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人》整体备课设计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33da2df78a6529647d53ea.png)
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
2.1 血液循环
初二年级廖丽
一、学业水平考试目标要求:
1.描述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了解)
2.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理解)
二、复习目标:
1.了解血液的组成。
2.了解三种血管。
3.了解血型和输血。
4.理解心脏的组成和血液循环
三、复习思路
本节课通过小红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小组活动,个人思考,默写和练习,复习主题五中的血液循环,因为内容含量多,复习量大,所以在复习时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及时调整复习内容和进度。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主题五 2.1 血液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
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教学设计
![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4afba152d380eb62946dd1.png)
《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人”是生物《课标》确立的一级主题,共包括五个二级主题。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的由来,它回答的是“人类从哪里来?”,第二部分是人体的生命活动,它包括人的营养、人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部分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的生命活动要想能够正常进行,就必须不断地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而吸收的这些营养物质又必须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也要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这些生理活动之所以能有条不紊顺利进行是由于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因此以上五个二级主题便是本单元的重要知识内容。
教学目标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注食品安全。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描述人体血浓循环系统的组成;概述血液循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5.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教学重难点人体的消化、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循环、呼吸、气体交换模式图的理解和识别;尿液形成过程;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生命活动调节。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生物圈中的人》这个主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内容多而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精心备课同时,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再通过制作课件,模型观察,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以便学生能听懂、理解掌握。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8f5827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6.png)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名师工作室第一部分“生物圈中的人”主题分析一、在生物课程课标中的地位第一、人类的生命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
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第二、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要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第三、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引导学生理解生物最主要特征“新陈代谢”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此部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人与生物圈关系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中的人对生物圈应尽的责任。
二、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在生物课程标准当中,“生物圈中的人”共分为5个二级主题。
生物圈中的人三、在教材中的安排第二部分章节的内容分析(以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例)一、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对于此部分的具体要求为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二、教材中的安排1、知识结构在人教版教材中,第五章共安排两节内容。
其中章的导入部分涉及排泄与排遗两个概念;第一节为尿的形成和排出,包括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尿的排出三部分;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包括人粪尿的价值和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两部分。
在第一节中安排“泌尿系统的模型、挂图和动物肾”观察与思考活动,以及“健康人肾动脉中血浆、肾小囊的液体和尿液成分比较数据”的资料分析活动,并在科学技术社会拓展部分,提供“血液透析和肾移植”文字材料及血液透析示意图。
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安排教学内容。
在第二节中提供“对人粪尿成分分析”和“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式”两个资料。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1a66b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9.png)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通过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3.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关注。
在总结归纳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强调人类在生物圈中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4.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认识到人类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要珍惜生命、关爱他人,为构建和谐生物圈贡献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生物圈,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生物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圈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然而,对于生物圈中人的相关知识,学生的理解尚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深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生物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形象比喻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对人类的起源、进化等知识点产生疑问,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环保、生命观念等方面的认识不足,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d.谈谈你对人类在生物圈中的责任和使命的认识。
生物圈中的人单元备课
![生物圈中的人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924e7bc22e3f5727a4e96203.png)
生物圈中的人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主题“生物圈中的人”是生物《课标》确立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的两个最大主题之一,共包括五个二级主题。
人不仅是生物圈的一员,而且是生态系统中的最高级消费者。
人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不仅都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与环境,而且人类的活动更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
因此本主题始终将人的相关知识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去认识和了解,从而使学生在理解人的生理活动的基础上,更关注与其生物圈及其环境的关系人的生命活动要想能够正常进行,就必须不断地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而吸收的这些营养物质又必须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产生的废物也要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
相关这些生理活动之所以能有条不紊顺利进行是由于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因此以上五个二级主题便是本专题的重要知识内容。
由于本专题知识容量较大,建议两课时完成。
二、考点1.消化系统:知道人体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来源与含量(如:我们平时的主食米、面主要含那类营养物质等),四种维生素缺乏症;能说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等)、肝脏(能分泌胆汁)、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等)的功能;关注食品安全。
2.循环系统:能说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管的三种类型,心脏结构,心率、心输出量、体循环、肺循环、血压。
