备投影仪、课件等教学设备。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农业基础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差异较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PPT,介绍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生产等。
同时,分析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市场需求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D.在山东大力开展海洋水产养殖
2.下列 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山地地形陡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发展畜牧业
B.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耕作
C. 在地势低洼、河湖较多的地区,宜粮则粮
D.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宜渔则渔
3.在上海市郊区的农民,种植蔬菜,发展肉、乳、蛋、禽生产,主要是考虑
(讨论归纳)让学生结合以上分析,总结因地 制宜的概念。
(板书)因地制宜概念、原则
学生归纳后用投影打出因地制宜概念: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
(事例分析)用投影打出以下例子,让学生明白不同农耕区、林区,只要存在一方面自然条件差别都有可能导致农作物品种、林种的差异。
事例3: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湿地,包括一类保护珍禽黑颈鹤在内的140多种候鸟在此越冬。草海周围居住着3万多农民,人均不到5分耕地,农民生活贫困,人鸟争地,矛盾尖锐。
历史上的草海,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上世纪70年代,人们围湖造田,水域面积减小到5平方公里。80年代重新筑坎蓄水,草海水域面积有所恢复,农民弃田上岸,骤感生计艰难。
(引导分析)为什么麻江能成为优质保健米“锌硒米之乡”?(这里的土壤富含锌硒元素,适合该种米的生长)(学生讨论)
事例2: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给学生放出照片。提问: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鱼塘周围植桑、种甘蔗,这种做法对不对?(对。在珠江三角洲中部,有许多地势低洼的地方,每逢暴雨便积水不退。后经人工改造,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树叶等投入池塘可成为鱼的饵料,鱼类及微生物分解后的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利用构成基、塘互养的水陆物质循环体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是我国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改造自然的突出典型。
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对现代农业发展动态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一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
(3)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自己家乡的农业特点,并思考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农业地理》一书,详细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技术》一书,阐述了现代农业技术如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等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一书,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然而,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习惯,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对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过程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了解相对有限,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深入学习农业地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4.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在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综合能力,但空间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尚需加强。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探究精神,对农业这一贴近生活的主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3.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类型和作物布局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4.2 农业教案展示汇报三、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1、连线:太行山区 -种植业 华北平原 -林业某某草原 业渔业 洞庭湖沿岸 畜牧业2、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就是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
同时要发展好农业还要考虑当地的(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农业技术水平或国家的政策)。
3、其中A 为山区,B 为丘陵梯田地区,C 为平原地区,D 为水库,在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请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布局并分析回答: (1)耕作业宜在;(2)经济木(茶、果树等)宜在; (3)渔业宜在。
序号: 八年级 学科:地理课题:农业教学目标1、 认识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农业最重要的部门。
2、 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3、树立运用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
教学重点 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教具:学案、课件教学流程 课前展示 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一、农业及重要性1、农业的概念:农业的劳动对象是,获取的劳动产品是。
2、农业的部门:、、和。
3、农业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产业。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1、西部地区以业为主,这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和、、。
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多分布在有水源的、和地区。
2、东部地区(1)东部地区是我国、、主要分布地。
(2)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形)地区。
以一线为界,北方以为主,主要种植等。
南方以为主,主要种植、等。
(3)林业主要分布在、、地区。
(4)渔业主要分布在、地区。
(5)依图补充说明:(4)用材林立在;东北平原,半湿润区、中温带,一年一(5)畜牧业宜发展实践创新:1.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吃、穿、用的农业生产部门包括()①种植业②畜牧业③渔业④林业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2.兰兰的家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农作物。
2.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发展条件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农业的重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主要农作物及其生长条件。
难点: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5.题型五:分析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参考答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通过反思,促进自我提升。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农业分布和农作物生长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观看现代农业技术视频,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思考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利用农业部门发布的统计年鉴,收集和分析农业发展数据,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为未来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参观当地农业示范园区或农场,实地了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深对农业实践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农村调研,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讨论区:布置成小组合作的形式,准备桌椅、白板或黑板,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记录。
-实验操作台:在教室一角或实验室设置实验操作台,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演示区:确保投影仪、计算机和其他演示设备功能正常,以便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演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农业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农业活动并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通过身边实物列举及老师讲解让学生理解农业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读图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及展示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田园风光之美,体会农业劳动的可贵。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资料和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及展示活动总结提升知识要点。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精彩图片欣赏,体会农业之美,从而引出新课——农业
(二)明确学习目标:快速自读课本 P90—94主体文字 (1分钟) 思考:本节的重点是什么?
(三)新课
第一部分:农业及其重要性
【独立完成】(2分钟)
1什么是农业?(在书中找到并画出来)
判断下列活动哪些属于农业活动?
养鸡人工养殖珍珠开采煤炭种甘蔗水力发电养奶牛种橡胶树
2农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等部门。
3阅读教材并联系生活想一想哪些物品来自农业?
【合作交流】农业给予我们……(3分钟)
要求:小组每位成员至少举一个例子说明农业重要性,大家判断对错,组长安排一名组员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能提供的食物:
用种植业、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畜牧业、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可为毛纺织工业和皮革工业提供________ 原料
可为食品加工工业提供 ______________ 原料
可为造纸工业和家具制造业提供 ______ 原料
【小组展示】
要求:每个小组说一个例子。
后边的组不要重复说过的内容。
(小结)一句话概括农业重要性: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基础产业
(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第二部分: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展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地形图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合作交流】
阅读下列四幅地图,结合P93最后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从地形、气候等角度分析,各农业部门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为什么?(3分钟)
【小组展示】
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上台指图,解读“农业分布”图,并简单分析原因(注意线条、颜色、图例等)
(教师评价、归纳)我国农业东、西部分布差异
【独立完成】
阅读P94图4.11,试着找出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农作物并在图旁标注相应文字。
(2分钟)
(展图)水稻、小麦、甘蔗、甜菜、油菜、花生、大豆、棉花等作物图片和我国南北方作物分布图
(教师讲解)农作物一般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纤维作物等,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影响,我国农作物分布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异。
(师生互动)了解作物名称、习性及其用途,看图找出主要分布在南方还是北方?
【合作交流】
填空:南北方农作物分布差异(4分钟)
【小组展示】
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说出答案,其他小组校对,提出有疑问之处
(四)小结: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表现在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