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_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可能性》教学设计师:刚才这一小组的同学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了他们抽签的情况,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它们来表述事情的发生情况。
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
2.二组展示生1:我们小组通过认真思考,动手操作,并上网查阅了资料,认为抛硬币的方法是公平的,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
生2:我们小组通过试验得出结论:抛硬币的方法是公平的。
我们在家都进行了抛硬币试验,下面是我们的记录。
生1和生2抛了100次,生3和生4抛了200次,发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很接近。
我们还上网搜集了数学家抛硬币的试验,他们抛的次数几千甚至几万次,正面朝上的次数更接近0.5.生3:我们也研究了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骰子上有六个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也就是每个面朝上的几率是六分之一,而大于3的数字有三个,小于三的有2个,所以对男生不公平。
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们还制作了一个大圆盘,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六份,分别标上六个数字,大于三的数占了三份,可以用六分之三表示,小于三的数字占了2份,可以用六分之二表示,六分之三大于六分之二,所以这个规则对男生不公平。
大家看明白了吗?师:怎样修改这个规则就公平了?生:女生的不变,掷出大于3或等于3的数男生获胜,都是六分之三,这样就公平了。
生:也可以改成掷出的是偶数女生赢,掷出的是奇数男生赢。
生:可以改成每人掷一次,谁掷的数大,谁就获胜。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仅动手操作,还上网查阅了资料,有理有据地论证了抛硬币的方法分糖是公平的,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
3.三组展示师:可能性就是数学中的概率问题,这一知识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还用于军事方面。
看古代大将军狄青,(狄青,宋朝时的一名大将军,他勇而善谋,每次战争他都能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卓越战功。
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考虑成功的把握,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一击制胜。
)师:想更多的了解狄青大将军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狄青大将军平侬智高之乱,感受数学可能性的魅力吧。
《可能性1、2》(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可能性1、2》(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可能性2. 不确定事件与可能性3. 可能性的大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难点:掌握可能性的大小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事件的可能性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一些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事件的可能性。
(2)不确定事件与可能性让学生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并能够判断事件是否为不确定事件。
(3)可能性的大小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大小,并能够对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排序。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可能性事件,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可能性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态度。
重点关注的细节:可能性的大小对“可能性的大小”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中,可能性的大小是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程度。
这个概念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4 可能性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4 可能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用简单的概率语言描述可能性大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用简单的概率语言描述可能性大小。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教学难点
•对“可能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让学生习惯用概率语言描述可能性大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讲解“可能性”概念,如何用简单的概率语言描述可能性大小。
•通过有趣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可能性”。
2. 教学展开
•给学生展示一些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根据图片描述可能性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每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大小。
3. 活动设计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讨论并展示一个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游戏环节: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可能性”的理解。
4. 总结
•回顾当天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总结“可能性”的概念。
•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提出问题。
四、课堂反思
•教学中,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待进一步培养,下次可以增加更多小组活动。
•激发学生共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此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热爱。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第【1】篇〗《可能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接触过,但只是局限在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以及影响可能性的直观因素。
现在我们再次学习可能性,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联系实际情况进行逆向推理,掌握影响可能性的因素。
教材在编排上围绕可能性这一知识主轴,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直观感受可能性与因素的相互转化。
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今天学习可能性从定向到定量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2、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能够初步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但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以上教材的理解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面积大小和数量多少的关系,逆向推理数量与可能性大小关系。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试验活动,感受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及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面积和数量对可能性大小的影响,数量与可能性的逆向认知。
教学难点: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亲自实践体验,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自主探究面积和数量对可能性大小的影响,数量与可能性的逆向认知。
小学数学《可能性》大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可能性》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4-45页。
二、教材解读(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
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教材中设计了多种不同的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抽签游戏、摸模子实验、涂色活动等。
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大量观察、猜测、实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二)本课教材分析对于“可能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具备一定的数学眼光与数学思维,关键是能用数学的语言将这些事件准确描述出来。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验“猜测-试验-验证”这一过程,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表达想到、看到的事件,体会数学语言的精准,并能准确区分“随机事件”与“确定事件”。
同时,在“可能性”的初步认识中感知可能性的大小,为后面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及“概率”的内涵做好铺垫。
三、学习目标(一)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并能简单比较。
