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法 记忆学习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法的分类
1、编故事记忆法(又称导演记忆法)
2、连锁记忆法
3、定桩法
4、口诀记忆法
5、首字母记忆法
6、归纳记忆法
7、图表记忆法
记忆法的原理:
记忆法的原理是:运用已经记住的东西,让它成为有一定可以回忆出来的顺序的东西。然后把要记的东西和它进行想象、联想连接,因为想象和联想强调了图像,所以把要记的东西让右脑处理了,而右脑又是记忆力非常强的脑部分,所以记忆法的效果非常明显。
记忆法的关键:记忆法的关键是想象要夸张、奇特、形象。因为大脑对夸张的东西不容易忘记,对形象的东西也容易记住。
记忆学习策略
记忆是学习的一种基本要素。正是由于记忆的存在,个体习得的知识、经验才得以延续、积累乃至运用。正如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谢切诺夫所说,“记忆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如果人类没有记忆,那么感知就不能留下痕迹,人将永远处于新生儿状态。”那么,是不是凡是有记忆力的人都善于记忆呢?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掌握并能运用记忆学习策略。所谓的记忆学习策略,简单地说就是指运用记忆的一般规律,有效地识记、保持、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记忆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它依次由识记、保持、提取三个环节组成。这三个环节的有效方法可相应地分为三大类策略。
一、识记策略
识记是记忆的初始环节。成功的识记必须是在正确理解、掌握并善于运用识记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识记的主要规律有:意向律、意义律、数量律、组块律。如何把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提高识记的效果呢?
1.遵照意向律,提高识记心向
意向律是指受识记的有无意向的规律。识记的意向即识记的目的和意图,通常有意向的识记效果高于无意向识记,有具体意向的识记高于笼统意向的识记。如一研究表明,只给笼统识记任务(即尽量记住课文内容)的,平均只记住21个字;而有具体识记意向(即精确识记课文)的,平均能记住31个字。因此,一般化的识记意向显然低于具体识记意向的效果。意向的远近也是影响识记保持的重要因素。即意向越远,保持时间越长;意向越短,保持时间越短。如另一个实验:要对象识记两段难度相同的材料,一段说明在次日测验,另一段说明在一周后测验。实际上两段材料都是两周后测验的。结果是在次日测验的一段材料只记住40%,而在一周后测验的一段材料则记住了80%.此外,识记意向的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识记的效果,有记住的强烈需要与愿望,效果较好。
根据意向律,我们在识记时,第一,要有明确的记忆意识,清楚知道记忆要达到的目标、记忆的内容、乃至采用什么方法来记。第二,要提高自我参与的程度,无论记什么内容都要有强烈的记忆欲望,要相信自己“能记住”、“会记住”,抱着这种信念,识记的效果就会朝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第三,限时记忆。规定识记的内容在一定时限内完成。限时记忆加强了对记忆时间的意识,能增强紧迫感,迫使具有惰性的大脑全面紧张起来,使识记效果大大提高。第四,树立长远的识记目标,保证记住的内容经久不忘。识记的内容尽量要求自己记久一点、记远一点,终身受用,不要仅为了考试或临时的任务而已。
2.把握意义律,增强理解效果
意义律是指识记效果随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心理学叫做意义识记,反之叫机械识记。艾宾浩斯(H·Ebbinghaus)和肯斯雷(Kingsley)的研究揭示了意义识记在识记的数量上,精确性上以及时间的节省上都大大优于机械识记。
根据意义律提高识记效果,首先要促使新知识与旧知识取得联系。一方面,仅只有当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的系统与网络中,新知识才真正被理解;另方面知识也只有固定在旧知识的“桩”上,才不会成为孤立的、零星的、易被遗忘的知识点。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要注意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生长点,搭好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就是在教公式、定理、法则等这类必须记住的内容时,也应该多作意义上的分析,充分揭示其内在联系,防止学生死记硬背。第二,对必须记住,而意义不强的内容,赋予人为的意义来提高识记效果。在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义不强,甚至枯燥的内容,如历史课的年代、人名,地理课的地名,生物课的类群,外语课的生词,化学课的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等,对这些内容可人为赋予意义来记住。如爱因斯坦在记一个人为24361的电话号码时,以“两打加19的平方”就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3.掌握数量律,整记与分记相结合
数量律指识记所需的时间随识记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即识记的数量越多,所花的时间越多,且识记时间的增加远远大于教材数量的增加。如识记7音节的词,识记总时间为3秒,而识记36音节的词,识记总时间则为792秒。
