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方法归纳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归纳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83fdde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e.png)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归纳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归纳我们在做语文阅读题的时候,也需要肯定的技巧,这样可以更精确的做出答案,速度也会很快,详细来看一下!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期望对您有所帮忙!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通用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仔细通读全部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认真地阅读有关内容,仔细地思索、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解题方法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晰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谈论文回答清晰谈论的问题是什么,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白(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许多的问答题都是依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知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它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认真地揣摩,实行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是文章结尾谈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即可;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需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大事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语文阅读题需要留意什么1、仔细读短文在回答问题时切忌不仔细读原文就去回答。
一般状况下在回答时,第一遍先快速整体阅读全文,每读完一段,要知道这一段写的是什么,知道短文的大意。
其次遍就要带着问题边读边作答,不要不看文章盲目答题,肯定要带着问题认真地去阅读文章。
2、仔细回答问题我们快速地阅读完短文后,接下来就要带着短文后的问题去文中找答案。
这次肯定要细心仔细,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先仔细审好题,然后要带着问题认真地去阅读文章,要边阅读边揣摩边答题,不能有一丝马虎。
语文有哪些阅读理解方法
![语文有哪些阅读理解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0d774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5.png)
语文有哪些阅读理解方法语文阅读理解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方法多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阅读理解方法:1. 预读法:在正式阅读文章之前,先浏览文章的标题、小标题、首尾段落以及图表等,对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种方法有助于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为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2. 精读法:仔细阅读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精读法要求读者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文章的内在逻辑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 略读法:快速浏览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和关键点。
略读法适用于需要快速获取信息的场合,如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
4. 问题导向法:在阅读文章之前,先提出几个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效率。
5. 关键词法: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短语,这些往往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线索。
通过关键词,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6. 比较法:将文章中的观点、论据、事例等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7. 归纳法:在阅读完文章后,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归纳法有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8. 批判性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观点和论据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9. 联想法: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的内容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进行联想和思考。
这种方法有助于拓宽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0. 笔记法: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下文章的关键信息和自己的思考。
笔记法有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运用这些阅读理解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总结(精选3篇)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总结(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bbcc8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5.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总结(精选3篇)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总结第1篇语文阅读题快速答题方法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二、答案来源2.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一)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 看文章题目;b. 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
(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常见的有:a.从概括到具体;b.从整体到局部;c.从主要到次要;d.从现象到本质;e.从原因到结果;f.从特点到用途。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a.下定义(模式:什么是什么);b.举例子;c.作比较;d.列数字;e.打比方;f.分类别;g.列图表(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精选全文完整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75635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f.png)
1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部分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 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 标点是否正确。
19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第三部分 基本方法 九:赏析优美词语
2.“××”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 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 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第三部分 基本方法 十五:记叙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可算做第三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 全方位地表现主题。
第三部分 基本方法 十四:记叙线索
(一)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题目); 2.以“事” (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3.以“人”;4.以“时间”; 5.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 (二)作用: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26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3.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宁可......也不......
4.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却............然而......
