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章-药物制剂的新剂型ok
药物制剂的新剂型ppt课件

作用:微孔或弯曲孔道、渗透压、衣膜不被破 坏
磷酸丙吡咹缓释片
磷酸丙吡咹片芯 乙基纤维素 PVP 蓖麻油 丙酮
(主药) (衣膜材料) (致孔剂) (增塑剂) (溶剂)
5
溶蚀性骨架片
经皮给药制剂
经皮给药制剂:系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 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 药浓度、实现治疗或预防疾病作用的一类制剂 分类 膜控释型 骨架扩散型
药物经皮吸收机制
药物透过皮肤吸收入体循环途径 透过角皮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进入毛细血 管,转移至体循环 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官吸收
5
单室渗透泵片
单室渗透泵片由片芯、包衣膜和释药小孔组成 片芯:药物、促渗透剂 包衣膜:由水不溶性聚合物组成,在胃肠液形成半渗 透膜 释药小孔:用激光在包衣膜上开一个或数个小孔
单室渗透泵片
释药小孔
半透膜 药物
促渗透剂 5
定时塞
首先是胶囊帽被溶解去掉然后呢柱塞于体液接 触以后被蚀去掉以后药物释放出来
胶囊帽 柱塞 药物 胶囊体
靶向制剂
靶向制剂:指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 环,选择性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 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特点:选择性、有一定浓度和滞留一段时间、 载体应无遗留的毒副作用
靶向制剂的分类
按靶向给药原理不同分类 被动靶向制剂:粒径 主动靶向制剂:修饰药物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物理化学方法
被动靶向制剂常用载体
脂质体: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耐药 乳剂:对淋巴的亲和性 微球:缓释长效和靶向作用 纳米粒:保护药物、提高疗效、降低毒性
药物制剂新剂型介绍

2000~2005年全球DDS市场销售额 (亿美元)
DDS(剂型) 控释制剂 吸入制剂 鼻粘膜释药系统 透皮释药系统 植入聚合物释药系统 透粘膜(口腔、阴道等) 细胞、基因治疗制剂 脂质体 直肠给药制剂 无针头注射剂 其他制剂 总计 2000 年 140 117 82 67 38 24 0 12 5 4 15 504 2005 年 263 226 160 127 72 65 50 33 12 10 25 1043 增长率(%) 87.86 93.16 95.12 89.55 89.47 170.83 ∝ 175.00 140.00 150.00 66.67 106.94
范围
一但治疗目的达到,药物立即从作用部位消除,如
下图所见
理想缓释和控释制剂的 治疗效果-时间曲线示意图
理想治疗浓度 药 物 浓 度
开始呈效
时间
治愈
缓释及控释制剂释药量—时间曲线理论图
释药量 (Log)
控释:0级释放(等量释放) 缓释:1级释放(等比释放)
控释 缓释
时间
缓控释制剂应用最成功的领域
禁忌症 – 吸烟或戒烟少于6个月的患者禁用 – 患有哮喘、慢阻肺(COPD)、支气管炎和肺气 肿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首剂、餐前用药原则 EXUBERA
患者体重 (kg) 30 – 39.9 40 – 59.9 60 – 79.9 80 – 99.9 100 – 119.9 每餐初始剂量 每餐1 mg 每餐2 mg 每餐3 mg 每餐4 mg 每餐5 mg # 1 mg 每剂泡罩 1 2 1 2 # 3 mg 每剂泡罩 1 1 1
用磺脲类药物治疗
抗糖尿病口服药物新剂型研制方向
将具优良临 糖控制
提高病员 依从性增 强治疗效 应避免漏 服或多服
药物制剂的新剂型

返回
• 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官吸 收
返回
靶向制剂
• 靶向制剂:指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 血液循环,选择性浓集定位于靶组织、 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 统
• 特点:选择性、有一定浓度和滞留一段 时间、载体应无遗留的毒副作用
靶向制剂的分类
按靶向给药原理不同分类: • 被动靶向制剂:粒径 • 主动靶向制剂:修饰药物 •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物理化学方法
返回
经皮给药制剂