3.使学生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4.在熟悉的游戏活动中参与体验,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3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见课本第87—88页。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B.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在观察、思考、讨论以及合作交流过程中认识可能性的大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体会用数据表示可能性的简洁性。
教学难点: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我准备了盒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黑白棋子若干五、教法、学法:(1)引导发现法(2)分组讨论法(3)游戏和抢答六、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欣赏乒乓球队员精彩图片,树立向他们学习、为国争光的目标,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突然问乒乓球比赛时,怎样决定谁先发球的?学生有可能不会答,老师告知乒乓球比赛猜球决定谁先发球。
并问,这样做公平吗?(公平,因为,球在左手和右手共有两种可能性,左手和右手的可能性相等。
)2、摸球游戏(复习可能性的大小)首先,我谈谈第一个环节:摸球游戏。
(贴出五个盒子的图片)(课堂情境模拟)“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五个纸盒,纸盒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五个盒子中,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师,我认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里没没有白球!”“我认为5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白球最多有七个!”“我认为2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全是白球!”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我让他们进行简短的交流。
(这样的引入,学生既复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小学数学_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概率思想以及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会用“一定”、“可能”、与“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老师手中有一枚硬币,你们猜一猜,它会在我的哪只手中?生1:左手生2:右手师:硬币可能在右手。
也可能在左手,到底在哪里呢?现在我们来揭开谜底,请仔细看(张开空着的左手)生:耶!师:还没看到硬币,怎么就有同学发出了胜利的欢呼?你们确定猜对了吗?生:确定。
师:为什么?生:老师有两只手,硬币可能在左手里,也有可能在右手里,当知道左手没有时,就能确定一定在右手里。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
师:说的太棒了,理由很充分,解释得清楚又完整。
师:现在老师把这枚硬币抛起来,请你继续来猜一猜,硬币是正面朝上呢,还是反面朝上呢?生猜测并说明理由,师揭示结果。
师:在生活中有些事情发生时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创设情境,感知随机现师:同学们,艺术节快到了,我们决定组织文艺汇演,节目形式有唱歌、跳舞、朗诵。
师:要求每班选三名同学参加,通过层层选拔,我们班推选出这三项都是高手的小明、小丽和小雪参赛,但是比赛规则是每人只能选一种节目,。
该派谁参加什么项目呢?大家商量了好长时间,最后让这三位同学抽签决定参加哪一种节目。
小学数学_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可能性(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P44例1及教材练习十一第1、2、3、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抽签卡纸、盒子、塑料球、橘子、小礼品、转盘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导入:同学们,老师带了一个水果,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测:可能是苹果,可能是香蕉,可能是橘子……教师:你们有不同的意见,但谁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吗?(没有)因此,咱们在回答时应该加上一个什么词?教师:老师为同学们提示一下,再猜一猜,“看着圆,摸着麻,包着一肚小月牙”。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橘子教师:能说得肯定一些吗?2.师揭示课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二、探索新知1.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图的图意。
(2)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轮到你抽签来决定表演的节目,你认为自己会表演什么节目?2.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例1主题图。
教师:观察情境,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我知道了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
生2:我知道了让三名同学来抽卡片。
3.师生模拟抽签活动:出示三张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的卡片,请三位同学上来抽签决定表演什么节目。
师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位同学抽一张,会抽到什么?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
新课标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可能性(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小数除法44-45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主题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1教学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由主题图的情境自然引出例题的学习。
原来教材安排的摸球活动,这里的抽签游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体验,可以让学会亲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晰目标1.导入:同学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下面教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足球比赛前的视频,同学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2.足球比赛前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你认为公平吗?为什么?3.随意抛一次硬币,能确定出现正面还是反面吗:(可能出现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这种结果无法事先确定的现象就是随机现象或不确定现象。
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学案导航自主学习1.课件出示主题图:联欢会抽签表演节目。
为了增加联欢会的趣味性,老师决定上现场的学生抽签表演节目。
2.指名回答(问题预设)。
(1)同学们用抽签的方式表演节目,能事先确定自己表演什么节目吗?(2)有哪些可能?(此时由于不知道抽签的内容,因此有多种可能。
)3.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如果选三名学生依次上来抽签,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习提示:1.小明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他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2.假设小明抽到的节目签是朗诵,剩下两张卡片,小丽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他不可能抽到什么?3.假设小丽抽到了唱歌,只剩下一张卡片时,小雪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为什么?学习要求:1.先自主学习,想一想。
《可能性》说课
《可能性》说课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针对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实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理解。
本单元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随机观点,为以后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密切注重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通过设计游戏活动来再现学生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在此基础上实行相关知识的构建,课堂教学力求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绘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依据新课程对可能性的教学要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绘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且较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堂上擅长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水平;再者孩子们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的发生有确定与不确定之分,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实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因为学生概括水平较弱,推理水平还有待持续发展,很大水准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我会让学生充分合作、交流、收集和分析,协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三、教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4 可能性 》教案(3)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4 可能性》教案(3)一、教学内容1. 知识点本节课主要讲解概率中的“可能性”,包括事件发生的几率计算和实际应用。