语文阅读理解的常用解题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的常用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971a5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a.png)
语文阅读理解的常用解题技巧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1.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2.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要求。
按题目要求答题,有的放矢。
2.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3.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
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4.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
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5.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
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
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四、记叙文阅读规则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为后文作铺垫,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设问句的作用: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的思考,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7.一般指出理解了全文内容,了解了词句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做到了“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8.从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来看,理解词语的含义:对句子中的词语,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语文12个阅读答题公式
![语文12个阅读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eaf755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5.png)
语文12个阅读答题公式1、结论应证:以文章主题为结论,根据材料细节应用文中内容证明;2、例证推理:以文章中提供的具体例子加以联想推敲,得出深层次的结论;3、事实分析:分析文章中提供的细节,总结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4、归纳推断:根据文章末尾的普遍性原则,把之前文章分析出的细节归纳总结;5、比喻归纳:根据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归纳出文章本质思想;6、前因后果:从文章结构上分析,总结出文章的原因、结果的内在联系;7、假设检验:根据文章中提供的可能性,采用假设和检验的方法去分析文章;8、比较照应:根据文章中提出的比较,剖析文章手法;9、明言推断:结合文章中提出的事实,读者敏锐把握言外之意;10、作者意图推断:结合文章中提示或暗示之词,了解作者潜在的意图;11、完形分析:从文章的开始、中间、结尾三个方面来分析,分析文章的完整结构;12、形式象征:透过文章的语言形式,来推断文章作者的意图。
中文阅读理解中,12个阅读答题公式不可忽视。
其中包括:1、结论应证:只有结合文章内容证明,才能得出文章主题结论。
应该根据文章中的细节,依次反映文章的主旨思想,通过有力的论证,以最终得出文章的主题结论。
2、例证推理:即通过材料中的具体例子,加以联想推敲,以得出更加深层次的结论。
在结论的同时,要根据文章中呈现的特定例子进行推断,其结论要比较精准。
3、事实分析:即要分析文章中提供的细节,揣摩文章的精神内涵,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要结合所呈现的细节,将它们综合起来,把文章内容恰当地总结起来,不可像脱离内容一样抓住局部问题,而不给出全面、明确的结论。
4、归纳推断:即要利用文章末尾的普遍性原则,把之前文章分析出的细节进行总结结合,而最终形成一个全面的结论。
要学会根据总的维度去看文章,把不同的细节串联起来,機械性地归纳出文章的核心主题。
5、比喻归纳:要利用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归纳出文章的本质思想。
专家的学识就象井水,只能排出自己深埋知识用途,利用好文章中蕴含的比喻,仔细深思,便能得出文章本质思想。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总结10篇)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总结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357f044afe04a1b171de67.png)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总结10篇)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一):技巧一——读材料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资料,把握文章主题。
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
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一样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一样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阅读速度、理解本事和记忆本事。
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
资料广泛,题材各异。
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
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
有的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终寻找答案。
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资料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供给选项,作出准确的确定。
所以,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
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语文的八大阅读方法
![语文的八大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cf32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8.png)
语文的八大阅读方法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也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技巧,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八种阅读方法。
一、略读法略读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以便后续深入阅读。
通过略读,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重要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二、精读法精读法是对文章进行仔细阅读,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掌握文章的细节和推理思路。
精读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论证过程。
逻辑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逻辑脉络,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四、比对法比对法是通过对比不同文章、不同观点之间的异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含义。
比对法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五、主题归纳法主题归纳法是通过分析文章的主题和要点,总结归纳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和观点。
主题归纳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六、批判性阅读法批判性阅读法是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判断文章的优缺点。
批判性阅读法可以帮助我们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七、拓展阅读法拓展阅读法是通过阅读与文章相关的其他材料,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和视野。
拓展阅读法可以帮助我们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八、反思总结法反思总结法是对阅读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反思总结法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持续进步的目标。
通过运用这八种阅读方法,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99008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5.png)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作为一种语文阅读技巧的辅助工具,万能公式主要是指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和难度的语文阅读理解题目中的一些常用解题思路和方法。