• 经皮给药制剂:系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 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治疗或预防 疾病作用的一类制剂 分类: • 膜控释型 • 骨架扩散型
药物经皮吸收机制
• 药物透过皮肤吸收入体循环途径
• 透过角皮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进入 毛细血管,转移至体循环
缓释制剂
缓慢的非恒 比普通制剂 比普通制剂 受影响 速释放药物 减少一半或 减少一半或 给药频率比 给药频率比 普通制剂有 普通制剂有 所减少 所减少 缓慢的恒速 或接近恒速 释地释放药 物 比普通制剂 减少一半或 给药频率比 普通制剂有 所减少 比普通制剂 不受影响 减少一半或 给药频率比 普通制剂有 所减少
被动靶向制剂常用载体
• 脂质体: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耐 药 • 乳剂:对淋巴的亲和性 • 微球:缓释长效和靶向作用 • 纳米粒:保护药物、提高疗效、降低毒 性
返回
• 微孔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 素 等多种不溶性聚合物 • 膜的致孔剂:微粉化糖粉、聚乙二醇 • 作用:微孔或弯曲孔道、渗透压、衣膜 不被破坏
药物制剂的新 剂型
• 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 经皮给药制剂 • 靶向制剂
药物制剂的新剂型可 分为三种
药物制剂新剂型介绍PPT课件

纳米技术
将药物制成纳米级颗粒, 以达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 用度、改善药物的溶出度 等目的。
优点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改善药物的溶出度,提高 药物的疗效。
缺点
制备过程复杂,对设备要 求较高,成本较高。
乳化技术
乳化技术
缺点
将药物制成乳剂,以达到提高药物的 稳定性、改善药物的口感等目的。
制备过程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成 本较高。
口腔速溶片
优点
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避免胃肠道刺 激和首过效应;方便使用,无须用水送 服。
VS
缺点
口腔黏膜对药物的渗透性和吸收速率有限 ;对口腔黏膜有刺激性或异味较大的药物 不适用。
03
药物制剂新剂型的制备 技术
薄膜包衣技术
01
02
03
薄膜包衣技术
利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片 剂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以达到防潮、避光、控制 释放等目的。
药物制剂新剂型的评价方法
01
02
03
04
有效性评价
评估新剂型是否能够提高药物 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和安全性
。
安全性评价
对新剂型进行毒理学研究,确 保无毒或低毒,符合相关法规
要求。
稳定性评价
对新剂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 学稳定性进行评估,确保在储 存和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
经济学评价
评估新剂型在生产、销售和使 用过程中的成本效益,以确定
透皮贴剂等。
创新阶段
目前,药物制剂新剂型已经进入 了创新阶段,更加注重个性化治 疗和精准医疗的需求,如靶向制
剂、智能释药系统等。
药物制剂新剂型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药物制剂新剂型可以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降低副 作用和用药成本,提高患者的用药便利性和生活质量。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_第十九章_缓控释制剂

46
(二)膜控型缓、控释制剂
❖一种或多种包衣材料对颗粒、片、小丸等进行包衣以控制 药物的释放速率、释放时间、或释放部位的制剂。
❖包衣液组成: 包衣材料、增塑剂、溶剂、致孔剂(PEG、表面活性剂)、着 色剂、抗黏剂、遮光剂。
➢ 国内外上市的该类制剂品种达300余种,500多个规格。目前,国内 市场已近百种。
一 缓、控释给药系统概述
一、基本定义
1. 缓释制剂 指用药后能在机体内缓慢释放药物,使药物在较长时
间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制剂,药物的释放多数情况下 符合一级或Higuchi动力学过程。