能够识别三种血细胞;理解输血和血型的关系。
3. 知道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并能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4. 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器官,尿液的成分指标等5. 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近视眼的预防和矫正。
了解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甲状腺、垂体、胰岛)及其分泌的激素,了解他们分泌异常时引起的疾病(侏儒症、巨人症、糖尿病)6.重点:人体消化、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和内分泌系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尤其是三大类有机物质)的过程;循环、呼吸、气体交换模式图的理解和识别;尿液形成过程;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生命活动调节弄清了解、知道、识别、说出、验证、理解相关词语的层次递进关系四、教学方法以归纳知识点(考点)为基础,训练为主线同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增大课容量,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以《生物圈中人》单元为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以《生物圈中人》单元为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2cb32a51e79b8969022608.png)
以《生物圈中人》单元为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并结合教学实践谈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本主题《生物圈中的人》是生物《课标》确立的十个主题中的第五个主题,它包括五个二级主题,它们分别是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5、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这五个二级主题放到人的内外环境的稳定中去考虑。
在理解人的生理活动的基础上,更关注与其生物圈及其环境的关系。
人的生命活动要想能够正常进行,必须不断中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吸收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又必须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产生的废物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配合协调排出体外。
这些生理活动能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是由于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五个二级主题是本主题的重要知识内容,知识容量大,需两课时。
二、教学目标1、消化系统:知道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和食物的来源;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段消化道和消化腺的功能。
了解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等)、肝脏(能分泌胆汁)、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等)的功能;关注食品安全。
2.循环系统:能说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管的三种类型,心脏结构,心率、心输出量、体循环、肺循环、血压。
能够识别三种血细胞;理解输血和血型的关系。
3. 知道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4. 能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器官,尿液的成分指标等5. 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了解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甲状腺、垂体、胰岛)及其分泌的激素,了解他们分泌异常时引起的疾病(侏儒症、巨人症、糖尿病)6.重点:人体消化、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和内分泌系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尤其是三大类有机物质)的过程;循环、呼吸、气体交换模式图的理解和识别;尿液形成过程;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生命活动调节。
《生物圈中的人》整体备课设计
![《生物圈中的人》整体备课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b290c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5.png)
《生物圈中的人》整体备课设计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出现。
启迪学生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
教学设计-生物圈中的人
![教学设计-生物圈中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2ad2100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c.png)
教学设计-生物圈中的人课程目标:1.激发学生对人体生物学及生物圈中人类角色的兴趣。
2.使学生理解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作用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培养学生探究人体奥秘和生物圈问题的科学精神。
4.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对象: 初中学生教学时长: 两课时(每课时90分钟)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人体生理结构挂图•生物圈模型或示意图•小组讨论卡片•工作表:生物圈中的人类影响调查表•视频资料:人体生理过程、生物圈与人类关系等第一课时:生物圈中的人类地位与作用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人类与生物圈相互依存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问题引导: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人类在生物圈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吗?人类是如何影响生物圈的?”新课讲授(30分钟)•生物圈概述:简要介绍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强调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详细讲解人类在生物圈中的独特地位,包括智慧、技术、文化等方面。
•人类对生物圈的作用:分析人类对生物圈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如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污染排放等。
视频观看与讨论(25分钟)•视频观看:播放关于人体生理过程和生物圈与人类关系的视频,引导学生深入了解。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视频内容,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引导总结。
小组讨论与汇报(20分钟)•分组讨论:发放小组讨论卡片,讨论以下问题:o人类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o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哪些影响?•汇报分享: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提问或补充。
总结与作业(10分钟)•总结:回顾本节课重点,强调人类在生物圈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以及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关于生物圈中人类活动的资料,准备下节课分享;同时,思考人类如何更好地与生物圈和谐共处。
第二课时:生物圈中的人类影响与和谐共处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复习回顾:快速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关于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生物圈中的人》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生物圈中的人》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5e7516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1.png)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评价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
1.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生物圈中的人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查漏补缺。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设计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观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分享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果。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本案例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讲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生物圈中人的基本特征,包括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生物圈其他生物的关联。
2.使学生了解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例如人体生理功能、健康饮食等。
4.提高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生物圈中人与其他生物关系的技能。
3.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两方面。例如,农业生产如何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同时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共生,介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人类在生物圈中的角色是什么?我们的存在对其他生物和环境有何影响?