以下是24个常用的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公式1:审题定位法在开始阅读之前,先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题和大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性地阅读相关部分。
公式2:段落主题句法公式3:信息筛选法在快速阅读全文后,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对其他无关信息进行筛选,以节省时间和提高准确性。
公式4:关系词法公式5:对称法许多问题要求找出一些事物的对应物或相似的事物,通过对称法可以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公式6:排除法在多项选择题中,通过排除显然错误的选项,可以提高最终的正确率。
公式7:常识法在一些常识性或常见的现象问题中,通过运用自己的常识和经验,可以快速地找到正确答案。
公式8:词汇猜测法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分析生词或不熟悉的词组的意思,以此来推测出正确的答案。
公式9:对比法对比文章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观察其差异性来判断答案。
公式10:归纳法根据文章的部分或整体信息,将其归纳为一个总结性的观点或结论,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公式11:细节理解法通过仔细观察文章中的细节内容,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公式12:语境理解法通过理解文章中的语境,包括语法、逻辑和修辞等方面的内容,推测出答案。
公式13:推理判断法通过推理和判断能力,基于文章中的已知信息给出合理的答案。
公式14:逻辑推理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推断出隐含的信息,并给出正确答案。
公式15:常识推理法通过将文章和常识结合起来,从常识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得出正确答案。
公式16:原因分析法通过分析和推断文章中的原因和结果关系,找出问题的答案。
公式17:目的推理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目的和可能的效果,找出问题的答案。
公式18:态度判断法公式19:时间顺序法通过找出文章中的时间顺序和顺序的先后关系,来理解文章中的故事情节。
公式20:空行补文法通过观察文章中的空行或空白,补全缺失的内容或完善问题的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的实用复习技巧与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的实用复习技巧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d4ce6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a.png)
语文阅读理解的实用复习技巧与方法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检验我们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想要在阅读理解部分取得好成绩,掌握有效的复习技巧和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的巩固字词积累:丰富的词汇量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要多积累常见的生字、生词,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可以通过阅读、背诵词汇表、做词语填空练习等方式来加强。
语法知识: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如句子成分、词性、短语结构等,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修辞手法: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情感。
文学常识:熟悉不同文体的特点、著名作家的作品和风格等文学常识,对于理解文章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二、阅读习惯的培养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一些经典的文章,仔细分析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的意思,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同时,进行大量的泛读,拓宽阅读面,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边读边思考:在阅读过程中,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对文章中的观点、情节、人物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可以在阅读时做一些简单的批注,记录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多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熟悉各种文体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三、解题技巧的训练1、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题目考查的是文章的内容、主旨、结构还是语言等方面。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制条件,避免答非所问。
2、回归原文大部分阅读理解的答案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迅速定位到原文相关段落,仔细阅读,从中提取有用信息。
3、概括总结对于需要自己概括总结的题目,要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进行简洁明了的归纳。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分析推理有些题目需要我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要以原文为依据,结合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合理的推测。
5、答题规范回答问题要条理清晰,分点作答。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4f8115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e.png)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很多同学在面对阅读理解题目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意图,回答出关键的问题。
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万能公式,就能让阅读理解变得轻松许多。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 24 个实用的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记叙文:人物+事件+结果例如:《我的母亲》一文,主要写了“我”的母亲(人物)在艰苦的生活中勤劳持家、关爱子女(事件),使家庭充满温暖(结果)。
2、说明文:说明对象+特点比如:《中国石拱桥》介绍了中国石拱桥(说明对象)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特点)。
3、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像《谈读书》一文,论点是读书有益,论据是通过列举各种读书的好处和事例来论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
二、理解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意思2、深层含义:联系文章主旨,体会标题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或引申意义例如,《白杨礼赞》,表层含义是对白杨的赞美,深层含义则是借白杨歌颂北方军民坚韧不拔的精神。
三、分析文章的线索1、以人物为线索:通过人物的见闻、感受、经历展开叙述2、以事件为线索: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3、以物品为线索:物品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4、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5、以地点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地点为线索,写了“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四、把握文章的主旨1、分析标题:标题往往能揭示文章的主旨2、分析开头和结尾:开头常有引出主旨的作用,结尾则常常总结、深化主旨3、分析议论、抒情句:这些句子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4、结合文章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主旨以《背影》为例,通过描写父亲在车站送别时的背影,表达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五、分析人物形象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入手2、从人物所做的事件中分析3、注意侧面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例如,《孔乙己》中,通过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的穷酸和炫耀心理。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归纳总结方法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归纳总结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0671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2.png)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归纳总结方法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是考生们最头疼的一道题型之一,它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理解文章内容并准确归纳总结。