(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 extended-release ~, prolonged action ~)
含药 渗透芯
半渗透膜(水不溶性聚 合物CA、EC、EVA等 包衣)
Drug
H2O 单室
激光打孔、 加入致孔剂
2. 特点
水渗透进入膜内的流速:
dV KA ( - p)
dt L
药物通过细孔的释放速率:
dm Cs dV K'Cs
dt
dt
片芯的吸水速度决定于膜 的渗透性能和片芯的渗透 压
膜内药物维持饱和溶液状 态,释放速率恒定,即以 零级速率释放药物,且与 胃肠道pH无关
2.设计总体要求
➢ 生物利用度应是普通制剂的80%~120%
➢ 峰/谷浓度比(Cmax/Cmin)≤普通制剂
➢ 胃、小肠吸收
12h缓释
结肠吸收
24h缓释
3.剂量计算
➢ 无速释部分(全部剂量缓释) ➢ 有速释部分(迅速达到治疗血浓)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的新剂型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的新剂型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涉及药物的加工处理、分散制剂、控释制剂、微胶囊制剂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药物治疗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药物制剂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其中,药物制剂的新剂型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剂型是指与传统剂型不同且具有一定独特性的药物制剂形式。
新剂型的出现,旨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方便患者用药等方面。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新剂型。
1. 纳米药物制剂纳米药物制剂是指药物以纳米级别的尺寸进行制备和输送的药物制剂。
由于纳米尺度的特殊性,纳米药物具有比传统药物更高的比表面积、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分布等优点。
同时,纳米药物还可以用于靶向输送,提高药物对病灶的选择性,减少对健康器官的毒副作用。
因此,纳米药物制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抗感染药物等领域。
2. 难溶药物的固体分散制剂难溶药物是指溶解度极低的药物,传统的制剂技术无法很好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而固体分散制剂是将难溶药物制备成微米级别的胶体颗粒,使药物在消化液中快速溶解,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制剂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如粉碎法、溶剂法、凝胶方法等。
固体分散制剂主要应用于难溶药物的制剂领域,如黄体酮、罗非嗪等药物的制备。
3. 控释制剂控释制剂是指通过药物制剂技术,将药物以控制释放的方式给予患者。
这种方式可以使药物在体内保持平稳的血浓度,达到长效治疗的目的。
常见的控释制剂有缓释剂、吸附剂、膜剂、颗粒剂等。
控释制剂的制备主要有直接制剂法、间接制剂法、骨架制剂法等,其原理多为扩散控制、溶解控制或化学反应控制。
控释制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如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
4. 微胶囊制剂微胶囊制剂是指将药物包裹在微米级别的胶囊中,形成微胶囊制剂。
微胶囊制剂具有保护药物、改善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优势。
微胶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如油包水法、乳胶法、复乳法等。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ppt课件

W/0/W型微囊示意图
10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明胶为囊材单凝聚法 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
的工艺流程
的复凝聚法工艺流程