七年级生物下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79913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0.png)
七年级生物下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第1课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材分析古语说“民以食为天”,高度概括了人类与食物的依存关系。
食物对人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每种食物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又侧重不同的营养成分,所以膳食构成不仅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体质强弱,工作和学习效能以及延年益寿等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在学习“食物的营养成分”一节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吃饭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有营养,形成不挑食、不偏食,食物多样化的饮食理念。
还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食物来自生物圈的其它生物,人类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对生物圈的索取应保持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知道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2.说出无机盐和水的作用及举例说明无机盐的来源和缺乏症。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意识,认识食物多样化的重要意义;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人类与生物圈应和谐发展。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正确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各种食物的图片,相关疾病简介,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多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表,印发给学生。
2.学生准备:⑴常吃的食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盒;⑵通过互联网或图书查阅等途径搜集有关人体健康所需要的无机盐及其食物来源和主要缺乏症。
⑶调查麦当劳或肯德基食品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1.运行课件,呈现中国八大名菜红煨鱼翅、冰糖湘莲等美味的食品图片并配中国古典音乐。
2.提出问题:我国的美食文化丰厚久远,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享誉世界。
《生物圈中人》八年级生物教案
![《生物圈中人》八年级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85735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5.png)
《生物圈中人》八年级生物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八年级生物课程设计的一份教学计划,主题为《生物圈中人》。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人类在生物圈中的角色和影响,并探讨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该教案将以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掌握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4.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1.引入: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思考,问题导入。
2.导入新知:介绍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拓展: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物圈中的角色。
4.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1.复习:通过复习第一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生物圈中人类与其他生物关系的理解。
2.导入新知:介绍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包括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等方面。
3.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人类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记录观察结果。
4.总结:总结实地考察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人类对生物圈的不良影响。
第三课:保护生物圈的责任1.复习:通过复习前两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人类与生物圈关系的认识。
2.导入新知:介绍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3.拓展: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减少人类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4.总结: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总结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和责任。
教学活动1.图片和视频观察:通过展示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兴趣和思考。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其中的角色。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人类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记录观察结果以及自己的感悟。
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生物圈中的人
![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生物圈中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703cb7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f.png)
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生物圈中的人1.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2. 了解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掌握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2. 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教科书、图片、视频等。
2. 实物:植物标本、动物标本等。
3. PPT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生物圈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生物圈的兴趣,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圈吗?生物圈由什么组成?”Step 2: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10分钟)通过教材或PPT,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包括陆地生物圈、水生生物圈和空气生物圈等。
同时,介绍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Step 3:讲解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10分钟)通过教材或PPT,讲解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人类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人类是生物圈的主要物种、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等。
Step 4:讲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15分钟)通过教材或PPT,讲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类的生活习惯对生物圈的影响、保护生物圈的意义等。
Step 5:案例分析和讨论(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生物圈的具体影响和保护生物圈的具体措施,如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Step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的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了解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生物圈中人》八年级生物教案
![《生物圈中人》八年级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41403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2.png)
《生物圈中人》八年级生物教案课题:生物圈中人年级:八年级教学内容:1.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2. 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生物多样性。
3. 探讨人类的行为对生物圈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生物圈。
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2. 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生物多样性。
3. 能够描述人类的行为对生物圈的影响,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生物圈的组成和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2.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措施的讨论。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和其他相关参考资料。
2. 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或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中有哪些成员?人类对生物圈有什么影响?Step 2:知识讲解通过示意图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讲解生物圈中的物种多样性,并强调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Step 3:讨论与互动分组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人类的行为对生物圈有什么影响?给生物圈带来了哪些问题?Step 4:学习案例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人类的哪些行为威胁了生物多样性?应该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Step 5:普及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普及相关知识,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生物圈的相关措施。
Step 6:小结与总结总结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的思考: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保护生物圈?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Step 7:课堂延伸布置相关作业,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份宣传海报,让他们进一步思考和了解生物圈中的人类角色和保护措施。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答辩,评价学生对生物圈的理解和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教学延伸: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自然保护区或动物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生物圈的多样性和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
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圈中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ec10a93fb90d6c85ec3ac615.png)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 的组成。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 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 程。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 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1、概述人体神经系统组 成。 2、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 基本方式。 3、概述人体通过眼、耳 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4、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 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1、举例说明人对生物 圈的影响。 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 环境的行动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研课标说教材流程
编写 体例
编写 特点
内容 结构
立体式 整合
内容 目标
说教材
教学 建议
评价 建议
说课标
课程总 目标
说建议
课程资源开 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
1.课程总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正确使用实验工具和仪器; 收集利用资料信息;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传统的学科 体系,构建突 出人与生物圈 的知识体系