在面对这样的题目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
一、通读理解全文在阅读理解开始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通过整体的把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部分的信息,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归纳总结。
二、寻找关键信息在通读全文后,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寻找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通常包括重要的事实、关键词、数字、事件发展线索等。
通过找出这些关键信息,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归纳总结文章。
三、分段归纳总结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分段归纳总结的方法。
即将文章分为若干个段落,针对每个段落进行总结。
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的细节进行深入了解,并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四、分类归纳总结除了分段归纳总结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分类归纳总结的方法。
通过将文章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归纳总结的准确性。
五、使用图表工具在归纳总结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图表工具来整理和展示归纳内容。
比如,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表格、流程图等工具,将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归纳总结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更方便我们回顾复习和记忆。
六、学会总结思考除了在高考前的备考阶段,日常的阅读锻炼也是提高归纳总结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可以养成总结思考的习惯,提炼文章的核心观点和关键信息,培养快速归纳总结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归纳总结方法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它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理解文章并提炼信息。
通过全面的阅读和分析整合,使用合适的归纳总结方法,我们可以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这一题型,提高阅读理解的得分。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汇总(超级经典)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汇总(超级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e344bee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a.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汇总(超级经典)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整理汇总一、常用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析表现手法,以供作借鉴。
总结多年的经验,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光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适用。
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肯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
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便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四、发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
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
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
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
它需要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研究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研究语文的崭新境界。
有些同学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
以下是针对《考试说明》,提出的几种答题本领:1、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学习方法归纳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学习方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1abfd8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d.png)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学习方法归纳
学习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阅读量的积累:多读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
可以选择一些
经典作品,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也可以读一些当代作家的作品,如余华、莫言等。
通过大量阅读,可以提高对不同文体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分析文本结构:在阅读作品时,要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到文章的主旨和重要观点。
注意识别文章的引子、承接和归纳,以及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注意语言的运用:留意作者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及语
言的形象和感染力。
可以通过分析作者的意图和目的,理解语言的运用和作用。
4. 理解作品的背景和意义:了解作品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对于理解作品的含义和作者
的意图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5. 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要注重思考和思辨。
提出问题,研究
问题,和他人进行讨论。
通过对不同观点和看法的辩论和对比,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
辨能力。
6. 总结和梳理知识: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和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可以制作思维导图、总结提纲等,帮助记忆和理解。
7. 多做练习:通过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和阅读理解题,巩固学习成果。
可以选择一些经
典的文学类考试题目进行练习,提高对文章内容和语言的理解。
8. 词语的学习:学习高中语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一些常用的词语和短语。
通过扩
充词汇量,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和表达。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汇总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f27743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9.png)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汇总【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汇总】一、简单综合阅读公式1、主旨大意: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突出全文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学会区分主旨大意和次要内容;2、定位寻答案:及时定位,找出定位句,将答案准确的找出来;3、略读把握体裁:通过略读可以快速的了解文章体裁,加快阅读速度;4、快速细读把握文章主旨:做到快速细读,把握到文章的细节信息、因果联系及注意文章从句式上的特征等,把握文章的主旨;二、推理判断阅读公式1、正确捕捉文章观点:正确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态度和观点;2、明确细节信息:通过阅读来明确细节信息,用细节指出方向;3、概括文章的大意: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4、细节与全文之间的联系:通过细节来反映文章的主旨思想和细节之间的联系;三、解题技巧1、找解题关键词:从题干中找出解题的关键词,确定正确的答案位置;2、运用词性特点:根据不同的词性来判断句子的词义和句义;3、注意选项含义:分析选项的文字性含义,筛选条件最先对应的答案;4、避免过渡判断:避免妄自菲薄的否定判断,在比较时都是以正视角度确定最佳答案;四、记忆技巧1、构建联想关系:建立联想关系,将文章中心思想与细节信息进行关联,帮助记忆;2、灵活运用记忆技巧:将文章中的细节信息用诗歌、谚语、歌曲、拟人等方式表达,进行联想记忆;3、强化记忆及练习:印象程度赶不上理解深度,要做到两者齐头,及时复习,加强记忆;4、深化理解和归纳总结:把文中的观点、概念和论证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深化理解和记忆。