11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 (二)化学法 化学法是在液相中发生化学反应而成囊。 可分为界面缩聚法与辐射化学法。 1.界面缩聚法(界面聚合法) 2.辐射化学法
• (三)物理机械法 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在气相中进行微囊化。 1.喷雾干燥法 2.喷雾冻结法
2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处方】 β-环糊精 4g
薄荷油
1mL(28d)
蒸馏水
50mL
【制法】称取β-CYD 4g,置100mL具带塞 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50mL,加热溶解, 降温至50℃,精密滴加薄荷油1mL,恒温搅 拌2.5小时。冷藏24小时,待沉淀完全后过 滤。用无水乙醇5mL分三次洗涤沉淀3次, 至沉淀表面近无油渍,将包合物置干燥器 中干燥,即得。
3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 β-环糊精包合技术 • 包合技术系一种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分
子的空穴结构中形成包合物的技术。处 于包合物外层的大分子物质如环糊精 (CYD)、胆酸、淀粉、纤维素、蛋白质、 核酸等称为主分子,被包合于主分子内 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客分子。也可形象地 将包合物称为分子胶囊。
4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LOGO
1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熟悉包合物的概念、重要性、材料及其特点, 包合方法及包合物的应用 2.了解包合物的鉴定 3.掌握微囊的概念、特点 4.熟悉囊心物、囊材、包囊方法、评价方法及 微囊性质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物制剂领域也不断涌现出各种新技术和新剂型。
其中,一些比较先进的新技术包括纳米技术、脂质体技术、微球技术、多孔膜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使药物的药效和作用时间得到改善,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同时,还可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剂量。
新剂型方面,除了传统的片剂、胶囊、注射液等,现在还出现了口腔贴片、透皮贴片、肠溶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咀嚼片等。
这些新型剂型具有吸收迅速、方便易用、反应迅速等优点,可以使药物更加便利地被患者所接受和使用。
以上就是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的一些简单介绍。
药剂学第十九章 药物的新剂型(第2节植入剂和微丸)

特பைடு நூலகம்为:
• ①微丸服用后可广泛、均匀地分布在胃肠道内, 药物在胃肠表面分布面积增大,使药物生物利 用度提高,而减少或消除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性; • ②微丸在胃肠道的吸收一般不受胃排空的影响, 吸收均匀,个体间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小; • ③微丸的释药行为是组成一个剂量的各个小丸 释药行为的总和,释药规律的重现性、一致性 优于片剂; • ④微丸载药范围很宽,可从1%至95%以上,单 个胶囊的最大剂量可达600mg; • ⑤工艺学上有流动性好,不易碎等特点。 2013-3-14 4 药剂学
• 它是将药物以溶液、混悬液或干燥粉末的形式 沉积在预制丸核表面而制备合药微丸的方法。 它有两种工艺技术包括:①液相层积法:药物 溶解或混悬于某种溶剂中,连续喷雾并层积在 丸核上的方法,液相处方中可以加入粘合剂, 也可以不加。②粉末式层积法:先般是把粘合 剂溶液喷在丸核上,随后加入药物或赋形剂粉 末,潮湿的丸核在旋转容器中利用液体毛细管 作用粘附粉末粒子,形成细粉层,随着粘合液 的喷入,更多的粉末粘附在丸核上,直至制得 适宜大小的微丸。
2013-3-14
药剂学
8
常用致孔剂有
• 聚乙二醇类、聚乙烯吡咯烷酮、蔗糖、 盐类以及其它水溶性成膜材料如HPMC、 HPC等;
2013-3-14
药剂学
9
常用抗粘剂有
• 滑石粉、微粉硅胶、硬脂酸镁;
2013-3-14
药剂学
10
2.微丸的制备
• (2)层积式制丸: • (1)旋转滚动式制丸:
2013-3-14
2013-3-14 药剂学 15
(三)微丸的质量评价