2. 概念理解•了解“可能性”是指一个事件发生的几率大小。
•能够根据给定的情况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可能性概念,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掌握计算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
•能够在各种情景中运用可能性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维合理判断的能力。
•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愿意分享学习心得。
•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保持耐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1.“可能性”的概念理解。
2.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给定条件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抛硬币的游戏引出“可能性”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几率不同。
2. 讲解通过讲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计算习题中的概率问题,包括基本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等。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几道可能性计算题目,强化学生的运用能力。
4. 总结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可能性》部分。
2.思考生活中与可能性相关的情景,撰写一篇短文分享给同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可能性”这一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下节课我将增加案例分析的环节,以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率计算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可能性”概念,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逻辑。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评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介绍《统计与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统计与可能性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能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且培养他们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2. 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够分析和解读统计图表;•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图表的分析与解读;•教学难点:统计思维培养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实际调查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收集、整理和记录数据。
•统计图表的分析与解读: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表来展示和解读数据。
•概率与可能性:学生将了解概率与可能性的概念,并学会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概率知识。
2. 教学方法为了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本章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实际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统计和概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示范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流程安排1. 预习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统计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25分钟)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师介绍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通过示例演示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际操作,并逐步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2.2 统计图表的分析与解读教师依次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和用途,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从图表中获取有关数据的信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可能性一、教学内容1.体验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出所有的可能。
2.定性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内容由原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移来。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原来的实验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
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第二次在五年级上册,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但实践表明,低年级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理解有困难,并且《标准(2011)》对这部分内容也进行调整,第一学段不再学习概率的内容,将可能性的教学移到第二学段。
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实例使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通过实际活动(如摸球),使学生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和同伴进行交流。
三、编排特点1.运用数据分析来体会随机性,强调对可能性大小的定性描述。
在可能性知识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简单随机现象中数据的随机性,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而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
《标准(2011)》中也提出运用数据分析来体会随机性,加强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使这部分内容更具可操作性,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
2.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
本单元教材不仅利用丰富多采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学习素材,同时注意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以“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例1)、大量的活动(做一做、例2)等来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逐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其次,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抛硬币、掷骰子等,这些活动都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但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更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思考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对随机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再次,教科书第49页编排了“生活中的数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可能性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查罕扎布小学孔凡新?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七方面来说一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
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可能性》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试验操作,懂得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有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可能性可能性》教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可能性可能性》教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旨在学习“可能性”概念,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可能性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预测和判断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1.1 教材内容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可能性;•学习基本的可能性概念;•学习如何进行估算和预测。
1.2 教材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各种常见现象的可能性;•掌握基本的可能性概念;•能够进行估算和预测。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可能性;•掌握基本的可能性概念;•能够进行估算和预测。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可能性概念,学会如何进行估算和预测。