五、高效例文1、在高效例文中学习同类文章的特点:学会从历年真题中找出同类文章的特点,加强对文章的预测能力;2、识别细节:通过阅读来熟悉观点表达形式,学会从细节中发现文章的特征;3、抓住关键词:找出文章的关键词,以便在快速阅读中辨别正确答案;4、例文自测: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自测有无错误的答案,以便找出自己的不足。
语文阅读理解常用方法有
![语文阅读理解常用方法有](https://img.taocdn.com/s3/m/c5dfff4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7.png)
语文阅读理解常用方法有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进行阅读理解时,掌握一些常用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语文阅读理解方法:1. 预读全文:在正式阅读之前,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这样可以为深入阅读打下基础,帮助读者快速定位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把握文章结构: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
文章的结构往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逻辑顺序,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3. 标记关键信息:在阅读时,用笔标记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汇、短语和句子。
这些信息往往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线索,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4. 理解作者意图:尝试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理解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意图。
这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5. 分析修辞手法:注意文章中使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往往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和氛围。
6. 总结归纳:在阅读完文章后,尝试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这一过程能够帮助读者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并提高概括和表达能力。
7. 思考与反思:在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后,进一步思考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和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性思考。
这不仅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够培养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
8. 联系实际: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思考文章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这有助于读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阅读理解的实用性。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理解,不仅能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还能够增强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总结(3篇)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460bb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d.png)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总结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
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
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方法
![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5b58a2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3.png)
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方法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有效的阅读理解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1. 预读文章,把握大意在开始深入阅读之前,学生应该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这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为后续的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2. 细读文章,理解细节在预读的基础上,学生需要细致地阅读文章,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句子和段落。
通过细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细节,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深层含义。
3. 标记重要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标记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如生词、难句、中心思想等。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阅读时集中注意力,也便于之后的复习和回顾。
4. 提问与回答阅读时,学生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在文章中寻找答案。
这种提问与回答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5. 总结归纳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学生应该尝试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
6. 讨论交流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交流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听取他人的观点,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7. 扩展阅读除了课本上的文章,学生还应该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和资料。
通过扩展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语言材料,提高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8. 定期复习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复习。
学生应该定期复习已读过的文章,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322641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8.png)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是,别担心!今天就为大家送上 24 个万能公式,帮助大家轻松应对语文阅读理解难题。
一、概括内容类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公式:人物+事件+结果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主要人物是狼牙山五壮士,事件是他们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与敌人英勇战斗,结果是他们宁死不屈,跳下悬崖。
2、概括段落大意公式:谁+干什么比如:在某一段落中,讲的是小明认真写作业。
二、理解词语类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公式:本义+文中义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境,说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词语的指代义公式:指代上文提到的……通过寻找上文相关的内容,来确定词语所指代的对象。
三、理解句子类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公式: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中心先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然后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最后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