• • • • • • • 1.微丸粒度的测定 2.微丸的圆整度 3.堆密度 4.脆碎度 5.水分含量 6.硬度或硬度测定 7.释放试验
《药物制剂技术》课件——项目十九 药物制剂的新剂型

每4小时服药血药浓度示意图 A:最适宜的治疗浓度区域; B:可能发生中毒区域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
任务一 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一、 缓释、控释制剂的含义与特点
(二)特点-缺点 1. 在临床应用中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如果遇到某种特殊情况(如出现较 大副作用),往往不能立即停止治疗; 2. 缓释制剂往往是基于健康人群的平均动力学参数而设计,当药物在疾病状态 的体内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案; 3. 制备缓释、控释制剂所涉及的制备和工艺费用较常规制剂昂贵。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
任务一 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三、 缓释、控释制剂的分类
(三)渗透泵型控释制剂 1. 渗透泵型控释制剂系利用渗透压原理制成的一类制剂。口服渗透泵片以其独特 的释药方式和稳定的释药速率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是目前口服控释制剂中最为 理想的一类制剂 2. 分类 (1) 单室渗透泵片:单室渗透泵片由片芯、包衣膜和释药小孔组成。 (2) 双室渗透泵片:双室渗透泵片的片芯为双层,分别为药室和膨胀室,也可 以是有两个药室。含有药物和可溶性辅料的一层称为药室;另一层含推动剂。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
任务一 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三、 缓释、控释制剂的分类
(二)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1. 骨架型缓控释制剂主要研究的是骨架片。骨架片是指药物与一种或多种惰性固体 骨架材料混合,通过压制法制成的片剂。
2. 分类 (1) 亲水凝胶骨架片:以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为骨架材料,加入乳糖等稀释剂制成, 是目前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主要类型之一。 (2) 溶蚀性骨架片:亦即生物溶蚀骨架片,是指药物与蜡质、脂肪酸及其酯等物质 混合制成的缓控释片。药物是通过骨架中的孔道扩散或借骨架材料的逐渐溶蚀而释放 出来。 (3) 不溶性骨架片:是指药物与不溶于水或水溶性极小的高分子聚合物、无毒塑料 等骨架材料混合压制成的片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给药特点:
• 1、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药物可长时间持续扩散进入 血液循环,提高了治疗效果。
– 硝酸甘油口服给药有90%的药物被肝脏破坏,而舌下给药则维持时间很短,但硝酸甘油的 TDDS则维持24小时有效浓度。
(二)设计要求
• 略
(三)缓释、控释材料的选择
• 缓释、控释制剂中主要起缓释、控释作用 的辅料多为高分子聚合物 • 有骨架材料、包衣材料和致孔剂
三、缓释、控释制剂的分类
• 分为三大类
– 包衣型 – 骨架型 – 渗透泵型
1、包衣型缓控释制剂
• •
–
用包衣材料对片剂进行包衣 根据衣料的性质和用途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
– – –
2)溶蚀性骨架片
药物与蜡质制成。 药物是通过骨架中的孔道扩散或借骨架材料的逐渐溶蚀而释放出来。 骨架材料:蜂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丁酯、 巴西棕榈蜡等。
•
– – – –
3)不溶性骨架片
药物与不溶于水的骨架材料制成片剂。 适于水溶性药物。 消化液会渗入骨架孔隙中,将药物溶解并通过骨架中的孔道缓慢扩散和释放出 来。骨架几乎没有变化,随大便排出体外。 不溶性骨架材料有:乙基纤维素(MC)、聚乙烯、聚氯乙烯。
• • • • • 硝酸甘油为主药, 乙醇为溶剂,硬脂酸、十六醇、聚维酮(PVP)为骨架材料, 微晶纤维素为干燥黏合剂兼有助流作用, 乳糖为填充剂, 微粉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为润滑剂。
•
【制法】
– –
•
【用途】
–
3.维拉帕米渗透泵片
• ①片芯处方