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呈现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自主发现概率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2.4 教学流程具体教学流程如下:2.4.1 导入(1)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今天将学习的知识点。
(2)以摆盘子为例,通过对盘子中不同数量的筷子进行统计,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可能性。
2.4.2 模型示范(1)通过一组实例模型,例如:“从铅笔盒中随机抽出一支笔”,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测。
通过学生的猜测,再和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分析不同的可能性。
(2)让学生尝试从其他案例中抽象出模型,概括出不同的可能性。
2.4.3 训练(1)以抽签为例,让学生自己动手写数字,在不同数量的数字中抽签,统计出抽到不同数字的可能性。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再全班汇报实验结果。
2.4.4 提高让学生尝试更复杂的案例,并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推测和预测。
2.5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概率规律,懂得如何通过估算和预测来判断可能的结果。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它属于课标中“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内容。
关于“可能性”,小学全套教材分为两次进行编排,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一次就是本册。
三年级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而在本册中,要求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连的,因为一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本质上就是各参与者获胜的机会是否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上就以“游戏活动”为说教学内容展开,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主轴,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熟知的“游戏活动”这一内容,我们在设计时采用情境创设、探究发现、拓展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设计理念:1、根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利用课本情境和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戏活动,把知识教好教活。
2、依据“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尊重生活经验,创设活动情境教学从“游戏活动要讲求公平、公正”这一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个个游戏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2、丰富操作感受,提升数学思考教学中设计了抛硬币、掷骰子、设计转盘等各种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受,提升数学思考,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可能性》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可能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事件的可能性的基本概念,了解事件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掌握事件的可能性的基本概念。
2.了解事件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概念。
2.判断事件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区别。
四、教学内容1. 概念引入•让学生讨论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如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有多大?•引导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指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大。
2. 同学互动•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判断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老师给出一些事件,让学生按照可能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并给出理由。
3. 拓展训练•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引导学生发现事件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关系,加深理解。
4.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与讨论。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可能性的概念进行观察和判断。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例子引入概念,增加学生的兴趣。
2.合作学习法:设计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循序渐进法:从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事件可能性概念。
六、教学过程1. 活动一:概念引入(1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事件的可能性概念,引入学生对事件可能性的讨论。
•学生举例讨论生活中的事件可能性,并总结事件可能性的表达形式。
2. 活动二:同学互动(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给出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每组汇报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判断可能性的方法。
3. 活动三:拓展训练(25分钟)•老师给出一些事件,让学生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联系,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可能性(11)-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可能性(1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可能性2. 概率的计算3.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事件的可能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概率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解决,概率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事件的可能性: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2)概率的计算: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实践应用:(1)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事件的可能性概念和概率的计算方法。
(2)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事件的可能性和概率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1. 事件的可能性2. 概率的计算3. 实际问题的解决七、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事件的可能性和概率的计算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应用”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应用阶段,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可能性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实践应用”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实践应用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练习题的设计与实施练习题的设计应当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旨在巩固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的理解,并训练他们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可能性
一、教学内容
1.体验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出所有的可能。
2.定性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内容由原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移来。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原来的实验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
第一次
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第二次在五年级上册,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但实践表明,低年级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理解有困难,并且《标准(2011)》对这部分内容也进行调整,第一学段不再学习概率的内容,将可能性的教学移到第二学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实例使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通过实际活动(如摸球),使学生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
的结果。
3.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
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和同伴进行交流。
三、编排特点
1.运用数据分析来体会随机性,强调对可能性大小的定性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