根据数量律,需要根据识记量采用相应的识记方法。一般来说,短且整体性强的材料,以一气呵成的整体法识记为好;材料长可采用部分识记法,即把整体分成几段,一段一段地记。若各段熟记后,段与段的次序易混淆,可采用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识记。
4.依照组块律,加大信息量
组块律就是指识记信息的容量随组块容量的增大而增大。组块是信息的一种意义单位,它可以是一个字母或数字,一组字母或一连串数字,也可以是一组词或句子。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短时记忆的容易量7±2个组块。
根据组块律扩大识记量,就必须将信息组块化。即根据个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尽量连接成更大的单元。组块的容量越大,能够立刻记住的内容就越多。因此,通常博学强记是互为因果的。知识多、经验多、有助于记;而记得快,记得准又依赖于知识的博。
此外,感官协同活动,手、眼、耳并用;识记的材料成为活动的对象也能提高识记的效果。
二、保持策略
信息的保持依赖于识记,也依赖于保持策略。信息保持的策略主要有:
1.复述
复述指对学习材料的维持性的言语重复或在选择基础上的保留重复。例如,按一定顺序重复项目的名称,或重复出某部分重点内容以加强信息加工。复述是维持注意、保持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当某人告诉我们一个多位数的电话号码,若不经复述,转眼就会遗忘。
教学是发展复述策略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多方面来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第一,应经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的复述习惯。第二,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例如:①要求复述新内容。有经验的教师在讲完某个重要定理或某段重要内容后,总是要求学生小声复述几遍,以促进内容的保持。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主要内容,主要信息。③复述思路或思考过程。第三,对学生的复述要给予引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死记硬背,而应通过复述更好地了解材料之间的意义、连接、关系或使之变得明显,易于从记忆中恢复。第四,对复述的要求应逐步提高,不能只停留在原内容的重复水平上,应逐步过渡到有选择性的重点复述上。
2.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即为在刚刚能背诵或回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学习内容的保持量随过度学的增加而增加。过度学习有个次数多少的问题,过度学习的次数过少,保持效果不理想;但次数过多,其保持量增加的幅度也不再明显。研究表明,保持效果既好又省时省力的最佳过度学习率为50%.如刚能背诵一首诗需读6遍,那么过度学习的最佳值就为3遍。坚持过度学习获得的知识会更牢固。
3.复习
知识的保持离不开复习。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如何复习才有较好的效果呢?
①及时复习。心理学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识记一结束,遗忘就开始了。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据此,学习结束后要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学习后在当天内复习一刻钟往往比一星期后复习一小时的效果更佳。特别是对外语单词、符号、公式等意义不强的学习材料更需如此。及时复习犹如加固大厦,待大厦倒塌了再修补则为时晚矣。
②睡前复习。研究表明遗忘的原因之一是活动的干扰防碍了记忆。国外有人(Jenkins和Da llenbear,1924)就作了这样的实验,让两名大学生识记同样的内容,一个熟记后睡眠,一个熟记后仍进行日常活动。结果表明后者的遗忘远远高于前者的遗忘。这是因为后继的日常活动干扰了前行的识记内容,睡眠则无此干扰。因此,若能在每天睡觉前坚持用一刻钟时间将当天学习的重要内容回顾一下,定能取得满意效果。
此外,清晨复习十来分钟也能取得类似效果,这是因为睡前复习无后继活动干扰,清晨复习则无前行活动干扰。若能既坚持清晨复习,又保证睡前复习,当然效果更好。
③分散复习。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及时复习并不能完全解决遗忘问题,还需要不断地定时复习。研究表明在定时复习时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即一次复习两个小时,不如分为四次,每次复习半小时效果为好。此外,随着复习次数的增多;定时复习的时间间隔可逐步延长。
④试图回忆。有许多同学复习时习惯于一遍又一遍地读,实际上这是一种少、慢、差、费的复习方式。研究表明,有效的复习应多以试图回忆方式复习为好。即在阅读材料几遍后,就掩卷而思,尝试背诵,实在回忆不起的地方再重复阅读、尝试背诵。如此反复循环,直到记牢为止,且将全部练习时间的80%用来试图回忆,20%用来诵读的效果更佳。这种方法之所以能提高复习效果,主要是充分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反馈;避免了反复阅读,平均使用力量,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