– – – – – – 盐拉帕米(40目)2850g 聚环氧乙烷(40目、分子量500万)60g 乙醇 1930ml 甘露醇(40目)2850g 聚维酮(PVP)120g 硬脂酸(40目)115g
五、制备举例
• 1.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 【处方】盐酸二甲双胍
• • • • • •
500g
HPMC(KIOOM) 344g 微晶纤维素 100g 95%乙醇 适量 竣甲基纤维素钠51g HPMC(E5M) 9.5g 硬脂酸镁 10g共制1000片
–
【制法】
• 将盐酸二甲双胍与竣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加95%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再加人 HPMC(KIOOM)、HPMC(E5M)和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整粒,加硬脂酸嫌灌匀,压片即得。 2型糖尿病患者,也用于肥胖症 盐酸二甲双胍为主药 羧甲基纤维素钠、HPMC(K100M)、HPMC(E5M)为骨架材料 微晶纤维素为干燥黏合剂兼有助流作用 95%乙醇为润湿剂 硬脂酸镁为润滑剂。
•
②包衣液处方
– – – 醋酸纤维素(乙酰基值39.8%)47.25g 醋酸纤维素(乙酰基值32%)15.75g 二氯甲烷 1755ml
– 羟丙基纤维素22.5g – 聚乙二醇3350 4.5g – 甲醇735ml
3.维拉帕米渗透泵片
• 【制法】
– ①片芯制备:
• • 将片芯处方中前三种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5分钟;将 PVP溶于乙醇,缓缓加至上述混合组分中,搅拌20分钟,过10目筛制粒,于50度干燥18小时,经10目筛整粒后,加入 硬脂酸混匀,压片。制成每片含主药120mg,硬度为9.7kg的片芯。 用空气悬浮包衣技术包衣,进液速率为20ml/min,包至每个片芯上的衣层增重为15.6mg。 将包衣片置于相对湿度50%、温度50环境中,存放45〜50小时,再在50度干燥箱中干燥20-25小时。 上下两面对称处各打一释药小孔,孔径为254um。
第十九章 药物制剂的新剂型
主要内容
• 缓释控释制剂 • 经皮给药制剂 • 靶向制剂
第一节 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一、缓释、控释制剂的含义与特点
• 缓释制剂
– 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 制剂 – 布洛芬缓释胶囊、茶碱缓释片。
• 控释制剂
– 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零级释放速度释放药物的制 剂 – 维拉帕米渗透泵片、氯化钾渗透泵片
2、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
– –
• • • •
1)亲水凝胶骨架片
释药过程是骨架溶蚀和药物扩散的综合用过程 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可分四类:
①天然:如海藻酸钠、琼脂、明胶、西黄耆胶 ②纤维素类:MC、竣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HPMC) ③多糖类:如半乳糖、壳多糖、甘露聚糖和脱乙酰壳多糖等; ④髙分子聚合物:乙烯聚合物、丙烯酸聚合物、、PVA、PVP)。
–
–
• •
①制备丸芯:以40目左右的蔗糖粒子为芯核,用含适量乙醇的 糖浆为黏合剂,在滚动下撒人100目的药物细粉,制成药物与糖 芯重量比为1:1的药芯小丸。 ②包微孔衣膜:以乙基纤维素为膜材,加人致孔剂PEG6000、增 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以丙酮/乙醇为溶剂,将丸芯包衣膜。
3、肠溶膜控释片
•
•
– –
【用途】
• • • • • •
【处方分析】
2.硝酸甘油缓释片
• 【处方】
– – – – – – – – – – 硝酸甘油2.6g(10%乙醇溶液29.5ml) 硬脂酸60g 十六醇66g 聚维酮(PVP)31g 微晶纤维素58.8g 微粉硅胶5.4g 乳糖49.8g 滑石粉24.9g 硬脂酸镁1.5g 共制1000片 ①将PVP溶于硝酸甘油乙醇溶液中,加微粉硅胶混匀,加硬脂酸与十六醇,水浴加热到60T,使熔融。将微晶 纤维素、乳糖、滑石粉的均匀混合物加入上述熔化的系统中,搅拌1小时。 ②将上述黏稠的混合物摊于盘中,室温放置20分钟,待成团块时,用16目筛制粒。30T:干燥,整粒,加人 硬脂酸镁,压片。 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 【处方分析】