体现STS思 想,人 文 精 神 渗 透。
二、说教材
3.内容结构
第四章人体 内物质的运 输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五章人体内废 物的排出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 的调节
第一章 人的由 来
生物圈 中的人
第七章人类活动 对生物圈的影响
生物的多样性
科学探究
作业形式 课堂指导以老师为中心、 灵活多样
问题导学 侧重能力
知识载入以教材为中心。
教学遵循一定规律、 遵循一定模式、 环节明细、高效
授课教学模式:五环三步一中心
学生回顾本 课内容进行 课堂小结 精选课堂练习,验证 学生学习情况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师点拨
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生物圈中的人
![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生物圈中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3bdb7c5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c.png)
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生物圈中的人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带领初中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大单元内容。
该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在生物圈中的角色、影响以及与其它生物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其生物学科的基本素养,同时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命尊重的态度。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一般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圈和人类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然而,对于较为抽象的生命科学概念和复杂的人体系统,他们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探索,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学设计需要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类在生物圈中的位置和作用,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掌握生物圈中的人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流动;(3)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观察、实验、调查等基本生物学技能,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简单的生物研究;(5)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如生态平衡、食物链、能量转换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2)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5)注重课外实践,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实地观察生物圈中的人与生物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通过学习生物圈中的人,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树立和谐共生的观念;(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等,培养其公民意识;(5)塑造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态度,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
《生物圈中人》八年级生物教案
![《生物圈中人》八年级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92070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c.png)
《生物圈中人》八年级生物教案一、课程标准: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1、叙述人体呼吸系统的共同组成。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表明能量源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水解水解。
二、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肺部通过呼吸运动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本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应当学会的。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叙述人体呼吸系统的共同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置能力就是非常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1、培育学生分析问题2、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使学生高度关注自身呼吸系统身心健康,培养较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何避免呼吸道疾病。
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析法、综合法教学精心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工作:折页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哭声着走进人间?学生思索、探讨后讲话。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置我们就是通过哪些器官展开体温的?对学生提问不表态,稳步设疑:是不是这样呢?进一步设疑: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吗?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给与鼓励。
吃饭是为什么不能大说大笑?或问你知道会厌软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生物圈中人》八年级生物教案
![《生物圈中人》八年级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72250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1.png)
《生物圈中人》八年级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理解生物圈中的人类在其中的地位和角色。
2. 了解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依赖关系。
3. 掌握一些与生物圈保护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1. 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2. 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角色。
3. 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依赖关系。
教学难点:1. 生物圈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2. 如何理解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依赖关系。
教学准备:1. 课本《生物圈中人》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生物圈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生物圈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生物圈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生物圈的理解和疑惑。
讲授(15分钟)1. 分析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生物圈的构成要素和形成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角色,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依赖关系。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观察和讨论,找出生活中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依赖关系的例子。
2. 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生物圈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
3. 学生将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撰写短篇实践报告。
总结(10分钟)1. 收集学生的报告并展示给全班,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
2. 总结生物圈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 结合课堂内容,对生物圈中人类的地位和角色进行总结和概括。
拓展(5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杂志,了解更多关于生物圈的知识。
2. 引导学生参与生物圈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活动,如参加植树造林、环保志愿者等。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2. 讲授内容要简明扼要,结合图文资料,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
![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6f09a4866fb84ae45c8dcb.png)
《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单元的内容不是单纯讲述人体生理卫生,而是在讲述人体结构和生理的同时,始终将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周围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人体生理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人的由来和进化。
这一部分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的发生和发育、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认同优生和优育。
第二部分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
第三部分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这一部分重在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在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结构和生理活动基础知识的同时,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材在各章节的引言中都注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学习。
这样做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真正价值。
本单元主要内容概要和目标节教学目标的落实1.人的由来:人的由来包括作为一个物种的由来和作为个体的由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祖先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人的生殖和计划生育的内容,联系人口问题,隐含着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通过大量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生殖系统的结构、青春期生理。
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自己,增进自身的身心健康;二是理解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思考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认识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资料分析,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讲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应突出环境的作用,但又不是环境决定论;人类的起源突出直立行走、语言和工具的使用及脑的发达;还应强调人类在自然界中地位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教学设计
本册内容不是单纯讲述人体生理卫生,而是在讲述人体结构和生理的同时,始终将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周围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人体生理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共由七章组成,这七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来。
这一章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的发生和发育、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认同优生和优育。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
这部分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
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这一章重在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在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结构和生理活动基础知识的同时,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材在各章节的引言中都注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学习。
这样做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应当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与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出现。
启迪学生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