6、句子的作用公式:(1)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2)中间: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四、修辞手法类7、比喻句公式: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比如:“月亮像一个大圆盘。
”把月亮比作大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又大又圆的特点。
8、拟人句公式:把……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动作/情感/语言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例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把小鸟当作人来写,赋予小鸟唱歌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鸟的快乐。
9、排比句公式: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增强了语势,突出强调了爱心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描写方法类10、人物描写(1)外貌描写公式:描写了……的外貌,反映了……(2)语言描写公式:通过……的语言,表现了……(3)动作描写公式:通过……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4)心理描写公式:细腻地刻画了……的心理,表现了……11、环境描写公式:(1)渲染了……的气氛;(2)烘托了……的心情;(3)为下文……做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方法归纳语文答题有技巧的。
当初高考语文一百三多,每次模考一百二以上,从未失手。
现在给高中的学子传授答题经验~这些是只会念答案老师不会讲的,想听的进。
保证语文成绩有提高。
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分成唐诗、宋诗、豪放词、婉约词。
不同的类型回答时内容是不一样的。
因为唐诗是以情入诗,宋诗是以理入诗。
比方我们正常生活中表达思乡,成天把思乡挂在嘴边是低级的表达情感的表现。
写景才是王道,比方写明月,进而写到家乡的月~比方写捧起家乡的黄土狂吻。
这比单纯的语言表达强多了。
请同学们记住,唐诗都是以景写情,触景生情的。
反应到答题上,你要记得这样几句话。
写上了老师绝对给分:以景写情,触景生情,诗人通过对某某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某某感情,情景相生,使无形的人的愁思有形化,使有形的景色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下面举例子,最后总结唐诗得分三步走“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廖乱边愁说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是唐诗啊!更进一步是边塞诗,我们通过后两句来体现怎么答题一般出题格式是这样的:某句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去掉行不行之类的。
这是历年出题的唯一套路,其他出题方法和这个是等价的,因为他让你回答的内容是一定的。
这里举例,上诗中后两句表达好在哪里?,通过对本题的解答说明答题的三步走战略答古诗题,在卷面上写出来的东西第一步是翻译。
第二部是叙述好在哪,第三步是总述第三步综述:这样描写情景相生,需的情实的景虚实相生。
更富有感染力。
答题完毕第一部翻译:诗人前一句通过廖乱和边愁两个字描写主观感受,后一句秋月长城是对边塞景物的捕捉与描写第二部好在哪:诗人通过对秋月长城萧索空阔景物的描写使无形的作者的边愁有形化,跃然纸上更富有感染力。
诗有形的边塞景物沾染了作者浓烈的愁思。
总结起来,答题点得分点给分点有三个,这三部打全了,老师不敢扣分。
第一个得分点就是找到诗人写景的句子或词,进行简单的翻译,说明写的是什么景,表达的是什么情。
例子中抓住的是秋月长城,是边塞的景,情是廖乱的情是边愁。
紧扣边塞的景,边愁第一部的分就得到有形的景(答题时具体写出是什么景,如秋月长城)与无形的愁相结合,使作者无形的愁思有形化更形象更感人,使有形的景物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愁思语文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学会一个字扯如果多加一个字那就是蛋第三步更重要、告诉批卷的:总结起来,诗人的表达技巧是情景相生虚实相生,写作方式是触景生情我们现在进行唐诗的扫尾工作。
再叙述叙述出题人的出题方式,和在三步走基础上的不同答题技巧关于第一个题眼,就是找到写景的最传神的那个字呗。
比方用烂了的例子春风又绿江南岸“然后翻译这句所在的句子,然后走我的第二部和第三步”这是从写景上出题。
下一个主观感受,是从抒情上出题,先说明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再接第二部第三步有时候更简单,三步走里只问你一步。
比方两个诗歌的对比杜牧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和王安石的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的主题思乡对比那就只答第一部和第三步呗,先说说全诗写了什么,再说写的东西表达了什么这正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一部与第三步表达技巧:对比,联想,拟人,回文,顶真比喻想象夸张,衬托我心飘摇悬似旆君意的的高如鸿。
好在哪?第一部:诗人描写了飘摇的旆和意志高昂的鸿雁,写描(翻译)写了作者内心的飘摇与友人赴官的意满第三步表达了诗人不得志的惆怅与对友人赴官的真挚祝贺与向往。
上边两个大家都会了吧。
第二部:诗人通过将心情与飘摇的旆和高鸿作比喻,自己的失意与友人的得意做对比,虚实相生我们来看这道题,第二部得分点是比和对比,有了它不丢分喻我们再练个想象的“风彻红旗冻不翻”好在哪?下面我不说想象比喻什么的了,你们自己来说。
我出题了“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好在哪?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好在哪?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好在哪?当时更有军中死,自始君王不动心好在哪?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好在哪?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好在哪?垂死病重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好在哪?第一部和第三步是不变的,找准第二部你要回答的内容套进去。
最基本的那两句最先学的有形化什么的别忘可是唐诗总用到这样的表达技巧。
唐诗是以景生情的,表达方法有比喻、联想、想象、夸张、对比、顶真、等做复习题时遇上了我这没有的自己往上加。
快点记笔记这句话:以乐景衬哀情而哀者更见其哀这就是烘托,这就是反衬。
阅读题碰到烘托反衬字样的,或者明显看出来是烘托反衬作用的都答这一句上边有一道“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题,答对比是对的,答答上反衬也是对的。
以乐景衬哀情而哀者更哀,同学们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荒*和半死生的将士的悲哀了么?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 同情人民地疾苦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4. 闺中怀人之情●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2. 情深意长的勉励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4. 青春易逝的感伤5. 仕途失意的苦闷6. 告慰平生的喜悦二.六种答题模式:(一)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题步骤:①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 答题步骤:①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②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③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分析语言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 答题步骤:①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
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
②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③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 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①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
②“黄莺儿”是儿话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炼字型: 1. 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
2. 答题步骤:①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①同意。
“看”在诗中是指回望。
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然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五)诗眼型: 1. 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 答题步骤:①解释词义。
②点名中心。
③是全诗的关键。
(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答:①“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②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
承上启下。
③是全诗的关键【万能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