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 1、可以减少服药次数。 • 2、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小 峰谷现象 • 3、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 (一)药物的选择
– 半衰期短(t1/2为2~8小时)的药物适于制成缓 释、控释制剂 – 半衰期小于1小时或大于12小时的药物,一般 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
在药物片芯外包肠溶衣膜,再包上含药的 糖衣层而制得。 如普萘洛尔长效控释片
– 60%药物以羟丙甲纤维素为骨架材料制成片 芯 – 40%药物掺在外层糖衣中,在片芯与糖衣之 间隔以肠溶衣 – 片芯基本以恒度缓慢释药,可维持药效12小 时以上。
4、渗透泵片
• • • • • • 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 半透膜材料有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 渗透压活性物质(渗透压促进剂)常用乳糖、果糖、葡萄糖、甘露 糖的不同混合物; 推动剂亦称为促渗透聚合物或助渗剂、膨胀剂,能吸水膨胀,产生 推动力,将药物层的药物推出释药小孔,常用聚羟甲基丙烯酸烷基 酯和PVP等。 除上述组成外,渗透泵片中还可加入助悬剂、黏合剂、润滑剂、润 湿剂等。 制备过程包括片芯制备、包控释衣膜和激光打孔。前两个步骤与相 应的普通制剂的制备操作相同,激光打孔是采用特殊的激光打孔机 器在片面上打出小释药孔,其大小与药物的释放速率有着直接的关 系。
– –
片与消化液接触时,致孔剂遇水就会溶解,在膜上形成微孔或孔道,使衣膜具有通透性。衣膜 在胃肠道内不被破坏,最后排出体外。 如磷酸丙吡胺缓释片
• • 先按常规制成片芯
– (直径11mm,硬度4~6kg,20分钟内药物溶出80%)。
然后用低黏度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及聚甲基丙烯酸酯为包衣材料,PEG类为致孔剂,蓖麻油、邻苯 二甲酸二乙酯为增塑剂,以丙酮为溶剂配制包衣液进行包衣。
– – – – 起效较慢,且多数药物不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剂量较小,每日超过5mg的药物难以制成TDDS; 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过敏性的药不宜设计成TDDS 生产工艺和条件也较复杂。
(二)经皮给药制剂的分类与组成
• 分类:
– 膜控释型:
• 药物被控释膜成贮库,由控释膜控制药物释放速度。 • 硝酸甘油贴剂、东莨菪碱贴剂、雌二醇贴剂、可乐定贴剂。
• 采用生物黏附性的聚合物作为辅料制备片剂, 能黏附于口腔、鼻腔、眼眶、阴道及胃肠道的 的黏膜处,缓慢释放药物,并由黏膜吸收以达 到局部治疗或全身治疗目的。 常由生物黏附性聚合物与药物混合组成片芯, 再用此聚合物围成外周,最后再加覆盖层即得。 生物黏附性高分子聚合物有卡波普、羟丙基纤 维素、竣甲基纤维素钠等。 普萘洛尔生物黏附片
• •
2、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3、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用药顺应性。
– – 东莨菪碱TDDS、雌二醇TDDS,1次给药可维持3天 可乐定TDDS,1次给药可维持1周。
• •
4、患者可以自主用药,减少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使用方便。 局限性
四、缓释、控释制剂常见种类
• (一)缓释制剂常见种类 • 1.亲水性凝胶骨架片
– 制备工艺与普通片剂相同,区别是所用辅料不 同。 – 主要辅料为羟丙甲纤维素,遇水后形成凝胶。 – 对于水溶性较大的药物,除了应用亲水性骨架 材料外,为了降低释放速率,可加入少量不溶 性骨架材料,如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 – 产品:硝苯地平缓释片、茶碱缓释片、酒石酸美 托洛尔缓释片。
4、胃内滞留片
•
• • • •
能滞留于胃液中,延长药物在消化道内的释放 时间。 可在胃内滞留达5~6小时。 由药物和一种或多种亲水胶体及其他辅料制成。
为提高滞留能力,有时加入疏水性而密度小的 酯类、脂肪醇类、脂肪酸类或蜡类等。 加入乳糖、甘露糖等可加快释药速率,加入聚 丙烯酸酯可减缓释药速度。
5、生物黏附片
2、膜控释小丸
• • 由丸芯与控释薄膜衣两部分组成。 将药物与辅料,按照制丸工艺要求制成丸芯,然后用亲 水薄膜衣、不溶性薄膜衣、微孔膜衣或肠溶衣给小丸分 别包上不同衣膜,还可以将这些小丸按照不同释放速率 制成不同颜色,装人同一胶囊中。 由于包衣膜材料不同,释药速率也不相同,因此可达到 接近恒速的释放效果。 如阿司匹林控释小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