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1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作业
一:思考题:
中国古代神话有哪几类?其不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答:(1)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2)原因:一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优越,养成华夏子民重视实际轻视玄想的民族性格,在这种民族独有精神的影响之下,零碎落后的神话难以发展成为完整而发达的神话。二是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对神话采取排斥态度,崇尚实际,反对玄虚,致使上古在文献古籍中载录甚少,资料零散不全,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被完整而有系统地保留下来。另外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之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这些材料往往只是片段,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不多,所以难以发展。
二:思考题:
1.简述《诗经》创作和结集成书的年代、“风、雅、颂”的分类原
则。
答:(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词,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成书年代主要在先秦时期(东周初—春秋)
(2):分类原则:“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族的乐调。雅分为
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2.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赋、比、兴”的含义与特征。
答:(1):“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极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2):《诗经》中“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咋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在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
“比”的运用也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诗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情感的比体诗,如《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居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多彩。《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联串的比。《诗经》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
“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如《小雅.鸳鸯》第二章;诗经中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或缺的部分。
《政风.野有蔓草》第一章写情人在郊野“邂逅相遇”。
3.《诗经》面向现实、关注现实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反面。《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风习俗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诗经所叙写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宴爱情的叙写,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画卷。《诗经》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诗经的现实精神在国风和“二雅”中,表现尤其突出。大雅中周族史诗,再现了周民族的发生发展史,而在周道既衰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大小中的怨刺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国风中的作品,更多针对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生活抒发诗人的真实感受。在这些对生活侧面的具体描述中,表现出诗人真挚的情感,鲜明的个性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4.《诗经》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加以分析。
答:一是赋、比、兴的手法运用,即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特征,也开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二是句式和章法,《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也有二重叠章的情况,《诗经》中有使用叠句、叠字
(又称为重言)等语言形式,另外押韵方式也多种多样。《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三是风、雅、颂有不同的语言风格。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中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乎”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言次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
5.《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千古名句,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1):从内容上看:这句诗写出了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杨柳依依,枝叶茂盛,而回来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痛苦。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
(2):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
6.试比较分析《邶风·谷风》和《卫风·氓》两首诗及其女主人公的形象。《秦风·蒹葭》一诗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的?试加以分析
答:(1):相同点:都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之情。《谷
风》中那位妇女初来丈夫家,起初丈夫家家境贫困,经过辛勤劳动和努力,逐渐富裕起来,而其丈夫却变了心,另有所娶。《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丈夫抛弃的过程。
不同点:《氓》的女主人公更加刚强自爱,果断坚决放手。而《谷风》的女主人公怨而不怒,不敢勇敢反抗丈夫的行为,性格较温柔敦厚。(2)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这首诗歌中开头描写河滨的芦苇上的露水凝结成为霜从而触动诗人思念“伊人”之情。而后面运用“兴”的手法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写出了诗人的追求“伊人”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畔的图景,表现出来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诗人越来越迫切的怀想起“伊人”的心情,诗人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却可望而不可及,可求却不可得的悲伤之情。凄凉的秋景与诗人感伤的心绪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构成凄迷,恍惚,耐人寻味和深思的艺术境界。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
答;原因:《春秋》是“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在行文中不是表现于议论性的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略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春秋》还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比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为“弑”等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做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2.《国语》在记言上有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